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笔记

管理会计笔记

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内容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形成,发展二、管理会计的特点三、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基本内容四、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概述一、管理会计概念——3个要点(一) 基础——现代管理科学(二) 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三) 方法——灵活多样(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四) 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五) 性质——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一) 从会计本身来看——它是一项管理活动(二) 它从财务会计中分离独立出来经历三个阶段1. 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后背景:一战爆发1914—1918 美国1917年参加企业管理上:(美)企业广泛推行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新方法——管理会计萌芽2. 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后)背景:二战后企业规模扩大,导致两权分离,国内外竞争激烈企业管理上:广泛推行“职能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会计与之配合:出现了“量本利分析”“职责会计”等新方法加上20年代的会计方法形成管理会计的初步形态3. 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背景:生产力迅猛,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内外市场竞争剧烈,资金紧张 企业管理上:重视预测、决策会计与之配合:会计出现了规划会计,决策会计等方法,此时需要一种与现代管理科学相适应的会计体系产生,于是这些会计新方法从原有会计中分离独立起来——“管理会计” 原有会计——“财务会计”(理财会计)*1952年在世界会计学年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门名词——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三、发展(一)管理会计风靡全世界1972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分制度化美国:成立“管理会计协会”英国:成立“管理会计人员协会”两国都出版了“管理会计”月刊,向世界发行(二)1980年4月巴黎举行各国会计人员联合会——10个欧洲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如何推广运用管理会计”80年代初管理会计传入我国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一、基本假设(一)多主题假设(所有责任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主体是单一的——整个企业(二)理性行为假设(实事求是)(三)合理预期假设(灵活分期)(四)充分占有资料的假设二、基本原则P6三、基本职能(一)规划(二)控制四、基本内容(一)规划会计——决策——第四—七章(二)控制会计——责任会计——第八、九章第三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一)服务对象不同财:为企业外部利害人服务管: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二)核算重点不同财:着重反映过去管:着重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三)核算依据不同财: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管: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受约“管理理论”,“数学公式”(四)核算主体(对象)财:整个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局部(责任部门、个人)可以是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可以是某一环节(五)核算方法不同财:会计方法管: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会计方法(六) 编制报表时间不同财:定期——期末管:不定期——按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七) 核算程序不同财:程序不同——证→账→表管:程序不固定——按内部管理需要(八) 核算要求不同财:力求准确管:不求准确,只求近似(九) 法律效力不同财:其核算资料是正式文件,有法律效力管:其核算资料是不正式文件,无法律效力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一)信息同源管理会计进行规划,主要靠财务会计提供资料(二)总目的相同——都是提高企业效益第二章 成本性态(习性)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一、成本性态含义、分类、意义二、固定成本含义、特点、图形、分类三、变动成本含义、特点、图形、分类四、混合成本含义、特点、分类、分解方法第一节 成本及其分类一、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意义(一) 成本性态的概念*业务量——产量、销量、工作量……(二) 财务会计对成本分类——按成本经济职能1、 分类内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非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成本总成本2、 对此分类的分析在生产环节发生 在非生产环节发生(1) 优点:反映了产品成本的构成,便于分析成本升降原因,寻找降低途径 (2) 缺点:没有将成本与生产能力挂钩(产量)不利于对成本的事前预测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 管理会计对成本重新分类标准成本性态分二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四) 成本按性态分类的意义1、 是实行变动成本法的前提2、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之一3、 是企业开展量利分析的基础4、 有利于实行弹性预算和成本控制总之,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决策的先决条件——成本必须按成本性态分析二、固定成本(一) 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二)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成反比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不受业务量影响—性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 (三) 图形(四) 相关范围1、 一定业务量内2、 一定时期内(五) 分类——按管理者决策能否改变固定成本数(总)额1、 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了企业的生产能力(1) 定义:管理者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 例子:折旧,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3) 特点:其数额改变后,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 作用: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2、 酌量性固定成本(选择性)(1) 含义:管理者决策可以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2) 例子:广告费,培训费,展览费……(3) 特点:其数额改变后,不影响企业生产能力(4) 作用: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三、变动成本(一) 含义: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二)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比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三) 图形(四) 相关范围⎩⎨⎧一定业务量内一定时期内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方法一、混合成本的概念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二、混合成本的特点它含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因素三、混合成本的分类→三类1、 特点⎩⎨⎧务量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成本与业成本有一个基数2、 例子:电话费、设备维护费3、 图形(二)半固定成本——阶梯型混合成本1、特点⎩⎨⎧业务内固定跳跃上升,并在下一个超过一定业务量,成本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内固 2、例子:检验员工资,化验员工资3、图形(三)延期混合成本1、特点{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超出正常业务量后,成内,成本固定不变在正常业务量2、例子:管理人员加班津贴3、图形四、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一)账户分析法1、含义:根据会计账上混合成本项目性质,观察其比较接近固定还是变动的,从而直接加以归属的方法2、方法: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密切——变动成本——燃料的动力凡成本的变动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固定成本——低易品、水电费4、 评价:方法简便,成本内容具体能查出成本高低的原因,但工作量大(二)合同确认法在合同中已明确混合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如电话费(三)技术测量法1、含义:用技术方法测量结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和变动部分2、例子:P22—23(四)数学方法1、高低方法(1)含义(2)方法:依据y 混=a+bxbxa y x y bx y a x x y yb +=-=-=--=混低低高高低高低高写出混合成本分解方程或再求先求b a 、b 为常数 (3)注意公式中高高、y x 必须是同一期资料,低低、y x 也必须是同一期资料如果高高、y x 不在同一期或低低、y x 不在同一期,以为高x 最高点,以为低x 最低点(4)评价:方法简便,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不大的企业,否则误差大2、散布图法(布点图法)(1)含义:用作图的方法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2)方法⎪⎪⎪⎪⎪⎩⎪⎪⎪⎪⎪⎨⎧+=-=bx a y x a y b a a y y 混线上线上写出分解方法求以轴的交点是直线与)少有一点在所画直线上均分布在直线两侧且至目测画趋势线(点数平画点—成本—轴—业务量,—轴直角坐标,建立x a 、b 为常数(3)评价优点: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不正常的坐标点不考虑),且较直观缺点:作图因人而异,分解结果多样适用: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精确要求不高3、 回归直线法——最小二乘法(统计方法)(1)含义:用回归方程来分解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2)方法bx y nxb y a x x n y x +=-=--=∑∑∑∑∑∑∑a )(xy n b 22混写出分解方程 a 、b 为常数(3)评价: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各期混合成本波动较大且对分解结果精确程度较高*总成本1、 内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2、 方程:bx a +=总y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本章主要内容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特点二、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三、变动成本法的计算规则与优缺点四、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结合运用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一、变动成本法含义(直接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的方法二、全部成本法的含义(吸收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生产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三、两种成本法的计算对比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非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成本总成本四、两种成本法的区别(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固定制造成本【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变动固定 单位产品成本=产量产品成本【变】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成本单位产品成本=产量产品成本 (二) 存货成本不同【全】存货成本=存货量×【全】单位产品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全】(上)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全】(本)单位产品成本【变】存货成本=存货量×【变】单位产品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变)单位产品成本注意: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各期单位成本相等(三) 期间成本不同【全】期间成本=全部的非产品成本=全部管理费用⎩⎨⎧变动固定+全部销售费用⎩⎨⎧变动固定+全部财务费用⎩⎨⎧变动固定【变】期间成本=全部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的非生产成本⎪⎩⎪⎨⎧财务费用中固定销售费用中固定管理费用中固定(四) 计算损益不同【全】⎩⎨⎧-=-=【全】期间成本销售毛利税前利润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毛利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变】期间成本贡献毛益税前利润本已销产品的变动存货成销售收入贡献毛益 已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已销产品在非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销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P30产量=销量1、【全】产品成本=1,000+1,200+800+600=3,600(元)单位生产成本=)件元(1820000,63= 【变】产品成本=1,000+1,200+800=3,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件元(1520000,03= 2、【全】期初存货成本=0(元)【变】期初存货成本=0(元)【全】期末存货成本=0(元)【变】期末存货成本=0(元)3、【全】期间成本=900(元)【变】期间成本=900+600=1,500(元)4、【全】销售毛利=200×220-3,600=40,400(元)税前利润=40,400-900=39,500(元)【变】贡献毛益=200×220-3,000=41,000(元)税前利润=41,000-1,500=39,500(元)P30 例3-1假设期初有存货20件,上月产量为220件,3月产量200件,销量220件 产量<销量 算2种成本法下税前利润解:1、【全】产品成本=1,000+1,200+800+600=3,600(元)单位生产成本=)件元(1820000,63= 【变】产品成本=1,000+1,200+800=3,000单位生产成本=)件元(1520000,03= 2、【全】期初存货成本=20×(15+220006)=354.55 期末存货成本=0(元)【变】期初存货成本=2015=30(元)0期末存货成本=0(元)3、【全】期间成本=900(元)【变】期间成本=900+600=1(元),5004、【全】税前利润=220×220-(354.55+3,600)-900=43,545.4(元)【变】税前利润=220×220-(3,000+300)-1,500=43,600(元)产200>销180【全】税前利润35460>【变】税前利润∵期末存货成本【全】[20×(15+200600)]比【变】(20×15)多60元固定制造费用(20×200600) 产200<销220【全】税前利润43545.55<【变】税前利润43600 相差54.55∵期初存货成本【全】[20(220600)]=354.55(元)比【变】(2015)=300(元)多54.55(元) 上期固定制造费用【全】在计算当期税前利润时比【变】多扣54.55固定制造费用即【全】当期扣除固定制造费用654.55⎩⎨⎧60055.54当期上期 而【变】当期扣除固定制造费用600【全】比【变】的税前利润少54.55五、两种成本法的计算规则(结论)(一) 产量>销量——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则【全】税前利润>【变】税前利润两者的差额=期末存货量×(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上)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二) 产量<销量——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则【本】税前利润<【变】税前利润两者差额=期初存货量×(上)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三) 产量=销量——期末存货=期初存货则【全】税前利润=【变】税前利润(四) 销量不变,则变动成本法下各期利润相等六、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一) 单轨制——变动成本法(二) 双轨制——两种成本法同时用(三) 结合制——平时变动成本法,期末将其调整为全部成本法七、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P39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基本公式、内容、前提二、单一产品保本点的确定三、多种产品保本点公式四、保利分析五、保本图的作法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CVP 分析)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研究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关系——CVP 分析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收入-总成本aax b p aabx px P bx a x p P -⨯=--=-=--=+-⋅=销量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三、本量利分析的假设前提 (一) 企业总成本按成本性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二) 户销平衡——产量=销量(三) 公式中a 、b 、p 不变(在相关范围内)(四) 公式中p ——息税前利润EBIT(五) 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品种结构不变——各种产品销售比重不变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一) 保本分析⎩⎨⎧多种产品保本分析单一产品保本分析(二) 保利分析⎩⎨⎧目标利润的预测保利点计算第二节 保本分析一、保本点的含义(盈亏平衡点)指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0)时的销量(销售额)二、保本点的表达(一) 实物量——保本销售量 x 0(二) 价值量——保本销售额 y 0三、保本点的计算(一) 涉及概念:贡献毛益1、 含义: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金额2、 计算⎩⎨⎧-=-=-=b p x b p bx px 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绝对数)(⎪⎪⎩⎪⎪⎨⎧====-=-=-=-==p bpx bx a p b p px bx px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销售收入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相对数1(二) 单一产品保本点的计算1、 保本销售量bp a x -=0 (p-b )→单位贡献毛益 2、 保本销售额pb p a y -=0 pb p -→贡献毛益率 (三) 多种产品保本点的计算1、 特点:只有综合保本额——综合价值量指标没有综合保本量——不同产品的实物指标之和没有意义2、 计算(1) 综合贡献毛益率法a 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全部产品的销售额某产品销售额%3000,0100500,06C %4000,010000,0410B %30500,061000,0400,021500,0215A =⨯==⨯==⨯+⨯+⨯⨯=b 算多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pb p - %60525C %4010610B %251525.1115A =-==-==-=c 算综合贡献毛益率=∑⨯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产品销售比重 =30%×25%+40%×40%30%×60%=41.5%d 算综合保本销售额=综合贡献毛益率a =00,090%5.4137350= e 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万万万万万万7.2%309C 1.3%409B 7.2%309A =⨯==⨯==⨯=f 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各产品的单价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件件件,400,5500,72C 00,631000,036B 80011500,027A ======(2) 分别计算法a 含义:将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上后再计算各产品的保本点b 计算1) 求a 的分配率=000,6)25()610(000,2)25.1115(350,37⨯-+-+⨯-=和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之a =9.0%5.4110350,37=⨯=⨯万综合贡献毛益率各产品的销售收入之和a 2) 计算各产品应分配到的a=各产品的贡献毛益×分配率3) 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量=bp a -分配到的 ⎪⎪⎪⎩⎪⎪⎪⎨⎧-=-=-=⎪⎩⎪⎨⎧=⨯⨯-==⨯⨯-==⨯⨯-=2500,216C 61000,414B 25.111550,76A 00,2169.000,0625C 00,4149.000,04610B 50,769.000,0225.1115A )()()(四、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衡点率)保本点作业率(盈亏平安全边际分析指数(一) 安全边际1、 含义:实际(预计)销量(额)超过保本量(额)的差额2、 计算⎪⎪⎩⎪⎪⎨⎧-=-==⎩⎨⎧-=-=-=-=y y y x x x y y x x 0000))实际(预计)销量(额安全边际量(额相对数:安全边际率保本额实际(预计)销售额安全边际额保本量实际(预计)销量安全边际量绝对数000,100500,87000,10750,8= 3、 分析 安全边际量越大,企业经营越安全⎪⎩⎪⎨⎧<>亏损保本=盈利000安全边际率越高越好⎪⎪⎪⎩⎪⎪⎪⎨⎧>以下危险注意较安全安全很安全%10%20~%10%30~%20%40~%30%40(二) 保本点作业率1、 含义:保本量(额)与实际(预计)销量(额)之比率2、 计算:保本点作业率=yy x x 00==)实际(预计)销量(额保本量(额) 12.5%=1-安全边际率87.5%*安全边际率+保本点作业率=1*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三) 经营杠杆系数1、 经营杠杆的含义在相关范围内,由于a 的存在,使得销量较小的变化引起利润较大变化的现象(销量对利润放大作用)2、 经营杠杆的计算经营杠杆系数DOL=%%销量变动利润变动 或=基基基(基)利润(基)贡献毛益P a +=+=1P a P 总风险衡量:复合杠杆系数=DOL ×DFL=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某出版社销售词典,每本售价2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万,单位变动成本16,去年已售2万本,预计今年销量达3万本,其他条件不变,求出版社的经营杠杆系数第三节 保利分析一、保利点的计算(一) 保利销量x =bp a p -+ (二) 保利销售额y =p bp a p -+ 二、保净利点的计算(一) 保净利点的销量x =b p a -+-所得税税率)(税后利润1 净利——税后利润(二) 保净利点的销售额y =pbp a -+-所得税税率)(税后利润1 三、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4个(一)p 变动,p ↑,P ↑,同向变化(二)x 变动,x ↑,P ↑,同向变化(三)b 变动,b ↑,P ↓,反向变化(四)a 变动,a ↑,P ↓,反向变化四、目标利润的预测P=(p-b )x-a第四节 本量利图(即用作图方式求出保本点)一、传统式(总体式)保本图(一) 方法1、建立直角坐标 x 轴——销量 y 轴—— 收入、成本2、画收入线 y=px3、画销售总成本线 y=a+bx4、两线交点即为所求的保本点(x 0,y 0)(二)图形二、贡献毛益式保本图(一)方法与传统式保本图类似,只是多画一条变动成本线(二) 图形三、对保本图的分析(一)当x 不变,保本点越低,盈利越多(二)当保本点不变,销量越多,盈利越多(三)当销售收入不变时,保本点的高低取决于a 和b1、⎪⎩⎪⎨⎧↑↓↓↓↑↑,盈利,保本点,盈利保本点a ,a 2、⎩⎨⎧↑↓↓↓↑↑,盈利,保本点,盈利保本点b ,b第五章 预测本章主要内容一、预测的概念与方法二、销售预测的方法及应用三、利润四、成本第一节 预测概述一、预测的概念根据已知(历史资料)推测未知(未来)的过程二、预测的种类(一)按时间分⎪⎩⎪⎨⎧-年以上——长期预测年——中期预测年内——短期预测5511(二)按内容分⎪⎪⎩⎪⎪⎨⎧—财务管理学—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先导—销售预测(三)按方法分⎩⎨⎧定性预测定量预测三、预测程序 P63四、预测方法(一)定量预测法1、特征:运用数学模型预测2、种类:——2种(1)因果预测法ab 内容:本量利预测法,回归分析法(2)趋势预测法ab 内容:⎪⎩⎪⎨⎧指数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简单平均法五、预测基本原则(一)数量越多越准确——群体的准确性大于个体(二)时间越短越可靠——时间越长不确定的因素越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多(三)注重事先测试(四)充分估计误差第二节 销售预测方法:一、简单平均法二、移动加权平均法三、指数平滑法(一)设平滑系数a ,0.3<a<0.7(二)公式销售量(额)预测值=a ×上期实际销售值×(1-a )×上期预测销售值第三节 利润预测一、本量利法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额单位贡献毛益安全边际量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贡献毛益⨯=⨯=-⨯=-=--=a aax b p P )(二、利润率法(一)依据:1、各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润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产值利润率=销售收入利润销售利润率=2、利润率的确定:依据上期利润率结合计划期实际情况确定(二)公式目标利润=(计)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或=(计)产值×产值利润率或=(计)资金×资金利润率或=(计)成本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率四、经营杠杆系数预测法(计)目标利润=(上)利润×[1+(计)利润变动%]=(上)利润×[1+DOL ×(计)销售变动%]第四节 成本预测一、高低点法(一) 依据:y=a+bx(二) 公式 b=低高低高x y --x ya=y 高-bx 高=y 低-bx 低(三) 写出预测方程y=a+bx二、回归预测法(一)依据:y=a+bx (二)公式:n x b y a x x n y x ∑∑∑∑∑∑∑-=--=22)(xy n b (四) 写出预测方程y=a+bx三、加权平均法(一)公式:根据n 期资料,设n 期的权数a=各期权数之和)各期权数∑a *(b=各期权数之和各期(权数∑)*b (二)依据:y=a+bx(三)写出预测方程:y=a+bx加权权数⎩⎨⎧03.0,2,31——饱和权数——自然权数某公司04年丙产品销量3,000件,销售单价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3000元,固定成本2,000,000元,预计05年丙产品销量增加20%求①预测05年丙产品的经营杠杆系数②预测05年丙产品的利润第六章 决策本章主要内容一、决策的含义、种类二、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及特点三、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及使用四、经营决策的种类、生产决策的种类五、经营决策方法的使用六、不确定决策的种类、方法、应用第一节 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 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两个,两个以上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评价和判断过程二、决策的种类(一) 按时间分⎩⎨⎧影响多年盈亏—长期决策仅影响当年盈亏的决策—短期决策(二) 按职能分⎩⎨⎧策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决—控制决策策规划未来经营活动的决—规划决策 (三) 按决策范围分⎩⎨⎧决策只涉及一个单位内部的—微观决策民经济内所作的决策在经济区域内或整个国—宏观决策三、决策的程序 P78第二节 与决策有关的成本一、差量成本与边际成本(一) 差量成本1、 含义⎩⎨⎧变动成本的差额)额(在相关范围内就是—不同产量下的成本差—狭义:增量成本间的成本差额广义:不同备选方案之2、 决策:要考虑(二) 边际成本1、 含义:产(销)量变化无限小(一个单位)时,引起的成本变化额2、 特点:在相关范围内,边际成本=b ,边际成本也是狭义的差量成本3、 相关概念(1) 边际收入:销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的收入变化额(2) 边际利润:销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的利润变化额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二、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一) 付现成本1、 含义:与某项决策有关,需在未来支付现金的成本2、 决策:在资金不足时,取付现成本小的方案,舍总成本小的方案(二) 沉没成本1、 含义: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2、 决策:不考虑三、机会成本和假设成本(一) 机会成本选择最优方案,放弃次优方案,次优方案的潜在收益是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二) 假设成本1、 含义:需估算的机会成本2、 例子:利息3、 特征:是机会成本的一种特殊形态四、重置成本和历史成本(一) 重置成本含义:目前到市场上购买同样资产所需支付的代价(二) 历史成本——账面成本——已过已支出,属于沉没成本五、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一) 可避免成本(二) 不可避免成本决策:考虑可避免成本,不考虑不可避免成本六、可延缓成本和不可延缓成本 考虑可延缓(一) 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的推迟执行,不影响企业大局,则与该方案有关的成本为可延缓成本(二) 不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的推迟执行,影响企业大局,则与该方案有关的成本为不可延缓成本七、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一) 专属成本有明确归属对象——能明确归属到某种某批某类产品上的成本。

管理会计 学习笔记

管理会计 学习笔记

管理会计课程学习笔记网院学号:_14011110430_ 批次:_201410_ 辅修专业:_会计学_ 姓名:__ __一、学习内容(30分)1. 学习目标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总论)学习本章的目的,对管理会计有个总括的概念,并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熟悉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成本性态的涵义以及如何按成本的性态进行分类;熟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点、内容、分类及混合成本的概念、分类和定性分析方法。

掌握相关范围的涵义和意义;掌握成本性态的基本假设和数量分析方法。

熟悉本量利分析的涵义和基本公式;掌握边际贡献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及具有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经营杠杆的意义、计算及其用途;掌握本量利分析在保本点预测分析和利润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变动成本法及其理论根据,了解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以及按变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与按全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的区别;了解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四章作业成本法本章的内容是近年来管理会计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将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使用单一成本分配率的传统成本系统是如何扭曲产品和客户成本的;识记资源、作业、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概念;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了解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理解实际生产能力和闲置生产能力的重要性;掌握把营销费用、分销费用和销售费用分配给客户;领会客户获利能力分析和管理;了解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服务性企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学习本章学生要了解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在决策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决策成本概念。

熟悉短期经营决策各种类型最常用的专门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典型案例全面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分析技术。

应掌握生产决策、定价决策、风险型决策及不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技术。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五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五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五章第五章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第一节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成本性态分析为盈亏临界点的确定创造了前提条件,变更成本计算法又为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提供了数量依据。

因此,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性态分析和变更成本计算法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一、贡献毛益贡献毛益(contributionmargin)是本量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可译为“边际贡献”、“贡献边际”或“创利额”,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更成本后的余额。

贡献毛益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它首先应该用于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若还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

如果贡献毛益不足以收回固定成本,则企业将会发生亏损。

贡献毛益通常有两种表示形式:(1)单位贡献毛益,即每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各该产品的单位变更成本;(2)贡献毛益总额,这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也就是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各种产品的变更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是反映各种产品赢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办理人员进行决策分析的一项重要信息。

贡献毛益率是一个相对数的概念,是指以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销价或者以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其计算公式是:按照贡献毛益率指标可以测算由于销售数额的变更对损益的影响。

二、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break-evenpoint,简称BEP),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是指在必然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等,不赢也不亏。

当销售量低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将发生亏损;反之,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

任何一个企业要预测利润,进而确定目标利润,都必需首先预测盈亏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再扩大销售量,才谈得上获得利润。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有两种形式:1.按实物单位计算:2.按金额计算:三、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当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上述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为前提所进行的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有所变化了。

由于每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不同,因此,企业的盈亏临界点就只能以销售收入金额来表示,而不能以实物量表示。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6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6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6三、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把与投资项目有关的现金流入量都按现值系数折算成现值,然后同原始投资额比力,求得净现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I代表折现率;A0代表原始投资额;Ak代表k期的现金流量。

决策规则:如果计算得出的净现值是正数,说明该投资项目所得大于所失,该投资项目经济上可行;反之,如为负数,说明该投资项目所得小于所失,该投资项目经济上不成行。

对原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净现值这个指标没有可比性。

四、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和原始投资额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它说明每元投资在未来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数。

对原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一指标仍具有可比性。

五、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是指一个投资项目的逐期现金净流入量换算为现值之和将正好等于原始投资金额时的利息率。

其计算公式为:上式中的r即为内部收益率。

收益率r的计算方法,因每期现金净流量是否相等而有必然的不同。

1.若每期现金流入量不相等,内部收益率要通过“逐次测试法”来测定。

其计算方法是:首先,估计一个折现率,并一此率计算各年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然后把加计的总数减去投资额,如差额(即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估计的折现率小于该方案可能达到的内部收益率。

这时应提高估计的折现率再进行测算。

直到测算的净现值正数下降到接近于零为止;如果差额(即净现值)为负数,则表示估计的折现率大于该方案可能达到的内部收益率。

则应降低估计的折现率再进行测算。

如此经过逐次测算,即可求出由正到负的两个相邻的折现率。

其次,依据正负相邻的折现率,采用内插法计算方案的内部收益率。

2.若每期现金流入量相等,表示为年金形式。

其计算方法是:首先,以原始投资额除以年金金额,计算其现值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年金金额其次,从年金现值表中找出在相同期数里与上述现值系数相邻的折现率。

最后,依据两个相邻的折现率和已计算出的现值系数,采用内插法计算出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二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二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标准成本系统第一节标准成本及作用一、标准成本的概念所谓标准成本,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

它是按照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是依据生产产品的实际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计算出来的。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数据,但实际成本只是一种历史成本,它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事跋文录,其成本无论凹凸都已经成为事实,在成本办理工作中不能起到积极的控制作用,因此,标准成本作为控制、办理成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二、制定标准成本的作用标准成本的作用的作用有以下六条: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因为标准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可以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以明确企业在预算期的目标。

2.用于控制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指示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包管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3.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和考核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实际成本偏离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可以评价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成绩,分清他们的办理责任,确定经济办理活动的效果,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改进办法。

4.标准成本可以可以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

评价不同经济效果要用到不同成本,而标准成本为不同成本提供了现成的资料。

5.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活的计价提供了客不雅合理的基础。

6.促进和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将标准成本和差异别离列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销售成本等平时均可以按照标准成本入账,这就大大简化了日常帐务处理工作。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1.基本的标准成本它是以实施标准成本的第一年度或选定某一基本年度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用以衡量一个年度的成本凹凸,据以不雅察成本升降的趋势。

这种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多年保持不变,它可以使各个时期的成本以相同的标准为基础进行比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情况会发生变化,使原有的标准成本显得越来越过时,不能很好的发挥成本办理的作用,所以,这种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九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九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九章第九章长期投资决策第一节长期投资决策及其特点一、长期投资的概念及其分类长期投资是指适应今后生产经营上的长远需要,不能由当年产品销售收入补偿的支出。

例如,厂房设备的扩建、改建、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有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试制等方面的支出,都属于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决策按其经营范围,可分为战略性的投资决策和战术性的投资决策两种。

战略性的投资决策是指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发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决策。

这种决策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

战术性的投资决策是指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方面并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决策。

这种决策一般只对企业的局部范围有影响。

二、长期投资的主要特点长期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的金额大,资金占用的时间较长;一次投放,分次收回。

对比短期投资来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长期投资决策的意义长期投资决策就是对企业的各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择,以确定最佳方案。

长期投资决策是企业具有长远意义的决策。

长期投资决策主要在于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规模,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的经营会发生持续的影响。

做好长期投资决策的关键,就是必须做好投资决策的前期工作,重点是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的经济评价。

这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的金额大,资金占用的时间较长;一次投放,分次收回。

对比短期投资来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盈亏和财务状况影响深远。

所以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应着重考虑如下因素:一、货币时间价值所谓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

简单地说,就是指货币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价值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一元钱比若干年后的一元钱更值钱,其差额是因为放弃现在使用一元钱的机会,可以换取按照放弃时间长短计算的报酬。

而这种报酬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1.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是按照复利的方式进行计算的。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2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2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2三、成本按可控性分类成本按照可控性分类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成控成本两类。

从一个单位或部门看,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或部门所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或部门可控成本。

相反,若成本的发生,不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的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或部门加以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或部门的不成控成本。

学习该分类要理解成本的可控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以特定的单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权力层次为出发点的,成本是否可控,会随着单位、时期和权力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不成控的成本对于另一个单位或部门则可能是可控的;同样,在必然时期或对于基层领导来说不成控的成本在另一个时期或对于高层领导则可能是可控的。

该分类方法在责任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四、成本按可追踪性分类按照生产成本能否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即成本的可追踪性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

能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反之,不能直接计入,而必需先归集,而后按必然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称为间接成本。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成本按可盘存性分类成本的可盘存性是指必然期间内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并作为资产结转下期。

成本按可盘存性可以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两类。

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结转到下期而应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成本称为期间成本;而那些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则称为产品成本。

该部分成本视产品是否销售,别离列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表现为当期损益或成为结转到下期的期末存货的组成部分。

六、成本按经营决策的不同要求分类成本核算是为了给经营决策提供决策相关指标,因此涉及到一些独特的成本概念,这里一并做一简要介绍。

1.不同成本。

广义的不同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不同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不同。

管理会计的笔记

管理会计的笔记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第一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1、财务会计定义:是一个提供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确认、计量,连续系统的记录汇总,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企业外部的有关利益集团或个人提供他们据以决策的会计信息。

2、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为企业的决策规划、计划预算、评价与控制等方面提供信息。

3、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2》方法灵活多样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4、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比较:1》信息使用者不同(外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公众;内部使用者:企业各级管理者)2》信息时间属性不同(历史性;现实性和预测性)3》会计报告的类型不同(财务报表;决策分析报告、业绩评价报告、控制报告)4》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反映企业整体的总括性情况;反映企业内部机构部门的详细情况)5》会计报告的编制频率不同(年度、半年度、季度;根据需要适时提供6)约束性不同(符合会计准则;不受会计准则约束)7》验证程序不同(公认会计师审计;无需外部审计)5、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其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

决策决策分析可以分为短期决策分析和长期决策分析规划会计通过编制计划和预算将决策确定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包括生产经营总预算和项目预算执行和控制是保证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实施过程6、管理会计的职能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7、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准确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及时性5》成本和效益原则8、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表现1》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2》代理人理论3》价值链分析、作业管理和作业成本计算4》目标成本计算和价值分析5》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6》适时生产(存货)系统7》综合积分卡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1、成本性态: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件的依存关系2、业务量:影响成本的业务活动也称为成本动因,引起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与数量有关的成本动因,一般称之为业务量3、固定成本: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四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四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四章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四章第四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产品成本的组成不同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人损益表,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减。

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不同按照完全成本法,不论是已销产品,还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各会计期末的产成品和在产品都是按全部成本计价。

而按照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已销产品,还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因此,期末存货是按变动成本计价的。

由此可见,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存货的估价不同,完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从而对分期损益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产销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分期损益相同。

表示如下:当本期生产量=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所确认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产销不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分期损益不同。

(1)当本期生产量>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所确认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2)当本期生产量<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所确认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第二节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一、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两点:(1)可以大大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其缺点是:由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掺杂了人为计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此,用该种方法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六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六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六章第六章预测分析第一节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一、预测的概念和基本程序所谓预测,是按照反映客不雅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不雅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能性。

其主要特点是,按照过去和现在预计未来,按照已知推测未知。

其基本程序如下:(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综合分析预测;(5)计算预测的误差。

二、预测的方法及其特点预测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类,即非数量方法和数量方法。

非数量方法,又称定性分析法,是指依靠人的主不雅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

其主要做法是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业人员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意见,然后再通过必然的形式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数量方法,又称为定量分析法,是按照过去比力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必然的数学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借以充分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对未来事物发展趋势预测的依据。

它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类。

趋势预测法,是以一个指标本身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这意味着把未来当作过去历史的延伸;而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它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

前者主要包罗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后者主要包罗回归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

预测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处理、加工、利用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主不雅臆测,它具有必然的科学性、近似性和局限性。

第二节销售预测销售预测是企业财务预测的起点,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的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

其主要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直线预测法等。

一、算术平均法算术平均法是按照过去若干期的销售量,计算简单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的销售预测数。

公式如下:计划期销售预测属=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二、趋势平均法这种方法是假设未来时期的销售使与它相近时期销售量的直接继续,而同较远期的销售量关系较小,同时为了尽可能缩小偶然因素的影响,就以比来若干期的平均值作为计算预测期的预测值基础的一种方法。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十章第十章全面预算第一节编制全面预算的意义与作用一、概述企业在必然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预算,是企业经营决策所定目标的数量表示,也称为总预算。

主要包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和现金收支预算的各个方面。

长期投资决策所拟定的现金流动,也包罗在各有关年度的现金收支预算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预算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预算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可以使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的进行,有助于企业全体职工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完成企业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2.全面预算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可以通过实际成果同预算目标对比,及时揭露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数,并分析差异的原因,以便消除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办法,包管目标更好的完成。

3.全面预算也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多个方面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可以评定各部门、各职工工作业绩的好坏。

4.全面预算对职工有激励作用,由于预算的编制需要预算执行者的参与,因此能够的到员工的支持,提高他们完成预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全面预算实际上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附表,它主要是用来规划计划期间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基本内容包罗以下几个方面:一、销售预算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总预算的其他各个项目,如生产、材料采购、存货和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在进行销售预测时一般要考虑一下因素:以往销售量,未来的定价政策,市场份额,产品的季节性变更等。

销售预算主要列示全年和分季度的预计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为了便于编制财务预算,应在编制销售预算的同时,编制现金收入计算表,用来反映销售所得现金数额。

现金收入计算表应列示全年及各季的现金收入额。

二、生产预算生产预算是按照销售预算编制的,是为生产活动编制的预算,编制预算的主要依据是预计全年及各季度的销售数量,还要考虑到期初、期末存货。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5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5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5第三节库存决策一、存货决策的意义工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离不开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各种物资。

为了包管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活动能过顺利进行,各种物资必需要有合理的存货。

工业企业存货主要是指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物资的储备数量或余额。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存货的办理和决策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得存货始终保持在一个最优化的水平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还由于存货有以下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1.存货是企业生产的一项潜在因素,要占用必然的资金,只有把库存的材料和停留在各个加工环节的在产品加工成为产成品,并把它们尽快销售出去,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必然的收益。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存货是一种被暂时“冻结”的资金。

2.存货同时又是包管企业正常生产的一项不成缺少的物资储备。

如果没有必要的库存,又会出现缺货或者是停工待料的情况,影响生产的均衡进行,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经济损失。

所以,存货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权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既不会由于库存太多而积压太多资金,也不会因存货太少而导致缺货脱销或者停工待料。

存货决策就是要在包管生产、销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最优方案。

二、与存货决策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平均存货量是指一个企业存货量的平均数。

例如,某企业A材料全年的需用量为4000件,全年耗用均匀,每年订货四次,每次订购1000件,平均库量就是500件,即订货量的1/2,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存货量=订货量/22.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物本钱身的成本,像货物的价格、运费等。

它随着订货数量的大小而增减,但与订购次数多少没有关系。

3.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是指为了获得存货所发生的成本,包罗预订货有关的差旅费、到货验收、入库、货款支付手续费等费用。

如果补充的库存物资不是向外单位订购,而是由本厂生产,那么订货成本对于生产厂商来说,就是一种生产准备成本(概念见基本内容四),是指组织一批零件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罗设备和机器的准备与调整、产品检验等费用。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八章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需要决策的问题,包括生产何种产品、产量多少、生产最优批量等,本节就是解决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问题的。

一、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这一决策通常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用现有的设备既可以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但不宜它是生产者两种产品,这就设的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

这种选择应该以利润为目标,看哪一种产品在经济上最为合算,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产品增产分配的决策分析这一决策是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有的生产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外,还有一定的剩余,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局部剩余的生产能力,就要在原来预订投产的集中产品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扩大其产量。

这里,就存在增产哪一种产品较好的问题。

决策方法是,根据每一单位的生产能力如:机器工时在生产有关产品时,能够提供的奉献毛益进行分析、比拟,根据实际需要和存在的可能,将剩余的生产能力尽量用来增产每单位生产能力提供的奉献毛益最大的那种产品。

三、产品停产的决策分析产品停产的决策是指企业正同时生产假设干种产品,其中有一种产品发生了亏损,为了转亏为盈,企业一方面想方设法降低本钱,以扭转亏损的局面;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对亏损产品实行停产。

进行决策时,应以其能否提供一定的奉献毛益而定。

假设奉献毛益为正数,说明它们的生产还可以为增加企业总的盈利做出一定的奉献,可不考虑停产;否那么,应考虑停产。

四、对亏损产品的转产的决策分析在进行这方面的决策时,主要考虑:1.转产的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要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2.它所提供的奉献毛益大于原产品的奉献毛益,说明转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这里所说的特定订货,是指其销售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甚至低于该种产品按完全本钱法计算出的实际本钱。

而企业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还有一定的剩余生产能力可进行生产这种订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基本内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主体。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又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不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

以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主要手段,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

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采用灵活而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的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

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内容:一、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致上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初到50年代)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

但它还只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方针、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

但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应。

因而总的说来,这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后)本世纪5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

同时,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

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强烈要求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具有灵活反应和高度适应的能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形式和要求。

必然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就迅速发展起来。

它是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

它与执行性管理会计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差别。

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发展,标着者这门科学日趋成熟,而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

二、现代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基本内容:财务会计对比,现代管理会计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一、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无论管理会计或财务会计,都同时为企业内部、外部的有关人员服务,只是侧重面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提供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即为各级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地改善生外经营及时提供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为实现最优管理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财务会计以统一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从凭证、帐簿到报表,对有关资料逐步进行综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进行,具有比较严密而稳定的基本结构;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它在许多方面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结构比较松散,领域更加广阔,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

三、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财务会计主要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概括性的资料,来综合评价、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目标,必须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与局部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它既要从整个企业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也要从企业的各局部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两者不可偏废。

四、面向未来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已完成的事项,它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关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历史记录;而管理会计则主要是面向未来,它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未来的大量不确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适应决策需要。

五、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也要应用一些数学方法,但范围比较小,一般只涉及到初等数学;而管理会计为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却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许多现代数学方法,主要是把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中许多科学的数量方法吸收、结合到会计中来,使它有可能把复杂的经济活动尽可能用简明而精确的数学模式表达出来,并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包括最优化技术,对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数量关系,具体掌握有关变量联系,变化的客观规律,以便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选择最优方案和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提供客观依据。

本章小结: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蒂,现代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以飞速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为基础,在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企业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发展完善的。

管理会计从最初只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到逐渐分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企业管理思想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管理会计现在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财务会计有着诸多的不同,也起着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因此,其方式就更加灵活,并且要兼顾到企业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学习过本章后,应该认识到管理会计一直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会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管理会计)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活动,怎样从自己的角度创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以及紧跟最新的管理思想,将管理思想与会计工作紧密结合,为企业的总目标服务。

第二章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第一节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可以从它作为一门学科和作为一种会计工作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一、从学科的性质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突破了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从许多相关学科吸收引进了有关的科学成果使之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增添了新内容,获得了新生命,得以迅速的发展。

现代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标志着会计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从工作性质看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管理学把决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认为管理首先是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

而决策离不开信息,因为信息被看作是管理的“介质”。

现代管理科学从决策的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1)决策系统,(2)决策支持系统,(3)执行与控制系统。

与此相适应,管理人员也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决策人员,(2)参谋人员,(3)执行人员。

会计入员作为信息专家,是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

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成本、盈利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

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现今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则制约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

最后,现今流出与流入以上两个方面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即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在同一时点上看问题,是时间上的差别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

由此可见,现金流动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通过把握现金流动的动态,就可以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能动作用。

第三节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一、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可从它与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进行对比来说明。

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描述性的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借以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

它同财务会计所用的描述性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涉及到常数,而且还涉及到变数。

“差量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穿现代管理会计的始终,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成本性态分析法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最终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它联系成本与产量的增减变动进行差量分析,构成现代管理会计中一项基础性的内容。

(二)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的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它,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

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具有重要意义。

(三)边际分析法增量分析的一种形式。

它运用求导数的方法确定由自变量的微量变化所形成的函数的精确变化率。

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最优的边际点,使企业管理部门具体掌握生产经营中有关变量联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性,从而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经济有效地运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各有关因素的最优组合,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

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

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上的精密化,标志着它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发展现代管理会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用高等数学和其它现代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使之朝着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数量分析方法日趋精密化,是它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它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转变。

而这种转变实质上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