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背散射电子也可以用来显示形貌衬度,但是用背散 射信号进行形貌分析时,其分辨率远比二次电子低。 ➢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以直线轨迹逸出样品表面, 对于背向检测器的样品表面,因检测器无法收集到 背散射电子,而掩盖了许多有用的细节;所以背散射 电子像也被称为有影像; ➢背散射电子信号强度要比二次电子低的多,所以粗 糙表面的原子序数衬度往往被形貌衬度所掩盖。
55
几例不同元素的特征X射线波长(Ǻ)
元素 4 Be 11 Na 26 Fe 29 Cu 35 Br 55 Cs 74 W 83 Bi
Kα1 114.00 11.91 1.936 1.541 1.041
Kβ1
11.58 1.757 1.392 0.933
40
电子衍射花样 (单晶体:立方氧化锆)
41
电子衍射花样 (多晶体:Au多晶)
42
电子衍射花样 (非晶相)
43
§2.4 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过多次非弹性碰撞, 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足够厚,无透射电子), 最后被样品吸收。若在样品和地之间接一个高灵敏 度的电流表,就可以测得样品对地的信号,这个信 号即由吸收电子提供。
奥氏体铸铁的显微组织
(a)背散射电子像
(b)吸收电子像
51
§2.5 特征X射线
2.5.1 特征X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特征X射线是高能电子激发原子的内层电子,
使原子处于不稳定态,从而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空位 使原子趋于稳定的状态,在跃迁的过程中,直接释 放出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辐射,即特征 X射线。
31
ZrO2-Al2O3-SiO2系耐火材料的背 散射电子成分像,1000×
ZrO2-Al2O3-SiO2系 耐火材料的背散射 电子像。由于ZrO2 相平均原子序数远 高于Al2O3相和SiO2 相,所以图中白色
相为斜锆石,小的
白色粒状斜锆石与
灰色莫来石混合区
为莫来石-斜锆石
共析体,基体灰色
相为莫来石。
26
背射电子的产额随样品的原子序数增大而 增加,所以背散射电子信号的强度与样品的化 学组成有关,即与组成样品的各元素平均原子 序数有关。
Z i ci zi
背散射电子的信号强度I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为:
IZ
2 3
~
3 4
式中Z为原子序数,C为百分含量(Wt%)。
27
Example
SiO2和SnO2,前者的平均原子序数 为15.3,后者的为27.3,因此后者的背散 射强度明显大于前者。
不同元素发射二次电子的能力不同,不过这个 差别较小。
9
b、入射电子的能量与加速电压
所以,二次电子发射率的最高值出现在入射电子特定能 量的电压上。
10
c、入射电子束与试样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入射电子束与试样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满足以下关系:
δ=k/cosθ δ :二次电子产额; k :比例常数 θ :电子束与试样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18
4、二次电子像举例
陶瓷沿晶断裂
硅-碳-氮纳米材料
19
珍珠
祖母绿
高岭石
埃洛石
20
5、二次电子像的优点:
(1) 分辨率高,最高可达1Å; (2) 放大倍数灵活,几十到100万倍可调; (3) 景深大,是光学显微镜的几百倍,所以立体感强; (4) 反差对比度好,图象细节清楚; (5) 可以与成分分布状态结合观察,综合分析。
4
§2.1 二次电子及其成像
绿泥石
钛酸铋钠粉体的六面体形貌 20000×
5
2.1.1 二次电子的产生原理
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中 原子的核外电子。
由于原子核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 当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入射电子获得了大于相 应的结合能的能量后,即可脱离原子核变成 自由电子。
6
那些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自由电子可从样 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 子。
背散射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Z<40的范围内,背 散射电子的产额对原 子序数十分敏感。
25
背散射电子与二次电子产 额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比较。
背散射电子及二次电 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 增加而增加,但二次电 子增加的不明显。
二次电子信号在原序 数Z>20后,其信号强度 随Z变化很小。
➢背散射电子的发射主要取决于样品中元素 的原子序数及样品表面入射角的大小。
44
吸收电子的产额与背散射电子相反, 样品的原子序数越小,背散射电子越少,吸 收电子越多;反之样品的原子序数越大,则 背散射电子越多,吸收电子越少。
45
入射电子激发固体样品产 生的四种电子信号强度 与入射电子强度之间的 关系
ib+is+iα+it=i0 ib-背散射电子信号 is-二次电子信号 iα-吸收电子信号强度 it-透射电子信号强度
因此,吸收电子能产生原子序数衬度,同 样也可以用来进行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
49
➢ 吸收电子的检测是以样品本身为检测器,用 高增益的吸收电流放大器,将吸收电流放大,并 调试显像管的亮度,便得到吸收电子像。吸收电 子像与背散射电子像成反像.
➢ 吸收电子像分辨率低,约为0.1-1μm。
50
吸收电子图像
52
特 征 X 射 线 的 一 般 发 射 深 度 为 0.55μm范围.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跃迁 方式各异,因而对不同元素电子跃迁所产生 的特征X射线能量(或波长)不同。
53
ε=hν= hc/λ
(莫塞莱定律)
ε为特征X射线的能量; λ为特征X射线波长; c为光速,K与σ均为常数。 从以上公式可知:只要测出特征X射线波长,或 测出特征X射线光子的能量,便可确定原子序数Z, 即可确定特征X射线发射区所含的化学元素。
21
§2.2 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被样品弹射 回来的方向不固定的一部分入射电子。
弹性背散射电子:被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 于90度的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无变化(数千到数万 eV)。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 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 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eV到数千eV。
在此过程中有99%以上的入射电子能量转变 成热能,只有约1%的入射电子能量从样品中激发 出各种信号。
2
3
只有了解上述物理信息的产生原理及所 代表的含义,才能设法检测它们、利用它 们。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电子探针 (EPMA)
分别侧重于对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 信息进行测量分析的。
36
2.3.3 透射电子的用途 1、微区结构分析 2、可观察形貌 3、微区成分分析;
37
透射电子图像
用透射电子像 a)珠光体组织 b) 准解理断口 c)断口萃取复型
38
用透射电子拍摄的二次电子像。可观察晶体 生长的细节
39
用透射电子拍摄的晶格条纹像。可观察到晶 体中晶体结构单元(层)的厚度及排列。
15
尖端
小颗粒
侧面
凹槽
实际样品中二次电子的激发过程示意图
在扫描电镜中,二次电子检测器一般 是装在入射电子束轴线垂直的方向上。
16
17
3、二次电子检测原理
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 一个微小区域,逐点轰击样品,二次电子接收器 (探测器)也相应地逐点收集。 把以上收集到的 信号转化成图像的方式,即得到二次电子像-- 形貌像。收集到信号多时,形貌像上表现为亮度 大,否则为阴影。
32
背散射电子像的特征
a) 背散射电子像反映在区域内原子序数的相对大小—— 图像相当于成分的反映,因此也叫成分像。
b) 背散射电子对样品的表面形貌也有反映,但不能和二 次电子像比拟。因此一般只用背散射电子像反映物质 的成分信息。
c) 样品的要求:一般样品要经过抛光打磨,使表面平整, 这样反映的成分信息更充分。
可见,入射电子束与试样法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二次电子产额也越大。
11
Why?
12
产生上述规律的原因:
I.随着θ角的增加,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层范围 内运动的总轨迹增长,引起价电子电离的机会 增多,产生二次电子数量就增加;
10nm d
θ= 0° s1
θ= 30° s2
θ= 60° s3
S=d/cos θ ,s1<s2<s3
7
2.1.2 二次电子的特点
(1)二次电子发生在材料表面5-10nm的 区域,能量为0-50eV,大部分为2-3eV。
因为只有在这个深度范围,由于入射电 子激发而产生的自由电子,才具有足够的 能量,克服材料表面的势垒,从样品中发 射出来,成为二次电子。
8
(2) 二次电子产额:
二次电子产额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a、样品的成分
两边除以i0,改写成 η+δ+α+τ=1
η=ib/i0,叫做背散射系数 δ=is/i0,叫做二次电子产 额(或发射)系数 α=iα/i0,叫做吸收系数; τ=it/i0,叫做透射系数。
46
铜样品η、δ、α及τ系数与ρt之间关系
(入射电子能量E0=10keV)
47
当样品厚度足够大时,透射电子电流为 零,即it=0,这时 i0 = ib+is+iα。
背散射电子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
30
2.2.3 背散射电子像
An image of a (Cu,Al) alloy formed using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The light area is Cu and the dark area is Al.
d) 背散射电子像一般与二次电子像以及X射线成分分析联 合使用。
33
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
SEI
BEI
SrTiO3+MgO复相陶瓷的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
SEI:试样表面起伏清晰
BEI:起伏模糊,但亮度变化大
34
§2.3 透射电子
2.3.1 透射电子的产生 当电子束照射到薄试样上,如果样品厚度要
则吸收电子电流为:iα=i0–(ib+is)。
若逸出表面的背散射电子和二次电子数 量越少,则吸收电子信号强度越大。
若把吸收电子信号调制成图像,则它的 衬度恰好和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信号调 制的图像衬度相反。
48
由于二次电子与原子序数基本无关,因此, 产生背散射电子较多的部位(原子序数大)其 吸收电子数量就少,反之亦然。
22
2.2.1 背散射电子的特点
从数量上看,弹性背散射电子远比非弹性背 散射电子所占的份额多。
产生范围:100nm-1μm深度。 能量:能量损失较小,其能量大多与入射电 子能量相当,在几十—几千eV。
23
二次电子与背散射电子能量比较
24
背散射电子产额
背散射电子的产 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 而增加。
第2章 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
§2.1 二次电子 §2.2 背散射电子 §2.3 透射电子 §2.4 吸收电子 §2.5 特征X射线 §2.6 俄歇电子 §2.7 阴极荧光
1
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电子与元 素的原子核及外层电子发生单次或多次弹性与非 弹性碰撞,有一些电子被反射出样品的表面,其 余的渗入样品中,逐渐失去其动能,最后被阻止, 并被样品吸收。
因此不同的物质相也具有不同的背散射能力, 用背散射电子的测量亦可以大致的确定材料中 物质相态的差别。
背散射电子像亦称为成分像。
28
2.2.2 背散射电子成像原理(原子序数衬度原理)
样品表面上平均原子序数大的部位产生较强的 背散射电子信号,形成较亮的区域;而平均原子序 数较低的部位则产生较少的背散射电子,在荧光屏 上或照片上就是较暗的区域,这样就形成原子序数 衬度。
比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薄很多(如薄膜样品), 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透样品,这部分入射 电子就称为透射电子。
35
2.3.2 透射电子的特点 1、电子的穿透能力与加速电压有关,加速电
压高,则入射电子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在相同 条件下透射电子数量多。
2、透射电子数目:与样品厚度成反比 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13
II. 随着θ角增大,入射电子束作用体积更靠近表面 层,作用体积内产生的大量自由电子离开表层的 机会增多,从而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大。
14
的衬
黑度
白指 对像 比面 度上 或相 颜邻 色部 差分

:
形貌衬度原理
由于试样表 面凹凸不平, 各点所产生的 二次电子数量 不等,这样就 可形成试样外 貌的二次电子 像。
54
公式原型 k1 (Z k2 )2
λ=c/ν c=3×108m/s=1016Å/s
对于Kα射线
k1
R(1 1
1 22
)
3 4
R
源自文库
k2=1
对于Lα射线
k1
1 R( 2 2
1 32 )
5R 36
k2=7.4
R为里德伯格频率,3.29×1015Hz
如果能测定出 X射线的波长, 则可确定原子 序数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