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亲子关系_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叶 子 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摘 要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相互关系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日益突出,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儿童正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间的关系。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本世纪40-50年代开始,各国研究者就兴起了对亲子关系的研究热潮;至60-70年代,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师生关系的研究则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对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本文将在介绍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主从式观点
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可以用主从式观点来描述儿童的人际关系网络。他们认为,不同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是有主从、等级差别的。一种关系相对其他关系更为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他关系,居于最高的决定性地位;而其他关系的发展则受这一关系影响,居于从属的地位,从而构成了儿童人际关系的主从式模式。
根据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重要性主从理解的不同,主从式观点又可以分为三派。其中一派认为,亲子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等级最高,并对其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这
1999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4期
是因为,家庭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动因,父母亲作为儿童生活中重要他人,与儿童情感联系密切,接触最早、最多,对其社会生活的参与和管理也最为频繁,因而对儿童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人际关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Parke,Ladd,1992)。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质量。积极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感受到爱与被尊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有积极、乐观的认识和期望,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形成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较为积极。而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则容易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认识和消极体验,并影响其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往往较为消极(Howes,et al,1998)。
而以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者则指出,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同伴关系居重要位置,是决定性因素。他们认为,儿童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同伴群体中发生的,同伴及其同伴关系的影响最为突出。如二战集中营中的6个婴儿,虽然失去了父母,缺少与成人的交往,但由于同伴彼此之间的照顾和交往,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缺陷。而一些从小失去同伴交往的儿童,则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P1H1Mussen,1989)。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也表明,在家庭影响和亲子关系相似的条件下,由于同伴关系的不同,其发展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Harris, 1994)。对移民后代的研究也发现,移民子女对异国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适应要远远好于其父母,而这与同伴及同伴关系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Harris,1994)。另外,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发现,对很多儿童而言,不论是穿着、谈吐还是爱好,同伴及同伴关系的影响都远远超过家长、教师以及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呈上升趋势。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同伴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中居于决定性位置。
第三派的研究者则认为,师生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最高。特别是随着儿童与父母交往的逐渐减少和与教师交往的逐渐增多,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尤为突出。不少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Howes, Hamilton,Matheson,1995),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Pianta,1997)。而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评价对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笨,是“因为老师这样说的”;不愿和某个小朋友玩,也是因为老师对其不经意的评价,如“他是我们班最不好的”等等。许多家长也发现,对一些事,自己说多少遍都没有作用,老师说一遍就成了“圣旨”,甚至很多孩子拿老师的话来还击家长,“我们老师说了……”成了很多孩子的口头禅,教师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家长和同伴。因此,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动因,师生关系决定其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主从式观点强调不同人际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相对位置和某一种关系的决定性作用。这固然有助于我们明确不同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过于强调某一关系的作用,而陷入决定论的误区。
二、独立式观点
与主从式观点不同,持独立式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不存在主从地位的差别或此决定彼的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构成其人际关系网络的独立式模式。相对而言,这一观点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各自的独特作用和独立地位较为强调。
在这里,所谓的独立,有三层含义。一是
叶 子 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