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 事实真是如此吗?

合集下载

2015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式教育vs英国学生 谁赢了

2015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式教育vs英国学生 谁赢了

2015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式教育vs英国学生谁赢了伦敦时间8月4日21:00,BBC终于在万众瞩目中播出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纪录片的第一集。

片中,5名中国老师被派往英国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由50名13—14岁的青少年组成的班级代课一个月,用中国式的教育方法来教授英国学生。

4周后,他们将和另外一组由英国老师教导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来一场中英教育模式大PK,看看究竟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效。

在节目播出之前,这一纪录片已经引发了不少话题。

“英国教师荒求助中国教师BBC纪录片欲探教育方法”“中国教师英国试教被激怒抱怨英国学生太散漫”“英国记者: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教学就是比英国强”等紧紧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不少看过纪录片的人称,节目中中国老师被气疯,英国学生被训哭,似乎中国的教育方式在英国有些水土不服。

随着这一事件引发话题的不断深入,我们不禁要问,BBC为什么要拍这样的一部纪录片?英国出现教师荒的原因是什么呢?中西方教育方式又暴露出何种差异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式教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启动的这个项目叫做“中国化的英国学校”。

BBC花半年时间筛选5位中国教师,然后花一个月时间在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该班有50人,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甚至学生们还需要和中国孩子一样举行升旗仪式、做广播操、做眼保健操等。

节目组全程跟拍,最后剪辑出一部几十分钟的纪录片。

BBC 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为什么选中博航特中学拍摄纪录片呢?这所学校能代表英国中学学生的普遍水平吗?博航特中学为全英第一所开设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的公立中学,校方及学生家长都十分支持与重视中文教学,其先锋式中文教学项目受到了中英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3年11月底,英国首相卡梅伦中国行前特邀六名博航特中学学生以及中文主任李青蔚老师访问唐宁街十号讨论交流学习中文的体会。

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 中英教育大不同

中国教师支教英国水土不服中英教育大不同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

被选中赴英支教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

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中英课堂教育的差别到底有哪些?是什么让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都叫苦不迭?首先,课程设置在中国,所有学生都有统一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课表上课,而在英国,除了一些核心科目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比如传媒、摄影、设计甚至烹饪等课程学生都能自由选修。

其次,教学思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定会有标准答案。

比如,在中国,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会说这片文章的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暗喻了什么;同样的文章如果在英国就会有不同的方式。

英国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学生可能说,我不认为是这个中心思想呢?我觉得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这样的,作者想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意境。

老师会很赞成学生发散式的想法,并且会竖起大拇指!再次,课时安排在英国,课程以“松紧结合”为原则,如果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多,那么,第二天的课程相对就会比较轻松。

英国中学一天的课程不会超过5节课,中午会安排一个小时的午餐和自由活动时间。

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9:00-下午3:30,因为上学晚、放学早,有些英国的家长会在上学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种不同的俱乐部,如早餐俱乐部;放学后,孩子也会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如足球、管弦乐、舞蹈、羽毛球等。

而中国的学生一般从早到晚一天之内上大课8节,如果包括早读、晚自习等之类的时间在内的话,应该会超过10个小时!一个中国中学生忙碌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的,下午6点以后放学。

纪录片只用了冲突最深的片段

纪录片只用了冲突最深的片段

纪录片只用了冲突最深的片段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5年第10期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中国教师们抓狂,教师“不许提问”等要求也引发学生抗议……在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播出的3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中,这些“碰撞”引发了大量关于中英两国教育的讨论。

纪录片讲述了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排名前十的博航特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50名九年级学生面对的是两名分别来自中国南京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教师,还有3名曾在中国国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目前定居英国的教师。

在最后考核中,“中式学校”学生以全面优势胜出,吸引了两国民众众多关注。

纪录片反映了事实原貌吗?中外教育有哪些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作为其中一名老师,李爱云一直保持沉默,因为她与BBC签署了协议,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日前,在协议到期后,她和另一位老师杨军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教育方式,我们5个老师不能完全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长、江苏省特级英语教师李爱云,是纪录片中“中式学校”的校长。

她得知招募消息后便报了名,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

初选之后,又经历了多轮电话面试,BBC还来到南外录制了她上课的情景。

最终,她通过筛选。

“南外外语课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师生互动,教授内容融合在情境中,课堂气氛很好。

”李爱云告诉记者,这在BBC记者看来却十分震惊,认为与之前他们想象的“满堂灌”不同。

不过,这些并没有出现在纪录片中。

“面试时,BBC说…只要做自己‟就好,但拍摄前却希望我们尽量表现传统的一面。

”李爱云说,拍摄宣传照时,导演组也引导中国教师显示出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

BBC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制作这部纪录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中英教育方式的不同。

多年来,东亚国家的学生在诸多核心学科的国际排名中打败英国学生,我们希望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用于英国课堂。

”“实际上,中国各地教育水平和方式差异很大。

我们竟然输了?这场跨国教育大比拼,中国孩子的结局让人惋惜

我们竟然输了?这场跨国教育大比拼,中国孩子的结局让人惋惜

我们竟然输了?这场跨国教育大比拼,中国孩子的结局让人惋惜在这部以探讨中外教育方式差异为主题的纪录片中,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资深中国老师前往英国某所公立中学进行“支教”,用完全中国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英国孩子,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成果——到底是中国老师教的孩子考得好?还是英国本土老师教的孩子成绩优?中国老师用中式方法教育英国孩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毫无悬念地,中国老师赢了。

这个结果也引发了海内外关于教育方式差异的激烈争论。

其实,早在这部纪录片上线的七年前,美国也拍过一部题材类似的纪录片,同样是将目光投向了不同国度的中学生,同样是剖析各国在学习生活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可惜的是,在这场跨国大比拼中,中国学生并没有胜出。

它就是——《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美国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纪录片名字中所包含的“两百万分钟”,其实正喻指一名美国学生高中四年的校园时光,这段时间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走向。

就在如此重要的时期里,同龄的印度孩子、中国孩子又将如何分配时间?他们对未来有何规划和想象?最后又是否能够如愿?这部看似轻松诙谐的纪录片,却揭开了颇为残酷的真相。

参与拍摄的六名学生,两两来自美国、印度与中国(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 01 ·三个国家三种高中生活纪录片拍摄的两名美国学生,分别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卡梅尔中学的布莱尼和尼尔。

他们所在的中学,也是全美最棒的公立学校之一。

和其他国家的中学生相比,他们的高中生活简直可以用“毫无压力”来形容。

虽然也需要做功课,但男生尼尔经常是拖到最后一刻才熬夜完成;而女生布莱尼则认为,高中时应该好好享受、连夜派对、尽情玩乐,“玩乐学习两不误”。

熬夜赶deadline的尼尔和坚持“玩乐学习两不误”的布莱尼(图源:纪录片《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和美国学生相比,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的高中生活似乎已完全被学习填满,显得清苦许多。

中国人就该接受粗暴教育?小站教育用定制式教学说不

中国人就该接受粗暴教育?小站教育用定制式教学说不

中国人就该接受粗暴教育?小站教育用定制式教学说不曾经的一段BBS纪录片又将中国式教育搬到国际舞台上接受舆论公检。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课堂》一片曾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在纪录片里,5位经过层层选拔的中国教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接管了由50名英国青少年组成的“中式实验班”。

本以为异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擦出教育的火花,结果在BBC全程记录教师教学过程的片子中,英国观众们看到了中国教师在英国授课时的各种龃龉不适和擦枪走火……一时间网上评论四起,甚至有言论表示中国学生就适合这种简单粗暴的应试教学,但此法却无法适用于欧洲学生。

那么,中国学生真的只能施以“粗暴教学”,粗暴教学的需求缘起又是从何而来?很多人想到了应试需求,在中国的应试环境下,不以考纲实施教学反而是害了学生,所有无助于考试的教学行为都是浪费时间。

这种思维还同时影响到了其他所有哪怕不在学校既定教育范围,却面临考试需求的科目,比如四、六级、托福、雅思以及其他一些进一步提升的课程项目。

这种延伸致使很多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以考试分数为唯一导向,认为实施与学校中同样的“应试教学”才是真的对考生有利。

统一的授课方式、统一的进度,全部无差别地施加在所有学生头上。

但在这波培训机构中,专做留学英语在线课程的小站教育,却以一对一定制式教学在粗暴教学的群体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小站教育的模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目标分和空余时间来量身匹配老师以及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

与单纯的教育类在线平台相比,小站教育将学生的主观选择与客观的匹配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对学员最精准的把握。

任课的老师可以基于前期测试数据梳理出个人成长体系,形成系统化的个性教案。

除了科学合理的大数据分析外,老师自身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在线教育市场环境中,大家都看重科技含量,却唯独缺少一种人性化的成长体系。

老师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关怀和陪护,也是“个性化”的重要一环。

中国老师遇到洋学生BBC纪录片没有说到的事情

中国老师遇到洋学生BBC纪录片没有说到的事情

中国老师遇到洋学生 BBC纪录片没有说到的事情自8月4日起,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开始在晚间黄金档播出一部关于中国老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

在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五名来自中国的老师同班里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师生在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下来。

当中国老师遇上洋学生,中国教学方式进入洋课堂,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可事实究竟是怎样呢?当地时间4日晚上9点,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筹拍的中国老师“支教”英国学生的纪录片正式在BBC2台播出。

为了试验一下英国学生能否适应中国式教学方法,以及中西式教学究竟哪个更有成效,BBC邀请五名中国老师前往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教学。

纪录片未播先火,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媒体都已经事先抖出许多教学活动中的轶事。

两国媒体有着怎样的曝料及反应呢?1、中国媒体中国老师+洋学生,纪律松散压力山大在不同版本的网络和微信文章中,到处可看到中国老师的吐槽。

参加节目录制的李老师直言不讳地表示,根本管教不住英国学生,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让她亚历山大:“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杨老师看来也有同感,令其惊讶的是,一位女学生竟然因为自己喜爱的偶像退出乐队而大哭跑出教室,他对课堂纪律如此松散感到震惊。

在纪录片中,还有中国老师向上课总开小差的学生大声提醒“不要说话、不要提问”、“开动一下你的脑筋”,结果学生顶嘴道“谁的脑筋?”等画面,让网友们深感英国学生真不好教。

2、英国媒体中国方式+洋课堂,思维不同反应热烈BBC的这个项目显然并非只为了收视率,而是试图借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反思英国教育,折射两国文化差异。

该纪录片引发的关注和讨论相当热烈。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下面,网友留下400多条评论,评论页面拉下来足足有数十页,这在英国媒体报道中并不多见。

此外,《卫报》对该纪录片的报道中,直接打上了“今日最佳电视节目”的标题。

他跪掉了教师最后一丝尊严

他跪掉了教师最后一丝尊严

他跪掉了教师最后一丝尊严八面来风1215 1621他跪掉了教师最后一丝尊严:来自湖南的放牛娃来自湖南的一位高二英语教师,因无力制止学生在课堂下棋的行为,而断然下跪认“错”,事后还认为跪之不错,跪之有理,跪之有效。

看到这样的新闻,身为教师的我,渐渐由哭笑不得,逐步转为出离愤怒。

多么可怜的教师!多么可耻的教育!多么可悲的学生!多么可恨的家长!多么可叹的公众!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教师跪学生,可谓开创中国跪拜事业之先河,荒唐吗?不!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事,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

长久以来,中国的师道尊严可谓每况愈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来只有学生跪教师,没有教师跪学生,教师跪学生,等于父母跪子女,这是乱伦之大事!在古代,虽然也有教师尊严沦落的事例出现,可身为教师,毕竟位列“天地君亲师”之高位,与天地同辉,与日月同光。

就算教师才不堪其用,也没有人敢对为师不敬,更没有人敢对为师不从。

时代毕竟不同。

现代的教师,不仅手中再无用以树立权威和惩罚学生的三尺长戒,在长久的压抑之后,终于丧失了最为起码的尊严,堕落到跪拜学生的万劫不复之境。

多少年来,我们嘴里喊着重视教育,将教育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行动上,却从来把教育看成经济发展的累赘,因为教育不能立即给有关人员带来“政绩”,所以,从上到下,对教育的投入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的教育改革,在片面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同时,师道尊严、教师的人格尊严立即被抛置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于是乎,我们不断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学生打教师、学生家长杀教师、到了今天,终于发展到教师跪学生的地步。

这种看似荒唐的事例背后,其实是中国教育失衡、师道堕落、教师人格尊严丧失的产物。

极端的个案中,其实早就蕴藏着巨大的必然性!这种恶果,其实早在我们轻视教育之初、在我们忽视教师人格尊严的时候就早已经注定了的!可怜的教师与可耻的教育同在,我只想为你们哭泣!另一方面,这位教师事后口口声声的“跪之有效”的“心声”之中,包含着多少在权谋面前难以言说的苦闷,我们不得而知。

中国教师天团PK英国熊孩子观后感

中国教师天团PK英国熊孩子观后感

中国教师天团PK英国熊孩子观后感对于青少年来说,在镜头前也许会比平时更想要表现的与众不同,所以有些表现可能看起来更戏剧性一点,不过感觉这些英国学生的课堂状况还是比较现实的。

他们原本是在更小规模的班级,接受英式教育,突然转换到大班环境,要适应严格的比较机械的高强度中式教育,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其实都遇到很大挑战。

片子里的几位老师在我们看来都可以算是中式教育体系里面非常出色又相对温和的,在开始上课之前先确立规则,遇到违规的孩子态度也比较平和有耐心。

这些规则其实无论是中式教育或是西式教育都一样认可采用,我们还记得美国热血老师的55条班规,从予飞在美国中学的学校规定里面也可以看到,他们对纪律的要求也都是蛮严格的。

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学习氛围确实有很大区别,中式课堂更严肃,英式更活泼。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动机,我们都有这种经验,喜欢哪个老师,对他的课就学的更好。

不过这不表示老师要千方百计在学生面前表演邀宠而忽略真正要教的东西,很多学生对于从课堂上学到真知是有要求的,有些美国学生也会吐槽老师对那些课上无聊调皮的同学太宽纵。

像第一集里这样在课堂上随便讲话,干扰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这种属于是中西公认的行为不当,不尊重别人,相信大部分受良好教育的欧美人也不会认为这是英式教育的长处。

课堂纪律好可以说是中式教育的长处吗?我们都清楚中式教育是在我们人口众多而优质教育资源又相对匮乏这个环境背景上建立起来,适应这种现状而发展出来现在这样教师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单一标准的教学、知识理解记忆比较机械、规则严苛、竞争激烈的学习。

咱们的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间或提问来检验学生理解水平,学生凝神听讲,埋头记笔记。

课堂纪律良好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实际上即使是很安静的课堂也还是有问题。

比如部分好学的学生在前排认真听讲,后排的差生自己开小差,一个班五十人(甚至有些地方重点校重点班动辄百八十人的情况)老师根本顾不过来,更不用说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了。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

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BBC的《中国式教育》这个纪录片值得人们深思!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希望您喜欢!BBC的《中国式教育》观后感篇一国内因为饱受军事化教育之苦,媒体常见的都是国外如何“快乐学习”,国内如何“死记硬背”。

但是不花功夫可以学到东西,哪有这种好事?只要是国外优秀的私立高中,无一例外都有严格的纪律和学术要求。

我心目中的宇宙第一高中新加坡的来福士Raffles高中,就是以严格的纪律和激烈的竞争出名的。

在这种地方读书,每天不花10个小时学习根本没法见人。

虽然每天下午3-4点就放学了,但是之后的课外项目如果你当做真的是选修的就太年轻了。

来福士的足球队、篮球队、板球队、橄榄球队等等都是非常非常职业化的,训练强度基本和国内的体育生差不多。

在这个学校读书,身心压力都很大,也是经常有人吃不消就退学了。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就是从小学开始将学生层层筛选,只有最坚韧最优秀的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升到这所高中。

基本上理科的课程都是上大一大二的课,文科的论文也都是大学的要求。

每年牛津都从Raffles要录取超过80个学生。

是的,比英国最好的伊顿还多。

Raffles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很多学生来自新加坡很普通的工薪家庭。

学生基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很多时候也有天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新加坡另一所英华高中相对就有更多比较优越的家庭的学生,其教育氛围就很不一样。

新加坡的高中有一个SM1的项目,每年都会从中国各地招收最优秀的学生到新加坡免费读高中(很多都是中考状元)。

一部分目的是吸引优秀的人才留在新加坡,另一方面就是引进优秀的学生给新加坡本地学生压力。

有这种政府在真的不愁学生不学习。

所以我觉得道理很简单,没有压力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问题,无非是如何合理合适的施加这份压力。

国内很多遭人诟病的教育体制,很多问题其实是过分剥削学生的体力,或者强迫学生使用错误低效的方法学习。

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谁让谁更崩溃?

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谁让谁更崩溃?

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谁让谁更崩溃?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25期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学校进行了一项独特的试验,邀请5位中国老师全权负责该校一个9年级的班级,为期一个月。

BBC将这一过程拍成两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体验中国教学》,在中英两国引发热议。

英国学生濒临崩溃14岁的罗西是50名参加教学实验的学生之一,她将平时的教学环境称为“英国派”,将实验课称为“中国派”。

她告诉英国“Newsbeat”网站:“这绝对是个很大的挑战,按照中国的做法,你要特别早起床,很晚离校。

”5名老师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在国内时都在国际学校任教,并用英文授课。

其中有人曾在英国学校教书,熟悉英国式的鼓励教育,但按照节目组的要求,他们使用了传统和主流的中国教法。

刚开始时状况不错。

英国学生领到了中国式的校服,虽然这不是他们喜欢的服装类型,但至少他们觉得新鲜,尽管肥大的裤子“像降落伞一样”。

早操也算得上成功,虽然跟不上领操老师的动作,但至少学生们面带笑容,觉得很有趣。

“我们伸胳膊伸腿的,有点像伴着古典音乐做健美操。

”一位学生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

报道指出,学生不能整齐划一地做操是因为“乐感不够但是幽默感十足”。

罗西表示:“我知道中国人经常排队做许多事情,就像在军队那样,但是我们不习惯这么做。

”在正式上课前,中国老师杨君将孔子的名言翻译成英文,希望给英国学生灌输中国式的价值观:努力学习、不浪费他人的时间、谦虚自强……然而,当她要求学生领会这些“高深的中国哲学”时,学生苏菲脱口而出:“我都不知道‘谦虚’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中国老师开设的课程包括中文、生物、化学、物理、英语和体育。

上课的时间表还是和之前一样,但罗西的教室里增加了20名学生,达到了50人。

“中国老师们手下留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严格,不过和英国派的老师相比,他们仍算是严师了。

”罗西感慨道。

然而进入课堂后,状况急转直下。

在物理课和数学课上,中国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定理,让学生记笔记。

南外老师赴英教学遇尴尬:学生课上说话还化妆

南外老师赴英教学遇尴尬:学生课上说话还化妆

南外老师赴英教学遇尴尬:学生课上说话还化妆师生合影.一则《学生懒散无纪律中国老师赴英“支教”一个月快被逼疯》的新闻日前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引发网友对中英国教育的大讨论.“真实情况并非广告片所描述的那样,英国学生并非懒散无纪律.”参与此次项目研究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李爱云老师昨向记者表示,1个月的教学实验有矛盾有碰撞,确实能够折射出中英两国教育的不同,值得相互借鉴.事件缘起bbc拍了部纪录片把“中国课堂”搬到英国bbc这部重磅系列纪录片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中国的教育体系、探寻中国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化学、物理)与英语这些科目上成绩优异的根源.揭示中英两国体系的异同、并让英国观众反思:从中国人身上,能够学到什么?照搬“中国课堂”,探讨能否“教好”英国学生该项目是在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nstituteofeducation)的一位教育顾问的帮助下展开的.来自汉普郡(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个郡,毗邻伦敦)博航特学院(bohuntacademy)的一组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参与到了这个规模庞大的试验中.这组学生被来自中国的5位优秀教师以中国式的模式来培养教育,而其余的同学则会继续去上该校原有的课程.前一组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被尽可能地中国化——从学习时间表、课程安排到课堂上的教学将统统采用中国式.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学科测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5名中国老师入选,南外名师当了1个月“校长”据了解,参与此次纪录片录制的共有5名中国老师,其中3名是有着中国教学经验的在英国从教的中国老师,另外两名则从中国学校“引进”,每个人都要接受层层选择.“从去年10月开始项目组工作人员就和我联系,首先是电话交流一些看法,看我的语言能否过关,因为这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第二,要看老师的教学经验;第三,要看老师有没有自己的思想,能否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英语特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去年12月bbc该项目组专门来“亲密接触”,不仅拍了自己的课,还安排了各种采访,要把内容带回总部研究.“当时大概有10个候选人,后来制片人又和我再交流,最后告诉我入选该项目.”不过虽然入选,但李爱云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我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据了解,李爱云老师今年2月22日赴英国,4月3日结束项目,其间担任了1个月的“中国化英国学校”的校长.没想到!课堂上有人吃东西还有人化妆用中国式教学教英国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开始确实是——乱!”李爱云老师这样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上课有人说话有人化妆,中国老师遇尴尬这两天关于此次纪录片的报道曾活灵活现地对此进行了描述:比如说一半孩子在努力学习,另外一半孩子不知道在干什么,有的在吃东西,甚至有人在化妆……“这些情况确实存在过,但是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刚开始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确实遇到尴尬,学生们上课说话,我就停下来不继续讲课.而我一开始说话,他们就又继续讲话.这也曾让我对他们感到生气.”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因为bbc要求用中国传统式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项目组就进行了刻意的设定:比如一个班级50人,座位变成“排排坐”,上课时间也从上午7点半到晚上7点,还要每天升旗、做早操、课间做眼保健操、开家长会等等.“师生之间刚开始确实不熟悉,不合拍,所以节目中才会有很多‘乱镜头’.然而,开头如此,结果并非如此.”中国老师教语法,孩子们考试成绩竟突飞猛进中国老师在英国的教学,出现了令英国人感到不解的神奇.“我们的这批学生是九年级的孩子,相对于国内的初三年级,也面临类似中国‘中考’的应试压力.所以我们的授课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一些优势.”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比如她负责教学生们语法课.我们知道英语里有阅读理解,任何一个孩子的词汇量都是有限的,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分析能力,而利用语法去分析就是一种重要能力.孩子们上了语法课以后,英语成绩确实有提高,让学生和英国老师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烹饪课包饺子受欢迎,体育课强度大有孩子受不了中国老师教授科目基本涵盖了这个年级的所有科目.比如担任校长的来自南外的李爱云老师就上英语、社会、中文2,而来自杭外的邹老师教数学、羽毛球,并担任班主任;物理、化学、生物由一位姓杨的老师上;体育、剪纸、烹饪由姓王的老师上;中文1、剪纸和烹饪则由姓赵的老师上.“大家都蛮喜欢学包饺子这类活动.”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不过中国老师要求很严格.比如上体育课,有的女生就因为受不了训练强度哭了.对话当事老师当真中国老师很无情、英国孩子太懒散?英国课堂也讲纪律,破坏者会被记黑板、见校长这部“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专题系列片计划在bbc第二频道黄金时间于英国时间8月4日晚9点(北京时间5日凌晨4点)以及8月11日晚、18日晚播出,而节目还未播出就不仅在英国国内,也在中国引发讨论.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并非英国课堂不讲纪律,他们自己的老师进来了,学生们一下子完全静了下来.事实上,英国孩子并非可以随意上课吃东西,也不允许化妆,英国学校对课堂秩序也是有要求的.就像中国课堂一样,英国老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惩罚,一般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记黑板留堂,第三次就要去见校长,老师也会采取找家长这样的行动.说实话,咱们国内因为纪律不好去见校长的倒还不多,但国外会,还有专门分管纪律的校长.”在这两天流传的关于此事的报道中就屡屡提及在节目中出现的“中国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讲话,不让学生问问题”的镜头,其实这也是把中国式教育“妖魔化”了.“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在节目中我曾经确实因为纪律问题生气了,我正在授课,有学生讲话不听讲,我请他不要说话,而这时有另外的学生说那我来问个问题吧,我当时请他先不要提问.其实这并不是不让学生提问,而是这个时候不要提问.”中国和英国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英国孩子幽默有个性,家长没把学习看成唯一然而,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李爱云老师对中英教育差别也有自己的感受.“中国的孩子太规范,从小就被训练讲纪律,整齐划一地进行培养;而英国的学生更强调个性化,很真实.比如我们组织英国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激情澎湃,连肢体语言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他们的视野开阔,切中要点.再比如英国孩子的幽默感也很强,比如课堂上讲关于锻炼的小故事,有一个女孩比较胖,别人建议她要锻炼,她就回答说:‘我每天都在锻炼,从沙发走到冰箱,从冰箱走到沙发’,风趣的回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让李老师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个被批上课化妆的女孩.“其实这个女孩本性十分友好善良.我曾因为课堂纪律不好而不开心,她则下课了就主动找我,要和我抱一抱,逗我开心;在我们告别的时候,她第一个就哭了.“我们也开家长会,50个学生的家长没有一个缺席,这些家长很虔诚地听我们在说什么,并且进行交流.”李爱云老师告诉记者,英国家长和中国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有不少差别.比如中国的孩子主要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甚至恨不得把能给的都提供给孩子;而英国家长并不这样,他们往往有几个孩子,他们也爱孩子,但并不会过多地包办;另外,中国的家长还是十分看中学习,而学习最集中的目的就是孩子今后能上个好大学,而英国家长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尊重老师,但并不只看成绩,而是注重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王璟)。

当英国学生碰上中国老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英国学生碰上中国老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许多考试项目上,英国学生长期落后于中国学生,这到底是为什么?怀着这样的疑问,英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BBC”)决定进行一场教育实验。

BBC请来了5位有中学教学经验的中国老师,这些老师要在英格兰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接管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九年级班级。

这个由中国老师接管的班级,将完全采取传统中式教育,与之对照的就是采取英式教育的班级,4个礼拜后,会以此一场考试来验证哪种教育模式更胜一筹。

5位中国老师和50名英国学生的故事就此展开。

这些中国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着装、检查仪容仪表,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

然而单调的校服款式,却引来了学生的吐槽。

紧接着,这几位老师让学生排队做早操,因为其认为做早操可以活络筋骨、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然而英国学生对此却一头雾水,刚开始一些学生在做操时嘻嘻哈哈,表现得十分散漫。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带着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做眼保健操、进行班级管理等。

中国老师和英国学生之间的摩擦,最初表现在“纪律”问题上。

在中国,老师处于权威地位,大多数学生面对老师都怀有敬畏之心,被老师惩罚对讲究集体主义和个人荣辱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件有些羞耻的事情,然而在英国并不是这样。

科学课堂上,英国学生Sophie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被教授科学科目的杨老师要求坐到讲台旁边,Sophie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觉得好笑。

面对在课堂上不停讲话、违反纪律的同学,老师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当他们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时,这些英国学生有时还会互相打掩护。

除了严格的纪律管控,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也让很多英国学生吃不消。

由于英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学生即便学习成绩不好,长大后也能获得较好的保障,因此对于英国学生来说,上学更多的是在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原先在学习上几乎完全靠自觉,老师并不会大量灌输知识或对学生施加压力。

而在传统中式教育下,他们每天早上7点上早自习,中午11点半吃饭,傍晚吃完饭后,还要再上2个小时的晚自习。

还原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学生的真相 你真的适合去英国留学吗?

还原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学生的真相 你真的适合去英国留学吗?

还原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学生的真相你真的适合去英国留学吗?8月4日,一则“中国老师骂哭英国学生”的新闻映入公众眼帘,再度引发国人对教育的讨论。

事件起因是在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赴英国任教,却发生“老师骂哭学生”的事情,引发网友热议。

事件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国人又应该如何看待中英差异?事情的起因,是BBC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录制成纪录片。

万里挑一的中国老师据这个“中国实验班”的班主任、来自杭州的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音)透露,他花了半年时间,才通过BBC设置的重重关卡。

邹老师回忆,BBC在选人时开出的3项基础条件,拦住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脚步:第一,该项目要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寻找老师;第二,这些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至少满5年,少半年都不行;第三个条件是最难的,这些老师还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

邹老师说,他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以用英文上数学课。

邹老师还表示,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他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需要教导“中国实验班”里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

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

BBC 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中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根据拍摄要求,“中国实验班”必须用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上课:如座位变成井然有序的“排排坐”;上课时间从上午7点半到晚上7点;每天升旗、做早操、做眼保健操等。

然而,这样的“教育移植”却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麻烦。

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教育惩戒在国外

教育惩戒在国外

教育惩戒在国外作者:徐玉斌李迤航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3期英国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形成孩子独立性格的最大障碍。

他们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子不教,父之过。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感到愧疚,应向社会检讨。

因此,英国年轻的父母虽然会悉心照料幼小的孩子,但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意地爬,随意地玩,他们也绝对不会去扶起不慎摔倒在地的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站起来。

在一般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如果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戒。

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训斥。

因为英国人大多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缺乏忍耐和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表现。

英国的家长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严加管束,让孩子明白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例如,在学费昂贵的贵族学校——公学里,富家子弟也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并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

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亦须开窗就寝。

英国《2006教育与督学法》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

这部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校内延伸至校外。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使用的惩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某些公立学校,甚至还设有惩戒室,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将在里面接受处罚。

英国教育学者认为,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情形中进行反思,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五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教学纪录片观后感

五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教学纪录片观后感

五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教学纪录片观后感
第一篇
嘿,朋友们!我刚看完那个五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教学的纪录片,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啊!
一开始看到这几个中国老师去到英国的学校,我就特别好奇他们会怎么应对那些外国学生。

结果你猜怎么着,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可太有意思啦!
中国老师那认真负责的劲儿,在英国的课堂上可遇到了不少挑战。

英国的孩子们自由惯了,一开始对咱们中国老师严格的教学方式有点不适应。

看着老师着急,学生也迷茫,我这心里都跟着揪起来。

看到后来,有些英国学生真的开始改变了,他们变得更努力,更有纪律性。

这时候我就觉得特别自豪,咱们中国的教育方式还是很有魅力的嘛!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无国界,只要用心,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和融合的。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第二篇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看完那个五个中国老师到英国教学的纪录片的感受哈。

哇塞,刚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事儿太新鲜啦!中国老师到英国去,那得是多大的挑战呀。

你瞧,中国老师习惯了咱们这边的教学节奏和方式,到了英国,面对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一开始真是有点手忙脚乱。

但是,老师们可没有轻易放弃哟!
他们努力去理解英国孩子的想法,还尝试着把中国教育的精华融入到当地的教学中。

就像带着宝贝去陌生的地方,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

那些英国孩子呢,一开始觉得中国老师的要求太严格,可是后来呀,他们也慢慢发现了中国教育的好处。

比如说,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变得更有竞争力。

不知道你们看完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被这个充满爱与挑战的故事感动了呢?。

“ 不听话”的英国学生——中英基础教育差异观察之师生关系

“ 不听话”的英国学生——中英基础教育差异观察之师生关系

“ 不听话”的英国学生——中英基础教育差异观察之师生关系作者:魏紫荆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5期文|魏紫荆2019年4月,笔者参与了一个英国访学项目,在两所公立学校进行为期六天的教育践习。

一位看过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并对里面英国“熊孩子”的上课表现印象深刻的朋友问道:“听说英国的学生很不听话,很让老师崩溃,是这样吗?”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不听话”的学生总是那么令人头疼,而“听话”的学生无疑为教师减轻不少压力。

但是观察英国学生,不那么“听话”的他们在自己的教育系统中似乎也并不像笔者想象中的那样“面目可憎”,而是浑融于自由开放的课堂文化环境中。

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要听话?听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细细想来,朋友对英国学生“不听话”的印象实际上源于中国“学生应该听话”的视角。

朋友的提问其实隐含着文化和教育观念的巨大差异。

笔者试图以中国基础教育为比较基点,以观察到的几种教育现象(教师教学活动+学生表现)为线索,来看中英师生关系的差异。

“老师和我一样高”初入英国课堂,看到教师坐着教学还是让笔者有些惊讶。

在中国,座位排列一般为整齐的“方形”,教师站在位于教室前方中心的讲台之上,这种站位潜在地将学生视野中的教师形象高大化。

课堂学习的中心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于老师,一旦某个不听话的学生打扰了老师,就会同时影响整个班级,“不应该给大家添麻烦”的集体主义意识也深化了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英国教室座位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中国类似的集中式,另一种是分散式。

其中集中式适用于语言、地理、历史等学科,但教师是坐在教室前方的侧边椅子上进行教学。

一方面英国班级学生人数远少于中国(大多为10-30人,座位总共也只有3-4排)教师坐在侧边也能将声音传给后排学生。

另一方面,从视野上看,教师与学生位置持平,没有高一层,也没有中心化,这种位置所带来的权威性与压力性远远小于中国。

在中国,学生数量庞大、考试竞争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使得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与屈辱无关的跪

与屈辱无关的跪

CHUANGXINKEJI你知道有跪着为学生讲解题目的老师吗?有的,利物浦大学有一位身着淡蓝色衬衣的外国高个子老师,双腿跪在地板上为一名学生答疑解惑。

这位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跪着讲课,更未曾料到被拍下后放到网上,也未想到被人误为“跪式服务”。

这位专注教学的高个子老师,能够放下身段,只是为了能与矮个同学更好地沟通,他已经忘了身处何地。

其实,这并不是“跪式服务”,而是一种师生之间能够眼睛平视的交流与尊重。

中国一位女性英语老师,身高不足1.4米,口语教得非常好,在省市县各类比赛中获过多次大奖。

有一年,她被县里作为唯一的代表派到省里,参加一个教育团,应邀到新西兰进行外事访问学习活动。

在几天的访问时间里,新西兰市的市长数次接见她们。

合影时,因为身高超过2米的新西兰市长,与身高只有1.4米的中国老师的悬殊太大,这位中国老师摆摆手不想照相了。

而新西兰市长却当众跪了下来,摄影师微笑着,咔嚓一下,把这个宝贵的镜头保留下来。

一个帅气十足风度翩翩的市长,为一个矮个子的中国女教师跪下来,只为求得一张和睦的合影。

其实,这不是“跪式服务”,而是一种平等兼容胸怀的风度与展示。

上海9岁的女孩杨芷湄,去美国参加画展,遇到了骆家辉大使。

杨芷湄问:“大使先生,你小学时候功课怎么样?”骆家辉说:“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杨芷湄回答道:“我这次英语考了82分,妈妈骂了我。

”此时,骆大使和翻译单膝“跪”在杨芷湄面前,慢慢说了自己的故事,杨芷湄被这场景惊呆了。

骆家辉讲了十几分钟,有人说骆家辉“在作秀”,但杨芷湄不这样认为,她感到对方矮下来的是身躯,与自己同等位置的是心灵。

其实,这不是“跪式服务”,而是一位政府官员呵护童真、珍爱花朵的诚意与真挚。

眼前这一幕幕,是一种真诚、豁达的跪,与屈辱无关,与心灵相连。

文/付秀宏与屈辱无关的跪5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HUANGXINKEJI2012.12。

当英国学生遭遇中国教育

当英国学生遭遇中国教育

当英国学生遭遇中国教育
综文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教育时政)》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近期,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录制并播放的一部3集纪录片引发了很大争议。

该纪录片以"真人秀"的方式,记录了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学校带班上课的过程。

因为中英两国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期间冲突与矛盾不断,媒体称尽
管中国教师在英国"水土不服",但也"让英国学生尝到了中国教师的厉害"。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综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教育遭遇尴尬:小学教师过剩高中教师紧缺
2.因为教育中华民族可能遭遇
未来危机——高锟获诺贝尔奖再中国教育3.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上海数学教学模式"对英国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4.当“中国式教学”遭遇英国学生5.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式奥数——中国教育遭遇奥数旋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志愿者,进行一个月的 “中国式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全程跟拍,研究中式教学在英国是 否可行。看过预告片后,许多人的印象
是,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 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 学,被中国老师训哭。有人说,这些英国
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年4 月刚结束拍摄时,5名中方老师之一的杭外80后数学老师 邹海连就曾接受钱江晚报记者的采
t6娱乐城
访,他正是这个英国实验班的班主任。邹老师介绍了 《中国学校》的来龙去脉,以及他如何入选中方老师阵 容。为了保密,不少内容当时并没有见报。
今天,钱报记者为大家透露更多的细节。原味复制中国 式教学?YES邹老师说,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 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
化的英国学校”,来看看中英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实 验为期一个月。所以这个月里,50名英国博航特中学的 学生,由5位中国老师授课,全天的作
国教师训哭英国学生 事实真是如此吗?相关信息:教育 时评:大学生“回炉”如此“镀金”甚好2015年07月29 日 13:43:0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就 业要求的“里子”。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 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近年来
,大学生“回炉”读职校的人已经越来...大学生“回炉” 如此“镀金”甚好“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 满足就业要求的“里子”。与其“
昨天,一段“中国教师赴英教学训哭学生”的视频,刷 爆了微信朋友圈。视频来自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拍 摄的一部教学纪录片,片名叫《中国
学校》,计划于伦敦时间8月4日、11日、18日晚上9点 (因英国现在实行夏令时,所以北京时间是第二天凌晨4 点),在BBC2台分三次播出
。网上被疯狂转发的这段视频,正是其预告片。纪录片 邀请了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顶级公立学校博 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对50
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郭立场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读职校的人已经越来 越多。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
...一份阅读的诚意 资料图片 我已经读了很久, 自打这 雨声潺潺的下午 躺卧在我的窗口 窗外的风声 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又重又厚
。 书页对于我 像一张张面孔, 沉思时,神情严肃, 读 着它们,...体育中考岂能如此“放水”?体育中考岂能如 此“放水”?于珍把体育中
考的标准定得太低,不仅对那些通过锻炼能取得较优秀 成绩的学生不公,更丧失了体育考核的意义。据媒体报 道,在部分地区,体育中考正被异化为某
种意义上的送分考...倡导文明校园岂能如此粗暴?倡导文 明校园岂能如此粗暴?张晓震学校不该以粗暴乃至违反 法律的不文明做法,来对待犯了错
误的孩子,这有违教育的本义,也背离了创建文明校园 的初衷。教育本该春风化雨,本该润物无声,本该温文尔 雅含情脉脉。...
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 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两组学生分别进行 数学、科学、英语、中文的测试,由独立
的第三方机构全程负责测试和后期结果分析。实验项目 开始前测试一次;在实验项目结束后,对一个月的学习 内容进行再测试一次,结果会在纪录片中
公布。预告片里把英国学生训哭的老师,其实都是教学 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在国内深受学生欢迎,是BBC通过 长达近半年的全球海选找到的。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