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景观 设计标准
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通行路径,更是城市的面向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道路景观设计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道路景观设计应当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出发点,创造舒适、美观、安全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融合自然: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道路景观,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3. 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道路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
1. 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植被应当丰富多样,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木和花草,打造绿树成荫的景观。
2. 灯光: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宜的照明设施,夜间能够提供充足的亮度和安全感,同时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3. 艺术装饰:在道路沿线设置一些艺术雕塑、壁画或其它装饰物,增加道路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4. 休闲设施:道路两侧应当设置休息座椅、垃圾箱、自行车停车栏等便民设施,方便行人和骑车者。
5. 防护措施:道路沿线应当设置合适的护栏和隔离设施,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1. 立足实际:制定道路景观设计标准时,需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2. 参考经验: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和成功案例,借鉴其经验和做法,适当调整和改进,为本地区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多方参与:在制定道路景观设计标准时,应当邀请城市规划、交通、园林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与,形成多方共识,确保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规范管理:设计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确保设计的落实和执行。
2. 定期评估:道路景观设计标准实施后,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设计标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总则1.0.1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0.3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0.3.1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
门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门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规模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规模应按照门路交通设计局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景观设计规范有哪些
景观设计规范有哪些景观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公共空间、建筑外部空间和道路景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和标准。
它旨在保护和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创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规范:1. 绿化标准:规定了公共绿地、建筑外部空间和道路两侧应达到的绿化要求,包括绿化率、绿地比例和绿化布局等。
2. 树种选择:规定了适合某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的树种,以提供合适的阴凉和美化效果。
3. 花卉和植物选择:规定了公共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中适合种植的花卉和植物种类,以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 景观照明:规定了景观照明的标准和要求,包括照明强度、灯具选择和照明布局等,以提供夜间视觉效果和安全保障。
5. 座椅和休息区:规定了公共空间中设置座椅和休息区的要求,包括座椅类型、布局和数量等,以提供市民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6. 防护设施:规定了公共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中设置防护设施的要求,包括栏杆、护栏和隔离带等,以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
7. 道路设计:规定了道路的标准和要求,包括道路形状、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等,以提供安全和流畅的交通环境。
8. 水体景观:规定了水体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要求,包括喷泉、水池和溪流等,以增加城市的视觉效果和生态价值。
9. 环境保护:规定了公共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中保护环境的要求,包括节水、节能和垃圾分类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0. 可持续发展:规定了公共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括设施的可维护性和景观的持久性等,以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规范,具体的规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景观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市民一个美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规范要求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市政道路建设的规范要求。
一、道路规划设计市政道路建设开始于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以保证道路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 道路布局:道路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保证连接性和通达性。
道路宽度、线形曲线半径等参数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2. 道路分类:不同道路的功能和用途有所不同,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
比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3. 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交通流的集中点,需要合理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交通信号灯等。
二、道路建设施工道路建设是指从施工准备到完工验收的全过程。
在施工阶段,需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1. 勘察设计:施工前要进行道路的勘察设计,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勘察等。
勘察结果将为施工提供依据。
2. 设备材料: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要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检测和验收。
3.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土方开挖、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等。
4.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强度检测、平整度检测等。
必要时要进行整改和修复。
三、道路维护管理道路建设完成后,需进行维护管理,以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1. 定期检查与维修:道路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包括路面补修、标识标线更新等。
2. 清洁与绿化:道路及时进行清洁工作,保持道路整洁美观。
同时,进行绿化工作,提升道路的环境质量。
3. 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环保要求道路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一、道路设计基本要求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人与车辆的视线、行车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线形、交叉口、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
2. 连续性:道路设计应保证线路的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急弯,确保车辆行驶平稳,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环保性:道路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隔音屏等设施,降低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舒适、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力求经济合理。
二、道路线形设计要求1. 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应简洁、流畅,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直线段长度不宜过短,曲线段应保证足够的过渡段长度。
2. 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坡度、坡长,确保车辆行驶稳定。
坡度变化应平缓,避免突变。
3. 横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行人、绿化、排水等需求,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宽度。
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交叉口设计要求1. 交叉口形式:根据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如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等。
2. 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视距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和行人。
3. 交叉口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应合理,确保交通流有序、高效。
四、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要求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应醒目、规范,便于驾驶员识别。
2. 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应清晰、完整,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3. 路灯及照明:路灯及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照明需求,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4. 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完善,确保路面无积水,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五、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1. 绿化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多样化和景观美化。
绿化带应合理布局,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道路两侧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因素,创造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一、道路断面1.桥梁、隧道、坡道断面:桥梁、隧道、坡道断面应符合路基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并参考国家规定。
2.立交断面:立交断面是交叉点形成路口时的路面全断面,它是本断面和其它多边形断面组合而成,它们必须符合车辆安全使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行特性。
3.道路其它断面:从小的连续断面到大的低弯曲断面,从抛墙、斗墙到整体地面断面,应确保它们的高层次、多层次及兼顾车辆及行驶安全。
二、路面基础设计1.路面基础构造:路基设计必须考虑用地、地形、地质和水分等条件,根据道路等级确定路基的构造及抗湿、抗渗及抗冻、抗膨胀等性能,避免路基出现渗漏、沉陷和裂缝等缺陷,以及与地下设施的冲突,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2.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路面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应符合路面、线型特征及表面保护、装饰性及景观效果等要求,同时保证道路高效运行。
3.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应确保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能够指示驾驶员准确而安全的行驶,有助于提高道路管理及减少交通事故。
三、城市道路的其他要求1.交通安全:道路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流量控制,应设计出良好的元素,例如信号灯、标线及立交桥等,以及设置人行横道,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
2.噪声与环境控制:噪声也是一个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应根据道路等级、速度及车辆数量选择合适的表面设计,提高路肩、护坡及屏障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3.道路检修与维护:应建立定期的检修制度,定期检查道路的现状,及时修补和维护,以确保安全行驶。
4.交通流量指数:应定期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以了解道路行车状况,确定道路交通信号优化方案,并不断优化道路管理。
四、总结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即路面断面、路面基础设计、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以及交通安全、噪声与环境控制、道路检修与维护和交通流量指数的规定,并力求保护人们的安全、健康与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23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以下是对2023条文的详细说明:一、绿化设计原则1.提倡生态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以生态绿化为指导原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2.注重品种选择: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物品种,注重多样性,提高景观效果。
3.节约资源:在绿化设计中,应当注重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水源和土壤,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美观实用:绿化设计既要注重美观性,提升城市形象,还要考虑实用性,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二、绿化设计要求1.绿化率:城市道路绿化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规划》规定的标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面积充足,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2.绿地设置:城市道路沿线应当设置适当数量和合理布局的绿地,增加绿地总面积,形成绿化带,改善城市环境。
3.绿化配置:在绿地内应当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提高绿化效果。
4.绿化设施:在绿地内设置合适的绿化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喷泉等,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
三、绿化养护管理1.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完成后,应当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确保绿化设施的持续维护和管理。
2.定期养护: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定期养护,包括修剪树木、修整草坪、清理垃圾等,保持景观清新、整洁。
3.病虫害防治:对城市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绿化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公开城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情况,接受市民监督,提高养护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安全保障1.健全安全设施: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护栏、路灯等,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绿地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两侧的绿地,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
以下是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绿地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保护和提升地方特色植物和动物品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功能原则:根据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结合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功能,如休闲娱乐区、健身区和文化展示区等。
3.安全原则:绿地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考虑到交通安全和防范犯罪等因素,合理设置防护设施,如护栏、人行道隔离带等。
4.美观原则:绿地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种类、配植方法和景观元素,营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
二、绿地规划与设计步骤1.调查与分析:对城市现有道路绿地的分布和规模进行调查,分析绿地现状和存在问题,了解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为绿地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
2.规划定位: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绿地网络规划,确定绿地的位置、规模和功能,明确各个绿地的主题和定位。
3.设计方案:根据规划定位,制定绿地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数量、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等。
4.设计细化:对每个绿地单元进行细化设计,包括道路绿化、景观设施和照明等,确保每个绿地的设计合理、完善。
5.实施管理: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绿地管理体系,确保绿地建设和管理的效果。
三、绿地建设要点1.植物选择:根据绿地功能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本地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造成破坏。
2.绿化设计:在设计绿地时,要考虑到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宽度、形状、密度和高度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注重季节变化和植被的层次感。
3.绿地设施:绿地规划与设计应注重设施的设置,包括休闲座椅、供水设施、儿童游乐设备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编号CJJ75—97,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1总则1..1为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保证绿化植物的生存环境,使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化,提高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广场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
1..3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3.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1..3.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1..3.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1..3.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1..3.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1..3.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1..3.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1..4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举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2..2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2..3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高低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偏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2..4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2..5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2..6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02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022一、总则(1)本规范规定了城市道路设计应遵守的原则、基本标准和要求。
(2)设计施工道路必须符合国家或行政区域标准规范,不得违法损害环境和民生。
(3)设计施工道路应根据项目要求符合人行道安全、服务功能和交通管制等性能要求。
(4)规划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道路网路规划,提高道路设计质量,满足道路建设的扩容需要及相关的要求。
二、道路设计技术要求(一)照明及景观1.道路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安全要求,灯具工艺方案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道路照明设施应注重节能减排,应采用上部分照明技术和节能照明产品,并应避免照明阻挡驾驶视线。
3.道路景观设计应利用自然资源,合理选用视觉美化设施,以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二)路面净宽1.水平设计:净路宽的设计根据车道数,车类型及服务水平和技术要求确定;2.非水平设计:上坡路宽不小于横断面下坡路宽,路宽减小率应控制在0.3以内;下坡路宽不小于横断面上坡路宽,路宽减小率不大于0.5。
(三)路面坡度1.路面的坡度应满足不小于最小坡度的规定要求,主要道路的路坡应符合相应分类的坡度要求。
2.曲线(包括半径曲线、节段曲线)坡度设计,应考虑汽车驶入曲线时减速情况,曲线坡度不得低于最小曲线坡度3.坡路最高点处,道路坡度不得大于限坡度,遍路路中部,最大坡度不宜超过曲线坡度,并不得大于限坡度。
(四)路面养护1.路面材料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中要考虑路面抗渗能力,抗冻能力及抗拌和隔水能力;2.道路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垫,尽可能多地避免用人工土工材料作路基;3.采用路基抗冻设施,以提高路面抗剥落性能;4.路面防护层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考虑路面的负荷、用量及特殊条件;5.路面表面惩护应充分考虑车辙、灰尘、冰雪、风化和水浸的防治措施。
三、其他要求(一)安全防护1.道路应在设计时,考虑到安全措施,其中包括标志标牌、限速牌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应采用护栏、限制隔离、减速带、防滑措施等行车安全设施及其他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道路宽度要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道路功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大于支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宽度更大。
此外,道路宽度还应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带的设置。
2.交通流量和容量: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评估道路的容量。
通过交通流量和容量的比较,可以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道路的容量大于流量,交通将更加顺畅,反之则会导致拥堵。
3.交通安全设施: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城市道路应设置适当的交通安全设施。
这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和交通监控设备等。
此外,还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对行人安全的措施。
4.行人和自行车设施: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人通行条件,应设置人行道、行人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为了促进自行车出行,应设置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
5.路口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交通流动的关键部分。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和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6.景观和环境保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关注交通功能,还应注重景观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同时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可持续交通:城市道路设计应鼓励和支持可持续交通模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共享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路网设计和交通规划,可以促进低碳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
8.辅助设施:城市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辅助设施的设置,如道路排水、路灯、市政管线和噪音防护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道路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支持。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道路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一、道路的总体要求
1.道路设计时应注意自然地貌,尽量保留原有地貌,尽量减少挖土等
施工冲击,减轻自然环境的负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认真研究其环境的分层结构,力求符合城市
结构规划的要求,使有机的城市结构得以实现。
3.道路的框架设计要认真考虑道路的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利用性、可持续性等综合因素,采用合理的土建方案,节约资源,减少施工环
境的振动、噪声等污染。
二、道路的基本设计
1.道路基础设施设计时,应考虑路面路基、排水设施、路灯、标志牌、公交站点及出入口等设施的合理布置,配合相关交通规划,合理安排有关
项目使其更加实用和高效。
2.道路的路面设计要注重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路面材料的选择要符合
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要考虑路面的使用寿命及维护管理等因素,尽可能
使道路路面满足各种车辆行驶的要求。
3.道路设计还要设计有效排水体系,涵洞、沟渠、水沟等的定位精确,保证雨水畅通无阻,控制水位,避免在大风大雨天气来临时造成山洪暴发
的灾害。
4.路灯设计要保证交通安全及舒适性。
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
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一、前言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人们出行的需求,也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讨论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布置的规范和要求,以期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道路规划原则1. 便捷通畅:道路布置应尽量保证便捷通畅,方便居民和车辆的出行。
主干道应宽阔畅通,次干道则可适当放宽或缩窄。
2. 安全稳定:道路布置需要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尤其是在交通繁忙或复杂的地段,需要设置交通设施和标志,确保交通秩序的稳定。
3. 美观环保:道路的布置应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保持一致的风貌。
同时,应注重绿化和环保,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合理规划:道路布置需要与周边地块的规划相协调,保证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三、道路布置要求1. 主干道布置主干道是城市的动脉,承担着大流量车辆的运输任务。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主干道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主干道应宽敞畅通,车道宽度不少于3.5米,同时需要设置人行道和绿化带。
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应保持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以确保城市的封闭感和完整感。
2. 次干道布置次干道是连接各个地块的重要通道,承担着城市内部交通的基本需求。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次干道的布置需要根据周边地块的规划和功能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次干道宽度不小于2.5米,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宽度。
同时,次干道两侧需要设置适当的绿化带和人行道,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 弄堂布置弄堂是城市中的小径或小巷,一般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弄堂的布置需要根据周边地块的规划和功能来确定。
弄堂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宽度。
同时,弄堂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道路布置细节1.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在道路布置中,需要设置清晰的标线和交通设施,包括车道标线、停车线、行人过街线等,以指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景观道路设计细则设计规范
景观道路设计细则设计规范一、总体设计原则:1.1绿化景观与道路交通的结合:景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绿化与道路交通的结合,确保两者的和谐共存。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景观元素的设置,使道路既能满足交通功能,又能提供美观的景观环境。
1.2文化元素的融入:景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地域的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地方的历史、民俗等元素,以增强景观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1.3可持续发展:景观道路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合理利用雨水、太阳能等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功能要求:2.1交通功能:景观道路设计应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便利性。
2.2绿化功能:景观道路设计应注重植被的配置,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2.3休闲功能:景观道路设计应设置合适的休闲空间和设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2.4文化功能:景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
三、设计要求:3.1道路布局:景观道路的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和道路功能需求,保证交通畅通。
3.2绿化设计:景观道路设计应考虑植被的种植类型、密度和布局,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卉,增加绿地的面积和连续性,打造绿意盎然的景观。
3.3水体设计:景观道路设计应合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水体,设置喷泉、水池等水景元素,增加景观的美感和活力。
3.4照明设计:景观道路设计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并通过照明效果提升景观的观赏价值。
3.5休闲空间设计:景观道路设计应设置合适的休闲空间和设施,如休息亭、儿童游乐设施等,为行人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3.6文化元素设计:景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雕塑、壁画等,增加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施工与养护要求:4.1施工要求:景观道路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4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城市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2.0.2季相seasonal appearance of plant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2.0.3种植设计planting design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 tree famous wood species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树木.2.0.5驳岸revertment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 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2.0.8土方平衡balance of cut and fill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2.0.9护坡slope protectlon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2.0.10挡土墙retalning wall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2.0.11汀步steps over water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2.0.12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2.0 13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 garden building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2.0.14园林小品small garden ornaments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2.0.15绿墙green wall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2.0.16假山rockwork,artificial hill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揽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2.0.17塑石man-made rockery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2.0.18标识sing or marker绿地中设置的标志牌、指示牌、警示牌、说明牌、导游图等.2.0.19亲水平台waterfront flat roof or terrace garden on water;platform设置于湖滨、河岸、水际,贴近水面并可供游人亲近水体、观景、戏水的单级或多级平台. 3基本规定3.0.1城市绿地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单项设计、单体设计等.3.0.2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作出总体设计.3.0.3城市绿地总体设计应符合绿地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生产等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效果.3.0.4城市绿地设计应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倡对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和适当改造的设计理念.3.0.5城市绿地布局宜多样统一,简洁而不单调,各分区间应有机联系.城市绿地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3.0.6不同性质、类型的城市绿地内绿色植物种植面积占用地总面积陆地比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生态习性、种植形式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性.3.0.7城市绿地范围内原有树木宜保留、利用.如因特殊需要在非正常移栽期移植,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成活,胸径在250mm以上的慢长树种,应原地保留.3.0.8城市绿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术必须原地保留.3.0.9城市绿地的建筑应与环境协调,并符合以下规定:1公园绿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应按公园绿地性质和规模确定游憩,服务、管理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小型公园绿地不应大于3%,大型公园绿地宜为5%,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可适当提高比例.2其他绿地内各类建筑占用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陆地总面积的2%.3.0.10城市开放绿地的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建筑等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3.0.11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的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结合绿地布局设置专用防灾、救灾设施和避难场地.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3.0.13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行为规律和分布密度,设置座椅、废物箱和照明等服务设施. 3.0.14城市绿地设计应积极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中水等资源.3.0.15城市绿地中道路、广场等的铺装宜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材料.4竖向设计4·0·1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应以总体设计布局及控制高程为依据.4·0·2竖向设计应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排蓄,有利于创造多种地貌和多种园林空问,丰富景观层次.4·0·3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宜保护、利用,必要时可因地制宜作适当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4·0·4对原地表层适宜栽植的土壤,应加以保护并有效利用,不适宜栽植的土壤,应以客土更换.4·0·5在改造地形填挖土方时,应避让基地内的古树名木,并留足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3~8m,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且不得随意更改树木根颈处的地形标高.4·0·6绿地内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滑坡.土山堆置高度应与堆置范围相适应,并应做承载力计算.防止土山位移、滑坡或大幅度沉降而破坏周边环境.4·0·8若用填充物堆置土山时,其上部覆盖土厚度应符合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4·0·9绿地中的水体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水量,除雨、雪、地下水等水源外孙面积水体也可以人工补给水源.水体的常水位与池岸顶边的高差宜在,并不宜超过.水体可设闸门或溢水口以控制水位.4·0·10水体深度应随不同要求而定,栽植水生植物及营造人工湿地时,水深宜为~. 4·0·11城市开放绿地内,水体岸边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4·0·12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绿地水体.在污染区及其邻近地区不得设置水体.4·0·13水体应以原土构筑池底并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等生物措施,促进水体自净.若遇漏水,应设防渗漏设施.4·0·14水体的驳岸、护坡,应确保稳定、安全,并宜栽种护岸植物.5种植设计5.0.1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5.0.2种植设计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5.0.3种植设计中当选用外界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5.0.4设计复层种植时,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并应避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 5.0.5绿地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应符合当地有关植物种植的土壤标准.5.0.6种植配置应符合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并便于养护管理.5.0.7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5.0.8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5.0.9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5.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效果. 5.0.11城市绿地的停车场宜配植庇荫乔木、绿化隔离带,并铺设植草地坪.5.0.12儿童游乐区严禁配置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5.0.13 屋顶绿化应根据屋面及建筑整体的允许荷载和防渗要求进行设计,不得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及排水.5.0.14 屋顶绿化的土壤应采用轻型介质,其底层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滤水层、排水层和防水层.5.0.15 屋顶绿化乔木栽植位置应设在柱顶或梁上,并采取抗风措施.5.0.16 屋顶绿化应选择喜光、抗风、抗逆性强的植物.5.0.17开山筑路而形成的裸露坡面,可喷播草籽或设置攀缘绿化.6道路、桥梁6.1道路6.1.1城市绿地内道路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按游览、观景、交通、集散等需求,与山水、树木、建筑、构筑物及相关设施相结合,设置主路、支路、小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6.1.2城市绿地应设2个或2个以上出入口,出人口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及绿地总体布局要求,出人口应与主路相通.出人口旁应设置集散广场和停车场.6.1.3绿地的主路应构成环道,并可通行机动车.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00m.通行消防车的主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小路宽度不应小于0.80m.6.1.4绿地内道路应随地形曲直、起伏.主路纵坡不宜大于8%,山地主路纵坡不应大干12%.支路、小路纵坡不宜大于18%.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台阶级数不应少于2级. 6.1_5绿地的道路及铺装地坪宜设透水、透气、防滑的路面和铺地.喷水池边应设防精地坪. 6.1.6依山或傍水且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必须大于1.05m.6 2桥粱6.2.1桥梁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布局为依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满足通航的要求. 6.2.2考虑重车较少,通行机动车的桥梁应按公路二级荷载的80%计算,桥两端应设置限载标志.6.2.3人行桥梁,桥面活荷载应按3.5kN/m2计算,桥头设置车障..4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必须设置宽2.OO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0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0m.通游船的桥梁,其桥底与常水位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 l园林建筑7.1.1园林建筑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景观、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除应执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1.优化选址.遵循“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选择最佳地址,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2.控制规模.除公园外,城市绿地内的建筑占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陆地总而积的2%.3.创造特色.园林建筑没计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天然能源,利用当地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创造富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7.1.2动物笼舍、温室等特种园林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动物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游人观赏视觉和人身安全要求,并满足管理人员人身安全及操作方便的要求.7.2围墙7.2.1城市绿地不宜设置围墙,可因地制宜选择沟渠、绿墙、花篱或栏杆等替代围墙.必须设置围墙的城市绿地宜采用透空花墙或围栏,其高度宜在0.80~2.20m.7.3厕所7.3.1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50m.节假日厕位不足时,可设活动厕所补充.厕所位置应便于游人寻找,厕所的外型应与环境相协调,不应破坏景观.7.3.2城市开放绿地内厕所的厕位数量应按男女各半或女多男少设计.宜以蹲式便器为主,并设拉手.每个厕所应有一个无障碍厕位及男女各一个坐式便器.男厕所内还宜设一个低位小便器.7.3.3城市绿地内厕所必须通风、通水、清洁、无臭.7.3.4厕所应设防滑地面,宜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节水水龙头.7.3.5厕所的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江河湖海或景观水体,必须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浇灌绿地,或排人市政污水管道.7 .4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4.1城市开放绿地应按游人流量、观景、避风向阳、庇荫、遮雨等因素合理设置园椅或座凳,其数量可根据游人量调整,宜为20~50个/ha.7.4.2城市开放绿地的休息座椅旁应按不小于10%的比例设置轮椅停留位置.7.4.3城市绿地内应设置废物箱分类收集垃圾,在主路上每100m应设1个以上,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7.4.4公园绿地宜设置饮水器,饮水器及水质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7 .5水景7.5.1城市绿地的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7.5.2喷泉设计应以每天运行为前提,合理确定其形式,并应与环境相协调.7.5.3景观木体必须采用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技术措施,保持水质洁净.与游人接触的喷泉不得使用再生水.7.5.4城市绿地的水岸宜采用坡度为1:2~l:6的缓坡,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驳岸.绿地的水岸宜种植护岸且能净化水质的湿生、水生植物.7. 6堆山、置石7.6.1城市绿地以自然地形为主,应慎重抉择大规模堆山、叠石.堆叠假山宜少而精. 7.6.2人工堆叠假山应以安全为前提进行总体造型和结构设计,造型应完整美观、结构应牢固耐久.7.6.3叠石设计应对石质、色彩、纹理、形态、尺度有明确设计要求.7.6.4人工堆叠假山除应用天然山石外,也可采用人工塑石.7.6.5局部独立放置的景石宜少而精,并与环境协调.园灯7.7.1夜间开放的城市绿地应设置园灯.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合理选用庭园灯、草坪灯、泛光灯、地坪灯或壁灯等.7.7.2园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园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7.7.3绿地的照明灯,应采用节能灯具,并宜使用太阳能灯具.7 .8雕塑7.8.1城市绿地内雕塑的题材、形式、材料和体量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7.8.2城市绿地应慎重选用纪念雕塑和大型主题雕塑,且应获得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核准.7.9标识7.9.1指示标识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游戏及健身设施7 10.1城市绿地内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地,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7.10.2儿童游戏场地宜采用软质地坪或洁净的沙坑.沙坑周边应设防沙粒散失的措施.8给水、排水及电气8 .l给水8.1.1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括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景补水、管网渗漏水和未预见用水等确定总体用水量.8. 绿地内天然水或中水的水量和水质能满足绿化灌溉要求时,应首选天然水或中水. 8.1.3绿地内生活给水系统不得与其他给水系统连接.确需连接时.应有生活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8.1.4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最小服务水压应为,当绿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压力要求时,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8.1.5给水管宜随地形敷设,在管路系统高凸处应设自动排气阀,在管路系统低凹处应设泄水阀.8.1_6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8. 2排水8.2.1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市政排水体制、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8.2.2绿地排水宜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不得直接排人水体,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排人.8.2.3绿地内雨水的排放宜利用地形,以地面径流方式排人道路雨水系统或其他雨水系统.绿地排水宜采用明沟、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等集水、排水措施.8.2.4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人绿地内.8.2.5地下建筑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8.2.6绿地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8 .3电气8.3.1绿地景观照明及灯光造景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避免光污染影响,室外灯具上射逸出光不应大于总输出光通量的25%.8.3.2城市绿地用电应为三级负荷,绿地中游人较多的交通广场的用电应为二级负荷;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3km.8.3.3室外照明配电系统在进线电源处应装设具有检修隔离功能的四年级开关.8.3.4城市绿地中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不应使用o类防触电保护产品.8.3.5安装在水池内、早喷泉内的水下灯具必须采用防触电等级为Ⅲ类、防护等级为IPX8的加压水密型灯具,电压不得超过12V旱喷泉内禁止直接使用电压超过12V的潜水泵. 8.3.6喷水池的结构钢筋、进出水池的金属管道及其他金属件、配电系统的PE线应做局部等电位连接.8.3.7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穿线金属管、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应与接地装置相连接PE线.8.3.8城市开放绿地内宜设置公用电话亭和有线广播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要求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道路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
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形象,改善人
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的要求。
一、绿化景观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
1.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使道路两侧的绿
化带具有美观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2. 绿化布局:根据道路宽度和流量,合理规划绿化带的宽度和布局。
在设计中应考虑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确保绿化带不会对交通流量
造成阻碍。
3. 绿化养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养护计划,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等措施,确保绿化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二、景观照明设计规范要求
良好的道路照明设计能够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城市增
添了美感。
在景观照明设计中,需满足以下规范要求:
1. 照明选型:选择符合道路要求和环境特点的照明设备,如路灯、
景观灯等。
考虑到能源效益,应尽量采用LED照明设备。
2. 照明亮度: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的不同,合理设计照
明的亮度。
主干道和商业街等繁忙地段的照明亮度应更高,提供足够
的照明效果。
3. 照明色温:在道路照明设计中,选择适宜的照明色温。
一般来说,路灯的色温应选择在4000K-5000K之间,既具备较好的色彩还原性能,又能减少眩光。
三、道路标识标线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标识标线是指在道路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它们起到
引导和提示作用。
在道路标识标线设计中,需满足以下规范要求:
1. 标识标线布局:根据道路类型和功能,合理设置标识标线的种类
和位置。
例如,道路中心线、车道线、停止线、禁止标志等。
2. 色彩鲜明:道路标识标线应具备良好的视觉辨识度,以便驾驶员
和行人辨认。
常用颜色如黄色、白色等。
3. 提供明确信息:道路标识标线应提供准确、明确的交通信息,包
括交叉口标志、限速标志、道路方向指示等。
四、交通设施融入景观设计规范要求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交通设施的融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
相关的规范要求:
1. 路缘石和护栏的设计:选择符合城市风格和景观要求的路缘石和
护栏,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公交站和人行天桥的设计:公交站和人行天桥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城市整体风貌,并满足交通需求。
3. 停车场设计:停车场应考虑易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合理规划停车位和通行道路。
总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要求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遵循绿化景观设计、景观照明设计、道路标识标线设计和交通设施融入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可以创建一个美观、舒适和安全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