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制作
电子厂插件段作业指导书
电子厂插件段作业指导书
作成日:版本号:文件编号: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数量备注
211共 2 页批准:第 1 页编制:插件段作业指导书
1、插件时用力要适当,不可压掉板,注意推板,避免PCB掉入轨道。
2、如遇出现不良状况,要立即反馈组长,进行修改。
3、零件不可有漏插、误插、反向、浮高等不良流至下一站。
客户名称审核:本岗位每小时产量:1、取PCB,将其零件面向上置于输送带上;
2、分别将R15、R31、TR2、U2位置零件按照PCB板图示方向正确插件;
3、自检本站作业內容完成后将PCB板流至下一工位;
三.注意事项
一.作业前检查
1、静电环上班前需点检记录;
2、工作前戴好防静电手环;
3、"□"表示本站作业內容;
二.作业内容
U2光耦MOC3061R15、R31
碳膜电阻360R 1/4W 5%TR2
可控硅BT131工序名称
插件1零部件名称零件位置
物料编码名称规格型号。
插件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34567123412345612、用夹子夹住插好件的线路板,铜泊面喷少许助焊剂,用刮刀刮去锡炉锡面上的氧化层,将喷好助焊剂的线路板铜泊面浸入锡炉,线路板板材约浸入0.5mm,浸锡时间为2-3秒。
3、浸好锡后,手斜向上轻提,并保持平稳,不得抖动,以防虚焊、不饱满。
4、5秒后基本凝固时,放入流水线流入下一道工序。
5、切脚机开始进行切脚操作,观察线路板是否有翘起或变形。
6、切脚高度为1-1.2mm,合格后流入自动波峰焊机7、操作设备使用完毕,关闭电源。
四、工艺要求1、助焊剂在线路板焊盘上要喷均匀。
2、上锡时线路板的铜板面刚好与锡面接触0.5mm即可,不得有锡尘粘附在线路板上。
3、不得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铜铂起泡现象,锡炉温度为255-265度(冬高夏低),上锡时间2-3秒。
4、焊点必须圆滑光亮,线路板必须全部焊盘上锡。
5、保证工作台面清洁,对设备定时进行记录。
五、注意事项1、焊接不良的线路必须重焊,二次重焊须在冷却后进行。
2、操作过程中,不要触碰锡炉,不要让水或油渍物掉入锡炉中,防止烫伤。
3、助焊剂、稀释剂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发泡管应浸泡在助焊剂中,不能暴露在空气中。
4、若长期不使用,应回收助焊剂,密闭。
发泡管应浸在盛有助焊剂的密闭容器中。
5、焊接作业中应保证通风,防止空气污染,作业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
6、链爪清洁储液箱体应经常添加与定期更换,液面高度为槽高的1/2—2/3处,注意调整毛刷与链爪间隙。
插件工序作业指导书
插件工序作业指导书插件工序作业指导书目的:正确指导员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产品品质控制,规范生产管理。
一、准备工作1、清理工作台面、地面,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2、根据生产计划或车间管理的安排,到仓库领取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3、核对所领原材料的名称和数量是否与该型号电路板的元器件清单要求相符,发现不符合时应立即要反映并求仓管员更换;(工作目的:做好互检工作,防止发错料)4、若仓库所发的元器件为散件或已拆包装的元器件(如:电解电容、IN4007、FR107、三极管、电阻等),应检查是否混有其它元器件,如有,应及时分开放置、做好标识并要求仓管员更换相应元器件,(工作目的:做好互检、自检工作,防止误用料)二、操作方法1、插件前:A、根据电路板的型号,遵循先小件后大件、先低件后高件、同一人不可插形状相同,颜色相同的元件的插件原则;B、根据插件工序人员所插元器件的难度,插件人员自行合理分配元器件,(注意分配元器件时不是根据元器件数量的多少给工序人员进行等量分配)。
插件人员按规定的位置将元器件整齐摆放好。
2、用刀片把装元器件薄膜袋剖开,把元器件倒入元件盒,做好标识,并把装元器件的不用的包装盒、薄膜袋、放入指定胶箱内(处理之前要仔细检查里面是否还有元器件,如有,应及时拿起)。
3、插件应遵循先小后大、先低后高、由里向外的原则,发现有缺陷的电子元件应挑出来,放入次品盒,有缺陷的PCB电路板也要挑出来,不可进行插件,以免浸锡后电路板不合格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浪费!(元器件次品以七天为周期定期退回仓库,交回仓库统一放置。
)4、做好首检工作;刚开始插的4-10块电路板,需由检测人员进行试板:检测它的技术参数(如工作电流,放电频率)是否符合公司的产品标准要求;另外,电路板每更换一种型号,变压器每更换一袋都要进行试板。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做好自检、互检工作:插件时,元器件要插到位、插件要平整、不能漏插,插错,插反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和纠正。
插件排线作业指导书
插件排线作业指导书1 插件排线的基本原则1.1 元件插入顺序整个PCB板需手工插入元件的插入顺序的设计应根据元件的外形尺寸和形状等,按由矮到高、由小到大的顺序编排(注:少量插入时需要特殊处理的元件(需卡入、紧固与PCB的散热片等)可以安排在前道工序插入并进行相应处理。
)1.2 工序排列时的板面分配设计元件插入工艺时,工序排列时应根据插件线的方向对PCB板面进行区段划分,根据插入工序及元件的插入数分若干区段,依区段顺序插入。
1.3 插入流向元件插入流向应根据生产线插件线的运行方向进行设计,插入顺序应逆传输带的运行方向排列。
插件线是由左向右运行,元件则应由左向右,同时由上向下插入。
1.4 元件分配1.4.1按工序分配插入元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4.1.1 符合1.1条规定的元件插入顺序、板面分配、插入流向;4.1.2 对于具有不易插入元件的工序,应通过减少所插入的点数维持生产节拍的均衡;4.1.3 在同一工序内应尽量多安排额定值相同并且形状也相同的元件;4.1.4 额定值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元件尽可能不要排入同一工序,以防止差错;4.1.5 在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件的持有率应为30%左右,不得超过40%,以防止差错;4.1.6 在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件的应尽可能安排同轴同向的元器件,以防止插入时极性弄错;4.1.7 因与横轴方向相比,纵轴方向元件不易插入,故在同一工序内不应集中过多的纵轴方向的元件。
1.4.2 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方向及轴向不同状况的差错率比较:4.2.1 a同轴同向:4.2.2 b同轴异向:4.2.3 c异轴异向:结论:插入时极性差错率:a <b <c2 插入作业的编制2.1 插入作业工序分配首先熟悉所插入PCB板的设计状况、所需插入元件的种类、数量、规格、在PCB板的分布以及PCB 板作业时的传输方向等。
2.2 人员的配置要根据作业者对插入作业的经验和熟练程度配置作业人员,要以提高作业效率、尽可能避免质量事故发生为原则。
电子产品与组件生产作业指导书
电子产品与组件生产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产品生产准备 (4)1.1 生产线的规划与布局 (4)1.1.1 生产线的规划 (4)1.1.2 生产线的布局 (4)1.2 员工培训与技术指导 (4)1.2.1 员工培训 (5)1.2.2 技术指导 (5)1.3 设备调试与维护 (5)1.3.1 设备调试 (5)1.3.2 设备维护 (5)1.4 物料采购与质量控制 (5)1.4.1 物料采购 (6)1.4.2 质量控制 (6)第2章印制电路板(PCB)生产 (6)2.1 PCB设计规范 (6)2.1.1 设计原则 (6)2.1.2 设计要求 (6)2.2 制版工艺流程 (6)2.2.1 制版准备 (7)2.2.2 制版过程 (7)2.3 PCB钻孔与层压 (7)2.3.1 钻孔 (7)2.3.2 层压 (7)2.4 PCB镀覆与焊接 (7)2.4.1 镀覆 (7)2.4.2 焊接 (7)第3章电子组件安装 (8)3.1 组件选型与检验 (8)3.2 自动插件机操作 (8)3.3 手工焊接技术 (8)3.4 组件固定与防震处理 (9)第4章线束与连接器加工 (9)4.1 线束加工工艺 (9)4.1.1 线束加工概述 (9)4.1.2 线束加工流程 (9)4.1.3 操作要点 (10)4.2 连接器选型与安装 (10)4.2.1 连接器选型 (10)4.2.2 连接器安装 (10)4.3 线缆剥皮与端子压接 (10)4.3.1 线缆剥皮 (10)4.4 线束测试与防护 (11)4.4.1 线束测试 (11)4.4.2 线束防护 (11)第5章散热器与风扇安装 (11)5.1 散热器选型与安装 (11)5.1.1 散热器选型 (11)5.1.2 散热器安装 (11)5.2 风扇固定与接线 (11)5.2.1 风扇固定 (12)5.2.2 风扇接线 (12)5.3 散热功能测试与优化 (12)5.3.1 散热功能测试 (12)5.3.2 散热功能优化 (12)5.4 静音设计与应用 (12)5.4.1 静音设计 (12)5.4.2 静音应用 (13)第6章电源适配器生产 (13)6.1 电源适配器设计规范 (13)6.1.1 设计要求 (13)6.1.2 设计原则 (13)6.2 线路板组装与元器件焊接 (13)6.2.1 线路板组装 (13)6.2.2 元器件焊接 (13)6.3 电源测试与老化试验 (14)6.3.1 电源测试 (14)6.3.2 老化试验 (14)6.4 安全认证与防护措施 (14)6.4.1 安全认证 (14)6.4.2 防护措施 (14)第7章产品装配与调试 (14)7.1 装配工艺流程 (14)7.1.1 总体要求 (14)7.1.2 装配流程 (15)7.2 关键部件安装与调试 (15)7.2.1 关键部件安装 (15)7.2.2 关键部件调试 (15)7.3 整机功能测试 (15)7.3.1 测试项目 (15)7.3.2 测试方法与步骤 (16)7.4 故障分析与排除 (16)7.4.1 故障分析 (16)7.4.2 故障排除 (16)第8章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 (16)8.1.1 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16)8.1.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6)8.1.3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16)8.1.4 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 (16)8.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6)8.2.1 制定过程控制计划 (17)8.2.2 生产过程监控 (17)8.2.3 巡检与抽检 (17)8.2.4 供应商管理 (17)8.3 成品检验与测试 (17)8.3.1 成品检验标准 (17)8.3.2 成品检验流程 (17)8.3.3 成品测试 (17)8.3.4 检验记录与报告 (17)8.4 不良品处理与追溯 (17)8.4.1 不良品判定 (17)8.4.2 不良品隔离与标识 (17)8.4.3 不良品原因分析 (17)8.4.4 不良品追溯与处理 (17)第9章产品包装与物流 (18)9.1 包装设计规范 (18)9.1.1 包装设计原则 (18)9.1.2 包装设计要求 (18)9.2 包装材料选用与工艺 (18)9.2.1 包装材料选用原则 (18)9.2.2 常用包装材料 (18)9.2.3 包装工艺 (18)9.3 产品防护与防震包装 (19)9.3.1 防护包装 (19)9.3.2 防震包装设计 (19)9.4 物流运输与交付 (19)9.4.1 物流运输 (19)9.4.2 交付 (19)第10章售后服务与维修 (19)10.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9)10.1.1 确立售后服务目标 (19)10.1.2 售后服务网络布局 (19)10.1.3 售后服务团队建设 (19)10.1.4 售后服务流程优化 (20)10.2 产品维修与技术支持 (20)10.2.1 维修服务标准 (20)10.2.2 技术支持与培训 (20)10.2.3 维修设备与工具 (20)10.3 维修备件管理 (20)10.3.1 备件库存管理 (20)10.3.2 备件质量控制 (20)10.3.3 备件物流配送 (20)10.3.4 备件信息管理 (20)10.4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持续改进 (20)10.4.1 客户满意度调查 (20)10.4.2 数据分析与改进措施 (20)10.4.3 持续改进 (20)10.4.4 售后服务监督与考核 (20)第1章电子产品生产准备1.1 生产线的规划与布局生产线规划与布局是电子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
插件作业指导书
插件作业指导书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2、将助焊剂和稀释剂按工艺卡的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的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的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将切脚机输送带和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
5、检查待加工材料批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发现问题提前上报组长进行处理。
插件作业指导的制作
插件段作業指導書(MPI)編排原則看到陳兄的發的貼子﹐深有同感下面是我以前公司使用的插件原則﹐現與大家分享﹕由于插件作业段存在元件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而且需手工劳动的特点。
如果工位的排布不合理,造成产线不能平衡的话,插件作业线将可能成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瓶颈。
那么,IE如何准备插件段的MPI呢?首先,必须对插件段的元件状况及其作业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根据元件的个数和IE自身定义的标准产量,规划出所需要的工位个数。
其次,在规划好的工位个数的基础上,按照基本的插件原则,将元件分配到具体的工位,按照一定的插件次序,完成单一工位的作业。
元件状况分析一般来说,产品中的插件元件主要有以下几类:连接器(Connector),电解电容(EC),晶体震荡器(XTAL),三极管(Dynatron),电感(inductance)等。
以上各类元件中存在各种特点:1:电解电容(EC):存在极性,种类较多,而且大小不同;2:晶体震荡器(XTAL):在同一机种当中,使用多种外观相似、特性不同的元件,在插件作业时有可能错件。
插件时的一般经验作业时间为s/pcs;3:连接器(Connector):存在功能不同的多种连接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用于装插跳线子的连接器;在作业中,可能存在着PIN较少的元件可能会插入用于PIN较多的元件的插件位置,导致插错件;音频接口(Audio Connector),1394接头(1394 Connector),USB接头(USB Connector)等;该类元件的PIN存在着弯折,在装插中会引起PCB板震动,有可能导致其它插件元件偏移原来所在之位置;CPU插座(CPU SOCKET),内存条插座(DIMM Socket)等;该类元件存在着PIN脚比较规则,但,元件PIN脚较多的特点;4:以上各种元件还存在着规格不同,大小不一的特点;5:在插件作业时,按动作研究的方法,一般的作业可以分解成以下两类:移动手臂,抓取元件(M3G3):这种动作的耗时一般为0.774Second;移动手臂,放置元件(M3P5):这种动作的耗时一般为1.161Second;插件原则通过对产品元件的分析,参考IE部门的经验和IE的分析方法:防错、防呆,动作经济原则,归纳出如下插件原则:左右上下先低后高先小后大相似不相容有极性和无极性分摊插件手:左下右上在IE制作MPI的过程当中,以上原则体现为以下具体内容:1.在工位排布当中,安排有前插件和后插件两段。
插件线作业指导书
规格 6mm
元件描述 辅助材料
件数
批准 审核 制定
◎每个人 的作业中 最重要的 是致力于 品质,
我们要 站在客户 的立场上 去生产制 品!
2011 年9月 15 日
制定
修改① 修改②
年月 日 年月 日
修改内容
贴完胶纸,目视自检后将PCB板放在防静电 5 材料架上移交下一工序。参考《PCB板放
置示意图1》
a.不得使用金属类镊子,以免划伤PCB. b.胶纸要贴整齐牢固,要完全把元件 过孔贴住,以免波峰焊接时元件过孔 上锡堵塞。 c.不能把别的焊盘孔贴上,以免波峰 焊接时焊盘孔不能上锡。 检查方法按照上述注意事项。
注意胶纸没贴好,贴紧到位露出焊盘等 不良,加工工艺要求表示:A
补充事项:
1、戴防静电手环操作; 2、戴防静电指套作业; 3、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 4、时刻做好5S工作。
1、作业 不能按标 准书进行 时; 2、机械 3!、!作应业迅 速联系负
序号 元件名称 1 防静电高温胶纸
型号 根据焊盘大小定
安全注 意事 项:
标准时间 24S/PCS
工序名称
贴胶纸
组别
机种名称
户外屏全机种
工位号
使用机械 刀片,防静电手环 流水线
治具名 竹镊子 离子风机
作业参考图
分别在双针排插 的八个位置上贴 高温纸胶规格 86*6MM
作
插件组 1
业指导书
N
o
作业方法
1 将离子风机对准工作台面,距离大约为30cm。
2 把所需贴胶纸的PCB板平稳放置在工作台 的防静电胶垫上。
根据双针排插焊盘设定好切纸长度为:8个位
3 置为86*6MM
插件作业指导书
插件作业指导书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2@: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2、将助焊剂和稀释剂按工艺卡的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的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的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将切脚机输送带和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
插件作业原则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在制作作业指导书之前先要统计好插件线上的人数,线体的长度,以及元器件的种类,大小,数量等等。
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漏件,多件,错件,只要出现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引起很大的损失。
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这里出现错误。
统计的时候可结合编排原则,这样更加能快速的统计,同时又能避免错误的出现,还能缩短编排的时间。
制定一个作业人员插件的数量,种类,以此来决定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确定一条线的小时产能。
在分配的时候,最好是等量安排,但是对于元器件的大小、方向等的限制以及作业员的熟练程度、本身生理特点等原因,这样做,一般达不到线平衡要求。
因此在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时候不能只看数量上,应多方面的考虑。
运用MOD或者RWF等方法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在我的观察中得出,前段应该时间安排要稍稍紧,后段要稍松,这样可以让电路板顺利得流出插件线,并在人数的调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前段松,中段或后段紧了,就会形成很多得瓶颈,不便于调整。
前段和后段的时间松紧可以在宽放系数上做调整。
制定的标准作业时间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上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紧迫感,督促他们去提高他们的技能。
作业指导书上的图片要清晰可见,插件的位置要明确的标示出来。
什么位置,插什么元器件,方向等等,最好在作业指导书上有元器件的图片。
以方便作业人员及上料人员快速准确的辨别。
作业指导书上应该有作业动作的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应该有明确的标示,以此在要求作业人员达到标准动作。
避免作业人员做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出现。
作业指导书中的注意事项说明,诸如安全,自检,工具使用等等,要在明确的位置表示出来。
对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应该着重表示。
同时在作业指导书中,加入5S提示和5S标准,让作业人员在作业的时候注意5S,减少每次都停工下来特意做5S。
为了便于公司的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号,应根据公司的习惯做好编号,要便于领取和归还。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制作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一.PIE工作职责:1. 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导入;2. 产品生产流程及SOP编制;3. 生产线人力、物力平衡;4. 标准工时的制定;5. 现场改善及工艺流程优化;6. 新产品工艺评审;7. 节约成本;8. 生產線的layout;9. 生產力的提升;二.如何计算标准工时定义:是在同等条件下,同一个人,同一生产机型,同等条件下,几次测试的平均时间数插件经验值:1).一般元器件无极性2.5到3秒,有极性3.5到4.5秒,IC(小于16PIN)及排插(小于12PIN且有方向要求)要5秒,以上均含10%的宽放,且为熟练工2).1个3秒;3个8秒;4个10秒;3).插兩只腳的元件(電阻、電容以3秒計;三只腳的(三極管,電源穩壓IC)以4秒計的三.如何安排插件工序基本原则:1.先小后大原则2.先平后立原则3.先中间后外边原则4.相同元件集中原则5.前工序不影响后工序原则6.从左至右7.由内而外四.如何计算生产平衡率生产平衡率是一个百分比各工位时间和与瓶颈工位时间(CT)*工位数的比一般地百分比》85%以上为OK低于此数则需要改善,改善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对瓶颈工序进行改善;2).对瓶颈工序进行拆分;3).合并工序;4).对作业员作业手法进行再培训;5)增加人员;其中CT=3600除以产量可以得出(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 (LB), is 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operations to workstations alongan assembly lin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assignment be optimal in some sense. 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
插件生产线工艺指导书的制作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一、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在制作作业指导书之前先要统计好插件线上的人数,线体的长度,以及元器件的种类,大小,数量等等。
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漏件,多件,错件,只要出现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引起很大的损失。
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这里出现错误。
统计的时候可结合编排原则,这样更加能快速的统计,同时又能避免错误的出现,还能缩短编排的时间。
制定一个作业人员插件的数量,种类,以此来决定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确定一条线的小时产能。
在分配的时候,最好是等量安排,但是对于元器件的大小、方向等的限制以及作业员的熟练程度、本身生理特点等原因,这样做,一般达不到线平衡要求。
因此在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时候不能只看数量上,应多方面的考虑。
运用MOD或者RWF等方法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在观察中得出,前段应该时间安排要稍稍紧,后段要稍松,这样可以让电路板顺利得流出插件线,并在人数的调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前段松,中段或后段紧了,就会形成很多得瓶颈,不便于调整。
前段和后段的时间松紧可以在宽放系数上做调整。
制定的标准作业时间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上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紧迫感,督促他们去提高他们的技能。
作业指导书上的图片要清晰可见,插件的位置要明确的标示出来。
什么位置,插什么元器件,方向等等,最好在作业指导书上有元器件的图片。
以方便作业人员及上料人员快速准确的辨别。
作业指导书上应该有作业动作的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应该有明确的标示,以此在要求作业人员达到标准动作。
避免作业人员做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出现。
作业指导书中的注意事项说明,诸如安全,自检,工具使用等等,要在明确的位置表示出来。
对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应该着重标识。
同时在作业指导书中,加入5S提示和5S标准,让作业人员在作业的时候注意5S,减少每次都停工下来特意做5S。
为了便于公司的文件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号,应根据公司的习惯做好编号,要便于领取和归还。
插件作业指导书
插件作业指导书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 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 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 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2@: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2、将助焊剂和稀释剂按工艺卡的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的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的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 ,将切脚机输送带和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 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
插件作业指导书
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得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得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得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得规定得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得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就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得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得在插件得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得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得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得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2、将助焊剂与稀释剂按工艺卡得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得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得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将切脚机输送带与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
5、检查待加工材料批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发现问题提前上报组长进行处理。
2018年电子插件作业指导书-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子插件作业指导书篇一:手插件作业指导书篇二:电子产品插件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电子产品插件拉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在制作作业指导书之前先要统计好插件线上的人数,拉线的长度,以及元器件的种类,大小,数量等等。
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漏件,多件,错件,只要出现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引起很大的损失。
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这里出现错误。
统计的时候可结合编排原则,这样更加能快速的统计,同时又能避免错误的出现,还能缩短编排的时间。
制定一个作业人员插件的数量,种类,以此来决定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确定一条拉线的小时产能。
在分配的时候,最好是等量安排,但是对于元器件的大小、方向等的限制以及作业员的熟练程度、本身生理特点等原因,这样做,一般达不到拉线平衡要求。
因此在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时候不能只看数量上,应多方面的考虑。
运用MOD或者RWF等方法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在我的观察中得出,拉线的前段应该时间安排要稍稍紧,拉线的后段要稍松,这样可以让线路板顺利的流出插件线,并在人数的调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空间)。
如果前段松,中段或后段紧了,就会形成很多瓶颈,不便于调整。
前段和后段的时间松紧可以在宽放系数上做调整。
制定的标准作业时间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上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紧迫感,督促他们去提高他们的技能。
作业指导书上的图片要清晰可见,插件的位置要明确的标示出来。
什么位置,插什么元器件,方向等等,最好在作业指导书上有元器件的图片。
以方便作业人员及上料人员快速准确的辨别。
作业指导书上应该有作业动作的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应该有明确的标示,以此在要求作业人员达到标准动作。
避免作业人员做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出现。
作业指导书中的注意事项说明,诸如安全,自检,工具使用等等,要在明确的位置表示出来。
电子产品插件作业指导书
单边浮高不可超过0.3mm。
3.蜂鸣器,直脚插座要确实贴板,不允许浮高。
4.立式瓷片电容,压敏电阻和三极管允许倾斜不超过15°
5.二三极管,电解电容和直脚插座为极性元件,不可插反.
6.不可有插错位,漏件,反向,浮高,错件等不良。
7.必须100%全检,确认正确无误方可流入下一站。
审核:
批准:
波板浸涂插切峰面焊锡板件脚锡
作业指导书(插件)
产品名称
N0 使用材料
1
PCB
2
跳线
3
电阻
4
电容
5 二极管
6 三极管
7 蜂鸣器
8 继电器
9 接线座
10 变压器
图示:
规格/型号
单面板 ¢0.5mm
卧式 立式 卧式 立式 立式 卧式 立式 卧式
工站名称
位置
数量
J* R* C* D* Q* SP JR L/N/P T*
插件QC 备注
作业指导书(插件)
产品名称
N0 使用材料
1
PCB
2 助焊剂
3
4
5
6
7
8
9
图示:
规格/型号 单面板 XD-613
工站名称
位置
数量
涂板 备注
文件编号
NO 使用工具 规格
版本/版次
1 静电环
变更依据
2 手指套
日期
3
工艺流程 作业步骤:
涂板
1.用手拿持PCB两端,将焊面朝下平放入助焊剂盆内的
棉绵上,约1秒钟后取出。 2.将粘涂过助焊剂的PCB焊面朝上平放于桌面上候干。 3.30分钟后将候干劲的PCB收集整齐待插件。
板面元件。
【最新】插件作业指导书-推荐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插件作业指导书篇一:手插件作业指导书篇二:插件作业指导书插件作业指导书好好学习社区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插件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二、准备工作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2@: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一.PIE工作职责:1. 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导入;2. 产品生产流程及SOP编制;3. 生产线人力、物力平衡;4. 标准工时的制定;5. 现场改善及工艺流程优化;6. 新产品工艺评审;7. 节约成本;8. 生產線的layout;9. 生產力的提升;二.如何计算标准工时定义:是在同等条件下,同一个人,同一生产机型,同等条件下,几次测试的平均时间数插件经验值:1).一般元器件无极性2.5到3秒,有极性3.5到4.5秒,IC(小于16PIN)及排插(小于12PIN且有方向要求)要5秒,以上均含10%的宽放,且为熟练工2).1个3秒;3个8秒;4个10秒;3).插兩只腳的元件(電阻、電容以3秒計;三只腳的(三極管,電源穩壓IC)以4秒計的三.如何安排插件工序基本原则:1.先小后大原则2.先平后立原则3.先中间后外边原则4.相同元件集中原则5.前工序不影响后工序原则6.从左至右7.由内而外四.如何计算生产平衡率生产平衡率是一个百分比各工位时间和与瓶颈工位时间(CT)*工位数的比一般地百分比》85%以上为OK低于此数则需要改善,改善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对瓶颈工序进行改善;2).对瓶颈工序进行拆分;3).合并工序;4).对作业员作业手法进行再培训;5)增加人员;其中CT=3600除以产量可以得出(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 (LB), is 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operations to workstations alongan assembly lin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assignment be optimal in some sense. 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
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和方法。
(1)“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2)生产线平衡的意义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2、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3)工艺平衡率的计算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节拍(cycle time)。
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cycle time,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Q,每小时产量)。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4)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6、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五.如何进行现场改善(4M1E)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六.巡线的定位1.瓶颈工序的改善;2.有无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3.有无堆机的工位;4.私自动仪器设备的现象;七. IE手法1、工程分析。
2、搬運工程分析。
3、運動分析(工作抽查 work sampling)4、生產線平衡。
5、動作分析。
6、動作經濟原則。
7、工廠佈置的改善。
其他的各種說法1、IE七大手法爲:作業分析、程式分析(運用ECRS技巧)、動作分析(動作經濟原則)、時間分析、稼動分析、佈置搬動分析、生產線平衡2、七大手法:流程分析法、動作分析法、動作經濟原則、時間研究、工作抽查法、人機配置法、工作簡化法3、七大手法:動作改善法(動改法)、防止錯誤法(防錯法)、5*5W1H法(五五法)、雙手操作法(雙手法)、人機配合法(人機法)、流程程式法(流程法)、工作抽樣法(抽樣法)4、七大手法:程式分析、時間分析、動作分析、流水線分析、稼動分析、物料分析、環境分析。
IE七大手法,现流行几种不同说法,相关资料上也不统一,有香港方面的,有日本方面的,也有台湾方面的,还有其它方面的,不过我认为以下说法比较适合中国现代IE:1.双手法,2.流程法,3.动改法,4.防错法,5.五五法,6.人机法,7.抽样法。
IE七大手法很多是一个意思,不同说法。
基本支持--1.工程分析。
2.搬運分析。
3、时间分析 4、生產線平衡。
5.動作分析。
6、動作經濟原則。
7、工廠佈置的改善。
窃以为最好调整一下顺序;1.动作分析;2.搬运分析;3.工程分析;4.生产平衡;5.动作经济原则;6.时间研究;7.工厂布局。
我的分类方法有如下Explain:先有动作,再加上搬运,基本上构成流程。
这三项和其它分类基本吻合;之后当然要有产线平衡了;再是时间研究,什么用马表测工时了,既定动作标准法,MOST法等;动作经济原测,这和动作分析有些关联,但一般都分开讲。
但运用起来也许可归纳为"根据动作经济原则来进行动作分析。
有点老毛讲的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最后布局分析很重要,如果是FMS可能还好办点;生产线不灵活布局又不合理,那可就是势成骑虎,左右为难。
想改成本太高,不改又可能能确实存在生产不顺畅,流程混乱,搬运过多等缺陷。
说点题外话,本人和日本,欧美,香港,台湾企业均有接触。
感觉日本搞精益生产确实一流,台湾次之,港企再次。
但港企人的利用效率更高。
其实日本企业的精益生产可能和中国国情也许有点水土不服,生产品质可能要好些,但生产效率不见得比得上港企。
我曾服务过一家港企,它和一家知名日企同做一种产品,但效率比日企要高25%左右。
但品质略差,我认为主要是从上到下品质意识不如他们。
要不然。
日企有些为了搞精益生产而似乎忘了评估成本的苛刻状态,有点趋于形式化的样子。
欧美企业主要注重研发和技术,对于生产他们也很吃力。
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企业的机会。
我们用最低的成本做到相同的品质。
我一点不怀疑中国人是比他们聪明,办法多。
但缺点也是太聪明了每个人都有一套想法,难于达成共识。
希望能提供一套能在中国快速复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多提供些好的想法。
日本人没什么的,三十多年不也就是丰田生产方式,一招鲜吗。
我想在我国推行TPS也许太落于窠臼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模式",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TPS。
希望志同道合者多支持,一起努力。
八.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及作业制导书的内容制定一个作业人员插件的数量,种类,以此来决定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确定一条线的小时产能。
在分配的时候,最好是等量安排,但是对于元器件的大小、方向等的限制以及作业员的熟练程度、本身生理特点等原因,这样做,一般达不到线平衡要求。
因此在制定标准作业时间的时候不能只看数量上,应多方面的考虑。
运用MOD或者RWF等方法制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在我的观察中得出,前段应该时间安排要稍稍紧,后段要稍松,这样可以让电路板顺利得流出插件线,并在人数的调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前段松,中段或后段紧了,就会形成很多得瓶颈,不便于调整。
前段和后段的时间松紧可以在宽放系数上做调整。
制定的标准作业时间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上明确的标示出来,这样可以给员工一种紧迫感,督促他们去提高他们的技能。
作业指导书上的图片要清晰可见,插件的位置要明确的标示出来。
什么位置,插什么元器件,方向等等,最好在作业指导书上有元器件的图片。
以方便作业人员及上料人员快速准确的辨别。
作业指导书上应该有作业动作的详细说明,每个动作的时间长短也应该有明确的标示,以此在要求作业人员达到标准动作。
避免作业人员做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