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

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能够滴水穿石,意在感受滴水穿石的精神,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两相对应深化对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来读懂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

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还安排了拓展交流,例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故事,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在这一节课中,我主要想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一些能力培养的探索:

(1)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1 / 5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书本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为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或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而这两种交流方式信息量的流通是师生间纵向、低层次的交流,没能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方式。

高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自主阅读,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出来,一方面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方面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

所以在教学文中所举的三个人物事例时,我并没有采用逐一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为敬佩的一个人物,进行具体地研读理解,然后将自己的所得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加以明确,以得到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 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更加充实,以达到共同提高,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2)拓展探索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学生的知识是习得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课文第三小节是由三个结构相似的片段组成,我让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其中一个进行精讲精练,对照板书,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然后抓住关键词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次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将后两个片断,以问题引领或填写表格的形式,放手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学法自主学习,并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反馈,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生命力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能仅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人的发展。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寻求知识的拓展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课外知识,丰富知识体系。

同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不断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知识不断内化,形成能力。

在文中三个人物事例的教学中,我抓住《本草纲目》进行了

3 / 5

数据的拓展,让学生在对《本草纲目》这部药学巨著形成初步认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敬仰,进而结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数据在表达人物品质上的作用,体会到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时所花费的心血,更加深刻的把握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而在对齐白石这个人物形象的教学中,我则抓住了自勉这一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齐白石挂条幅的意义的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该如何自勉,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本课中只列举了三个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还有很多,为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举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其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事迹,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不过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对文本品析和挖掘不够到位。

例如:

在对文中所例举的三个人物事迹教学时,对于人物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精神的词语没能很好的进行挖掘,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形成前松后紧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对文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能很好地把握三个人物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爱迪生

---------------------------------------------------------------最新资料推荐------------------------------------------------------ 这一人物事迹的理解,仅仅是一带而过。

(2)电教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

幻灯片的使用更多的是代替了电子黑板的作用,不能很好的体现媒体的交互性。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