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上下肢-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

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

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分三段。

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

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

分支:颊动脉。

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

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

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

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

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

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

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

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解剖学重点总结之上下肢汇总

解剖学重点总结之上下肢汇总

上下肢重点总结一:阔筋膜大腿的深筋膜为全身最厚的筋膜,呈鞘状包裹大腿诸肌。

阔筋膜外侧部分,有阔筋膜张肌的腱纤维编入而增厚,称骼径束。

起:骼嵴,止:胫骨外侧髁.耻骨结节外下方约3cm处,阔筋膜形成一卵圆形薄弱区,称卵园窝,窝表面的筋膜被大隐V,淋巴管,神经穿行,形如筛状,称为筛筋膜。

二:筋膜格阔筋膜向深面伸入前,内和后群肌之间,附着于股骨粗线,把大腿分成筋膜格,主要功能相同的肌,位于同一筋膜格内,由同一神经支配,筋膜格互不相通,保证肌组的单独活动1).股内侧筋膜隔:经闭膜管通入盆腔2).股前筋膜格: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向上与髂窝和腹膜后间隙相通,腰椎结核脓肿可溃入3).股后间隙向上借坐骨大孔与盆腔相通,向下通入腘窝达小腿后部.三: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区。

(一)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股三角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由肌肉组成,从外侧向内侧是骼腰肌,耻骨肌及长收肌。

上通髂窝,下与内收肌管相通,腰椎结核时,胧液可沿腰大肌下行,通过股三角达小转子。

(二)内容:从腹股沟重点后方向内侧的排列: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和腔隙韧带。

(各结构详述见以下汇总)四.股鞘为包裹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伸而来,后壁为髂腰筋膜所构成,呈现漏斗形,长约3-4厘米,由二个纵隔将其分为外、中、内三部分,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股管内有股深淋巴结与脂肪组织,股鞘下端与血管壁的结缔组织融合。

(PS:股神经不在股鞘内!!)五.隐神经.最长的皮神经,伴随股动静脉由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膝部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穿出深筋膜,分支分布于膝关节内侧,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稍外侧穿出,分布于附近的皮肤。

六:股动脉为下肢动脉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下方位置浅表,仅有阔筋膜覆盖,可在体表摸到搏动.向下依次穿经收肌管和收肌腱裂孔至腘窝.并在该裂孔下移行为腘动脉.分支: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股深动脉:股部肌肉及髋关节又分出1)旋股外侧动脉上支:转向臀区与旋股内侧动脉吻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近年局部解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小腿前骨筋膜鞘容纳小腿前群肌、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T 下肢 2)2、脊柱区的第一层肌包括斜方肌、_____和腹外斜肌后部_。

(背阔肌脊柱区 2)3、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及降部的毗邻关系。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4部分。

降部起自十二指肠上曲,沿第2腰椎右侧垂直下行,至第3腰椎下缘处急转向左移行为水平部。

降部内侧紧贴胰头、胰管和胆总管,外侧与结肠右曲相邻,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跨过,分上、下两段,分别与肝右叶、小肠袢相邻,后方邻右肾门、肾血管和右输尿管的起始部。

胆总管与胰管穿入降部汇合成肝胰(VATer)壶腹并开口于后内侧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

腹部 1)4、肝(ACD 腹部 2)A.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完全被腹膜覆盖,C.有分泌胆汁的功能D.除接受肝动脉外,还接受肝门静脉的血液E.上面借冠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5、腹股沟内侧窝(C 腹部 2)A.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B.前方对向股环C.在腹股沟三角内,前方对着皮下环D.疝囊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E.无上述情况6、穿经腮腺的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____。

(耳颞神经头部 2)/7、直肠后隙(ABDE 盆部与会阴 2)A.位于能前筋膜和直肠筋膜之间B.向下可达盆膈C.与腹膜后隙不通D.两侧与骨盆直肠隙相膈E.属盆筋膜间隙8、肾内的静脉有广泛吻合,无节段性。

(T 腹部 3)9、肘窝是如何构成的?通过哪些结构?(肘窝的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深面为肱肌和旋后肌,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肘窝内有肱二头肌腱、肱血管、桡血管、尺血管、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肘深淋巴结等。

上肢 2)10、黄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板之间。

黄韧带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神经根管的后外侧壁。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第八章下肢概述:一.境界与区分分为臀、股、膝、小腿、踝、足部。

二.表面解剖: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度到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

正常时该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

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并伸直,当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做延长线。

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较于脐或脐以上。

髋关节脱位过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键侧。

1.股前区和内侧区一.体表标志1.髂前上棘2.腹股沟3.耻骨结节4.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5.髌骨6.胫骨粗隆7.收肌结节二.主要内容(一)皮肤(二)浅筋膜2.浅动脉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3.浅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进入大腿内侧部,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点为隐股点)及其上端五条属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股内侧浅+股外侧浅4.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组腹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平行排列下组沿大隐静脉静脉近侧段两侧纵行排列5.皮神经恰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股支+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皮支+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三)深筋膜1.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大隐静脉在此穿过阔筋膜注入股静脉。

2.髂胫束阔筋膜的外侧部分由髂肌前分连至胫骨外侧髁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为髂胫束。

束的上份分裂为两层,包容阔筋膜张肌。

(四)深层结构1.大腿肌前群和内侧群前股四头肌+缝匠肌内侧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2.血管股动脉及其伴行的股静脉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穿动脉3.神经:(1)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分支其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关节支至髋、膝关节;皮支支配股前内侧区的皮肤;其最长的分支为隐神经,与股动脉相伴进入收肌管。

局解复习资料(上下肢)

局解复习资料(上下肢)

下肢一、下肢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最大、行径最长的人体浅静脉。

①行径: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行经内踝尖前方一横指,髌骨内缘四横指,最后达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②高位属支: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高位属支形式多样,通常汇入大隐静脉的最后5—7cm段。

③穿通支:大隐静脉本干通过穿通支与深静脉沟通。

穿通支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段。

④瓣膜:静脉瓣配布于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以及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其中以穿筛筋膜之前,以及大隐静脉末端注入股静脉处两对瓣膜最为重要。

⑤伴行结构:行径中在小腿段有隐神经,膝段有膝降动脉隐支,股段有股内侧皮神经与之伴行。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浅筋膜内。

纵群:4—5个沿大隐静脉上端纵行排列,引流足、小腿内侧及大腿的浅淋巴。

横(斜)群:5—7个沿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引流腹壁下部、臀部、会阴部及外生殖器的浅淋巴。

二、股前内侧区:(一)阔筋膜的形成物:隐静脉裂孔、筛筋膜、髂胫束。

(二)股三角1.境界:底边:腹股沟韧带顶:阔筋膜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底: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尖:缝匠肌、长收肌内侧缘交界处,距底边10—15cm。

2.髂腰肌和股神经(位于髂筋膜深面)通过肌腔隙进入股部,股鞘及其内容均通过血管腔隙进入股部。

股鞘由腹前壁的膜横筋膜和腹后壁的髂筋膜延续形成,长3—4cm,分成三格。

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称股管。

股管长1—2cm,上口称股环,向上通腹膜外间隙。

股管内有脂肪组织和1—2个Cloguet淋巴结。

3.股三角内的血管神经:A.股神经:位于股鞘外,其分支隐神经与股动脉伴行。

B.股动脉:起点投影于腹股中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处发出粗大的股深动脉。

(局部解剖学)下肢

(局部解剖学)下肢

膝关节
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是 下肢的主要弯曲和承重关节。
踝关节
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主 要承担足部的承重和运动功能

下肢的肌肉结构
大腿肌肉
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主要 负责下肢的屈曲、伸展和旋转运 动。
小腿肌肉
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等,主要 负责足部的运动和承重功能。
下肢的血管分布
动脉
下肢的动脉主要有股动脉、腘动脉和 胫动脉等,负责向下肢的肌肉和皮肤 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局部解剖学-下肢
• 下肢概述 • 下肢的关节与运动 • 下肢的神经支配 • 下肢的局部解剖实践 • 下肢常见疾病与治疗
01
下肢概述
下肢的骨骼结构
01
02
03
04
骨盆
骨盆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是连接脊柱和下肢的重要结
构。
髋关节
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是人体 最大的关节之一,主要承担下
肢的负重和运动功能。
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发出运动指令,经由锥体束传至脊髓,再经由神经纤维传至下肢肌肉, 引起运动。
下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下肢的感觉功能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这些感觉信息通 过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质,使人体能够感知下肢的刺激和变 化。
运动功能
下肢的运动功能包括行走、跑步、跳跃等,这些运动指令由 大脑皮质发出,经由神经纤维传至下肢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和舒张,实现各种运动。
踝与足部疾病
总结词
踝与足部疾病主要包括踝关节扭伤、跟 腱炎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VS
详细描述
踝与足部是下肢负重和运动的末端结构, 常见的踝与足部疾病包括踝关节扭伤、跟 腱炎等。踝关节扭伤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 、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跟腱炎则是因为 跟腱炎症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要点二详细描述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小结】一、阴股沟皮瓣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

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

以阴股沟皮瓣为例: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

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非常实用)局部解剖学重点

(非常实用)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1局部解剖学第一周:上、下肢浅层结构第二周:股前内侧区第三周:臀区、股后区、腘窝第四周:腋腔第五周:国庆第六周: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第七周:手第八周:颈前区第九周:颈前区、颈侧区、颈根部第十周: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一周:胸部第十二周:腹前外侧壁第十三周:腹股沟区第十四周: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五周:上腹部第十六周:中下腹部第十七周:肝胃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第十八周:中下腹部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上、下肢浅层结构的小结1.大隐静脉的起止,走行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及伴行结构的位置。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为人体最长、最粗的浅静脉,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

①走行及表面投影:关键在以下几点:A.行经内踝尖前方1.5cm;最重要,因位置固定、表浅,临床常用于静脉切开;B.髌骨内侧缘四横指;C.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以上三点的连线即为大隐静脉的表面投影。

②高位属支:A.定义:汇入大隐静脉最后的分支,即隐股交界前5-7cm段。

B.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C.型式多变:包括数量多变,共5种属支,但并非5条(每种属支可为1条,有时不止1条)汇合型式多变:尤其是前三条不仅可分别汇入,也可先以不同型式联合后再汇入;D.行向是辨认的依据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E.前三条浅静脉均有由股动脉发出的三条细小同名动脉伴行。

(不要求操作,因太细)。

可取该处皮瓣植。

注意:上述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下肢静脉曲张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必须分别结扎属支,以防术后复发。

③穿通支:沟通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特点:A.穿深筋膜;B.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C.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平面三处出现。

穿通支出现的平面有两个在小腿,故穿通支病变时小腿浅静脉曲张,蟠曲怒张。

解剖学重点总结之上下肢汇总

解剖学重点总结之上下肢汇总

上下肢重点总结一:阔筋膜大腿的深筋膜为全身最厚的筋膜,呈鞘状包裹大腿诸肌。

阔筋膜外侧部分,有阔筋膜张肌的腱纤维编入而增厚,称骼径束。

起:骼嵴,止:胫骨外侧髁.耻骨结节外下方约3cm处,阔筋膜形成一卵圆形薄弱区,称卵园窝,窝表面的筋膜被大隐V,淋巴管,神经穿行,形如筛状,称为筛筋膜。

二:筋膜格阔筋膜向深面伸入前,内和后群肌之间,附着于股骨粗线,把大腿分成筋膜格,主要功能相同的肌,位于同一筋膜格内,由同一神经支配,筋膜格互不相通,保证肌组的单独活动1).股内侧筋膜隔:经闭膜管通入盆腔2).股前筋膜格: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向上与髂窝和腹膜后间隙相通,腰椎结核脓肿可溃入3).股后间隙向上借坐骨大孔与盆腔相通,向下通入腘窝达小腿后部.三: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区。

(一)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股三角前壁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由肌肉组成,从外侧向内侧是骼腰肌,耻骨肌及长收肌。

上通髂窝,下与内收肌管相通,腰椎结核时,胧液可沿腰大肌下行,通过股三角达小转子。

(二)内容:从腹股沟重点后方向内侧的排列: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和腔隙韧带。

(各结构详述见以下汇总)四.股鞘为包裹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伸而来,后壁为髂腰筋膜所构成,呈现漏斗形,长约3-4厘米,由二个纵隔将其分为外、中、内三部分,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股管内有股深淋巴结与脂肪组织,股鞘下端与血管壁的结缔组织融合。

(PS:股神经不在股鞘内!!)五.隐神经.最长的皮神经,伴随股动静脉由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膝部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穿出深筋膜,分支分布于膝关节内侧,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稍外侧穿出,分布于附近的皮肤。

六:股动脉为下肢动脉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下方位置浅表,仅有阔筋膜覆盖,可在体表摸到搏动.向下依次穿经收肌管和收肌腱裂孔至腘窝.并在该裂孔下移行为腘动脉.分支: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股深动脉:股部肌肉及髋关节又分出1)旋股外侧动脉上支:转向臀区与旋股内侧动脉吻合。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局部解剖学提纲整理
一、膝关节
(一)定义
膝关节是本体上肢和下肢之间的一个联合,它联合下肢骨的膝骨(坐骨)和小腿骨(胫骨),以及本体上肢骨的股骨(髋骨)。

它是髋关节后的最大外关节,也是下肢的关键关节,主要负责横向传导脊柱动作,是坐立、步行、跳跃的关键关节,供给机械能量以及完成膝关节活动的四个主要功能。

(二)解剖构造
1、膝关节主要有四个构造:膝关节腔、膝关节滑膜、膝关节肌腱和膝关节韧带。

2、膝关节腔:由髋骨上端、坐骨上端和胫骨上端上所构造的腔,其内为关节腔内液。

3、膝关节滑膜:膝关节滑膜由三部分组成,即髋膝关节前滑膜、前内滑膜和后外滑膜,主要为膝关节提供抗拉和侧向抗力。

4、膝关节肌腱:由髋骨外侧的大腿收缩肌来领导和支持膝关节的运动,分为前膝肌腱、横膝肌腱和后膝肌腱。

5、膝关节韧带:有四个膝关节韧带,包括膝前十字韧带、MCL韧带(即内侧前十字韧带)、PCL韧带(即外侧前十字韧带)和POP韧带(即后十字韧带),这些韧带的功能是固定关节,提供稳定性,防止关节过度伸展。

(三)行为特点。

解剖自己总结 上下肢

解剖自己总结 上下肢

掌浅弓:掌腱膜深面掌深弓:诸指肌腱的深面上肢前面的皮神经1臂外侧上皮神经(腋神经的分支):支配臂外侧上部皮肤2臂外侧下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支配臂外侧下部皮肤3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的终支):支配前臂外侧部皮肤4肋间臂神经(来自第二肋间神经):支配臂内侧上部皮肤5臂内侧皮神经(来自内侧束):支配臂内侧下部皮肤6前臂内侧皮神经(来自内侧束):支配前臂内侧部皮肤上肢后面的皮神经1臂后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支配臂后区皮肤2前臂后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支配前臂后区中间的皮肤,内外侧分别为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支配股神经:前支又分为股内侧皮神经和股中间皮神经,后支分支有隐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腰丛分支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股前部皮神经有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大隐静脉:内踝前方小隐静脉:外踝后方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和腹股区一致,国窝特殊)双重神经支配的肌肉--臀大肌、闭孔外肌、耻骨肌、大收肌耻骨肌有一部分是股神经支配、大收肌坐骨部分是坐骨神经,主要是闭孔神经闭孔外肌:闭孔神经,骶丛分支臀大肌:臀下神经,坐骨神经的分支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大隐静脉、隐神经伴行胫前动脉、腓深神经伴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胫神经伴行锁胸筋膜:为胸壁深筋膜的深层的一部分,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表面,其中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深面有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穿出至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经此筋膜入腋腔。

手术切开锁胸筋膜时应注意保护胸内、外侧神经,以免损伤而导致胸大、小肌瘫痪。

不对吧?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头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 胸外侧神经由臂丛锁骨上部发出的神经是 c eA .桡神经B .腋神经C .肩胛下神经D .胸背神经E .胸长神经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胸长神经??好像是腋鞘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 。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解自主学习讨论提纲答案总论1、体壁层次,每层观察的主要结构有哪些?体壁由浅至深可分为皮肤、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固有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固有筋膜深层(包括胸内筋膜和腹横筋膜等)、疏松结缔组织层、浆膜层(即胸膜和腹膜的壁层)。

观察略。

背部一、操作部分:1.背部常见体表标志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体表标志(1)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2)椎骨棘突(vertebral spinous processes)其中第7颈椎(隆椎)棘突较长,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3)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对第3胸椎的棘突。

(4)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5)第12肋此肋与竖脊肌内侧缘构成肾区,肾炎时有叩击痛。

另外,经腰部作肾手术时,切口上端以第12肋为标志。

(6)髂嵴(iliac crest)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肩进行。

2,皮肤切口选择?进刀角度及深度?见书上图,进刀角度:45度3、如何区别浅筋膜层的皮神经,浅血管?在背部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结构?(1)皮神经有颈、胸、腰神经的后支。

其中,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和枕动脉伴行,分布于颅后部的皮肤。

胸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和背阔肌浅出至皮下。

臀上皮神经(superior clunial nerves)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于竖脊肌外侧缘穿出锁胸筋膜,越过髂嵴上缘至臀部皮下。

臀上皮神经在越过髂嵴上缘处收到卡压,会引起腰腿痛。

(2)浅血管有枕动脉、肋间后和腰动脉的皮支。

其中,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位于上项线斜方肌起始部的表面。

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皮支较细,位于脊柱两侧。

4.见下二、理论部分:1.听诊三角、列氏四角的围成及临床意义?答:(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内下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界为肩胛骨的脊柱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的境界和结构特点: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的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该区结构特点为:①腹外斜肌在此区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

因此,腹股沟区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是疝的好发部位。

2. 听诊三角: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3 .腰上三角:由竖脊肌外侧缘、腹内斜肌后缘和第12肋围成,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经此三角。

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

4 .腰下三角: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腰疝。

5 .腋窝四个壁的构成: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骨构成。

6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

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7 . 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8 .腋窝内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位置关系以及臂丛各个束的分支:(1)位置关系:腋动脉经过胸小肌后方,被胸小肌分为三段。

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

臂丛各束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后居第二段的内、外侧和后方,腋动脉第三段周围为臂丛各束的分支。

(2)臂丛各个束的分支:臂丛外侧束的分支有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根,内侧束的分支有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迟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的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

此外,还有起自臂丛锁骨上部的胸长神经。

9 .腋动脉分段,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分布胸前壁上部。

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于肩部、胸前壁和胸侧壁。

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于腋窝后壁和肩胛区。

10. 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11.腋淋巴结分群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5群:①外侧淋巴结,收纳上肢的浅、深的淋巴管;②胸肌淋巴结,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③肩胛下淋巴结,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管;④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⑤尖淋巴结,收纳中央淋巴结等的输出淋巴管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

尖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锁骨下干。

12. 腋鞘的形成和内容: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13. 腋神经的分布:腋神经的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瘫痪萎缩,肩关节不能外展,可出现“方肩”。

腋神经的皮支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14. 肩胛动脉网: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肩胛上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肩胛背动脉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

该动脉网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

15. 肱二头肌内侧沟通过的主要结构: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肱动脉和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

16. 上肢3条浅静脉: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贵要静脉行至肱二头肌内侧缘;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17. 肱动脉的走行和分支: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续接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在臂部的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

18. 肱骨肌管: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桡神经的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前臂后群肌。

肱骨中段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导致前臂后群肌瘫痪,腕关节不能伸,出现“垂腕”。

19. 旋前圆肌:旋前圆肌有两个头,浅头为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为尺头,起自尺骨冠突。

两头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尺头深面有尺动脉通过。

20. 腕管的构成和通过内容: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4条指浅、深屈肌腱、4条屈肌总腱鞘肌腱、1条拇长屈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通过。

21. 蚓状肌的作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2. 掌浅弓、掌深弓构成及意义: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的浅面。

掌浅弓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等分支至手指。

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掌深弓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

掌深弓发出3条掌心动脉与掌浅弓的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指掌侧总动脉同时接受掌浅弓的分支和掌深弓的分支,在劳动抓握手掌受到压迫时,保证了手掌和手指的血液供应。

23. 手掌的神经支配:手(掌)肌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分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尺神经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和第3~4蚓状肌。

手掌皮肤的神经支配:正中神经分支分布手掌桡侧2/3和桡侧3个半指掌面皮肤;尺神经分支分布手掌尺侧1/3和尺侧1个半指掌面皮肤。

24. 正中神经返支: 约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返支(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

返支位置表浅,易受损伤而导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

25. 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的内容:梨状肌穿过坐骨大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26. 坐骨小孔的构成和通过内容: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通过坐骨小孔的结构为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27. 大隐静脉起始、行程、属支和注入处: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小腿内侧、大腿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注入股静脉前,大隐静脉收纳5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28. 股三角的境界和通过的内容: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9. 收肌管(hunter管):收肌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其上口通股三角,下口通腘窝。

管内结构前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和隐神经,中为股动脉,后为股静脉和淋巴管等。

30. 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体表投影:坐骨神经起于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至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区,行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个终支。

在股后部,坐骨神经从内侧发出肌支,支配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和大收肌。

31.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出盆点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外侧2~3cm处,坐骨神经干的投影位置为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点至腘窝上角的连线。

32. 腘窝的境界和通过的内容:腘窝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内下、外下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腘窝内容:在腘窝中部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

腘窝外上界有腓总神经。

腘静脉和腘动脉周围有腘深淋巴结。

33. 腓总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及其临床意义:腓总神经在膕窝上角起自坐骨神经,沿股二头肌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绕过腓骨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深神经分布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足背部分皮肤;腓浅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小腿外侧皮肤和足背皮肤;腓骨颈骨折容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瘫痪,足不能背屈和外翻,出现足下垂和内翻,称“马蹄”内翻足畸形。

34. 隐神经:是股神经的分支,经収肌管至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在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与大隐静脉伴行,分布小腿内侧和足背内侧缘皮肤。

35. 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踝关节前方行于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此处位置表浅,易于触摸,是足背动脉的压迫止血点。

36. 踝管的位置构成和穿行的结构: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共同围成踝管。

通过踝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①胫骨后肌腱;②趾长屈肌腱;③胫后动脉、胫后静脉和④胫神经;⑤长屈肌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