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教案: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

合集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人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理解;2.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歌全文、注释、译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用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诗人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提问学生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2.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3)讲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3. 诗歌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导学:1、阅读上片,让同学分出层次
①分两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 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题名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维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 用人不当的愤概。
3、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4、背诵全词。
重点目标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 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 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③思 考:
A、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 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 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

高中语文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导入这一节我们来研讨本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二、学习目标1.分析这首词的最突出的写作技巧。

2.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

3.理解词人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

三、背景出示宋宁亲嘉泰四年,执政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某某知府。

某某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作军服,派遣间谍搜集情报,招募壮丁,进行训练,为伐金准备条件。

但他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X,韩侂胄不听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某某。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

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X裕表明自己的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X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

四、讨论交流全班12个小组,前六个小组研讨第一个问题,后六个小组研讨第二个问题。

1.分析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什么?明确:本词在写作上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用典。

在诗歌中用典,即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本词用典贴切,寄寓深远。

借助这些典故——历史事实含蓄,自然地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用了:孙权雄图大略、X裕北伐壮举、X义隆北伐残败、拓跋焘修建行宫、廉颇思为国用等历史事实。

上片二典故前六句,写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

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能出现承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引申为孙权遗迹。

“雨打风吹”指历史的风雨,孙权到辛弃疾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景象,既表明了他对孙权的仰慕,又表明了他对时局的担忧。

又六句,俯瞰京口的街市,缅怀当年X裕,曾经居住在那里,他出身贫寒,曾生活在荒僻的小巷,但他却能讨伐桓谦,平定叛乱。

“想当年”三句颂扬X裕,率领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丰功伟绩。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的: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课前说明,本课涉及考点:(一)名句名篇背诵(二)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请结合课下注解,大家讨论2-3分钟,用简洁完整的句子概括每个典故的内容(什么人、什么事)。

让学生回答,形成表格:7、在诗文中,像本词这样,涉及过去的一些史实或者文字叫做“用典”。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

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阴柔南宋中的铁血男儿: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jiǎ)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陈亮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比较鉴赏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用典四.教学媒体投影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作者、风格和时代北宋——豪放派:苏轼婉约派:柳永秦观南宋——豪放派: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姜夔2.名句背诵检查,感知婉约词豪放词不同风格1、《雨霖铃》中诗人想象别后的羁旅生活写出的最使人触动离愁别恨的两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鹊桥仙》中体现一种崇高而旷达的爱情观的一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要了解诗歌的内容,要学会知人论世。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了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从此以膈,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当时的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肆无忌惮,南宋躲避苟安偏安一隅,议和纳币称臣,出现战、和的争议。

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此诗便反映了当时的状况。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9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 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 眼前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 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 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 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 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 首词的长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廉颇典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 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 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 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探讨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 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 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
讽刺南宋苟安,感叹英雄无觅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 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 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 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 ”之叹!终为吴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
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片:追慕英雄 上片:追慕英雄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 型 诗词鉴赏课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阶段,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词,对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辛弃疾的词风独特,学生可能还需要引导去理解和欣赏。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 9 课,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自身理想的追求。

全文以京口北固亭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历史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设计理念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词作,品味本词雄奇壮阔的意境之美,感受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体会本词用典抒情的特点,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激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词,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首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深入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欣赏词的风采。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把握词人的深邃思想。

教学方法诗歌朗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设计、视频。

上片:追慕英雄 上片:追慕英雄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播放辛弃疾生平视频二、知人论世(一)填写辛弃疾资料卡片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

高中必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2)领略古代英雄的壮烈情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事件;(3)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思;(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意思和翻译;(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3)揭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和评价;3. 写一篇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

2.把握这首词中所用典故的由来和内涵,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3.体会辛弃疾词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把握这首词中所用典故的由来和内涵,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三、教学难点体会辛弃疾词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中国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作品《把栏杆拍遍》中写道:中国历史上,由行伍(泛指军队)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性。

赤鼻矶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

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二)整体感知【了解作者】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

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

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朝。

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辛弃疾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

其时宰相韩侂(tuō)胄(zhòu)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做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

表面看来,朝廷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辛弃疾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对诗歌语言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其词作风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其词作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辛弃疾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辛弃疾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这两首词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龙吟、登高、怀古等。

5.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6.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7.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其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这两首词。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写作背景、注释和赏析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这两首词。

同时,利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主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义理解与典故赏析【学情分析】学生特征本节课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该阶段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习过辛弃疾的其它名篇,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以背诵理解为主,学生对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特点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解。

一方面,学生初步具有了文本赏析的能力,能够感受到辛词中的豪迈与报国的热情;另一方面,对于辛弃疾在词中表达出的迟暮英雄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与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学生还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辛词多用典故、气势豪迈的特征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理解词义造成了一定困难。

学习需要1.文学素养需要:辛词与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的苏词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两大巅峰。

进一步了解宋词中豪放词派的特征,体会辛弃疾的创作风格,掌握典故使用这一常见的文学技法,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家国情怀需要:辛弃疾作为南宋抗金的重要将领,他在词作中表达了自己为祖国收复失地、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辛弃疾的词作,感受他的爱国热情,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是十分必要的。

教材分析(一)单元学习目标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共选择了8首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诗歌。

在单元导语中,教材提出:通过阅读古诗此作品,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单元学习任务中,教材设置了三项学习任务:选择一首诗词,深入探讨诗作的内涵;配合音乐朗诵诗歌;完成一首诗歌的文学短评。

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我认为学生应当完成以下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文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及文体特征;掌握一些主要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对古代诗歌进行简单赏析;能够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成简单的文学短评写作。

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

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

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的:1、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怀古诗词鉴赏课前说明,本课涉及考点:(一)名句名篇背诵(二)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2、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而有副对联是这么写的: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

他的词作豪放奔放,与东坡同属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我们齐读辛弃疾的简介,掌握相关文体知识。

2、词人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3、老师补充: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沦陷13年,其祖父曾为降金小官,时常对辛弃疾进行抗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抗战以收复中原成了辛弃疾一生最大的理想。

但是,南宋朝廷却是“主和”的,苟且偷生于东南,这也就决定了“主战”的辛弃疾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首怀古古词,请打开课本39页,《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二、新课:1、齐读词作,整体感受。

毕,师正音。

2、析题。

永遇乐,词牌名,即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等。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思人,大多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3、本词怀了什么“古”呢?请大家听朗读录音,迅速找到相关的人名。

4、听朗读录音。

5、让学生回答,词作中出现的人名: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6、作者登上北顾亭的时候,想到这些古人,源于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分析本词的韵律、平仄、对仗等。

(3)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2)领悟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词的格律特点及运用。

(2)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作风格。

(3)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词中历史典故的理解。

(2)词的创作技巧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辛弃疾及本词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欣赏境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词,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格律特点,分析韵律、平仄、对仗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词中历史典故。

(2)解析词的创作技巧。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分析本词的韵律、平仄、对仗等格律特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中的历史典故和创作技巧。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再次自由朗读,你能读出词人对他们怎样的情感?
明确:尊敬敬仰
5.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出词人的敬仰之情?
明确: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怎样能读出这种敬仰之情?——慢读,重读
除了敬仰之情,这几句还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惋惜之情
上阕哪些词语能表达出词人的惋惜之情?
明确:无觅,总被雨打风吹去,曾住,总被,想当年。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记得多少?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齐背)好,那在词史上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面对赤壁的惊涛骇浪,苏轼怀念古人,引起无限遐想。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27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27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 如虎。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但是 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繁华景象的歌舞楼台, 连同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 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 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 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 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 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 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 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 中原的敌人都赶走了。
抒身自己世的之隐慨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狼居胥 ,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史记 霍去病传》:元狩四(119 ) 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一祭山神,记念胜利) 而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用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 么心情?
分析: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京永 口遇 北乐 固 亭 怀 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 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 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 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這年春又受命知镇 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 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 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 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 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 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 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北固亭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6.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不免局促辕下。

(王国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

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
古》(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4
教学目标:s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
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

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新授
(一)、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

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二)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

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

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

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

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

“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

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

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

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三、总结:
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

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

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
四、作业布置
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分钟)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五、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