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文章介绍了当前国际上课程改革的五种潮流,即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并指出,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要加快课程改革,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关;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是教育部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教育技术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而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它推动着教育者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的观念,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和媒体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加快课程改革,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联合国诸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推出了多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变革的方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五种理解或价值追求,是近期课程改革的焦点。
一、教育民主。追求教育民主是世界近现代教育史的主旋律。世界教育民主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 全民教育阶段。全民教育体现出的“教育民主新概念”的基本内涵是:让所有公民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民主新概念”的具体要求是:积极消除教育差异,特别要积极接纳边缘群体,让每一个人依法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消除性别差异,确保女童及妇女受教育的权力;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积极开展成人扫盲教育,确保成人受教育的权利,满足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人们观念中的那种“提高质量、兼顾平等”的思想,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应当由“平等与高质量能够兼得、必须兼得”的理念取而代之。开放教育实行的“免于国家统一入学考试,验证择优注册”的入学方式,实行课程为单元的组织教学等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二、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宗旨,是帮助人们不把外国人当作抽象的人,而把他们看作具体的人—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理性,有他们自己的苦痛,也有他们自己的快乐。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提倡国与国之间互相宽容、增进友谊和进行合作。课程改革应该强调认识、理解和尊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应将全球相互依存的理念同地方行动联系起来;教科书应该就某个主题提供不同的视角,并使这些视角的民族与文化背景清晰明了,而教
科书的内容则应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行动以及学校的政策方针,必须使和平、人权和民主既成为一种日常实践,又是一项学习内容。开放教育中,“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行使自主权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世界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在目标上意味着要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种人既具有健全发展的生活自主性,善于自知,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善于“发现他人”。在内容上意味着要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框束,首先把科学世界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科学世界。生活世界尽管离不开科学世界,却决不只是科学世界。除了科学以外,艺术、道德、个人世界、自由的日常交往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在教育价值上毫不亚于科学,而且只有当科学与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的时候,它才能在走向“完善的人”的心理历程上贡献积极的力量。在范围上意味着要突破狭隘的学校课程的疆域,要秉持一种“课程生态学”的视野,寻求学校课程、家庭课程和社区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开放教育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和对象的开放,倡导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等都体现了回归生活。
四、关爱自然。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支配当前世界课程变革的重要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一反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人控制和主宰自然的思维方式,运用“整体主义”的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人,自然由于人而使自身的意义显得更加丰富,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看护者,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从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并不是在维持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补充某些环境教育的有关科目,而是要用这种理念,彻底转换现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环境和发展教育应纳入所有学科”。“环境和发展教育”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理念。
五、个性发展。国际社会对于人的个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已取得共识:
第一,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界说。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
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许多国家重视功利而不重视文化的教育,艺术和诗歌应该在学校里重新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性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尽管个性发展离不开与他人交往,但每一个性都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大多数的教育体系,无论在它的机制方面,还是在它的精神方面,都不把个人看作具有特性的个体。然而,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有他自己的个性。当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内容和方法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考虑这一点呢?
第三,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个性的多样性、知识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
第四,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未完成性”,即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实上,他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因此,终身学习不只是社会要求,也是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追求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趋势。课程改革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也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为此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中,在关注世界范围课程、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的同时,要认真探索适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关的机制。应注意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正经历的这一重大变革,是从课程与教学设计理念和范式的层面展开的,并辐射到几乎所有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模式。多视角、多维度地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范式不断孕育生成,需要我们认真考察与分析有益的成果,从而把握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脉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来加快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发展中需要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不但要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的开展正规的师资培训,更需要教师及相关人员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既需要推广和实践我们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也需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的精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我们实施教学、课程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需要认真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