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1ee8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d.png)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1. 请解释“拟人”修辞手法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将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使这些事物具有人的特征。
例如,在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被赋予了“绿”的动作,仿佛春风具有了人的意志和能力。
2. 阅读下面的古文片段,解释“之”字在文中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在这句古文中,“之”用作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学”的内容。
整句的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并经常复习它,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3. 请写出《春夜喜雨》这首诗的作者,并简要描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及时春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丰收的期盼。
诗中通过对春雨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农事的关心。
4. 请解释“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答案:对仗是古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要求诗句在字数、意义、声律等方面形成对称和平衡。
对仗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5.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片段,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他的眼神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刺人心。
”答案:这段现代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的眼神”比作“一把锋利的刀”,形象地描绘了眼神的锐利和穿透力。
这种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眼神的强烈情感。
6. 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多个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语句,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例如:“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三个“热爱”的并列,强调了主体对各种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试讲真题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试讲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0a96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0.png)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语文试讲真题一、试讲题一1.课题:《野望》2.内容: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基本要求:(1)朗诵全诗。
(2)分析全诗意境。
(3)讲解诗中的一个典故。
二、试讲题二1.课题: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片段教学2.内容: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基本要求:(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义,体会文章深意。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三、试讲题三1.课题:《诫子书》2.内容: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基本要求:(1)讲解全文。
(2)介绍作者生平。
(3)适当板书。
四、试讲题四1.课题:《爱莲说》2.内容: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基本要求:(1)点明本文的写作手法。
(2)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人格品质。
五、试讲题五1.课题:《望岳》2.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8ca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9.png)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谚语”的含义,并给出两个例子。
答案:谚语是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的短语,通常包含一定的生活智慧或经验。
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不断地复习和实践,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因此而生气,难道不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吗?”3. 请写出《春夜喜雨》这首诗的作者,并背诵这首诗。
答案:《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诗的内容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几个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突出的效果。
例如:“春天来了,山绿了,水清了,花开了。
”5.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段落,并回答下列问题:“在那个遥远的小村庄,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行人络绎不绝。
”问题:这段话中描述了哪些景物?答案:这段话中描述了小村庄、古老的石桥、桥下的流水和桥上的行人。
6. 请解释“对仗”在诗歌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仗是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在诗句中使用对称的词语或句子结构,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中,“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7. 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并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他的房子里画满了龙,连衣服上也绣着龙。
有一天,天上的真龙听说了这件事,就下凡来见叶公。
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成语:叶公好龙答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害怕真正接触该事物的人。
初中语文面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面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6093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0.png)
初中语文面试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拟人”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情感或行为,使之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描述春风时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的“春风”被赋予了“绿”的动作,仿佛春风具有了生命,能够给大地带来绿色。
2.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机智,同时又带有一些孤傲和敏感。
她对爱情有着极高的追求,但命运多舛,常常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重要线索。
3. 请解释“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答案:对仗是古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要求诗句中的词语在意义、词性、音韵等方面相互对应,形成一种对称美。
对仗的使用可以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也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4. 描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他以“及时雨”著称,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深受梁山好汉的敬重。
他原本是朝廷的一个小官,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加入梁山,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领导才能,但同时也有妥协和软弱的一面,最终导致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
5. 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例如,在鲁迅的《呐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希望,我希望,我希望……”,这里通过重复“我希望”这一短语,形成了排比,表达了作者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5feb4ad02de80d5d84056.png)
1.初中语文:行路难一、考题回顾1.题目:行路难2.内容: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基本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此诗。
(2)学习本诗以乐写哀情得艺术特点。
(3)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板书标题)(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三)深入研读1.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初中语文八分钟面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分钟面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5fa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a.png)
初中语文八分钟面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面试题及答案面试题一: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范仲淹的创作背景。
答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散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岳阳楼上对洞庭湖的美景进行描绘,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期望。
范仲淹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正值北宋政治动荡,国家多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激励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面试题二:《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什么被称为“及时雨”?答案:宋江在《水浒传》中被称为“及时雨”,主要是因为他具有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小说中,宋江多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解决他们的困难,就像及时的雨水一样滋润人心,因此得到了这个称号。
面试题三: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因外界的事物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遭遇而感到悲伤。
这是一种超脱物欲、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财富和名利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得失所动,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体现。
面试题四:《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臣本布衣”?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臣本布衣”,是为了表达自己出身平凡,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
他通过这句话,谦虚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以及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决心。
面试题五:请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同时又有些孤傲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命运多舛,常常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
林黛玉的这些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极具魅力的形象。
面试题六:《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中的《关雎》,这句诗描绘了雎鸠鸟在河中的小岛上鸣叫的情景。
这里的雎鸠鸟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而河中的小岛则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70道
![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 70道](https://img.taocdn.com/s3/m/d63b8f5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3.png)
试讲内容: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1我那隐鼠2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3,向人们低声絮说4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吧。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试讲要求: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品析“阿长”的形象10分钟试讲试讲内容:试讲内容:1、题目《春》2、内容: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初中语文考编面试题目(3篇)
![初中语文考编面试题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4c991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5.png)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50分)1.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正确用法:(10分)(1)婉约(2)澎湃(3)剽悍(4)蔚为大观(5)络绎不绝2.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10分)(1)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深受领导赏识。
(2)这部电影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百看不厌。
(3)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4)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5)他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摆脱了困境。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修改:(10分)(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4)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奋斗。
4. 请根据下列成语,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1)画龙点睛(2)杯水车薪(3)画蛇添足(4)画饼充饥(5)画虎类犬5. 请解释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10分)(1)那棵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2)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3)春天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4)那座山连绵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5)他微笑着,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
二、阅读理解部分(50分)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分)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有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见证了无数生灵的成长。
有一天,一群伐木工来到了这里,他们要将这棵树砍倒。
树非常害怕,它知道一旦被砍倒,自己的生命将结束。
于是,它开始哀求伐木工:“求求你们,不要砍我,我还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呢!”伐木工们被树的话感动了,他们决定给树一个机会,让它完成自己的梦想。
树得到了这个机会,它开始努力地生长,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初中语文文言文面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面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ef1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e.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面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
答案:范仲淹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
答案:不因为外界的事物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名句,其中“子衿”指的是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这里代指学子。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
答案:过于清澈的水不会有鱼,过于苛求的人不会有朋友。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桃花源记》的作者?A. 王维B. 李白C. 陶渊明D. 杜甫答案:C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安石B. 苏轼C. 陆游D. 李清照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欲和个人得失的境界,提倡人们应有宽广的胸怀,不因外界的得失而影响内心的平静。
2.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答案:《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简单而和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四、翻译题1. 请将《岳阳楼记》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所有的荣辱得失都被抛诸脑后。
2. 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雎鸠鸟在河中的小岛上鸣叫。
五、论述题1. 论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或有志之士应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忧患,把个人的快乐放在国家和人民的快乐之后。
在现实生活中,这体现了一种高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以大局为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一份初中语文文言文面试题及答案的示例,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补充。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189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1.png)
语文初中面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倔强(jué jiàng)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踌躇(chóu chú)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徜徉(cháng yáng)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D. 蹒跚(pán shān)倔强(jué jiàng)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应该避免不犯错误。
C.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答案:(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望岳》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根据节选内容,桃花源的入口是怎样的?答案:桃花源的入口是一个小山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
初一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5d5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d.png)
初一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倔强(jué)B. 应接不暇(xiá)应接不暇(yíng)C. 蹒跚(pán)蹒跚(shān)D. 徜徉(cháng)徜徉(táng)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谦虚谨慎。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意犹未尽。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床前明月光,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______。
答案:范仲淹三、简答题1. 请简述《草房子》中主人公桑桑的性格特点。
答案:桑桑是一个性格坚韧、勇敢、善良、有责任心的小男孩。
他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总是能够积极应对,不屈不挠。
2. 请谈谈你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悲剧”的理解。
答案:《红楼梦》是一部典型的悲剧作品,它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悲剧不仅仅是指人物命运的不幸,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的反思。
通过悲剧,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五、作文题1.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撰写一篇关于个人梦想的作文。
)。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f55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2.png)
语文初中面试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锲而不舍”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答案:锲而不舍,意指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好成绩。
2.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机智,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4. 请解释“物是人非”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答案:物是人非,意指事物依旧,但人已改变。
例句:多年后回到故乡,发现物是人非,许多老朋友都已经不在了。
5.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
答案: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他在回家途中,经过景阳冈,醉酒后打死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因此声名大噪。
6.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花儿也竞相开放。
问题: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答案: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和花儿的生长代表了春天的到来。
7. 请解释“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答案:画龙点睛,意指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完美。
例句:在演讲的最后,他用了一个幽默的比喻,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让整个演讲更加精彩。
8.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
答案: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智谋著称。
他多次运用计谋帮助刘备取得胜利,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展现了他卓越的智慧和策略。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问题:这段话出自哪部经典著作?它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答案:这段话出自《论语》,主要表达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宽容的思想。
10. 请解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初一语文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教师面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b7b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6.png)
初一语文教师面试题及答案1. 问题:如何激发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答案:激发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其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再次,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拓宽视野,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最后,通过组织语文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2. 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词等;其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再次,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最后,定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答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教授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写作水平;再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此外,通过写作评讲,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写作中的错误;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答案: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让学生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再次,运用积极的激励机制,如表扬、奖励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及时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维护课堂秩序;最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5. 问题:如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答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运用网络资源,如在线阅读、在线讨论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互动性;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最后,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1e1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0.png)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谈谈你对“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
第三题请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及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八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你对“语文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融合。
第十题题目:请你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如何通过此类事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材内容,设计一节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案。
教材内容:《背影》原文节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初中语文十分钟面试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十分钟面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6c4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初中语文十分钟面试题目及答案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题目一:《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了哪两个著名的观点?答案:《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个著名观点,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题目二: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答案:《出师表》中,诸葛亮通过陈述自己的经历和心志,表达了对刘备的无限忠诚和对国家的深切责任感。
他提到自己“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并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展现了其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
题目三:《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答案:《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生活安宁的世外桃源。
这个桃源里的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和谐宁静的生活,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战乱。
题目四:《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如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山水之美、亭台之幽,以及与友人共饮的欢乐,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他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来概括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他超脱物欲、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
题目五:《木兰诗》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案:《木兰诗》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顺、勇敢、忠诚和牺牲精神。
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上战场,毅然决然地代父从军,展现了她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同时,她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体现了她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题目六:请分析《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态度的重视。
“学而时习之”意味着要不断学习并反复实践,“不亦说乎”则是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令人愉悦的。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快乐。
题目七:《滕王阁序》中,王勃是如何赞美滕王阁的?答案:《滕王阁序》中,王勃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宏伟气势。
中学语文上课面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上课面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bd4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7.png)
中学语文上课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箴言(zhēn)C. 蹒跚(pán)D. 踌躇(chóu)答案:B2.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马致远答案:D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答案:好雨知时节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复杂,既有才华横溢、机智过人的一面,又有多愁善感、身体柔弱的特点。
她情感丰富,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同时也表现出孤傲、敏感和多疑的性格。
2.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劳动等多个方面,语言朴素自然,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忠义著称,智勇双全,具有很高的领导才能。
在故事中,宋江起初是官府的一名小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被迫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
他带领梁山好汉反抗腐败的官府,最终接受招安,成为朝廷的将领,体现了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
五、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撰写作文,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5394a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6.png)
初中语文面试真题该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语言表述不够清晰,需要进行小幅度改写。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播放PPT)百草园:美丽的景色;有趣的事情;善良的人物;留恋而神往的情感。
三味书屋:古朴的景色;难忘的经历;严厉而可亲的人物;亲切温馨的情感。
2.请学生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加形容词: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二)整体感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文中的故事。
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
三)深入研读1.通过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明确:严格。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明确:仁慈。
3)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沉浸于书中,对书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1)学生赛读,生生互评,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讨:1)学生就重点词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例如:“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讨论明确: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探究结合全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作何解?不限制固定答案,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布置课下作业:在课下以“我和XXX比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自己童年趣事的小文章,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从百草园的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答辩题目解析:1.结合你所报考的学科,请谈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关系,并说说你将如何执行。
初中集体面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中集体面试题及答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fc9e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2.png)
初中集体面试题及答案语文一、文言文阅读题1.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问题:请解释“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
“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不断地温习所学知识,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2.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问题:请解释这段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段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
“青青子衿”描绘了爱人的衣饰,“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长思念,“但为君故”说明这种思念是因为对方,“沉吟至今”则表明诗人一直在深深地思念着对方。
二、现代文阅读题1.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并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问题:这段文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答案: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看出,这是春天的特点,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并回答问题:“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
雨滴落在窗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问题: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心情是怎样的?答案: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心情是忧伤的。
通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可以看出,人物在望着窗外的雨时,内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
三、作文题1. 题目:《我的家乡》要求:描述你的家乡,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家乡实际情况进行创作,描述家乡的特点和个人情感。
四、文学常识题1. 问题: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并简要介绍每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中学面试语文真题试卷
![中学面试语文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e0ef7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4.png)
中学面试语文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C. 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下列选项中使用正确的是:A.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真是令人失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C. 他因为一时冲动,竟然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事。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让人回味无穷。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D. 由于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4. 下列古文中,属于《论语》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描绘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神话小说。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6.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描绘了夜晚的宁静。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反映了作者的孤独。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
7. 下列关于汉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字属于左右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PPT播放)百草园:美丽的景;有趣的事;善良的人;留恋而神往的感情。
三味书屋:古朴的景;难忘的事;严厉而可亲的人;亲切温馨的情感。
2.请学生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分别加形容词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二)整体感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文中的故事(2)初步感知先生形象(三)深入研读1.通过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明确:严格……(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明确:仁慈……(3)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明确:沉浸于书中,对书的热爱……2.有感情地朗读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和作者情感(1)学生赛读,生生互评;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探讨(1)学生就重点词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讨论明确: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探究结合全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作何解?不限制固定答案,请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布置课下作业:在课下以“我和鲁迅比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自己童年趣事的小文章,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从百草园的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苦中有乐的三味书屋生活答辩题目解析:1.结合你所报考的学科,请谈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关系,并说说你将如何执行。
【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是让学生参与。
实施时应注意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一种传递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
新课标和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会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
更多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其次,在教学环境上不断更新。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定期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总结力和表达力,寓教于乐。
最后,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活动。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学习效果。
2.请谈谈你最不能接受教师哪种行为。
【结构化问题类】【参考答案】我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是:歧视和轻视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态度和举止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在不经意间的教育细节中透露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尤其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歧视和轻视心理。
表现在:武断地将学生以成绩划分为“优”“差”生,对他们从关注程度到言行态度上区别对待,在作业批改、座次编排、活动人选等问题上,都倾向成绩好的学生。
这些表现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一些成绩不太好、学习吃力的学生可能会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厌学、逃学、辍学;教师这样的区别对待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产生封闭自卑的心理,甚至出现厌世轻生的念头。
作为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初中语文《社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社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请学生分别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导入课程。
)(二)跳读课文,品味语言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找的地方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旁批不够精确,老师要注意归纳,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课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重点品评“偷豆”的是与非。
“偷”,一般意义上是“残酷、自私、遭人唾弃”的行为,那么在课文中,小朋友们“偷豆”是好还是坏呢?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他们的这一行为呢?【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说说我的童年”(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交流,要求叙述完整,声音洪亮,语调自然连贯,姿态大方)。
(五)作业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作好笔记,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看社戏”和“偷豆吃”是在平桥村这块乐土上给“我”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最大的乐事。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和孩子那朴实、真挚的情谊和他们的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德,再加上美丽动人的江南水乡风光,自由平等的气氛,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镇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
“我”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你是如何理解的?【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
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初中语文《木兰诗》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木兰诗》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木兰诗(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木兰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重点点拨:惟、愿、市、旦、度、策、强、将、着、贴、火、走、安等词语)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1.人物赏析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②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③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2.品味语言①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a.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介绍对偶、夸张、互文)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拓展延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如:1.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2.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3.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五)小结作业1.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谈一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重视诵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和通假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