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 第10课 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 第10课 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069a41af1ffc4ffe47ac6c.png)
一年级语文下第10端午粽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新人教版)
品味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
师:在了解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生: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
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
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3d134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b.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端午粽》教学实录
![《端午粽》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15b4a2a0b4c2e3f57276364.png)
板块一导入1.孩子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3.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刘老师一起来品味端午粽。
4.板书课题:10 端午粽5.在“端”这个字里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是立字旁;在“粽”这个字里,也有一个新的偏旁,猜猜他叫什么?5.齐读课题。
版块二写字1.“午”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我们要想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呢?2.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检查自己的坐姿——开始,描一个,写一个。
3.我们一起来看看贺怀悦写的这个字。
4.请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生字,如果你写的很规范,请在这个字的后面画一颗星星,如果写的不是很规范,请再写一个。
板块三初读课文1.字写完了,孩子们,让我们看看自读学习要求:(课件)2.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刘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2)指名读第2自然段。
孩子们,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段当中的生字,一起读一遍这个生字。
师领读“箬竹叶”两遍。
再来读这个生字。
他们的发音特别相似。
师领读“糯米”两遍。
(3)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板块四第一自然段1.孩子们,看来昨天你们一定认真预习了课文,读的正确又流利。
每年初夏的时候,小青蛙又坐在荷叶上放生歌唱的时候。
端午节到了,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
2.声音真洪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词语!一起读两遍。
3.看一下,生活中,你除了知道有端午节,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4.看来大家知道的节日非常多!5.我们再来看一个词语。
大家一起齐读两遍。
这个总字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呢?6.你能不能用总是说一句话呀?7.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此时此刻,外婆正盼着我们回家呢!谁能读出外婆的这种心情来!8.她的“盼着”读的特别好!我们全班女生一起读一读。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教学实录精品课堂实录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教学实录精品课堂实录小学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f0bea5f6529647d272852d0.png)
10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A.从外到内b。
从内到外)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
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
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2.前言字,做字卡。
(学生)班级安排2小时。
教学过程第一类首先,情况进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师和学生享受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指导:谈谈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人们会做的。
人教语文2020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实录三篇精选(最新)
![人教语文2020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实录三篇精选(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440b53a8762caaedc33d480.png)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二)学生活动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会认字。
2.学生合作交流,汇报认字情况。
(1)同桌间相互认读生字,我来读,你来听。一人拿字卡,一人读生字。
(2)同桌两人共同站起来读教师出示的字卡。
(3)每组派代表比赛,领读词卡上的词语。
(4)学生做游戏给词语找朋友。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ad96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2.png)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a285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f.png)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粽》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4caa12e5a8102d276a22fcc.png)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实录《端午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实录《端午粽》](https://img.taocdn.com/s3/m/3edadf4cb90d6c85ed3ac64c.png)
《端午粽》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真”字,认识立字旁、米字旁。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积累“又—又—”、“ABB”的词。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重点:1、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2、理解课文,积累“又—又—”、“ABB”的词。
难点:1、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2、识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还记得你们画的端午节绘本吗?请看,这是——生:划龙舟、包粽子、放鞭炮……师:同学们的端午节节目真是丰富多彩呀,其中,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吃——生:粽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外婆家尝一尝端午粽到底好不好吃!请齐读课题——生:端午粽(师板书课题,师强调立字旁和米字旁)师:端是端端正正地站着,所以端字是立字旁。
粽子是用大米做的,所以粽字是米字旁。
师:今天,张老师还带来了粽字的一对兄弟(出示“棕”和“踪”的涂色生字卡片),请看,我给三兄弟一样的部分——右边的宗都涂上了黑色,而左边的部分则涂上了特别的颜色。
踪是跟踪的踪,顺着脚印就能找到踪迹,所以张老师给“踪”的足字旁涂了肉色,那是脚部皮肤的颜色,猜猜看,另外两个字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涂?生:粽子是用白色的糯米做的,所以它的米字旁要涂成白色。
生:棕是棕色的棕,所以左边的木字旁要涂成树木的棕色。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三胞胎都分清了。
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课文,看看这端午粽到底好不好吃吧!二、感知课文,理解内容(一)跟读课文,初步感知。
听录音,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指,跟着课文小声朗读,看谁的小手指能跟得上录音。
学生跟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合作读。
师:一到什么时候?生:一到端午节师:谁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生: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师:盼着我们……生:盼着我们回去师:连起来读一读。
生: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过渡:教师出示粽子。
教师:看!这就是外婆包的粽子,究竟这粽子是什么馅的呢?味道如何?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尝一尝?生:想(三)实物教学,品味端午粽(第二、三自然段)1、观端午粽之“色”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颜色笔圈出包粽子要用的材料,看谁能找的最齐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a23b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粽》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4e809d5b0717fd5360cdc8f.png)
《端午粽》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1de1e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e.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端午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10.端午粽|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e09797aeaad1f346933fa8.png)
《端午粽》课堂实录刘菊芳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教学难点: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吃粽子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粽子有关的课文(板书:端午粽)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4个自然段教师:你是怎样确定的?学生: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学生:你是怎么确定的?教师: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学生: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教师: “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粽子是用什么包的?学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教师:里面裹什么?学生:白白地糯米教师:中间有什么?学生: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教师: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教师: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学生:一股清香教师:粽子怎么吃?学生:剥开粽叶教师:粽子什么味道?学生:又黏又香教师: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
教师: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教师: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学生:十分好吃教师:花样多吗?学生:花样也多教师:都有什么品种?学生: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教师: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教师: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教师: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1d13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端午粽》(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端午粽》(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bdffe4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10.《端午粽》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流传下来许多许多的传统节日。
老师想要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些美食,你们都认识吗?生:认识。
师:在什么节日应该吃什么样的美食呢?谁来连一连?生: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
师:全对了!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和传统节日有关,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课文题目。
出示课题生:第十课,端午粽。
二、初读感悟师:想不想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生:想。
师:来看一下老师给的自读提示:1、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预习中圈画的生字要多读两遍。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你们能做到吗?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吧。
生自读课文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生:读完了!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生:四个。
师:来看一下,和老师标的一样吗?生: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屏幕上的这些字词,你们认识吗?生:认识。
师:有谁想来读一读?生: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师:读的很好,请坐。
还有谁想来读一读?生: 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师: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这样,你还认识吗?去拼音读生:认识。
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师:读的真好听,老师相信你能当好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是不是?生领读师:真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
看,生字宝宝跑到粽子里去了!让我们把它们吃掉,好不好?生:好。
师:有谁想来尝一尝啊?这么多同学都想尝啊,那我们来开小火车好不好啊?生:好。
师:小火车,哪里开?生:这里开。
师:好,这里。
生:午、节、叶、米、真、分、豆。
师:真棒!粽子都被大家吃光了。
那么,这美味的粽子究竟是用什么食材做成的呢?我们在端午节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3f3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b.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教案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课堂实录稿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课堂实录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985503a5e9856a561260ce.png)
10.《端午粽》课堂实录教学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0课《端午粽》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知道端午节吃粽子。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生:不知道。
师:每年的农历5月初5就是端午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出示课件:节、总、米、间、分、豆、肉、”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指名读,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生:红枣、蜜枣、豆沙……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生:红枣、红豆、鲜肉。
师: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反思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A.从外到内b。
从内到外)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
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
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2.前言字,做字卡。
(学生)班级安排2小时。
教学过程第一类首先,情况进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师和学生享受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指导:谈谈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人们会做的。
预设1:我们的家庭会做美味的甜饺子吃。
初步集2:我们的家人会早早去山上拿蒿叶,挂香袋。
默认3:有一些地方组织端午节端午节活动... ...(3)老师问:端午节,每个家庭都有包饺子定制。
孩子,你喜欢吃饺子吗?而我们谈论,你吃了什么饺子的味道?预设:水果饺子,豆饺,红枣饺子,肉饺子...进入情况,揭示主题。
学生们说这么多种饺子,大概学生一定喜欢吃饺子,这一课我们进入端午节饺子来到一起来品尝什么饺子的文字是什么味道。
设计意图:端午节饺子对孩子们并不陌生,在上课时创造了强烈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接近实际引入生活,更多的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触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阅读文字,阅读新词1.自由阅读文本。
(1)老师要求朗读:阅读准发音,句子读流利,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阅读,教师巡逻学校爱,及时纠正发音。
2.学生认可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自己的话。
(2)用语音,重复拼写的字画;了解新的激进立法大米。
(3)在同一张桌子上检查对方,当小老师纠正对方阅读发音不准确,并谈论他们如何记住这些话。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新词。
(1)游戏环节:我正在读国王。
(2)多媒体课件生产新话:端午节,饺子,总是,糯米,中,非常,鲜肉,带回来,知道,据说要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抓取新词,读取正确的小组得到该词卡,并阅读,获得最多的卡组赢得该组。
(4)阅读文字,注意文字中单词的发音。
设计意图:对于孩子的第一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在学校玩,在中学玩。
这部分文字通过一读,感觉文字的效果,在阅读准发音的基础上阅读每一句话,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气氛,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阅读文字,练习写作1.教师音乐。
学生被指示大声朗读并阅读句子。
3.教师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
(1)课件制作阅读要求。
①谈论文本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像句子读几遍,并读到同一个表听。
(2)学生根据需要读取文本。
(3)老师阅读,引导学生画长句暂停。
教师指导学生写词 - 叶子。
(1)课件生产:印度竹叶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到描述竹叶的外观。
(3)多媒体课件展示字 - 叶,看学习学生的话。
(4)教师和学生写一个通用的单词,比一个写得整洁,美丽。
指导学生写词 - 真实。
(1)观察字结构,总结写规则,学会写。
(2)聪明记:词汇在最水平,中间三个水平封。
6.研究案文的第三和第四部分。
(1)老师问问题:奶奶包饺子很多模式,结合奶奶包装饺子什么样的类别。
(2)学生可自由阅读带有问题的文本。
(3)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饺子的祖母包是:红粽子,红豆饺子,鲜肉饺子。
7.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 - 豆。
(1)图形演示方法,了解字的意义。
(2)写作方法:在短,水平长,中间一个平面有些。
设计意图:这部分使用的各种方式阅读文字:自由阅读,创造阅读,阅读等问题。
扫盲教学和阅读结合起来,理解文字中的汉字的含义。
四,全文摘要,布局操作指导审查:本课学习了什么教训?你知道什么样的婴儿?2.合作交流,到同一张桌子上展示自己最好的写字。
3.作业:在情绪上阅读文本。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本内容的链接,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工作布局,通过阅读感受文本的内容。
第2课首先,回顾介绍,复制的情况1.我们学到了端午节饺子这个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找到动物。
阅读短语作为一个单位,看看哪个组是准确的。
(1)多媒体展示小动物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团体派代表选择最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背后隐藏一课,小组学生阅读的话,获奖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文本。
设计意图:汉字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漫长的过程,以增加汉字和学生满足的机会在评审中巩固,深化学生对新学校的印象。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素养的效率,而且继续教授最后一课的情况,方便开展这一课的教学活动。
二,阅读文字,品味内容掌握关键词以大声朗读。
(1)阅读文本的第二段。
(2)老师提问:结合第二自然节的内容谈谈。
祖母包饺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带有问题的文本。
(4)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从外到内饺子形状特点。
预设: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5)字填充空白阅读文本。
①课件生产:根据文本填空。
饺子是________ Indocalina叶包,包裹在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个________日期。
预设:绿色,白色,红色。
②老师问:为什么用绿色白色红色,而不是绿色白色红色?③课件产生两句话,朗读有什么区别。
饺子用绿色的竹叶装饰,包裹在白色的糯米,红色的日期的中间。
饺子用绿色的竹叶装饰,这是用白色的糯米包裹,红色日期的中间。
④指导朗读:这种aab型重叠词可以更好地反映饺子的特点,各种颜色和颜色,颜色和香味。
当大声朗读时,人们尝到了甜的味道。
⑤学生报告阅读第二个自然段。
2.阅读文本的第四段。
课件制作:根据文字内容,谈谈为什么端午节会吃饺子定制?预设:①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曲元。
②指示学生报告诗人曲元的历史故事。
③教师总结曲元的性格,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三,引导观察,正确写作1.创建一个情境,显示单词。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的甜饺子,学生想吃什么?(2)课件生产:写一个字饺子图片。
(3)指南:你认识他们吗?我们来学习写几句话,写好学生就会有甜蜜而美味的饺子。
2.教师指导学生在下午学习学生词(1)观察字的形状,注意书写时挂针不是头。
(2)学生学习红色写作,在书中写两个。
(3)在同一表之间显示,在同一表相互评估。
教师指导学生的单词。
(1)观察字结构,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练习写作。
(2)引导学生谈谈中国传统节日。
预订:中秋节,重阳节,春节...(3)通过节日的制作,对单词的单词训练。
指导学生写词 - 米。
(1)指南:我们品尝一个甜糯米粽子,一起了解糯米饭。
(2)多媒体课件显示图片:(3)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理解字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习学生的单词。
(1)反义词在右边的意义上的含义:一起是点的相反。
(2)写作要素:以上八个字符延伸,以下是刀不是力。
(3)师生意见,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鼓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指导学生讨论通过本课程学到的经验教训。
2.老师简介:每年我们都会吃饺子端午节,今天通过学习端午节饺子,我们不仅品尝了一个美味的甜端午节饺子,还知道端午节的起源。
每当我们吃可口的香味甜饺子,不要忘记伟大的爱国诗人 - 曲元。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审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对端午节有更深刻的理解,而端午节这个国家有更好的理解节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1.端午节饺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之一。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随着学生的进入,感受到了端午节饺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品尝端午节饺子,学生对端午节饺子的形状,类型和起源的端午节饺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亲爱的饺子从阅读饺子,通过各种形式,大声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独立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阅读,阅读阅读教学,读写能力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