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阶层内部的认同加强,通过各种高会费 的俱乐部,以及大学的新型高学费E-MBA教育 等,促成了富有阶级内部的社会网络。
五、精英结盟的现象比较突出。
精英结盟的概念来自米尔斯(C. Wright Mills),他使用了elite interlocking的概 念。目前,中国的经济精英、政治精英、 技术精英联盟比较明显。中国的精英结 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国 的精英结盟也出现了忽视社会下层阶级 利益的问题。
第二,下层群体向上流动比率下降。80年代的 中国,很多低收入层也可以竞争进入高收入层。 到了90年代末期,机会大大下降。
Biblioteka Baidu
第三、具有阶级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也 逐渐形成,每一个阶级都开始形成一些作为本 阶级特征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城市中,因 房地产差异造成的阶级区隔正在形成,不少城 市有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区分。
时期,即处在多数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 整体上升的阶段 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发展 关于中等收入层的发展
四、阶级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 倾向
第一,阶级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比如产权和 文凭证书的排他变得比较突出。90年代中期以 后,房地产、金融、高技术产业兴起,进入这 些产业的准入条件大大提升,一般社会群体难 以进入该阶层。
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 对于分配结果的监督。” 党的17大报告中的提法是: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 。”
三、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中的 一些正向因素
关于影响社会地位变化的因素 我国社会结构演变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
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
塞拉利昂0.629
巴西0.601
危地马拉0.596
南非0.593
巴拉圭0.591
哥伦比亚0.572
巴拿马0.571
津巴布韦0.568
智利0.565
几内亚比绍0.562
世界上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
奥地利0.231 丹麦0.247 瑞典0.25 挪威0.252 芬兰0.256 德国0.281
中小工商业经营者有可能上升为中国中 产阶层的最主要构成群体。
以上四部分人,有些是交叉的,比如专 业技术人员就与“新中产阶级”和效益 较好的国有企业职工相交叉,所以,中 国大陆中产阶级的总比例比上述四部 分之和还要小一些,估计总数不超过中 国大陆就业人口的 13%。
中国中产阶层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1.中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中产阶层。四
七、底层社会形成,低收入群体 与社会保障体系有脱节的现象。
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得底层群体更多地是 与农村相联系。到2003年底,农村的未解决温 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人之多。农村流 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进入底层群体的概率变得更 高。在正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分化的情况下, 流入城市的农民,几乎全体被排斥在正规劳动 力市场之外,而处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队伍 里。即使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他们 也不占有优势,就业的激烈竞争,会造成城市 中人数更多的居无定所、无正当职业的农民工。
演变历史,1979年(世界银行报告): 城市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16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31 城乡合计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33
八十年代初以来,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变化
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0.434 1996-1997年为0.4577 2004-2005年0.5
第三,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 企业和其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公司、 单位的职工层。大约占就业人口的3-4%。
第四,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在农 村里包括那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富裕起来 的阶层,在城市里包括大批下海的、从 事工商业活动的中小工商业业主、独立
经营者、中小公司经理等。
中产阶层的这个部分的构成最为复杂, 体现出中国社会阶级重组的特点。近来, 中产阶层的这个组成部分增长速度最快, 目前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94%。
个群体在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程 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大于一致性。形成统 一的中产阶层具有巨大的难度。 2.中产阶层的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从 人数比例上看,全部加起来也就是百分 之十几。中国社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还不可能形成力量雄厚的中产阶层。中 产阶层的长期短缺,使得“结构紧张” 在一段时期内还难以消除。应积极培育 形成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
一、当前社会分化的几个特点
贫富差距仍在攀升 财富集中化程度比较高 城乡分化和区域间的分化更为严峻 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分化问题突出 低收入群体与主体社会脱节 违规违法的财富积聚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 更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六、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 体上仍然较小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由四部分人构 成:
第一,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中最为稳定的 力量,是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干部) 占就业人口的1.67%。
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7%。 这两部分人加在一起占就业人口的7.37%。
二、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结 构紧张”的局面比较严峻
贫富分化之所以威胁到社会稳定,是因为,分 化造成了“结构紧张” (structural strain)
结构紧张使社会关系处于敏感状态,社会矛盾 容易激化。经济上过大的贫富差距,富有阶层 与贫穷阶层之间过大的反差,使得社会结构处 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结构紧张” 是一种客观结构,矛盾是否出现, 还要看另一个环节,这就是“公正失衡”。 “公正失衡”是一种民众的主观心态。我国近 来发生的诸多事件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公正失衡”的问题。
中央近来在收入分配政策上的 重大调整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
第二,所谓“新中产阶层”。中国大城市中正 在出现一个新生的“新中产阶层”。
基本特征:年龄比较轻,较高的学历,专业知 识,外语,会电脑,大多就职于三资企业、新 兴行业,如金融、证券、信息、高新技术等领 域。处于产业结构的高端,技术含量高,多属 于外资、外企,收入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在消费行为上有着很强的高消费倾向。生活方 式上也开始形成所谓新的“格调”。该部分人 数不多,没有确切统计,估计占就业人口的12%。
五、精英结盟的现象比较突出。
精英结盟的概念来自米尔斯(C. Wright Mills),他使用了elite interlocking的概 念。目前,中国的经济精英、政治精英、 技术精英联盟比较明显。中国的精英结 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国 的精英结盟也出现了忽视社会下层阶级 利益的问题。
第二,下层群体向上流动比率下降。80年代的 中国,很多低收入层也可以竞争进入高收入层。 到了90年代末期,机会大大下降。
Biblioteka Baidu
第三、具有阶级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也 逐渐形成,每一个阶级都开始形成一些作为本 阶级特征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城市中,因 房地产差异造成的阶级区隔正在形成,不少城 市有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区分。
时期,即处在多数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 整体上升的阶段 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发展 关于中等收入层的发展
四、阶级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 倾向
第一,阶级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比如产权和 文凭证书的排他变得比较突出。90年代中期以 后,房地产、金融、高技术产业兴起,进入这 些产业的准入条件大大提升,一般社会群体难 以进入该阶层。
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 对于分配结果的监督。” 党的17大报告中的提法是: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 。”
三、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中的 一些正向因素
关于影响社会地位变化的因素 我国社会结构演变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
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
塞拉利昂0.629
巴西0.601
危地马拉0.596
南非0.593
巴拉圭0.591
哥伦比亚0.572
巴拿马0.571
津巴布韦0.568
智利0.565
几内亚比绍0.562
世界上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
奥地利0.231 丹麦0.247 瑞典0.25 挪威0.252 芬兰0.256 德国0.281
中小工商业经营者有可能上升为中国中 产阶层的最主要构成群体。
以上四部分人,有些是交叉的,比如专 业技术人员就与“新中产阶级”和效益 较好的国有企业职工相交叉,所以,中 国大陆中产阶级的总比例比上述四部 分之和还要小一些,估计总数不超过中 国大陆就业人口的 13%。
中国中产阶层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1.中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中产阶层。四
七、底层社会形成,低收入群体 与社会保障体系有脱节的现象。
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得底层群体更多地是 与农村相联系。到2003年底,农村的未解决温 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人之多。农村流 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进入底层群体的概率变得更 高。在正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分化的情况下, 流入城市的农民,几乎全体被排斥在正规劳动 力市场之外,而处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队伍 里。即使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他们 也不占有优势,就业的激烈竞争,会造成城市 中人数更多的居无定所、无正当职业的农民工。
演变历史,1979年(世界银行报告): 城市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16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31 城乡合计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0.33
八十年代初以来,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变化
1988年为0.382 1994年为0.434 1996-1997年为0.4577 2004-2005年0.5
第三,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 企业和其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公司、 单位的职工层。大约占就业人口的3-4%。
第四,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在农 村里包括那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富裕起来 的阶层,在城市里包括大批下海的、从 事工商业活动的中小工商业业主、独立
经营者、中小公司经理等。
中产阶层的这个部分的构成最为复杂, 体现出中国社会阶级重组的特点。近来, 中产阶层的这个组成部分增长速度最快, 目前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94%。
个群体在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程 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大于一致性。形成统 一的中产阶层具有巨大的难度。 2.中产阶层的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从 人数比例上看,全部加起来也就是百分 之十几。中国社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还不可能形成力量雄厚的中产阶层。中 产阶层的长期短缺,使得“结构紧张” 在一段时期内还难以消除。应积极培育 形成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
一、当前社会分化的几个特点
贫富差距仍在攀升 财富集中化程度比较高 城乡分化和区域间的分化更为严峻 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分化问题突出 低收入群体与主体社会脱节 违规违法的财富积聚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 更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六、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 体上仍然较小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由四部分人构 成:
第一,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中最为稳定的 力量,是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干部) 占就业人口的1.67%。
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7%。 这两部分人加在一起占就业人口的7.37%。
二、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结 构紧张”的局面比较严峻
贫富分化之所以威胁到社会稳定,是因为,分 化造成了“结构紧张” (structural strain)
结构紧张使社会关系处于敏感状态,社会矛盾 容易激化。经济上过大的贫富差距,富有阶层 与贫穷阶层之间过大的反差,使得社会结构处 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结构紧张” 是一种客观结构,矛盾是否出现, 还要看另一个环节,这就是“公正失衡”。 “公正失衡”是一种民众的主观心态。我国近 来发生的诸多事件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公正失衡”的问题。
中央近来在收入分配政策上的 重大调整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
第二,所谓“新中产阶层”。中国大城市中正 在出现一个新生的“新中产阶层”。
基本特征:年龄比较轻,较高的学历,专业知 识,外语,会电脑,大多就职于三资企业、新 兴行业,如金融、证券、信息、高新技术等领 域。处于产业结构的高端,技术含量高,多属 于外资、外企,收入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在消费行为上有着很强的高消费倾向。生活方 式上也开始形成所谓新的“格调”。该部分人 数不多,没有确切统计,估计占就业人口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