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11)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1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十五课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陈万珍
2019.5
永久的生命
严 文 井
•1.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 感悟。 •2.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的 写法的妙处。 •3. 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
观、豁达的人生观。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 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 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 《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 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 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混为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 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 盾吗? 2.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用文中
的语句回答)
1.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 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2.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 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3.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 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 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富有哲 理的句子,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 句读给同桌听,并谈一谈自己的感 受。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 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 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 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 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 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读一读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洗涤( dí ) 消逝( shì )

1《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

1《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

1《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文档1《永久的生命》公开课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永久的生命》。

本课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珊瑚虫生活在海底,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却始终不放弃生命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珊瑚虫对生命的执着和勇敢。

难点:学会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一个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主人公珊瑚虫的经历。

3. 学习生字词: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4. 精讲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珊瑚虫对生命的执着和勇敢。

5. 实践练习:设置一些实践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永久的生命》主人公:珊瑚虫经历:海底生活,经历生死考验品质:执着、勇敢、珍爱生命七、作业设计(1)珊瑚虫生活在什么地方?(2)珊瑚虫经历了哪些生死考验?(3)珊瑚虫的品质有哪些?答案:(1)珊瑚虫生活在海底。

(2)珊瑚虫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如海浪冲击、天敌攻击等。

(3)珊瑚虫的品质有执着、勇敢、珍爱生命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永久的生命》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先抑后扬的写法。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接着用 “不应该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和永久不朽, 值得赞美;最后赞美生命,感情高亢。这样写,层 层铺垫,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使行文有 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凸显文章主旨。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
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
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五、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 奇迹。
赞美生命!珍惜生命!
作者赞美生命,但文章开头却在感叹时光的 流逝,生命的短暂,给人的感觉是消极悲观。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有 什么作用?
初读课文, 找出每段的
中心句。 作者对生命
的态度是 什么?
中心句
一、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二、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三、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合起来却是永久。 四、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五、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 怎样变化的?
再读课文
一、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永不再回 非常可怜
无能为力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 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 洗涤,把它再来补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和 衬衣作比较,突出个人生命的短暂不 可重复的特点。
二、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神奇
不应悲观
不朽
平凡女孩佘艳
三、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 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分开来——暂时感谢Βιβλιοθήκη 合起来——永久 快乐 威视

《永久的生命》 讲义

《永久的生命》 讲义

《永久的生命》讲义一、生命的有限与无限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了一段独特的生命之旅。

从婴孩时期的懵懂无知,到青春岁月的活力四射,再到暮年的沉静与反思,生命似乎有着清晰的起点和终点。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这短暂的几十年。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会经历生长、衰老和死亡。

细胞的新陈代谢、器官的逐渐衰退,都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生命的有限性。

但与此同时,生命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展现出了它的无限可能。

我们通过繁衍后代,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延续。

孩子继承了父母的部分特征,他们带着新的希望和可能性继续前行,仿佛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前赴后继。

而且,生命的影响并不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创造,可能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孔子,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学说和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无数人。

他的生命虽然早已结束,但他通过教育和著述,让自己的智慧得以永久流传。

二、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生命有时极其坚韧。

在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在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依然有生物顽强地生存着。

一粒种子,在石头缝里,只要有一点点土壤、水分和阳光,就能破土而出,绽放生命的绿色。

人类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也常常展现出惊人的坚韧。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相互扶持、勇敢抗争,努力重建家园。

那些在病痛中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他们的毅力和对生命的渴望,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屈力量。

然而,生命又无比脆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次意外的事故,都可能瞬间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那些我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身边的亲人、朋友,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种脆弱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明白生命的宝贵和无常。

也正是因为生命的脆弱,我们才更应该用心去呵护它,用爱去充实它,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案_0
教师总结:
个体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会慢慢凋谢。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它将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永远不朽,这就是生命的奇迹。
6、比较阅读课文。
(1)探究本文与朱自清的《春》《背影》有何异同。
明确议论性散文与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的区别
(2)通过关键句组成诗的活动,感受议论性散文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
(3)读了这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7、拓展
推荐给大家一首诗:汪国真先生的《热爱生命》。
推荐给大家一首歌:汪峰的《怒放的生命》
思考:结合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一边听歌,一边想你要怎样的生命,你应该怎么做?请大家将感悟写在书上。
8、结束语
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成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围绕生命这一主题,从诗、文、歌多方面拓展思考。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生命的感悟,明确个体的凋谢与生命意义的不朽、生命长河的不朽并不矛盾,也更清楚说理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的异同。不足的是,本班学生在书上都留下了自己对生命深刻而精彩的感悟,但在分享时却保持了一贯的不举手的风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语言,领会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2、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四)重点难点
②反复品味,文章的主题是?感情基调?
明确:赞美。
4、趣读课文,解读生命
1、小组活动:

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先抑后扬 赞美生命
永久生命
结构梳理
时间流逝 生命创造新生命 生命高兴和威势
可怜 感动 赞叹
20/53
课堂练习: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么可怜!”为何这么说? 因为过去了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事你丝毫 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本身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生命。 3.最终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真实意义”,你以为“生命真实意义”指什 么? 生命是永久、不朽,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1/53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认识?谈谈你了解,学 生自己探索,自由讲话。
①每一个人生命即使是卑微、柔软,但整个人类生命却是无穷无尽。 ②生命道路是波折,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永久不朽,不能 被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生命是有限,要用有限生命去创造无限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主动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事。
•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署名运动。
• 1961年,89岁高龄罗素偕夫人到英 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 禁。
• 1964年创建罗素和平基金会。
39/53
作者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逻辑次序?
是按照境 界、感情由浅 入深逻辑次序 排列
对人类 苦难同情 对知识追求
对爱情渴望
——冰 心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高兴看作是生活 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 理想。
——爱因斯坦
49/53
当堂评价
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è) C.松懈(xiè)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趣引思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而作家xx却告诉我们生命是“永久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生命?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领略“永久的生命”的魅力。

(板书:永久的生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把课文xx地读上一遍,注意都准字音。

(齐读)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读音(抽读)臼齿茸 xx 蔓延凋谢洗涤牛犊消逝兴味2、解释词语(读读记记——齐读一遍)①臼齿: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

②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③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④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⑤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

⑥牛犊:指小牛。

⑦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3、知识链接(教师讲述)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4、作者简介(教师讲述)xx(1915—2005),原名xx,xxxx人。

主要著作有《xx散文选》《xxxx》《xx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等。

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①xx大屠杀1931至1945年xx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xx 保卫战中失利、首都xx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xx及附近地区进行xx6xx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xx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xx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优质公开课课件(共19张ppt)

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优质公开课课件(共19张ppt)

背景链接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 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 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 ,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 不朽的。
字词学习 字音易错
臼齿( jiù ) 兴味( xìnɡ) 洗涤( dí ) 牛犊( dú ) 疲倦(juàn) 茸毛(rónɡ) 消逝( shì ) 繁殖( zhí ) 蔓延( màn ) 凋谢(diāo) 混为一体( hùn )字形易错,

✓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

流动着,永远不朽。
是 永
✓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合起来却是永久。

✓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 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 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 ,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 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 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 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
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物学、自然规律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
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总体生机勃勃
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从文中哪些地方十分巧妙
抽象的理论 运用比喻
永久生命的美好
现实生活现象 寄寓哲理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 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 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 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 势。
写作特色:
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永久的生命
作者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课件

文体知识
哲理生的文章。分 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 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字词测评
u 生难字
兴味( xīnɡ ) 洗涤( dí ) 卑微( wēi ) 茸毛( rónɡ ) 蔓延(màn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kàn ) 星辰(chén )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 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 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 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 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 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 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 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 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 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 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 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何妙处?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散 文二篇 《永久 的生命 》《我 为什么 而活着 》公开 课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永久的生命》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永久的生命》精品教学课件
“分开来”指的是一个个体。 “合起来”指的是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的 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 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 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 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用自己的生命滋养 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 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 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 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小牛犊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 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 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 思?
写作特色 哲理的语言,清晰的条理。
本文哲思深邃,鲜明生动,条理清晰,章法井 然。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 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 生命的凯歌。
板书设计
永 生命是有限的 久 的 生命是永久的 生 命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神奇 生命本体的流转 赞美永久的生命
【回顾总结】
永久的生命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作家。
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 人。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 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 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 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 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严文井在 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 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 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八年级人教版《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八年级人教版《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1.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怎样的?人类的 生命是怎样的?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 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久的、不朽的。
2.由题目可知,作者对生命充满了赞美之情,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 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就整个 人类来说,生命是“永远不朽”的。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例:“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 现它脏了、破了的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 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可重 复的特点。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 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 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 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 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 的手法和大量的修辞手法表 达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你对“生命”的看法。
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 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 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 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生命是痛苦的,生命也是快乐的。在 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 也要感谢生命。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珍惜时光,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 价值。
(2)“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 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 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 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 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 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 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永久的生命》ppt课件

《永久的生命》ppt课件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
这就是生命的永恒
感悟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 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 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说说喜欢的理由。
品读探究
1.“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 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
“分开来”指个体的生命。
“合起来”指人类的生命。
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 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如一年一年的小草、一代 一代的小牛犊,个体消逝了,整体生命却永远存在。作 者从哲理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永久在于整体生命的生生不 息与生机盎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永恒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个体生命有限生命不朽 生命永恒
品读探究
4.“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谈谈你的理解。
“凋谢”指生命有限,“不朽”指有限的生命创造出的 永存价值,这就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恒。
感悟生命
纪念碑的背面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 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 革命斗争史实。
二、自读课文,拟小标题,理清思路
第一段:感叹生命有限 第二段:感动生命神奇 第三段:感谢 生命永存 第四段:赞美 生命永存 第五段:咏叹生命奇迹

15-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公开课设计)ppt课件

15-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公开课设计)ppt课件
3
知识链接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 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 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 的启迪。
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 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 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 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4
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 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
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 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 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 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 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 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 ,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 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 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永久的生命
严 文 井
1
学习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 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 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2
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 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 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 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 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 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 《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 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 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7
4.作者是怎样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的?
感叹时间的流逝, 生命的短暂
抑笔
以小草和 小牛犊为例
从外在现象论 说生命的神奇

2024年度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2024年度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 和社会责任感。
2024/2/3
本文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6
学生预期收获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 写作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锻炼 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
积极寻求与社区、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合作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 加广阔的生命教育实践平台。
家庭和社会支持策略
通过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内容和 方式,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2024/2/3
32
THANKS
2024/2/3
33
02
讲述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 兴趣。
0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14
讲授新课:深入浅出,注重启发
01 02 03
讲解生命的科学定义和特征,引导 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
阐述生命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时间线。
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鼓励 学生思考生命的终极问题。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number {01}
2024/2/3
1
目录
• 教学目标与意义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与策略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教师素养与提升 • 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4/2/3
2
01
教学目标与意义
2024/2/3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见解和对人类和生命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4)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4)
15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严文井
1.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 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 蕴。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 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 永久的价值。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 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 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 《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 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 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 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 20日病逝于北京。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 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 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拓展延伸,感悟人生
请你谈一谈对生命的本质有怎 样的认识.
?
?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 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 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欲扬先抑 易逝 永久 奇迹
更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命
感到无奈 能 高 时 的
打亢使思这
动给得考样
赞叹不已
人人行引前 。以文向后
磅有更对
礴了深比
生命的赞歌 的 波 层 ,
力澜次把
,
量感 生

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1、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2、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预习反馈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洗涤( dí ) 消逝( shì )
茸毛 ( rónɡ ) 凋谢 ( diāo ) 炫耀 ( xuàn ) 卑微 ( bēi )
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6)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课件公开课(6)
2、《石缝间的生命》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具体的事物?它们有什 么特点?作者面对这些事物发出了什么感叹?
第三步:按要求填写表格。
研究作品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完成下表。
篇名
小现象、小事物
大主题
小草的生生不息,小 永久的生命 牛犊的活力。
赞美生命的神奇、流动和 永久不朽。
敬畏生命
几棵树不分成本的投资,生 命是值得敬畏的。
石缝间的 生命
野草、蒲公英、松柏在 赞美生命是顽强拼搏的。 艰苦的石缝中倔强生存。
“小”
聚焦凡人小事 观察自然景、物 捕捉细小情节
“大”
关注社会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拓展
请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事物, 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
推荐阅读
小现象、小事物
大主题
永久的生命 小草的生生不息,小牛 赞美生命的神奇、流动和
犊的活力。
永久不朽。
活动二
自主探究学习《敬畏生命》《石缝间的生命》
第一步:划出两篇散文的关键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 第二步:思考以下问题:
1、《敬畏生命》中,作者通过什么事?她笔下的生命有什么特点? 引起她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群文阅读
感悟生命
韶关市浈江中学 李亚玲
1.《永久的生命》 2.《敬畏生命》 3.《石缝间的生命》
活动一
研读课文《永久的生命》
第一步:通读全文,请勾画出每段中表达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和 关键词。
第二步: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着生命,谈了哪三层意思?
(2)本文赞美生命的什么特点?
(3)文章除了说理之外,第二自然段还描写了具体的事物,请找 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课件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课件

深入探究—课堂练习
1.作者对生命的本质作何理解?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⑴生命是流动性的,是奇迹和不朽。 ⑵理解(示例)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的, 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2.欲扬先抑的运用
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相似:欲扬先 抑。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 后联系现实生活,赞美生命是“不朽的”是有“奇迹”的,作者的感情 达到高潮。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手法,抑扬两相对比鲜 明,有一波三折之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1.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 了的时候,对生命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 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 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生命”和“ 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对生命无可奈何的 思想感情。文章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将生命这 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理解。这是我们应 该学习的一点。
深入探究—内容解析
5.想一想,文中说的“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是什么。
生命离开肉体
生命在下一代延续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 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 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 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而作家严文井却告诉我们生命是“永久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生命?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领略“永久的生命”的魅力。

(板书:永久的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把课文美美地读上一遍,注意都准字音。

(齐读)
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读音(抽读)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牛犊消逝兴味
2、解释词语(读读记记——齐读一遍)
①臼齿: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

②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③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④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⑤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

⑥牛犊:指小牛。

⑦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3、知识链接(教师讲述)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4、作者简介(教师讲述)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等。

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
--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

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

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

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过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乐观——积极)
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

5、①教师讲解朗读要领。

(1)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2)朗读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语气语调。

(3)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②找出喜欢的句子小组内读一读。

思考:
(1)问: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这怎样的?人类的生命是怎样的?
明确: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久的、不朽的。

(2)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的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请找出相关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3)议论性散文,重在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请勾画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4)作者赞美生命,但文章的开头却以三十多岁时人们的变化为例,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给人的感觉是消极、悲观,与标题也相去甚远。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这是伏笔,先抑下来,为后面的扬蓄势。

(5)作者是怎样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的
明确: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过渡:我们说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那么在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比如我喜欢:个人的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在补好。

批注: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

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评价。

(15分钟)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特点。

(4)“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
“分开来”指的是个体的生命。

“合起来”指的是人类的生命。

整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这是生命的奇迹。

感谢这一奇迹,它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持续、永远不朽。

(5)“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小结:冰心说:“生命是痛苦的,生命也是快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是如此美好,如此顽强,我们要大声赞美它!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让它创造出奇迹!
四、畅所欲言
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

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五、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