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我总是对理想课堂有着一种憧憬和向往,期待能够在这样一个课堂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机会。
而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文章,从中我对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别是“内容丰富境界”、“学习源头境界”和“自主学习境界”。
这些境界既有高度的理论性,也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给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这三个境界进行深入探究,并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是“内容丰富境界”。
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充实、完整的知识,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个境界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很注重课堂的内容丰富,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我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全面。
而理想课堂的内容丰富境界更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和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在我的学习心得中,我发现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在学习中更好地适应这个境界。
首先是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其次是多媒体学习,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图表、视频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是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供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其次是“学习源头境界”。
理想课堂的学习源头境界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更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我的学习经验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只是单纯地接受和被动地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思考和实践这样重要的环节。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其中有一个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这门课程通过讲解理想课堂的构建理念和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想课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对如何打造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理想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我发现,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时,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着组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索,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在其中,也增强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理想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的一个启发是通过设立创意思维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尝试新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从传统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还组织了一些创新项目和比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后,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持续学习,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我参加了许多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也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自从我进入高中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直到我参加了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才真正找到了这种方法。
通过这一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高度专注、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高度专注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基础要求。
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被内心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了高度专注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找到专注的方法,通过调整坐姿、闭上眼睛、专注呼吸等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
在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专注的技巧,并发现专注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记忆效果也更加持久。
因此,高度专注作为理想课堂的第一境界,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意识到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主动提问、与同学们展开讨论,甚至上台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不仅与老师和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还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积极参与是理想课堂的第二境界,为实现深度思考奠定了基础。
最后,深入思考是一个理想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思考的力量和价值。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引导我们进行思维导图、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活动,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的本质、引导性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300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300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贾世鹏)
再次读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对理想课堂的收获又
多了几分:
收获一:框架主体由五部分共同组成:教材及教材解读;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的学生个体学习
的预设与规定;教学反思。
其中,教材及教材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严谨的教学板块课本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和“怎
么教”这两大问题。
有明确方向的预习,对课堂高度关注上才学生个
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
真正的独立确保学习本钱,有方向的预习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朝向高处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应该如何做,只有这样,才是进入了真正的学习平衡态状态,而不只是旁观者。
收获二:有效教学框架,可以视为一个理想课堂的教学内容工具。
它
是地图,可以引导我们穿越最初的英语教学途径;它是支架,可以使
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它是工具,可以努力改善我们的教学。
元素它
提醒着教师高度关注重要的课堂元素,确保有效教学,也可以提供给
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一个观察课堂的框架。
收获三:小贴士。
有效教学框架是基础理论一个基础模型。
它将教学
过程细化为十二个部分,精细到每一分钟。
它针对每一堂课,而非某
一堂课。
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教课者与评课者都有统一体系可以参照。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优秀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优秀读后感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题记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最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听生命开花的声音,听生命欢唱的声音,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在孩子们的心灵慢慢舒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们老师听课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课上老师激情饱满,学生小手如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落下帷幕。
这样的课堂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才艺展示会,那么像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种课堂只能称之为流于形式的表演课。
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详细叙述。
第一重境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中提到,理想的课堂首先要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而这个改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喜欢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重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重境界:实现个性化教育理想的课堂还应该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15(2)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2015(2)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_第3篇
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后,感受颇多,结合平时的教学也进行了很多反思,通过反复越多
新教育理想课堂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课前明确清晰的目标,即课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于能力,哪怕掌握的部分知识是感受性质的,教师的心中也要能够获得清晰的描述。
2.依据掌握的其他信息制定出课堂药方,尽可能在课堂上及课下进行检测,用检测的结果,来检测我们的目标、策略是否合理及有效。
3.形成一种反思习惯,要持续追问:为什么我的估算正确率如此之低?哪些方法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课堂反馈?
干老师所提出的课后反思他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他的方法可以是自我的,也可以是同行之间进行的,更为直接的方法是在教学设计上做批注,对解读、目标、预习等各个教学板块进行条思缕析的反思。
另外,干老师所提倡的这种录像回放法,或者说课堂的文本细读及批注法很有效,但也很耗时,目前我还难以真正的做到。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真正走近了新教育实验,了解了干老师们的一些教学策略,但它是否对我的课堂有效,我想还是边学边实践,取其有用的学之,力争让自己的课堂也能成为有效的课堂。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教师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为了践行新教育理念,学校进行了读书教研活动。
通过对《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阅读,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新教育提倡构筑理想课堂。
要想上好一堂课,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
在书中有写到,一堂好课要有公开优质课的课堂活力,应试课堂话语想要的成绩,更要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并且能够被高度理论化的。
当然,理论必然会存在自身的局限。
我依然记得在暑假参加新教育培训的时候培训讲师说过的一句话:“上好一堂课,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来得重要”。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一堂好课,不光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其次,新教育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框架。
在书中有提到:“框架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有效教学框架中提到六种教学元素即:教材、教学目标、预习、教学版块、个体学习以及教学反思。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容易让老师忽略也是最重要的当属教学反思。
还记得特岗培训的时候讲师说的:“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你就可以从一名教师变成一名教育家。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且校长在为老师制定的“八个一”中也作了明确规定。
当然,除了教学反思以外,其他的几种教学元素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书中同样有所涉及。
在关于教材的解读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当属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但是在书中大多介绍的是有关于语文教材的解读,有关于数学教材的解读几乎没有,不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想通的东西的。
在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书中提到的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但是我个人则认为新教育的三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在《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中,作者阐述了预习的重要性,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预习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其实,我更同意书中所说的:“预习时间:课前家中、课上的部分时间。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023年,我作为一位大学生参加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
这是一门受到广泛关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并实践理想课堂的构建。
在这门课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师生和谐共融、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
下面,我将简要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师生和谐共融是至关重要的。
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常常存在着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是平等而和谐的伙伴关系。
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也会给予我们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这让我深感启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看作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声音和想法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其次,学科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理想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理想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合作,我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
这不仅让我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一次课程中,我们参与了一个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我们解决了一个当地社区中的环境问题。
这样的实践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也是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他们应该有机会在学习中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然而,在理想的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我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种个性发展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新教育研究认为,课堂从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落实、知识理解抵达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成败,这可谓理想课堂的三从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地教学框架”。
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教学框架主题有五部分组成:1. 确定教学目标。
2. 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3. 严谨的教学板块。
4. 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和规定。
5. 教学反思。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是重新经历,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样本(2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样本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总结课堂带给我的收获。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感到非常自由和快乐,我有机会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理想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情,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应用的重要性。
另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我们需要协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我们思考问题,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
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项目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思考和创新,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不再只关注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正直、友善、尊重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些品质。
这些活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参与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个课堂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我读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后,我不禁感叹于书中的智慧和深度。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和三重境界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理想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优质教育课,更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地方,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尊重、关爱和创新的地方。
学生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会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是引人思考的。
第一重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
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重境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一重境界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有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完书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实践中,我常常感觉力有不逮。
通过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在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过去,我通常是站在讲台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我开始设计一些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案例讨论等。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天北小学李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看完了,用了近三周的时间,看过之后感觉确实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好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编的多么完善,阐述的多么详尽,而在于他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让我们有多大收获。
私下认为这本书不该只是让备课组长研读的书,而是该让全体教师人手一本共同研读的一本书,一直以来我们接触最多的教学方面的书就是教学参考书,而教参上的课例或教案只拘泥于形式,没有系统理论理念的阐述。
我们对于教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照猫画虎不能深得其法。
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把此书作为案头的一本工具书,让我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书上的框架和理念来检查我们的日常教学。
因此看此书不能是顺便翻翻,虽然他讲的易懂,但是不认真研读,不去领会他内在的教育理念,不去实践他的框架方法,只停留在表面,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特别是落实有效框架这一章,特别实用,它丛解读教材、制定目标、定向预习、教学板块、课后反思、训练有素几方面理念,并用课堂实例真实的解读了课堂,让我们当老师知道该怎么做,该让学生怎么做,详细详尽、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一书在手让我们有了方向性和目标感。
现在成熟的教学模式很多如杜郎口,洋思等等,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方法对于它的原创者来说都是真实有效的,原因是他们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成熟和完善了他们的设想,实现了他们在本
土的最大化。
如果这也学那也学,这也照搬那也照搬的话,肯定会有水土不服,消化不良之弊病。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择其之一,认真研读,不断内化,深得其精髓,变它有为我有,那我们就会成教学高手。
如果再遍取所长,自然会自成一家。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濮阳县三实小王颖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受益匪浅。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么希望有一个教学的框架或者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提出框架或者模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前人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仍然认为有重新梳理与研究的必要,因为,这往往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
我们希望,新教育有效教学的框架,首先可以视为我们的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五部分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模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教学目标。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则是为了让授课教师更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方向与任务,不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育目的袭用作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
预习作业。
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中,预习成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预习作业,也就不再只是体现A类教学目标的铺垫性工作,而应该是同时涉及B类目标和C类目标的对知识的完整的学习。
也就是说,通过预习作业,通过定向的预习,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
在此基础上,当他走进课堂的时候,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这种从零起步开始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是学习速度快的同学甩下速度慢的同学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掩盖了相当部分同学来不及独立学习这一事实;或者为照顾速度慢的同学完成独立学习,课堂不得不一再停顿,从而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效率低下,得不到真正发挥。
而完备的预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速度及特点,完成独立学习。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标准____字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一本反映了未来教育方向的优秀著作,为我深入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所呈现的理想课堂所打动,这激发了我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一、对于理想课堂的认识理想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主导学习的过程,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理想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室的形态,更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将理想课堂的建设划分为三个境界,即“课堂变精彩”、“课堂实用化”和“课堂赋能”。
这三个境界相互衔接,每个境界都是前一个境界的深化和延伸。
在我的理解中,这三个境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这三个境界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理想的课堂。
二、对于课堂变精彩的认识课堂变精彩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个境界,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这个境界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精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尝试过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知识点。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师生互动也是课堂变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会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同时,我也会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学习。
三、对于课堂实用化的认识课堂实用化是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二个境界,它要求教师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2023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总结课堂带给我的收获。
首先,理想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感到非常自由和快乐,我有机会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理想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鼓励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课堂上,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情,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应用的重要性。
另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我们需要协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并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我们思考问题,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
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项目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思考和创新,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理想课堂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不再只关注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正直、友善、尊重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些品质。
这些活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参与2023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计划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个课堂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仔细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新教育研究认为,课堂从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落实、知识理解抵达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成败,这可谓理想课堂的三从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地教学框架”。
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教学框架主题有五部分组成:1.确定教学目标。
2.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3.严谨的教学板块。
4.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和规定。
5.教学反思。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是重新经历,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
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时浅薄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将没有被师生在课堂上把握,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实现着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
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
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与其粉碎任何刚刚觉醒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然的好奇心,不如把它引向最初的探询: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埃德加.莫兰)也唯有如此,课堂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关系,它已超越了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理想课堂是每一个学生都向往的地方,一个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快速学习、充分发展的地方。
为了探讨理想课堂的建设,我参加了一场名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学习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对于理想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理想课堂不仅仅只是一种设想,它更是一种对教育的追求和创新。
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学习感悟和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分享一些我对于理想课堂的理解和心得。
首先,理想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参与的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僵化和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而在理想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专家们提出了一项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则是进行互动和实践。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研究,由学生自己主导,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作为一个教师,我深感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带给学生一个积极参与的理想课堂。
其次,理想课堂应该是一个快速学习的场所。
在当前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们需要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实现快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专家们在研讨会上提到了一种名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不同层次,实现个性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教育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学习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读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题记
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最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听生命开花的声音,听生命欢唱的声音,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在孩子们的心灵慢慢舒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我们老师听课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课上老师激情饱满,学生小手如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落下帷幕。
这样的课堂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才艺展
示会,那么像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种课堂只能称之为流于形式的表演课。
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1、实现三重境界的基础——有效的教学框架
教学框架体现了教什么和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两大教学元素,是一个既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我们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基本结构模型,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都有一个统一体系可参照,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动。
它将课堂教学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并在每一大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的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
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都不被老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所取代。
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
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
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2、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教什么”和“怎么教”
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于一开始就想“怎么教”,而忘了这个问题是服务于“教什么”,而“教什么”又是服务于“这个文本有什么可教?”要了解这个文本有什么值得教,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度创造,自觉地把它转化成有清晰教学内容的语文教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文本解读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3、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特殊处理,则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大特色。
如果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针对教师自身的预习,那么定向预习则是针对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唯一机会。
只有两者的扎实有效的落实,才能实现第二、第三重境界。
新教育预习的设计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读文识字
的简单操作,是在确定三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全面、立体的预习单。
它的目标是通过预习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直接地接触问题与知识,因此,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成了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能力展示及提高的地方,能有效地对学生独立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4、训练有素——行为上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
新教育所倡导的“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学习的一般流程一节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案,尝试解决。
从定向预习的布置、运用、检测、评估,到课堂小组研讨的分工、主持、效度评估,课堂对话的聆听与应对以及做笔记,课堂练习的时间、准确度、评估,尤其是课堂上思维渐进过程、到课外独立完成某些延伸作业,新教育无不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
5、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探索知识的神奇旅程
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一个“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
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
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
但它的核心是智力的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喜和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
这是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阅读此章节,感受到了干老师的神奇,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孩子们探索一片他们未知的领域,而这片领域或许是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孩子们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他做到了!比如,他可以将《月光启蒙》中母亲的形象与月光的意象叠加,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月光”与“母亲”、“母亲”与“故乡”之间和谐的统一,能细细体味这诗样的意境下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崇敬,感受故乡文化对作者的滋养。
他借一根哨棒,就能唤出一位真实的民间英雄——个性鲜明的武松;一池荷花,就将《论语》中“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儒家的“孝”、《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以及《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些抽象的概念浅显地还原在王冕的个性中……
6、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在干老师看来,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是一种教学中的顿悟,这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甚至深刻的修炼。
干老
师所理解的课堂终极目标需要实现的最后一个维度是:课堂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组织课堂教学,他还要能够认识到知识内在的魅力,并以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的形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到的理想境地,他理解的高度也就是课堂以及课程所能达到的高度,从而产生师生间、生生间、学生和文本间了共鸣,实现真正的对话。
我肤浅地理解为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教育应该更过地关注人精神生命的成长。
课堂上,他能让词语复活,让文本复活,让课堂是一池生命泛活的春水。
他与学生的对话是那么天然去雕琢,又处处牵引学生走向更高。
这种牵引,没有丝毫痕迹,似乎学生的领悟本来就在那里,毫不费工夫,自然天成。
始终关注学生是他课堂最大的特色,他的智力挑战,他的现场性与对话能力,均与始终关注学生密切相关。
他能够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地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做出反应与调整。
他是将课堂从关注“教”转移到关注“学”的观点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人。
而且这种关注始终紧密结合着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很不容易分神,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说明哪些“道理”(语文知识)? 课文不仅仅是某个道理的举例,它还是一个语文
全息图,它包容了几乎全部层面的语文问题。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
课程,就是我们行走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
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
课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
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教育之路,对照《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渴望在教育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积淀,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去练习属于自己的教育舞步。
即便过程艰苦,但我愿意付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在那朵花里或许有笨拙的模仿、或许有不成熟的实践,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努力去经历、去实践我终归会收获那朵属于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