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

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

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

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

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

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

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

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

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

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

地球化学找矿: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原生晕,以矿区工作为主);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次生晕,矿区或区域调查系统运用);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

水地球化学找矿;

气体地球化学找矿;

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节采样布置

①规则测网

(按一定的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均匀的分布在测区范围)

测线的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矿体或控矿构造的方向;

测线和测点的间距:普查找矿时应使1-2条测线和2-3个测点落于异常内;

普查评价时应使3-5条测线和3-5个测点落于异常内;

对于在矿体规模或矿石成分比较特殊的矿床,应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试验,以确定适宜的测线、测点间距,特别是测点间距;

②不规则测网

(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点线均匀布置在测区,具条件和需要随机采取,以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

③系统剖面

(采样点布置在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线间距并无一定的要求,但以追索异常的分布为原则,不要求相互平行,以能基本垂直异常分布为原则)

测点间距参考前表;

第二节样品采集

①样品类型

包括:岩石、矿石、断层泥(评价断裂含矿性)、围岩裂隙物(强化热液矿床原生晕,加大找盲矿的有效深度)

②样品组成

元素分布不均匀,要求采样点附近(一般直径一米范围)采集若干小块岩石(5-7块以上)合为一个样;

钻探岩心样以每个采样点上下一米采集5-7个样,合为一个样;

③样品间距

视原生晕的规模而定,一般2-5米;

原生晕规模很大时,采样间距可达10米或更大;

蚀变接触带、断裂附近,间距适当缩小;

除了薄层岩层或不同岩石交替出现时可做一种地质体处理外,一个样不采集2种岩石物质;

④样品重量

样重一般为100-200克,对于断层泥、裂隙充填物样品,要求20克以上;

⑤样品记录

为了便于评价所发现的原生异常,记录每个样点的岩石、构造(主要指断裂、片理等)、矿化、蚀变等特征和组成样品的物质、风化程度;

第三节样品加工

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节采样布置

不规则测网:区域性工作中,如同布设地质路线、布设观测点一样,往往重合;

规则测网: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测线要求基本垂直矿体或控矿构造延长方向,点距取决于异常规模和工作比例尺;

矿体延长方向不明、成矿方向不清或近等轴状,测网可采用方格状;

系统剖面:形成异常的物质迁移距离很大,或异常沿一定方向延展甚远时采用,除在冰碛土中进行土壤找矿外,评价区域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的含矿性时也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节样品采集与加工

土壤层位及性质:采样多在残坡积层中,要正确识别残坡积、冲积、风成或冰碛;A层属于冲积、风积,元素淋失大,有机质含量高,B层属残坡积;

样重及记录:原始样50-100克,记录测线、测点号、采样层位、深度、颜色、湿度及其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情况等;

最佳粒度:不同粒度取决于元素富集情况,需要采样试验;野外初步加工中过20网目(0.85mm)筛后即装袋作为样品,送交实验室后具不同分析方法要求,进一步研磨加工;

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节采样布置

1)沿一定水系、按一定间距布置,大致形成不严格测网

2)按汇水盆地布置,在水系中采取样品

不同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线距(采样水系间距)、点距(沿水系分布的样品间距)及采样密度(每平方公里取样点数)。

①样品布置

主流和较长支流中,取样点适当放稀,而较短支流和干谷取样点应稍密;

在支流的入口上方往往都进行取样;

为了不漏掉分水岭附近矿体,便于追索异常,取样应尽可能接近水系源头;

②地形图布局

地形图上划分适当大小的采样单元(即公里网格);

每个采样单元内按要求布置一个或数个采样点;

采样人员可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第二节样品采集及加工

①样品类型

由水系沉积物组成(淤泥、细砂),元素不均匀及不连续性,不能按点距随意采集,必须采集富含成矿元素的沉积物;

元素以吸附状态存在时,要采集吸附能强的淤泥和粘土;

元素以矿物碎屑状态存在时,要采集细砂和粉砂;

②采样

除少数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重比较大的重金属矿物外,采集表层即可,有污染可能时,采集表层以下;

样品可采自河床底部或在河岸与水接触之处;

在间歇性水流区,在干的河道或很少水流的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

流水较急的河道中要在水流较缓、停滞处,在转弯的内测有较多细粒沉积物聚集处采样;

为了保证每一个样点的代表性,以及足够的重量,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采集两个以上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

样品的原始重量能满足60目筛下部分大于60克,视样品粒度分布状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