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水肿(edema :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 > 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机体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应激(stress ):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10、休克(Shock):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休克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1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器官组织恢复再灌注后,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1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由于心肌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或一般体力活动时,心脏不能输出足够量血液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1章水肿二、填空题1、全身性水肿常见类型有⑴心性水肿⑵肝性水肿⑶肾性水肿⑷营养不良性水肿2、脑水肿可分为⑴血管源性脑水肿⑵细胞中毒性脑水肿⑶间质些脑水肿3、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的最常见原因是(1) 静脉压增高/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2) 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

4、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是⑴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和⑵肾血量明显减少。

5、肾病性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是(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炎性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是(2)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6、一般的,肝性水肿表现为(1) 肝腹水,心性水肿最早出现部位是(2) 下肢,肾性水肿首先出现于(3)眼睑有关。

7、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与⑴重力效应⑵组织结构特点⑶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8、心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1)心输出量减少 (2)静脉回流障碍。

五、问答题1、简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和机制。

答: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是指组织液的生成大于组织液的回流,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发生因素有: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见于心衰、静脉血栓等;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见于血浆清蛋白减少;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见于各种炎症,包括感染、烧伤等;④淋巴回流受阻,见于淋巴管受压或阻塞,如肿瘤、丝虫病等。

2、水肿时引起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

答:主要与肾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机制: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致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减少和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致肾血流量减少。

②肾小管重吸收增加:1)肾血流重分布2)醛固酮增加 3)抗利尿激素增加 4)心房利钠肽分泌减少 5)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第2章缺氧二、填空题1、低张性缺氧,其动脉血气指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1)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2、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⑴酸中毒⑵CO2增多⑶温度升高⑷红细胞内2,3-DPG增加3、缺氧的类型有⑴循环性缺氧(2)组织性缺氧(3)低张性(乏氧性)缺氧(4)血液性缺氧。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生复习资料第一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是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组成。

2.正常成年男子的体液约占体重的60%,瘦人对缺水有更大的耐受性。

3.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4.电解质的主要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等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5.正常成人每日至少需排出500ml尿液才能溶解并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6.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不吃也排。

7.高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水摄入少①水源断绝②不能饮水③渴觉障碍B水丢失过多①经呼吸道失水②经皮肤失水③经肾失水④经胃肠道丢失㈢影响:①口渴②尿少及尿钠变化③细胞内液→细胞外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⑤脱水热8.低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大量体液丢失而只补充水分B肾失钠①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②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③肾实质性病变㈢影响:①易发生休克②有明显的脱水症③尿量和尿钠变化9.等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而血清Na+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①呕吐②腹泻③胃肠减压④大面积烧伤⑤大量抽放胸腔积水、腹水⑥麻痹性肠梗阻大量体液潴留于肠腔㈢影响:①丢失细胞外液②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多③肾重吸收水和钠增多10.水中毒㈠定义:由于水在体内潴留,体液容量增多,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等。

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的标志—脑死亡。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小于3.5mmol/L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过多的体液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

缺氧: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使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应激:指机体在受到一定强度的体内外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休克: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的致病原因作用下发生的组织微循环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的急性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DIC: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是缺血所致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一现象称IRI。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指外呼吸功能障碍,以至机体在海平面上,静息状态吸入空气的条件下,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并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又称肝性昏迷。

急性肾衰: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至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试分析酸碱紊乱与血钾变化的相应关系答:酸中毒:H+进入细胞与K+交换,使血K+升高碱中毒:H+离开细胞与K+交换,使血K+降低大约每0.1单位的PH变动引起0.6mmol/l的血浆钾变动试述发绀与缺氧的关系答 1、乏氧性缺氧:在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人,发绀与缺氧同时存在时,可根据发绀的程度大致估计缺氧的程度,但血红蛋白过多或过少时,发绀与缺氧不一致,发绀是缺氧患者的表现,但缺氧患者不一定出现发绀。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和简答题大全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和简答题大全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后附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着重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4、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6、分子病:由于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衰老: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

8、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诱因: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病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9、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

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1、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病因转化;疾病时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2、疾病转归的经过:病因侵入(潜伏期)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特异性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结束(转归期)13、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15、植物状态和脑死亡的区别:植物状态:①自己不能移动;②自己不能进食;③大小便失禁;④眼不能识物;⑤对指令不能思维;⑥发音无语言意义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病理生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病理生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健康:健康指的是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

诱因: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的标准。

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

水中毒:高溶性低钠血症,特点是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脱水热: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高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低于 3.5mmol/L。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原发性减少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CO2排除障碍或吸进过多引起以血浆[H2CO3]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加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1.活体组织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2.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3.什么是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4.在疾病发生的原因中,以生物性因素最为常见。

5.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6.临床上确定死亡时间主要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标准。

7.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8.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9.什么是萎缩?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营养不良性萎缩时,组织萎缩的先后顺序是:首先是脂肪萎缩、其次是肌肉和内脏等,最后是脑和心脏。

11.什么是化生?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12.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时,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结核病常引起干酪样坏死。

13.细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

14.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5.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16.(1)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造血及淋巴细胞。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肝、胰、内分泌腺等)、软骨细胞、骨细胞、纤维细胞。

(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17.什么是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可伴炎细胞浸润。

18.创伤的愈合类型包括:一期愈合(缺损小、创缘整齐、无感染)、二期愈合(缺损大、创缘不整齐、伴感染)。

19.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1、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管血压增加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D. 淋巴回流受阻E. 以上都不对2、引起机体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A. 肾小管重吸收增强B. 钠水摄入过多C. 利钠激素分泌增多D. 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激活E. 以上都不对3、AB>SB可能有: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高AG代谢性酸中毒E. 混合性碱中毒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 最重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 骨骼代偿5、某幽门梗阻患者, 反复呕吐,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O 48mmHg(6.4kPa),HCO 36mmol/L,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混合型酸碱紊乱6、某溺水窒息患者, 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5, PaCO 80mmHg(10.7kPa),HCO 27mmol/L,应诊断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混合性酸中毒7、再灌注损伤是指:A. 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B. 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C. 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D. 缺氧后再用富含氧溶液灌流引起的组织损伤E. 以上都不是8、钙反常发生的钙超载损伤与下列哪项有关:A. 无钙期引起钙泵功能障碍B.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C. 复钙期钙浓度过高D. 膜外被与糖被层表面分离E. 缺氧后又给氧9、体内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 心B. 脑C. 肝D. 肾E. 肺1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A. 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增加B. 慢性缺氧血量增多C. 血液粘滞性增高D. 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E. 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11、死腔样通气是指:A. 肺泡通气分布严重不均B. 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C. 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自上而下递减D.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低于0.8E. 肺动-静脉短路开放12、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 肺顺应性降低B.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C. 非弹性阻力增加D. 肺泡扩张受限E. 肺循环短路增加13、对热限概念哪项正确:A. 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B. 体温升高的高度受限制C. 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D. 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E.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14、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A. 内生性致热原B. 淋巴因子C. 类固醇D. cAMPE. 前列腺素15、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 外毒素B. 内毒素C. 抗原抗体复合物D. 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 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16、发生难治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A. 酸碱平衡紊乱B.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C. 心功能不全D. DICE. 肺水肿17、心力衰竭时失代偿的表现为A. 心率加快〈160次/分B. 心肌肥大C. 正性肌力作用D. 心脏肌源性扩张E.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18、下列哪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A. 甲状腺机能亢进B. 高血压病C. 肺动脉高压D. 心室间隔缺损E. 心肌炎19、心脏离心性肥大的本质是:A. 心肌细胞增生B. 心肌纤维变粗C. 肌节串联性增生D. 肌节并联性增生E. 以上都不是20、动脉血氧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高低B. 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及Hb的质和量C. 动脉血的pH及动脉血氧分压D. 2,3-DPG的含量E. 血氧容量21、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血氧容量可正常B. 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C.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D.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E. 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22、某患者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00mm (13.3kPa), 动━静脉氧含量差3.5ml%,最可能是:A. 慢性支气管炎B. 肺气肿C.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 慢性贫血E. 严重维生素B缺乏23、最能反映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指标是:A. 血氧容量降低B.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 静脉血氧含量增加E.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24、下列哪项关于DIC 的叙述是正确的:A. DIC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B. DIC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C. DIC是一种急性局部性的病理过程D. DIC是一种慢性局部性的病理过程E. 以上都不是25、下列哪项是导致DIC 发病的共同关键环节: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 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 凝血酶生成增加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2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 的直接原因:A.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 组织因子入血C. 血液高凝状态D. 红细胞大量破坏E. 异物颗粒入血27.死腔样通气是指A.静脉血经异常动静脉瘘直接回流入动脉血B.支气管痉挛,停留在内的无效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正常,血流量减少,通气/血流比增大D.肺泡通气量减少,血流量正常,通气/血流比降低E.静脉血经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枝直接流入动脉血28.下述哪项不是氨造成肝性脑病的作用原理A.大量生成α-酮戊二酸B.减少脑细胞ATP生成C.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生成D.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E.抑制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29.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A.输入库存血B.消化道产氨增多C.肠道pH升高增加氨吸收入血D.增加γ-氨基丁酸生成E.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30.急性肾小管坏死时A.尿钠含量减少,尿比重降低B.尿钠含量增加,尿比重增加C.尿钠含量减少,尿比重增加D.尿纳含量增加,尿比重降低E.尿钠含量减少,尿比重不变31、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血管血压增加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D. 淋巴回流受阻E. 以上都不对32、引起机体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A. 肾小管重吸收增强B. 钠水摄入过多C. 利钠激素分泌增多D. 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激活E. 以上都不对33、AB>SB可能有: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高AG代谢性酸中毒E. 混合性碱中毒3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 最重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 骨骼代偿35、某幽门梗阻患者, 反复呕吐,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O 48mmHg(6.4kPa),HCO 36mmol/L,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混合型酸碱紊乱36、某溺水窒息患者, 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5, PaCO 80mmHg(10.7kPa),HCO 27mmol/L,应诊断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混合性酸中毒37、再灌注损伤是指:A. 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B. 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C. 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D. 缺氧后再用富含氧溶液灌流引起的组织损伤E. 以上都不是38、钙反常发生的钙超载损伤与下列哪项有关:A. 无钙期引起钙泵功能障碍B.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C. 复钙期钙浓度过高D. 膜外被与糖被层表面分离E. 缺氧后又给氧39、体内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A. 心B. 脑C. 肝D. 肾E. 肺40、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A. 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静脉回流增加B. 慢性缺氧血量增多C. 血液粘滞性增高D. 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E. 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41、死腔样通气是指:A. 肺泡通气分布严重不均B. 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C. 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自上而下递减D.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低于0.8E. 肺动-静脉短路开放42、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 肺顺应性降低B.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C. 非弹性阻力增加D. 肺泡扩张受限E. 肺循环短路增加43、对热限概念哪项正确:A. 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B. 体温升高的高度受限制C. 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D. 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E.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44、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A. 内生性致热原B. 淋巴因子C. 类固醇D. cAMPE. 前列腺素45、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 外毒素B. 内毒素C. 抗原抗体复合物D. 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 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46、发生难治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A. 酸碱平衡紊乱B.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C. 心功能不全D. DICE.E.肺水肿47、心力衰竭时失代偿的表现为A. 心率加快〈160次/分B. 心肌肥大C. 正性肌力作用D. 心脏肌源性扩张E. 心脏紧张源性扩张48、下列哪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A. 甲状腺机能亢进B. 高血压病C. 肺动脉高压D. 心室间隔缺损E. 心肌炎49、心脏离心性肥大的本质是:A. 心肌细胞增生B. 心肌纤维变粗C. 肌节串联性增生D. 肌节并联性增生E. 以上都不是50、动脉血氧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高低B. 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及Hb的质和量C. 动脉血的pH及动脉血氧分压D. 2,3-DPG的含量E. 血氧容量51、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血氧容量可正常B. 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C.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D.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E. 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52、某患者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 100mm (13.3kPa), 动━静脉氧含量差3.5ml%,最可能是:A. 慢性支气管炎B. 肺气肿C.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 慢性贫血E. 严重维生素B缺乏53、最能反映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指标是:A. 血氧容量降低B.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 静脉血氧含量增加E.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54、下列哪项关于DIC 的叙述是正确的:A. DIC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B. DIC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病理过程C. DIC是一种急性局部性的病理过程D. DIC是一种慢性局部性的病理过程E. 以上都不是55、下列哪项是导致DIC 发病的共同关键环节: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 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 凝血酶生成增加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5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 的直接原因:A.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 组织因子入血C. 血液高凝状态D. 红细胞大量破坏E. 异物颗粒入血57.最不易发生口渴的是A.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B. 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C.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D. 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E. 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58、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原因?A. 毛细血管内压增加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 淋巴回流受阻D. 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E. 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59、抽动脉血样后不与大气隔绝, 下列哪一项指标将受影响最大A. SBB. ABC. BED. BBE. 以上都不对60、某幽门梗阻患者, 反复呕吐,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O 48mmHg(6.4kPa),HCO36mmol/L,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混合型酸碱紊乱61、某溺水窒息患者, 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5, PaCO 80mmHg(10.7kPa),HCO 27mmol/L,应诊断为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混合性酸中毒6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 骨骼代偿63、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A. 动脉血氧分压B. 肺泡气氧分压C. 动脉血pH值D.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E. 二氧化碳结合力64、某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60mmHg(8.0kPa)吸纯氧 15min后无改善,最可能属哪种异常:A. 弥散障碍B. 功能分流增加C. 解剖分流增加D. 通气障碍E. 以上都不是65、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特点是:━━━━━━━━━━ T波 Q-T间期 U波──────────A. 高尖缩短–B. 低平缩短–C. 低平延长-D. 高尖延长–E. 低平缩短+66、大叶肺炎患者出现低张性缺氧时:A. 血氧容量下降B.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C. 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D. 静脉血氧含量升高E. 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67、某患者血氧检查为: 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50mmHg(6.7kPa), 动━静脉氧差4ml%, 其缺氧类型为:A. 低张性缺氧B. 血液性缺氧C. 循环性缺氧D. 组织中毒性缺氧E. 混合性缺氧68、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主要变化是: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 动脉血氧含量下降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D. 血氧容量降低E. 动━静脉氧差下降69、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A. 低输出量性心衰B.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 一氧化碳中毒D. 氰化物中毒E. 亚硝酸盐中毒70、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 病灶组织的"内感受器"B. 血管内感受器C.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D. 作用骨胳肌,产热增多E. 以上都不是7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 产热和散热平衡B. 散热大于产热C. 产热大于散热D. 产热障碍E. 散热障碍72、休克发病学主要环节是A. 外周血管扩张B. 心输出量减少C. 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D. 外周血管收缩E. 血容量减少73、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A. 血压降低B. 表情淡漠C. 皮肤紫绀D. 脉压增大E. 无尿74、休克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烦躁不安B. 脉搏细速C. 血压均下降D. 面色苍白或紫绀E. 少尿或无尿75、维生素 B1 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A.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B. 心肌能量储存障碍C. 心肌能量生成障碍D. 心肌能量利用障碍E. 心肌收缩蛋白破坏76、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有:A.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B.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C.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D.钼依赖性蛋白水解酶E.铜依赖性蛋白水解酶7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 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 小血管内血流淤滞C. 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D. 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 小血管强烈收缩78、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 的主要机制是:A. 凝血因子Ⅻ被激活B. 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 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D. 继发于创伤性休克E. 消除活化的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79、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B.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 微循环血流淤滞D. 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80、再灌注损伤不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A. 冠脉搭桥术后B. 体外循环后C. 器官移植后D. 心肺复苏后E. 心肌梗塞后81、再灌注损伤可见于:A. 心B. 脑C. 肾D. 肠E. 各种不同组织器官82、下列指标中哪项最能反映心泵功能的降低A. 动脉压下降B. 心输出量减少C. 心率加快D. 心肌最大收缩速度降低E. 心室dP/dtmax减少83. 脑死亡的标志是:A. 脑细胞功能消失B. 大脑机能严重障碍C. 脑干以上中枢机能严重障碍D. 全脑功能永久消失E. 大脑分析综合功能丧失84.病因学的正确含义是:A. 研究疾病原因的科学B. 研究疾病特异性的科学C. 研究疾病原因和条件的科学D. 研究疾病抵抗力的科学E. 研究疾病诊断理论的科学85. 发生乙型肝炎的原因是A. 病毒B. 机体抵抗力降低C. 不洁食物D. 遗传性因素E. 输血不当86.下述哪项不属于病理过程A.发热B.肺炎C.休克D.E.水肿87.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是A.疾病的条件B.疾病的诱因C.疾病的危险因素D.疾病的原因E.疾病的内因88.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A.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B. 心跳停止C. 瞳孔散大或固定D. 脑电波消失E. 自主呼吸停止89.. 全脑机能的永久性停止A.生物学死亡期B. 临床死亡期C.植物人D.濒死期E.脑死亡90.下列哪一物质不是内生致热原:A. 白细胞介素-1B. 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E. 脂多糖91.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疾病的诱因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条件D.社会环境因素E.精神心理因素92.脑死亡是指A.大脑皮层的功能永久性停止B.大脑皮层及脑干的功能永久性停止C.大脑皮层及小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D.延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全脑机能的永久性停止93.下述哪种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类型最容易发生休克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94.下述哪项与急性低钾血症的描述不相符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B.可由胃肠道消化液大量丢失引起C.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D.心肌自律性降低E.心肌传导性降低9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A.服用水杨酸过量B.严重缺氧C.糖尿病D.腹泻E.尿毒症9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谢措施是A.增加肺泡通气量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C.肾小管泌H+、泌NH3增加D.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E.肾重吸收HCO3-减少97. 原发性SB>AB可见于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98.内生致热源作用的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肝99.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病毒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100.下述哪项不是肝功能障碍诱发DIC的机制A.肝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的作用减弱B.肝清除内毒素的解毒功能降低C.肝生成血小板减少D.肝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增多E.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101.组织损伤易引起DIC,这主要是通过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激活网状内皮系统D.激活补体系统E.激活纤溶系统102.乏氧性缺氧时最主要的血氧变化特征是A. PaO2增高B.PaO2降低C.血氧容量降低D.动脉血氧含量不变E.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103.组织中毒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征是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血氧容量降低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104.休克期微循环血液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C.不灌不流、灌等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少灌多流、灌少于流105.下述哪项不是导致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A.冠脉血液灌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肥大心肌向衰竭转化D.毒性物质抑制心肌收缩力E.高血钾减少Ca2+内流10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主要改变是A.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B.肺循环阻力升高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支气管平滑肌强烈痉挛E.回心血量增多使前负荷过度107.当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时病人A.肺淤血水肿加重B.肺淤血水肿减轻C.肺淤血水肿程度不变D.肺淤血加重合并全身水肿E.肺淤血程度不变但合并全身水肿108.下述哪项不是左心衰竭的代偿方式A.心脏肌张源性扩张B.心率加快C.心肌肥大D.血液重新分配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109.下述哪项不是左心衰竭病人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A. 肺顺应性降低B. 经肺血管旁感受器兴奋中枢C. 呼吸道阻力增高D. 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E. PaO2降低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110.导致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 肠道产氨增加B. 肾产氨增加C. 肌肉产氨增加D. 肠道pH升高E. 肝清除氨减少111.假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A. 干扰三羧酸循环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C. 抑制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D. 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E.增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112.正常时胆红素的最主要来源是A.衰老的红细胞破坏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B.肝细胞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分解代谢C.骨髓无效造血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D.组织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酶类分解代谢E.肌红蛋白的分解代谢11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对病人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是A.水中毒B.高钾血症C.低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11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的表现是A.血磷降低,血钙降低B.血磷升高,血钙升高C.血磷降低,血钙升高D.血磷升高,血钙降低E.血磷正常,血钙降低115.某休克病人,血PH7.32,[HCO3-]18mmol/L,PaCO24.53Kpa(34mmHg),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116.下述哪项与肥大心肌由代偿转变为衰竭的原理无关A.心肌细胞数目过度增加B.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C.心肌毛细血管数量相对减少D.心肌细胞线粒体数目相对减少E.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二.问答题1、简述呼衰时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 原因和血气改变特点.2、试述左心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机制.3. 比较三种类型脱水出现血压下降的严重性, 并阐明其发生机理.。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疾病健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心肌肥大肝性脑病尿毒症发热高渗性脱水病理过程应激呼吸衰竭心肌顿抑急性肾功能不全二、简述题1、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

[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小,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Em|↓),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

|Em|降低,使O相去极化速度降低,则传导性下降。

膜对钾的通透性下降,动作电位第4期钾外流减小,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升高。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皆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请简述之。

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其机制根椐Nernst方程, Em≈59.5lg [K+]e/[K+]I,[K+]e减小,Em负值增大,Em至Et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

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被称为超极化阻滞。

高钾血症时出现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按Nernst方程,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

但当静息膜电位达到-55至-60mv时,快Na+通道失活,兴奋性反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

3、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HCO3-原发性降低, AB、SB、BB 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①体内分解代谢加剧,酸性代谢产物形成增多;②肾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③肾小管产氨与排泄氢离子的能力降低。

< bdsfid="76" p=""></sb,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和疾病概论选择题1.脑死亡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持续深昏迷B.长期维持自主心跳、呼吸,但各种神经反射消失C.瞳孔散大D.脑电波消失E.对外界刺激无反映2.判定死亡的最好标志是()A.自主呼吸永久性停止B.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C.呼吸、心脏功能永久性停止D.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停止E.大脑功能的停止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选择题1.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为()A.>250mOsm/LB.>270mOsm/LC.>290mOsm/LD.>310mOsm/LE.>330mOsm/L2.下述哪种类型的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钾血症3.盛夏行军时只大量饮水可发生()A.等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4.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5.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钠血症D.低钾血症E.水中毒6.高渗性脱水病人常有哪一种表现()A.脱水热、口渴、少尿、脑细胞脱水B.脱水体征、休克、细胞水肿C.脱水热、脱水体症、休克D.口渴、脑细胞脱水、脱水体症、休克E.口渴、少尿、休克7.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无明显丢失E.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皆丢失8. 下列哪项在高渗性脱水时最明显()A.血浆B.组织间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E.淋巴液9.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低渗性脱水()A.主要是细胞内脱水B.口渴明显C.失水大于失钠D.囟门、眼窝凹陷,易发生休克E.早期尿量减少10.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引起水肿()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C.钠水潴留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11. 有关水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B.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C.体腔内有液体积聚称为积液D.可分为心性水肿、脑水肿等E. 不是病理过程,而是疾病12. 全身水肿时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受阻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球-管平衡失调13.“水肿”是指()A.细胞内液体过多B.淋巴管内液体过多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D.血管内液过多E.细胞外液体过多B型选择题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身体的低垂部位C.常见腹水而全身水肿不明显D.皮肤压之不凹陷但体重可突然增加E.水肿几乎只见于妇女,以中年女多见1.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3.肝性水肿()名词解释1. 低渗性脱水2. 高渗性脱水3. 等渗性脱水4. 水肿问答题水肿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健康与疾病一、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二、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 物化因素 4. 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 遗传性因素 6 、先天性因素7 、免疫性因素8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的死亡。

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二、体液渗透压l 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

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 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

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 渗透压的 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绪论病理过程: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2.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非特异性)6.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

7. 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入100-200mmolNa<130 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原因机制:肾内或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如只给水,不给电解质平衡液。

(等渗或高渗液丢失)(1)经肾丢失:长期服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丢失。

机体影响(病理生理变化):(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口干不欲饮)(3)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防治:补钠液为主(张力液)。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病理生理的主要任务是 CA. 鉴定疾病的类型B. 描述疾病的表现C. 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D. 研究疾病时的代偿功能2、分子病学是研究 AA. 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病理变化B. 核酸、蛋白质受损所致的疾病C. 酶蛋白受损所致的疾病D. 由DNA遗传变异所致的疾病3、不完全康复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 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 基本病理变化尚未消失C. 主要症状消失D. 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4、完全康复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 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 自稳调节恢复正常C. 主要症状消失D. 劳动力恢复正常5、有关体液的容量和分布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不论年龄、性别都是相同的B.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C.成人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D.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5%6、正常成人血清钾平均浓度为 DA.1.5mmol/LB.2.5mmol/LC.3.0mmol/LD.4.5mmol/L6、正常成人血清钠平均浓度约为 CA.100mmol/LB.120mmol/LC.140mmol/LD.160mmol/L7、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CA.白蛋白B.球蛋白C.Na+D.K+8、低渗性脱水最主要的原因是 DA.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B.醛固酮分泌不足C.大量失液后处理不当D.消化道大量失液9、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CA.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增多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C.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D.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外液减少更明显10、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颅内出血 B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11、成人失钾最重要的途径是 DA.经胃失钾B.经小肠失钾C.经结肠失钾D.经肾失钾1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CA.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抬高、QRS波变窄B.T波高耸、U波降低、ST段下移、QRS波增宽C.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QRS波增宽D.T波高耸、U波降低、ST段抬高、QRS波变窄13、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特点是 BA.T波高尖、QRS波增宽、P波抬高B.T波高尖、QRS波增宽、P波压低C.T波低平、QRS波增宽、P波抬高D.T波低平、QRS波变窄、P波压低14、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肺淋巴回流障碍15、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 AA.循环血量增加B.门静脉回流受阻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醛固酮、ADH灭活减少16、正常人动脉血液的pH维持在 BA. 7.30~7.40B. 7.35~7.45C. 7.40~7.50D. 7.30~7.5017、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A. H2CO3与HCO3-的比值B. PaCO2C. HCO3-与H2CO3的比值D. HCO3-18、BE负值增大可见于 A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19、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A.心律失常B.心肌收缩力减弱C.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D.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20、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钾血,主要原因是 BA.K+摄入量减少B.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C.消化道排K+增加D.细胞外液增多使血钾稀释21、某溺水窒息患者,其血气分析结果为:pH值7.1,PaCO210.07kPa(80mmHg),HCO3-27mmol/L,应诊断为: C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22、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合并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熟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了解:发展简史思考题:1、病理学的任务?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二、肥大三、化生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一、原因与发生机制二、形态学变化(一)变性1、细胞水肿2、脂肪沉积/脂肪变性3、玻璃样变/透明变性4、粘液样变性5、淀粉样变6、病理性色素沉积7、病理性钙化:(二)细胞坏死(三)凋亡目的要求:掌握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类型、各类损伤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及结局;坏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

凋亡概念、与坏死的区别。

熟悉:了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

了解:病理性色素沉积思考题: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3、变性、坏死、坏疽、机化2、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第三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第二节纤维性修复第三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第四节创伤愈合掌握:创伤修复的基本概念、再生的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熟悉:创伤愈合过程了解:各种组织再生过程思考题:1、简述细胞再生能力分类及两种再生类型的主要特点2、简述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一、动脉性充血二、静脉性充血1、概念: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器官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2、原因:3、病变及后果:4、常见器官淤血举例第二节出血第三节血栓形成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3、血液凝固性增强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结构三、血栓的结局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一)阻塞血管(二)栓塞(三)心瓣膜变形(四)出血和休克第四节栓塞一、栓子的运行途径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一)血栓栓塞(二)脂肪栓塞(三)气体栓塞(四)羊水栓塞(五)其他栓塞第五节梗死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二、梗死的类型与形态(一)贫血性梗死(二)出血性梗死三、梗死的结局掌握:静脉性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后果、慢性肝淤血及慢性肺淤血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血栓形成原因、机制、过程、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淤血2. 血栓形成3. 栓塞4. 梗死二、思考题:1.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2. 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什么样的器官?3. 简述淤血的病理变化及结局?第五章炎症第一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一)形态变化(二)代谢变化(三)炎症介质二、渗出血管反应渗出:液体的渗出细胞渗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二、增生第二节炎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二、全身反应第三节炎症的类型一、变质性炎二、渗出性炎1、浆液性炎2、纤维蛋白性炎3、化脓性炎4、出血性炎三、增生性炎第四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一、炎症的经过(一)超急性炎;(二)急性炎;(三)慢性炎;(四)亚急性炎。

二、炎症的结局(一)痊愈(二)迁延不愈(三)蔓延扩散机体抵抗力过低,病原体继续繁殖,可扩散蔓延。

1、掌握炎症、各类炎症的概念;掌握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概念;炎症局部基本病变及发生机理; 炎症介质的概念及名称、作用;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分类及各类炎症的病理特点.2、熟悉炎症全身反应及炎症的结局.3、了解炎症病因及炎症局部临床表现.思考题名词解释:1. 炎症2. 渗出3. 趋化作用4. 肉芽肿5. 脓肿简述题:1、简述渗出液的防御作用?2. 简述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的过程?第六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二、肿瘤的镜下组织结构第三节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第三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1.肿瘤的生长速度2.肿瘤的生长方式二、肿瘤的扩散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一、局部影响二、全身影响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六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一)上皮组织肿瘤良、恶性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二)间叶组织良、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区别1、掌握肿瘤、肿瘤异型性、癌、肉瘤、非典型性增生、癌前病变等概念;掌握肿瘤的大体形态特点;肿瘤镜下形态学特点,良恶肿瘤异型性特点、代谢特点;肿瘤生长方式、生长速度、分级、分期要点;良恶性肿瘤鉴别要点;掌握肿瘤命名原则、癌及肉瘤鉴别要点等。

2、了解肿瘤发生病因及机制、常见肿瘤类型、分类原则,防治原则。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肿瘤2. 异型性3. 原位癌4. 早期浸润癌二、简答题:1. 简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特点2. 简述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 请列表比较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4.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5. 请解释癌前病变并说出常见的几种癌前病变?6. 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第七章缺氧第一节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氧分压2.氧容量3.氧含量4.氧饱和度5.动-静脉氧差6.p50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1.原因与发生机制,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二、血液性缺氧1.原因贫血、CO、高铁血红蛋白、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三、循环性缺氧1.原因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四、组织性缺氧1.原因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第三节功能和代谢变化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代偿性变化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呼吸系统的变化(1)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呼吸功能障碍2.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

3.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第五节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六节氧疗与氧中毒一、掌握: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二、熟悉:1.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和影响因素2.缺氧时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3.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4.氧中毒概念、发生原因和机制第八章发热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原因与机制一、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有: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疟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致炎物。

二、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有:IL-1、TNF、IFN、MIP-1、IL-6。

三、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1.下丘脑终极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2.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3.通过迷走神经第三节时相及热代谢特点一、体温上升期二、高温持续期三、体温下降期第四节热限及其成因第五节功能与代谢变化第六节热型及意义第七节发热的利与弊及处理原则一、掌握:1.发热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及其作用2.内生致热原和中枢性发热介质生成、种类及其作用3.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二、熟悉:1.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2.了解热限及其成因3.了解热型及意义4.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思考题:简述发热与过热区别,发热机制,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发热处理原则第十章休克第一节病因与分类1.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力衰竭、强烈的神经刺激。

2.分类按病因分类、按始动环节分类、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一、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或微循环痉挛期)1.微循环灌流的变化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酶体酶释放。

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动脉血压的维持、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

4.临床表现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改变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休克期属可逆性失代偿期4.临床表现三、休克晚期(衰竭期 DIC期)1.微循环灌流变化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血流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他促凝物质释放、TXA2-PGI2平衡失调。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4.临床表现第三节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一、细胞代谢障碍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1.急性肾功能衰竭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3.心功能障碍第四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掌握: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2.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3.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二、熟悉:1.休克的病因和分类2.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3.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各论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一)病因及机制:(二)病理变化(三)主要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后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肾动脉粥样硬化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冠心病一、心绞痛二、心肌梗死三、心肌纤维化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一)病因(二)发病机制(三)类型及病理变化一、缓进型高血压二、急进型高血压第三节风湿病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一)风湿性心脏病(二)风湿性关节炎(三)皮肤病变(四)风湿性动脉炎(五)风湿性脑病出现小舞蹈症第四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五节心瓣膜病第六节心肌疾病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心瓣膜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临床病理联系3、了解上述疾病防治基础。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原发性高血压2. 风湿病二、简答题:1. 简述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及各期的病变特点?2.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3. 简述风湿病基本病变的分期及特点?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慢性支气管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理变化(三)临床病理联系二、肺气肿(一)病因和发病机理(二)临床病理联系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一)病因及发病机理(二)病理变化(三)临床病理联系四、支气管扩张症五、支气管哮喘第二节肺炎一、细菌性肺炎(一)大叶性肺炎(二)小叶性肺炎二、病毒性肺炎三、支原体肺炎结核病一、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二、肺结核病(一)原发性肺结核病(二)继发性肺结核病三、肺外结核病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概念;掌握各型肺炎的概念。

掌握以上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