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设计目的: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甚至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
2、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使他们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情分析:1、通过反复阅读《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回,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主题等产生新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个性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归纳探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阅读主体的个性和创造性。
教学难点: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一、准备工作1、全班同学共读《红楼梦》,每两回写一篇读书笔记。
2、从读书笔记里筛选出感悟最深刻的章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布置寒假重读任务。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重读角度,设计研讨项目,组员分头查阅资料。
4、要求组员自选角度,以新的视点来观照人物,从而获得与以前的阅读不同的感受,并将心得体会写成文章。
这一环节,可以多人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二、师生共读活动课(由教师主持,事先应布置教室,建议将桌椅安排成圆形,以适合于讨论。
)1、各小组代表提交本组的研讨项目,阐释立项理由,展示主要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员可以适时补充。
2、各小组所立项目、研究方法或成果不能被其他小组认同的,可以展开讨论或辩论。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以《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为例,分析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可能性。
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价值。
3. 文学鉴赏基本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四个层面,即字词层面、句子层面、段落层面和整体层面。
4. 实践练习:选取一篇短篇小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概念。
2. 案例分析: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多种解读可能性。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体会,互相启发。
4. 文学鉴赏方法讲解:详细介绍文学鉴赏的四个层面,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5. 实践练习:分组讨论选取的短篇小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包括个性化解读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彼此的成长。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经典文学作品。
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鉴赏指南等。
3. 网络资源:优秀文学网站、在线文学论坛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学作品。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倡独立思考。
5.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解读经验。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每人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解读,将解读结果汇总,形成小组的最终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 个性化解读: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价值观去理解作品。
3. 解读方法:文本细读、主旨提炼、情感共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作品的多义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文学作品引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选取一部作品,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进行解读。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读心得,互相借鉴。
五、课后作业:1. 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提交作业,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质量:是否能够运用个性化解读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2.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3. 学生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能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和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教材,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读视角。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的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分享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宝玉,宝玉,你好......”
课堂小结 • 请值日班长总结 • 老师总结
毕淑敏读《海的女儿》
• 8岁时,同情人鱼公主,读得“泪流满面”。
• 18岁时,“情窦初开”,读出了爱情。 • 28岁时,“做了妈妈”,读出了亲情。 • 38岁时,“开始写小说”,读出安徒生写作的“随心 所欲”,认为故事结尾有点“画蛇添足”。 • 48岁时,“心平气和”、“天眼洞开”,悟出这是写 “灵魂的故事”。
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 关注重点
丰 富 性 B.文本
多 样 性
解 读 的 个 性 化
探究思考:改编名著一
• 孙悟空——曾经有段真情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 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 一次从来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 爱 你”,如果非要在这三个字前加个期限,我希望 是 一 万 年。
探究思考一 • 以上事例告诉了我们文学作品解读过程的 一个普遍现象,请问这个现象是什么?原 因是什么?
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 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 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 变化。
名作共赏《车站》(特朗斯特罗姆)
• • 一列火车驶入站台。一节节车厢停在这里 但门没打开,没有人上车或下车 究竟有没有门?车厢内 被封闭的人群拥挤着来回走动 他们从坚不可摧的车窗往外盯望 外面,一个拎锤子的男人沿车走动 他敲打轮子。轮子发出低弱的声音。但就在这里! 这里声音在不可思议地膨胀:一阵雷鸣 一阵大教堂的钟声,一阵周游世界的船声 将整列火车和地上潮湿的石基托起 一切都在歌唱。你们会记住这情景。继续旅行吧!
探究思考:改编名著二
• 唐僧为女儿国国王的万般柔情 所牵绊,却又不得不去完成唐 王的使命,履行自己去西天取 经的神圣职责,在进退维谷的 境地里,他许下了女儿国国王 一个来生的承诺。
课堂教学课例之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 出示 三种 解 读 ) 诗 意 解 读之 一 : 女子 百 无聊 赖 的 等待 终 于 等到 了 “ 归人 ”的 “ 音 ” , 跫 可 是这 “ 达 的马蹄 声 ”对 她而 言却 是一 个美 丽 的 “ 达 错
误 ” ,因 为 “ ”只 不过 是 位 “ 客 ”而 不是 “ 人 ” 。 我 过 归 诗 意 解 读之 二 :
越 是 可 以从 不 同 角度 来 解读 ,此 『所 谓 : “ 千 个读 者 就 有 归人 ,是个 过 客 ”, 其 实 “ E 一 过客 ”是 一个 相对 的话 题 。
一
千 个 哈姆 雷特 。 ” 二 、学 习 目标 ( 读 ) 齐
1 了解 文 学 接受 的多 样性 。 .
中国妇 女 的迫 害 。
2 怎样 进行 个 性化 解 读 ? .
( 立 思 考 2 钟 , 交流 5 独 分 分钟 )
2 O. 01 O8
备教导鹿 r 、 \ 澜一
语 文 辞格 教 学 与 学 生 想 象 力的培 养
◎ 宋 国 钲
大 、 美 好 的 爱 情 之 心 描 绘 得 细 致 入 微 、淋 漓 尽 致 、 情 真 意 诗 意 解 读之 三 : 由于 政 治缘 故 , 身处 台湾 的 民众 心态 是 一 种 “ 子 ”般 游
的漂泊,他们在台湾 岛上只是一个过客。诗作抒发的的是浪
可 见 ,作 品 丰 富 的 内涵 使 得 作 品 的思 想 有 了 深 度 和 广
— 曛 ◇ 备 辱 裁 旎
课堂 教学 课例 之 文学 作 品 的个性 化解 读
◎卫 丰 收
一
、
导 言
师 引 导 、明确 ,视学情 板 书: 品读文 本 结合 世情 融
高三语文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问题描述: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定然不是随意的解读,如何选准角度呢?常见的解读的思路有哪些?【复习范围】1.知识回顾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具体内涵。
2.结合具体的文本简要说明探究文学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常见题型应试的技巧总结。
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探究题中比较难的一种,对考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
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命题人对文本的内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提出问题,给出几种不同的理解,问你同意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或直接提供一种见解,问你这种见解是否合理。
还有的是阅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方法指引】解答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试题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和解题的思路是: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性试题形式多样,散文往往涉及作品主题、艺术特色、材料组织、审美价值等的深层思考,小说则往往涉及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结构特点、艺术价值的多维解读。
对于这些题型,考生必须调动相应的知识储备,并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
2.依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探究。
探究性试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但“个性化”和“有创意”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脱离文本。
文本是考生进行探究的逻辑起点,任何一个探究性试题都源自文本,所以考生应结合全文来阐释。
如上题,试题考查的是对“人与自然”这一话题的探究,但事实上考生在答题时不是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依据文本内容去探究。
3.掌握解题要领,准确规范作答。
考生要牢记探究性试题的答题模式:文本材料(观点)+自己的观点。
议论性、抒情性散文在议论和抒情中总有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因此,考生可以借助这些句子来明确文本材料的观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最新公开课优秀PPT

奸诈多疑的枭雄 胸怀大志的英雄
神话小说
《西游记》 反封建作品
成功学
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于丹在央视 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 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引来众多的批判。
于我 丹们 之为 流什 进么 行要 到将 底反
对
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十博士:于丹用她个人观点 随意地曲解《论语》本义,明显会造成观众、读 者对《论语》本义的误解。呼吁于丹不要再闹出 把“小人”当“小孩子”的笑话了。
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张三: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单调的厌恶,对新鲜
美好的欢悦。
李四:从 嫩灰绿色,天不地正的 是樊 对笼 青里 春挣 和脱 力出 的来 赞的美鲜吗红?和 王二:作 天者真运烂用漫了、对 无比 私的 无手 欲法 。,表现了孩子的 麻子:诗 归可纳不以出有主主题题思,也想,可只以无给人主一题。种印这象首,诗
同一作品,不同时期感受不同
少年时看《西游记》,最讨厌的就是唐 僧,因为这厮不但不会除妖降魔,反而人妖 不分善恶不辨;
时至而立之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 不由得佩服唐僧的执着坚定百折不挠;
后来走上领导岗位,蓦然发现唐僧原来 是个成功的CEO,他不仅完成了一番伟业, 而且打造了一个明星团队,实现了个人价值 最大化。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 1.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如 《我的叔叔于勒》《伤仲永》)续写。
• 2.从你喜爱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你熟悉的某个 人物﹑场面或情节为由头,依照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生发开去,另写一篇。
• 参考题目:刘兰芝改嫁 花木兰退伍
•
曹刿新传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多义性2. 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4. 实践演练: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让学生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个性化解读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之处。
5. 总结:对学生的解读短文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表达自己观点时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多义性和个性化解读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选取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是否能提出独到见解。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取具有多义性和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邦的极佳时机, 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 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 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有所用之
续写改编文学名作 —故事新编
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 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 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 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
• 一初识震撼,“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 特”; • 二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一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 • 三知人论世,“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 哈姆雷特”。
奸诈多疑的枭雄
《三国演义》之曹操
胸怀大志的英雄
神话小说
《西游记》
反封建作品 成功学
《周易》: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 比喻对同一 个问题,不同的 人从不同的立场 或角度有不同的 看法。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的:
1、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现象及其 形成原因。 2、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原 则,并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进行写作实 践。
注:阮籍,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由于生 活在司马氏为夺权而肆行杀戮的险恶政治背景之下,阮籍的八 十二首咏怀诗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愤懑。
原则一:还原创作意图(认识背景、联系作家 ) -----尊重作者
当时黛玉气绝, 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 根据你对林黛玉形象的解读,把 辰。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 林黛玉临终前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
方法点拨:
多角度解读法:要诀是结合现实 换位思考 联想解读法:要诀是欣赏“留白” 联想和想象 对比解读法: 要诀是思辨批判 求同存异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设计(一课时)设计:邓国胜肖群丽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及其原因,初步掌握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2..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三国演义》之曹操;《西游记》主旨解读;鲁迅先生谈读《红楼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原体验,思索其根本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作品解读因人而异。
说明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
(二)第一板块:了解个性化解读的原因1、材料一:某网友读《西游记》:不同时期感受迥异。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
小结第一条原则: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材料二:顾城《感觉》角度各异的解读:①.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单调的厌恶,对新鲜美好的欢悦。
②.从灰色天地的樊笼里挣脱出来的鲜红和嫩绿,不正是对青春和力的赞美吗?③.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无私无欲。
④.诗可以有主题,也可以无主题。
这首诗归纳不出主题思想,只给人一种印象,一种感觉。
3、材料三:《篱笆那边》狄金森角度各异的解读:第一种解读:呼唤个性的自由第二种解读:面对代沟的彷徨第三种解读:抵制甜美的诱惑第四种解读:渴望男女的平等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原因: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小结第二条原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论一: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主题解读的个性化4、材料四:后人对《锦瑟》的解读:①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②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③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思考:除了读者的差异性,还有作品的什么特点决定了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结论二: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三)第二板块:探讨解读原则问题探究:1.是否应该承认,一篇作品有一个相对确定的主题?2.阅读要不要尊重作者的原意?3.怎样看待语文老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4.欣赏文学作品是靠理性分析,还是跟着感觉走?5.个性化阅读有没有价值?1、材料一: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引来众多的批判。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必修3)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必修3)课程内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经常有与老师、同学看法不一致的情况,或者初中时读过的文章,高中再度,又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果能用心总结阅读经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文章鉴赏阅读的规律就会有所认识,也就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名作重读相比拟还记得初中学过的鲁迅散文《风筝》,就这篇作品的主题来说,因理解的角度不一样,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可能把作品的主题理解为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或者理解为批判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伦理道德,也可以理解为作品其实人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自省;如果从亲情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谱写的一曲人情美的颂歌;也有人认为“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文章表现的是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探求,等等。
其实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甚至由此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来名作重读是件有趣的事。
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作品的理解。
1.你还记得初中以来在语文课本中度过哪些文学名作吗?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两篇(部)重读,看看你对它的主题有什么新的理解和发现,并探究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你读过的文学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林冲、林黛玉、范进、孔乙己、葛朗台……)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重新阅读有关作品,说说你对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
二、名文共赏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就拿鲁迅的小说《药》来说,有人读后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庸医害人的作品,中学生则被告知,这是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而文学教授则认为这篇小说意在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引起疗救的注意”。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时间:2016-07-03 作者:佚名论文摘要:“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欣赏显得十分冷漠,缺乏年轻人应有的阅读欲望和热情。
原因是什么呢?从教材层面来看,可能是教材所选的经典作品,由于时代、审美趣味的不同,学生难以感知作品的美。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大多处于学习的依赖期。
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批判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层面来看,未能真正在文本和学生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阅读欲望和需求。
如何来破解这一难题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训练“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一、尝试自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是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
文学作品的教学也不需要老师的讲授面面俱到,有些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学。
比如作者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作者和作品的逸闻趣事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去搜集整理,去去伪存真。
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学生交流,提炼,把这些信息变成自己的东西保存下来。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独立阅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还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对于课堂延伸式的拓展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速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比如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提前拟一个《红楼梦》原著的阅读规划,时间原因,可以不读完原著,但相关的章回的阅读是必需的,比如读《红楼梦》的前三回。
学生的个体独立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培养他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起到了铺垫作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集体备课稿.doc

马街中学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①明确“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②学习多角度、联想、对比阅读的方法,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
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④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进而形成有价值的个性化理解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自学尝试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活动。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阅读优秀作品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②通过讨论了解作品主题的多义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重思维能力: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就事说事;可以从引发的纵向思维,就事论理;还可以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加以拓展;或许还可以反向求逆思维,从新的角度立论。
总之“言之成理”即可,即一“顺应文理”,二“符合情理”,三“富有哲理”。
难点强调观点的个性提炼,强调语言的个性表达,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和逻辑性。
把握个性化的尺度,避免偏激的理解,过度张扬所谓的个性,严重歪曲文学作品。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探究法,讨论法总课时1课时主备人沈小平课型写作课参与人姚刚李光飞何坤梅张冬梅林红艾江红范应洪江春燕刘慧时间2014年12月30日教学与方案设计课前预习部分①通读全文,找出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解读的原因。
②重温自己喜欢的名家名作,看看有没有全新的感受。
③认真再读课堂将涉及到的名篇《老头子做事总没有错》、《项羽本纪•垓下之围》、《断章》、《红楼梦》,思考老师预留的问题。
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朗读思考)思考问题:同是听雨在诗人的人生历程中你看出什么不同了吗?学生讨论作答:少年闲适浪漫;中年漂泊流转;老年凄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多元解读王熙凤
在你的心目中王熙凤是 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篱 笆 那 边
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生北岛活网源自•《生活》不是单篇创作,它是北岛组诗 《太阳城札记》的最后一首。写于20世界70 年代末,它包含14首短诗,如《艺术》《命 运》《祖国》《和平》《爱情》《自由》等。 北岛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 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1)鲁迅散文《风筝》的主题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 或批判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伦理道德。 2、从亲情的角度:作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谱写的 一曲人情美的颂歌。 3、从风筝的象征意义:风筝是桂昂春日的象征, 是美好青春的象征,文章表现的是对青春的怀念, 对美好事物的探求。
(2)鲁迅先生有一段话 (3)毕淑敏谈读《人鱼公主》 “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 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 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 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 惨痛,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 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 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 么也看不见,才子看见缠绵, 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38岁 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 时热衷讨论写作技巧„„ 见宫闱秘事„„”
更上层楼
作 业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当林黛玉得知贾宝玉迎娶了薛宝 钗的消息后便暴病不起,然后焚稿断痴情,临死前她突然 直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 身冷汗,不作声了,随即气绝身亡。 请联系原著,合情合理地想象,续写出“你好”后面可 能的话。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让我 们张开个性化解读的翅膀,感悟文学作 品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做一个翱翔于文 学天空的快乐智者吧!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有感情的朗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学生阅读后, 说说这反映了文学阅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
•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 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 真是倒霉极了。
•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 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
•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 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
• 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 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
•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 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1、《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 的人物。她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是否 具有现实意义? 2、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 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 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认为项 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 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 “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 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 了怎样的深长?
现象一: 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
原因: 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
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 发生了变化。
2、《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给你 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你如何看 待小说中塑造的王熙凤、林黛玉等一 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
个性化
歌德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 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
结论二: 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许梅菊(2010-3-30 星期二第一节)指导老师:易晖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及其原因
2、探讨个性化解读遵循的基本原则,合理解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尝试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探究法;自学尝试法;个体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展示各种心理学图片
二、明确目标
1、明确“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含义
2、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
三、探讨个性化解读的原因(以《红楼梦》《西游记》现象为例)
1“它是一部体真、感善、悼美的文史哲综合撰作的民族精神奇迹”(周汝昌语)
明确:文学作品本身丰富多样,可从多角度解读,这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可能。
2、鲁迅如是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明确:不同的读者身份、心态、立场不同,这导致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3、网络作品《二十年后再看<西游记>》
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点发生变化,这导致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
度、多层面解读的,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
这所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四、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要求
1、“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文学作品本身,选择自己关注的重点,大胆想象,推陈出新,去读出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2、板书:依据作品,选择关注点,想象出新,真实感受
五、名作共赏
《篱笆那边》:人们在解读此诗时,一般认为“草莓”象征着童年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纯真生活的追求。
你还有自己的解读吗
明确: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解读的角度,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
六、小试牛刀,掌握原则
(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未说完的话为例,师生共同探讨个性化解读的原则)
1、立足文本
2、合情合理
七、课堂练习
探讨过个性化解读的原则之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解读《项链》中马蒂尔德的形象。
八、教师小结
无论是共赏、重读,还是改编、续写,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都应该遵循: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九、作业布置
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重新阅读有关作品,说说你对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
板书设计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