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

现阶段,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石油化工行业需要严格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排放量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量排放工作中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剖析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常见问题引言: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包含有毒元素与致癌元素,严重危害社会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有助于缩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范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与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在应用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化工企业充分认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全面剖析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测量,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保护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简介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指借助安放在固定位置或可以随身携带的检测设备,检测化工企业生产环节中容易发生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的密封点,并及时修复泄漏点,控制化学物质泄露量的技术。

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容易发生在发电机泵、压缩机设备、搅拌器设备、阀门口、管线、泄压装置、取样连接部门、连接构件等部位[1]。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源自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其泄露检测制度与维修方法已经较为完整。

1.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2.1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根据装置设备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判断化学泄露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

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的具体方法为,充分参考化学设备物料表、化学设备操作规范、化工厂生产工序、设备模型图与管道仪表图等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辨识图纸中物料的状态。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技术的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研究分析

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技术的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研究分析

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技术的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研究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造成臭氧、光化学烟雾和灰霾污染的重要前体物质,部分VOCs还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会危害人体健康。

石化行业是我国工业源VOCs主要排放行业,排放量大且以无组织排放为主。

据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估算,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管线物料泄漏导致的VOCs排放量占全厂VOCs无组织排放总量的40%~50%。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石化行业工艺设备与管线无组织泄漏的最佳可行技术,规范实施LDAR工作可显著削减工艺设备管线泄漏环节的VOCs无组织排放。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应用LDAR技术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LDAR技术应用体系和管理模式,通过实施LDAR技术带来的VOCs减排效益显著。

由于我国LDAR技术应用起步较晚,企业开展LDAR技术应用的时间短、基础弱,部分企业对实施LDAR实施工作流程、技术要点理解不同,导致不同企业和装置LDAR技术应用改造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小编对LDAR工作实施的标准化流程进行了总结,对企业实施LDAR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规范开展LDAR技术应用的建议。

01 LDAR技术简介LDAR技术是利用固定或便携式检测设备,定量检测企业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漏点,从而对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工作实践方法。

典型的密封点类型包括泵、压缩机、搅拌器、阀门、泄压装置、开口阀或开口管线、取样连接系统、法兰、连接件等。

LDAR技术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的有关减少来自工艺设备与管线泄漏的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泄漏检测管理和维修体系。

美国的LDAR技术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发现泄漏点并进行修复堵漏”的概念,到现在已经系统建立了LDAR法规和标准体系、检测标准方法、操作程序规范、现场检测及数据管理模式、质量控制、保证及改进体系,并已形成检测仪器研发与生产、数据库软件开发、第三方检测服务、专业咨询与审核等成套商业运作体系。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仪器应配置一个能向检测器提供持续
恒流的电动采样泵。在装有玻璃棉或 过滤器的采样探头顶端测定的流速范 围应该是(0.10~3.0) L/min。
TV-1000B便携式有机蒸气分析仪
★仪器应配有一个采样管,采样管的外径
不能超过6.4mm。
★ 由于进行检测的场所可能存在爆炸性危险,仪器必须具有防爆安全性,必须通过有资质的
仪器维护
仪器维护—氢气压力罐
填充氢气瓶. 不要超过气瓶上的最 大2200 PSI (磅每平方英尺)的限值 安装氢气瓶. 记住不要拧得太紧. 装配探测器/读数器附件.
仪器维护—常见问题
现场遇到的TVA1000的问题不是特别的复杂,接下 来的幻灯片包括一些最常见问题的例子,它们的原 因和解决办法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 连接件接头
与过程设备相连的连接器多种多样。基本上,任何可以拆开或者旋 松的组件或者部分都需要监测。所有这些区域都是潜在的泄漏源。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 泵
环绕泵的外表面或者压缩机的杆和接缝处进行监测。如果泄漏源是一 个旋转杆,将探测器的进气口放置在距离杆和接缝处1厘米的地方。如 果外壳结构不允许环绕杆完全监测,则对所有可以进入的部分采样。对 所有在泵或者压缩机上可能泄漏的连接处进行采样。
记住在中央采样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 开口管线
指阀体一侧接触介质流体,另一侧接触 大气,开口阀泄漏通常发生于开口端, 通常用加盖、塞子和法兰加以控制,包 括排空倒淋、排放口、过滤器等。
将探测器进气口放在开口中央,此 时没有必要将探测器放入开口内部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 通道门
监测密封通道门的方法同 法兰时一样的,只是范围 更大。将探测器防治愈密 封门的接口处然后环绕其 完整采样。
• 不适合被PID检测的物质:

广东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广东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二〇一六年九月目次前言 (i)1.适用范围 02.规范性引用文件 03.术语和定义 04.技术要求 (2)4.1 项目建立 (2)4.2 泄漏检测 (3)4.3 泄漏维修 (4)4.4 LDAR管理系统 (5)5.LDAR管理要求 (5)5.1 建立企业LDAR管理制度 (5)5.2 开展LDAR项目评估 (5)6.数据报送 (5)附录A LDAR检测方法与流程 (6)附录B 常见VOCs及OHAPs物质表 (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LDAR管理系统和LDAR管理的要求。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企业应用LDAR 技术。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LDAR技术应用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内部蕴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10%或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工艺设备和管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3.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二〇一六年九月1 / 42/ 42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34.1项目建立34.2泄漏检测44.3泄漏维修54.4LDAR管理系统65.LDAR管理要求65.1建立企业LDAR管理制度65.2开展LDAR项目评估66.数据报送6附录A LDAR检测方法与流程7附录 B 常见VOCs及OHAPs物质表14/ 4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LDAR管理系统和LDAR管理的要求。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i / 42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企业应用LDAR技术。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LDAR技术应用可参照执行。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适用于内部蕴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10%或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工艺设备和管线。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规程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规程

---------------------------------------------------------------最新资料推荐------------------------------------------------------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一、目的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深入推进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的全过程。

三、责任1. EHS 部:负责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统计本公司监测点位数量并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2. 各车间:负责配合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车间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四、术语 1.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 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 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2.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3. 泄漏检测与修复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与修1/ 8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从而控制 VOCs 逸散、泄漏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相关政策 (2)2.3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检测环境条件 (8)5.2检测方法 (8)5.3仪器设备要求 (8)5.4结果处理 (13)5.5安全防护要求 (13)5.6检测范围、对象 (14)5.7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修复时限 (20)7.2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规章制度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规章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2.2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4)4.1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及职责 (4)4.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5)4.3实施长效管理 (5)5、检测要求 (6)5.1检测环境条件 (6)5.2检测方法 (6)5.3仪器设备要求 (6)5.4结果处理 (11)5.5安全防护要求 (11)5.6检测范围、对象 (12)5.7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2)6、泄漏认定 (13)6.1泄漏修复定义值 (13)6.2泄漏及修复分级 (14)6.3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5)6.4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6)7、泄漏修复管理 (17)7.1修复时限 (17)7.2各方职责 (18)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19)8.1VOCs.............................................................................. 生产管理要求:198.2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19)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 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评估技术规范、八―.刖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511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 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 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

2. 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实施技术规范》3. 工作流程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 1)开展。

斛收亲:整性评怙澡移评依 鳖翔賀百翘性评诂 音規空讦诂挤凹完善4. 评估内容4.1 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 )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 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一、目的为了加强有机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降低企业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对本公司VOCs管理进行管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排查管控提供了排查流程和奖惩管理依据,适用于**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管理。

三、定义(一)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 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二)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三)泄漏检测与修复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四)F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通用型检测器,几乎对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响应,而对无机物、惰性气体或火焰中不解离的物质等无响应或响应很小。

(五)泄漏密封点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的密封点,简称泄漏点。

(六)严重泄漏密封点按照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10000μmol/mol的泄漏点,简称严重泄漏点。

四、职责HSE管理部1、负责制定、修订公司《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并监督执行;2、负责制定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指标,并监督执行;3、组织VOCs环保专项检查,通报并督促问题整改;4、参与对影响空气质量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并督促整改;5、负责VOCs排查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6、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7、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情况,识别公司VOCs排放方面的合规性风险,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意见和建议;8、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接有关VOCs监管方面的工作。

(二)生产部1、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2、负责制定VOCs无组织异常排放情况下的生产调度措施,并组织处理;3、负责协调各装置通过工艺调整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ldar工作管理制度

ldar工作管理制度

ldar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提高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LDAR)工作,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作业场所或设备。

第三章岗位职责1.公司负责人:(1)组织公司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2)领导下属部门制定和落实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相关工作计划;(3)对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4)协调解决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程师:(1)负责制定和完善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方案;(2)负责指导和培训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员;(3)协助公司领导对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4)负责整理和归档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

3.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员:(1)按照规定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2)定期接受公司组织的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3)在工作中主动发现和报告设备泄漏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处理;(4)配合工程师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并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四章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程序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工作计划和要求,组织设备和人员,做好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准备;(2)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3)准备检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泄漏检测作业(1)根据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泄漏检测;(2)对设备进行分段检测,确保每个部位都被覆盖到;(3)记录检测情况和结果,并及时报告发现的泄漏问题。

3.泄漏修复作业(1)根据检测结果,对发现的泄漏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修复方案;(2)拟定修复计划,明确修复时间和责任人员,并报告公司领导审批;(3)按照修复方案,对泄漏问题进行及时修复,并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防爆安全检验认证。
准备工作
(1)充电
电池充电一般在16h,可用5h,第一次充电24h 。
(2)氢气罐充气
将仪器氢气罐卸下用自带的压力充气表(公制接头)接到钢瓶(公制接头 )上充气(如原为英制接头,需换成公制接头)氢气罐显示最高压力为 3300psi,可承受的最高压力为2200psi。钢瓶压力一般为1600psi。氢气 罐充气至钢瓶压力1600psi即可。 将充好后的氢气罐安装回仪器上。
校准气:100ppm甲烷标气
校准气测定
当校准完成后需再测定一次标准气体浓度(eg.100ppm甲烷标气 ),计算相对误差≤±10% 即认可校准,可进行实际样品测定。
相对误差=(100-97.07)/100×100%=2.93% ≤±10%
可 进 行 测 定
精密度标定
仪器投入使用前必须完成仪器相对误差的测定。仪器相对误差 应小于10%。
Enter
• 设置日期时间
按Exit至Setup MENU菜单 6 = other 2 = Date ,确认日期 Exit 3 = Time确认时间 按Exit至 出现Setup MENU菜单
校准零气和标准气
※每天测试前必须进行校准零气和校准标准气。 (1)校准零气体
校准零气和标准气
(2)校准标准气
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 检测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内容
1 FID和PID原理及适用范围 2 术语与定义 3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FID法 4 检测数据数字化传输 5 设备与管阀件检测—PID法 6 仪器维护 77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8
FID和PID原理及适用范围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原理及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深入推进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的全过程。

三、责任
1.EHS部:负责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统计本公司监测点位数量并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泄漏
检测与修复(LDAR)。

2.各车间:负责配合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车间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工作。

四、术语
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
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2.无组织排放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
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3.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
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从而控制VOCs逸散、泄漏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简称LDAR。

4.VOCs物料VOCs-containing materials:本标准是指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物
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

5.密封点:采用密封措施,阻止设备流体从相邻结合面间或开口处向外泄漏的点位。

6.泄漏控制浓度:指在相关排放标准或法规中规定的,在泄漏排放源表面测得的VOCs
浓度值,表示有VOCs泄漏存在,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它是一个基于经校准气体校准的仪器的测定读数。

五、工作程序
1.LDAR项目建立
1.1检测对象确定
EHS部审核各车间的物料平衡表、工艺流程图、管道流程图、操作规程、装置平面布置图等内容。

分析装置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各类助剂的组分和含量是否涉及VOCs,从而确定需要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装置。

1.2 设备与管线组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免予泄漏检测:
➢正常工作状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
➢采用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波纹管泵、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泵或具有同等效能的泵;
➢采用屏蔽压缩机、磁力压缩机、隔膜压缩机、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压缩机或具有同等效能的压缩机;
➢采用屏蔽搅拌机、磁力搅拌机、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搅拌机或具有同等效能的搅拌机;
➢采用屏蔽阀、隔膜阀、波纹管阀或具有同等效能的阀,以及上游配有爆破片的泄压阀;➢配备密封失效检测和报警系统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浸入式(半浸入式)泵等因浸入或埋于地下以及管道保温等原因无法测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安装了VOCs 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可捕集、输送泄漏的VOCs 至处理设施;
➢采取了其他等效措施。

1.3 密封点的确定
EHS部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对需要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装置进行现场点位核算,包括载有气态VOCs物料、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从而确定点位数量。

2.现场泄漏检测流程
2.1检测仪器
开展LDAR的第三方机构,应配备VOCs定量检测仪器。

仪器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要求:
➢仪器检测器类型包括催化氧化检测器、火焰离子检测器、红外吸收检测器、光离子检测器等。

实施检测前应通过查证或实验手段确保所采用的仪器检测器对所测主要VOCs或OHAPs组分有响应。

➢测定仪器的量程应能满足规程中的泄漏浓度控制限值,且其分辩率应保证规程中的泄漏浓度控制限值的±2.5%范围内可读。

➢仪器应配置一个能向检测器提供持续流量的电动采样泵,在采样探头顶端安装玻璃棉
塞或过滤器以保护仪器,且在探头前测得的采样流量应在(0.10~3.0)L/min 。

➢仪器须具有防爆安全性,仪器必须通过有资质的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防爆安全检验认证。

常规检测仪器应经过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作为LDAR检测仪器投用。

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2.2检测试剂
需配备两种标准气体用于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估:
➢零气:洁净空气,其中VOCs含量应小于10μmol/mol,以甲烷计。

➢参考化合物标准气体:平衡气体应为高纯空气,参考化合物浓度与泄漏控制浓度(或标准浓度限值)接近,其不确定度应在2%。

2.3检测步骤
2.3.1检测环境条件
现场检测应在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下实施。

超出使用环境条件,应获得仪器制造商对使用条件的书面认可。

雨雪或大风天气(地面风速超过10m/s)应禁止作业。

2.3.2环境本底值检测
每套装置或单元至少每天进行一次环境本底值测试。

每次测试至少取5点,测试点位如图1所示,测试点距密封点最近不小于25厘米,将5个测试值取平均值作为当日装置环境本底值。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密封点或群组附近的仪器读数与装置环境本底值无明显变化(仪器读数低于3倍装置环境本底值),以装置环境本底值作为该密封点或群组的环境本底值。

图1环境本底值检测位置示意图
2.3.3检测与读数
将仪器采样探头在密封点表面移动,采样探头与密封点边线保持垂直,采样探头移动速度不超过10cm/s。

如果发现指示值上升或仪器报警,放慢采样探头移动速度直至测得最大读数,并将采样探头保持在出现最大读数的位置,在该位置的检测时间不少于2倍仪器响应时间。

3.泄漏源修复
3.1泄漏认定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认定发生了泄漏:
➢密封点存在渗液、滴液等可见的泄漏现象;
➢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的VOCs泄漏检测值超过表1规定的泄漏认定浓度。

表1 设备与管线组件密封点的VOCs泄漏认定浓度
单位:μmol/mol
3.2
泄漏
修复3.2.1首次修复
当检测过程中,发现有组件检测值超过泄漏阈值,检测人员应与企业项目联系人取得联系,安排设备维修。

在检测到泄漏后5天内,企业应及时进行首次尝试维修,并将过程中的数据录入管理系统中或及时建档保存。

3.2.2最终修复
在首次尝试维修后泄漏仍未消除,需进行再次维修或与监管部门协商将组件移入延迟维修清单中。

最终维修的期限为自发现泄漏之日起15天。

3.2.3延迟修复
泄漏之日起15日内仍未完全修复的密封点,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才能纳入延迟修复范围:➢装置停车条件下才能修复;
➢立即维修存在安全风险;
➢泄漏密封点立即维修产生VOCs排放量大于延迟修复的排放量。

修复时间不得迟于泄漏后6个月内。

延迟修复应记录并向主管部门提供书面说明并预计消漏的时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消漏,延迟修复的设备应在下一个停工检修期间进行修复。

延迟修复的设备仍应按规定检测
频率检测并记录。

4.密封点泄漏检测频次
4.1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每周进行目视观察,检查其密封处是否出现可见泄漏现象。

4.2泵、压缩机、搅拌器(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至
少每6个月检测一次。

4.3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至少每12个月检测一次。

4.4对于直接排放的泄压设备,在非泄压状态下进行泄漏检测。

直接排放的泄压设备泄压
后,应在泄压之日起5个工作日之内,对泄压设备进行泄漏检测。

4.5设备与管线组件初次启用或检维修后,应在90d内进行泄漏检测。

5.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
5.1LDAR质量管理体系
5.1.1 LDAR质量管理可纳入企业现有质量管理或HSE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质量管理或HSE
管理体系的企业,应单独建立LDAR质量体系。

5.1.2检测点位达到5万个及以上的企业应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并建立设备泄漏
与检测修复数据管理平台;检测点位2000个点以上的企业应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按指南要求定期检测、修复密封点,并按要求记录相关数据并保存。

5.2数据记录
泄漏检测应建立台账,记录检测时间、检测仪器读数、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修复后检测仪器读数等。

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六、参考及引用文件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