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翻译及解析《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木头的样子刻成各种形象,各自具有情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二个黄米粒左右。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界首初中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翻译
界首初中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翻译《马说》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陋室铭》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到这里谈笑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活板》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典籍文献就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板(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与远山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就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就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与细小的石头可以瞧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瞧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与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名与表字。
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下面是WTT分享的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赏析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本文可分为三层来赏析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
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
(寻友夜游)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夜色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初二下册《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译⽂】
没有⼀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是同样的颜⾊。
(我的⼩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偏东,时⽽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百来⾥(的⽔路),奇⼭异⽔,独⼀⽆⼆。
⽔都是青⽩⾊,千丈之深的地⽅也能看到底,⽔底的游鱼和细⼩的⽯⼦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上,全都⽣长着苍翠的树,透出⼀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峦各仗着⾃⼰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看谁爬得,伸得最远,由此⽽形成⽆数的⼭峰。
(⼭间)的泉⽔冲击岩⽯,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彼此嘤嘤地叫着,⼗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峰,那些极⼒攀⾼的⼈就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看到这些幽深的⼭⾕,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的天空,虽在⽩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有时能见到阳光。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8篇,分别如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oRG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翻译及解析《大道之行也》礼记〔两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儒家推荐的政治制度施行时,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成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为:是。
2.大道之行:大道:指儒家推荐的政治制度。
之:主谓之间。
行:施行,动词。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贤:品德高尚,能:才干出众。
与:通“举”,选举。
修: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以…为亲人,敬爱,动词。
后一个亲:亲人,父母,名词。
5.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以…为子,疼爱,动词。
后一个“子”:子女。
6.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残疾人。
者:…的人。
7.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8.货恶(wù)其弃于地也,恶:厌恶。
9.是故:因此,所以,10.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乱害人,作:兴起。
11.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大道:儒家的理想政治制度。
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翻译及解析《虽有嘉肴》戴圣〔两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是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知道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即使。
弗:不。
旨:味美。
不是味道!2. 至道:至:最好的。
道:道理。
3. 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 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自强:强:勉励。
不是勉强!5. 兑命,兑:通“说”。
6. 学.学半,教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同“敩”,教。
第二个学:学习。
7.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8. 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大概。
此:就是,谓:说。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通假字1.兑命兑:通“说2.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一词多义学①学. 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重点理解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与学的重要作用。
不是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本文的论点是(结论、中心句)教学相长,不是“学学半”!4.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4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6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2《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便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3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4《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因为家里穷,所以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从这句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5《马说》韩愈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重点字词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妄。
《陋室铭》刘禹锡(唐)一、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铭”的特点: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三、解释加点字。
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可以调素琴惟吾德馨有仙则名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6三峡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完全没有空缺之处。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大水漫上两岸丘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水路都被隔断。
有时皇帝有诏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着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么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
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柏树。
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
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碧草丰茂,确实有很多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瑟,常有高大的猿猴在长鸣,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回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右溪记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与营溪汇合。
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旋涡和腾空的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岸边还有美树奇竹,垂下的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游览的胜地,爱静者休憩的地方。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治以来,却无人欣赏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而感到怅然若失!于是进行疏通挖掘荒废之地,使它变成亭台、屋宇,;又种植上了松树、桂树,还铺种了岸边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州城之右,便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明白地告诉后来的游者。
答谢中书书山河的俊美,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评说。
高峻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流的江流明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在日光下交相辉映,五彩斑斓。
青葱树林,翠绿篁竹,一年四季不断。
拂晓的薄雾刚散,山间猿猴鸟雀,互鸣迭唱。
傍晚,夕阳快要西坠,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腾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天堂!自谢灵运以后,再没有人能全身投入欣赏这奇妙景观了。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子听到了流水声,如同佩环叮咚作响,心中喜爱这声音。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一个小潭呈现在眼前。
潭水极其清冷,整块的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翻卷着冒出水面,大的成为潭中的小高地、小岛屿,小的像是一块块高低不平的岩石。
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蔽、缠绕,摇曳、低垂,枝条长短不齐,在轻风中飘拂摆动。
潭中的鱼差不多有百十条,都好象在空中移动无所依凭。
阳光直透潭底,鱼影陈布在潭底石上,痴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轻快地来来往往,好像与游者一起嬉戏。
向潭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溪水在曲折的溪身中像蛇一样蜿蜒游动,一明一暗,忽隐忽现。
两岸的形势像犬牙一般参差交错,不能探知水的源头。
坐在潭边,四周竹丛树木环绕围合,冷寂空静,了无人迹,凄清伤神,寒凉刺骨,使人感到忧伤冷寂、幽暗深邃。
由于这里的境界过于清凉,不能久留,于是作记而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弟弟宗玄。
随从一起来的还有崔家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衣想睡觉。
(此时)月色透过门窗射进室内。
我高兴地起身在散步。
想到没有与自己一同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入睡,我们一同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