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亲子关系_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到繁多的关系及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三种是亲子关系、同伴
关系和师生关系。
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互动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日后的性格及心理成长。
首先,亲子关系是孩子学习情感及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关系。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
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并不是纯粹的约束,而是通过亲情奉献与安全感的形式来塑造孩子的面貌,为孩子搭建一片温馨的乐园,以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其次,同伴关系是孩子参与社会中各种活动的重要步骤。
同伴关系的建立拉近
了年龄、能力的距离,更加学习社会礼仪,学着坦诚相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形成和谐的共处环境。
最后,师生关系是孩子学习智力发展的重要经历。
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个整洁、充满知识的教室,以及一群志同道合——友善互助的同学,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以及满足感。
老师熟练地引导孩子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孩子们理解本质,因而助力健康成长。
通过前述三种关系的有机互动,孩子的心理能力和个人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而
这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们权利和义务,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地照顾孩子们;老师也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引导孩子们乐于分享,培养良好的心态,支持自主学习;学生则要自觉地接受家长的管理及老师的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了一部分时间,与老师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同时,孩子在家和父母一起度过的时间也非常重要。
幼儿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在孩子的幸福和学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幼儿园师生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外界的一个重要环境,老师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老师需要关心、照顾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
因此,幼儿园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其次,亲子关系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对孩子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亲子关系不仅仅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相处,传递给孩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规则等重要的价值观。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态度。
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理解的良好关系。
幼儿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和影响。
家长对幼儿园师生关系的看法和态度会传达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对这份关系的态度。
同样地,幼儿园老师对亲子关系的了解和尊重也十分重要。
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时,孩子受益最大化。
幼儿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相辅相成,互为支持和补充,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在学前教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的情感、认知和道德发展。
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的文章
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的文章1.引言1.1 概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源于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但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相互支持。
无论是亲子、师生、朋友、乡国还是社会,这些关系都在我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子关系是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之一,它构建在亲情的基础上。
亲子之爱是一种无私的、无条件的爱,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是一种天然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也培养了子女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一个稳定、温暖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至关重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师生之情是建立在信任、敬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双向的,优秀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学生在回报中也能够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
朋友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自由、最平等的一种关系。
友谊强调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和互相陪伴。
朋友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是友谊的黏合剂,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成功挫折,朋友都会伴随着我们,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
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付出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温暖,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乡国之感是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表达。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的童年回忆和亲情纽带。
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使我们思乡心切,渴望回到曾经的故乡。
而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归属感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它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
国家是我们生活的舞台,我们共同分享着国家的荣誉和梦想,乡国之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身份认同和责任担当。
社会之同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共鸣。
同情心是人们对他人遭遇困境时的关切和同情。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
1.小学儿童的友谊
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
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 阶段
小学儿童的人际 关系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其次,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
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再次,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减少; 另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二)同伴关系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
(三)师生关系
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中的情感成分比较
重,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 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2.教师的期望 教师的期望和他们与学生关系受许多因素 的影响:教师自己的态度、人格,儿童的 外表、性格、种族等。
2.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同伴团体的特点: (1)在一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2)限制其成员的归属感 (3)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 (4)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一
起工作的组织
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1)提供了学习与同龄伙伴交往的 机会;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 机会。
亲子与师生交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家长和老师应该 理解并支持他们。对于孩子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家长和老师 应该耐心倾听,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差异:角色与目标
角色定位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养育者,负责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而在 师生关系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育者,负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价值观塑造
教师需通过自身的言行,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 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
师生沟通技巧
01
02
03
倾听与理解
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想 法和意见,理解学生的感 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沟 通基础。
免对孩子进行压制或忽视。
积极反馈与鼓励
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 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激 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
适度要求与期望
家长应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 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对孩子造 成压力。
亲子活动与互动
共同活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 动,如户外运动、文艺表演、烹 饪等,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情
共同提升教育水的教育问题,不断提升自 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04
亲子与师生交往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挑战:代沟与误解
代沟
由于年龄、阅历和价值观的差异 ,亲子之间和师生之间可能存在 代沟,导致沟通不畅和理解困难 。
感交流。
家庭游戏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如 拼图、积木、卡片等,培养孩子 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亲子之
例谈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例谈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者:马新安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1期摘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影响一、親子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两个12岁的女孩,在做完自我对话练习后,留下了泪水。
她们都说:“我想我快乐的小时候了。
”于是,笔者深思,阳光般的年龄本应是朝气蓬勃的,怎么还没长大就已经怀念起自己的孩提时代。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当反思一下了。
“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我们经常这样形容发自内心的微笑。
现在这种微笑减少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我们尝试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1. 完美人格的家长对孩子拔苗助长所带来的危害是深远的“孩子在长大之前就应该像一个孩子。
”这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的一句名言。
我们看看完美人格的家长带给孩子怎样的危害吧!一位14岁半的女孩,妈妈是完美人格。
女儿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无法让她充分满足,即使女儿100分的答卷摆在面前,也会板着脸叫女儿不要骄傲;如果女儿犯了错误,则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毒打。
女儿在一次考试不理想后找到笔者,说自己老是焦虑,晚上睡不好觉,总感觉压力太大,开心不起来。
笔者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她家长的原因。
于是,通过谈话笔者拿到一些资料:从小就没记得妈妈夸过一句,已经不记得妈妈抱自己是什么时候?孩子很优秀,可是缺乏自信,那双大眼睛缺少一位少女应有的灵气。
笔者告诉她,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只是有时候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你无法完全接受罢了。
在接受父母的练习中,她体会到父母的那份良苦用心,表示舒服多了。
后来,他妈妈主动找到笔者,交谈中我们达成共识,她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如对孩子要求过严;好久没有抱抱孩子了;对孩子缺少了解,总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在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中透着羞愧。
笔者说:“每一位妈妈都是无条件爱孩子的;同时每一位孩子也是无条件爱妈妈的。
幼儿园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与教育策略
幼儿园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与教育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社交环境的地方,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幼儿园需要采取一些教育策略。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幼儿园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1. 亲子关系对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健康稳定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依靠,进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同伴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同伴关系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们与同伴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来建立友谊。
适当的互动环境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和分享资源。
3. 教师与幼儿的人际关系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孩子们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引导者。
积极、亲善的教师会引导孩子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孩子体验和理解不同的情感。
二、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教育策略1. 建立安全的环境和氛围一个积极、友善和尊重的环境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创造一个宽松和积极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到安全,愿意参与互动和交流。
2. 提供合作机会合作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幼儿园可以提供各种合作活动,例如游戏、小组项目等,鼓励孩子们一起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
通过合作,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引导解决冲突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幼儿园应该给予孩子们解决冲突的机会,并教导他们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鼓励孩子们学会妥协、交流和尊重差异。
4. 关注个人发展尽管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需要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兴趣。
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孩子们在个人阶段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爱好。
这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 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 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指的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丰 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父母、 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小学生对父母怀有浓厚的感情。家长的待人处 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 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 (2)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状态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儿童在三年级时, 由于年龄小,有较强的依恋性、依赖性,父母也对孩子关爱倍增,亲 子间的关系特别好。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四年级,儿童的独立性强 起来了,反抗情绪也增强,总希望能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而在父母眼 里,孩子始终是不懂事的,需给他们掌舵,因此亲子间关系有下降趋 势。到了五年级,亲子间关系又有所好转。因孩子逐渐懂事,又面临 升初中的考验,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彼此间的关爱,密切的 交往,会促进亲子关系向良好状态发展。到了六年级,孩子将进入少 年阶段。他们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增强,第二次“诞生期” 的来临,在心理上出现了“断乳”现象,表现为由对父母的依恋转向 与父母疏远,由顺从转向倔强。。研究表明:年龄差异非常显著,而 女生的亲子关系要好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性别的作用,女孩比男孩 成熟早。
2.子女方面
1)关心体贴父母。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 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 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先请父母入坐, 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把对父母的爱 通过行动表达出来。 (2)尊重父母的教导。用谦恭的态度与父母交流, 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即使父母有时批评过严, 自己受了委屈,也不能用顶嘴的方式反抗,更不应 该翻脸出走,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 (3)努力为父母分忧。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千方百 计地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努力为父母分忧。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伴关系: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的孩子建立友谊关系,他们会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选择朋友,通过互相交流、玩耍和合作来增进友谊。
2. 师生关系:小学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他们会尊重老师的权威,寻求老
师的帮助和指导,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
3. 家庭关系:家庭是小学儿童最重要的社交环境之一,父母和亲人对孩子的情感支持
和教育引导对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
4. 教育机构关系:小学儿童在学校中还会与其他教职员工、校长、校医等建立一定的
关系。
这些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就。
5. 群体关系:小学儿童常常会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如班级活动、社团组织等,通
过与集体成员的互动,他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团队精神。
6. 社会关系:小学儿童开始接触社会,与邻居、亲友的孩子、社区人士等建立关系,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在小学阶段,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他们的情绪、
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和教师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关
爱和支持,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以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
关系。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早期依恋及其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
依恋是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
这种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
一旦依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
疲倦或紧张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Bowlby)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教养院和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问题,包括不能和别人建立亲密持久的人际关系。
在鲍尔比看来,这些儿童似乎是不爱别人,因为在早期生活中,他们失去了对一个母亲形象牢固的依恋关系的机会。
鲍尔比在他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与亲近的人分离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早期生活(尤其是婴幼儿期)中的母子分离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母子联结的破裂或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儿童,不仅在儿童期引起种种情绪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而且将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尤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生活及社会生活适应上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能被其他依恋所补充,但依恋贯穿整个人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受早期依恋的影响。
可以把早期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及对在促进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的启示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己、对父母、对同伴、对世界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
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道路上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它代表着血脉的传承和亲情的延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是知识传承和人格塑造的桥梁。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学生则是老师智慧的接受者和传承者,他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三、伴侣关系伴侣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亲密关系,它代表着两个人共同走过人生的旅程。
伴侣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伴侣关系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友情关系友情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宝贵财富,它代表着朋友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朋友是人生中的知心人,他们可以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在我们失意时陪伴我们度过难关。
良好的友情关系可以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快乐,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五、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社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人建立广泛的人脉和资源,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顺利和成功。
六、职场关系职场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特殊关系,它代表着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相互依存和互动。
同事之间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上司和下属之间需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共同推动团队的发展。
良好的职场关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让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七、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广泛关系,它代表着个体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互动。
社会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性交往是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早期依恋及其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婴儿大约在六个月以后,与父母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儿便形成了依恋。
依恋是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
这种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
一旦依恋形成,儿童就以各种方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一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儿童提供一种安全感。
疲倦或紧张的儿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大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Bowlby)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教养院和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障碍问题,包括不能和别人建立亲密持久的人际关系。
在鲍尔比看来,这些儿童似乎是不爱别人,因为在早期生活中,他们失去了对一个母亲形象牢固的依恋关系的机会。
鲍尔比在他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与亲近的人分离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早期生活(尤其是婴幼儿期)中的母子分离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母子联结的破裂或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儿童,不仅在儿童期引起种种情绪障碍,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而且将影响整个人生的顺利发展,尤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生活及社会生活适应上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能被其他依恋所补充,但依恋贯穿整个人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受早期依恋的影响。
可以把早期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及对在促进儿童早期依恋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的启示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己、对父母、对同伴、对世界的信任感、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中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中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有深远影响。
同时,同伴关系也是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情感认知、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中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进行探讨。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
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建立积极的情感认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可以使孩子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感基础。
此外,亲子间的沟通也是发展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教给他们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与亲子关系相比,同伴关系更多地涉及到儿童社交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孩子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妥协的能力。
同伴关系也可以提供给孩子紧密感和归属感,培养儿童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和协作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同伴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从中学习情感管理和解决冲突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建立起安全的基础,使其更有信心与同伴进行交往。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可以显著影响孩子与同伴的关系。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和谐可以为儿童提供更适宜的社交环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同伴关系。
同时,从同伴关系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也能够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进而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
在培养和促进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首先,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活动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与同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儿童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及调试
儿童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及调试
儿童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包括:
1. 同伴关系:即与同龄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发展和情感成长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儿童学习协作、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2. 家庭关系:即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的关系。
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支持、情感表达和自我认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师生关系:即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有重要影响。
4. 社区关系:即与邻居、周围环境中的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
社区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融入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儿童人际关系的调适,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提供积极的社交支持和指导。
父母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多参与同伴活动,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技能。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学会倾听、表达和处理冲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鼓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父母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运动队、俱乐部、义工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4.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保持与儿童的亲密关系,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积极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
5. 监督和引导儿童的社交行为。
父母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社交行为,并及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困扰。
总之,对于儿童的人际关系调适,家庭、学校和社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提供支持、指导和鼓励,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有效沟通,处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如何有效沟通,处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嘿,说真的,当家长和老师,这活儿一点都不轻松,你说是不是?每天面对一群小祖宗,你说气不气人?哈哈哈,开个玩笑啦!但其实,沟通真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面对熊孩子和调皮捣蛋的学生,简直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极限!就拿我来说吧,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这小家伙简直是“叛逆少年”的翻版。
前段时间,他因为写作业的事儿跟我闹别扭。
我那天本来就有点烦心事,看到他磨磨蹭蹭半天还没写完作业,火气就蹭蹭蹭往上涨。
你说,谁还没点脾气呢?结果我话还没说出口,这小子就开始“哇哇”哭,说我凶他,说我不理解他,还说老师在学校也经常批评他。
那一刻,我真想甩手走人,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搞呢?冷静下来,我尝试用一些“特殊”的沟通方式。
我放下手头的事,蹲下来,平视着他,认真地问他:“宝贝,你今天为什么写作业这么慢呢?是题目太难了吗?还是怎么了?”。
他沉默了一下,然后跟我说,他觉得数学课本上的题太枯燥,每次都做得很没劲。
我顿时恍然大悟,平时光顾着批评他写作业磨蹭,却从未了解过他的真实想法。
于是,我就把他的数学课本拿过来,和他一起认真地研究起来。
我发现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可以帮助他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像两个玩游戏的小伙伴一样,边玩边学习。
第二天,他的学习态度就变得积极了许多,而且还主动提出要帮我做家务,你说可爱不可爱?其实,你看,沟通的关键就是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点,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就像我儿子,他不是真的不爱学习,只是觉得学习的方式太枯燥了。
而作为老师,我也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想想我的经历,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受呢?其实,沟通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和孩子,也连接着我们和学生。
只要我们肯用心去沟通,就能找到彼此的共鸣,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家长和老师!。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摘要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相互关系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日益突出,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儿童正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间的关系。
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各国研究者就兴起了对亲子关系的研究热潮;至60~70年代,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师生关系的研究则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 文档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摘要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相互关系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日益突出,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儿童正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间的关系。
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各国研究者就兴起了对亲子关系的研究热潮;至60~70年代,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师生关系的研究则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对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
本文将在介绍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儿童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与父母、同伴和其他成年人之间的互动对于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的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并探讨这些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一、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人,他们对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早期,父母是他们主要的依靠和引导者。
父母的关怀和支持对于儿童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和情感提供指导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可以教育儿童如何与他人相处,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儿童,以身作则地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价值观。
此外,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同伴关系帮助儿童建立友谊、培养自信心和发展社交技巧。
在儿童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历,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此外,通过与同伴一起解决冲突,儿童学会了妥协、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些技能对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儿童的友谊关系也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与朋友共度时光,儿童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建立信任和表达情感。
友谊关系还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支持和接纳有助于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身心健康。
三、儿童与师生的关系儿童在学校中与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的交往也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有重要影响。
老师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引领者,他们的指导和鼓励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学术支持和情感支持。
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儿童可以得到学习的指导和反馈,建立自信心和学业动力。
同时,师生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儿童人际关系理论
⼉童⼈际关系理论 近年来,⼉童、青少年的⼈际交往问题⽇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
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童⼈际关系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童⼈际关系之亲⼦关系的发展 亲⼦关系是⼉童与⽗母之间建⽴的⼀种⼈际关系。
它是在家庭⽣活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婴⼉⼤约在六个⽉以后,与⽗母建⽴了⼀种稳定的亲⼦关系,婴⼉便形成了依恋。
依恋是⼉童与其⽗母之间的⼀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种内在的⼼理状态或情感状态。
这种依恋促进了⽗母与⼉童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
⼀旦依恋形成,⼉童就以各种⽅式对待依恋对象,如经常接触他们、⼀起玩乐、做游戏,更为重要的是,依恋对象能给⼉童提供⼀种安全感。
疲倦或紧张的⼉童会靠近其依恋对象,并且在感情上表现出更⼤的宽慰,与依恋对象在⼀起时表现出愉悦和轻松。
⼩学⼉童与⽗母的关系处在共同控制阶段。
⼩学⼉童的⼈际交往逐渐丰富起来,与同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与⽗母的关系从依赖开始⾛向⾃主,从对成⼈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但⼩学⼉童与⽗母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们对⽗母仍然怀有深厚的依恋的感情。
与⽗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的作⽤。
⽗母对⼉童的温情、⿎励、⽀持、期望、倾听及对⼉童多讲道理、少⽤惩罚等⾏为特征,都对⼉童社会性发展起着⾄关重要的作⽤;⽗母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并且关⼼⼉童的社会交往,让⼉童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童社会交往能⼒的发展;⽗母通过榜样作⽤、强化和约束,培养⼉童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为⽅式,发展⼉童的亲社会⾏为;⽗母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和⽔平、⽗母与⼉童的交往的质量、⽗母的期望和观念等都与⼉童的认知发展⽔平及学业成绩等存在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母对⼉童的发展也具有消极影响。
亲⼦之间也存在⾮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如⽗母拒绝⼉童、对⼉童反应的敏感性较低等,都会导致⼉童在⾏为及情感发展⽅⾯的问题,出现攻击⾏为及反社会⾏为等问题⾏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叶 子 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摘 要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对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介绍当前关于这三者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人际关系中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性质、儿童年龄阶段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阐述了我们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相互关系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日益突出,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儿童正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一切人及相互间的关系。
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本世纪40-50年代开始,各国研究者就兴起了对亲子关系的研究热潮;至60-70年代,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师生关系的研究则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各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对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主从式观点、独立式观点和整和式观点。
本文将在介绍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主从式观点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可以用主从式观点来描述儿童的人际关系网络。
他们认为,不同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地位是有主从、等级差别的。
一种关系相对其他关系更为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他关系,居于最高的决定性地位;而其他关系的发展则受这一关系影响,居于从属的地位,从而构成了儿童人际关系的主从式模式。
根据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重要性主从理解的不同,主从式观点又可以分为三派。
其中一派认为,亲子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等级最高,并对其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1999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4期 是因为,家庭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动因,父母亲作为儿童生活中重要他人,与儿童情感联系密切,接触最早、最多,对其社会生活的参与和管理也最为频繁,因而对儿童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人际关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Parke,Ladd,1992)。
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质量。
积极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感受到爱与被尊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有积极、乐观的认识和期望,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形成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较为积极。
而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则容易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认识和消极体验,并影响其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往往较为消极(Howes,et al,1998)。
而以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研究者则指出,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同伴关系居重要位置,是决定性因素。
他们认为,儿童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同伴群体中发生的,同伴及其同伴关系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二战集中营中的6个婴儿,虽然失去了父母,缺少与成人的交往,但由于同伴彼此之间的照顾和交往,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缺陷。
而一些从小失去同伴交往的儿童,则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P1H1Mussen,1989)。
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也表明,在家庭影响和亲子关系相似的条件下,由于同伴关系的不同,其发展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Harris, 1994)。
对移民后代的研究也发现,移民子女对异国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适应要远远好于其父母,而这与同伴及同伴关系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Harris,1994)。
另外,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发现,对很多儿童而言,不论是穿着、谈吐还是爱好,同伴及同伴关系的影响都远远超过家长、教师以及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呈上升趋势。
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同伴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中居于决定性位置。
第三派的研究者则认为,师生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最高。
特别是随着儿童与父母交往的逐渐减少和与教师交往的逐渐增多,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尤为突出。
不少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Howes, Hamilton,Matheson,1995),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Pianta,1997)。
而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评价对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
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笨,是“因为老师这样说的”;不愿和某个小朋友玩,也是因为老师对其不经意的评价,如“他是我们班最不好的”等等。
许多家长也发现,对一些事,自己说多少遍都没有作用,老师说一遍就成了“圣旨”,甚至很多孩子拿老师的话来还击家长,“我们老师说了……”成了很多孩子的口头禅,教师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家长和同伴。
因此,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动因,师生关系决定其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主从式观点强调不同人际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相对位置和某一种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这固然有助于我们明确不同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过于强调某一关系的作用,而陷入决定论的误区。
二、独立式观点与主从式观点不同,持独立式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不存在主从地位的差别或此决定彼的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构成其人际关系网络的独立式模式。
相对而言,这一观点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各自的独特作用和独立地位较为强调。
在这里,所谓的独立,有三层含义。
一是叶 子 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指儿童各种人际关系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不少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不良的儿童,仍会与教师产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同样会对其社会能力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Howes,et al,1998,1994)。
同样,师生关系不良的儿童,也可能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
因此,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彼此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存在相互决定的关系。
二是指各种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方面是相对独立的,不同人际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有不同影响。
特别是对儿童发展的某些方面,某一种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更为突出。
如,一些研究发现,相对而言,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安全感、对外界事物的探究心等的影响更大(Hartup,1986),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影响最大(Pianta,1997),而同伴关系则是影响儿童交往能力与侵犯行为的重要因素(Mussen,1989)。
三是指各种关系影响的作用是相对独立的。
每一种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力的大小,与其他关系没有太大的关联,而主要受该关系本身在儿童发展中参与程度的影响。
其中,哪一种关系参与得多,哪一种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频率就越高,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
反之,则对儿童发没有太大的影响(Howes,et al,1994)。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解,研究者认为,在儿童发展中,家长、同伴和教师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都有一定的作用,且各个关系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各人际关系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但其否认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则不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动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偏颇的。
三、整和式观点在近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决定性因果关系,但也不完全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
三种关系在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均有其相对重要的位置,同时又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因此,这些研究者认为,应该用整和式模式来分析儿童的人际关系网络(Van Ijzen2 doorn,Sagi,Lam Bermon,1992)。
整和式观点受社会生态学、系统论等理论流派的影响较大。
他们认为,儿童发展是其与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
家庭、幼儿园社区等是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这些环境中的人、事、物对儿童的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而又直接的影响。
家长、同伴和教师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直接因素,每一方面的关系都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
同时,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诸多因素之间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和力的形式对儿童发展施加系统、全面的影响。
因此,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三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既对儿童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又同时彼此影响,构成一个整和式的系统。
对此,已有不少的研究结果予以证实。
如,不少研究发现,儿童与家长、同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一致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儿童在与外界的交往中,特别是在早期的交往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交往方式,并进而影响其随后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形成(Pianta,1997)。
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对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各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对儿童人际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我们的分析综合以上三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1999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4期 各基本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其核心问题都是在探讨家长、同伴和教师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主从式观点更强调各种关系对其他关系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独立式观点重视各种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而整和式观点则比较看重各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对儿童发展的系统作用。
分析和把握各观点的要义,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全面地把握儿童发展的动因是十分有益的。
在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认为,在理解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时,需要注意结合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