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家族社会和睦 B.贵族王位世袭 C.宗法观念浓厚 D.分封等级森严
2.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
A.帮助镇守疆土 B.随时派兵作战 C.及时缴纳贡赋 D.按时朝觐述职
3.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西周的“封建”()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③确立君主专制制度④中央权力得到了高度的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西周建立后,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古代中国讲究“同姓不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鲁宋可以通婚 B.燕晋可以通婚
C.鲁燕可以通婚 D.宋晋不可以通婚
5.《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实行礼乐制度
C.权力高度集中 D.体现了民主色彩
6.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表明()
A.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C.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 D.君臣关系走向平等
7.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8.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②“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
③“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9.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 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明升暗降丞相的地位 D.重用侍从建立“中朝”
10.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
11.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
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确立三公九卿 D.实行科举制
12.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据此可知,郡守()
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 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 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1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
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4.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15.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
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16.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清朝 B.唐朝、元朝 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
17.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A.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明朝设内阁 D.清朝设军机处
18.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牵制
19.下表是唐代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
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
比例71%16%13%
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A.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B.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20.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21.下表反映了秦至南宋浙江地方行政区划情况。据表可知()
时期秦代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南宋浙江区划1郡16县1郡23县2郡25县4郡33县6郡46县2府5州59县A.郡县制在浙江的实施始于西汉时期 B.宋代浙江基层管理体制有本质变化
C.秦代至南宋浙江经济逐渐得到开发 D.浙江历代地方管理机构为两级体制
22.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贴近他想法的是()
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 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 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
23.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关于对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
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 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
24.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清朝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无吏。”也有学者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
无官”。对军机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②有利于提高效率③加强君主专制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
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
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
二、材料阅读(50分)
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
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
不行了,必须跪着。
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
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