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美育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美育教育

作者:吴丹霞

来源:《双语学习》2018年第07期

摘要:从幼儿阶段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美术课程实际上是他们发现世界、观察世界,与外部环境建立连接的一个重要途径,从美术课程本身的作用上来讲,其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最终初步形成一种审美能力。但幼儿阶段孩子的教育,如果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美术课程的内容以灌输式的方法进行讲解,无论是从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其身心发展特點的角度来说,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美术活动成为了幼儿美术课程组织的形式之一,本文重点结合幼儿阶段的美术活动内容,浅谈审美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审美教育

引言

在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活动是开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但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其专注力和稳定性尚未完全形成,虽然内容丰富的美术课程能够短时间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当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幼儿则很容易产生退缩、厌倦等情绪,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往往不容易顺利达成,但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活动的初衷和形式都是非常好的,如何充分发挥出美术活动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一、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阶段的审美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对外部环境、生活和艺术有初步的感知能力,并喜爱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另外,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并主动表达出个人的感官和情感体验。最后,在具备了表达和感知能力后,可用个人独特的方式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表达出来。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审美教育的意义

从幼儿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模式角度来看,美术课程中形象的图画、丰富的颜色,都能首先通过视觉刺激的方式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且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美术课程讲解本身,就需要孩子们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因此,即使是在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活动也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育中,而本文所指的美术活动,是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工具引入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形式上的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丰富的美术用具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接触美和感受美提供更多的途径,而且,美术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认识美的过程,幼儿在

参与活动的过程,如果有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素材和事物,意味着孩子们有机会对美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观察,认识到美的事物的多元性,最终感知到其个人对美的感受和认知,对美的事物具备一种辨别和欣赏的能力。那么,本文所提到的审美能力教育的目标就实现了。

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融入美育的途径

(一)从幼儿角度出发,激发其对美的感知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的教育,是其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中转换到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孩子接受专业的系统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幼儿教育工作,应当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开展。《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写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通过融入美术活动,可以首先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其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另外,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主要以直观的感受和接触为主,也就是通过感官获得感性、形象的认识。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引导孩子感受美和认识美。例如,视觉上的感知培养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观看自然风景、花朵的图片,让他们用眼睛感知身边的美。而且,不同花朵的颜色、叶子的形状,不同季节的风景色彩基调、布局结构,也能给孩子们在视觉上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其发现其中的差异,感知不同的美。听觉和触觉方面的感知主要是指,除了通过图片观察和感受美,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引领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感受花园里的鸟语蜂鸣,真正地触摸和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另外,关于触觉方面的感受还包括美术活动中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灵活的双手作画,也就是所谓的手指画。这种美术活动的形式打破了常规地用画笔进行作画的模式,充满了新奇感和体验感,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直接用手接触颜料和画布,最终做出自己想象中的美丽图画,也是一种创新的审美培养方式,能够让孩子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充分激发出对美好图画产生过程的感知力。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培养孩子的组合和创造能力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与绘画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色彩类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色彩辨认和组合竞赛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因为色彩是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且不同的孩子,其对色彩本身就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和辨别力,尤其是对差异明显的鲜艳色彩与暗淡色彩,其在感知上就会带着显著的情绪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丰富的色彩通过彩纸、彩笔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让他们利用这些色彩的素材进行再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和强大的,而审美教育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这是因为,对美的认知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在幼儿对丰富的色彩元素进行重新组织和创造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欣赏美,形成阳光的审美态度

基于上文提到的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特点,其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是丰富多彩的,从本质上分析,虽然其美术作品可能存在打破常规思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但一定都有值得被欣赏和肯定的地方。而且,要想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通过询问孩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思路和意图,了解其对美的概念的认知和定义,从而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正向的引导和启发。另外,除了对个人美术作品的欣赏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的创意评比大赛,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积极性,并在美术作品的评价环节加入幼儿相互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接触和学习其他小朋友美术作品的机会,在对其他孩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拓宽了孩子的美术欣赏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和感知,能够感受到自身美术创作中的特点与其他孩子的差异,最终提升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认识到不同的美术作品在本质上都有可学习和借鉴之处,促使其形成一个阳光的审美态度。

(四)锻炼孩子对美的表达能力,形成审美思维

除了常见的通过美术作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的方法外,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知美,对于幼儿阶段孩子的审美教育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美术活动的开展中,逐步引领孩子从认知直观的美到表达间接的美,并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例如,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来自生活,或者说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术作品。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相关的主题活动有“我是小小建筑师”“我是环保小能手”等。其中,建筑师的主题活动就是利用孩子们常见的玩具、积木作为基础工具,开展活动,进行建筑模型的搭建,这种活动虽然意在培养孩子的建构游戏思维,但在搭建前期的图纸设计阶段,即涉及到了美术创作的过程,要设计出美观、合理的建筑结构,就需要孩子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完成。同时,也要能够具备将思考的过程通过图纸设计表达出来的能力。另外,在环保小能手的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进行美的创造。这种活动不仅激发孩子发现美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创造美的活跃思维,锻炼他们用看起来丑的事物,进行改造和转化,最终将其转换为美的事物。这个转换的过程,也会使得孩子们意识到,美的事物可以靠我们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创造,最终达到活跃孩子的审美思维,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育中,美术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细分美术活动课程的内容,从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各个侧重点入手,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将针对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升教育融入进去,通过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孩子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