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讲评(上课用)
2015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专题解析ppt
典型题二:2014高考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 B. 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 攻其车,肥其马 攻:加固 • D. 不敢倦,不敢爱 爱:吝啬 【答案】B • 【分析】语境判断:联系上下文。 小语境:“人之 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翻译:“人的认 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指责我。”可 见,不通顺。大语境:从前文看严是要拜柳为师做 柳弟子的,因此对柳应该是很尊重的,且由前文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推知“吾子无以韩责我” 的“责”字解释为“指责”不合情理,应由“责成” 意引申为“要求”,要求柳向韩愈学习。
•
• C项选自宋· 秦观《春日五首》(其一),两 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 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 一个醉卧晓枝。
• 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新晴》,诗人 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 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 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 翻着书。
•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 论事是是非非,遇 权贵不少屈下,要 必申其意,用是亦 不肯轻试其所有, 而人亦罕能知君 者。 而君之死也, 今眉山苏公子瞻哭 之,以为君得文忠 之学,汉伯喈jiē、 晋茂先之徒也。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 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 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 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 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 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 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他,让 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 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 已经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 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继 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 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 (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 先)这类人了。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 (2)【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 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 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 朗、待春还)。【解析】1.问的是艺术手法,一 般应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 色等方面逐一思考作答。2.问的又是“写景艺 术”,因此每个方面都应侧重从写景、描写这个 角度来思考作答。
• 10.(1)【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 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 【解析】首先要理解“开颜”的意思:脸上现出 高兴的样子。 • 分析作者“开颜”的原因要从主观(作者自己) 客观(他人及周围环境)两个方面从诗句中筛选 相应的信息,然后分点概括。第2句提到的自己心 情闲适是主观原因;标题提到的朋友新居落成、 颔联提到的优美景色、颈联提到的主人品味高雅、 尾联提到的宾主志同道合等应属客观原因。 •
•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 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 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 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 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 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 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 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枝节节, 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 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 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
• 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 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 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 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 己的意见,因此,他们也不愿意随意任用 他,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很少 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世了,眉 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 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学问,可 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 华(字茂先)这类人了。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
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 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根据语境,应用“徘徊”。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2. C(A. 成分赘余,删除“将”;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 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 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3. B(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
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4. 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
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
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答案为A)5. D(“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错,“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并无太大关联)6. C(申:表明)7. 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是“而宪来求铭”)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掌”“号”“检束”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2015高考语文试题讲析
4.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 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 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 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 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 大名,细行受细名。”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 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 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 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 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 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 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 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 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 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 介。
翻译:
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 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 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 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 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 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 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 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 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 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 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 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 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 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带解析)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带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5江苏语文苏州卷讲评解析
• ⑤这境遇或许很平凡,这感受或许很一般,然而是他自 己的,他舍不得丧失。他写时没有 想到读者,更没有
想到流传千古。
• ⑥他今日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确定有很多人拣到过, 在他之后确定还会有很多人拣到。
•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⑥③②④⑤
•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⑥
文言文
•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
模拟测试三
• 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3分〕
•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下来的,
• (2)直到今日,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
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 (3)事前有周密的准备、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
施,就不至于
、左右犯难了。
• A.流传 恳求 畏首畏尾
• B.为落实国务院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准备》,国 家能源局依据“先急后缓、先 易后难、安全经济、科 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 方案。
• C.今日跟大家共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 作品。这些作品手工精巧,极 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 纸。
•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 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 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 预期目标。
• 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 明公虽不行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 ①由于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 • ②杜衍有疼惜培育天下人才的情怀。〔2分〕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 顾非熊 (唐〕
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
江苏省名师点评:2015年高考语文卷——江苏
江苏省名师点评:2015年高考语文卷——江苏高考新动向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严格按照江苏省2015年《考试说明》要求命题,整个试卷的结构没有改变,比较平稳,稳中有变,知识点分布科学合理,难易适度,注重了题目的选拔性功能。
语言表达题中的词语辨析、语病、语言连贯衔接,基本沿袭了去年或前年的题型,变化不大,而且选材改变了去年过于重文学性、重经典性的弊病,贴近考生的现实,如语病题、有关“清明”话题的语言衔接题、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志的图表题等,选材贴近考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明白“生活即语文”的道理。
修辞考查诗句中的比拟手法,取代了去年考查的对仗,难度不大,容易辨别。
所以古诗鉴赏题考查写景艺术,回避了以往常涉及到的修辞。
文言文选材墓志铭,改变了去年偏重议论的做法,也没有像去年考查虚词,恢复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这一传统题型,对考生来说是福音。
今年的作文题,沿袭了2014年的新材料话题类题型,这跟江苏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是一脉相承。
考查话题是“智慧”,不容易偏题,让考生人人有话说,但想得高分不易。
试题新亮点这份试卷的选材和设题,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中学教学,关注传统文化,又能接地气。
这是区别于以往的江苏高考题的最大亮点。
如文学类文本选择了当代一线作家王安忆的文章《比邻而居》,是一篇描写细腻,意蕴深刻,烟火味特浓的好文章,考生一定喜欢读,预计得分要比去年高得多。
【创新题】第5题,是徽标题,考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志”的理解。
这是江苏独创的新题。
一般的图表题,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而江苏以选择题的出现,这需要考生除了读懂图标组成要素的含义,还要细加辨析四个选项表述是否与图标相吻合,有一定难度。
【易错题】第17题,问:“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题干要求分角度进行概括,比如从“雕刻观念、雕刻内容、和雕刻形式”等方面进行概括。
考生若不注意审题,直接回答“变革是什么”,可能要失分。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苏卷
的,“扑冶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
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
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题干中已经给学生指明方向,“第三、四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什么样的生活风格”,首先到三、四两段关于第一家生活状况的描述,然后再结合“草药味”这一非正常现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三段说“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第四段说“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在联系上文这一家的生活风格,“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按照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本题理解词语的含义。词语有本身的意思,而本题问的是“第五段中‘孱弱’的含意”,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必须在理解词语本身意思的基础上,在结合语境分析其意思。“孱弱”,瘦小虚弱;单薄,贫乏。第五段中,“孱弱”是修饰另一家的油烟,作者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依据这些内容即可解释孱弱的语境意。
2015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ppt
例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 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 凌人。——把运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直接描写 物。
例②:我不愿说,你只是一块矿石,因为你有理想, 因为你要飞翔,为了创造祖国有声有色的明天,你恨 不得生出一千副手掌,一千双翅膀——用人称代词来 指代物。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 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tǐng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 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B
【解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 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 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效果:或增添特有 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 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D项出自宋代诗人刘攽bān的《新晴》,诗 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 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 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 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3分)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 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 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 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 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 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 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常中寓变,稳中求新--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215101苏州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中规中矩,涛声依旧;结构平稳,考查全面。
没有出现意外,合符2015年江苏省《考试说明》;没有大起大落,类似高考前的模拟考试。
延续传统,但也不缺对常规的变化;追求平稳,但也不乏对旧题的翻新。
可以说,今年是前两年的择优组合,完美结合:既有传承,又有发展。
借用江苏高考作文题来说,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常规之中有所变化,平稳之中有所创新。
简言之,常中寓变,稳中求新。
从常规与平稳来说,重要的有四点:核心上,突出理解,强化分析。
整个试卷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真正的语文能力,但核中之核的是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可以说是以理解为轴心,以分析为中心。
文言文阅读,去掉了虚词考查,换成文意理解:分析判别欧阳修长子的品格,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
诗歌鉴赏中,第1题要求概括“开颜”的原因。
表面上是考查对相关信息的捕捉与提炼,但实质上是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散文阅读中,第12题要求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出第一户人家的生活风格。
显然,是考查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第13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自然,是考查对重要词语与概念的理解;既要揭示出表层含义,又要分析出深层含义。
论述类阅读中,第17题要求概括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不光要从内容上,还要从形式上,分析出“变革”的要点。
第18题要求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很明显,是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其实,考查理解与分析,实质上就是考查捕捉、筛选、分析与整合的能力。
重点上,突出归纳,深化概括。
归根结蒂,高考语文考查的是语文水平,但最为重要的是归纳与概括的水平:以归纳为重点,以概括为重心。
文言文阅读中,第4题要求简要概括欧阳发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诗歌鉴赏中,第1题要求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第2题要求归纳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第3题要求归纳尾联表达的作者情感。
2015年高考试题解析: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5年高考试题解析: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深度解析(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解析】先了解这三组近义词语的解释。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积聚:积累。
积淀:(1)积累沉淀;(2)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可采用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方法。
三组词语中废寝忘食和宵衣旰食区别最明显,从使用对象看,前者适用所有人,后者多用于帝王,结合语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排除宵衣旰食,进而也排除了A、C两项;其次是踟蹰和徘徊,从使用范围看,前者多用于人的心理,范围较小,后者使用范围则较大,结合语境中的人类历史,只能用徘徊,这样就只剩下B项。
当然积聚和积淀区别也较明显,二者语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聚,后者侧重淀,结合语境中的智慧,只能选后者。
【点评】从题型看,《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这种题型已明确列出,近几年江苏也一直在考,考生平时训练一定也不会少,因此考生对这种很题型熟悉;从内容看,考查的三组近义词语(成语)区别很明显,语境用词指向也很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现象。
(试卷点评)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点评
2015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点评【考查能力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到探究。
知识点覆盖面广,能力点考查面宽。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结构、语文素养和能力状况。
但整体看,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创新较少,沉稳有余。
】一、语言文字运用五道选择题(与去年题型基本一致,延续稳定过渡趋势。
)选词填空,病句辨析,修辞判断(比拟),句子衔接,图文理解【中国文化遗产图形的含义】标志说明:(1)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其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2)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
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4)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考点从词语辨析、语病、修辞、衔接连贯到图标理解,选择题也有个别题目涉及时事,例如有一道是中国文化遗产图形,请考生选择图形表达了什么内涵,还有一题考到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均属常规考点,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修辞手法判别难度稍大,语料均为古诗句,孤立理解有难度;“比拟”含拟人与拟物,部分学生可能会与“比喻”混淆。
教师版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样卷专家点评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样卷专家点评样卷1【评语】智慧的内涵究竟何如?谁能解得个中味?作为一个小小的古老城邦,何以在历史进程中能一次次华丽地蜕变,直至“创造出永恒”?此文高妙之处,首先在于逐层回答了智慧的内涵在灵动不呆板,包容不封闭,创新不守旧,圆融不固化。
作为说理散文,另一可贵之处在于不止于纯粹的议论,而是借事说理,以雄厚的史实解证着智慧最凸显的特征。
智慧的话题,更须智慧地驾驭。
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遣词造句,此文拿捏有方,大气磅礴。
尤其说道“维也纳将就如同一个圈”,不仅仅将智慧的最高境界比化作一个圈,更为可贵处在于能大胆地想象,独到地比喻,灵动地行文,直至将立意升华为“智慧”地微笑。
综合判分:70分(朱万成)样卷2【评语】本文简约而有意味。
文字清晰明白,不作佶屈聱牙之语。
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
主体部分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的积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影无象。
结构简单,乍一看,山、海、天机械排列,一、二、三数来,无特别之处,其实是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
作者真心要肯定的是大智慧,这种智慧已达到“道”的地步,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开宗立派,化育万物,这吻合了智慧的基本特质。
书写不佳。
判为一类卷:69分。
(蔡建明)样卷3【评语】这是一篇有相当见识的考生“妙”。
首先,文章从教育切入,讨论智慧应有的自身景象,强调了智慧要有个性,不从俗,懂得圆通。
这是考生清醒地审明题意且有独立思考与辦析能力的体现,显示了对智慧的鉴识。
其次,从行文构思看,考生以“野百合也有春天”为题,文末形象地呼应,将自己认知的“智慧”形象化,这是构思的成功,文章展示在对比中彰显自己认识的“智慧”:独立之精神,丰富多样,一首诗,一幅画,一碗面……另外,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却能多用修辞将智慧的景象具象化、生动活泼,显示出考生的写作功底,尤其是一些对比性譬喻,深刻而有意味。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熟悉常用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215101苏州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2015年江苏高考尘埃落定,高考语文试题新鲜出炉。
翻开试卷,粗粗一看:没有偏题,保持了以往试卷的结构与分值,合符2015年江苏省《考试说明》;没有怪题,延续了往年试卷的题型与难度,与考生的实际情况大致吻合。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不光是不偏不怪,还各显神通,各有特点;不止是合纲合情,还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基础知识题,涛声依旧,客观呈现。
从数量来看,共有五道试题;分别是词语运用、语病辨析、修辞使用、衔接连贯与徽标理解,都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的。
主观表述题没有粉墨登场,字音字形题没有重出江湖。
应该说,跟2014年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大体相似,跟南京高考命题信息说明发布会所透露的信息基本相符。
文言文阅读,选材回归,题型融合。
选文上,今年选的是张耒的《欧阳伯和墓志铭》,属于记叙类文本;与2013年的墓志铭相类,跟2014年的议论文不同。
题型上,实词考查继承传统,仍以选择题呈现;虚词考查彻底取消,与2014年不同;概括与分析内容,仍以选择形式恢复回归;文言翻译改为两道,跟2014年相同;主观问答题为去年新出题型,今年继续保留。
诗歌鉴赏,延续传统,立足创新。
选材上,一脉相承:继承以往传统,仍属唐宋诗词。
形式上,有所回归:没有采用去年的比较鉴赏,而是回到以往的单篇赏析。
格调上,和去年类似:描绘的是探访友人新居,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歆羡赞美。
题型上,有所创新。
像考查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与以往区别较大,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过去大多考查写景抒情,再加修辞之类。
名句默写,稍有变化,导向不佳。
过去,初中考查2句,课外考查2句;今年略作调整,初中考查3句,课外考查1句。
高中考查4句,没有变化。
课内的难度不大,但课外的比较冷僻,估计能写出者寥寥。
课外的没有区分度,形同虚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 【解析】实词含义,选C. • C项“申”,陈述。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 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 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 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傀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 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 【解析】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选D. • 其中“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有错 误,应是“欧阳发的儿子欧阳宪前来,要作者为其父写一 篇墓志铭”。
• • • • • • • • 誓旦旦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惑而不从师 (4)不蔓不枝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成于乐 (8)化作春泥更护花
•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 ~15题。 • 比邻而居 • 王安忆 •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 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 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 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 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 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 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 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 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 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 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 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 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
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 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 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 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 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 乐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 不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 求应对眼前而浮光掠影,只注意枝枝节节, 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 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 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啊,先 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
•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 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 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 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 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 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 诏藏太史局。 •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 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 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 篇。 •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 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 【解析】语言连贯——语句排序,选A. • 根据所给语境,由上句中的“柳条”,引出“柳树”,因此 首句应为⑥,故排除BC;在A和D项中,⑥③搭配最好,④ 承接③,两句中的“生命力”照应紧密。①②⑤承接④。故 确认选A.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 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 会的强烈反对。 •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 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 准则。 •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 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 的心态对待。 •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 兵式。 • 【解析】辨析病句,选C. • A.表意不明。“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有 歧义,B.语序不当。“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 化”中的“接受、理解”应为“理解、接受”。D.表意不 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 项是(3分)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 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 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 •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 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 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 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 【解析】图文标志寓意的理解,选D.
•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 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 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 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 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 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 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 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 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 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 先之徒也。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不思其反。 • (《诗经· 卫风· 氓》) •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 (3)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 (4)中通外直, ▲ 。(周敦颐《爱莲说》) • (5)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 (6) ▲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 (7)兴于《诗》,立于礼, ▲ 。(《论语· 泰伯》) •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2015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讲评
•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 的蒙昧中 ▲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 几千年来 ▲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 【解析】选择词语填空,选B.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 回浮动。【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 【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废寝忘食】形容工 作或学习专心致志。【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 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 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 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 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们也不愿意 随意任用他,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 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 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 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 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 西晋张华(字茂先)这类人了。
•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 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编著 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 《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 女儿,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名宪,做 过滑州韦城县主簿。女儿七个。先生于元 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 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 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
•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皇帝下诏确 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礼的礼官陈襄犹豫不决, 将前往哭吊前,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 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 在这时候,正值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 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 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 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证, 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 此书藏于太史局。
•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 分) • 【答】①朋友新居落成;②周围景色优美; • ③白己心情闲适;④主人品味高雅;⑤宾主志 同道合。 •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 【答】①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 山、碧松、红药);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 (由远及近、 由外而内);③虚实结合,寓情 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 【答】①赞美恭维之意;②羡慕向往之情; • ③志趣相同之感。
•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4分) • 【答】勤奋刻苦,广泛涉猎, • 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 刘禹锡 •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欧阳伯和墓志铭 • 张耒 •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 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 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 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 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