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检测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9分)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 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子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貌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勉昂扬、热忱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一、1.答案 B “骢马被主子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

颔联写马的灵敏、矫捷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表现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2.答案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子对马的期望与信任。

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

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勉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雄伟志向。

解析“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子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白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志向。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路途上充溢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不甘孤独、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勉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雄伟志向。

方法技巧解答此类试题时,答题步骤为:①第一步,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说明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详细意思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所用手法,如活用、拟人、比方、化动为静等。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之作。

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和心中郁闷。

B. 词中的李广,实则词人的自我写照。

为其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

C. 下阕四句,作者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

D. 此篇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与众不同,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话说的极其风趣,实则带泪的微笑。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 C2.①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③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错误。

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

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情分析】本类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④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⑤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华颠:白头。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

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3.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 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 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词曲:鉴赏诗词语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①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②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

②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年。

两年内,作者先后被调动四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借聚散兴感,表达对频繁调动的不满。

对调动原因只以“不偶然”点出,耐人寻味。

B.饯别宴会上,作者只愿意和朋友畅饮而不愿意话别,饱含无计可施、只得借酒消愁的愁情。

C.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的意境。

D.下片起首对东湖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为眼前美景陶醉,暂时忘记了离别的忧愁。

2.“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两句在意境和手法上很相似,请找出这两句,并就二者在手法上的异同点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教。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直饶:纵使。

②分付:交付。

3.请简要概括词中抒情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4.请简要赏析本词语言上的主要特色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却是柳丝披拂,春风荡漾。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依韵和杜相公①喜雨之什②欧阳修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注①杜相公:杜衍,宋仁宗时社稷之臣,任同平章事(宰相)。

②之什:篇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认为年成有好有坏,是受上天的安排,而不是因为治政是良政还是拙政。

B.颔联中“美泽”表明这“雨”是一场及时雨,可能带来丰收,也照应题目中的“喜雨”。

C.颔联说连年丰收也弥补不了灾年的伤害,表明诗人在欣喜之余仍为天下百姓担忧。

D.尾联运用想象和比喻写郊外的景色,诗人欲携酒赏雨后美景,可见其喜雨的心情。

(2)颈联中“蔽”和“含”用得精练传神,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次韵答彦珍王安石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

众知圆媚难论报,自顾穷愁敢角才。

君卧南阳惟畎亩,我行西路亦风埃。

相逢不必嗟劳事,尚欲赓歌咏起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回信,“次韵”指诗人在作诗回赠时,依仿来诗的韵字次第。

B.首联写诗人亲自打开了彦珍的信,并且赞美友人的文章宛若美玉之上点缀着玫瑰。

C.颔联上句说诗人看不起圆滑谄媚之人,下句表明自己即便穷困潦倒也不愿争强好胜。

D.颈联运用对比,表明彦珍如诸葛亮一样受君主器重,自己则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西去路上。

(2)诗的尾联“不必”“尚欲”在情感的抒写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复至裴明府①所居李商隐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②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③。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④。

注①裴明府:即姓裴的县令。

②雕虫:鸟虫篆,鸟虫书,也简称鸟虫。

③槽中瘦马仰听琴: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④烦襟:烦闷的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裴明府居住的位置、环境,即桂树、杉篱掩映的小巷。

B.颔联写“所居”柱上是鸟虫书对联,屋内传出的是优美的琴声。

C.颈联表达了主人将远行,无法与诗人一起吟诗听琴的遗憾。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洒”字表现了尽兴饮酒。

(2)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对裴明府形象特征的理解。

(6分)2.(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答刘季孙①王安石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⑤虚⑥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

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

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

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

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

②陋今:苛责现今。

③轾轩:指高低、轻重、优劣。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④揭厉:高举而扬厉之。

⑤绿绮:古琴名。

⑥虚:白白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原题】(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情分析】本题为古代诗歌鉴赏题,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都为1个客观题和1个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第二小题考查了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①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作这首诗时诗人59岁,闲居山阴。

②迮(zé):狭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作此诗时诗人已头发花白,赋闲在家多时,仕途前景不容乐观。

B.颔联中的“乾坤迮”描写诗人凭栏高阁之上空怀满腔愤懑,有较浓厚的主观色彩。

C.颈联中的“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在五更时的报晓声,这里代指军营或者战争。

D.尾联中,诗人使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描写自己将在烟雨中、丹枫下垂钓的画面。

4.后人评价此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之风,所谓“沉郁”,指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沉郁”的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高考真题精选(2022-2024)-古诗词(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高考真题精选(2022-2024)-古诗词(含解析)

古诗词(2024·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D16.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将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伟和有时如细点般清圆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

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

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颈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泉水“既响亮又微小”,答题时要围绕“对比”中显现出“响亮又微小”进行作答。

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写泉声的变化。

上联突出泉水的“怒声”“壮伟”,写其如同愤怒地咆哮,突出泉水激流浩荡、汹涌澎湃的流淌之声,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下联突出泉水的“细点”“清圆”,写其如同细声嘀嗒,突出泉水涓涓细流、断断续续、清亮圆润的流淌之声,给人以小巧委婉之感。

雄壮的“怒声”,圆润的“细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声震耳畔,一面引人倾听,赞美了泉水的动听多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过石槽铺章惇瘴霭潜消瑞气和,梅峰千里沁烟萝。

人逢杂堠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

啼鸟丛篁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欲留征驭迟迟去,公檄催人不奈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境界开阔。

山行途中,瘴气消散,视线一宽,但见天清气和,群山绵延,草木葱茏,烟聚蔓缠,别有风味。

B.颔联无理而妙。

虽然路途迢迢,但是胜在景致宜人,所以诗人并不以为苦,反而觉得山路不够漫长,难以尽兴。

C.尾联卒章显志。

自己虽想在此多停留,但公务缠身,催人前行,塑造了一个忠君爱国、大济苍生的官员形象。

D.全诗结构精巧。

以行踪为线,把过石槽铺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地串接在一起,内容充实,又不失自然流畅。

(2)前人称赞这首诗颈联“野趣盎然”,如何理解这种“野趣”?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加以表现?(6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①李嘉祐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棠梨宫②里瞻龙衮③,细柳营前著豹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荻花秋。

注①使幕:指节度使的官署。

②棠梨宫:汉代宫殿名。

③龙衮: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交代诗歌写作背景,马将军从滑州来京城向皇帝奏事,现在要返回滑州,二人再次离别。

B.诗歌虽有久别相逢的喜悦,但“俱白头”暗示离别时间之久,也含有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

C.颔联借“李广难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马将军因病未能封侯的叹息,含蓄蕴藉。

D.这首送别诗即事抒怀,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直接抒发了诗人和马将军之间的深厚感情。

(2)诗的颈联和尾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写景抒情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写景抒情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写景抒情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

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

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2.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郡圃春晚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

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

B.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一)1.(2024·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金陵新亭①李白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②。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

②周顗(yǐ)情:西晋灭亡后,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顗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众人皆相视流泪。

唯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金陵风景和豪士们的聚会,用语平实,与他的《静夜思》《赠汪伦》一样,都用“平凡语”。

B.三、四句写周顗举目四望,风景未变而山河易主,悲从中来,大为哀叹。

C.作者选取周顗无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的场景,意在表现国家灭亡的哀思。

D.作者运用典故,取其意而用之,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发人深思。

C[C项,意在突出王导的形象。

](2)结合全诗,从尾联“慷慨”一词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看法。

(6分)答案:“慷慨”一词,写出了王导不同于对坐而泣的众人,颂扬了王导的意气激扬、忧心国家的情怀。

(3分)面对动荡的时局,诗人期望时人能够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光复山河。

(3分)2.(2024·梅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柳林酒家小楼①陆游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

②遒:尽。

③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

B.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惫,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C.“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退。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含详解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含详解

第0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注】洪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重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照应标题,交待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花、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 颈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徐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D. 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

★15. 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①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

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鹭鸶贾岛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2024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三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三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51.(2024·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决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显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找寻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看法,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选D 。

D项“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白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肯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详细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支配方面有什么作用?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实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精确地指出用了哪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酷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归来,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变更,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支配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受恩惠肯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有委婉从容之致。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支配: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有委婉从容之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
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
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
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
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
苏轼
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

是时,苏轼知徐州,因抗洪胜利而建黄楼,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阳节来此聚会。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王定国好作文章,夸诞轻易,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以是颇不容于人。

熙宁八年(1075),王定国因故受到朝廷停职处罚。

②南台,指徐州城南的戏马台。

《太平寰宇记・徐州》:“重九日,公(刘裕)引宾佐登此台,命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

作诗者百余人,独谢灵运诗最工。

”③义熙,刘裕为宋公,在义熙十四年时镇徐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写给王定国的应和之作,“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B.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霜”字表明了时令。

C.“疏狂”一词既点明苏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了他们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尾联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

2.有人认为苏轼诗歌善用比较思维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容。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

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

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

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

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

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

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怨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

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

“烟敛云收”“数峰青”,借环境描写衬托音乐的动人。

“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三)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B 项“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错误。

应该是诗人昨夜受了风寒,天亮后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

2.①颔联将王定国和苏轼的性格、仕途进行比较,突出二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坚贞不屈的品质。

②尾联将王定国和“二谢”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突出王定国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如颔联“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意思是狂放如我谁能顾惜,你也仕途坎坷却志向不移。

字面看来,前一句说自己“疏狂”,后一句说王定国仕途坎坷,性格“不移”,但实际上,这两句是将二人互举进行比较,“疏
狂”“志未移”是性格气节,“人谁顾”“坎轲”说的是二人的仕途,再结合注释可知,二人都是仕途坎坷,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这两句在比较之中凸显二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和坚贞不屈的品质。

如尾联“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前一句说二谢诗歌创作无人接续,后一句说王定国的诗歌“胜义熙”,这是将王定国和二谢进行比较,由此展现王定国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

(四)
1.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B项“诗人因得罪了将军”错误,望文生义,从注释中背景来看,当是将军兵败而受牵连获罪。

2.①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薛侍御时所作,联系此诗写作时的背景可知,作者写作此诗时是怀着复杂感情的。

诗的首联“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天涯独未归”也写出了友人已还家,而自己仍在天涯之外,远离故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颔联“将军初得罪,
门客复何依”则是描述了作者如今的处境:作者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则是作者感情抒发的重点,作者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尾联则是对自己的慰藉,“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虽然自己不能回家,但幸亏与朋友两家住得近,朋友可以为自己将家书带给家人。

此处用语平易,但感情暗含在平易之中,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再次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