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记得蒙台梭利说过,观察是对儿童最佳的教育。

当一个老师连最起码的观察的动机都没有时,估计这位老师的职业操守就会有问题了。而观察的出发点一定是与该老师爱心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只有老师的爱心的比巨大,他才有可能用最大的耐烦去观察儿童,信任儿童,在儿童的行为之中发现优点,激发他的内在潜能。从而为正确合理地培养孩子找到突破口。

从小明的故事里,我想到了那就是,要当好一个班主任,除了老师自己的爱心要丰盛之外,自己所采取的方法也要十分新奇风趣,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符合儿童发展的心理,才能产生优良的教育效果。

开学不到一个月,同学们接二连三到张老师这里告小明的状,说他打人、说话不文明、作业没做……为此,张老师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可是收效不大。就想,是不是该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他呢?

于是,张老师来到教室,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看同学不要老看缺点,要看到他的闪光点。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小明同学的优点。哪位同学找的准、找的多,老师就给他一个“慧眼奖”的称号。大家一听兴趣很高,小明也抬起头,微笑的看着我。

下课了,我发现小明轻轻地走出了教室。以前可不一样,一下课,他总是横冲直撞,第一个冲出教室。下午,我惊喜的发现他当天的作业写得特别认真清晰。

难道我的方式奏效了?我一阵惊喜。放学后,我说:“大家来说说今天小明同学的闪光点在哪儿?”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今天我发现小明课间没有打打闹闹。”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发现小明没有说脏话。”……张老师说:“今天我要写一张便条给小明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小明今天的进步可大啦!”同时,老师要授予帮小

明找到闪光点的两位同学“慧眼奖”的称号。明天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找到小明身上的闪光点。小明笑了,同学笑了。

第二天一早张老师发现小明正在认真的读书。张老师有一次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欣慰。第二天下午,在给小明找闪光点的时候,举手的同学比前一天多了,有的说:“我发现他打扫卫生很积极。”有的说:“他爱帮助人,我今天没带笔,他借我的。”……第三天、第四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小明的闪光点,小明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两周后,他竟被大家推荐为值日班长了。

在此案例中,教师是关心小明的,为了孩子的进步,老师“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可是为什么收不到效果呢?因为老师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按照案例中的描述来看,小明应该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渴望得到他人肯定孩子,老师这样做,结果是越批评还是越是犯错误。那么后来为什么转变得如此迅速呢?因为老师关心教育的方式变了。老师发动同学们一起找小明的闪光点,结果是没有批评,反而缺点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尊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和班级体在一起的欢乐。这让人想起一本书上讲的一段话:教师的目光像阳关,孩子好比一棵果树,果树上有“果枝”(优点)和“风枝”(缺点)。阳光如果一直照在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旺。最后颗粒无收。阳光如果一直照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累累。

临平一小唐小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