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坛经两则优秀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坛经》两则 优质课件

《坛经》两则  优质课件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思考讨论
研读《慧能受法》思考:五祖为什么选择 三更传法慧能,并叮嘱即须速去?
自古传法,命如悬丝。
研读《南能北秀》思考:文本是怎么评 价顿悟、渐悟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顿悟、渐悟,均需自悟。
中国禅宗的影响
慧能身后,其门下分为五宗七派 法眼宗远传于泰国和朝鲜半岛
曹洞宗也盛行于日本 临济宗更是广泛流传于美国、加拿大、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 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 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 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 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慧能受法》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 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 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 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 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 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 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 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南能北秀》这段文字是对“南能北秀”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何一定要传法慧能?Fra bibliotek姓名 年龄 神秀 65
学历 博综广闻
住寺时间 20年
职位 上座
影响力 深孚众望
慧能 24 大字不识
8个月
饭头僧 无人了解
身是菩提树,
心未如明证镜空台性;

第5课《坛经》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第5课《坛经》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栏目链接
3.佛家经典多佶屈聱牙,《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再如《南能北秀》中,“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一句,运用整齐的文言,又夹杂白话成分,质朴简洁,对“何以渐顿” 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 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气息悬在丝线上比喻危险的境地,非常 生动形象。
栏目链接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就是“顿悟”与 “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 “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 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了。另外一条路是“渐修”, 慢慢来,一步一步来。这就是南顿北渐。 东山法门,起源于四祖道信,完成于五祖弘忍。四祖的东山法门 禅法,也就是“念佛禅”,念佛禅的修行模式为“甚深般若、一行三 昧、念佛者谁”。念佛禅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的禅宗,通过有佛经文字,有修行模式,成为让一般修行人能接受的 禅宗法门,史称北渐。
栏目链接
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 教禅宗最有名的偈语,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禅意诗。慧能遇二僧辩论 风吹幡动,一日风动,一日幡动,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这被毛泽东称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大跃进”。慧能 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 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

《坛经》两则实用课件

《坛经》两则实用课件

倡导亲子沟通
01
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促进家庭和谐。
强调品德教育
02
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倡导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03
引导家长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
素质。
05
《坛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坛经》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
03
从《坛经》中学到的实用道 理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保持冷静 和乐观的心态,不轻易放弃和沮
丧。
困难与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一部分,应将其视为成长和提升 的机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 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以更好地
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何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传播范围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坛经》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在中 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传播方式
通过学术研究、讲座、网络分享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 和接触到《坛经》的智慧。
如何将《坛经》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自我修养
借鉴《坛经》中的修行方法,提升个 人修养和道德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 心态。
人际关系
《坛经》的主要内容与思想
主要内容
《坛经》共分三部分:一至三章为“ 自述分”,四至七章为“般若分”, 八至十卷为“疑惑分”。
思想
主张“心即佛,佛即心”,提倡顿悟 法门,强调“无相、无念、无住”的 修行原则。
《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经之一,对后世 影响深远。

《坛经》两则课件

《坛经》两则课件

详细描述
不立文字,即不依赖于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佛 法,因为语言和文字无法完全表达真理;教 外别传,即禅宗的传承不同于传统的佛教教 义和经典,是通过师父和徒弟之间的直接传 承来传递佛法的精髓。
05 《坛经》中的文化内涵
《坛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坛经》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坛经》作为佛教经典,融入了大量的中国 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思想
总结词
这是禅宗的核心思想,强调心无杂念,超越形象和执着的境界。
详细描述
无念,即心中没有任何杂念和妄想,保持清净和专注;无相,即超越一切形象和表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无住 ,即心不住于任何一处,随顺自然,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思想
总结词
《坛经》的主要内容与思想
主要内容
《坛经》共分三部分,包括“行由品”、“般若品”、“疑 问品”等十品。
思想
强调自性成佛、顿悟见性、无念为宗、不立文字等禅宗核心 思想。
《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坛经》是中国禅宗的经典之作,被视为禅宗的六部重要经典之一。
影响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东亚佛教文化圈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02 《坛经》中的智慧故事
惠能悟道的故事
总结词
惠能悟道的故事是《坛经》中最为著名和核心的故事之一,它讲述了惠能从一个 普通的樵夫成为禅宗六祖的历程。
详细描述
惠能听闻《金刚经》时,心有所悟,后拜五祖弘忍为师,并最终继承了弘忍的衣 钵,成为禅宗六祖。这个故事展示了惠能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的贡献。
《坛经》两则优秀课 件

5 《坛经》两则PPT课件人教版

5 《坛经》两则PPT课件人教版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乐趣
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就是“顿悟 ”与“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顿悟谈何容易,所 以六祖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 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 了。另外一条路是“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来。这就是南 顿北渐。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 《坛经》两则
文本 精研
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
1.《坛经》是佛教经典,作为21世纪的我们,了解禅宗以及 《坛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佛教史上,“南能北秀”代表的是当时南、北二方禅 法的派系,实际上都是禅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为代表的 “顿悟”禅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禅法。慧 能虽然家庭出身、文化学识、社会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师,但 是他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后来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却给后世 禅法产生了不可估计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可以说,顿悟和渐 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差别。
东山法门,起源于四祖道信,完成于五祖弘忍。四祖的东 山法门禅法,也就是“念佛禅”,念佛禅的修行模式为“甚深 般若、一行三昧、念佛者谁”。念佛禅的历史使命就是把“不 立文字,教外外传”的禅宗,通过有佛经文字,有修行模式, 成为让一般修行人能接受的禅宗法门,史称北渐。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坛经两则公开课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卡耐基 。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坛经两则公开课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Hale Waihona Puke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坛经》两则公开课23页PPT
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坛经》两则公开课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沽名钓誉; 诚实不可抛弃; 做人不可虚荣心太大。
第六则:《驼瓮俱失》
原比喻:
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 和自我修养都丧失了。 寓意: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 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 决问题,否则,就可能两者俱失了。
小结 儒家——进,积极进取 道家——退,以退为进 佛家——放,轻装上路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勿使惹尘埃。
《坛经》两则
问题一:南能北秀各指什么?划分的依据是 什么?
问题二:顿悟和渐悟依据什么来划分?有何 区别? 问题三:《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百喻经》六则
第二则:《渴见水》
原比喻:
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 全部接受,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 的希望,可怜可笑!
寓意: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第三则:《入海取沉水》
原比喻:
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之心。
寓意: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 的效果;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第四则:《尝庵婆罗果》 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只 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最终 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寓意: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 能做到;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 方式。
原比喻:
第五则:《诈言马死》
原比喻:
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却杀害各 种生灵 寓意:
文本感知: (一)小组合作探究 1、 六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 什么事?结果如何?
2、 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
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二)代表班内交流
第一则:《愚人食盐》
原比喻:
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 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
寓意: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之理

之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的特点及在中国的传播。
2.掌握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 生的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
儒 道 释(佛)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东汉时佛教经丝绸之路 传入我国 兴盛于南北朝、中唐、 晚唐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寺——白马寺
佛教对我国的影响
1、中国人崇拜的神灵 2、佛教中融入中国人心理的观念 色空理论 轮回思想 因果报应
佛教对我国的影响
3、平时说话中用到的一些佛教用语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 钟”“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 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大千世界,无奇不 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与佛教有关的成语
顶礼膜拜 善男信女 半路出家 大彻大悟 聚沙成塔 三生有幸 万劫不复 在劫难逃 劫后余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国化最为彻底的佛 教派别——禅宗
达摩(初祖)在 少林寺有嗣法弟 子慧可(二祖)、 道育等,僧璨 (三祖)为再传。 璨弟子为道信 (四祖)。信弟 子弘忍在湖北立 东山法门 ,为 禅宗五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