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专项思维导图: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精析]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址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域口时,
过址口时,址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
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6.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三、地形对植破、土壤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四、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

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五、地形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地形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报高低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地形对工业影响较小。

六、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3.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4.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5.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
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址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埋口。

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

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地铁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七、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的影响
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以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典题精研】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8月17日以来,受到反常天气的影响,重庆多个地方连续发生森林火灾,经各方共同务力,至8月28日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

在灭火中,人们采用“以火攻火”方法(反向点火、以火制火),灭火效果突出。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重庆主城区地形图和森林火分布区;右图为“以火攻火”示意图。

(1)从地形和天气的角度,试分析此时重庆多山火的原因。

(2)在右图中画出点火时火场和反向点火点之间的热力环流,并从可燃物、氧气两个方面解
释“以火攻火”方法灭火效果突出的原因。

(3)分析此次重庆森林火灾灭火难度大、压力大的原因。

(4)简述此次山火之后对重庆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此时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干物燥天气容易引发山火;盆地河谷地形,不易散热,气温高,可燃物更易燃烧。

(2)
原因:受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影响反向点火产生的火势向火场发展;加速了可燃物和氧气的消耗,提高了灭火效率。

(3)此次山火着火点多,火势大;着火点靠近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周边建筑、人口、景点多,山火没及时灭掉,产生的损失大;山区交通不便,灭火设备难以及时运到和展开;高温晴朗天气加剧了灭火难度。

(4)不利影响:造成重庆及周边空气污染加剧;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水土流失加剧。

有利影响: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森林更新。

【分析】本题以森林火灾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气候的影响因素,热力环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从天气角度看,8月份重庆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雨较少,天干物燥,容易引发山火;从地形角度看,盆地河谷地区,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气温积累升高,可燃物更易燃烧。

(2)
从热力环流图中可知,近地面风从反向点火点吹向火场,受近地面风的影响反向点火产生的火势向火场发展;从可燃物、氧气两个方面看,反向点火后,加速了可燃物和氧气的消耗,提高了灭火效率。

(3)难度大主要从火势与灭火难度分析,此次山火着火点多,火势大,扑灭范围大,山区交通不便,灭火设备难以及时运到和展开,火势蔓延广;高温晴朗天气加剧了灭火难度;压力大主要从造成的经济生命财产方面分析,着火点靠近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周边建筑、人口、景点多,山火没及时灭掉,产生的损失大,因而压力大。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从大气环境角度,山火造成重庆及周边空气污染加剧;从生态环境角度,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易产生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

有利影响:从土壤环境角度,燃烧的树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森林更新。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喀斯特地貌广泛,其中桂林山水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材料二:象鼻山、被称为桂林市“明信片”,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

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

《象山纪》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材料三:下图为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和桂林象鼻山水景观图。

(1)描述桂林象鼻山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在桂林山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试分析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海洋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地势南北较高,大部分区域处在洼地,地表水及地下水易于富集;有河流水系流经,水量充沛。

(3)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土层薄,肥力低,农业发展受限制;土地狭小,不利于聚落和工程选址;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分析】本题目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和桂林象鼻山水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广西桂林象鼻山是石灰岩溶蚀、侵蚀形成。

该地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古生物遗体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

后经地壳运动,岩层抬升出露地表,经过流水侵蚀形成象鼻山酷似地貌。

(2)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岩石上石灰岩。

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温暖湿润;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岩石深厚、纯度大,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据图可知,桂林地势南北较高,大部分区域处在洼地,易积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易于富集;有河流水系流经,水量充沛,流水侵蚀作用大。

(3)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有利影响方面,桂林地区独特的地貌形态多样,欣赏价值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是: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降水多,水土易流失,出现石漠化,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对农业生产很不利;多地下溶洞、暗河,对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利。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邮,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马拉开波湖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周围植被茂密,多沼泽。

湖区通过马拉开波海峡与委内瑞拉湾相通,石油开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马拉开波是委内瑞拉第二大城市和海港,建成于1928年。

下图示意马拉开波盆地及马拉开波湖流域。

(1)说出马拉开波盆地的水汽来源。

(2)简述盆地地形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评价湖泊周围城市发展的条件。

【答案】(1)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输送的水汽;湖泊和沼泽水分蒸发;植物蒸腾。

(2)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水热不易扩散,气候湿热(,植被茂密);河流短促,河网密布,河水自四周流向湖泊;盆地中部地势低洼,多沼泽。

(3)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开阔;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气候湿热;多沼泽。

【分析】本题以马拉开波盆地及马拉开波湖流域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马拉开波盆地地处北纬8°~北纬12°之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输送的水汽;由材料中表示的低纬度、周围植被茂密,多沼泽可知,湖泊和沼泽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带来水汽。

(2)读图并结合材料“四周山地环绕”可知,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水热不易扩散;东北信风从加勒比海带来充足水汽,在盆地周围山区形成迎风地形雨,使湖区降水量丰富,形成湖区湿热的气候,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植被茂密;盆地四周山地环绕,山地距离湖岸较近且多地形雨,发育众多河流,河网密布,河水自四周流向湖泊,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急;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沼泽。

(3)读图可知,马拉开波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马拉开波湖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且湖区通过马拉开波海峡与委内瑞拉湾相通,石油开采历史悠久,经济基础较好;盆地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港阔水深,交通便利。

由材料“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周围植被茂密,多沼泽”可知,气候湿热,多沼泽,是周围城市发展的不利条件。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跟随专家许教授到甘肃省进行研学考察活动。

材料一:研学小组首先到达了甘肃省东南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考察。

许教授说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处,地理环境表现出过渡性和复杂性。

下图为甘肃省东南部及周边区域简图。

材料二:随后研学小组继续北上到达位于甘肃省东北部的庆阳市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考察。

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得知庆阳市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并正在建设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功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规划建设800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和200万千瓦调峰发电机组,并配置大型储能设备,最终依托特高压外送线路,实现“风光火储输”一体化。

下图为研学小组绘制的庆阳市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气候、地形角度简述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过渡地带的四项表现,并分析其过渡性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两点影响。

(2)归纳庆阳市煤电煤化工产业的生产特点。

(至少归纳三点)
(3)说明庆阳市建设多功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

(至少答出三点影响)
【答案】(1)表现: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高寒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干湿)过渡地带;高原和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影响: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外来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

(2)能源(资源)利用率高;产品多样化;废弃物资源化;污染排放量小。

(3)利于因地制宜开展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合理存储和调度,使得电网运行更加稳定,提升能源利用率;特高压外送,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安全风险。

【分析】本题以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以及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材料,涉及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煤电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特点、能源安全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注意审题要从气候、地形两角度进行说明过渡性,图中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从甘肃省东南部穿过,而1月0℃等温线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一致。

就地形来看,当地南部是四川盆地,北部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且位于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位于过渡地带,使当地的自然地理要素多变,多变的自然地理要素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使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弱。

(2)读图可知,庆阳市煤电煤化工产业中,以洁净煤为核心,经过气化、焦化、液化等技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产品,延长了产业链;进行了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废气回收制成了化肥、硫酸等产品;对煤泥、煤矸石的回收利用进行发电和生产了建材产品,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污染物排放量小。

(3)由材料可知,庆阳市煤炭预测储量为2360亿吨,庆阳市位于西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利于因地制宜开展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正在建设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规划建设800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和200万千瓦高峰发电机组,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配置大型储能设备,合理存储和调度,使得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同时提升能源利用率;依托特高压外送线路,实现"风光火储输-体化",特高压外送,减少煤炭长距离运输安全风险。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南纵向岭谷是指位于我国西南,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关联的横断山及毗邻的南北走向山系河谷区(如下图)。

区域内高山河谷纵列分布,地形结构复杂,其对云南境内的自然地理环境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地形与地貌条件,西南纵向岭谷在气候波动的第四纪成为了动物重要的“避难所”,其对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分析西南地区纵向岭谷的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说明西南纵向岭谷对区域气温产生的影响?
(3)从地形因素出发,分析说明“西南纵向岭谷”在气候波动的第四纪能够成为动物避难所的原因?
【答案】(1)℃内力作用:西南纵向岭谷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岩层受强烈挤压力后,发生断裂,产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山地与谷地的反差地形;℃外力作用:后期,河流沿断裂带发育,流水下切作用不断加深河谷,随地壳抬升,河流深切作用不断加强,形成高差极大的纵向岭谷地貌。

(2)对气温产生的影响:℃南北跨纬度大、地势南北高差悬殊,使得气温南北梯度极大;℃冬季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下,使得云南较同纬度地区而言,冬季气温较高。

(3)℃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利于躲避不利的气候条件;℃高海拔与较高纬度,低海拔与较低纬度结合,南北方向的自然景观变化梯度最大,使得纵向岭谷
中的沟谷成为动物逃生的最优通道。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纵向岭谷区为背景,考查地貌成因及影响,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关于地貌的成因,要依据“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同时进行的,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进行分析。

西南纵向岭谷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断层的高山谷地;因为有断裂的地方岩石破碎,更容易被流水侵蚀,河流沿断裂带不断下切,形成深谷;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落差增大,河流向下侵蚀剧烈,下切不断加强,因此形成了高差极大的纵向岭谷地貌。

(2)西南纵向岭谷区由于山脉走向大体上均垂直于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焚风效应显著,加上谷地较为封闭,热量不易散失,使谷中气温较高;由于南北走向的山脉纬度跨度大,使得纵向岭谷区南北温差较大;由于山高谷深,地势高差悬殊,垂直方向上气温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此外,北部地势较高,冬季阻挡冷空气南下,使西南纵向岭谷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要更高一些。

(3)西南纵向岭谷区属于低纬度地区,山高谷深,高差极大,使山地垂直分异现象显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加上北部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有利于各种类生物躲避第四纪冰期不利的气候条件;西南纵向岭谷区南北延伸距离长,且地势北高南低,这种较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较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该地的年平均温度,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南北方向的自然景观变化梯度变大,有利于动物在第四纪气候波动时期,在纵向岭谷中的南北迁徙过程中寻找到适宜的“避难所”。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行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其东麓的冲积扇上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等)。

材料二:海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注入渤海,主要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组成,这些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天津以下段是其干流,仅长74千米。

海河流域是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为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开凿人工渠道--------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州,被称为“人工天河”。

材料三:下图为“海河流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