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肥皂泡》知识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肥皂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a7fc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0.png)
自由——约束希望——绝望理解词语: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玲珑娇软:本课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
融化: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颤巍巍:(老年人身体)抖动摇晃的样子。
飘游:轻缓的飘动。
光影零乱: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
轻清脆丽:形容肥皂泡极轻而又纯净、美丽。
融化: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粘稠:液体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
词语扩展:1 . 描写童年的四字词语。
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2 . 带飞的四字词语。
龙飞凤舞、大雪纷飞、眉飞色舞、魂飞魄散雪花飞舞、神采飞扬、灰飞烟灭、不翼而飞3 . 带飘的四字词语。
飘飘摇摇、飘飘欲仙、虚无飘渺、飘洋过海风雨飘摇、雪花飘飘、桂子飘香、金桂飘香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 ):开门见山,写“ 我” 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第一部分(2 - 5 ):写玩肥皂泡游戏的具体过程以及肥皂泡带给孩子们的梦想。
课文主题:《肥皂泡》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句子解析:1 .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这句话的作用是开篇点明题意,“ 最爱”揭示了“ 我” 小时候对吹肥皂泡的喜爱程度。
2 . 方法是把用剩的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 放” “ 加” “ 和弄” 这些词清楚的写了制作肥皂水的简单过程。
在吹泡泡的过程中,“ 蘸上” 说明动作要轻、肥皂水不易太多,接着是“ 慢慢地吹” “ 轻轻一提” ,“ 提” 强调动作不仅要轻还要快,用词准确,说明作者观察仔细。
作者用“ … … ,然后… … 再… … ” 得句式把观察到的过程很有条理的写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0ca6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3.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知识点一、写作要求选择一个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的典型特点。
同学们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可要把这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突显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需要把这个事例写好,尤其是要把事例中最体现人物特点的地方写好。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抓住人物典型特点来习作,属于写人的记叙文。
二、思路导航教材提供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只要是和身边人有关的都可以写。
如这个人的外这篇习作的要求就是写人时要抓住人物典型的特点来写。
所以选材时注意选择人物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思想品质与众不同的方面。
1、抓特点。
有的人爱学习、有的人爱帮助别人,有的人爱看书,有的人爱吃零食,有的人喜欢昆虫,等等。
这“爱学习”“爱帮助别人”“爱看戏”“爱吃零食”“喜欢昆虫”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
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等等。
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如《我不能失信》,就是抓住了“宋庆龄”不去伯伯见看最喜欢的鸽子而在家大牛股小珍的事,写出了“宋庆龄”诚实守信性格特点。
2、选好事例。
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一、两件事来写一个人)。
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
作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用,第二个想到的事例也不要用,第三个甚至是第四、第五个想到的事例,你用在作文中一般容易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因为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容易想到,大家都把这样的事写在作文中,作文就成了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得不到高分或老师的好评。
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当你读完《剃头大师》后,你对“小沙”的胆小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你对如何理发就有了全新的印象,这时作文就成功了。
3、运用描写。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完整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完整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8df9b7580216fc700afd9f.png)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刻画了拾蘑菇的情景,一场小雨过后,松树清爽,小蘑菇露头,采蘑菇的人的斗笠像蘑菇,让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在松林间采蘑菇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引导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8325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解释日积月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累积;只要每天一点点努力,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大树,人也需要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学习中,我们也需要做到日积月累。
只要每天坚持学习,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获得成功。
比如,数学学得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积累,日积月累的结果。
同样,阅读也需要不断地积累,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日积月累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多方面。
比如,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积累优秀的品格,在人际交往中积累真诚和友善,在生活中积累勇气和担当等等。
总之,日积月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秀品质。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积累,就能以后收获丰硕的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地一步一步地实现。
当然,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坚强,更有可能成功。
作为学生,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基础知识的打牢很重要,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至关重要。
只有将知识逐步地积累、理解、掌握,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除了在学习上要日积月累外,生活中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要坚持以积累为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从而在很多方面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首先,我们要走进社会,在不同的环境中积累经验。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比如班级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兼职等方式赚取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从中积累爱心、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比如,可以参加义工招募,帮助弱势群体、关注环保等,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要,也能够帮助他人,让自己更加有成就感。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重积累深厚的人缘。
第6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6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4612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4.png)
小伙伴们在水中戏耍时,其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水面激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5)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句话的理解。(重点)
一阵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吗?
(6)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剃头大师”本义指的是剃头技艺高超的人。本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我”。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20课:《肥皂泡》
1.《肥皂泡》的作者是冰心,文章写的是作者怎样吹肥皂泡,以及因这个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的作品还有《繁心》《春水》《寄小读者》。课文主要写了(做)肥皂泡、(吹) 肥皂泡和(看)肥皂泡,其中重点写的是(吹)肥皂泡和(看)肥皂泡。
潮湿→湿润
容易→轻易
透明→透亮
圆满→完满
自由→自在
骄傲→自豪
希望→盼望
漂亮→美丽
忽然→突然
坚定→坚决
后悔→懊悔
奇怪→奇异
解释→说明
溶化→溶解
信守→恪守
五、反义词
漂亮→难看
开放→凋谢
清除→保留
分裂→联合
信守→违背
耐心→急躁
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欢乐
答应→拒绝
熟练→生疏
时髦→过时
倒霉→走运
随意→刻意
潮湿→干燥
容易→困难
胆:胆子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f9cfe5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e.png)
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难懂的句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学习活动,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中年级学习,开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模式;学生对学习汉字有较浓的兴趣,基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在课前自学生字词,多数同学能过关;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们已经慢慢适应默读,并尝试联系上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6a99ee27284b73f24250d2.png)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时间: 90 分钟分值:100卷首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本单元我们走进“童年生活”:《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一组组儿童生活的镜头,使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现在就让我们展示一下吧!细心答题,认真审查,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抄写下面一句话,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3分)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 .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m ò shu ǐ t éng f ēi p ò su ì m ó g ū q īng shu ǎngbi ǎo d ì y īng ér d ào l ǐ t òu m íng y ǎng w àng三、选择题。
(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碎了(su ì) 钓竿(g ǎn ) 松针(zh ēn )颤巍巍(zh àn ) B.扑腾(t éng ) 剃头(t ì ) 铁锚(mi áo ) 教小珍(ji ào) C.差点儿(ch ā )发誓(sh ì) 旭日(x ù) 处置(ch ù zh ì) D.扯下(ch ě) 和弄(hu ó) 瞭望(li áo) 薄的球(b áo b 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垂柳 钓杆 扇动 戏要B.拨动 胡芦 松树欢迎 C.摆布 痛苦 双陪 央求 D.种类 分裂 形式 圆满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扇动翅膀 表演节目 等候朋友B.优异的作风 美丽的愿望窝囊的动物 C.不断地提示 安静地读书 慢慢地飞走 D.戴斗笠 吹肥皂泡 叠花篮 4.给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范文参考五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范文参考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bcab3df8c75fbfc67db271.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范文参考五篇第一篇:范文《“辣子”班长》要说起我班的“辣子”班长,那说话可是一言九鼎。
班主任出差,我们的“虾兵蟹将”个个对她言听计从。
说一件能证明这“辣子”班长“辣”得够味的事吧。
一次班主任出差,班中群龙无首,教室里乱哄哄的。
正在这时,“辣子”班长一声吼—“安静!”班中顿时鸦雀无声。
“辣子”班长站在讲台上开始布置任务,正在这时,她的“千里眼”突然看到后排有一位男生正在玩玩具。
“辣子”班长怒视那名男生:“请你放下手中的玩具!"那表情,那声音,那阵势真可说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礼貌中不失严厉。
那名男生一惊,本来偷偷玩就有些胆怯,这下更是吓了一跳,立马把玩具收了起来。
辣子”班长虽然“辣”,但是人缘可不差。
班级里要投票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辣子”班长分别以54票和59票的成绩当选。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把其中的“三好学生”称号让给了其他同学。
她说:“荣誉对我来说一个就够了,应该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同学。
”这就是我们的班长——学习出类拔萃,性格胆大心细,一心为班级着想的“辣子”班长!点评:本篇习作篇幅虽短,但叙述具体,语言生动。
小作者通过写班长的两件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成功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胆大心细、一心为班级着想的“辣子”班长形象。
第二篇:范文《我的弟弟》我有一个弟弟,他叫曲成宇,才刚满一岁半。
我看着小弟弟一天天长大,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直到他能独自奔跑。
弟弟长得很可爱,圆乎乎的小脸,白嫩嫩的皮肤中透出健康的红晕,一对猫眼闪着清澈的光,端正的鼻子下,一张小姑娘般的小巧的嘴巴,还有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他整天笑眯眯的,一双眼睛笑成了一条线,似乎那若隐若现的两只酒窝把甜甜的笑意倾泻出来。
嘿,乍一看,还挺像一尊无锡的“泥阿福”呢!见了他,人人喜欢,左邻右舍都爱逗他玩。
弟弟非常聪明,爷爷拿着扫帚要扫地了,弟弟就到椅子底下去拿簸箕,有时候他蹲下拿不到簸箕,索性就趴在地上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78e6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0.png)
第六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
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反映的是童年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高兴的、有趣的事情,再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中描写的童年生活,进而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学情分析:
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教材的特点。
本组4篇课文都是和童年有关的,内容简单易懂,和学生实际贴合较近,在教学时要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进入情境,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真善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e4e0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a.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单元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个单元,共包括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小燕子衔泥》和《小兔子乖乖》。
通过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小动物的生存和成长过程,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课文分析2.1《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奋力克服困难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求生本能。
2.2《小猫钓鱼》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猫学会钓鱼的过程和它帮助小鱼逃脱大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小猫的智慧和善良。
2.3《小燕子衔泥》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燕子不畏艰难,努力劳动筑巢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小燕子的勤劳和毅力。
2.4《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兔子遵守规则,不贪玩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研究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3. 教学建议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动物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对动物的好奇心。
- 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课文内容,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感受。
-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4.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教材,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理解课文,并能够复述其中的主要内容。
- 表达对动物的关心和保护。
- 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如语句结构、篇章结构等。
5. 深化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的内容。
参考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4c56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6.png)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吃蝌蚪小时候,田野就是我们的娱乐王国。
大家时而采摘几束野花,时而捕捉几只蚂蚱,时而奔跑着追赶蝴蝶,时而静静地观看河中的蝌蚪……无聊的时候,玩玩“跳山羊”(一个人身体弯曲,其余人从他身上跳过去的游戏)、踢踢毽子、一起倒立在墙上……但是只有我和少数几个伙伴不能倒立在墙上,大家都说我们的腰身太硬了。
他们还在我们几个面前做空手下腰的表演。
作为爱美、好胜心又强的女孩子,我们当然不愿服输。
可是我们不管怎么努力,就是不能倒立,也不能下腰。
这时,不知是谁告诉了我们一个偏方:吃蝌蚪可以使腰身变柔软!夏天,只要是浅浅的水沟,那里就必定有密密麻麻的小蝌蚪。
它的头部有豆粒那么大,一条尾巴约有一厘米,几乎和头部一样长,全身黑乎乎的,前行的时候,尾巴快速地摆动。
当时由于年纪小,大家都没有把如此可爱活泼的蝌蚪和“呱呱”乱叫的丑陋的青蛙联系在一起。
大家跑到河边,有人抓起几只蝌蚪,说:“我之所以能倒立下腰,也是因为之前吃过蝌蚪。
”他这么一说,大家深信不疑。
为了使腰身变柔软,大家就都去捉蝌蚪,迅速吞了下去。
我看着大家吃了下去,又看着手中活蹦乱跳的蝌蚪,眼睛紧闭,心一横,嘴巴张开,一口吞了下去,舌头都没碰着它。
“这就对了,过几天你们就能下腰了。
”那个同学接着说道。
我们几个仍然深信不疑,还希望苦心不负。
之后,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当知道蝌蚪就是青蛙的幼子时,想起之前吃蝌蚪的事,我们不禁苦笑。
对于吃蝌蚪使腰身变柔软的说法,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早已不攻自破。
1.【理解词语】在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同的词语。
(1)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非常相信,一点都不怀疑。
()2.【梳理情节】认真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再填一填。
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小时候和少数几个伙伴不能_______________,原因是腰身__________,后来有人告诉“我们”一个可以使腰身变柔软的偏方——_________,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吃下了活蹦乱跳的________的童年趣事。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bd8a47375a417876f8f62.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师: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3: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那么《溪边》这幅画给大家怎样的感觉?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生3: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https://img.taocdn.com/s3/m/ae0eee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3.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
下面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一《周易》
解释:君子见到美善的品德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解释: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一《左传》
解释: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解释: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aa2f2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b.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主题为“童年生活”,包括《童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和《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
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是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同时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在研究《童年的水墨画》时,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研究《剃头大师》时,学生需要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小沙“怕剃头”的感受。
在研究《肥皂泡》时,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并查找资料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在研究《我不能失信》时,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练写作。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和感悟童年生活。
在语文园地中,学生需要交流理解句子的方法,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中心写一句话,积累和理解关于本单元主题的知识。
作文。
研究如何理解句子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尝试研究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名言的意义,并围绕这些意义写作。
在进行训练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疑惑,从而更好地完成训练题。
名人的名言往往具有很高的信用度。
因此,研究名人的名言也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多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名言的含义。
最后,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313bd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9.png)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童年——彩色的梦①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②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大海,玲珑剔(tī)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
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就是童年的我。
③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片枯叶,皱着眉,歪着头,坐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④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
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似的。
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
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就爬起来……最后,“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翅膀。
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⑤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xīn),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
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中的彩虹。
1.【理解词句】第④段画“”的句子中,“会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
“她”会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结构】这篇短文运用了()的结构来描写“我”童年里的几件事。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3.【梳理内容】短文具体描写了“我”童年里的什么事?从这些事中你感受到了“我”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梳理短文第②~④段的内容,完成表格。
段落事件“我”的特点②发现贝壳离开大海后失去光泽,将贝壳放入海水里善良③④4.【感悟情感】短文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年龄限制标识:这个标识几乎在每种玩具的包装或者说明书上都会印制。
它的外围是一个红圈,红圈被斜杠分成两部分,右上半部分是小孩的头像,左下半部分是年龄限制的范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7d261a9b6648d7c0c7462e.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既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是: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总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到有关的宇宙知识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第六单元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4a75ab9af1ffc4fff47ac77.png)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课文原文18.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银牙。
林中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课文原文19.剃头大师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里,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
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我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表示:有你的,老弟。
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才有些慌,说: “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部编版三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优选全文
![部编版三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优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6388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2.png)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简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单元围绕“童年”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课文。
前三篇课文都是名家作品,语言文风各有特色。
作家用活泼风趣,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缤纷的世界。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先生的三首儿童诗,分别描绘了乡村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玩耍的情景,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更像是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记事作文,作家叶至善写了小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扮演一只大老虎,但却因为太紧张而演砸锅的一次难忘而有趣的经历。
演出前后丰富的心理变化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是这篇课文的特色。
《吹肥皂泡》是冰心先生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快乐而美好的感受,描写了泡泡美丽而丰富多变的形态,并对泡泡会飞到哪里去展开了美好的遐想。
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写的是革命家宋庆龄童年时因为和朋友约好而放弃了去伯伯家做客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德。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如《童年的水墨画》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中隐藏的画面内容。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小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
《肥皂泡》则可以通过观察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贴切。
《我不能失信》则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包含道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5fd4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4篇课文。
《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字词句1.认识3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41个词语。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认识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4.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阅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目的好处。
5.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6.能背诵《溪边》。
书面表达1.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3.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1.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的关键是,哪些句子可能是学生难懂的?可以用什么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进而使学生获得理解句意的方法?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
这不是整套教材中第一次写人习作训练,也不是最后一次。
要注意与三上比较,发现本次习作的生长点;与四年级比较,把握好指导的“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单元概述走过奇妙的想象单元,经历一次想象的洗礼,让我们再走进童年的百花园,去感受童年的美好,去发现真善美。
本单元以“多彩的童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剃头大师》节选自作家秦文君的《开心男孩》,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我”为表弟小沙剃头。
《肥皂泡》一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的顺序来叙述,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
《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习作要求写一写身边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
3.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4.默读课文,感悟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并说说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原因。
5.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6.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7.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8.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9.积累4句劝导人改过的名言警句。
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
3.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课文重点问题的看法。
3.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童年的水墨画》2课时《剃头大师》2课时《肥皂泡》2课时《我不能失信》1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8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课文,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浮现;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由于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学生自读自悟,就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溪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把其他两首诗也背诵下来。
【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重点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师: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的生字,搜集作者张继楼的相关资料。
2课时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字。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指生简介作者张继楼。
3.师导语: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作品《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伙伴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写字指导1.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些字要提醒伙伴注意?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书写“墨、爽、蘑、菇”,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2.指名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拾蘑菇1.品读诗句,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感悟诗情,背诵《溪边》。
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情,背诵《溪边》。
难点品读诗句,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一、复习字词,温故而知新1.让学生默写下列词语。
水墨画染绿钓竿扑腾破碎拨动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2.请学生看屏幕进行自查打分。
二、研读课文,感悟童年的快乐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2.感受诗意,学习借鉴。
(1)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全文角度来说,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师:如果溪边、江上、林中各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溪边、江上、林中看到的情景来说,可适当加以补充。
)3.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画出诗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交流佳句。
①“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②“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请生朗读诗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①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②同桌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师指名说。
③教师总结。
第1句话写出了溪水的清澈。
第2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捡蘑菇的孩子的身影。
(4)质疑其他句子,全班共同交流。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配乐朗读,尝试背诵1.配上音乐,学生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溪边》,背完的同学可继续背诵另外两首诗。
四、课堂小结,总结延伸这首诗歌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的场景,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后,请大家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的写法,记录自己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江上、林中⇓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童年的水墨画》包括三首小诗,分别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刻画出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他们走进诗的世界去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诗歌的美。
当然,在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19剃头大师《剃头大师》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表弟小沙害怕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由于“我”从来没有剃过,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还把姑父的睡衣弄得都是碎头发,结果小沙还是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每天夜里都要找睡衣上的碎头发。
学生阅读《剃头大师》时,会时不时发出感同身受的笑声。
这就是童年,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经历的一些傻事、趣事中找到快乐。
课文以孩子的童年生活为蓝本,以自己和表弟为主人公展开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
文中所写的趣事,有些学生可能还亲身经历过,教师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讲述这些经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进入文本开始阅读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如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文中句子的方法,理解标题含义的方法。
采用自由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感悟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悟中体会亲人之间的温暖。
【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猜测、验证,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自我质疑,并通过阅读文本,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幸福、有趣的童年生活,感受家人之间温暖的爱。
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3.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悟题目,能和同学交流题目的含义。
教师:课件,《开心男孩》这本书。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猜测、验证,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猜测、验证,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大师”吗?2.学生交流。
3.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大师,是那些在某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
会演讲的人叫演讲大师,会画画的人叫美术大师,会音乐的人叫音乐大师,那么会剃头的人叫——(学生齐答)剃头大师。
4.教师板书课题:剃头大师。
5.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剃头大师》,去看看那位大师到底有什么非凡的剃头本事。
二、初读全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自主学习,标画自然段的序号、生字新词,标画不懂的词语及句子。
(3)学生在小组内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教师指导方法。
师:遇上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先猜一猜,再查字典验证自己猜测得对不对。
(2)出示词语:耿耿于怀时髦(3)指名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出示字典中正确的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