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临夏市新华小学姬铖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立体图形》。
我的说课分为两个部分: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与图形,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课堂实践活动,逐步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理解相关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形状为圆柱﹑球形的生活用品和装这些用品的盒子。
2﹑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积木。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本课时,我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整体到部分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研究问题。
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依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刚入学不久,接受能力有限这一现实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做了一些调整:将原本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课时,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课为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感知物体的形状。
这一环节通过看——说——分—议四个层次来完成。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原因,当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她)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3篇导读: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1、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6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内容:(第32页、第三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立体图形和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老师: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瞧!谁来了(出示蓝猫的图片)学生:是蓝猫老师:对,蓝猫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赶快打开来看看!老师:你最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喜欢?老师:蓝猫还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一分1、学生六人小组活动,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分得一样样吗?(如果有学生分错,将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学习使学生自己改正过来。
)3、揭示概念。
师:每类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图形都住在立体王国里,所以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师:蓝猫先生说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把桌上的东西放回篮子里。
b、摸一摸1、拿出学具。
师:请你轻轻地拿出这些图形玩一玩。
可以看一看它和别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滚一滚看哪个物体滚得远。
(1)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说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2)指名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2、学生依次汇报: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边,有角,不能滚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立体图形的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立体图形的理解》,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理解,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名称,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材简析立体图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感知,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教学时,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一些我们需要的图形,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每种图形的特点,并加以使用,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记住(2)培养学生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水平(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和与人合作的意识4、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水平。
5、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观点比较薄弱,动手操作水平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教低,学生接受水平较差,学习水平差别较大。
本节课估计总结特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方面存有一些困难。
三、说教学教法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使用中感悟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帮小动物小狗、小毛理解物体为主线,在感知中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理解并记忆各自的图形特征。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说一说,找朋友,猜一猜,做游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操作、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与教法想适合,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
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且能够辨别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还不够熟悉,我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将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模型,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说课稿《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识别立体图形的名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吗?说说看。
”(教师出示图片)2.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3.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在生活中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一些认识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1)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示范正确名称,并让学生跟着说几遍。
(3)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像什么?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正方体正正的,方方的;圆柱圆圆的,直直的;球圆圆的。
”(5)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卡片,让学生把每个名称卡片贴到相应的模型上。
2.深入了解立体图形(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立体的,但形状不一样。
”(3)教师总结:“对的,这些立体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立体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来识别它们。
”(4)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回答:“长方体可以用来做书桌、书架;正方体可以用来做骰子、魔方;圆柱可以用来做笔筒、电线杆;球可以用来做足球、篮球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圆柱、圆锥、立方体、球体和棱柱等,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名称。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2. 学生能够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智能画板、教学投影、立体图形模型等;2. 学生准备:练册、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平面图形,对比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异;- 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复(10分钟)-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快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用途。
3. 新课讲解(20分钟)- 通过展示图形模型,逐个讲解圆柱、圆锥、立方体、球体和棱柱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实物模型的示范,让学生触摸、感受真实的立体图形。
4. 拓展练(15分钟)- 让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应的题,自主巩固所学内容;- 随机抽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立体图形模型,并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5. 小结(5分钟)- 对本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各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练和展示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的控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练和展示。
同时,对于研究较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成绩。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3.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相关的图形卡片或PPT。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可用积木、塑料球等代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书本、礼盒、水杯、足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圆柱:有两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所有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形状为圆形。
2.使用图形卡片或PPT进一步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学生根据教师指示,找出并分类立体图形。
将所有长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正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圆柱放在一起。
将所有球放在一起。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学具中挑选一个立体图形,并轮流描述其特征。
其他小组成员需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
2.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二十二中学首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喜洋洋,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喜洋洋吗?喜洋洋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
(课件展示各种物体)二、操作研究,认识物体1、分一分(1)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议一议小组汇报:你们组怎么分的?3、认一认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分别拿出各种物体,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5、比一比辨认物体的不同特点。
(1)让学生拿出圆柱和长方体,推一推,玩一玩。
问:你发现什么?(区别长方体和圆柱的不同特点)(2)搭一个斜坡,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下来,看看哪个先着地。
(体验不同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6、游戏(1)教师请一个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给蒙上眼睛的同学一个立体图形,让他摸一摸,说出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三、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说说分别有哪些立体图形。
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好朋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它们!【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组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拼图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世界的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特点。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触摸、观察、拼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几乎为零。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述,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优秀7篇)
小学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认识》(优秀7篇)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活动过程:一。
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
简单认识立体图形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三。
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
幼儿操作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24新编)中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一、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拼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并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基本特征。
难点:区分相似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实物教具: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的实物模型。
多媒体资源:PPT演示文稿,包含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引出“图形王国”的故事,介绍各种立体图形作为王国的居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将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外观。
(二)新知讲授PPT演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我会逐一介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用彩笔勾勒出这些图形的轮廓。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精选9篇)认识立体图形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立体图形的认识》篇1青岛版教材培训《立体图性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搭一搭1、师: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什么呢?想知道吗?快打开看看吧。
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玩呢?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动动你的小巧手。
用这些物体拼一拼,搭一搭,看看你们能拼搭出什么作品?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二、分一分1、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3、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4、小组合作,动手分三、认识名称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四、观察物体的特点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五、抽象出物体图形同学们。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正确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实物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形状;卡片则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立体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体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新思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页第6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
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细观察、勤操作,多想象。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三点:(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发现法、谈话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把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了能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学生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完成学习过程, 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
2、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
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
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
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
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 今天班上来了位小客人, 咱们欢迎它.(多媒体出示喜羊羊背一个大口袋的图片)大家看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打开它的大口袋看看有什么?(老师揭开谜底, 打开下一张图片)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呢?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老师拿出喜羊羊为你们准备的礼物,小组同学共同完成.
(二)合作感知,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其他的小朋友仔细倾听,看你们分的和他们一样吗?生1:我们组把玻璃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牙膏盒、药盒、饮料盒……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胶棒、铅笔、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说的真好,喜羊羊看你们分的那么开心,它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的一样吗?你们看(出示课件)。
像这样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认识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师: 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要把玻璃球、乒乓球分在一起生:因为它们都是圆的. 可以自由的滚动.
师:你说的真棒! 是的,像这种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的我们
叫做球.(出示课件,教师在桌子上示范滚动玻璃球等)带读.
师: 还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把魔方和方方正正的盒子分在一起生:因为它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不像球一样滚来滚去.
师:你说的太好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魔方是不是每个面都一样大
呀?(是)都是正方形. 再看看有几个面?(6 个面)能像球随意的滚动吗?
(教师示范)
生: 不能.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种有6 个面, 并且每个面都一样大,不能任意
滚动的叫做正方体.(带读)
那还有谁说说把牙膏盒药盒分一起的原因生: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 平平的,有尖尖的角, 和正方体一样有6个
面, 不能随意的滚动.
师:你说的太棒了.(出示课件)我们把这种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
样, 又不能随意滚动的图形叫长方体.(带读)
再找个同学说说为什么把易拉罐, 铅笔分在一组?
生:它们都是身体直直的两头是圆的, 放倒了可以滚动的.
师:你说的也很棒!(出示课件)我们把这种两头是一样大小的圆形,身
体直直的, 站立不能滚动, 放倒了可以随意滚动的图形叫圆柱.(带读)(三)巩固知识1、请大家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和
圆柱?学生说: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爸爸抽的烟是圆柱,麻将的色子是正方体,哥哥打的篮球……(教师都给予肯定)
2、智力大比拼
哪些物体只有平平的面,没有弯曲的面?正方体、长方体)
哪种物体只有弯曲的面,没有平平的面?
哪种物体既有平平的面,又有弯曲的面?圆柱
3、游戏
老师找几个同学来玩游戏,把他的眼睛蒙住,让他摸摸手里的东西是什么体。
四)课堂小结今天在喜羊羊的陪伴下我们学习了什么呀?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体会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