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莲香第三版第十一章宗教心理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僧果增法号秀冈。
是闽中方氏子也。
髫年出家。
性有聪慧。
学不加思。
待众以恭。
事师有礼。
一日师见。
问曰。
前日你病。
大众说将死。
你意下如何。
答曰。
本来无生。
岂有死耶。
师曰。
既知无生。
从何处来。
(果增)扬声念佛。
师曰。
从何处而去。
(增)叉手当胸。
默然良久。
师曰。
其中事若何。
即答偈曰。
本来清净体如然。
随机应现善方圆。
回光返照超今古。
真妙融通离语言。
师曰。
如是如是。
宜自至淳。
遂嘱一偈。
当机直指示秀冈。
体露真常不覆藏。
吾今嘱汝宜珍重。
时至须当效祖传。
僧德圆法号明镜。
是福清县石氏子也。
预诚往参求乞真要。
师曰。
我佛大慈平等。
敷演三乘五教。
随机济度。
末后拈花示众。
教外别传。
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
付典摩诃迦叶。
递代相传。
至达磨大师而来东土。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汝自回光返照。
明自本心。
见自本性。
非色非空。
非中非外。
洞彻十方。
融通三际。
百千三昧恒沙妙用。
不离当处。
(德圆)有省。
即说偈。
本来清净不思议。
随方就圆在当机。
三昧现前通大道。
放光现瑞妙希奇。
师曰。
自当护持。
圆明种智。
付嘱一偈。
单传直指心印心。
真如无相现精明。
叮嘱东君宜保守。
时当悲运接后人。
僧果涧法号天洞。
是三山潘氏子也。
求师究竟真常之道。
师竖起一指示之曰。
会么。
(果涧)礼一拜。
师曰。
吾无法与人。
汝若并息诸缘。
莫着空见。
回光返照。
见自心性。
的要明白。
(果涧)忽然有省。
即说偈曰。
本来无碍。
清净常自在。
如如不动尊。
光眼现沙界。
师曰。
如然保守。
至淳真妙。
复嘱一偈。
默默全持正令亲。
一枝五叶付知音。
联芳绍至贤才处。
嘱汝时当耀祖庭。
僧德法法号月江。
是闽县陈氏之子。
求示法报化三身佛事。
师曰。
莫向外寻。
汝自具足觉性圆明。
妙用现前。
体用不偏。
花果同彰。
三观融通。
十方廓彻。
亘古亘今。
无欠无余。
(德洪)忽然有省。
即说偈曰。
本来湛寂体如如。
妙用纵横任卷舒。
觉性虚玄元无相。
权实双融应无穷。
师即印可。
善自扶持。
复嘱一偈。
一枝拈起现堂堂。
夙缘会遇付月江。
嘱汝贤才宜珍重。
时至绍隆报祖恩。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肯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它对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产生了其他学科难以与之相比的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阅读数目,是在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考虑的基础上确定的。
所以它除了直接涉及的社会心理学的阅读书目以外,还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相关著述,以及其他与了解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著述。
◎<上部:社会心理学课程基本读物>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87年版2.《新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概论》,时蓉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89年版3.《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社会心理学》,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社会学》第四版,安东尼.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郑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社会心理学》,W.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0.《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1.《社会心理学》,孙本文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1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罗森堡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4.《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萨哈金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5.《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周晓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6.《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舍伦伯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安德列耶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18.《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0.《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库利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1.《心灵、自我与社会》,G.米德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P.布劳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4.《日常接触》,戈夫曼著,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25.《孤独的人群》,理斯曼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6.《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赖希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27.《嫉妒论》,赫·舍克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28.《从传统人到现代人》,英格尔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9.《当代欧洲人的价值观》,斯托策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30.《集体的社会心理学》,彼德罗夫斯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1.《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菲斯克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2.《谣言》,卡普费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3.《新的综合》,威尔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4.《攻击与人性》,洛伦兹著,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35.《人格与心理潜影》,德莫斯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6.《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翟学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7.《中国人气质》,史密斯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1年版;38.《中国人的心理》,彭迈克著,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39.《中国民族性》(一)(二),沙莲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40.《面子、人情、关系网》,翟学伟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1.《冯小青性心理变态揭秘》,潘光旦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42.《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乐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3.Woo Moo Hurh, Personality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Cultural Approach, Dubuque, Iowa: Kendall /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44.Social psychology,Sargent.S,&Williamson,R.,Third edition,New Y 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66.45.Theories of social psychology.Shaw,M.E.,&Constanzo,P.R.•New •Y ork: McGraw-Hill,1982.46.Social psychology:a sociological approach.Mccall,G.J.&Simmons,J.L. 1982.47.Homans,G.C.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New •Y ork:•Harcort, 1961.48.Parker,I.The crisis in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New Y ork:Routledge, 1989.49.The cross-cultural challenge to social psychology.•Bond,•M.•(•ed.•) 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88.50.The greening of America.Reich,C.A.New Y ork:Bantam Books,Inc.,1970.◎<下部:社会心理学课程扩展读物>A.社会学类: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社会学理论》,约翰逊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3.《社会学概论》,横山宁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4.《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5.《社会理论的基础》,科尔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6.《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7.《当代社会学理论》,M.波洛玛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8.《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特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9.《社会科学方法论》,M.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文崇一等主编,台北东华书局1978年版;1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2.《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帕森斯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13.《社会冲突的功能》,刘易斯·A.科塞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14.《自杀论》,杜尔凯姆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16.《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C.米尔斯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社会变迁》,威廉·奥格本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街角社会》,威廉·怀特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伦斯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21.《社会控制》,E.A.罗斯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乡村社会变迁》,罗杰斯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3.《城市社会学》,R.帕克等著,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4.《越轨社会学》,道格拉斯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4.《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6.《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27.《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8.《2000年大趋势》,奈斯比特等著,中共中央出版社1990年版;29.《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0.《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1.《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三联书店1985年版;32.《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3.《世纪末的挑战》,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4.《中国社会学史》,韩明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5.The sociological ls,C.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36.Sociology.Macionis,J.J.3th edition,Prentice-Hall,Inc.1991.37.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Bailey,K.D.New York:Macmillan,1978.38.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Gouldner,A.W. New York:•Avon Books,1970.39.Middletown.Lynd,R.S.&Lynd,H.M.New York:Harcourt Brace &World,1929.B.心理学类:1.《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查普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3.《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墨菲等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现代心理学史》,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5.《人格心理学导论》,赫根汉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6.《实验心理学史》,波林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7.《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8.《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9.《梦的释义》,弗洛伊德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0.《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1.《文明及其缺憾》,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12.《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弗洛伊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3.《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荣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14.《自卑与超越》,A.阿德勒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15.《自我的挣扎》,荷妮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6.《逃避自由》,弗罗姆著,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17.《健全的社会》,弗罗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8.《童年与社会》,埃里克森著,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19.《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0.《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著,台湾桂冠出版公司1995年版;21.《性心理学》,蔼理士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22.Abnormal psychology.Rathus,S.A.&Nevid,J.S.Prentice-Hall,Inc.1991.C.社会(文化)人类学类:1.《人类学》,泰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R.墨菲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3.《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普罗格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4.《文化科学》,怀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等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6.《社会人类学方法》,拉-布朗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7.《文化论》,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8.《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9.《野蛮人的性生活》,马林诺夫斯基著,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10.《人文类型》,R.弗思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11.《文化与个人》,克鲁克洪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2.《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3.《菊花与刀》,本尼迪克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4.《萨摩亚人的成年》,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米德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6.《文化与承诺》,M.米德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文化变迁》,伍兹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8.《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9.《文化与自我》,马塞勒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弗里曼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21.《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22.《家族、种姓、俱乐部》,许琅光著,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23.《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24.Cultural anthropology.Haviland,W.A.,5th •edition,•New •York:•Holt, Rienehart and Winston,Inc.1987.25.Sex,culture,and myth.Malinowski,B.New York:Harcourt,Brace &World,• Inc.1962.D.其他:1.《人类的由来》,达尔文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有闲阶级论》,凡勃伦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4.《伊甸园之门》,迪克斯坦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5.《第二性》,波芙娃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6.《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7.《中国社会史》,谢和耐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9.《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麦克法夸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0.《中国人》,林语堂著,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11.《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2.《第四代人》,张永杰等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13.《新大学人》,王东华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14.《城市季风》,杨东平著,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绪论1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你为什么选择中工读书? 自己的选择,父母的要求,老师的推荐,国家的安排?„„ 两类原因:一是内在自身的原因,二是外在环境因素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受到外在环境的因素 的影响(包括文化环境、人际氛围、他人言语和行为等)而发生 改变的这样一门学科。
(一)什么是心理学:概念
心理 1.不理解内在心理活动,也无法理解外在行为表现。 2.思考问题、计划行动、寻求原因、创新观念、梦见情 人„„等等。 3.心理是内在的、隐秘的,怎么研究? 心理学家设计许多精巧的方法研究心理事件、心理过程和心 理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学:目标
描述发生的事情 -对行为的描述:相对容易 如赵本山的一言一行 -对心理的描述:相对困难 如哈姆雷特的性格 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要客观、解释要合理。 寻求行为背后根本原因的过程。 他上课为什么老迟到? 他为什么老坐在最后面的座位? 哲学上:透过现象看本质; 心理学上:透过行为看心理
(1985)汪青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应当包括4个要点: 第一,社会心理学应以社会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 仅是行为或社会行为。 第二,这种社会心理活动既包括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 也包括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三,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 来进行社会心理活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 第四,作为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社会心理活 动、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把它运 用到实际活动中去,解决各种问题,而不能仅仅是现 象的描述。
1987沙莲香(人民大学) “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 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而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 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 学”。
【社会课件】社会心理学(沙莲香版).doc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 本章是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概要性介绍,通过绪论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概念[教学难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学时分配] 2学时[教学内容] 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观点在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时,初学者总想一开始就明确它的定义是什么。
不过,对于社会心理学,要下一个确切、所有社会心理学家都能够接受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而复杂,还因为研究者们所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不尽相同。
为了使朋友们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把西方、前苏联以及我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些定义介绍给大家。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
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
因此,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
而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
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二)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安德列耶娃提出,"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特点相对地表达为: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已经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社会心理学笔记(沙莲香主编、高长丰制作)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
人的心理由于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就群体心理而言,又可以拓展成为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
社会心理更多的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民族心理更多的表现社会生活的纵向,带有社会记忆性质,在社会生活的深层起作用。
2.文明是社会的内核社会心理,不论是愉快的幸福的还是痛苦的不幸的,都要给予解读,需要看它在各种约束条件或支持条件下的内在情况。
这种条件性,从今日的社会条件看,重要的是制度对人对事的安排和制度人格化;从文化条件看,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中人性理念的某种丢失和某种盲点。
有较多的研究看到中国社会的关系本位对中国人心理——行为的规定。
关系本位和关系中心是国人社会心理区别于西方个人中心的要点。
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是说,中国社会的“关系”是分等级的。
左右这个差序格局的规则归根结底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传统伦理规定。
3.社会心理与人性理念中的“善”从现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正负优劣美丑种种表现看,有一个“关系”端点上的东西已经我们丢失的差不多了,就是“善”。
在人际、群际、人与环境、心态与生态的关系处理上,以善为端、用善心相会,用善言、善行相待,在当前不少地方金钱横行、道德衰败的年月,显得格外重要,社会心理学的责任格外重要。
4.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5.早期群体心理研究的第一人是西费尔,他于1893年出版《集合心理学》,以集合心理学观点研究群众,认为群众是“原始社会的原生质”。
但有影响的是1895年法国社会学家勒朋发表的《群众心理学》。
他所说的群众是集群状态下的情绪性集合心理。
群众是一批无意识者,是情绪现象。
勒朋笔下的群众表现为四种特征:(1)失个性或恃众性,当一个人独居之时,对其本能冲动不免有所抑制,而一旦形成合群时,则扰攘之中,无人负其责;(2)传染性,是情绪或行为趋于同一方向;(3)被诱性,暗示默喻可以使众不言而动、感而遂通;(4)极端性,对于所受暗示有立即施行之倾向而无怀疑之念,常趋于极端。
第七章 交互作用论(郑雪版人格心理学课件)
Company
LOGO
第七章
1
交互作用论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环境的作用
2
3
4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Company Logo
特质论与情境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特质论强调个 体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而情境论认为人的
行为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情境,否认具有跨时间和
(二)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
早期经验对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文化的基本制度正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早期 经验来塑造基本人格结构的。因此,人格 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的基本制度塑造了基本人格结构,而 文化中每个人具体的人格需要具体地分析 其所处的环境和早期经验,才能获得比较 完整的解释。
(三)人格投射与文化的次级制度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沙利文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强调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人格及其形成 ,主张把人格放到人际关系中去研究。“人格永 远无法与个人生活于其中并因此具有其本质的人 际关系背景相脱离”。人格是在人际情境中形成 和表现出来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持久和稳 定的人际交互作用模式。
沙利文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特别是青年期良好人 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 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林顿与卡丁纳
理论来源:弗洛伊德、博厄斯
主要观点:
文化塑造人格;
人格在文化创造和变迁中具有能动作用;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一)文化与制度
文化,是在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 范,获得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以及人们对待 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性态度等 。当这些规范、技术、态度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 时就是文化。 文化一方面促进个体的发展; 另一方面限制个体需要,制约着个体的发展。 制度,一个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思想和行为相对固 定的模式,它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违背或偏离 它,就会导致个人或团体内部的失调。制度是人 们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5]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 定义的分歧、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本书的定义、对定义 的补充理解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社会心理发展、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科性质、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概论、导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社态度极其测量
第四章 社会化
社会化:如何习得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 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第 四 章 社 会 化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田营
导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1)起点:个体生存于并活动于社会之中 (2)社会对个体:社会会影响到个体的思 想、感情和行为 (3)个体对社会:对社会上或周围环境中 的人或事情有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行动 ……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部分:
社会心理 社会化;态度及其测量 发展
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价 社会认知 值取向 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 社会互动 犯行为
社会影响
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
•社会心理学概论 •社会心理发展 •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互动
社会 心理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发 展
社会 影响 社会互动
认知 社会 心理 学
本书中未提到或未足够提到的内 容
沙莲香第三版第十章经济心理
放羊娃的故事
• 一天,一位学者来到了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在山上碰到了一个 放羊娃在放羊. 闲扯之余,学者问到放羊娃. • 问:你为何放羊? • 答:养大了卖钱. • 问:卖了钱干什么? • 答:盖房子. • 问:盖房子干什么? • 答:娶媳妇. • 问:娶媳妇干什么? • 答:生娃. • 问:生娃干什么? • 答:放羊. • 学者无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经济心理概述:概念、研究的发展历程 投资理财中的经济心理:(经济心理的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一般倾向、思维偏差、投资理财中的 自我控制
第三节
中国人的经济心理:中国人经济心理的
社会背景、中国人的基本经济观念、具体经济心 理现象
第一节
一、经济心理的概念 二、经济心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经济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
第十章 经济心理
授课人: 吕红梅 学院:政法学院
应用社会心理学
传播心理
经济心理
宗教心理
临床心理
司法心理
……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人——人的社会心 理和社会行为 经济行为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社会行为,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 种追求。 参考书目:
曼昆《经济学原理》,亚当· 斯密《国富论》,塔尔德——《经 济心理学》,乔治· 卡托纳(1901一1981) 《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 (1951),《小狗钱钱》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 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 马太福音》中 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 要的自然法则。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 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出发 了。 那领五千的,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 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 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 ,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 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 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 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 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 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 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 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 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的一 千来,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心理学学科书目推荐复习
附录1心理学学科书目推荐普通心理学教材:1.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参考书:1.D.Coon, J.Mitterer.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彭耽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阿伦森.社会性动物,新华出版社,20015.R.Hock.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工业出版社,2000心理学史教材: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参考书: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4.黧黑.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7.熊哲宏.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申荷永.理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心理统计教材:1.张厚粲,徐建平著.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书:1.王孝玲著,教育统计学(第4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辛涛著,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丁国盛、李涛著,SPSS统计教程: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郭志刚著,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5.薛毅著,统计建模与R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舒华, 张亚旭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发展心理学教材: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92.[美]David R. Shaffer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参考书:1. 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72. 美国心理学会组编发展心理学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3.史密斯等著寇彧等译理解孩子的成长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9专业期刊:中文: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英文:Child Development(儿童发展)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科书:Jerry M. Burger 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辅助教科书:Jerry M. Burger.Personality (Sixth Editio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 (影印本)参考书:1.郭永玉著.《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郑雪编著.《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审美心理学参考书:1.周冠生审美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43.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4.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5.童庆炳程正民主编. 文艺心理学教程2003.26.荣格. 心理学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17.贝尔曼-诺埃尔.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自我分析与体验教材:1. 自我分析,卡伦霍尼著,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 查尔斯•布伦纳著,杨华渝译,《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2. 朱建军著,《我是谁》,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3. 朱建军著,《你有几个灵魂》,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生理心理学教材:1. 沈政,林庶芝编著《生理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书:1. 卡尔森 Carlson N.R,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第六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和歧视摘要:偏见和歧视。
偏见表示针对某特定群体或某类成员持有某种否定性的消极的认识和态度,这种认识和态度又总是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歧视则是指由偏见的认识和态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偏见的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者的消极的行为表现。
歧视源自偏见。
有歧视的行为,必有偏见的认识和态度。
偏见和歧视所针对的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常常与宗教、种族、政治或文化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偏见、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性的弱点、利益偏见作为一种态度,它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成分。
个体对某些特定群体或成员的偏颇的看法和预期,就是偏见这一态度的认知成分。
偏见者在持有偏见的看法和预期作出认知反应的同时就有强烈的情绪性情感伴随产生,在将要与偏见的对象接触时,不管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有高度的消极情感的体验,这正是偏见这一态度的情感成分的体现。
偏见的行为成分,是偏见者对偏见对象以消极的方式去行动的倾向性。
当这样的倾向在外显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时,也就是发生了歧视。
人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又是一种固执的,不容易改变原有观念的高等动物。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被父母、老师、同龄群体、社会、历史文化造,成年后我们虽然接受了很多客观的信息,但我们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早以固定,偏见也就在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固定看法中诞生的。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额认识受到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影响,这就使得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了某种倾向性。
在这种倾向性的基础上,经过错误的逻辑推理形成了对事实的歪曲认知,从而产生了对认知对象的偏离客观的、否定性的态度。
生活中偏见现象无处不在。
如生活中对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由于主流社会中是异性之间产生爱情并发生性行为,因而“同性恋”这一非主流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变态的行为而遭到歧视。
而在同性恋群体中艾滋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大,使得很大部分人认为艾滋病是对同性恋者得一种惩罚。
心理学参考文献
青年心理学导论书名:青年心理学导论作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152968页码:487 页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出版日:2004年11月中文:原价:38.90元产品标识:asinB001171D9I书名:青年心理学导论作者:冯江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原价:38.9青年心理学导论作者:作者:冯江平等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06年07月开本:4I S B N :7040152967包装:1分类:o哲学与宗教 > 心理学 > 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公共心理学参考书目1.荆其诚主编(1991):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词典。
台北:东华书局。
3.朱智贤(1989):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阿瑟•S•雷伯著,李伯黍等译(1996):心理学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5.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杨雄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7.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威廉•卡尔文著,杨雄里、梁培基译(1996):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托马斯L.贝纳特著,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1.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彭聃龄主编(2001):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13.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M.艾森克主编,阎巩固译(2001):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
民族心理学
(二)民族认知差异
• 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其认
知和思维方式必定受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制约, 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民族认知的差异的表现
• 民族认知的差异在错觉现象,深度知觉、知觉模式、思维方式等方
面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 近些年来,社会心理学家注意到文化对归因的影响。Morris和Peng
观点,这种社会取向是一种顺从他人、不得罪他人、符 合社会期望并受他人意见的左右的行为倾向。
8
2014-2-17
社会 心理 学
文化的基本特点
• 1、普遍性 • 2、整体性 • 3、变移性 • a、对异文化的同化引起 • b、社会变迁引起的
文化心理学
• 文化心理学主张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
究的基本内容,认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类心 理与行为应该是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密不可分的。
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内,人类心理必然在社会文化 历史的框架中去理解才有意义,而社会文化历史因 素唯有放在人类心理之中去理解与把握时才有价值。
• 第一个部分是语言:它的词汇、语法和句法,通过固定在
其中的整个精神来决定那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 的思维的规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二部分是逻辑学: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指导人
• 第三部分由社会禁忌:它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
被禁忌的、危险的,并且阻止这些思想和感觉达到意识层 次。
五、中国民族心理研究
•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 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 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 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 界和作出反应。
宗教学参考书目
1.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4.(英)弗雷泽:《金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英):《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德)西美尔,曹卫东译:《现代人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美)贝格尔,高师宁译:《天使的传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法)薇依,顾嘉琛、杜小真译:《重负与神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德)舍勒,孙周兴译:《死、永生、上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刘师伯:《上帝在教堂内外:对广州基督徒群体人类学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刘昭瑞:《上帝的山葡萄园——一个天主教村的调查报告》,载刘小枫主编:《基督教文化评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12.吴梓明:《圣山脚下的十字架——宗教与社会互动个案研究》,香港道风书社,2005年.13.(美)孔飞力著,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4.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吴飞:《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风书社出版,2001年。
16.周敏:《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教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美] 塞缪尔·亨廷顿,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18.(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周昌忠译:《神话学:生食到熟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周昌忠译:《从蜂蜜到烟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社会心理学书籍
社会心理学书籍篇一: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俞国良,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泰勒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应用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申荷永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文化人类学》马广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xx年《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杨国枢黄国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万明钢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王恩界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如何理解中国人》杨中芳著 xx大学出版社20xx《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xx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周晓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前沿》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篇二: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xx年的)《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前言此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乃‘中国人民族性格与中国社会改革”课题组集体之作。
“中国人民族性格与中国社会改革,课题,系“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86年12月至今,用去两年时间,十来位课题人员之智慧和颇多努力,终以《中国民族性》的间世而告结束。
\作为课题成果的《中国民族性》有两本:尸其一为a历史里表”或称资料集,把历史上有关研究中国人的主要著作及其主要观点制成表,同时收进了王容芬同志为课题提供的M。
韦伯谈中国人的论文,其二为“论著”,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基本观点。
这本“历史量表”意在给人们勾勒一个历史上有关研究中国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的详细图表。
表中共有71个人物,500多个观点。
本量表是以人物为线索,选其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构成。
其编排方式是以年代为序,首篇著作发表年代在最先者,名列首位,发表年代在其次者,名列第二,依此类推。
收进历史最表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是从有关作者著作中选取的原文,作为小标题的观点,基本上是作者原文中出现的用语,以此保持量表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1-------------------------------------------------------2一量表是遵循作者原文原意制作而成,因此,量表中的观点有不少是相互对立的,对中国人身上类似的现象,有人颂为美德,又有人贬为不德或恶德,等等。
但所有对立的观点,都编进了量表,以如实反映对中国人研究的历史面貌。
在研究者观点有明显重复的时候,压缩了部分研究者的论述而只摘其观点,因此,量表中出现了观点论述不均的情况。
-还有,对那些令人不快却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国人的观点,也统统编进了量表。
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尚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和文化人对中国人作了很多研究。
为了篇幅适当,未能编入最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宗教意识 第三节 宗教情感
二、宗教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研究动态 (一)宗教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宗教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 民族心理学》一书作为标志的。美国心理学 家霍尔和斯塔伯克最早使用“宗教心理学” 一词。 • 1古典宗教心理学发展时期 • 2宗教心理学的深层发展时期 • 3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宗教 心理的时期
社会心理学
第十一章 宗教心理
授课人: 吕红梅 学院:政法学院
应用社会心理学
传播心理
经济心理
宗教心理
临床心理
司法心理
……
宗教心理学是研究宗教信仰的心理活动特点和
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是介于心 理学、宗教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宗教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 解释并探究宗教信仰的本质、功能以及人类生 活中的灵性的学科。从心理学的视角诠释宗教, 所凸显的是宗教信仰者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在 宗教生活中的意义。
(三)成熟的宗教行为 • 成熟的宗教行为具体表现为: 1、不断扩大自我的界限 2、具有自主的和有效的动力。
第三节
一、宗教情感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宗教情感
二、宗教情感的变化发展及其特点
一、宗教情感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宗教情感的内涵 • 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 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 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熏陶出来 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宗教情感作为个体独特 的心理体验,是由宗教神学意识形态诱导而产 生的一种心理条件反射。
原教旨主义 社会工作与宗教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情况:新疆动乱,宗教问题是原因之一 信教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以了解宗教心理作为基 础和前提 宗教——社会工作的开展的途径
参考资料: 嵇绍乾.社会工作与宗教的关系.《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1年03期 王强:无“文化战略”,无新疆稳定
• 原教旨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宗教现象:当感到
(二)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 • 1、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例如,原始宗教中人们所崇拜的对象是日神、
风神、雨神、雷神等,这些都是既强大有力,又能赐福或加害人类的东西。古代人常把雷震闪电当成天怒的 象征,尊雷神为惩罚恶人的正义之神,故对雷神怀有特殊的敬畏感。
• • • • •
2、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 3、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 4、对神灵审判的罪恶感: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末日审判 5、与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6、对宗教理想的虔诚感
宗教心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是人对宗教的认 知能力以及认知 的清晰程度
认知 宗教意识 情感 宗教情感 行为 宗教经验
信众的一种与宗 教内容相关的体 验 与宗教信仰 相联系而产 生的情感体 验
第二节
研究宗教意识的两个层面
人类群体意识的发生、发展系统
群体层面的研究:冯特提出宗教意识演 化的四阶段说
宗教意识
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系统
个体层面的研究:心理学家布朗将人的 宗教意识分为“为自我服务的外在型”、 “遵守传统习惯型”、“神秘主义型”、 “有宗教意识型”四种
一、影响宗教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二、成熟宗教意识的特征
一、影响宗教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从宗教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影响 个体宗教意识发展的因素大致 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体验:个体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任何事情 (二)需求:宗教能满足个体的生物性需要
一、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 在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对“宗教”的解释有 两条途径: 两条途径
经验论之行为主义者的观点
他们把宗教看做是一整套公认的形态( 如祈祷、崇拜、神秘体验等等),把宗 教行为看做是“刺激—反应”机制的深 层结果,认为宗教表现形态不仅不与其 他表现人格的形态相分离,而且它们还 有所联系。威廉· 詹姆斯作为宗教之经验 论者的代表,将宗教经验研究的主题确 定为“个人的宗教”。
和某些心理性需要
(三)社会关系:是宗教信仰发展的重要
影响因素
(四)成熟:个体的身心成熟与宗教意
识的发展紧密相关
二、成熟宗教意识的特征
• 宗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熟的宗教意识具有 以下特征。 (一)成熟的宗教想象力 • 具体包括:全面而统一的生活哲学;对信仰的 批评性评价。
(二)成熟的宗教态度 • 成熟的宗教态度具体包括: 1、自我客观性 2、成熟的良知与价值观 3、成熟的宗教态度还包含着信仰者能够避免偶 像崇拜
宗教心理学研究 的三个维度
第四节 宗教经验
第五节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研究
有关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心理,众说纷纭。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宗教 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借助于实证方法探讨民众的宗教信仰心 理,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第一节 一、宗教的教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研究动态
(二)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当代,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 特点。 • 1、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及新兴宗教被纳 入研究范围——不断夸大 • 随着研究的扩展和普及,宗教心理学已逐渐把 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及新兴宗教纳入研究 范围。
2、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宗教的复兴趋 势,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再起高潮
(1)在研究方法上——多样化、科学化 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过往常用的访谈法、 问卷法或档案文献法等传统的研究方法,而十分注 重实验与测量,特别是心理计量学范式,通过确立 指标和具体的测量,将宗教观念操作化。 (2)在研究内容上——丰富化 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的研究不断深化,并 扩展到宗教与人格、宗教与心理健康等关系领域。
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
认为“宗教”是人格整合、精神完善、 自我升华的基础,是制约人类之整体 性或完善性的因素,在此意义上,所 谓的宗教并不是要求人们认可某一个 具体的神学命题,而是要人们了解宗 教对于人类道德与精神的价值。如荣 格将宗教视为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部分,他说:“心灵具有一种宗 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