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三角形常应变单元(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本章通过三角形常应变单元,介绍有限元法应用于弹性体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弹性体的离散化,单元特性的分析,刚度矩阵的建立,等效节点力的计算,解答的收敛性以及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对形函数的性质也作简要的叙述。

第一节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一、结构离散化

用有限元法分析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第一步就是把原来的连续的弹性体离散化。

(a) (b)

图3.1 弹性体和有限元模型

将整个结构(平板)划分成有限个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元(三角形单元)。

三角形单元的顶点取为节点。3节点三角形单元用边界节点间的直线段来近似板的曲线边界。

这些三角形在其节点处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单元集合体,以代替原来的弹性体。

注:1. 全部节点和全部单元一般由1开始按自然顺序编号。2. 节点编码:

总码-----------用于整体分析,如1,2,…,按自然顺序编号局部码--------用于单元分析,i,j,m 要求按逆时针方向的顺序进行编码

每个单元的节点局部码i,j,m和节点总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3. 单元间不能有重叠

4. 一个单元的任一顶点不许为另一单元任一边的内点

5. 所有作用在单元上的载荷,包括集中载荷、表面载荷和体积力,都按虚功等效的原则移置到节点上,成为等效节点载荷。

二、 位移模式

1.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i

u

图 3.2 平面三角形单元

设单元e 的节点号码为i ,j ,m 。由弹性力学平面可知,单元内任意一点有两个位移分量u ,v ,记为

{}T

f u v ⎡⎤⎣⎦=

故每个节点也有两个位移分量,因此称节点自由度为2。3个节点得位移分量分别是 ,,,,,m m i i j j u v u v u v ,用列阵表示为

{}

i e

i i e j j j m m m u v u v u v δδδδ⎧⎫

⎪⎪⎪⎪⎧⎫⎪⎪⎪⎪⎪⎪⎪⎪⎨⎬⎨⎬⎪⎪⎪⎪⎪⎪⎪⎪⎩⎭

⎪⎪⎪⎪⎩⎭

== (3-1)

称单元自由度是6。其中任一子矩阵为

{}

T

i i

i u v δ⎡⎤⎢⎥⎣⎦

= (i ,j ,m 轮换)

2. 位移模式

结构承受载荷以后发生位移,但位移分布事先并不知道。位移法有限元采用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因此,在应用位移法有限元时,需要对单元内部的位移分布进行假定,使其满足节点的位移连续条件和单元边界的位移连续条件。

单元位移分布的假定一般选用代数多项式,多项式的系数待定。这是一种近似方法。代数多项式的次数可以选择很高,不过次数越高,分析越麻烦,但精确度越好。

这种假定的单元位移分布形式称为位移模式,它是坐标x 和y 的函数,所以也称为位移函数。

对于3节点三角形单元,选用的位移模式是把单元中任一点的位移u ,v 表示为坐标x 和y 的线性函数,即

123546u x y v x y αααααα⎧⎪⎨

⎪⎩

=++=++ (3-2)

式中512346,,,,,αααααα为待定常数

设各节点坐标为(x i ,y i ),(x j ,y j ),(x m ,y m ),同时设各节点位移为(u i ,v i ),(u j ,v j ),(u m ,v m )代入式(3-2)得

i i i y x u 321ααα++=

i i i y x v 654ααα++= j j j y x u 321ααα++=

j j j y x v 654ααα++=

m m m y x u 321ααα++= m m m y x u 654ααα++=

由上式左边的三个方程可以求得

112i i i j j j m m m u x y u x y u x y α=∆,211121i i

j j m m

u y u y u y α=∆,311121i i j j m m x y x y x x α=∆

其中

1211i i

j j m m

x y x y x y ∆=

式中∆为三角形面积,为了保证求得的面积为正值,三个节点i ,j ,m 必须按逆时针编排,如图3-2所示。

将321,,ααα代入式(3-2),经整理得

1[()()()]2m m m m i i i i j j j j u a b x c y u a b x c y u a b x c y u =++++++++∆

其中

m m i j j m

i j m i j a x y x y b y y c x x ⎧⎪⎪

⎨⎪

⎪⎩

=-=-=- (i ,j ,m 轮换) (3-3)

同理得

1[()()()]2m m m m i i i i j j j j v a b x c y v a b x c y v a b x c y v =++++++++∆

若令

1

()2i i i

i N a b x c y =

++∆ (i,j,m 轮换) (3-4) 则得位移模式为

m m i i j j m m i i j j u N u N u N u v N v N v N v ⎧⎪

⎪⎩

=++=++ (3-5)

也可写成矩阵形式

{}

{}00000

i i e

m i

j j i

j

j j m m u v N N N u u f N v N N N v u v δ⎡⎤⎢⎥⎢⎥⎢⎥⎡⎤⎧⎫⎢⎥⎪⎪⎢⎥⎡⎤

⎨⎬⎢⎥⎢⎥⎢⎥⎣⎦⎪⎪⎩⎭⎢⎥

⎢⎥⎣

⎦⎢⎥⎢⎥⎢⎥⎣⎦

=== (3-6)

式中,,m i j N N N 是坐标的线性函数,它们反映了单元的位移状态,所以称为形函数,且称

0000

00m i j m i j N

N N N N N N ⎡⎤

⎢⎥⎡⎤⎣⎦⎢⎥

=

为形函数矩阵 。其中 {}

T

e

m m i i j j u v u v u v δ

⎡⎤⎢⎥⎣

= 例题1 图示单元,已知各 节点的坐标(单位: m ), 计算 :1. 形函数的表达 式;13边中点A 的形函数。

2. 已知各节点的位移:

1(0,-0.001),2(0.002,0),

3(0,0),计算13边中点A 的位移。 图3.3 例题1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