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设计的课程设计
交通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交通设计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交通设计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通设计实践活动;能够分析和解决交通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关注交通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交通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交通设计的要素和基本原则。
2.交通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交通与分析、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等。
3.交通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交通设计案例,了解交通设计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效果。
4.交通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交通设计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交通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交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交通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收集交通设计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交通设计的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交通设计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交通设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和谐、便捷、安全和舒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计原理、交通需求量预测、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设计工作;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3.增强学生与市场的对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交通设计原理1.交通规划概述;2.剖析城市交通特点;3.交通流理论;4.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交通需求量预测1.交通需求特点;2.交通数据计算方法;3.交通流量预测方法;4.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第三章: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的要求与限制;2.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原则;3.交叉口设计的数学模型;4.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路线设计方法;3.公交站点定位;4.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模式的选择;3.路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4.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要求和评价1.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和作业任务;2.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3.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4.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5.期末论文应包括所学知识的综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五、实践与实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将组织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践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实践环节的深入学习,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4.能够运用道路交通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规划;5.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6.能够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方案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道路交通设计;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提出新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完成道路交通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4.道路交通设计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道路交通设计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道路交通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流程和技术;4.实验法:通过道路交通设计实验,使学生实际操作和验证道路交通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交通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工程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交通工程视频和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交通工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道路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道路交通系统的能力,包括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等设计。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交通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交通领域知识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对道路交通设计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设计基本原理:介绍道路交通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包括道路功能、交通流特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交通设计概述2.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讲解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3. 道路线形设计:介绍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线形设计4. 交叉口设计:讲解交叉口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信号灯设计、渠化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叉口设计5. 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介绍交通组织原则、信号设计方法及优化策略。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2. 学习并掌握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认识交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问题,提出合理的交通设计方案。
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设计软件进行简单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交通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设计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设计基本概念:交通流、交通组织、交通规划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设计概述2. 道路设计原理与方法:道路分类、道路线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设计3. 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公共交通规划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与设计4. 交通设施设计: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设施设计5. 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组织原则、交通控制策略、交通拥堵缓解措施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组织与管理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交通设计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的交通设计方法。
- 教材章节:第六章 交通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道路设计原理与方法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第四周:交通设施设计第五周:交通组织与管理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工具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认识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为未来社会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能够提出具有创意的交通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设计和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关注交通问题,为改善交通状况贡献力量。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设计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设计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交通工具设计的基本知识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设计概述2. 交通工具设计原则:讲解交通工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通工具设计原则3. 交通设计流程:阐述交通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制作与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系统思维。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设计流程4. 交通工具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交通工具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工具设计实践5. 交通安全与节能环保:介绍交通安全知识、节能环保技术及政策,引导学生关注交通领域的社会问题。
《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针对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设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加强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入手,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组织专题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改革措施,探索工程应用型交通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7-03交通设计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灵魂,是有效衔接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纽带,交通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可以在进行设施建设之前对交通规划工作进行反馈,以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以在设施建设前充分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并为交通管理设施预留所需的资源。
交通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公安部、住建部(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畅通工程,交通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开始被广大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接受并引入,2009年“交通设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全国相关院校陆续开设了本课程。
上海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将《交通设计》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开设至今,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教研组不断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其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缺乏合适教材。
《交通设计》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在《交通设计》课程开设之初,全国没有一本正式的交通设计方面的教材,只有将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2003年编写的畅通工程科技丛书《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作为教学参考用书,2010年杨晓光教授正式出版了《交通设计》教材,全书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包括:绪论、交通设计理论基础、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枢纽交通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等[1]。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交通模拟软件等,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时具备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现实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含义、分类与目标- 交通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发展- 交通需求与供给分析3. 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 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交通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4. 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介绍与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5. 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案例-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第四周: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方案交通设计是一门涉及道路、交通工程、交通设施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在本次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方案中,我们将主要围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合理的交通设计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首先,我们将采用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状况以及拥堵点和高峰时段。
通过收集交通数据,我们将分析交通流量、拥堵原因、出行方式等信息,从而找出引起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并寻找改善措施。
此外,我们还会考虑交通安全问题,为交通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将运用城市道路规划原则和交通优化理论,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
通过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设置和改善交通信号灯配时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还会考虑公共交通的改善,例如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班次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我们还将引进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如车辆导航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状况。
通过数据传感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情况,智能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最后,我们将重点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环保和节能。
在交通设计中,我们将鼓励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
同时,我们还将提倡共享出行的理念,鼓励居民共享私家车、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减少车辆数量和交通拥堵。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交通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交通设计思维和技能,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1、交叉口概况 (2)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三、交通条件调查 (5)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5)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9)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3)1、现状评价 (13)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0)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4)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4)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5)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5)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6)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6)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6)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8)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8)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29)五,优化方案评价 (29)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29)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0)六. 总结 (30)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1、交叉口概况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
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
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
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
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
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
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
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1)道路路段几何条件表2-1 道路路段几何条件调查表项目单位道路名解放中路东段解放中路西段民主中路南段道路等级主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断面形式三块板三块板一块板设计车速Km/h 50 50 40设计车辆车种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红线宽度m ———车道数车道四车道四车道四车道中央分隔带宽m 0.45(护栏)0.45(护栏)—机非分隔带宽m 0.45(护栏)0.45(护栏)0.45(护栏)非机动车道宽m 5.50 5.652)交叉口几何条件表2-2 解放中路与民主中路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项目单位进出口方向东进口西进口南进口北进口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进口道出口道道路等级主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次干道断面形式三块板三块板两块板两块板设计车速Km/h 50 50 40 40设计车辆车种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标准小汽车车道数车道三车道两车道三车道两车道两车道一车道两车道一车道车道功能划分m 直行、直右、左转13直行、直右、左转13直左、直右10直左、直右10中央分隔带宽m 0.45 0.45 0.45 0.45 ————机非分隔带宽m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非机动车道宽m 5.5 5.45 5.65 5.55 2.69 2.55 2.6 2.65 3)交叉口信号灯控制状况该交叉口采用的是变信号控制方案,高峰时段与平峰时段通行权的赋予并不完全相同,但信号周期都相同,为133s。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解放中路与民主中路交叉口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摘要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专业,对我国交通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品质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贯穿于交通流解析、交通规划与交通设施基本建设及其最佳利用之中,为改善人类的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发挥了而且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交通设施利用层面,交通管理规划与交通安全规划工作也在诸多城市展开。
另外,交通的管理也在交通系统及其设施极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
设计是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与要求,预先制定方法与方案等。
因此,设计犹如工程建设的灵魂。
为了最佳地建设交通设施,如道路、铁路、或枢纽等的建设,必须基于其目的,以及根据交通系统的功能,最佳地制定建设方案。
交通设计是实现交通设施最佳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与交通设施设计犹如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前者起统帅作用。
设计的相关概念在诸多领域被应用,如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道路设计、机械设计、系统设计及工业设计等等。
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原则与目标;从功能出发,以相关条件为约束,构筑最佳的系统或工程方案。
“交通设计”可理解为以下含义:基于城市与交通规划的理念与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效率以及与环境与谐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与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
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交通设计理解为创造性、系统化的“交通工程学”或集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等基本理论与原理于一体的应用型交通工程学。
交通设计是系统化的应用交通工程学原理,改善或预防实际交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因此,其发展取决于不断凸显的交通问题及其变化特征,以及交通工程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
在这种形式下,交通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开始被广大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所接受并引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目前城市交通拥堵、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交通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的重要领域。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交通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规划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常见城市交通工程;2.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3.1 交通规划设计原理和方法1.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常见道路类型和设计标准;3.城市交通流量、速度和容量的计算和分析;4.交通规划的时间和空间尺度;5.交通规划实施和评估。
3.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控制1.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的定义、目的和原则;2.常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3.城市道路交通监测和评估;4.交通管理和控制的综合应用。
3.3 团队合作和案例分析1.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常见城市交通工程的案例分析;3.团队合作设计城市交通工程。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2.进行实践训练和团队合作设计;3.引导学生阅读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4.督导学生进行独立科技写作。
5. 教学评价和考核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和考核分为两个方面:1.团队合作设计成果评价;2.学生科技论文评价和口头答辩。
6. 参考文献•[1] 张军, 科技写作与交流[M]. 科学出版社, 2010.•[2] 刘娴, 交通工程与规划[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3] 王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控制[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7. 结语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通设计和规划能力为目标,注重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设计,以期实现课程目标,为城市交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交通课程设计吉林大学
交通课程设计吉林大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交通规划、交通工程、交通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交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交通流量、交通拥堵、交通规划等。
2.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道路设计、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等。
3.熟悉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号优化、交通安全管理等。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1.运用所学的交通知识进行交通规划和设计。
2.使用交通模拟软件进行交通分析和优化。
3.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交通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对交通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解决交通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和交通控制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交通规划: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流量分布、交通拥堵管理等。
2.交通工程:道路设计、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安全管理等。
3.交通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号优化、交通运行控制、交通安全管理等。
教材将按照上述内容进行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会有详细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1.讲授法:教师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交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交通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交通模拟软件的使用,并进行实际交通分析。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交通学科教材,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领域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e3 55
第 4 页 共 8 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g e 4 55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0.0428 =6(s) 0.4298
2、当西进口有两个左转车道时: (最大流量比计算见附表 2)
4.2 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现场调查得车头时距为:左转 1s ;直行 0.923s。
所以得到车道饱和流量为:左转 3600/1=3600 pcu/h 直行 3600/0.923=3900 pcu/h 1、当西进口只有一个左转车道时: (最大流量比计算见附表 2)
L= (Li Ii A i ) (3 7 3) 4 28(s)
1.1 目的和意义........................................................ 1 1.2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1
2.基础资料收集、分析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4.详细设计 4.1 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包含了以下内容(具体设计情况见渠化图) : 1、机动车交通组织 1)车道数的确定 2)左转待转区 2、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3、行人交通组织 4、附属设施设计
4.详细设计...................................................4
4.1 交叉口渠化方案设计................................................ 4 4.2 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4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交通设计》课程大作业
设计名称: 系 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 指导教师: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土木工程系
Hale Waihona Puke 完 成 日 期 2013 年 12 月 20 日
2.2 现场踏勘
本交叉口通行状况良好,高峰时期未出现拥堵状况。但经实地踏勘发现存在以下 问题: 1、道路宽度过宽,行人均需二次过街。 2、该交叉口的两条相交道路上均为设置人行道,或说人行道和绿化混合,行人 行走舒适性较差。 3、就现行交通量而言,南进口道路资源浪费严重
第 2 页 共 8 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i 1
n
C0
1.5 L 5 1.5 28 5 83(s) 1Y 1 0.4298
g ej Ge max[y j , y 'j ] Y
Ge C0 L 83 28 55(s) g e1 55 g e 2 55 0.1272 =16(s) 0.4298 0.2185 =28(s) 0.4298 0.0413 =5(s) 0.4298
L= (Li Ii A i ) (3 7 3) 4 28(s)
i 1
n
C0
1.5L 5 1.5 28 5 72(s) 1Y 1 0.3446
g ej Ge max[y j , y 'j ] Y
Ge C0 L 72 28 44(s) g e1 44 g e 2 44 g e3 44 g e 4 44 0.1513 =19(s) 0.3446 0.1093 =14(s) 0.3446 0.0413 =5(s) 0.3446 0.0428 =6(s) 0.3446
1.2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1)进出口道设计,包括:车道宽度、车道布设等; 2)信号控制方案的确定,包括:高峰时段信号配时方案、平峰时段信号配时方 案、车道展宽及渐变段设计。 3)行人过街横道的设计、非机动车交通的处理等。 2、概略设计: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概略设计方案: 1)机动车道设计 2)非机动车道设计方案 3)信号控制方案 3、详细设计: 基础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2)交通条件调查; 3)交通量调查(调查时段为:16:30-18:30;每个小班分为 3 组;每个小组调查 40 分钟;调查地点:广益路—双溪路交叉口) 、交叉口交通控制状况调查、现场 勘,现状分析 4)交叉口问题分析; 踏
第 5 页 共 8 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5.总结
经过了几周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本次的课程设计。对于这次的课程设计,内心总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怀有愧疚之情,这学期来总有杂七杂八的事情,使得我无法集中精力来做任何事情, 这次的课程设计,我自己就感觉做的比较粗糙,是为了应付而用最后一周的时间赶出 来的。 尽管本次课程设计做的非常匆忙,但感觉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这次 设计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也检验了我这学期的课程学习状况,给自 己的感觉是这学期学的非常糟糕,用到的知识很少能马上反应过来的。其次,这次设 计也再一次让我感觉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一开始,本想借同学的实地踏勘数据来完成 设计的,但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把这个过程补上了,在实地踏勘的过程中,我通过上 课老师给的例子分析,我也能自己发现问题,留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广益路与商务大道 的人行设施的不合理,这两条路的人行道上隔几十米就种着数,人行道完全是不连贯 的,更没有盲道和无障碍设施。最后,这次的设计也让我感到了设计工作并非易事, 从一开始的调查到最后的设计都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对于自己的设计还 要有周全的考虑。 课程设计结束了,这个过程我弄懂了许多知识,但也仍有很多知识还没学会,本 学期的学习生活也接近了尾声,我将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复习,攻克难点,争取 期末取得好成绩。
5.总结.......................................................6
第 I 页 共 8 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优化设计
1.引言
1.1 目的和意义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3.2 交叉口几何构造初步设计
交叉口东西向将仍然采用四块板的横断面模式,中间为中央绿化带,两侧为机动 车道,再设置绿化带,向外再是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3 交通控制方法探讨
该交叉口的两条相交道路为广益路和商务大道,均为主干路。并且左转车辆占有 较大比例,所以宜采用信号控制。
第 3 页 共 8 页
2.1 基础资料收集...................................................... 2 2.2 现场踏勘.......................................................... 2 3.1 对交叉口基本形式的探讨............................................ 3 3.2 交叉口几何构造初步设计............................................ 3 3.3 交通控制方法探讨.................................................. 3
第 6 页 共 8 页
附表1
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表
北 左 16:30~16:40 16:40~16:50 16:50~17:00 17:00~17:10 实 测 交 通 量 17:10~17:20 17:20~17:30 17:30~17:40 17:40~17:50 17:50~18:00 18:00~18:10 18:10~18:20 18:20~18:30 16:30~17:30 计 算 小 时 交 通 量 16:40~17:40 16:50~17:50 17:00~18:00 17:10~18:10 17:20~18:20 17:30~18:30 高峰小时交通量 33.6 24.5 25.6 30.7 22.7 16.4 26.0 20.7 31.7 11.6 17.6 26.0 153.5 145.9 142.1 148.2 129.1 124.0 133.6 直 31.2 48.2 49.1 69.7 71.8 41.3 42.0 32.3 56.9 40.3 54.6 29.5 311.3 322.1 306.2 314.0 284.6 267.4 255.6 右 80.4 94.7 82.0 102.4 106.3 68.6 63.5 44.0 41.5 44.4 41.7 40.6 534.4 517.5 466.8 426.3 368.3 303.7 275.7 左 28.9 25.1 27.6 44.2 9.5 18.7 4.8 8.1 28.9 25.1 27.6 44.2 154.0 129.9 112.9 114.2 95.1 113.2 138.7 南 直 79.0 70.5 88.0 97.3 41.7 79.9 82.6 55.3 79.0 70.5 88.0 97.3 456.4 460.0 444.8 435.8 409.0 455.3 472.7 右 3.7 8.1 17.5 10.6 6.3 5.7 10.3 6.2 3.7 8.1 17.5 10.6 51.9 58.5 56.6 42.8 40.3 51.5 56.4 左 17.0 16.5 13.7 20.3 15.0 28.1 18.0 11.5 11.0 5.0 8.2 10.2 110.6 111.6 106.6 103.9 88.6 81.8 63.9 东 直 235.2 287.0 278.2 332.2 102.0 253.6 204.9 181.3 182.9 195.6 133.0 121.1 1488.2 1457.9 1352.2 1256.9 1120.3 1151.3 1018.8 右 43.9 35.7 44.9 42.7 20.9 39.0 48.5 23.1 34.8 33.4 41.7 32.6 227.1 231.7 219.1 209.0 199.7 220.5 214.1 左 85.3 152.1 136.9 119.4 128.6 103.8 145.9 145.6 48.8 107.4 82.2 76.9 726.1 786.7 780.2 692.1 680.1 633.7 606.8 西 直 187.8 211.6 212.5 218.6 189.5 159.9 176.7 150.6 137.6 133.6 103.3 118.8 1179.9 1168.8 1107.8 1032.9 947.9 861.7 820.6 右 6.5 8.6 212.5 20.2 62.5 47.0 46.4 51.6 14.6 13.9 11.5 13.3 357.3 397.2 440.2 242.3 236.0 185.0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