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合集下载

初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总结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压力量,是气体分子碰撞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初二学生需要了解的大气压强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压力量。

在地球上,大气层的压强是由重力对大气分子的作用而导致的。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空的大气分子数较少,碰撞力量较小。

二、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可以通过功和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即公式P = F/A。

其中P 代表大气压力,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量,A代表作用力垂直于物体上的面积。

大气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

三、大气压力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是气压计。

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毛细管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毛细管气压计则通过吸引水银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强。

四、大气压力的影响因素1.纬度和海拔: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会减小。

2.温度:在同一高度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大气压力减小。

3.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系统会对大气压力产生影响,如气旋和高压系统。

五、应用领域1.气象预报:大气压力是气象学中重要的观测参数之一,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2.海拔测量:利用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测量海拔高度,如气压高度计。

3.飞行和航海:在飞行和航海中,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飞机和船只的性能和导航。

综上所述,初二学生需要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力的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笔记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笔记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笔记一、大气压强的概念1.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产生原因: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1. 证据: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中,将两个铜半球合在一起,抽出里面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分别往相反方向拉,半球未被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吸盘挂钩、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等,都是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三、大气压强的测量1. 工具:托里拆利实验是第一次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

实验中,利用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测量出大气压强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2. 注意事项:做这个实验时,玻璃管上方必须是真空,如果混入空气,测量结果将偏小。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1. 随高度的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2. 天气变化:一般来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 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强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2. 吸管吸饮料:当我们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强将饮料压入吸管,从而进入口中。

六、大气压强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1. 与液体压强的关系: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是由于物质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

但大气压强是气体压强,而液体压强是液体产生的压强。

2. 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大;温度越低,大气压强越小。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还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思维导图【压力】(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初中生家长(2)方向:压力垂直被压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项目重力压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在受压物体的表面。

地球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施力物体体。

在通常情况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如果竖直方向只联系受重力和支持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注意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典例如图所示,把物体G依次放到水平地面上、斜面上和挤压在墙壁上,物体G对接触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

试将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填写出来,不能比较大小关系的填写“≠”,并说明原因。

F1G、F2G、F3G,原因是。

解析: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属于弹力;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如图所示,A图中的压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压力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B图中的压力F2垂直于斜面,重力G垂直于水平面;@初中生家长C图中的压力F3垂直于竖直面,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不是由于重力而引起的。

答案:=<≠压力不是由于重力而引起的,比较不了大小【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原理物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实验方法①本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②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了转换法。

(3)实验过程和结论【压强】(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初中生家长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2(4)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①公式p=F/S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气压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气压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也可以理解为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的撞击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关大气压强的重要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产生1.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大气层由气体分子组成,并且被地球的引力所束缚,形成一层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

2.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受到重力作用,向地球表面靠拢,造成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大气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2.典型的大气压强数值:在地球海平面上,典型的大气压强约为1013.25帕斯卡(约等于1标准大气压)。

三、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1.海拔高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层的气体压强逐渐减小,因为高海拔处离地球的质心更远,所受重力相对较小。

2.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对于冷气体,热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较大,因此压强相对较小。

3.湿度变化:湿度的增加能够使气体内的水蒸气质量分数增大,相对而言分子间的平均间距也会增大,从而降低气体的密度和压强。

四、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1.水银柱法:利用水银在大气作用下上升的高度来测定大气压强。

水银柱法的原理是大气压强与柱上高度成正比。

2.空气压力计:利用弹性变形的气体体积与气体压强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变形后的体积或压强的变化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大气压强在气象预报中起到重要作用,天气系统的变化与大气压强的变化密切相关。

2.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对大气压强进行测量,以确保飞机在空气的支持下能够顺利起飞和降落。

3.物理学中,大气压强常用于描述气体在容器内的状态,以及气压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影响。

总结:大气压强是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受到引力作用,形成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大气压强受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水银柱法和空气压力计等方法进行测量。

大气压强在气象学、航空领域和物理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气压强原理

大气压强原理

大气压强原理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大气的重力和温度共同决定的,它是大气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对于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气压强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气压强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地球上的大气是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存在的,因此大气压强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密切相关。

在地球表面,大气压强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的厚度越薄,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小。

其次,大气压强与温度有关。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大气压强与气体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气温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的碰撞也更加频繁,从而增加了气体的压强。

这也是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大气压强往往会比较大的原因。

另外,大气压强还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得地球赤道处的大气压强略小于极地处的大气压强。

这也是为什么赤道地区气压较低,而极地地区气压较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大气压强还受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的影响。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起伏,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从而使得山脉之间的大气压强分布不均匀。

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大气压强分布相对均匀。

总的来说,大气压强是由地球的引力、气体的温度、地球自转以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了解大气压强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开展气象科研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气压计等仪器来测量大气压强,从而更好地了解大气的状态,为生产生活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对大气压强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大气层,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气压强是由地球引力、气体温度、地球自转、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对于我们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开展气象科研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对大气压强的原理有所了解,有助于大家对大气压强有更深入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大气压一、大气压强1、概念:像液体一样,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因此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就产生压强。

3、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大气层的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的压强。

4、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刻存在着,我们却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人身体内外空气相通。

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是平衡力,内外平衡。

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 0=760mmHg=76cmHg=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大气压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大气压强呢?本文将为你总结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让你对大气压强的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大气压强的定义
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气体分子碰撞所引起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大气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三、大气压强的单位
大气压强的单位有多种,包括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标准大气压(atm)等。

其中,常用的单位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
大气压强的变化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引起的地球表面重力场的非均匀性;二是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

五、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气压计、拔河式气压计、水银柱式气压计等。

六、大气压强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压强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高空低压会使人氧气摄入不足、心脏负担加重,引起高原反应等。

七、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强在生产、科学研究、地理探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在飞机、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大气压强的
因素。

以上是本文对八年级大气压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为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大气对物体施加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常用的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有帕斯卡(Pa,国际单位制)、
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等。

3. 大气压强的变化因素:大气压强受海拔高度、气温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减小;温度升高时,大气膨胀,压强下降;反之,温度降低时,大气收缩,压强增加。

4.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可以通过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常用的气压计有水
银柱气压计和无水银柱气压计。

5. 水银柱气压计的原理:水银柱气压计利用了水银柱的上升和下降来测量大气压强。

水银柱上升代表大气压强增大,下降代表大气压强减小。

6. 区分气压高和气压低:气压高指的是某一地区的大气压强较大,气压低指的是某一
地区的大气压强较小。

7. 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气象预报、航空航天技术、气压锅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物理大气压强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 P=F/S , 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 1N/m², 压力F单位是: N ;受力面积S单位是: m²3. 压强公式 P=F/S , F=PS , S=F/P;4.(1)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增大压力;(2)F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压强越大越容易切进去,钻进去。

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

(2)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压强越小越不容易陷进去,勒进去。

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1.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测量仪器:压强计。

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越大.2.液体压强特点:(1) 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gh ,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³;g=9.8 N/kg;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4.据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1)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容器的形状的关系F=G F<F>GG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一)首先确定压强p=ρgh;(二)其次确定压力F=Ps(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 其次确定压强p=F/Sp )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7.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rho;=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
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rho;-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
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pM=&rho;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
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
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
比)。
(3)在相同T-V时: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
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
单位(SI),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
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R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为常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把p=101325Pa,T=273。

15K,n=1mol,V=22。

4L代进去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因为n=m/M、ρ=m/v,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pv=mRT/M……②和pM=ρRT……③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在相同T、P、V时:根据①式:nA=nB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在相同T·P时: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在相同T·V时: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大气压强影响因素有哪些

大气压强影响因素有哪些

大气压强影响因素有哪些
从分子动理论可知,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

单个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时间极短,作用是不连续的,但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对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续的、均匀的,这个压力与器壁面积的比值就是压强大小,
大气压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就应该越小。

不过,由于跟大气层受到的重力有关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均匀,因此大气压随高度减小也是不均匀的。

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

在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空气密度要变小,大气压也随着降低。

3、随气候的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高,早上气压比中午高。

往往,当大气压降低时,天气转阴;大气压升高时,天气转晴。

气压发生变化有很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暖空气来临的时候,气压又会降低。

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天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通过。

大气压强和什么有关

大气压强和什么有关

大气压强和什么有关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海拔高度、温度有关。

海拔高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大气压强越低。

温度相同时,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低。

大气压强和什么有关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的重量,它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气压力。

大气压强即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

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大气压强原因是什么1、用分子运动论解释主要是因为在大气运动中,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

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

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这些不同的分子的碰撞就会产生了大气压。

2、重力观点解释课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因此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空气的流动性。

大气压强和大气压一样吗大气压和大气压强是没区别的,大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

大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

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气象学中,人们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

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前言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对我们深入了解气象、环境变化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相关知识。

正文
1.大气压强概念
–大气压强: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垂直作用的压力。

–常用单位:帕斯卡(Pa)或百帕(hPa)。

–气压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2.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
–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和无水银气压计两种。

–水银气压计:利用密闭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变化来测量气压。

–无水银气压计:利用弹性膜片的变形程度来测量气压。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海拔高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气温变化:气温升高会导致大气膨胀,压强减小;气温降低会导致大气收缩,压强增大。

–水平距离:在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变化很小,可以近似认为气压相等。

4.大气压强的应用
–天气预报:通过观测和分析气压变化,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运动,形成了风。

结尾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对初二物理中的大气压强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到应用,大气压强在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大气压强》知识点归纳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x。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完整版)初中地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地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地理压强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压强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压强?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在地理中,常用于描述大气压力和水压力。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力。

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常见的大气压力单位有千帕(kPa)和百帕(hPa)。

大气压力变化较大的原因:
- 海拔高度不同: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低。

- 温度的变化: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快,大气压力越大。

- 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旋和气压系统会改变大气压力分布。

水压力
水压力是指水对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力。

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兆帕(MPa)。

水压力变化的因素:
- 水深:水深越深,水压力越大。

- 水密度:水密度越大,水压力越大。

压强的应用
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
- 衡量气温:利用大气压力变化可以推测气温的高低。

- 测量深度:利用水压力可以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深度。

- 工程应用:如建筑物的承重设计、水利工程的设计等。

以上是初中地理压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海拔高度是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密度逐渐减小,从而导致气压的下降。

气温也会对大气压强产生影响。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下,气温越高,大气压强越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使气体分子更容易逃逸,从而降低气压。

大气压强还受到水汽含量、地球自转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水汽含量增加会导致大气压强降低,因为水分子比气体分子更重,所以水分子的存在会使得大气分子的平均质量增加。

地球自转会导致大气向赤道方向流动,从而使得赤道地区的大气压强较低。

同时,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大气压强也会因为地形、海洋等因素产生差异。

大气压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对于气象预报、航空航天等领域,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来解释重力观点解释: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

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

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包括温度和体积。

气压泛指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的、无规则撞击产生的。

大气压是指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空气产生的压强。

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由此而产生了大气压强。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

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通常情况下,在2千米以下,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水银柱。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压强有相似之处、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但是由于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强的计算不能应用液体压强公式。

影响压强的条件是什么原理

影响压强的条件是什么原理

影响压强的条件是什么原理压强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力和单位面积的大小有关。

影响压强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原理。

1. 压强与受力大小的关系:根据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就越大。

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相同大小的力,压强也就越大。

因此,压强与受力大小成正比。

2. 压强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相同大小的力,面积越小,压强也就越大。

这是因为力除以面积就是压强。

当受力相同的情况下,极点面积越小,分配到每个单位面积上的力也就越大,从而导致压强的增大。

3. 施力方向与面积方向的关系:当力和面积方向垂直时,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分布均匀,压强大小相等,当力和面积方向不垂直时,由于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不会对压强产生影响,只有垂直方向上的力才会对压强产生影响。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方向与面积方向夹角变小时,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越大,压强也就越大。

4. 大气压与压强的关系:大气压是由大气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引起的,大小与地表的高度、温度等有关。

由于大气压分布不均匀,所以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会受到不同大小的大气压。

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上,气压越大,所受的压强就越大;在相同的气压下,海拔越高,所受的压强就越小。

因此,大气压也是影响压强的重要条件之一。

5. 浮力对物体压强的影响:当物体部分或完全浸入液体时,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分别产生了垂直向上的浮力。

这个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所受压强的差异导致的。

上表面所受压强较大,下表面所受压强较小,从而导致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因此,浮力也是影响物体受压强的条件之一。

总的来说,影响压强的条件有受力大小、面积大小、施力方向和面积方向之间的关系、大气压以及浮力等。

这些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物体所受的压强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

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

314帕·米3/摩尔·K。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

0814大气压·升/摩尔·K。

R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
把p=101325Pa,T=273。

15K,n=1mol,V=22。

4L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 v=mRT/M……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

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