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西交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西交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1.4
实验原理 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
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x、v 、a,其幅值分别为 B 、V 、A,当 x = B sin(ωt − ϕ) 时,有 v=x ˙ = ωB sin(ωt − ϕ + π ) 2 (1) (2)
1
目录
目录
5 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5.1 5.2 5.3 5.4 5.5 实验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系统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3.1 3.2 3.3 3.4 3.5 3.6 3.7 实验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系统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仪器参数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实验目的】
1、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一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2、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速度,查看V一t关系曲线,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原理】
1、超声的多普勒效应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为:f=f0/
式中f0为声源发射频率,u为声速,V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超声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早期产品中,接收器接收的超声信号由导线接入实验仪进行处理。

由于超声接收器安装在运动体上,导线的存在对运动状态有一定影响,导线的折断也给使用带来麻烦。

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边界层测定实验报告2

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边界层测定实验报告2

实验数据处理及计算:
150mm截面数据
250mm截面数据
数据结果分析:
1.由雷诺数判断流态:
临界雷诺数Re=3∗10
流态判断:150mm截面为层流流动
250mm截面为层流向紊流过度区域2.根据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判断流态:
由绘制的曲线分析,实测曲线均与紊流理论曲线吻合较好。

判断结果为:150mm截面、250mm截面均为紊流流态
3.根据边界层厚度判断流态:
层流:δ=5∗√υx
V
紊流:δ=0.37*υ1
5*x
由以上数据判断结果为:150mm截面流态为:紊流250mm截面流态为:紊流
实验总结与思考:
通过如上三种方法认为,通过实验,该平板模型在实验流场中,150mm截面处与250mm界面处均为紊流流态。

原因可能是风洞中流速过快,以及1截面选择过于靠后,因而测不到或测得层流流态。

建议下次试验对100mm截面进行测试。

思考题:
1.流体的流动状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Re=LVρ/μ,影响因素有特征长度L,,流速u,流体密度ρ,流体粘度μ.而温度会影响流体的粘度和密度。

2.为何层流和紊流呈现不同的速度分布规律?
答:两种状态和流动的雷诺数雷诺数小,意味着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雷诺数大,意味着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呈紊流流动状态。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一、引言
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内容
1. 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 掌握测试工具的基本使用。

四、实验步骤
1. 阅读相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使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且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测试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生物信息学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生物信息学

课程生物信息学实验名称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使用系别实验日期: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人无教师审批签字:实验目的:了解常用的序列数据库,掌握基本的序列数据信息的查询方法。

实验步骤:在序列数据库中查找某条基因序列(insulin人的),通过相关一系列数据库的搜索、比对与结果解释实验结果:1.该基因的功能是?DNA结合、RNA结合、雄激素受体结合、酶结合、蛋白结合、转录激活活性、转录调控区的DNA结合、微管蛋白结合、泛素蛋白与连接酶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提高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锌离子结合3. 该蛋白质有没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该蛋白质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

分别为cd00027(Location:1763 –1842 Blast Score: 107)cd00162(Location:23 –68 Blast Score: 134)pfam04873(Location:655 –978 Blast Score: 1301)pfam12820(Location:344 –507 Blast Score: 809)pfam13923(Location:20 –65 Blast Score: 135)4. 该蛋白质的功能是怎样的?①E3泛素蛋白连接酶,专门介导L YS-6'-联泛素链的形成,并通过促胞对DNA损伤的反应,在DNA修复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也介导其他类型的泛素链形成。

E3泛素蛋白连接酶的活性是其抑癌能必需的。

②BARD1- BRCA1异源二聚体协调各种不同的细胞通路,如DNA损伤修复,泛素化和转录调控,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③调节中心体微核。

④从G2到有丝分裂的正常细胞周期进程所必需的。

⑤参与转录调控在DNA损伤反应中的P21。

⑥为FANCD2靶向DNA损伤位点所需。

⑦可以用作转录调控因子。

⑧绑定到ACACA 和防止其去磷酸化,抑制脂质合成。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DOC)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报告(DOC)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RRE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

KFVK

KFVK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___程序设计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第页共页系别_口硕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__王小明______________学号__10209019______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一.题目二.环境(windows XP)三.实验步骤(算法分析)If TextBox1.Text <> "" ThenlistBoxCourse.Items.Insert(listBoxCourse.SelectedIndex, TextBox1.Text)End IfIf listBoxCourse.SelectedIndex >= 0 ThenlistBoxCourse.Items.RemoveAt(listBoxCourse.SelectedIndex) End IfListBoxMajor.Items.Clear()Select Case ComboBoxMajor.SelectedIndexCase 0ListBoxMajor.Items.Add("口腔医学")Case 1ListBoxMajor.Items.Add("临床医学") Case 2ListBoxMajor.Items.Add("机械")Case 3ListBoxMajor.Items.Add("电气")Case 4ListBoxMajor.Items.Add("能动")Case 5ListBoxMajor.Items.Add("电信")Case 6ListBoxMajor.Items.Add("经济")Case 7ListBoxMajor.Items.Add("公馆")Case 8ListBoxMajor.Items.Add("法医")End SelectIf ComboBoxMajor.SelectedIndex >= 0 ThenListBoxMajor.Items.Add(ComboBoxMajor.SelectedIndex)ComboBoxMajor.Items.RemoveAt(ComboBoxMajor.SelectedIndex) End If3. Dim intsum, i As Integerintsum = 1i = 3While i <= 99intsum = intsum + ii = i + 2End WhileTextBox1.Text = "1+3+5+...+99=" + intsum.ToStringDim a, n, t, Sum As Integera = TextBox1.Textn = TextBox2.Textt = 1Sum = 0While t < nSum = Sum + aa = (1 ^ (t)) * a * 10 + 5t = t + 1End WhileTextBox3.Text = "5+55+555+5555+55555+555555=" + Sum.ToString四.实验数据、结果(代码、运行结果屏幕截图)五.总结。

检测实训报告总结万能版

检测实训报告总结万能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检测行业在我国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检测人才,我国各类院校纷纷开设检测专业,并积极开展检测实训。

本报告以某高校检测专业为期两周的实训活动为例,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熟悉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检测设备认知与操作:学生通过参观实验室,了解各种检测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2. 检测技术理论学习:学习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数据处理等知识;3. 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包括样品制备、检测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分析等;4. 检测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际操作结果,撰写检测报告,提高报告撰写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实训前,学生需熟悉实训设备,了解实训内容,掌握实训要求;2. 实训实施:按照实训计划,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现场指导;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实训收获1. 熟悉了各种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 撰写检测报告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从事检测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2. 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3.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4. 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训过程安全有序。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西安交通大学 接口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接口实验报告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内实验报告物联网31班2130509005田雨桥2015 年12月11日实验一:基本I/O扩展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TTL 芯片扩展简单I/O 口的方法,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编制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预备知识:74LS244 是一种三态输出的8 总线缓冲驱动器,无锁存功能,当G 为低电平时,Ai 信号传送到Yi,当为高电平时,Yi 处于禁止高阻状态。

74LS273 是一种8D 触发器,当CLR 为高电平且CLK 端电平正跳变时,D0——D7 端数据被锁存到8D 触发器中。

实验原理图:三、实验说明利用74LS244 作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 再驱动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连续运行程序,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状态。

四、实验连线(1)244的cs连到cpu地址A15,Y7~Y0连到开关K1~K8;(2)273的cs连到cpu地址A14,Q7~Q0连到发光二极管L1~L8;(3)该模块的WR.RD连到cpu的WR.RD,数据线AD7~AD0、地址线A7~A0分别与cpu 的数据线AD7~AD0、地址线A7~A0相连;五、实验现象按照实验流程图完成接线且调试成功后,通过对开关K01 到K08 可以对应依次控制LED 灯的L1 到L8 。

即当将开关i上拨时,对应的LED灯i被点亮,开关i 下拨时,对应的LED灯i被熄灭。

开关拨到55H时,将会产生右移LED 灯的花样显示。

开关拨到AAH 时,将会产生左移LED 灯的花样显示。

六、心得体会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编写汇编程序来控制端口,更加了解了课内学过的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进而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对自己的汇编编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培养自己排除障碍的能力,通过自己分析和动手来检查障碍。

并且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了输入输出在实际应用上的作用实验二——A/D 转换实验一、实验题目基本IO 口扩展实验。

二、实验目的1,熟悉PLX9054操作环境,掌握简单的程序运行方法2.掌握0809A/D 转换芯片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三、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说明ADC0809 的主要性能:(1) 8 位逐次逼近型A/D 转换器,所有引脚的逻辑电平与TTL 电平兼容。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电桥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熟悉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实验台(数显电压表、正负15V 直流电源、正负4V 电源)。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阻值发生转变,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关系式: ε•=∆k RR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k 为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转变。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侵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

将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上下双侧,当悬臂梁受压发生形变时,应变片随之被拉伸或紧缩,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转变,电桥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转变。

(1)单臂电桥: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路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RR211R /R 4E U 0∆•+∆•=E 为电桥电压;上式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100R R 21-L •∆•=。

(2)半桥: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取得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入电压为 RRE ∆•=••=22k E U 0ε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k 为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转变;E 为电桥电源电压。

上式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呈线性关系。

(3)全桥: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路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值相同,转变量也相同时,其桥路输出RRE ∆•=0U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E 为电桥电源电压。

上式表明,全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取得进一步改善。

(4)比较以上三种电桥的输出能够看出,在受力性质相同的情形下,单臂电桥电路的输出只有全桥电路的1/4,而且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存在线性误差;半桥电路的输出为全桥的1/2。

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成线性关系。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检测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检测技术通常涉及对特定物质或现象的识别和量化。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物理测量等。

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原理,例如光谱分析、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等。

实验材料与设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材料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样品、试剂、色谱仪、光谱仪、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处理。

2. 方法选择: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3. 仪器校准: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都经过精确校准。

4. 数据采集:按照实验方案,收集必要的数据。

5.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验证:通过重复实验或使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了目标物质的浓度和特性。

实验数据显示,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样品的稳定性、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能等。

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变量,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结论:综合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检测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操作,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采用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者的专业培训。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验中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如图2-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支点上,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上。

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R1,右下角为R2,右上角为R3,左上角为R4。

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 阻值增加,R2、R4 阻值减小。

如图2-2,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R1、R2、R3、R4为应变片。

没有文字标记的5 个电阻是空的,其中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的。

传感器中4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 和加热器上。

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值为350Ω,加热丝电阻值为50Ω左右。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2、放大器输出调零: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技术专题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技术专题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检测技术基础专题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学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和基于组件的装配式软件设计方法,掌握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平台进行计算机测试系统设计的方法。

二、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简介1、概述D 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是华中科技大学何岭松教授项目组和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出的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配架构的虚拟仪器,其设计思想是按照汽车和PC机的装配式生产模式,将计算机虚拟仪器测试系统分解为一个软件装配底盘和若干实现独立功能的软部件模块。

然后,根据测量任务需求,用软体底盘把所需的软部件模块装配起来,形成一个满足特定需求的测试系统。

当测试任务发生变化时,对软体底盘上装配的软部件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和装配就可以快速调整为另一个新的测量系统。

DRVI的主体为一个带软件控制线和数据线的软主板,其上可插接软仪表盘、软信号发生器、软信号处理电路、软波形显示芯片等软件芯片组,并能与A/D卡、I/O卡等信号采集硬件进行组合与连接。

直接在以软件总线为基础的面板上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插/拔软件芯片和连线,就可以完成对仪器功能的裁减、重组和定制,快速搭建一个按应用需求定制的虚拟仪器测量系统。

图1、虚拟仪器软件总线结构图2、软件安装和运行从光盘启动DRVI可重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安装程序DRVISetup.exe(或从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下载该软件),运行该安装程序后出现如下界面,按提示进行软件安装,分别填写用户名、单位,并设定软件工作路径等参数,直至出现结束画面为止。

安装完成后在WINDOWS桌面上出现图标,在程序组中出现DRVI,双击该图标就可以启动DRVI软件。

图2、DRVI软件安装界面DRVI启动后点击红色箭头所示按钮从DRVI采集卡、运动控制卡,或网络在线进行注册登记,获取软件使用权限,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图3、DRVI软件运行界面3、插接软件芯片DRVI通过在前面板上可视化插接虚拟仪器软件芯片来搭构虚拟仪器或测量实验。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

交通大学公路工程技术检测实习报告院(部):实习单位: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带队教师:时间:2019 年7月9 日到2020 年8 月10 日目录一、实习概况----------------------------------------------1二、院校简介----------------------------------------------1三、实习内容调查------------------------------------------1四、实习情况分析-----------------------------------------12五、实习总结---------------------------------------------16一、实习概况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目标是对学校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进行工程检测,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需完成平整度、抗滑性、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相邻板高差、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和断板率等项目的检测;沥青路面则需完成平整度、渗水系数、抗滑性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等项目的检测。

以及对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检测。

二、院校简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XXXX年。

目前设有本科专业X个,即土木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地理信息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另有X个专科专业,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其中试验与检测技术方向,1999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第四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05年评为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为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08年评为省特色专业;XXX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交通土建实验中心为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主要实验室介绍,混凝土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混凝土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水泥、砂石料及混凝土等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实验二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三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五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直流全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路的定标。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 、±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双孔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图图1-2 全桥面板接线图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3-1,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Uo=RRE ∆⋅(3-1)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3-1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电子称实验原理同全桥测量原理,通过调节放大电路对电桥输出的放大倍数使电路输出电压值为重量的对应值,电压量纲(V )改为重量量纲(g )即成一台比较原始的电子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差动放大器调零。

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

将电位器Rw3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

关闭主控台电源。

(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1-2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

4.将10只砝码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3(满量程时的增益),使数显电压表显示为0.200V(2V档测量)。

5.拿去托盘上所有砝码,观察数显电压表是否显示为0.000V,若不为零,再次将差动放大器调零和加托盘后电桥调零(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

6.重复4、5步骤,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Kg即可以称重。

5.将砝码依次放到托盘上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6.去除砝码,托盘上加一个未知的重物(不要超过1Kg),记录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实验数据,求出重物的重量。

7.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台电源,整理好实验设备。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从上式可以看出重量与电压呈线性关系U=0.91(g/mv)*W由所得数据绘出单臂电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如下:(1)计算系统灵敏度:ΔV= [(38-19)+(58-38)+……+(165-147)]/8=146/8=18.25mvΔW=20gS=ΔV/ΔW=0.91mV/g(2)计算非线性误差:Δm =5.5496/9=0.6166mVy FS=165mVδf =Δm / yFS×100%=0.37%(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不可以,因为此时电桥输出电压不为零,不能进行预调平衡。

一、实验目的:了解霍尔组件的应用——测量转速。

二、实验仪器:霍尔传感器、可调直流电源、转动源、频率/转速表。

三、实验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转盘每转一周磁场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出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安装根据图3-1,霍尔传感器已安装于传感器支架上,且霍尔组件正对着转盘上的磁钢。

图3-12.将+5V电源接到三源板上“霍尔”输出的电源端,“霍尔”输出接到频率/转速表(切换到测转速位置)。

3.打开实验台电源,选择不同电源+4V、+6V、+8V、+10V、12V(±6)、16V(±8)、20V (±10)、24V驱动转动源,可以观察到转动源转速的变化,待转速稳定后记录相应驱动电压下得到的转速值。

也可用示波器观测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波形。

五、实验报告1.分析霍尔组件产生脉冲的原理。

2.根据记录的驱动电压和转速,作V-RPM曲线。

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电转速传感器测量转速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仪器:转动源、光电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频率/转速表、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有反射型和透射型二种,本实验装置是透射型的,传感器端部有发光管和光电池,发光管发出的光源通过转盘上的孔透射到光电管上,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转盘上有等间距的6个透射孔,转动时将获得与转速及透射孔数有关的脉冲,将电脉计数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光电传感器已安装在转动源上,如图4-1所示。

+5V电源接到三源板“光电”输出的电源端,光电输出接到频率/转速表的“f/n”。

2.打开实验台电源开关,用不同的电源驱动转动源转动,记录不同驱动电压对应的转速,填入下表,同时可通过示波器观察光电传感器的输出波形。

图4-1五、实验报告根据测的驱动电压和转速,作V-n曲线。

并与霍尔传感器测得的曲线比较。

实验四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E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E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三、实验原理: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1(a)图5-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 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E T较小时,热电势E 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即E T=S AB(T-T0)(1)S AB为塞贝克系数,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用两种金属导体A,B组成热电偶测量时,在测温回路中必须通过连接导线接入仪表测量温差电势E AB(T,T0),而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A,B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

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两端温度相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C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E AB(T,T0)没有影响。

(3)中间温度定律如图49-2所示,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T1,T2时,热电势为E AB(T1,T2);两结点温度为T2,T3时,热电势为E AB(T2,T3),那么当两结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势则为E AB(T1,T2)+ E AB(T2,T3)=E AB(T1,T3)(2)式(2)就是中间温度定律的表达式。

譬如:T1=100℃,T2=40℃,T3=0℃,则E AB(100,40)+E AB(40,0)=E AB(100,0)(3)图5-2热电偶的分度号热电偶的分度号是其分度表的代号(一般用大写字母S、R、B、K、E、J、T、N表示)。

它是在热电偶的参考端为0℃的条件下,以列表的形式表示热电势与测量端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利用Pt100温度控制调节仪将温度控制在500C,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E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主控台直流电压表。

3.将温度传感器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短接,调节Rw3到最大位置,再调节电位器Rw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图5-34.拿掉短路线,按图5-3接线,并将E型热电偶的两根引线,热端(红色)接a,冷端(绿色)接b;记下模块输出Uo2的电压值。

5.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50C记下Uo2的输出值。

直到温度升至1200C。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 O2-T曲线,分析E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实验结果:U O2-T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作图可知,E型热电偶的温度特性曲线呈线性关系。

非线性误差=标准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相对满量程*100%经计算,当T=95 o C时有最大偏差0.0028.Δ=0.0028/(0.326-0.078)×100%=1.3%2.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和E型热电偶分度表,用平均值计算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结果:因T=50℃Eab(T,0)=3.047mv 实验结果输出Uo2=0.078=78mv而Tn=19℃(室温) Eab(Tn,0)=1.131mv又Eab(T,0)=Eab(T,Tn) + Eab(Tn,0)Eab(T,Tn)= Eab(T,0)- Eab(Tn,0)所以A=Uo2/ Eab(T,Tn) = Uo2/ (Eab(T,0)-Eab(Tn,0))=78/(3.047-1.131)=78/1.916=40.7由上述得,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为40.7。

附1:温度调节仪附2: E型热电偶分度表(分度号:K,单位:mV)实验五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E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三、实验原理: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冰水法、恒温槽法和电桥自动补偿法(图6-1),电桥自动补偿法常用,它是在热电偶和测温仪表之间接入一个直流电桥,称冷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电桥在0℃时达到平衡(亦有20℃平衡)。

当热电偶自由端温度升高时(>0℃)热电偶回路电势U ab下降,由于补偿器中,PN呈负温度系数,其正图6-1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促使U ab上升,其值正好补偿热电偶因自由端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电势,达到补偿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