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合集下载

电力电子坐标变换课件

电力电子坐标变换课件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坐标变换理论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
介绍了坐标变换理论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包括在电机控制、电网管
理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02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
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实验验证了坐标变换理论的正确
变换方法
包括克拉克变换、派克变 换等,用于实现不同坐标 系之间的转换。
坐标变换在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中的作用
提高系统性能
通过坐标变换,可改善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如 减小谐波、降低开关损耗等。
简化电路设计
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可简化电力电子电路的设 计过程,降低设计难度。
便于控制策略实施
坐标变换有助于实现更有效的控制策略,如状态 反馈控制、滑模控制等。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电力电子坐标变换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坐标变换基本原理 • 电力电子中的坐标变换 •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仿真与实验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电力电子在能源转换 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系统的新应用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系统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需 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将成为未来的 重要研究方向,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点的坐标变换及在MATHCAD中的实现方法

点的坐标变换及在MATHCAD中的实现方法
图四
如图所示,求空间任一点 P3 绕任一轴(以线段 P1P2 表示)转动θ角所得 P 点的坐标。
设点(P1,P2,P3)的坐标:
由高等数学知识可知,通过 P3 且垂直于直线(P1,P2)的平面的方程为: (1)
设该平面和直线(P1,P2)的交点为 P4。 直线(P1,P2)的参数方程:
(2)
由联立方程组(1)(2)可解出:
如图二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任一点的坐标 可由如下参数方程定义:
则有:
(1)
由(1)(2)得:
(2) (3)
b) 向量分析 如图二所示: P2 的坐标可以由向量 OP2 来表达
向量 r2 可对 r1 作旋转变换由公式(3) 求出。 3.MATHCAD 中实现二维变换
a) 关于坐标原点的旋转平移变换公式
( ) w2 + 1 − w2 ⋅ cos(θ) r2z
则 P3 在局部坐标系(X0,Y0,Z0)中绕 直线(P1,P2)的转轴公式以齐次坐标 表示如下:
在整体坐标系中向量: 至此即求出 P 点坐标。 如考虑平移及转动叠加,2 ⋅ cos(θ)
u ⋅ v ⋅ (1 − cos(θ)) − w ⋅ sin(θ) u ⋅ w ⋅ (1 − cos(θ)) + v ⋅ sin(θ) px r20
( ) w2 + 1 − w2 ⋅ cos(θ)
pz r22
0
0
0
1 1
其中(Px Py Pz)表证了平移量。
2. MATHCAD 实现过程 MATHCAD 是一款优秀的数学工具软件,合理运用将能节省研发人员、工
程设计人员、在校师生等大量的计算时间,如下是解题过程:
① 解析运算 ② 定义函数

测绘技术中的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

测绘技术中的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

测绘技术中的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而在测绘过程中,坐标系统和坐标变换则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一种方法,是测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坐标系统中,我们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一个个小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相应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统有地理坐标和投影坐标两种。

地理坐标是一种用经度和纬度表示位置的坐标系统,它可以直接在地球表面上定位一个点。

经度表示一个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偏移量,而纬度则表示一个点距离赤道的距离。

地理坐标的优点是直观、直接,能够精确描述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投影坐标是一种通过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来表示位置的方法。

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为了在平面上表示,就需要进行投影。

常见的投影方法有等面积投影、等距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投影坐标常用于大规模测绘、地图制作等领域,能够满足精确测量和展示的需求。

二、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坐标变换是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点位置互相转换的过程。

由于不同坐标系统的采用方式和参考标准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对比。

坐标变换的原理主要包括七参数变换和四参数变换两种。

七参数变换是在不同坐标系统间进行坐标转换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确定平移量、旋转角度和尺度因子等七个参数,将一个坐标系内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内。

七参数变换的过程需要通过大地基准点进行定位,利用观测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七参数变换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坐标转换,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和测量工作中。

四参数变换是另一种常用的坐标变换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确定平移量和旋转角度两个参数,将一个坐标系内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内。

四参数变换常用于大范围、小尺度地图制作和GIS中的数据整合工作。

第三讲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第三讲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第三讲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坐标变换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平面或者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常常需要将物体从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以便于进行操作、渲染或者显示。

1.坐标变换的原理在进行坐标变换之前,首先需要给定一个参考坐标系,通常称之为世界坐标系。

然后,需要确定一个局部坐标系,用来表示参考坐标系中的一些物体。

局部坐标系通常是以物体的一些点为原点,以物体一些方向为坐标轴的。

坐标变换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步骤:平移和旋转。

平移是指将物体沿着参考坐标系的一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平移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这个向量称为平移向量。

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物体的方向不会改变。

旋转是指将物体沿着参考坐标系的一些轴进行旋转。

旋转可以用一个旋转矩阵表示,这个矩阵称为旋转矩阵。

在旋转过程中,物体的位置不变,但是物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实现方法实现坐标变换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矩阵变换法矩阵变换法是坐标变换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矩阵的乘法来实现坐标的转换。

首先,需要将物体的坐标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变换后的坐标。

然后,将变换后的坐标赋给物体的顶点,即可实现物体的坐标变换。

矩阵变换法可以实现平移、旋转、缩放等各种变换。

(2)四元数插值法四元数插值法是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坐标变换方法,它通过插值四元数来实现物体的平滑旋转。

四元数插值法可以避免欧拉角存在的万向节锁问题,保留了旋转矩阵的简洁性。

四元数插值法适用于需要平滑旋转过程的场景,比如游戏中的角色动画。

(3)欧拉角变换法欧拉角变换法是一种将物体从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方法,它通过欧拉角来表示物体的旋转角度。

欧拉角变换法可以实现物体的绕固定轴旋转,比如绕x轴、y轴或z轴旋转。

欧拉角变换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万向节锁问题。

(4)四元数变换法四元数变换法是一种将物体从一个坐标系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方法,它通过四元数来表示物体的旋转。

平面向量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平面向量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平面向量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在平面向量的研究中,坐标系和坐标变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和有效的方法来描述和计算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

本文将介绍平面向量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坐标系的引入为了描述平面上的向量,我们引入了坐标系。

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两种。

1.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平面上最常见的坐标系。

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组成,分别称为x轴和y轴。

在直角坐标系下,一个向量可以用坐标(x, y)来表示,其中x是沿着x轴的分量,y是沿着y轴的分量。

例如,向量A可以表示为A(x, y)。

2. 极坐标系极坐标系是另一种描述平面向量的坐标系。

它由原点O和极轴组成,极轴上有正方向和负方向。

在极坐标系下,一个向量可以用极坐标(r, θ)来表示,其中r是向量的长度,也称为模,θ是向量与极轴的夹角,也称为极角。

例如,向量A可以表示为A(r, θ)。

二、坐标变换的原理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同一个向量可以有不同的坐标表示。

坐标变换可以将某一坐标系下的向量转换为另一坐标系下的向量。

下面分别介绍直角坐标系到极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变换。

1. 直角坐标系到极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对于直角坐标系下的向量A(x, y),要将其转换为极坐标系下的表示,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 = √(x^2 + y^2)θ = arctan(y/x)其中,r是向量A的长度,θ是向量A与x轴的夹角。

2. 极坐标系到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对于极坐标系下的向量A(r, θ),要将其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下的表示,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x = r * cos(θ)y = r * sin(θ)其中,x是向量A沿着x轴的分量,y是向量A沿着y轴的分量。

三、坐标系和坐标变换的应用坐标系和坐标变换在平面向量的计算和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向量的x轴和y轴分量来实现。

三维空间几何坐标变换矩阵课件

三维空间几何坐标变换矩阵课件

3
缩放变换的应用: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缩放变换 常用于物体的形状调整和场景构建。04坐标变源自矩阵推导过程平移变换矩阵推导
平移变换定义
将点$P(x,y,z)$沿$x$轴、$y$轴 、$z$轴分别平移$t_x$、$t_y$、
$t_z$个单位。
平移变换矩阵
$begin{bmatrix} 1 & 0 & 0 & t_x 0 & 1 & 0 & t_y 0 & 0 & 1 & t_z 0 & 0 & 0 & 1 end{bmatrix}$
02
三维空间几何基础
三维空间坐标系
01
02
03
右手坐标系
在三维空间中,通常采用 右手坐标系,其中x轴正 向向右,y轴正向向前,z 轴正向向上。
坐标原点
三维坐标系的原点O是三 个坐标轴的交点,其坐标 为(0,0,0)。
坐标表示
在三维空间中,任意一点 P的位置可以用一个三元 组(x,y,z)来表示,其中x、 y、z分别是点P在x轴、y 轴、z轴上的投影。
|1000|
```
01
03 02
旋转变换原理及方法
| 0 sin(θ) cos(θ) 0 |
|0001|
旋转变换原理及方法
```
旋转变换的应用: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旋转变换常用于物体的姿态调整和场景构 建。
缩放变换原理及方法
缩放变换定义
将三维空间中的点沿着某一方向进行放大或缩小,改变点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变换过程
将点$P$的齐次坐标$(x,y,z,1)$与平 移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平移后的坐 标$(x+t_x,y+t_y,z+t_z,1)$。

4空间数据处理(1)—空间数据坐标变换

4空间数据处理(1)—空间数据坐标变换

变换区内的若干同名数字化点,采用插值法, 或待定系数法等,从
而实现由一种投影的坐标到另一种投影坐标的变换.
总结
重点掌握 • 空间数据坐标变换的类型; • 几何纠正的方法及过程; • 投影转换及其类型; • 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 • 投影转换有哪些方法及应用情况
仿射变换原理如图所示设xxyy为数字化仪坐标xxyy为理论坐标mm11mm22为地图横向和纵向的实际比例尺两坐标系夹角为??数字化仪原点o相对于理论坐标系原点平移了aa00bb00
4 空间数据处理
第一节 空间数据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坐标变换类型: 几何纠正:主要解决数字化原图变形等原因引起的误差,并 进行几何配准。 坐标系转换:主要解决G1S中设备坐标同用户坐标的不一致
2.再输入 4个(或多个)控制 点的正确坐标 3.自动运算
TIC1 TIC4
例证 2 :遥感影像图的纠正
1.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通常选用同遥感影像图比例尺相同的地
形图或正射影像图作变换标准图,
2.在选择好变换方法后, 3.在被纠正的遥感影像图和标准图上分别采集同名地物点, (所选的点在图上应分布均匀、点位合适,通常选道路交叉 点、河流桥梁等固定设施点,以保证纠正精度。)
4.进行变换运算
二、投影转换
投影转换是将一种地图投影转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主要 包括投影类型、投影参数或椭球体等的改变。
当系统使用的数据取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
种投影的数字化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
1 地图投影的类型
圆柱投影

方位投影
圆锥投影
在上述投影中,由于辅助几何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位置
2 地图投影的转换方法
当系统使用的数据取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 一种投影的数字化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空间数据坐标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它们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对于数字化地图数据,由于设备坐标系与用户确定的坐标系不一致,以及由于数字化原图图纸发生变形等原因,需要对数字化原图的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和变形误差的消除。

有时,不同来源的地图还存在地图投影与地图比例尺的差异,因此,还需要进行地图投影的转换和地图比例尺的统一(图3一1)。

1.1几何纠正几何纠正是为了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

现有的几种商业GIS软件一般都具有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等几何纠正功能。

仿射变换与相似变换相比较,前者是假设地图因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和Y方向上都不相同,因此,具有图纸变形的纠正功能。

(X=ao+a,x+a2Y、VI‘(3一2)’TlY=b,+b,x+b2Y.Y,式(3一2)含有6个参数a。

、a,、a。

、b。

、b.、}\bZ,要实现仿射变换,需要知道不在同一直I\//‘线上的3对控制点的数字化坐标及其理论l入/《值,才能求得上述6个待定参数。

但在实际!叫应用中,通常利用4个以上的点来进行几何口匕一一一一一一匕‘一一一一一一今x纠正。

下面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来求解待定参数:图3一2坐标变换原理设Qs、Q,表示转换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则有f 0_=X一(a-+a,x+a.,,)t ((,=r一} Do+。

,x+b2Y)按照〔口几」=min和「e互」=min的条件,可得到两组法方程:ra-n+a,又x+a,又,二又x、a-,.x十a, J x十a., }, x.v=Lx.A (i_4)L~、、.,.~、,.,.‘,_灰,2_又,_。

v“ao山y十a,山x‘y+a2山y=山y’入和f bo n+b, E x+b2zy=}Y(boLx+b.Z; x`+b2Zx·y=Z x·Y(3一5)‘b,艺y+b,名x"y+b2艺厂二习Y- Y式中:n为控制点个数;二,y为控制点的数字化坐标;x、Y为控制点的理论坐标。

坐标变换总结Clark变换和Park变换

坐标变换总结Clark变换和Park变换

一个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法则。

由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磁通和电磁转矩各物理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耦合,并且其转矩正比与主磁通与电流,而这两个物理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异步电机数学模型中将出现两个变量的乘积项,因此,又为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关键是有一个复杂的电感矩阵),这使得建立异步电动机的准确数学模型相当困难。

为了简化电机的数学模型,需从简化磁链入手。

解决的思路与基本分析:1.已知,三相( ABC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空间上互差120度,且通以时间上互差120ω的旋转磁场。

度的三相正弦交流电时,在空间上会建立一个角速度为1又知,取空间上互相垂直的(α,β)两相绕组,且在绕组中通以互差90度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时,也能建立与三相绕组等效的旋转磁场。

此时的电机数学模型有所简化。

2. 还知, 直流电机的磁链关系为:F---励磁绕组轴线---主磁通的方向,即轴线在d轴上,称为直轴(Direct axis)。

A---电枢绕组轴线---由于电枢绕组是旋转的,通过电刷馈入的直流电产生电枢磁动势,其轴线始终被限定在q轴,即与d轴成90度,称为交轴(Quadrature axis)。

由于q轴磁动势与d轴主磁通成正交,因此电枢磁通对主磁通影响甚微。

换言之,主磁通唯一地由励磁电流决定,由此建立的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十分简化。

如果能够将三项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的变换成类似的模型,分析和控制就变得大大简单了。

电机模型彼此等效的原则:不同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大小、旋转)完全一致。

关于旋转磁动势的认识:1) 产生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绕组不可。

结论是:除了单相电机之外,两相、三相或四相等任意对称(空间)的多相绕组,若通以平衡的多相电流,都可产生旋转磁动势。

根据这一道理,利用其在空间上互差90度的静止绕组,并通以时间上互差90度的平衡交流电流,同样可产生旋转磁场(或磁动势F),因而可等效代替三相绕组的作用。

第二讲 二维坐标变换

第二讲 二维坐标变换

2015/5/24
4
2.2 直接参数法
注意:计算上述方位角时需 判断象限,根据坐标差的正、 负值
2015/5/24 5
2.2 直接参数法
则其它点 的坐标 转换公式为:
2015/5/24
6
2.2 直接参数法
写成一般式为:
xi x1 cos sin X1 cos sin X i y y (1 m) sin cos Y (1 m) sin cos Y 1 i i 1
求解未知数的近似值 列误差方程式 (求B、L)
பைடு நூலகம்
求解未知数改正数
近似值加上 未知数改正数 否
改正数 小于给定的限值 是 求解得未知数结束
2015/5/24
12
2.3二维坐标变换的最小二乘解法
二维坐标转换的线性模型
X DX (1 m) (cos x sin y) Y DY (1 m) ( sin x cos y ) X DX (1 m) cos x (1 m)sin y Y DY (1 m) sin x (1 m) cos y
加到初值上形成新的初值重复上述步骤重新解算直到未知数的改正数趋近与零结束迭201552411dddddmdddddm23二维坐标变换的最小二乘解法程序框图201552412求解未知数的近似值列误差方程式求解未知数改正数近似值加上未知数改正数改正数小于给定的限值求解得未知数结束23二维坐标变换的最小二乘解法二维坐标转换的线性模型相似变换还可用附件限制条件平差方法计算201552413cossinsincos23二维坐标变换的最小二乘解法试算数据2015524141编写二维坐标转换函数已知转换参数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大地坐标系统与坐标变换方法介绍引言:测绘技术是一门关于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测绘技术中,大地坐标系统和坐标变换是基础且关键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大地坐标系统的原理和坐标变换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绘技术。

一、大地坐标系统的原理大地坐标系统是以地球为基准,用来描述和测量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在大地坐标系统中,经、纬度是最常用的坐标表示方法。

经度表示地球上某一点相对于原点(通常为格林尼治子午线)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范围为180°W至180°E;纬度表示地球上某一点相对于赤道的北南方向上的位置,范围为90°S至90°N。

通过经纬度,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二、大地坐标系统的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有很多不同的坐标系统。

以国际上广泛应用的WGS84坐标系为例,它是由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的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使用地球椭球体来近似地球形状,通过参数化的方式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不同的大地坐标系统可以通过坐标转换方法相互转换。

三、大地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方法坐标转换是将一个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在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包括七参数法、四参数法和三参数法。

七参数法是一种复杂的坐标转换方法,适用于进行大范围的坐标转换。

四参数法是将坐标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方法,适用于局部范围内的坐标转换。

而三参数法是将坐标进行平移的方法,适用于小范围内的坐标转换。

四、坐标转换的应用案例将大地坐标系统转换成其他坐标系统可以帮助测绘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例,航空影像通常使用像平面坐标系统进行处理。

在使用航空影像进行地图制作时,需要将大地坐标转换成像平面坐标。

通过坐标转换,可以实现地图上影像与实地位置的精确对应,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2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和变换矩阵

3.2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和变换矩阵

3.2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和变换矩阵矢量控制系统的坐标变换包括精致坐标系间的变换、旋转与静止坐标系间的变换以及指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间的变换。

其中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间的变换,简称3s/2s变换(也称Clarke变换)、两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间的变换,简称2s/2r变换(也称Park变换)。

坐标变换和矩阵变换的原理放在交流电机里头介绍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下面介绍的坐标变换和变换矩阵都以交流电机模型来说明。

3.2.1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不同电动机模型彼此等效的原则是:在不同坐标下所产生的磁动势完全一致。

众所周知,在交流电动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B、C中,通以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J, i h1 i c时,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F,它在空间呈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 (即电流角频率)顺着A-B-C的相序旋转。

这样的物理模型绘于图3.3中的定子部分。

图3.3二极宜流电动机的物理模型F-励磁绕组A-电枢绕组C-补偿绕组然而,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不可,除单相以外,二相、三相、四相…… 等任意对称的多相绕组,通入平衡的多相电流,都能产生旋转磁动势,当然以两相最 为简单。

图3.4中绘出了两相静止绕组a 和卩,它们在空间互差90°,通入时间上互 差90°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动势F 。

当图3.4a 和b 的两个旋转磁 动势大小和转速都相等时,即认为图3.4b 的两相绕组与图3.4a 的三相绕组等效。

再看图3.4c 中的两个匝数相等且互相垂直的绕组d 和q,其中分别通过以直流 电流勺和产生合成磁动势F,其位置相对于绕组来说是固定的。

如果认为地让包 含两个绕组在内的整个铁芯以同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F 自然也随之旋转起来,成 为旋转磁动势。

把这个旋转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也控制呈与图3.4a 和图3.4b 中的旋 转磁动势一样,那么这套旋转的直流绕组也就和前面两套固定的交流绕组都等效了。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讲义(3)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讲义(3)

重点一坐标及投影变换1.坐标变换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他们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几何纠正是对数据坐标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纠正。

投影变换是指投影方式的变换2.仿射变换。

在几何上定义为两个向量空间之间的一个仿射变换或者仿射映射,由一个线性变换接上一个平移组成。

是GIS 数据处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法。

它的主要特性为:同时考虑到因地突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x 方向和y 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

注:一般的GIS 软件都有仿射变换、相似变换和二次变换等几何纠正功能3.大地基准面(Geodetic datum) ,设计用为最密合部份或全部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模式。

它由椭球体本身及椭球体和地表上一点视为原点间之关系来定义。

此关系能以6 个量来定义,通常(但非必然)是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原点高度、原点垂线偏差之两分量及原点至某点的大地方位角。

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 坐标系、西安80 坐标系,指的就是两个大地基准面。

4.我国采用的椭球体及坐标系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 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 Krassovsky) 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 坐标系。

1978 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 地球椭球体(IAG75) 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 坐标系。

目前大地测量基本上仍以北京54 坐标系作为参照,北京54 与西安80 坐标之间的转换可查阅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对照表。

WGS1984 基准面采用WGS84 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目前GPS测量数据多以WGS1984 为基准。

5.椭球体与基准面的关系。

椭球体与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

6.地图投影,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或其他星球表面或天球面) 上的点与投影平面(即地图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方法。

坐标平移与坐标变换

坐标平移与坐标变换

坐标平移与坐标变换在数学和几何学中,坐标平移和坐标变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允许我们在平面或空间中以简单的数学方式移动、转换和操作对象的位置,从而方便地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坐标平移和坐标变换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一、坐标平移坐标平移是指在平面或空间中,通过改变坐标系的原点位置,将对象从一个位置平移至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坐标平移通常使用向量运算来表示,即通过将每个点的坐标加上一个平移向量来实现位置的改变。

在二维平面中,假设原有坐标系的原点为O,要将点A(x,y)平移到新的位置B(x',y'),则平移向量为P(x'-x, y'-y)。

通过将点A的坐标加上平移向量P,可得到点B的新坐标。

在三维空间中,类似地,平移操作也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表示。

假设点A的坐标为(x,y,z),点B的坐标为(x',y',z'),则平移向量为P(x'-x,y'-y, z'-z)。

通过将点A的坐标加上平移向量P,即可得到点B的新坐标。

坐标平移在各种几何应用中广泛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可以使用坐标平移来移动、旋转和缩放三维模型,实现各种视觉效果。

此外,在机器人学和工程学中,坐标平移也常用于描述和控制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二、坐标变换坐标变换是指将对象的坐标从一个坐标系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的过程。

与坐标平移类似,坐标变换也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实现。

不同的是,坐标变换涉及到坐标轴的旋转、缩放和平移等操作,因此需要引入变换矩阵来描述这些操作。

在二维平面中,假设有两个坐标系,原有坐标系的原点为O,新坐标系的原点为O',坐标变换需要考虑旋转角度θ、缩放比例k以及平移向量P。

若点A在原有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则经过坐标变换后,点A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

坐标变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矩阵运算:```| x' | | cosθ -sinθ | | kx | | Px || | = | | * | | + | || y' | | sinθ cosθ | | ky | | Py |```在三维空间中,坐标变换涉及到更多的操作,如旋转、缩放、平移和剪切等。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数据的坐标转换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数据的坐标转换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的坐标转换在ArcGIS中的实现蒋之富1,智长贵2(1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 650216,2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摘要:在此次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过程中部分地区需要对数据进行坐标系的转换,由于国家测绘局已提供了1∶5万图幅北京54 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之间的大地坐标改正量,加上此前坐标系转换大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求解过程。

基于此,本文利用ArcGIS简单实现了数据在北京54 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关键字: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坐标系 ArcGIS1. 背景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它将明确我国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国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需要参考部分以前调查成果资料,加之此前林业或其它行业许多调查成果资料在全国各地所采用坐标系不同,所以在此次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中,空间数据坐标系的转换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圆满完成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重要的一步。

2. 基本原理1954 年北京坐标系(下文称54系)是我国20 世纪50 年代为满足测绘工作的需要,从苏联1942 年普尔科夫坐标系转算过来的[1],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其参数为:地球椭球长半轴: a= 6 378 246 m椭球扁率: e= 1/298.3为清除局部平差和逐级控制产生的不合理影响,提高大地网的精度, 1982 年我国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建立了新坐标系即1980 西安坐标系(下文称80系),其参考椭球采用1975 IU GG/IA G 第16 届国际大会推荐的地球参数(简称IA G—75 椭球) [2] [3]。

地球椭球长半轴: a = 6 378 140 m地球引力场二阶球谐系数: J 2= 1 082.63×10- 6地球总质量和引力常数乘积: GM = 3.986 005×1014m3/S2地球自转角速度: ω= 7.292 115×10- 5弧度/s根据上述常数求得椭球扁率: e= 1/2 98.257由于此次涉及坐标系转换的地区已取得国家测绘局提供的1∶5万图幅54 系转换80 系大地坐标改正量 (d X , d Y )。

测量坐标转换公式推导过程

测量坐标转换公式推导过程

测量坐标转换公式推导过程一、二维坐标转换(平面坐标转换)(一)平移变换。

1. 原理。

- 设原坐标系O - XY中的一点P(x,y),将坐标系O - XY平移到新坐标系O' - X'Y',新坐标系原点O'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_0,y_0)。

2. 公式推导。

- 对于点P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x',y'),根据平移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x = x'+x_0,y = y'+y_0,则x'=x - x_0,y'=y - y_0。

(二)旋转变换。

1. 原理。

- 设原坐标系O - XY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θ角得到新坐标系O - X'Y'。

对于原坐标系中的点P(x,y),我们要找到它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x',y')。

-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设OP = r,α是OP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则x = rcosα,y = rsinα。

- 在新坐标系中,x'=rcos(α-θ),y'=rsin(α - θ)。

2. 公式推导。

- 根据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cos(A - B)=cos Acos B+sin Asin B和sin(A -B)=sin Acos B-cos Asin B。

- 对于x'=rcos(α-θ)=r(cosαcosθ+sinαsinθ),因为x = rcosα,y = rsinα,所以x'=xcosθ + ysinθ。

- 对于y'=rsin(α-θ)=r(sinαcosθ-cosαsinθ),所以y'=-xsinθ + ycosθ。

(三)一般二维坐标转换(平移+旋转)1. 原理。

- 当既有平移又有旋转时,先进行旋转变换,再进行平移变换。

2. 公式推导。

- 设原坐标系O - XY中的点P(x,y),先将坐标系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θ角得到中间坐标系O - X_1Y_1,根据旋转变换公式,P在O - X_1Y_1中的坐标(x_1,y_1)为x_1=xcosθ + ysinθ,y_1=-xsinθ + ycosθ。

地理坐标变化的原因

地理坐标变化的原因

地理坐标变化的原因
标题:地理坐标变化
地理坐标的变化主要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自转轴和赤道的位置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活动、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事件,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表面质量分布的变化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理坐标的测定和精度。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水库建设、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开发等。

这些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重力分布,进而影响到地理坐标的测量结果。

为了准确获取地理坐标,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如卫星定位技术、地面测量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导航、地图制图、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然而,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地理坐标的变化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改进测量技术
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总之,地理坐标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时间坐标转换知识总结(公开)

常用时间坐标转换知识总结(公开)

常⽤时间坐标转换知识总结(公开)1 时间坐标系统转换⽅法研究1.1 不同时间类型研究内容中涉及到7种不同时间类型,分别是协调世界时(UTC )、地球动⼒学时(TT )、国际原⼦时(TAI )、太阳系质⼼动⼒学时(TDB )、地⼼坐标时(TCG )、GPS 时(GPST )和北⽃时(BDT )。

UTC 是协调世界时,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严格等于原⼦时的秒长,⽽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UT 间的时刻差规定需要保持在0.9s 以内,否则将采取闰秒的⽅式进⾏调整。

闰秒⼀般发⽣在6⽉30⽇及12⽉31⽇。

地球动⼒学时(TDT )是建⽴在国际原⼦时TAI 的基础上的,其秒长与国际原⼦时相等。

1991年,第21届IAU ⼤会决定将地球动⼒学时(TDT )改称为地球时(TT )。

地球时(TT )和国际原⼦时(TAI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为:32.184TT TAI s =+ (1-1)国际原⼦时间(TAI ),是地球上的时间基准,它由国际时间局从多个国家的原⼦钟分析得出,被定义为:32.184()TAI TT s UTC =-=+跳秒(1-2)太阳系质⼼动⼒学时有时也被简称为质⼼动⼒学时。

这是⼀种⽤以解算坐标原点位于太阳系质⼼的运动⽅程(如⾏星运动⽅程)并编制其星表时所⽤的时间系统。

质⼼动⼒学时(TDB )和地球时的(TT )之间没有长期漂移只有周期项变化,即0.001658sin s TDB TT M -=0e 20.000014sin 2()s MV X X c +-+(1-3)其中M 为地球绕⽇公转的平近点⾓;e V 为地球质⼼在太阳系质⼼坐标系中的公转速度⽮量;0X 为地⼼在太阳系质⼼坐标系中的位置⽮量;X 为地⾯钟在太阳系质⼼坐标系中的位置⽮量;0X X -实际上就是地⾯钟在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

地⼼坐标时(TCG )是原点位于地⼼的天球坐标系中所使⽤的第四维坐标—时间坐标,⽤于讨论绕地球运⾏的卫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编制相应的星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 (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

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 (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 (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 (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 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
轴重合。

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图3-1 三相定子绕组和二相定子绕组中磁势的空间矢量位置关系
用矩阵表示为:
(3-8)
如果规定三相电流为原电流i,两相电流为新电流i′,根据电流变换的定义式(3-2),式(3-8)具有i′=c-1i的形式,为了通过求逆得到c就要引进另一个独立于isα和isβ的新变量,记这个新变量为io,称之为零序电流,并定义为:
(3-9)
式中,k为待定系数。

补充io后,式(3-8)变为:
(3-10)
则:
(3-11)
将c-1求逆,得到:
(3-12)
其转置矩阵为:
(3-13)
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第三条原则即要求c-1=ct,可得和,从而有
和,代入相应的变换矩阵式中,得到各变换矩阵如下:
二相—三相的变换矩阵:
(3-14)
三相—二相的变换矩阵:
(3-15)
对于三相y形不带零线的接线方式有,ia+ib+ic=0则,ic=-ia-ib,由式(3-8)可
以得到:
(3-16)
而二相—三相的变换可以简化为:
(3-17)
图3-2表示按式(3-16)构成的三相—二相(3/2)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图3-2 3/2变换模型结构图
3/2变换、2/3变换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如图3-3所示。

图3-3 3/2变换和2/3变换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如前所述,根据变换前后功率不变的约束原则,电流变换矩阵也就是电压变换矩阵,还可以证明,它们也是磁链的变换矩阵。

3.3 转子绕组轴系变换()
图3-4(a)是一个对称的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

图中ωsl为转差角频率。

在转子对称多相绕相中,通入对称多相交流正弦电流时,生成合成的转子磁势fr,由电机学可知,转子磁势与定子磁势具有相同的转速、转向。

图3-4 转子三相轴系到两相轴系的变换
根据旋转磁场等效原则及功率不变约束条件,同定子绕组一样,可把转子三相轴系变换到两相轴系。

具体做法是,把等效的两相电机的两相转子绕组d、q相序和三相电机的三相转子绕组a、b、c相序取为一致,且使d轴与a轴重合,如图3-4(b)所示。

然后,直接使用定子三相轴系到两相轴系的变换矩阵(参见式3-15)。

3.4 旋转变换
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两相交流绕组α和β和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两个直流绕组m和t 之间的变换属于矢量旋转变换。

它是一种静止的直角坐标系与旋转的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这种变换同样遵守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

转子d、q两相旋转轴系,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也可以把它变换到静止的α-β轴系上,这种变换也属于矢量旋转坐标变换。

3.4.1 定子轴系的旋转变换
图3-5 旋转变换矢量关系图
在图3-5中,fs是异步电动机定子磁势,为空间矢量。

通常以定子电流is代替它,这时定子电流被定义为空间矢量,记为is。

图中m、t是任意同步旋转轴系,旋转角速度为同步角速度ωs。

m轴与is之间的夹角用θs表示。

由于两相绕组α和β在空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m轴和α轴的夹角是随时间变化的,即,其中为任意的初始角。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通常称为磁场定向角。

以m轴为基准,把is分解为与m轴重合和正交的两个分量ism和ist,分别称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由于磁场定向角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is在α轴和β轴上的分量isα和isβ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由图3-5可以看出,isα、isβ和ism和ist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写成矩阵形式为:
(3-18)
简写:
式中,为同步旋转坐标系到静止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c是正交矩阵即ct=c-1,因此,由静止坐标系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矢量旋转变换方程式为:
简写:
式中,为静止坐标系到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电压和磁链的旋转变换矩阵与电流的旋转变换矩阵相同。

根据式(3-18)和式(3-19)可以绘出矢量旋转变换器模型结构,如图3-6所示。

图3-6 矢量旋转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由图3-6可知,矢量旋转变换器由四个乘法器和两个加法器及一个反号器组成,在系统中用符号vr,vr-1表示,如图3-7所示。

在德文中,矢量旋转变换器叫做矢量回转器用符号vd 表示。

图3-7 矢量旋转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3.4.2 转子轴系的旋转变换
转子d-q轴系以角速度旋转,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可以把它变换到静止不动的α-β轴系上,如图3-8所示。

图3-8 转子两相旋转轴系到静止轴系的变换
转子三相旋转绕组(a-b-c)经三相到二相变换得到转子两相旋转绕组(d-q)。

假设两相静止绕组αr、βr除不旋转之外,与d、q绕组完全相同。

根据磁场等效的原则,转子磁势fr沿α轴和β轴给出的分量等式,再除以每相有效匝数,可得:
写成矩阵形式
(3-20)
如果规定ird、irq为原电流,irα、irβ为新电流,则式中:
(3-21)
c-1的逆矩阵为:
若存在零序电流,由于零序电流不形成旋转磁场,只需在主对角线上增加数1,使矩阵增加一列一行即可
(3-22)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转子磁势fr和定子磁势fs同步,可使αr、βr与αs、βs同轴。

但是,实际上转子绕组与α、β轴系有相对运动,所以αr绕组和βr绕组只能看作是伪静止绕组。

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这个变换的前后,转子电流的频率是不同的。

变换之前,转子电流i rd、irq的频率是转差频率,而变换之后,转子电流irα、irβ的频率是定子频率。

可证明如下:
(3-23)
利用三角公式,并考虑到θr=ωrt则有:
(3-24)
从转子三相旋转轴系到两相静止轴系也可以直接进行变换。

转子三相旋转轴系a-b-c到静止轴系α-β-ο的变换矩阵可由式(3-15)及式(3-21)相乘得到:
(3-25)
求c-1的逆,得到
(3-26)
c是一个正交矩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可直接使用式(3-25)给出的变换矩阵进行转子三相旋转轴系(a-b-c)到两相静止轴系(α-β)的变换,而不必从(a-b-c))到(d-q-o),再从(d-q-o)到(α-β-ο)那样分两步进行变换。

3.5 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k/p)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常用直角坐标—极坐标的变换,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3-27)
(3-28)
式中,θs为m轴与定子电流矢量is之间的夹角。

由于θs取值不同时,的变化范围为0~∞,这个变化幅度太大,难以实施应用,因此常改用下列方式表示θs值。

因为:,
所以:(3-29)
根据式(3-27)和式(3-29)构成的直角坐标一极坐标变换的模型结构图(德语称为矢量分析器vector analyzer-va)如图3-9所示。

图3-9 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由图可知,直角坐标一极坐标变换是由两个乘法器、两个求和器和一个除法器组成,符号表示如图3-10所示。

图3-10 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