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傅斯年,胡祖望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有风骨、有气节,英年早逝,为史学界不可多得的巨人。
学术与政治品格双重高尚,恪守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
这是民族的脊梁!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游行总指挥。
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是一位爱国学者。
1.人文品格:爱读书、买书,知识丰富广博;生活简朴;富有血性,爱憎分明;善于修身,为人正直。
2.原因: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
3.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
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37年赴重庆,连续四次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
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时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刚满20岁的傅斯年升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北大,在这里他怀着一腔热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年代里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不断的磨砺自己,曾先后入爱丁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
学习结束后回国任教,大量优秀学生出自他门下,同时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钻研,发表了诸多的文献著作,一时之间传为佳话。
在抗战胜利后,傅斯年继续教书育人,他与北大的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经担任北大的临时校长。
1942年1月,战争原因历史语言研究所要迁到台北,傅斯年也迁至台北,随后继续育人出任当时台湾大学的校长。
在做台长期间,整治学风,提倡注重科学研究,为台大注入了一股新的学术之风,台大优秀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晚年的傅斯年身体每况愈下,先后患有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
在1950年12月20日的早上,他去参加议会,一位议员当时对教育行政提出质疑,傅老先生因太过于激动气愤的回答突发脑溢血逝世。
傅斯年生于清朝末期,早年间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创办了中国早期的一些杂志和月刊,开始不断的提倡新文化,摒弃封建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颇为广泛,从而也成为了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这对他后来成熟的人文品格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说道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胡适的一些话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什么,他说傅斯年理解力强,学业优异,有大刀阔斧的远见卓识,也有心细如丝的精细之处,在事情面前组织和协调能力高人一筹,有足够的感情张力,每件事情都会热情高涨,感情和理性并存,温柔可爱,又不失理智和调理,并且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矛盾体的合理共存,他就真实的出现在你眼前,出现在历史中。
傅斯年的矛盾体还体现在同一时期人对他不同评价,他的老师胡适认为他是最优秀最稀有的人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最难得一见的人才,认为他是最可爱可亲的人,但是与他老师争锋相对的是周作人,他认为傅斯年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外表的热情只是为了掩饰他内心软弱。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_名人故事素材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的人。
”罗家伦如是说。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胡适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胖子,很胖。
他少年时即禀赋异于常人,被誉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后于北大师从胡适。
他是“五四”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旗手与总指挥,风云一时。
他留学海外7年,辗转伦敦、柏林和巴黎等地,涉猎文学,西藏学,化学,地质学,史学,数学等,他甚至还跑去爱因斯坦的研究生班听过相对论。
但是,他留学期间却没有拿到一个学位,一个都没有。
然而他的学识却几乎碾压同辈留学之人,当时留学的一批人被碾压得毫无脾气。
他一生特立独行,狂放不羁,在学届和政界都留下了赫赫盛名。
人送外号“大炮”,他的“大炮”之名在当时响彻中华大地,绝不亚于现今“任大炮”之名。
却又博得各方钦佩有加,甚至蒋介石都对他及其敬重,可谓一代传奇。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
一人之力轰下两任民国行政院长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纵横朝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1938年,时任国民参政员的傅斯年站了出来,接连在报纸和国民参议大会上炮轰时任行政院长孔祥熙。
傅斯年毫不留情的公开炮轰直接导致了孔祥熙的黯然下台,一时舆论哗然。
孔祥熙下台后,其接任者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然而宋子文并不比孔祥熙好到哪里,贪腐依旧。
彼时傅斯年和宋子文还有着不错的私交,然而即使如此,傅斯年依旧站了出来。
傅斯年在报纸上连发《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等大论,一时朝野震动。
傅斯年的几篇大论登上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各大报纸甚至一度洛阳纸贵。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宋子文亦黯然下台。
一个虚职的参政员,以一人之力,接连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名留青史的对话在傅斯年炮轰孔祥熙之后,蒋介石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请傅斯年吃饭,留下了一段足以留名青史的精彩对话:蒋介石:“你信任我吗?”傅斯年:“我绝对信任。
”蒋介石:“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
一代学人傅斯年
பைடு நூலகம் ◎
人物综述: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 孟真,山东聊城人,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在近 代学术史上,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 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的北大领袖、 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 大学校长,他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代学人傅斯年
他说:“大批伪教职员进来,这是暑假后北 大开办的大障碍,但我决心扫荡之,决不 为北大留此劣根。”把困难解除,把“天下” 扫平,为胡适回校铺好道路,这是傅斯年 做代理校长以报胡适的决心。他又说:“实 在说在这样局面下,胡先生办远不如我, 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办下 去。” 傅斯年是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对北大特有 感情,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对北大也是特 有贡献的。
傅先生是20世纪前半世纪有代表性的一类知 识分子典型。他能古今相通,学贯中西,并 以独立特行的人格标准处世 ,是一位有着重 要影响的一代学人。
一代学人傅斯年
2
◎人物年表:
傅斯年1896年出身于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其先 祖父傅以渐是满清国第一位状元,曾官至相位,在 山东傅氏有“开代文章第一家”的称誉。 1913年17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 议》,提倡白话文。 1919-1926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入英国爱丁堡大学、 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及研究实验心理 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比较语言学,对多个 领域学术较为精通。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 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
一代学人傅斯年
22
“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 报。”傅斯年这句话是1947年说的。傅斯年 及其周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再办报刊 议论时政,留下不少抨击专制、腐败和推 进民主、法治的精彩文章,成了自由思想 传承的文本,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增添了 光彩。 在台湾,傅斯年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翘二 郎腿的人。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傅斯年与中国近代考古学傅斯年(James Mellon Menzies Fussell)是一位英国考古学家,他在20世纪初至中期对中国近代考古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见解。
本文将对傅斯年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贡献进行介绍和分析。
傅斯年生于1873年,他在英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20世纪初,他受邀前往中国,担任在北京的中央研究院中国考古系的系主任。
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傅斯年进行了大量的考古研究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傅斯年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他特别关注了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遗址,对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傅斯年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傅斯年还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
他在中国广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和文物,为我们认识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化的研究空白,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傅斯年还通过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他的研究不仅只局限于考古本身,而是试图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对古代历史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他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中国历史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斯年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在中国近代考古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也日益凸显。
他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傅斯年还对培养中国考古学人才也有重要的贡献,他在中国的工作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
傅斯年人物简介
傅斯年人物介绍班级:2012级文管2班小组成员:刘珊、李珂、温卓越傅斯年一、生平简介傅斯年(1896~1950),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绪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二、错误!未指定书签。
人物年表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病逝。
三、错误!未指定书签。
往事略集他是胡适的学生,但死在胡适的前面,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
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
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就在朋友撮合下,娶了比他小10岁的俞大彩。
傅斯年死后,俞大彩透露两人婚姻持续16年的真相。
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家里是清朝有名的官宦之家,他的先祖傅以渐是大清开国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
他在历史上和古典文学上颇有造诣,令很多人敬佩。
然而,令很多人佩服的还有他背后的女人。
傅斯年一生有两个妻子。
因自幼丧父,傅斯年作为家中长子,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按照农村习俗,应该结婚生子了。
1912年,傅斯年16岁,祖父和母亲就提议让他娶妻。
傅斯年很孝顺,生怕自己说不就会让母亲不高兴,便点头同意。
女方叫丁蘸萃,能书善画,长得漂亮,有“聊城第一美女”之称,他的父亲丁理臣是聊城县的绅士,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可他们还是免不了包办婚姻的悲剧。
虽然丁蘸萃也懂文墨,但是毕竟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做贤惠女人,三从四德。
结婚后更是放弃了继续学习,一心就只想着料理家事,再加上生活在小地方,她的所见所闻都很狭隘。
而傅斯年不同,结婚后他仍然继续求学,并且店铺,接受西方文化。
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傅斯年越来越想挣脱包办婚姻的牢笼。
他曾强烈表达过对旧式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中国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子娶妇,是为自己娶儿媳妇。
”无可非议,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傅斯年和丁蘸萃两人结婚20多年,但一直没有孩子,因为他常年在外学习,二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丁蘸萃一直坚守着,这就在于她是婆婆满意的儿媳。
而这段对于丁蘸萃来说,近乎一个人的婚姻终于在傅斯年留学回来画上了句号。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犹豫了很久,终于拿出一笔钱给丁蘸萃,以弥补这20多年来她的付出,然后两人协议离婚。
许是丁蘸萃在这段婚姻里也失望吧,离婚后她一生没有再嫁。
然而,没过几个月,傅斯年就在同学俞大维的介绍下跟小自己10岁的俞大彩结婚。
历史趣谈:傅斯年外号傅大炮 把孔祥熙宋子文皆轰下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傅斯年外号傅大炮把孔祥熙宋子文皆轰下台导语:傅斯年是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灵魂,曾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他外号“傅大炮”,把孔祥熙傅斯年是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灵魂,曾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他外号“傅大炮”,把孔祥熙、宋子文先后轰下台。
他一生颇多趣事,堪称“性情中人”。
从“健将”遁入书斋1917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北大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的言论和著作也给当时的北大学生傅斯年以积极影响。
1918年夏,傅斯年与罗家伦、徐彦之、康白情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要有“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研求“修身立学之方法与径途”。
1919年1月1日,《新潮》创刊号面世。
傅斯年在《〈新潮〉发刊旨趣书》中给《新潮》规定了四个责任:(1)唤起国人对本国学术之自尊心;(2)对中国社会进行启蒙教育;(3)鼓动学术上之兴趣;(4)提高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摆脱封建文化、道德的影响。
傅斯年在《新潮》发刊词中,要青年学生“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造成战胜社会之人格,不为社会所战胜之人格。
”他积极地对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进行批判,剖析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及其表现,猛烈地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用“民主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政治以及社会生活。
他还主张把“新思想夹在新文学里,刺激大家,感动大家,因而使大家恍然大悟”,促动大家对于人生的自生活常识分享。
大男人傅斯年
大男人傅斯年作者:何贤桂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4期理性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傅斯年是北大学生游行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当天上午,傅斯年在北大主持筹备游行示威的会议,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等到下午两点半左右,北大学生游行正式开始,傅斯年扛起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
一路上,游行队伍情绪高涨,有学生高喊:“到外交部去!到卖国贼的家去!”傅斯年听后,怕大家情绪失控,劝说同学要理智文明游行。
但是,游行队伍终究因为高涨的愤怒情绪,冲向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了章宗祥,火烧了赵家楼。
待运动第二天,傅斯年退出游行队伍。
此后,傅斯年不再参与学生会活动。
他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沉浸于“五四”运动的狂欢中,而是开始反思这场运动。
1919年9月,傅斯年在一篇文章中肯定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但是,他更期望青年学生潜心读书,积蓄力量。
他说:“我希望同社诸君的是:(1)切实求学,(2)毕业后再到国外读书去,(3)非到三十岁不在社会服务。
中国越混沌,我们越要有力学的耐心。
”坚守傅斯年于1938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直保持独立风格。
傅斯年进入国民政府后,发觉行政院长孔祥熙有腐败迹象。
为此,傅斯年给蒋介石写了两次信,没引起蒋介石的重视。
于是,傅斯年继续收集孔祥熙的贪污腐败资料。
在一次国民参政会大会上,傅斯年痛斥說:“抗战以来,大官每每是大商,专门发国难财。
我们本是夸力国而非法治国,利益到手全不管一切法律,既经到手则又借法律名词如‘信用’、‘契约’等以保护之,这里面实在没有公平。
”这之后,蒋介石非常紧张,约请傅斯年吃饭,不想将孔祥熙之事闹大。
后来,迫于压力,蒋介石只好免去孔祥熙的职务,并由宋子文接替。
傅斯年并不因为宋子文是一位刚上任的官员就格外信任,他依然以自己的眼光判断这位新官。
没过多时,傅斯年便发现宋子文种种腐败劣迹。
1947年2月15日,傅斯年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文,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一时引起了轰动。
傅斯年趣闻轶事_名人故事
傅斯年趣闻轶事民国时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傅斯年被人称为“学霸”,其实他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留下无数趣闻轶事。
作为民国时期学术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轶事。
傅斯年出身名门望族,1913年入北大预科部,师从黄侃、刘师培等,打下坚实的国学底子。
1920年,傅斯年入伦敦大学跟随史培曼教授研究实验心理学,同时兼及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物理学、化学等。
1923年9月,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研习相对论、比较语言学等。
傅斯年留学海外7年,但却不拿一个学位,是真正的“读书种子”。
傅斯年被称为“学霸”,实际上他很看重有学问的人。
傅斯年十分钦佩陈寅恪的学问,曾对人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抗战时,傅斯年与陈寅恪在昆明同住一栋楼。
傅斯年住一楼,陈寅恪住三楼。
每次“跑警报”的时候,别人争先恐后地往楼下的防空洞跑,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往楼上跑。
他是怕陈寅恪睡觉听不见警报,加之陈寅恪视力不好、行动不便,怕他遇到危险,所以急忙上楼搀扶陈寅恪下楼。
20世纪40年代,中研院筹备成立民族学研究所,拟聘史语所李方桂出任所长,李方桂坚辞不就。
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委托傅斯年前去说服。
傅斯年不厌其烦地劝说,结果李方桂说:“我认为,第一流的人应当做学问,第二流做教师,第三流才去做官。
”傅斯年听后不但不恼怒,反而立即躬身作了一个长揖,边退边说:“谢谢先生,我是三等人才。
”傅斯年身高体胖,人称“傅胖子”。
有一个段子,说是抗战期间傅斯年、李济、裘善元去重庆赴宴。
宴毕,主人替他们雇了三乘滑竿。
裘善元第一个出来,抬夫们一看是个胖子,不愿抬,互相推让。
接着李济出来,比第一个还胖,于是四个抬夫又推让一番。
最后,等到傅斯年出来,剩下的两个抬夫一看,傻了眼,丢下滑竿,掉头就跑。
好友罗家伦曾跟傅斯年开玩笑:“你这大胖子怎样和人打架呢?”傅斯年回答:“我的体积乘以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
傅斯年的故事
精心整理傅斯年的故事傅斯年的故事1950年春天,因工作过于劳累,高血病复发,好不容易治好,夏天又得了胆结石,住院仅一周,便出院投入了紧张的学校工作。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出席蒋梦麟主持的农复会的一次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农业教育,改进和保送台大学生出国深造问题。
会上,傅斯年提了不少意见。
他有时用汉语发言,有时用英语与出席会议的英国人交谈。
此时,傅斯年感觉太累了,想休息一下,但没有空闲。
5点40分时,参议员郭国基开始提问有关台大的问题。
郭问:“政府从大陆抢运来放在台大的器材是怎样处理的?目前仍有很多学生难以入学,台大是否可以放宽尺度,进一步扩大招生数量?”这个问题非得傅斯年回答不可,他走上讲台,来回答这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招生尺度已经放宽,招生数量已达最大限度,但社会各界仍不满意,以各种方式给学校增加压力。
傅斯年越讲越激动,竟疾呼:“奖学金制度,不能废止,对于那些资质好,肯用功的学生,仅仅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就学的青年,我是万分同情的,我不能把他们摒弃于校门之外。
6点10分傅斯年的话讲完了。
当他离开话筒的时候,感到头昏目眩,走下讲台时,脚步凌乱,身子摇晃起来,脸色苍白,如同白纸。
陈雪屏赶紧上前搀扶。
傅斯年手按前额,说“不好!参议员中的医生刘传来赶紧上前,给傅斯年诊治,初步诊断是高血压病复发。
陈雪屏打电话通知台大附属医院,并通知傅斯年夫人俞大彩。
这时台湾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魏火耀,台大医学院代院长叶曙,副教授王大杰都赶来了。
王大杰诊断,傅斯年是脑溢血。
于是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俞大彩看了看昏迷中的傅斯年,又抬头看看医生及周围的人,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涌上心头。
此时,四哥大维正在美国就医,八弟大纲正在香港上班工作,六姐大绂任北大农学院院长,其他两位姐姐在北京北大及燕大担任英语教授,都不在自己身边。
7点前来探视的人越来越多,台湾政界、学界的人都闻讯赶来了。
朱家骅、罗家伦、陈诚、王世杰、何应钦等政府要人,李济、董作宾、毛子水、英千里等台大教授,也都赶来探视。
傅斯年
Page
9
学在柏林
与陈寅恪和俞大维
与何思源、赵元任、金岳霖等人
与顾颉刚
Page
10
西欧学术的影响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各种非科学事物
立志建立科学的东方学
用西方学术思想重新审视国学
Page
11
史语所的创立
1926年冬 傅斯年自德国归来 1927年8月创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语史 所”)
傅斯年
山东聊城人,1896.3.26-1950.12.20
第一次听到傅斯年的名字,是在 学校推荐的《陈寅恪与傅斯年》 这本书上。书上的“大师之后再 无大师”令我对这两位大师深感 好奇。于是便接着假期了解拜访 了聊城的傅斯年故居。
Page
2
傅斯年其人
傅斯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1896年3月26日)生 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后字孟真。祖籍江 西永丰。著名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 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任北京 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 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Page
13
史语所分类和成就<1>
史料学、汉语、文籍考订、民间文艺、汉字、考古学、人 类学民物、敦煌材料研究 1929年6月 划分为三组,即历史组、语言组、考古组, 后来人们通常称其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陈寅恪、 赵元任、李济分任各组组长。 历史组:新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成就:整理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整理校勘《明实录》;敦 煌卷子的搜求与整理;汉魏汉简特别是居延汉简的整理与 研究。
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傅斯年(1896-1950)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
傅斯年治史二三事
山东聊城 人 ,中国现代著名 的史学 家、 教育家 ,“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他
主张 的 “ 上穷 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
东西 ” 史学便 是史料学 ”等思想在学 、“
术 界 影 响 深远 ,特 别 是 在 现 代 历 史 学 、 考 古 学 中都 具 有 很 高 的 地 位 。
认为这是 挖当地的宝 贝,民间视为掘祖 先坟墓 ,阻力重重 。为 此 ,傅斯年直接 找到蒋介石 ,并拿 到一纸 手谕 , 才使 这 安 阳发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9 8 o 12 年l月 7日,震惊 国 内外学 术 界的殷 墟 甲骨科
在这些花坛、石子 鼯构下面 。是珍量的殷墟地下文化遇址
没有二 三 十年 代的安 阳殷墟发掘 ;没有 当初 的殷墟 发掘 ,今天的考古学 完全是
另一个样子 。” 今天 ,在 北京和 台北的故 宫博物馆 里都 藏有大量 明清档 案 ,这批 珍贵的档
们做 了一个 其大无 比的没有底 的木头箱 子 ,把 甲骨 坑 周 围掏 空 ,把 箱 子 套上 去 ,再从 下面封上箱 底 。但如 何装运这
仅 绝大多数 是龟板 ,而且 完整的 龟 甲就 有30 0 多板 ,最 大 的一块 龟 甲竞 有4 厘 O 米之 巨,第 1 次殷 墟考古 发掘是 解放前 3 出土甲骨 最多的一次。 随着考古发掘规模的不断扩大 , 考古 活动 吸引 了一 批从 国外 留学 归来 的 专 业考古 人才 ,如 梁思永 、吴金 鼎 、夏 鼐、冯汉骥 等 。此外 ,大 量的考 古实践 也培养 了一群 中国 自己的考古学 家 ,像
是为数 不多 的重要 考古 发掘 之一 。 0 1 年
间 , 斯 年 数次 亲 临现 场视 察 指导 。 傅 可 以说 , 中国近代 科 学 考古 史上 , 斯 在 傅
扫傅斯年先生墓阅读理解
扫傅斯年先生墓阅读理解傅斯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本文将以扫墓阅读理解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傅斯年先生的一生,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学者。
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简介傅斯年(1896-1952),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研究历史学、哲学等领域。
归国后,傅斯年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教授,并在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二、傅斯年先生的学术贡献1.提倡实证主义史学:傅斯年先生主张以实证主义方法研究历史,强调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反对空泛的议论和主观臆断。
2.历史地理研究:傅斯年先生对历史地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一书,至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3.教育改革:傅斯年先生关注教育改革,提倡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扫墓阅读理解以下是一段关于扫傅斯年先生墓的文字,请回答相关问题。
“清明时节,我们来到傅斯年先生的墓地,墓地位于一片静谧的树林中,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先生的墓碑上刻着‘傅斯年先生之墓’几个大字,简洁而庄重。
我们在墓前献上鲜花,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1.文中提到的“清明时节”是什么意思?答:清明时节是指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时间为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
2.傅斯年先生的墓地环境如何?答:傅斯年先生的墓地位于一片静谧的树林中,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3.为什么要在傅斯年先生墓前献上鲜花?答:在傅斯年先生墓前献上鲜花,是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缅怀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四、总结通过对傅斯年先生的扫墓阅读理解,我们了解了他的生平、学术贡献以及墓地环境。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傅斯年简介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
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
当时北大预科学制三年,分一、二两类,一类侧重文史,二类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傅斯年自幼在家乡接受了八年的传统教育,继承了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喜好国学,故他选择了一类。
傅斯年入北大之初,长得人高马大,一付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实则身体孱弱。
但他天资甚高,又很勤奋,故成绩优异,是校内有名的高材生。
除了刻苦攻读学业外,傅斯年还参与课外活动。
1914年,他与同学沉沅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会」,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辞章作文,提高文学素养为宗旨的业余团体。
他们创办了一份《劝学》杂志,刊名由严复用草书体题写而成。
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以扩大,改组为「雄辩会」,该会以修缮辞令,沟通思想,提高思辨能力,锻炼演讲能力为宗旨,内分国文、英文两部,每部下设演讲、著述二科,傅斯年担任国文部副部长兼编辑长。
傅斯年进国文门之初,颇受当时国学大师章太炎思想和人格的感染,而此时北大文科多为章太炎的门生弟子所把持。
由于傅斯年在学生中出类拔萃,颇得黄侃、陈汉章、刘师培诸师的器重和栽培,他们期望这位学生日后继承章氏学派的衣钵。
周围的同学对这位恃才傲物,举止豪爽的高材生亦刮目相看,敬而畏之,有的同学竟称他为「孔子以后的第一人」。
据毛子水回忆:在我看起来,他那时的志愿,实在是要通当时所谓「国学」的全体;惟以语言文字为读一切书的门径,所以托身中国文学系。
……当时北京大学文史科学生读书的风气,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
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
终因资性卓荦,不久就冲出章氏的樊笼;到后来提到章氏,有时不免有轻蔑的语气。
与其说是辜负启蒙的恩德,毋宁说这是因为对于那种学派用力较深,所以对那种学派的弊病也看得清楚些,遂至憎恶也较深。
导致傅斯年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是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先生主长北大,先后延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周氏兄弟来北大任教,「文学革命」的风暴开始震撼着昔日寂静而沉闷的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傅斯年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傅斯年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傅斯年个人简介
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20xx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xx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20xx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20xx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xx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0xx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0xx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
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
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作出不少成绩。
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
傅斯年往事略集
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
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
他回国后先任广州中山大学的教授,兼任文学院院长,后来又办历史语言研究所,希望将它办成一个有科学性而能在国际间的学术界站得住的研究所,而不是一个抱残守阙的机关。
他对于国外研究中问的汉学家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瑞典的高本汉,一个是法国的伯希和,其余的人他都认为是“洋骗子”。
傅斯年主持的史语所特别重视史料的发掘。
为此,傅斯年曾主持购进清代所藏内阁大库档案,费资不少,但在整理的过程中傅斯年却有一些失望。
一次他在北海静心斋对李济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李济却问:“什么叫重要发现?难道说先生希望在这批档案内找出满清没有入关的证据吗?”傅听了大笑。
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昆明迁到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史语所第四组即人类学组藏有许多掘自不同地区的人头骨和人体上其他部分的骨骼,这些人头骨和骨骼也和图书一样陈列在木架子上。
不久,这些东西被当地人发现了,每到夜里,便有人站在山上高喊:“研究院杀人了,研究院杀人了!”令史语所的人啼笑皆非。
他是胡适的学生,但死在胡适的前面,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
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
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胡适当年
刚进北大做教授,就发现有些学生比他的学问好,而他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所以没有被学生赶下台,就是由傅斯年等人在私底下做了他的“保护人”。
可是恨他之极的周作人却认为傅斯年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人,“又怕人家看出他懦怯卑劣的心事,表面上故意相反的显示得大胆,动不动就叫嚣,人家叫他傅大炮,这正中了他的诡计。
”其中主要原因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南联大解散并迁回平津,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长,欲替胡适回国主持校务扫清障碍,严格执行他所说的“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认定“汉、贼不两立”,而周作人恰在此列。
1938年,傅斯年担任国民参政员,曾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上层虽不予理睬,但后来还是让他抓住了孔祥熙贪污的劣迹,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孔轰下台。
孔的继任者宋子文也难逃此数。
傅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一个国民参政员一下子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自北大毕业后,傅斯年考取了官费留学。
从1920xx年至1920xx 年,他先后留学英、德。
留学期间,傅斯年一心扑在学习上。
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杂忆赵家》中记录。
当时的留学生大都“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就鼓励大家离婚,但这么多留学生中,真正全副精力用来读书、心无旁骛不理会男女的只有陈寅恪和傅斯年,以至于有人把他俩比作“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在“许多留学生都以求得博士学位为鹄”的世俗风气中,傅斯年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拿到。
但是,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学问渊博。
傅斯年先生疼爱学生是众所周知的。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猝死于台湾大学讲台,新闻报道曾广播说“傅斯年先生弃世”,被其学生听成了“傅斯年先生气死”。
于是台湾大学学生聚众要求校方惩办凶手,直到当时台湾国民政府官员出面解释清楚,学生才退去。
由此可见傅斯年先生深受学生喜爱。
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
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
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稿本)《古代文学史》(稿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
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傅斯年人物年表
1920xx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
19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0xx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20xx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20xx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20xx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
1920xx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0xx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0xx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0xx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0xx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
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