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合集下载

福建地区物化探大队-找矿方法

福建地区物化探大队-找矿方法

福建省物化探大队找矿方法(一)地质调查(填图)找矿1949年前,由一二个地质人员凭借精度极差的1∶5万单色地形图,观察研究沿途所见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等基本成矿地质条件,采集标本样品,访问当地老百姓,发现找矿标志,追索、寻找可能存在的矿体,大致了解其基本特征。

这种方法,是当时发现和重新确认全省有26个矿种约300余处矿点的主要途径。

1949年后直至1956年,仍是以普查小组(3~5人)和普查分队(十几人至几十人)形式修测或实测1∶5万~1∶10万地质矿产图和更大比例尺的矿点或矿区草测或目测地质图,寻找和追索矿产。

1958年至60年代末期,各类踏勘组、普查组、普查分队、填图找矿队采用实测及部分修测1∶5万或1∶10万(间或1∶1万~1∶2.5万)地质图,沿一定间距(250~1000米),穿越或追索地质及矿化蚀变界线的方法进行地质研究,探寻矿产与找矿标志。

发现新矿点和矿区则多用1∶1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地质与矿体、矿化现象的追索、圈定,填制相应比例尺图件简测、评测及草测。

70年代以来,福建省地质找矿多采用实地修测或修编1∶5万或1∶2.5万地质或地质矿产图方法做面上或区域矿产评价。

早期,化学样多用拣块法或连续拣块法,间以刻槽法,后逐步以刻槽法为主,拣块法为辅。

测定方法由早期的容量法,逐步为比色法和物理或物理化学法,测定的成分也由少数几种发展成几十种。

(二)岩矿碎屑找矿省内运用此法找到残坡积与冲洪积物中的矿块或蚀变岩石,进而发现地表矿露头,找到永安重晶石、周宁楼下岗明矾石、邵武南山下萤石等,后经勘查,均成大中型或小型矿床。

(三)重砂找矿1957年,砂金队首先于建溪、汀江、武平等地沿河用重砂法找金矿;江西冶金220队用重砂法在清流、宁化寻找原生地表钨矿,发现清流北坑等著名钨矿。

1958年后,重砂法在省内成为普遍用于专门性寻找钨、锡、金时的一种常规方法,发现一大批重砂矿物异常。

1959~1977年,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主要使用双目显微镜共鉴定五六十种重砂矿物。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收录了933个案例。

这些案例记载着物探化探⼯作者的⾟苦和业绩,也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初步总结了以寻找⾦属矿为主的与⼯作部署、异常定性解释和异常查证有关的经验教训。

⼀、50年来的主要找矿成果50年来的找矿实践表明:对能源、⿊⾊⾦属、有⾊⾦属、⾮⾦属矿产和地下⽔找矿,物探为主,效果优于化探;寻找贵⾦属⽅⾯,化探为主,效果优于物探;寻找稀有、稀⼟矿⽅⾯,物探、化探平分秋⾊。

⼆、⼯作部署的思路1 区域展开,⾯中求点“区域展开,⾯中求点”是物探化探⼯作取得找矿成果的主要模式。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查证磁异常、放射性异常和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找到了⼤量的铁矿、铀矿和⾦矿。

据统计,中国80%的铁矿是通过查证航磁异常发现的;已勘查的铀矿中,94.4%是由地⾯放射性⽅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先发现的。

⾃20世纪8O年代以来,⼏乎所有新发现的⾦矿床都是查证区域化探异常发现的。

区域重⼒调查直接找矿成果不多,只在盐类矿床和个别铁矿床上有效。

但区域重⼒调查可发现和圈定⼤量盆地、局部构造、岩体、断裂、古⽼地块,在间接找矿和矿产预测中起了重要作⽤。

寻找能源矿产,⾃50年代中期,地质部将物探⼯作部署在原来不产油也未见油的地区,像松辽盆地、华北平原等⼤型沉积区,开展了⼤⾯积的⽯油物探概查,并提出了可能的含油构造,从⽽在5O年代末及6O年代初陆续发现了⼤庆、胜利等⼤型油⽥,实现了我国找油的重⼤突破。

以后在其它地区寻找油⽓⽥⽆不是物探先⾏,进⾏⼤⾯积概查,对全区构造有整体了解后,从中圈出可能含油的局部构造,据此布孔后发现了油⽥。

据此总结出油⽓勘查的成功经验是“区域预查、选区评价”和“局部构造普、详查”⼯作模式。

2 就矿找矿,攻深找盲1949年以前到5O年代初中期,物化探⼯作毫⽆例外地布置在已知矿区及其外围。

找到了⼤量的盲矿和外围矿,为扩⼤已知矿区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攀枝花、湖北⼤冶、内蒙古⽩云鄂博、⼭东莱芜、辽宁鞍本、河北冀东、邯邢等铁矿和湖南⽔⼝⼭铅锌矿、⽢肃⽩银⼚⼩铁⼭多⾦属矿等。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地质找矿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矿床分布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以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远景。

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物化探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地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间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物化探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数据获取相对快速、不破坏地表等优点,因此在地质找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物化探方法的基本原理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通过地球物理条件的不同,如电、磁、重力、地震、放射性等性质差异,间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

电磁法、磁法、重力法、地震法等属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各种矿床。

2.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是通过对地表和井下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发现地下矿产,掌握矿床的分布和远景。

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属于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

二、物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1.初探阶段的应用:在地质找矿的初探阶段,物化探方法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宏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查,快速掌握区域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详细勘查提供基础数据和找矿方向。

2.详细勘查阶段的应用:在地质找矿的详细勘查阶段,物化探方法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进一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规模、品位等信息,为矿床评价和资源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找矿预测和矿体定位的应用:物化探方法可以对地下构造和矿体进行预测和定位,通过对目标区域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矿床产状、规模、品位等属性,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4.矿床类型的分类和划分:物化探方法可以根据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进行分类和划分,从而揭示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规律,为矿床的选矿和选矿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地质找矿是指通过对地质特征、矿床形成规律、成矿地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多种勘查手段,找寻矿产资源的过程。

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物化探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物化探方法是指运用物理学和化学方法,通过对地下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来寻找地下矿床及其周围的有关信息的一种探测方法。

物化探方法包括多种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电性勘探、遥感勘探等等。

在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勘查效率,降低勘查成本,提高勘查的成功率。

在地质找矿中,对物化探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研究尤为重要。

1.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对地下各种物理性质的探测和研究,来揭示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矿产资源等信息的一种勘察手段。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包括重力勘探、地磁勘探、地震勘探等。

重力勘探是通过观测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的一种方法;地磁勘探是通过观测地球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磁性分布的一种方法;地震勘探则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揭示地下岩层变化的一种方法。

在地质找矿中,地球物理勘探能够提供地下岩层的大致结构和性质,为找矿提供重要的依据。

1. 提高勘查效率物化探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地下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揭示地下矿床及其周围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

无论是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还是地球电性勘探,都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地质勘查提供大量的信息,为找矿提供重要的依据。

1. 技术限制物化探方法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地下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因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如果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的限制,就会限制物化探方法的使用效果。

2. 误差问题物化探方法在对地下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很难完全排除误差的存在,因此需要对物化探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准确性分析,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

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智能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自动处理、异常识别 和预测分析提高找矿精度和效率。
信息化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 协同工作促进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跨领域合作与创新。
技术应用: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教训总结:从案例中总结出教训如对地质条件的误判、技术手段的局限性、风险控制等方 面。
实际应用:将成功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实际化探找矿工作中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化探找矿案例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化探找矿的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启示:从实践中提炼出对未来找矿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案例应用:将启示应用到实际找矿工作中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气体测量:利用气体测量技术检测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现代化探找矿方法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发现异常区域
地球化学填图:通过对地表岩石、土壤、水系等介质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测 量和绘制发现地球化学异常
气体测量:利用地下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在地下异常区域释放的特点 通过测量其浓度和组分来发现矿床
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和规律结合地质勘查成果对异常进行综 合评价预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地球化学异常的应用:在矿产勘查、地质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资源开发和 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异常的预测与验证
预测方法: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异常预测 验证手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来验证异常的存在和可靠 性 异常识别:根据地球化学指标和数据特征识别出异常区域和异常类型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地质矿产勘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地质调查和实地勘探,以寻找矿产资源为目标的工作。

找矿方法是指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采用的一系列勘查技术和方法,来寻找矿产资源的手段。

地质矿产勘查的找矿方法非常多样,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勘查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勘查方法,以下就主要的几种常用的找矿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查明地层、构造和岩性等地质信息的方法。

地质调查法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地质和构造图等方法,准确地获得地质资料,进而为矿产找矿提供基础数据。

地质调查法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矿产勘查和地质调查。

2. 地球物理勘查法: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下和地表的物理场参数,获得地下矿产、构造、岩性等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地电阻率勘查、地震勘查等。

地球物理勘查法适用于查找磁性矿床、重力异常和电磁异常等。

3. 地球化学勘查法: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地表和地下样品,并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特征,进而获得有关地下矿产的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包括:岩石、土壤、水体的采样和分析,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判别和解释等。

地球化学勘查法适用于查找某些元素富集的区域和化学异常区。

4. 遥感勘查法:遥感勘查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表信息和地质特征,以寻找矿产的方法。

遥感勘查法主要通过地形、植被、岩性、水文等方面的观测,确定地质特征,从而推断出潜在的矿产资源。

遥感勘查法适用于大面积、高效率的勘查和较为难以进入的地形地貌区域。

5. 浅层地质探测法:浅层地质探测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获得浅部的地质信息和矿产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浅层地质探测方法包括:工程地质勘查、地质雷达探测、直流电法、交流电法、浅层地震勘探等。

浅层地质探测法适用于近地表的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预测等。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找矿方法,实际上地质矿产勘查的找矿方法有很多种。

勘查人员应结合具体的地质环境和勘查目的,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摸索和创新,提高勘查效率和勘查能力,为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二、土壤测量
残积层是岩石直接风化产物,基本保留原始找矿 信息,少量淋失、贫化。样品代表性强于岩石。 用于薄覆盖区(0.5~2m)和中浅覆盖区(3~50m) 区域调查、普查和详查。 ● 可提供数十米~数百米的深度找矿信息

三、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对汇水域内土壤、岩石中找矿信息有 继承性。利用元素分带和矿体前缘元素异常分布, 可提供深部找矿信息。用于区域调查和普查。
但钻孔原生晕测量在孔深600~652m处发现>50m厚强Au、 As、F、Sb异常,Au高达0.4~1.5g/T。向下未圈闭。后 对副样分析,确认为金矿化体。推测深部应有较大型微 细粒侵染型金矿赋存。此处距朝鲜惠山铜矿约5~6公里。
六、中浅覆盖区使用浅钻化探寻找 隐伏矿


我国新生界覆盖面积约401万km2(第四系334.5万km2,第 三系66.6万km2) 厚度<50m的中浅覆盖区超过150万km2。 主要分布在山前、盆边、草原、干旱荒漠、湖沼、部 分黄土覆盖区和沙地。许多地带为构造单元边缘、深大断 裂带、成矿条件有利。是我国有巨大找矿潜力的处女地。 从2007年开始北京探工所与物化探所合作开展中浅覆盖区 浅钻化探取样方法技术研究。已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 半干旱草原、新疆干旱荒漠和安徽冲洪积平原开展试点。 已研制出TGQ 5m、10m、30m轻便取样钻系列,车载全液压 多功能(正、反循环,自动取样)30m和75m浅钻。

(2)南部异常1:5万浅钻化探查证
14km2,布孔153个,取残积土和岩粉,对1:20 万发现的异常进行了进一步圈定。Pb、Zn异常浓 集中心及分带清楚,并具相当规模。特别是前缘 元素异常向西北延伸,预示多金属矿化带向北西 侧伏。1:20万和1:5万浅钻化探结果,大大扩大 了该区寻找隐伏矿的潜力。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是矿床形成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测定地质体内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规律。

在地球化学找矿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岩石样品中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从而识别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岩石薄片显微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

2. 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粒度分析、土壤有机质分析等。

3. 水体地球化学方法:水体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水体地球化学方法包括水质分析、水体溶解氧测定、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4. 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植物体内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包括植物体内元素含量测定、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5. 黄土地球化学方法:黄土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黄土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探索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黄土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黄土元素含量测定、黄土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等。

6. 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地质体中同位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同位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推测矿产资源的存在。

常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包括稳定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

7. 矿物地球化学方法:矿物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矿物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进行测定和分析,以及对元素之间的相对比值进行研究,来识别矿产资源的存在。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

关于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使用分析地质找矿是对地球物质特征的研究,旨在发现或评估矿藏的存在或具体情况。

物化探方法是地质找矿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其利用地球物理和物化学特性,并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实现矿产物检测和矿产地埋深探测。

下面将对物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物化探方法的种类及原理物化探方法包括:磁测、电测、重力测、地震测、地电测、辐射测、地热测、微重力测等方法。

其中,常用的有:地磁法、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磁力法、重力法、地震法和地电法等。

各种物化探方法都有其独特原理,广泛应用于多种矿产类型探测,如下:1、电磁法:通过电流的变化在地下产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以探测矿藏在地下位置和形状。

2、地磁法:测定地球表面上矿产物对地磁场的扰动,进而判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3、地电法:以地表测量的电压和电流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化石的形状和大小。

5、地震法:利用地震波与不同介质间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的差异性,以揭示地下矿体的形态和性质。

地质找矿中,物化探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大规模、高效率:相对地面勘查手段,物化探手段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对广大地区进行大量的初筛。

2、多样性:物化探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对矿藏探测的适用性不同,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矿产类型进行多种方法的组合使用,比单纯依靠传统勘查手段(井巷、坑道和地面行走等)更加灵活。

3、取样及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传统的地面勘查手段需要直接进行钻探、采样等作业,而物化探测手段可以对矿藏探测面积覆盖广、不易采样的地区进行探测。

但是,物化探手法也存在一些局限,如下:1、探测体积有限:不同物化探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所能探测的矿体深度和宽度差别较大,对矿体类型和某些矿体方向探测的效果不太好,也有可能错判。

2、探测结果存在歧义:从地质实际出发,在地质构层、岩性等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做出的推断和判断往往是不确定的,需要进一步核实和研究。

四、结论地质找矿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特别是物化探方法的运用,为地质找矿增加了更多便捷、高效的工具,应用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第一章地球化学特别根本概念地球化学特别: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自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特别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原生特别: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特别;次生特别: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特别;同生特别:与介质同时形成的特别;后生特别:介质形成后,特别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特别;〔地球化学特别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特别和局部特别〕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推测矿产的区域分布;区域原生特别: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争论都有重要意义;局部原生特别: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特别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四周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特别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简单;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四周松散掩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特别段,也能在肯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四周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特别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长;地球化学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原生晕,以矿区工作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次生晕,矿区或区域调查系统运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水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其次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①规章测网〔按肯定的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均匀的分布在测区范围〕测线的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矿体或控矿构造的方向;测线和测点的间距:普查找矿时应使 1-2 条测线和 2-3 个测点落于特别内;普查评价时应使 3-5 条测线和 3-5 个测点落于特别内;对于在矿体规模或矿石成分比较特别的矿床,应选择典型地段进展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线、测点间距,特别是测点间距;②不规章测网〔样品并不严格依据肯定点线均匀布置在测区,具条件和需要随机实行,以满足争论问题的需要为原则〕③系统剖面〔采样点布置在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线间距并无肯定的要求,但以追索特别的分布为原则,不要求相互平行,以能根本垂直特别分布为原则〕测点间距参考前表;其次节样品采集①样品类型包括:岩石、矿石、断层泥〔评价断裂含矿性〕、围岩裂隙物〔强化热液矿床原生晕,加大找盲矿的有效深度〕②样品组成元素分布不均匀,要求采样点四周〔一般直径一米范围〕采集假设干小块岩石〔5-7 块以上〕合为一个样;钻探岩心样以每个采样点上下一米采集 5-7 个样,合为一个样;③样品间距视原生晕的规模而定,一般 2-5 米;原生晕规模很大时,采样间距可达 10 米或更大;蚀变接触带、断裂四周,间距适当缩小;除了薄层岩层或不同岩石交替消灭时可做一种地质体处理外,一个样不采集2 种岩石物质;④样品重量样重一般为 100-200 克,对于断层泥、裂隙充填物样品,要求 20 克以上;⑤样品记录为了便于评价所觉察的原生特别,记录每个样点的岩石、构造〔主要指断裂、片理等〕、矿化、蚀变等特征和组成样品的物质、风化程度;第三节样品加工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不规章测网:区域性工作中,如同布设地质路线、布设观测点一样,往往重合;规章测网: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线要求根本垂直矿体或控矿构造延长方向,点距取决于特别规模和工作比例尺;矿体延长方向不明、成矿方向不清或近等轴状,测网可承受方格状;系统剖面:形成特别的物质迁移距离很大,或特别沿肯定方向延展甚远时承受,除在冰碛土中进展土壤找矿外,评价区域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的含矿性时也往往承受这种形式;其次节样品采集与加工土壤层位及性质:采样多在残坡积层中,要正确识别残坡积、冲积、风成或冰碛;A 层属于冲积、风积,元素淋失大,有机质含量高,B 层属残坡积;样重及记录:原始样 50-100克,记录测线、测点号、采样层位、深度、颜色、湿度及其四周岩石、构造、蚀变、矿化状况等;最正确粒度:不同粒度取决于元素富集状况,需要采样试验;野外初步加工中过20 网目〔0.85mm〕筛后即装袋作为样品,送交试验室后具不同分析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磨加工;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1)沿肯定水系、按肯定间距布置,大致形成不严格测网2)按汇水盆地布置,在水系中实行样品不同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线距〔采样水系间距〕、点距〔沿水系分布的样品间距〕及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取样点数〕。

找矿技术方法

找矿技术方法

找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欲找寻的矿产。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五大类。

各类方法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一)地质找矿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等。

1 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地质填图法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故称为地质填图法。

因为本法所反映的地质矿产内容全面而系统,所以是最基本的找矿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质环境下,寻找什么矿产,都要进行地质填图。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很重要的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填图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找矿工作的效果。

如有些矿区由于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不高,对某些地质特征未调查清楚,因此使找矿工作失误,国内外都有实例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有很多实例,通过地质填图而取得可观的找矿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地质填图正由过去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向采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直接成图方面发展,由单一的二维制图向三维、立体制图方向发展。

2 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砾石找矿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略谈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是指根据地质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勘查工作,寻找地下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

在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矿产类型和成因特点,结合地质资料和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多种综合方法,才能达到准确找矿的目的。

本文将就地质矿产勘查找矿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略谈。

一、地表地质调查地表地质调查是地质矿产勘查的起点工作,通过对地表地质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掌握区域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性分布、矿物产出等情况,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地表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岩石露头、沉积岩剖面、矿石出露、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内容。

通过对地表地质的综合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区域的矿产潜力,选择适合的找矿方向和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进行勘查和测量,探测地下的构造、岩层、矿体等信息。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球电磁法、重力勘查、地磁勘查、放射性勘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地下的物理参数,找出异常体,揭示矿床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地球化学勘查是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进行采样和分析,寻找与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球化学勘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野外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地表的地球化学异常,进一步确定找矿目标区域,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确定异常体的成分和性质,为判断矿床类型和价值提供依据。

四、遥感勘查遥感勘查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地面探测等技术手段获取地表地质信息和矿产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质和地貌信息,发现地表的构造、岩性、矿物等特征,识别地质构造和异常体,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

遥感勘查可以成为地质勘查找矿的重要辅助手段,为确定勘查区域和找矿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五、花岗岩矿产普查花岗岩矿产普查是以花岗岩矿为重点的勘查活动,主要包括花岗岩矿体的定位、储量估算、矿床成因分析等内容。

探矿的技术方法

探矿的技术方法

探矿技术方法一探矿技术方法找矿技术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

找矿技术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欲找寻的矿产。

找矿技术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五大类。

各类方法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一)地质找矿方法包括传统的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等。

1 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地质填图法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故称为地质填图法。

因为本法所反映的地质矿产内容全面而系统,所以是最基本的找矿方法。

无论在什么地质环境下,寻找什么矿产,都要进行地质填图。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很重要的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填图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找矿工作的效果。

如有些矿区由于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不高,对某些地质特征未调查清楚,因此使找矿工作失误,国内外都有实例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有很多实例,通过地质填图而取得可观的找矿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地质填图正由过去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向采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直接成图方面发展,由单的二维制图向三维、立体制图方向发展。

2 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砾石找矿法是一种较原始的找矿方法,其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地形切割程度较高的深山密林地区及勘查程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的固体矿产的找寻工作。

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章本章小结1.地球化学找矿是在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一门学科,传统上的勘查地球化学学、化探与地球化学找矿同一概念。

2.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球化学找矿可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等。

3.地球化学找矿依托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微观对象(元素),找寻隐伏矿藏,成本低、速度快;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受一些限制。

4.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元素分布、组合、赋存状态等的研究,为矿产勘查异常区的划定、矿体追索提供理论依据。

地球化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地质观察与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最终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5.地球化学找矿未来发展总体表现为研究手段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数据获取的多源化。

复习思考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

①对象的微观化,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②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元素含量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③利于寻找隐伏矿床,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可寻找更深处的地球化学异常。

④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被各国广泛采用。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基础资料工作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及矿化和蚀变的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等,对找矿区域的选择、工作方法的确定、异常解释的评价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采样的目的性、方法的正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应特别注意。

②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技能获取分析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规律、找矿信息。

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

③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根本方法研究与表征元素的分布与异常的特征,进行异常评价。

地球化学指标有参数性的和非参数性的。

④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基本工作方法地球化学图表反映元素的分布、分配的特征及元素的分散集中、迁移演化的规律。

编制地球化学图用以研究矿区和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我国各种矿床的经典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我国各种矿床的经典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X uy o u j in 刘继顺一、金矿地质概述金的原子序数79,元素符号Au,它源自拉丁文Aurnm,意为曙光,喻意灿烂的太阳。

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197,常温下为等轴晶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

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10%的银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

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

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

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3个数量级。

铜、X u y o u j i n 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

金在地核中的丰度为2.6ppm,地幔为5ppb,地壳为1.8ppb。

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

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类岩石。

由于金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而要形成工业矿床需要成千上万倍的富集才可,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金在自然界中可呈0、+1和+3三种价态存在,可以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及胶体吸附形式产出。

迄今世界上已发现98种金矿物和含金矿物,但常见的只有47种,而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仅10多种。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剖面、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找矿方法,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集不同地点的地表和地下水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各种元素的含量。

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从而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剖面是一种通过对地下水、土壤和岩石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地点采集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

然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剖面图,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从而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在地壳中发现的与矿床有关的异常地球化学现象,包括岩石、土壤和水体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对这些异常进行详细的采样和分析,可以确定其与矿床的关系。

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分为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一般与具体的矿床有关,区域异常则可能与广大矿床区域有关。

地球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对采样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室技术进行,比如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

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元素含量的数据,从而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化学探矿。

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地球化学探矿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岩石进行采样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总结起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与矿床有关的元素异常。

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元素含量,可以指导找矿工作。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包括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剖面、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是一种通过研究地球物质中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来寻找矿产资源的方法。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和矿床评价,能够提供重要的矿产资源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1. 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法地表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体,其成分和溶解物质可以提供宝贵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地表水中元素和溶解物质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水样采集、样品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勘查矿床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经济性。

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法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地质体,其中富集了许多矿物和元素。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赋存情况和矿产资源潜力。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和矿床评价领域。

3.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岩石是地球的主要构成物质,其成分和组成可以提供重要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矿床的成因和性质。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岩石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勘查矿床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法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通过对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沉积物样品中富集了许多元素和矿物,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找出潜在的矿产资源。

这种方法在沉积盆地的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法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体,其体内富集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可以提供重要的矿床信息。

通过对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元素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这种方法在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地球物质中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来寻找矿产资源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包括地表水地球化学找矿法、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法、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沉积地球化学找矿法和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法。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 异常浓度梯度值越小,分带性不好;相反, 分带性较好。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 多组分的异常要比单一组分的异常有意义。 异常组分的复杂性,反映了形成异常的矿床 其组分的复杂性。(矿化作用过程及矿化类 型)
As.Sb.W.Au.Hg. 一组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分类 ➢地球化学找矿的优势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岩石化学异常 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 5)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在数值上是高于或低于 背景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 6)根据异常规模的大小可分为:
1、地球化学省: 2、区域异常; 3、局部异常:
➢ 7)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元 素
地球化学 异常


异常范围
剖面距离
异常下限 背景范围
负异常是怎么形成的?对找矿有意义吗?
01化探找矿方法与原理303
➢ 1)根据异常形成的环境条件可分为内生异常 和表生异常两大类。
➢ 2)根据异常与矿体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可以 分为原生异常和次生异常。
➢ 原生异常——与矿体同时形成的地球化学异 常。
➢ 次生异常——矿体遭受破坏以后在表生条件 下,元素再次迁移、分配而形成的地球化学 异常。
➢ 3)根据异常与其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 系可以分为同生异常和后生异常。
同生异常——异常物质与其赋存介质同时形成。 后生异常——异常物质在其所赋存的介质形成之
后以某种方式进入而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 4)根据异常所赋存的介质的不同,又分为:
1、矿异常:A、矿体(矿床)异常;B、矿化异 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地球化学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原生晕,以矿区工作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次生晕,矿区或区域调查系统运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水地球化学找矿;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①规则测网(按一定的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均匀的分布在测区范围)测线的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矿体或控矿构造的方向;测线和测点的间距:普查找矿时应使1-2条测线和2-3个测点落于异常内;普查评价时应使3-5条测线和3-5个测点落于异常内;对于在矿体规模或矿石成分比较特殊的矿床,应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线、测点间距,特别是测点间距;②不规则测网(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点线均匀布置在测区,具条件和需要随机采取,以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③系统剖面(采样点布置在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线间距并无一定的要求,但以追索异常的分布为原则,不要求相互平行,以能基本垂直异常分布为原则)测点间距参考前表;第二节样品采集①样品类型包括:岩石、矿石、断层泥(评价断裂含矿性)、围岩裂隙物(强化热液矿床原生晕,加大找盲矿的有效深度)②样品组成元素分布不均匀,要求采样点附近(一般直径一米范围)采集若干小块岩石(5-7块以上)合为一个样;钻探岩心样以每个采样点上下一米采集5-7个样,合为一个样;③样品间距视原生晕的规模而定,一般2-5米;原生晕规模很大时,采样间距可达10米或更大;蚀变接触带、断裂附近,间距适当缩小;除了薄层岩层或不同岩石交替出现时可做一种地质体处理外,一个样不采集2种岩石物质;④样品重量样重一般为100-200克,对于断层泥、裂隙充填物样品,要求20克以上;⑤样品记录为了便于评价所发现的原生异常,记录每个样点的岩石、构造(主要指断裂、片理等)、矿化、蚀变等特征和组成样品的物质、风化程度;第三节样品加工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不规则测网:区域性工作中,如同布设地质路线、布设观测点一样,往往重合;规则测网: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线要求基本垂直矿体或控矿构造延长方向,点距取决于异常规模和工作比例尺;矿体延长方向不明、成矿方向不清或近等轴状,测网可采用方格状;系统剖面:形成异常的物质迁移距离很大,或异常沿一定方向延展甚远时采用,除在冰碛土中进行土壤找矿外,评价区域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的含矿性时也往往采用这种形式;第二节样品采集与加工土壤层位及性质:采样多在残坡积层中,要正确识别残坡积、冲积、风成或冰碛;A层属于冲积、风积,元素淋失大,有机质含量高,B层属残坡积;样重及记录:原始样50-100克,记录测线、测点号、采样层位、深度、颜色、湿度及其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情况等;最佳粒度:不同粒度取决于元素富集情况,需要采样试验;野外初步加工中过20网目(0.85mm)筛后即装袋作为样品,送交实验室后具不同分析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磨加工;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第一节采样布置1)沿一定水系、按一定间距布置,大致形成不严格测网2)按汇水盆地布置,在水系中采取样品不同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线距(采样水系间距)、点距(沿水系分布的样品间距)及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取样点数)。

①样品布置主流和较长支流中,取样点适当放稀,而较短支流和干谷取样点应稍密;在支流的入口上方往往都进行取样;为了不漏掉分水岭附近矿体,便于追索异常,取样应尽可能接近水系源头;②地形图布局地形图上划分适当大小的采样单元(即公里网格);每个采样单元内按要求布置一个或数个采样点;采样人员可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第二节样品采集及加工①样品类型由水系沉积物组成(淤泥、细砂),元素不均匀及不连续性,不能按点距随意采集,必须采集富含成矿元素的沉积物;元素以吸附状态存在时,要采集吸附能强的淤泥和粘土;元素以矿物碎屑状态存在时,要采集细砂和粉砂;②采样除少数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重比较大的重金属矿物外,采集表层即可,有污染可能时,采集表层以下;样品可采自河床底部或在河岸与水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区,在干的河道或很少水流的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流水较急的河道中要在水流较缓、停滞处,在转弯的内测有较多细粒沉积物聚集处采样;为了保证每一个样点的代表性,以及足够的重量,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采集两个以上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样品的原始重量能满足60目筛下部分大于60克,视样品粒度分布状况而定;在干的沟谷采样时,对沟谷细粒物质要正确辨别是冲积物或堆积物、塌积物,样品要正确的取自冲积物;③样品记录及加工采样点记录附近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样品物质组成等内容,注意使用标准化野外记录卡;水系物一般是湿的,最好在布袋外套上塑料口袋,注意隔离,避免样品间污染;样品干燥过程实时揉搓,干燥后可用木槌敲打,使粘土胶结的颗粒解体,但不能压碾,以防止改变样品颗粒度。

样品干燥后用两个尼龙筛套合过筛,将20-60筛孔,部分及小于60目装袋保存,小于60目的细粒部分送交分析。

在新区开展工作,如有条件,最好能进行沉积物采样粒度试验,已选定最佳采样粒度;分散流指示元素第五章样品分析方法简介第一节地球化学找矿对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①分析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一般以克拉克值作为各元素分析灵敏度的基本要求,分析灵敏度以能确定背景值为原则;②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定量的:两次分析相对误差小于5%(C1-C2/C1+C2×100%<5%);近似定量的:相对误差5%-20%;半定量的:相对误差20%-50%;定性的:相对误差>50%;一般要求能够达到半定量的程度,即重现性要求好一点,允许准确度差一些。

近年来对分析的质量要求向近似定量方向努力,并提高准确度(分析含量与真实含量差和真实含量之比)。

③分析方法具有较大的测程元素含量变化大,相差几百倍,要求分析方法的测程要大,能测几十到几百倍范围内变化的含量。

④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经济第二节发射光谱分析较能全面满足化探要求的分析方法,首推发射光谱分析。

①特点: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一次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灵敏度1-100ppm 或更高,适用地球化学找矿大量样品的分析;只能室内适用!②原理:各元素的原子具特有能级分布和能量差,每个元素具特有波长的光波;光谱谱线的强度,由该波长的光强决定,后者与被激发原子数量的多寡有关,原子越多,光谱线的强度越强,元素含量越高;这是光谱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的基础。

③光谱仪作为发射光谱分析主要仪器的摄谱仪,可分为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前者棱镜分光,后者光栅分光(适用野外分析);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①原理:将被测元素处理为基态原子蒸汽,特定波长的入射光投射,基态原子吸收光量越多,透射部分就越少,可以求得样品被测元素的含量。

②优点应用范围广:可测七十多种元素;灵敏度高:一般可测百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数量级的浓度范围;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测定效率高:一份样品溶液可测定几个元素;常用指示元素:Cu(铜)、Pb(铅)、Zn(锌)、Co(钴)、Ni(镍)、Mn(锰)、Au(金)、Ag(银)、Cr(铬)、Cd(镉)、Sb(锑)、Sr(锶)、Sn(锡)、Na、K、Ca、Mg等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

几乎无干扰;最适合于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也是化探样品分析的主要内容;③缺点如火焰原子化法,只能使被测元素很少一部分变成基态原子,影响灵敏度和检出限的提高。

仪器结构、性能不同、雾化器、燃烧器结构不同,光束通过火焰位置不同,燃器助燃器种类、流量不同等等,都能引起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变化。

第四节化学分析应用化学试剂与样品物质反应生成有色溶液或有色沉淀,以此确定某些组分含量。

常用:比色分析、斑点分析、纸色层分析、冷提取分析;①比色分析使用试剂与样品待测元素反应生成有色溶液,利用光线分别透过有色的标准溶液和待测的有色溶液,比较颜色深浅测定元素含量;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可测:Cu(铜)、Pb(铅)、Zn(锌)、Cd(镉)、Cr(铬)、Ni(镍)、Ti(钛)、V(钒)、Ag(银)、Au(金)、Bi(铋)、Be(铍)、Sb(锑)、Mn(锰)、Mo(钼)、P、W(钨)、Sn(锡)、Nb(铌)、Ta(铊)、U(铀)等30多种元素;②斑点分析比色分析的一个分支。

利用斑点仪限制一定面积的滤纸,纸上显色剂与溶液待测元素反应生成有色斑点,与已知含量的标准色斑比较颜色深浅,测定元素含量;此法常用来分析Cu、Ni、As、Hg等元素,尤其是As的斑点分析有独特优点;③纸色层分析利用溶剂在有孔介质(滤纸)中渗滤,使不同的溶质(被测离子或原子团)在溶液中沿毛细孔上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色层分离),通过显色剂显示不同的色层谱,依据色层谱的深浅和宽窄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测定元素种类不多,元素组有:Cu-Co-Ni、Cu-Co-Ni-Zn、Cu-Pb-Zn、Cu-Pb-Zn-Ni、Nb-Ta、U等。

④冷提取分析现场快速分析方法;适用水系或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定的金属量主要是由金属矿物风化后存在于粘土或软泥中的吸附离子,一般为样品中重金属全部含量的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