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3191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GB/T 131912009,ISO 2789:20()6,IDT)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公共图书馆服务public library service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
3.3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呈缴本legal deposit copy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免费向法律指定的图书馆所缴存的出版物。
3. 7文献提供document supply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也可称文献传递。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与流程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与流程第一章:总则 (2)1.1 图书馆服务宗旨 (2)1.2 服务范围与对象 (3)1.3 服务原则 (3)第二章:服务设施与设备 (3)2.1 服务设施配置 (3)2.2 设备管理与维护 (4)2.3 服务环境优化 (4)第三章:图书资源建设 (5)3.1 图书采购与验收 (5)3.2 图书分类与编目 (5)3.3 图书典藏与保管 (5)第四章:读者服务 (6)4.1 读者入馆与登记 (6)4.1.1 读者证件 (6)4.1.2 入馆时间 (6)4.1.3 登记流程 (6)4.2 借阅服务 (6)4.2.1 借阅权限 (6)4.2.2 借阅流程 (6)4.2.3 借阅期限与续借 (7)4.3 读者咨询与指导 (7)4.3.1 咨询服务 (7)4.3.2 指导服务 (7)4.3.3 培训活动 (7)第五章:数字资源服务 (7)5.1 数字资源建设 (7)5.2 数字资源推广与使用 (8)5.3 数字资源维护与管理 (8)第六章:阅读推广活动 (9)6.1 活动策划与组织 (9)6.1.1 确定活动主题与目标 (9)6.1.2 制定活动方案 (9)6.1.3 资源整合与协调 (9)6.1.4 活动现场管理与协调 (9)6.2 活动宣传与推广 (9)6.2.1 制作宣传海报与宣传册 (9)6.2.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宣传 (9)6.2.3 合作媒体推广 (10)6.2.4 社区、学校等线下宣传 (10)6.3 活动效果评估 (10)6.3.1 参与人数与覆盖范围 (10)6.3.2 活动满意度调查 (10)6.3.3 媒体曝光度 (10)6.3.4 活动成果转化 (10)第七章:读者培训与教育 (10)7.1 培训课程设置 (10)7.2 培训方式与方法 (11)7.3 培训效果评估 (11)第八章:图书馆安全管理 (11)8.1 安全管理制度 (11)8.2 安全防范措施 (12)8.3 应急处置与处理 (12)第九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3)9.1 信息化设施配置 (13)9.1.1 硬件设施配置 (13)9.1.2 软件设施配置 (13)9.2 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 (14)9.2.1 系统开发 (14)9.2.2 系统维护 (14)9.3 信息化服务创新 (14)9.3.1 个性化服务 (14)9.3.2 移动服务 (14)9.3.3 社交媒体服务 (14)9.3.4 虚拟现实服务 (15)第十章:图书馆财务管理 (15)10.1 财务预算与执行 (15)10.2 财务报告与审计 (15)10.3 财务风险控制 (15)第十一章: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16)11.1 人员招聘与培训 (16)11.2 员工考核与激励 (16)11.3 员工福利与保障 (16)第十二章: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 (17)12.1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7)12.2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17)12.3 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18)第一章:总则1.1 图书馆服务宗旨本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知识共享”的服务宗旨,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与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与规范第一章总则 (4)1.1 制定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服务原则 (4)第二章图书馆设施与环境 (5)2.1 设施配置 (5)2.1.1 基本设施 (5)2.1.2 辅助设施 (5)2.1.3 技术设施 (5)2.2 环境优化 (5)2.2.1 室内环境 (5)2.2.2 室外环境 (6)2.3 安全保障 (6)2.3.1 人身安全 (6)2.3.2 财产安全 (6)第三章图书资源建设 (6)3.1 资源采购 (6)3.1.1 采购原则 (6)3.1.2 采购方式 (7)3.1.3 采购流程 (7)3.2 资源分类与编目 (7)3.2.1 分类原则 (7)3.2.2 分类方法 (7)3.2.3 编目要求 (8)3.3 资源维护与更新 (8)3.3.1 维护措施 (8)3.3.2 更新策略 (8)第四章读者服务 (8)4.1 读者权益保障 (8)4.1.1 读者权益保障原则 (8)4.1.2 读者权益保障内容 (8)4.2 读者咨询与指导 (9)4.2.1 读者咨询服务 (9)4.2.2 读者咨询内容 (9)4.2.3 读者指导服务 (9)4.3 读者活动与培训 (9)4.3.1 读者活动 (9)4.3.2 读者培训 (9)4.3.3 培训方式 (9)第五章借阅服务 (10)5.1 借阅规则 (10)5.1.2 借阅数量 (10)5.1.3 借阅期限 (10)5.1.4 借阅费用 (10)5.1.5 借阅范围 (10)5.2 借阅流程 (10)5.2.1 读者注册 (10)5.2.2 查询图书 (10)5.2.3 借阅图书 (10)5.2.4 还书手续 (10)5.3 借阅管理与监督 (10)5.3.1 借阅数据管理 (10)5.3.2 借阅环境管理 (11)5.3.3 借阅秩序管理 (11)5.3.4 借阅服务监督 (11)第六章信息咨询服务 (11)6.1 咨询服务内容 (11)6.1.1 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咨询、专题调研、情报分析、读者指导等服务内容。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市民获取知识、文化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图书馆服务,特制定以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一、入馆规定1. 凡持有效身份证明的市民,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阅览。
2. 严禁吸烟、饮食、喧哗、打闹等影响他人阅读和休息的行为。
3. 入馆时,请自觉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并接受安全检查。
二、借阅规定1. 凡持有效身份证明的读者,可以借阅图书馆馆藏图书。
2. 馆内书刊的借阅期限为30天,可续借一次;续借后的归还期限为30天。
3. 每次借书馆限制的数量为10本,借书期限届满后需归还原书后方可借书。
4. 借书期满未归还的读者,将暂停借书、阅览、续借等服务直至归还为止。
5. 对于滥用借书权限、恶意损坏图书等行为,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被列入黑名单。
三、阅览规定1. 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不得喧哗、打闹,以免影响他人。
2. 阅览室内禁止吸烟、饮食。
3. 阅览室内不得随意移动或破坏已布置的桌椅、设备等。
4. 阅览室内不得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声音,如需使用,请调至静音或震动模式。
四、图书馆设施规定1. 公共图书馆内的设施、设备等应正确使用,不得私自调节、移动或损坏。
2. 公共图书馆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应合理使用,遵守使用规定,并按时归还或缴纳相应费用。
五、参加活动规定1. 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读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自愿参加。
2. 参加活动的读者应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活动,遵守活动的规定和要求。
3. 活动期间,禁止随意离场或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其他参与者。
六、公共秩序规定1. 严禁在图书馆内进行赌博、贩卖黄色书刊、淫秽物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2. 严禁在图书馆内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搞噪音、骚扰、辱骂他人等干扰公共秩序的行为。
七、个人卫生规定1. 入馆前请自觉清洁双手,保持个人卫生。
2. 严禁在图书馆内大声咳嗽、打喷嚏等不文明行为。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素质、进行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
以下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开馆时间公共图书馆应设立合理的开馆时间,以便满足读者的需求。
开馆时间应根据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确定,并及时在馆内、馆外公示。
二、内外环境1. 图书馆应保持整洁、明亮的环境,提供优雅的阅读氛围;2. 图书馆应配备合适的座位和阅览桌,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3. 图书馆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读者可以正常阅读。
三、服务态度1.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热情有礼,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2.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能够帮助读者解决问题;3.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对读者提出的咨询、借阅等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回应;4. 图书馆应制定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标准;5. 图书馆应设立意见箱或服务评价渠道,接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四、馆藏资源1. 图书馆应按照需要购买、添置图书,丰富馆藏资源;2. 图书馆应将新书及时陈列,供读者借阅;3. 图书馆应定期检索破损、过旧的图书,及时淘汰并更新;4. 图书馆应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如电子图书、音像资料等。
五、借阅管理1. 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借阅管理系统,确保读者方便借阅和归还图书;2. 图书馆应提供合适的借阅时长,并适时延长借阅期限;3. 图书馆应提醒读者归还到期图书,并严格管理逾期归还的读者;4. 图书馆应设立适当的借阅额度,保证大部分读者可以正常借阅。
六、活动服务1. 图书馆应定期开展读书分享、讲座、展览等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2. 图书馆应与社区、学校等机构合作,举办有针对性的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3.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活动信息,吸引更多读者参与。
以上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做出贡献。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图书馆服务行为,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等相关法规和GB/T28220《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相关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广州市的市、区、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分馆)。
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的其他图书馆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当坚持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原则。
第二章服务资源和条件第四条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单独的少年儿童阅览区域,其面积应当不低于全馆借阅服务区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应当配备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
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基本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应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数字信息资源等,结构合理、针对性强,图书复本数应控制在合理范围。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多媒体终端专供用户使用。
市级各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总数量应当不少于200台,其中用户使用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120台,用户用机中的OPAC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12台;区级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总数量应当不少于100台,其中用户使用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60台,用户用机中的OPAC 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8台;镇、街道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总数量应当不少于12台,其中用户使用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10台,用户用机中的OPAC计算机数量应当不少于2台。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网络与宽带接入指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广州图书馆的互联网接口带宽独占应当不低于800兆,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互联网接口带宽独占应当不低于200兆;区级公共图书馆的互联网接口带宽独占应当不低于100兆;镇、街道公共图书馆的互联网接口带宽独占应当不低于10兆。
第八条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标识。
公共图书馆外应设有醒目的馆名牌,馆内有楼层设施分布图,通道有明确的指引牌,办证方法、借阅规则、收费项目及标准、便民措施、开放时间等规章制度以及各类服务活动信息应在馆内显著位置向公众公示。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5.1.1公共图书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并应按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执行。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为了保证读者阅览空间和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能力,总建筑面积、阅览室用房使用面积的比例、总阅览座位数应按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执行。
并为残障读者的无障碍服务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5.1.2 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遵循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通畅、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
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
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
5.1.3 电子信息设备5. 1.3.1 计算机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供读者使用。
各级政府应支持图书馆配备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备。
所需计算机数量见表1。
表1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设备配置及用途指标等级计算机总数量(台) 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台) 其中:OPAC 计算机数量(台)省级馆100以上60以上12以上地级馆60以上40以上8以上县级馆30以上20以上4以上注:1.省级馆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级图书馆;地级馆包含地(市、地区、盟、州)级图书馆;县级馆包含县(市)级图书馆。
2.OPAC(Online PublicAccessCatalogue)指在线公共检索目录。
5.1.3.2网络与宽带接入公共图书馆网络与宽带接入,是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
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见表2。
表2 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等级互联网接口局域网主干局域网分支省级馆≥100兆≥千兆≥百兆地级馆≥10兆≥千兆≥百兆县级馆≥2兆≥百兆≥百兆5.1.3.3信息节点信息节点指在馆内与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接口,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不少于阅览座位的30%,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多于阅览座位数。
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规范第1章总则 (4)1.1 图书馆服务宗旨 (4)1.2 服务对象与范围 (4)1.3 服务原则与要求 (4)第2章读者服务与管理 (5)2.1 读者权益保障 (5)2.2 读者证办理与管理 (5)2.3 读者借阅服务 (5)2.4 读者咨询服务 (5)第3章阅览服务 (5)3.1 阅览室设置与管理 (5)3.2 阅览座位分配与使用 (5)3.3 阅览服务规范 (5)第4章借阅服务 (5)4.1 借阅规则与流程 (5)4.2 借阅证办理与管理 (5)4.3 借阅权限与期限 (5)第5章参考咨询服务 (5)5.1 参考咨询方式与内容 (5)5.2 参考咨询团队建设 (5)5.3 参考咨询协作与共享 (5)第6章阅读推广服务 (5)6.1 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与实施 (5)6.2 阅读指导与培训 (5)6.3 阅读推广合作与交流 (5)第7章数字资源服务 (5)7.1 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 (5)7.2 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 (5)7.3 数字阅读服务 (5)第8章特殊群体服务 (5)8.1 残疾人服务 (5)8.2 老年人服务 (5)8.3 儿童与青少年服务 (5)第9章知识产权与版权服务 (6)9.1 知识产权教育与宣传 (6)9.2 版权服务规范 (6)9.3 知识产权争议处理 (6)第10章服务设施与环境 (6)10.1 服务设施配置与维护 (6)10.2 环境布局与优化 (6)10.3 安全与应急措施 (6)第11章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 (6)11.1 服务质量标准与指标 (6)11.2 读者满意度调查与反馈 (6)11.3 服务改进与优化 (6)第12章服务人员管理 (6)12.1 服务人员素质要求 (6)12.2 服务人员培训与考核 (6)12.3 服务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 (6)第1章总则 (6)1.1 图书馆服务宗旨 (6)1.2 服务对象与范围 (6)1.3 服务原则与要求 (7)第2章读者服务与管理 (7)2.1 读者权益保障 (7)2.2 读者证办理与管理 (7)2.3 读者借阅服务 (8)2.4 读者咨询服务 (8)第3章阅览服务 (8)3.1 阅览室设置与管理 (8)3.1.1 阅览室布局 (8)3.1.2 阅览室管理 (9)3.2 阅览座位分配与使用 (9)3.2.1 座位预约系统 (9)3.2.2 座位使用规范 (9)3.3 阅览服务规范 (9)3.3.1 读者服务 (9)3.3.2 工作人员服务 (9)第4章借阅服务 (10)4.1 借阅规则与流程 (10)4.2 借阅证办理与管理 (10)4.3 借阅权限与期限 (10)第5章参考咨询服务 (11)5.1 参考咨询方式与内容 (11)5.1.1 咨询方式 (11)5.1.2 咨询内容 (11)5.2 参考咨询团队建设 (11)5.2.1 选拔与培训 (11)5.2.2 管理与激励 (11)5.3 参考咨询协作与共享 (11)5.3.1 协作机制 (12)5.3.2 共享平台 (12)第6章阅读推广服务 (12)6.1 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与实施 (12)6.1.1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如儿童阅读、青少年阅读、成人阅读等。
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 (4)1.1 制定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服务原则 (4)第二章图书馆设施与资源 (5)2.1 设施配置 (5)2.1.1 场地规划 (5)2.1.2 设施设备 (5)2.1.3 安全保障 (5)2.2 资源建设 (5)2.2.1 资源种类 (5)2.2.2 资源采购 (6)2.2.3 资源共享 (6)2.3 资源维护与管理 (6)2.3.1 资源维护 (6)2.3.2 资源管理 (6)第三章读者服务 (6)3.1 读者注册与证照管理 (6)3.1.1 注册条件 (6)3.1.2 注册程序 (6)3.1.3 证照管理 (7)3.2 借阅服务 (7)3.2.1 借阅权限 (7)3.2.2 借阅流程 (7)3.2.3 违约处理 (7)3.3 信息服务 (7)3.3.1 信息服务内容 (7)3.3.2 信息服务方式 (7)3.3.3 信息服务质量保障 (8)第四章读者活动与推广 (8)4.1 读者活动组织 (8)4.1.1 活动策划 (8)4.1.2 活动实施 (8)4.1.3 活动评估 (8)4.2 读书推广 (8)4.2.1 推广内容 (8)4.2.2 推广方式 (9)4.2.3 推广效果评估 (9)4.3 社会合作与交流 (9)4.3.1 合作对象 (9)4.3.2 合作内容 (9)4.3.3 合作效果评估 (9)第五章图书馆安全管理 (9)5.1 安全制度 (9)5.1.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10)5.1.2 宣传与落实 (10)5.1.3 定期修订 (10)5.2 安全设施 (10)5.2.1 配备安全设施 (10)5.2.2 维护与管理 (10)5.2.3 应急预案 (10)5.3 安全教育与培训 (10)5.3.1 安全教育 (10)5.3.2 安全培训 (10)5.3.3 培训记录与考核 (10)5.3.4 持续改进 (11)第六章人员管理与培训 (11)6.1 人员招聘与选拔 (11)6.1.1 招聘原则 (11)6.1.2 招聘程序 (11)6.1.3 选拔标准 (11)6.2 培训与发展 (11)6.2.1 培训计划 (11)6.2.2 培训内容 (11)6.2.3 培训方式 (12)6.3 绩效考核 (12)6.3.1 考核原则 (12)6.3.2 考核指标 (12)6.3.3 考核流程 (12)第七章财务与资产管理 (12)7.1 预算管理 (12)7.1.1 总则 (12)7.1.2 预算编制 (12)7.1.3 预算执行 (13)7.1.4 预算监督与评价 (13)7.2 资产管理 (13)7.2.1 总则 (13)7.2.2 资产采购 (13)7.2.3 资产使用与维护 (13)7.2.4 资产处置 (14)7.3 财务报告 (14)7.3.1 总则 (14)7.3.2 财务报告编制 (14)7.3.3 财务报告审查与公布 (14)7.3.4 财务报告分析与改进 (14)第八章服务质量与评价 (14)8.1 服务标准 (14)8.1.1 制定服务标准的目的 (15)8.1.2 服务标准内容 (15)8.2 服务评价 (15)8.2.1 评价目的 (15)8.2.2 评价方法 (15)8.2.3 评价结果应用 (15)8.3 持续改进 (15)8.3.1 改进原则 (15)8.3.2 改进措施 (16)第九章合作与交流 (16)9.1 图书馆间合作 (16)9.1.1 合作原则 (16)9.1.2 合作内容 (16)9.1.3 合作机制 (16)9.2 国际合作 (16)9.2.1 合作原则 (17)9.2.2 合作内容 (17)9.2.3 合作机制 (17)9.3 学术交流 (17)9.3.1 学术交流原则 (17)9.3.2 学术交流内容 (17)9.3.3 学术交流机制 (17)第十章法律法规与政策 (18)10.1 法律法规遵守 (18)10.1.1 公共图书馆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
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广州图书馆是广州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下面是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的简要介绍。
首先,前往广州图书馆办理借阅卡。
办理借阅卡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自助办卡机和人工窗口。
自助办卡机位于图书馆一楼入口处,市民只需要按照机器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成功办卡。
办理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或有效证件复印件,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
办卡成功后,还需缴纳一定的押金并冲值,以便后续借书使用。
办理借阅卡后,市民可前往图书馆各个楼层进行书籍查询和借阅。
广州图书馆设有多个借书区域,分类齐全,包含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市民可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脑查询系统或自行搜索书架上的书籍,找到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
选定图书后,带着选好的图书,再次前往借书台办理借书手续。
借书台位于各个借书区域的入口处,现场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借书、还书、咨询等服务。
市民将选好的书籍交给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会用读者的借阅卡扫描书籍的条码,同时确认读者的借阅信息。
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将借阅日期记录在系统中,并将书籍归还给读者。
借书期限为一个月,读者在借书期限内可自行决定归还时间。
归还图书时,可将书籍直接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为读者办理还书手续。
归还的书籍经过工作人员的处理后,会及时更新读者的借阅信息,并将书籍重新放置到书架上。
若读者在借书期限内没有归还图书,图书馆将根据规定进行催还。
若超过借阅期限一个月后仍未归还,将被视为逾期借书,读者需支付一定的逾期费用。
以上就是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的简要介绍。
广州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借阅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享受阅读的快乐。
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
广州图书馆借书流程广州图书馆是广州市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便利的借书服务。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广州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借书的读者。
首先,读者需要办理借书证。
前往广州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中心,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学生证等)和一张近期免冠照片,填写借书证申请表格并进行工作人员审核即可办理借书证。
办理借书证时,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押金金额因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办理成功后即可在广州图书馆借阅图书。
办理完借书证后,读者可以选择自行在图书馆内寻找图书,也可以通过广州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或移动App进行线上查询。
在确定了需要借阅的图书后,读者可以前往对应的书架找到图书,并将需要借阅的图书带到借书处。
在借书处,工作人员会进行图书的借阅登记。
读者需要出示借书证和需要借阅的图书,工作人员会扫描借书证条形码和图书条形码进行登记。
在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会将借书证和图书进行绑定,然后告知借书期限和归还时间。
借书期限通常为30天,读者在借书时需要注意归还时间,逾期归还将会产生一定的逾期罚款。
在借书期限内,读者可以在广州图书馆的自助终端机上进行续借操作,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移动App进行线上续借。
如果读者需要延长借书期限,可以在借书期满前进行续借操作,但每本图书的续借次数和期限均有限制,需要及时归还或续借。
在借书期满后,读者需要按时将图书归还到广州图书馆。
归还图书时,需要前往借书处,将借书证和图书交给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然后工作人员会将图书从借书证上解绑。
归还图书后,读者可以再次借阅其他图书,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内阅读或进行其他学习活动。
以上就是广州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州图书馆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借书服务,希望大家在借书时能够遵守规定,爱护图书,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如果在借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求助,他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祝大家在广州图书馆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广州市图书馆条例(草案)
广州市图书馆条例(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发展第三章建设与管理第四章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五章图书馆权益与服务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立法依据)为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满足公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以及学校、科技等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图书馆。
第三条(名词解释)本条例所称图书馆,是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研究、利用各种图书等信息资源并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以及学校、科技等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型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学校、科技图书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科研机构兴办、主要为本校、本科研机构服务的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是指上述图书馆之外的由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兴办的各类图书馆。
本条例所称图书馆用户是指由图书馆提供服务关系的读者。
本条例所称信息资源是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纸质信息资源和电子音像资料、缩微资料、数字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非纸质信息资源。
第四条(基本职能)图书馆应当坚持为公众服务,负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使命,收集和保存文化典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开展全民阅读和信息素质教育,丰富公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第五条(主管部门)市文化行政部门主管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全市的公共图书馆工作,对全市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指导、协调学校、科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工作。
区、县级市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辖区其他图书馆工作。
教育、科技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教育、科技等其他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进行管理。
第六条(管理体制)公共图书馆实行中心馆业务管理体制,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根据规划在公共图书馆中选定中心图书馆,该中心图书馆行使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图书馆的业务管理职责,包括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共享、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1.22•【字号】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4年10月29日通过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13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月22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决定(2015年1月1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2014年10月29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5年1月1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满足公众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的需求,实现与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设立、管理与服务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前款所称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资源等。
第四条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205)
公共图书室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图书室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察与反应等内容。
本标准合用于县 (市)级以上公共图书室。
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室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种公共图书室基层服务点参照履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含全部的改正单)合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表记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 :通用符号建标 108-2008 公共图书室建设标准建标 [2008]74 号公共图书室建设用地指标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3·1公共图书室 (public library)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创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创办的向社会民众开放的图书室,是拥有文件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储存、流传、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备。
3·2公共文化服务系统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以政府为主导 ,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鼓舞全社会踊跃参加 ,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应、设备网络、资本人材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转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 ,其建设原则是构造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转有效、惠及全民 ,表现出公益性、基天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发展定位。
3·3服务资源 (service resources)公共图书室在展开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样物质因素 , 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件资源和经费资源。
3·4服务效能 (service efficiency)公共图书室投入的各项资源在知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表现的能力和效率。
3·5地区服务人口数 (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各级公共图书室所内行政地区的常住人口数。
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解读
收稿日期:2020-02-04作者简介:陈深贵(1983 ㊀),广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㊁副馆长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解读陈深贵(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㊀510623)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地方标准;广州摘㊀要:通借通还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撑条件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DB4401/T96-2020)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地方标准之一,该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㊂文章阐释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㊁意义㊁编制过程㊁主要内容和特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㊂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3-0038-05㊀㊀通借通还服务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读者凭借在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办理的可以通用的借书证,在成员馆中借阅图书,所借阅的图书可以到通还的公共图书馆还书[1]㊂具体而言,就是在特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读者可在提供服务的任一成员馆或服务网点,按照统一的借阅规则借还文献,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实现最大效能地利用文献资源的服务方式㊂从2009年起,在广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广州图书馆牵头构建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㊂2010年,白云㊁荔湾和南沙3个区率先加入服务体系,2011年海珠㊁天河等4个区县加入,2012年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黄埔区等5个区县馆全部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基本建立㊂2016年,根据‘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 图书馆之城 建设规划(2015 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规定,广州图书馆启动市㊁区两级通借通还物流运营服务项目,各区域总馆也随即初步建立区域总分馆体系内图书物流保障体系,使全市通借通还业务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㊂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广州市通借通还外借文献册数持续增长,在全市总外借册次中的比例不断提升㊂㊀㊀2018年11月,受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文化广电旅游局)委托,广州市标准化协会联合广州图书馆㊁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起草单位,共同启动广州市地方标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以下简称 标准 )起草工作㊂2020年9月,‘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DB4401/T96-2020)由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2]㊂笔者在CNKI 以 通借通还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未发现国内有同类标准发布,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性㊂为此,笔者将介绍该标准制定的背景㊁意义㊁编制过程㊁主要内容和亮点,以期夯实基础服务能力,对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以及规范通借通还服务方面有所帮助,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㊂1㊀标准出台背景1.1㊀法规政策为标准制定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㊀㊀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二十五83第41卷第3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3月条㊁二十六条和第四十条分别规定: 中心馆(即广州图书馆)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负责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 区域总馆(即各区图书馆)负责本馆和所属分馆文献信息资源采购㊁编目和物流配送 中心馆㊁区域总馆及其分馆应当在2020年前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通借通还 ㊂自2009年启动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建设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广州市行政区域为读者提供不受地域限制㊁全城任一公共图书馆无差别通借通还图书的便利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均等化㊁便捷化服务,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合理㊁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服务要求,并不断通过法律和政府决策等方式加以强化,从行业自觉层面提升到法律法规保障层面㊂1.2㊀服务体系建设为标准制定提供现实需求㊀㊀自2009年启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建设开始,至2012年12月,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为标志,全市市㊁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全部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城域网骨干网络基本建成㊂尤其是自2015年‘条例“实施以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的公共图书馆(分馆㊁服务点)由2015年的87家增加到2019年的433家[3],对通借通还服务的管理和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来广州图书馆为推进市㊁区两级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而制定的‘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条形码管理细则“‘广州地区读者证IC 卡分区规范标准“等管理规则,已经不能满足通借通还服务全流程的标准化需求,需要进一步补充㊁更新和完善㊂利用统一标志㊁统一平台㊁统一服务规范㊁统一物流保障向读者提供便捷服务,通过推进标准化促进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㊂1.3㊀通借通还服务深化要求推进标准化建设㊀㊀伴随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从 N +2 到 30 ,通借通还借阅规则也在持续优化调整:2013年之前,在不打破各图书馆原有借阅规则的基础上,读者可通借通还其他成员馆2册普通中文图书(N +2);2015年6月1日,读者可借阅其他成员馆图书5册,并开通少儿图书外借(N +5);2016年12月28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借阅规则“不再单独设置通借通还服务规则,即默认所有普通借阅证均是通借通还读者证,可借文献统一调整为15册/件;2019年2月1日可借文献提升为20册;2020年4月23日进一步提升到30册㊂但通借通还服务仍存在不统一之处,在读者服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扰工作人员和读者的问题,如:各成员馆参与通借通还的借书证类型㊁可借图书类型不统一㊁物流保障力度不同,降低了读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不便于对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利于读者服务和业务管理,因此制定更高层次的统一服务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㊂2㊀制定通借通还服务标准的现实意义㊀㊀进一步开展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支撑,规范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的标准要求,完善通借通还服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2.1㊀缓解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㊁不充分的矛盾㊀㊀通借通还的实现不仅仅是技术平台层面的共享,更是文献资源㊁读者信息㊁数目数据的共建共享㊂通过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文献资源在服务体系内的快速流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㊁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和服务保障水平,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高效能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㊁信息及公共交流等相关文化活动的需求,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㊂2.2㊀以标准化提升业务管理的重要手段㊀㊀通过推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标准建设,在制度设计层面解决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存在技术要求执行不到位㊁业务管理责任不明晰㊁物流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健全和优化中心馆与总分馆制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进而引领创新,将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推向更高水平㊂93陈深贵: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㊀2.3㊀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㊀㊀自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业务正式开通以来,通借通还服务量呈快速上升趋势,通借通还外借量占总流通量的比例不断提升㊂通借通还服务量从2011年的3.74万册次,增长到2015年的57.32万册次,再到2019年的365.63万册次[4],9年间增长了97.76倍㊂通借通还外借量占广州市总外借量的比例,由2011年的0.67%增长到2015年的4.17%,再到2019年的11.20%,突破总流通量的10%,通借通还文献外借量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服务的重要增长点㊂随着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推进通借通还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物流机制,形成有序㊁常态㊁全覆盖的图书物流保障体系,推进全市区域无缝便捷服务,将进一步激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提升潜力㊂3㊀标准编制过程㊀㊀地方标准的编制有其政策指引和规定程序,‘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的编制步骤见图1,笔者按照编制过程分别加以阐释㊂图1㊀‘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编制步骤3.1㊀项目申报㊀㊀㊀2018年12月前,广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广州市标准化协会㊁广州图书馆㊁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单位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和标准化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㊂2019年3月至5月,在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标准编写组开展项目立项查新工作,收集和整理资料,充分阐述㊁论证项目的目的㊁意义㊁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同时深入调研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现状,为项目申报做好技术储备㊂3.2㊀项目立项㊀㊀2019年5月,编制工作组按照规定要求完成标准项目立项准备,由广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向广州市市场监督局递交了标准立项申请;7月,标准立项申请顺利通过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的立项专家评审答辩,并由其组织立项公示;8月项目正式通过标准立项审定,并由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下达标准制定任务㊂3.3㊀起草标准㊀㊀2019年4至10月,为加快项目进程,在前期申报立项的基础上,标准编写工作组在项目评审立项前就启动了标准起草工作㊂标准编写工作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针对标准技术难点和重点展开讨论,多次召开集中研讨会,并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组织技术力量初步完成标准草案基本框架㊂3.4㊀征求意见㊀㊀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标准编写工作组在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各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㊁各级图书馆㊁学界和业界专家的意见,并根据征集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文本,形成‘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㊂2020年5月,标准送审稿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挂网公开征求意见[5]㊂3.5㊀审定㊀㊀2020年6月11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审定㊂送审稿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答辩,标准编制工作基本完成㊂3.6㊀发布㊀㊀通过专家组审定后,标准编写工作组根据专家审定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报批稿)“,经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核㊂2020年9月,‘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DB4401/T96-2020)正式发布,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6]㊂4㊀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1㊀标准的主要内容㊀㊀此部分规定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㊁总则㊁图书馆管理系统㊁书目数据㊁文献馆藏标识㊁借阅规则㊁物流作业和数据统计等内容章04陈深贵: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节,基本覆盖了通借通还服务业务全流程㊂4.1.1㊀术语和定义㊂此部分确立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通借通还㊁RFID 标签㊁图书馆管理系统㊁中心馆㊁区域总馆和成员馆等6个术语和定义,有利于各级成员馆在实践中准确理解㊁贯彻和执行该标准㊂4.1.2㊀总则㊂此部分明确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总体要求,包括实行统一服务㊁统一标识㊁统一的管理平台㊁文献排列要求㊁文献所有权㊁文献馆藏编码规则等基本要求,是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基础条件㊂4.1.3㊀图书馆管理系统㊂此部分明确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管理平台(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关要求,包括系统的管理㊁系统安全及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等㊂根据‘条例“和‘规划“要求,标准再次强化了全市建立统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规定㊂目前,我国总分馆管理运行模式不尽相同,发展阶段不一,体系整合程度也有深有浅,但基本采用统一管理系统㊂据笔者观察,异构系统的通借通还不仅技术实现难度大,管理成本也高,基本无法实现业务数据㊁服务数据信息的实时交换与共享,既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成本,还容易出现读者服务端出错的情况,整体降低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㊂因此,统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图书馆业务管理而言是实现文献的统一采购㊁编目㊁配送的基础,对读者服务而言是实现统一标志㊁统一标准和统一服务的基础㊂4.1.4㊀书目数据㊂此部分明确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建立的相关要求和书目数据共建共享的规则㊂系统成员馆图书编目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书目数据的质量,进而影响通借通还服务效率和质量㊂标准明确规定的书目数据必备字段和共建共享规则,规范了书目数据的下载源,要求各成员馆严格按照新标准开展图书编目工作,提高书目数据质量,降低编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通借通还服务的人为影响,确保全市书目数据质量的规范统一㊂4.1.5㊀文献馆藏标识㊂此部分明确通借通还文献馆藏标识的相关要求,包括条形码和RFID 标签的制作和粘贴要求㊂条形码和RFID 标签是图书馆赋予某件馆藏的标识号,也记录着该馆藏书目数据和馆藏信息,相当于图书的身份证,不允许重复㊂标准对条形码的规范包括技术要求㊁条码结构(含结构组成㊁馆代码编号㊁流水编号和校验码)以及粘贴数量和位置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对RFID 标签则明确规定了工作频率㊁数据字段的内容以及粘贴的数量和位置㊂4.1.6㊀读者证㊂此部分明确读者证办理和制作等相关要求㊂读者证是读者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唯一身份标识,目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可直接使用身份证㊁市民卡注册成为图书馆读者,也可以向图书馆申请使用RFID 标签或者IC 读者卡,或者通过网络注册,生成二维码读者证借阅图书㊂除使用身份证㊁市民卡或二维码电子证外,标准对IC 读者卡㊁RFID 读者卡或条形码读者卡的工作频率㊁读者证号制作要求和编码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方便各成员馆按统一标准制作读者证㊂4.1.7㊀借阅规则㊂此部分规定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文献的借阅规则及相关要求㊂普通中文图书和少儿图书均被纳入通借通还,实行统一的基础借阅规则,成员馆可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决定纳入通借通还的文献类型,鼓励成员馆扩大通借通还的文献类型,提升可借文献册数㊂通借通还文献损毁㊁丢失,读者需按照文献财产归属,到所属馆办理相关手续,读者证退证㊁补办等手续也需要回开户馆办理㊂图书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固定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资金来源不同,涉及图书资产的处置,标准仍然规定回图书资产所属馆加以处理㊂虽然这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不便,但在当前财政体制下仍是相对妥当的处理方式㊂在区域总分馆体系下,任一成员馆可以处置总分馆体系内其他成员馆的图书资产,已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读者的便利性㊂4.1.8㊀物流作业㊂此部分明确图书完成通借通还后,文献回流到原所属馆的物流配送要求,包括物流管理和作业流程等内容㊂在物流管理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中心馆㊁市级成员馆和区域总馆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建议通借通还物流的周期,各成员馆可根据实际进行协商处理㊂在作业流程方面,标准对物流作业全过程进行了细致而明确的规定,包括14陈深贵: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㊀文献清点分类㊁馆藏状态修改㊁清单输出交接㊁文献包装和文献交接全过程㊂各成员馆只需对照执行,即可实现标准化的物流作业㊂4.1.9㊀数据统计㊂此部分明确了图书馆通借通还数据统计的基本要求,要求中心馆负责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每月发布统计报表公布成员馆通借通还服务情况,并负责分析年度通借通还服务量㊁物流配送情况等,对通借通还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并向各成员馆公布㊂4.2㊀标准的主要特点㊀㊀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相关工作要求,为通借通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缓解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㊁不充分的矛盾,提高了业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效能,增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读者满意度㊂笔者认为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实践,针对性强㊂标准依据‘条例“‘规划“要求,结合近年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实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建设,符合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要求,十分具有针对性㊂二是内容全面,操作性强㊂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写团队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现行的部分行业规定进行了补充㊁修改和完善,如: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标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共建共享规则“‘条形码要求“‘RFID标签“‘IC读者卡要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物流作业任务交通单“等作为标准文档的规范性附录,使之从行业自律提升为地方标准,进一步明晰㊁细化了相关工作要求㊂该标准从总体要求㊁图书馆管理系统㊁书目数据㊁文献馆藏标识㊁读者证㊁借阅规则㊁物流作业和数据统计等方面,全面明确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全过程,符合目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指引性和操作性㊂三是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㊂ 十三五 期间,公共图书馆区域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如火如荼,通借通还服务成为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之一㊂但是,在省㊁市一级层面,各地区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方式不尽相同,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亟须推进标准化建设㊂广州市制定的地方通借通还标准作为我国已知最早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地方标准之一,对我国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引领性㊂5㊀结语㊀㊀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向深入㊁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㊁读者对便捷服务要求的提高,通借通还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中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㊂广州市制定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标准是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大背景下,在系统总结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旨在通过标准的发布和实施,缓解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㊁不充分的矛盾,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促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高质量发展㊂当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涉及面广,随着实践的深入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与挑战,标准也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寻求完善㊂参考文献:[1]㊀冯岩.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优化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2]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公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规范“‘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等2项广州市地方标准的通告[EB/OL].[2021-01-23].http:///xinlanmu/tzgg/gggs/content/post_6808024.html.[3][4]㊀广州图书馆.广州市 图书馆之城 建设年度报告2019[M].广州:广州出版社,2020:7.[5]㊀关于征求广州市公共服务类地方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EB/OL].[2021-01-23]./ztzl/bzhzt/gzsdfbzzqyj/content/post_5821188.html.[6]㊀关于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规范“等2项广州市地方标准的通告[EB/OL].[2021-01-23].http:///ztzl/bzhzt/gzsdfbztg/content/post_6547412.html.(编校:崔㊀萌)24陈深贵: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确保用户能够享受到高质量、便捷的图书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承担着提供知识、文化和信息资源的重要角色。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服务标准,以保障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2. 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资源,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为用户提供各类文献、数据和信息的检索、筛选和获取服务;•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注重用户体验,提供友好、便捷的服务环境和工具;•维护公共图书馆的秩序和安全。
3. 服务内容3.1 图书资源借阅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包括纸质图书、数字图书等;•维护图书馆借阅系统,确保读者的借阅记录准确可靠;•提供在线预约和借阅服务,方便用户查询和借阅图书;•设立借阅期限,定期检查归还图书,保证图书的流转和可用性。
3.2 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专业的图书馆咨询服务,解答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推荐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其提供适合的图书推荐;•组织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和信息检索技能的认知水平。
3.3 数字资源利用服务•提供电子图书和期刊的访问服务,方便用户在线阅读和下载;•提供数据库的访问服务,支持用户进行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组织培训和指导,帮助用户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的功能和优势。
3.4 学习空间和设施服务•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满足用户的学习和阅读需求;•提供电子阅览区和多媒体设备,支持用户在线学习和查阅电子资源;•提供复印、打印和扫描服务,方便用户复制、打印和保存资料。
3.5 文化活动和推广服务•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俱乐部等;•提供各类书展和图书推广活动,推动用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展读者培训和教育,提供阅读和写作指导,引导用户积极参与文化教育活动。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规范编制说明
广州市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规范》编制说明2021年7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规范》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2017年五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2021年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
同年,文化和旅游部就《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中指出《意见》在内容提升方面提出要加强云服务平台建设。
“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在此大背景下,积极转变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云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智慧服务体系,是公共图书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战略,实现自身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应有之义、首要之务和必然之举。
目前,国内已有云服务平台的相关研究,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提升。
广东省内,广州是图书馆智慧服务开发与应用的先行者。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针对越秀区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实施顶层设计,开发智慧服务,于2019年在市内率先推出越秀区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智慧总分馆建设,提供云端一站式解决方案。
现阶段,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标准制定的探讨相对较少,虽有涉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智慧技术应用方面的标准规范,但标准制定的目的与侧重点各有不同,未能涵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智慧服务云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元素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街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 呈缴本( legal deposit copy)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
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
4 总则4.1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
4.2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其基本服务应当免费。
4.3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就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统筹兼顾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促进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4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
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
4.5 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检验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的尺度,是评估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依据。
4.6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除执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5 服务资源5.1 馆舍建筑指标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为依据。
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还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
5.2.4教育培训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
每年用于人员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应占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 5% -2. 5%。
年人均受教育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
5.2.5志愿者队伍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5.3 文献资源5.3.1馆藏文献5.3.1.1文献采集原则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本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与本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采集方针及服务功能相匹配;有利于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有利于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积淀与丰富历史文献。
5.3.1.2馆藏文献总量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
公共图书馆应在确保印刷型文献入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电子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当地读者和居住的外籍人员的需求,积极配置相应的外文文献。
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图书、报刊合订本的册数计。
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分别应达到135万册、24万册、4.5万册以上,省、地、县级馆年人均新增藏量分别应达0. 017、0. 01、0. 006册以上。
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以品种数计。
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年入藏量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100种以上。
5.3.1.3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服务的职能。
其他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收藏与本地少数民族状况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5.3.2呈缴本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
呈缴本的入藏应符合本馆的文献入藏原则和范围,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
5.3.3政府出版物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
5.3.4文献购置经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由各级政府投入,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正常开展。
省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52元以上;地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3元以上;县级馆年人均文献购置费应达到0.18元以上。
文献购置经费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加。
图书馆应在文献购置经费中安排电子文献购置经费,并根据馆藏结构和文献利用情况逐年提高或不断调整其与印刷型文献的比例。
6 服务效能6.1 基本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为读者免费提供多语种、多种载体的文献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咨询服务,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
6.1.1服务时间公共图书馆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双休日应对外开放。
其中省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地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
各级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6.1.2流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
6.1.3 总分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6.2 拓展服务6.2.1远程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
6.2.2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6.3 服务效率6.3.1文献加工处理时间公共图书馆需根据不同类型(如印刷型、电子、缩微等)、不同来源(如购买、受赠、交换等)的文献资源特点和服务要求,优化文献加工处理流程,缩短文献加工处理周期,提高文献加工处理效率。
文献加工处理时间以文献到馆至文献上架(或上线)服务的时间间隔计。
其中,报纸到馆当天上架服务,期刊到馆2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分别在图书到馆20、15、7个工作日内上架服务。
6.3.2闭架文献获取时间闭架文献获取时间以读者递交调阅单到读者获取文献之间的间隔时间计。
闭架文献提供不超过30分钟,外围书库文献提供不超过2个工作日。
古籍等特种文献,另按相关规定执行。
6.3.3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开架图书提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
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的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分别不低于96%、95%、94%。
6.3.4馆藏外借量馆藏外借量以外借文献册数计。
公共图书馆应合理调整外借文献范围、外借文献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保持馆藏外借量逐年增长。
6.3.5人均借阅量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读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用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适时调整外借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并在流通规则合理范围内,保持人均借阅量逐年增长。
6.3.6电子文献使用量电子文献使用量由数据库检索量、全文下载量组成。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电子文献,举办电子文献使用辅导讲座,提升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信息素养,保持电子文献使用量逐年增长。
6.3.7文献提供响应时间文献提供响应时间以收到读者文献请求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
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并告知读者文献获取的具体时间。
6.3.8参考咨询响应时间公共图书馆需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有效缩短文献咨询的响应时间。
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现场、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实时、短信等。
响应时间是以收到读者咨询提问至回复读者之间的时间计。
现场、电话、网上实时咨询需在服务时间内当即回复读者,其它方式的咨询服务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7 服务宣传7.1 导引标识7.1.1方位区域标识公共图书馆导引标识系统应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和图形建立,公共信息标识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根据需求可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对照。
公共图书馆应在主体建筑外竖立明显的导向标识。
公共图书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划分,如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等,以方便读者到达目标区域。
公共图书馆应在每一楼层设立醒目的布局功能标识。
7.1.2文献排架标识公共图书馆应在阅览区和书库设置文献排架标识。
7.1.3无障碍标识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
7.2 服务告示7.2.1告示内容和方式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公约、读者须知、借阅(使用)规则、服务承诺等基本服务政策应在馆内醒目位置和图书馆网站的相关栏目向读者公示,其他服务政策及各类服务信息等应通过各种途径方便读者获取。
7.2.2闭馆告示因故须暂时闭馆,须向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其同意后,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