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
无私奉献、甘为人梯。2009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
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受儒家道德价值观的精英化取向的影响,人们对师德的要求
也存在着精英化取向。儒家的人格追求是“内圣”“外王”:这是
孔子要培养的“圣人”、“君子”,孟子所称道的“大丈夫”,
荀子所谓的“大儒”所应具备的共同特点,道德修养沿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线,即儒家
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他们“道德修养的任务并不止于自身
的道德完善,更重要的是将完善的道德人格向社会和国家转化”。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坚持重义轻利,安贫乐道,道
德修养高的君子取义去利,甚至杀身成仁,以身殉道。这一道德
至上主义“肯定了高尚道德具有超越于生命之上的价值,成就道
德不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物欲,弃绝自我利益,而且必要时
要不惜牺牲生命。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方面则体现为以春蚕、蜡烛来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勇于自我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歌颂感叹教师的伟
大和无私奉献,而感叹之余不免悲壮和凄凉,转而对教师道德修
养望而生畏。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作为道德教育者应
该对其提出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种特殊的道德要
求理解为更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崇高本来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更不是某种经由理性规划而得以培养起来的东西,那么,如
何能利用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来要求人性的必然性的道德行动呢?”
用个别教师的崇高来要求所有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这是《规范》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
(二)多元价值观对师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
化:“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依附观念、平均观念、螺钉观念正让位
于自主观念、竞争观念、自我设计观念;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安贫
思想、自足思想、保守思想正被致富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
所取代;与封闭社会相关联的闭锁心理、排拒心理、狭隘心理正被
开放意识、协调意识、全球意识所替代。这一系列观念的变化,
必然伴随着大量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美与丑等的重新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也不免受到冲击,他们不再安
于贫困,有的下海,有的多校兼职,开办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中心论的提倡,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权威的
消解,教师为了保住饭碗而敷衍塞责。这些现象都引来社会的不
少非议,过去人们心目中崇高而无私的教师不再是无私奉献、认
真负责的榜样。
时代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教师的职
业道德要求,这是《规范》实施操作困难的根源所在。
二、对《规范》的反思及建议
师德规范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是精英化师德取向的反映。师德
的精英化取向忽视了教师的自然生物性,忽视了教师个体道德修
养的差异性,忽视了祟高道德的偶然性,造成了《规范》的理论
和现实困境。
我们拥有的是不完美的天性和有限的道德能力,人性除了德
性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是制订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逻辑起点。道德应该根据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划
分为“社会性道德”(受一定环境、条件、时间、空间以及不同民
族背景、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变化所决定的那种道德与政治、法
律关系密切,经常要求社会成员遵守)和“宗教性道德”(先验的
或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它经常与一定的信仰、理想
有关,常是个体的终极关怀所在,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寄托,宣传的是个体牺牲自己以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规范》作为
指导教师道德行为的条文,也应该考虑到教师个体道德修养水平
参差不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此外,对教
师的有些道德要求应该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加强法律、制度
保障;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
(一)划分师德的层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
实性,对教师群体来说要具有职业理想的导向性,对教师个体来
说要有可操作性,《规范》的规定应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应然
的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的
内容。师德规则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的底线,是教师必须遵守
的规定,具有约束性;师德原则是教师应该并且能够遵守的规定,
而师德理想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不懈地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祟高
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师德层次“一方面说明师
德不是空洞的师德理想,而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它可以直接约束
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师
德规范的不同结构将发挥不同的功能:理想发挥激励功能,原则发
挥指导功能,规则发挥约束功能”。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
师爱和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教师被
奉为人梯的原因,但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他的教
师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描述往往只重视教师德性,忽视其
作为人的其他属性。在讲求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提倡教育
民主化的今天,不仅要对教师道德水平提出要求,还应该维护教
师的生存权、生命权等基本权利,改进相关制度。
第一,维护教师的生存权。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生物的存在,然后才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教师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教师追求物质
的需要,这也是教师生存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有偿家教、
开办辅导班是教师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便无可厚非。我们应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而边远农村山
区教师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优。全社会都在追求财富,教师没必
要格守清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师在完成
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提高收人和地位是应该允许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