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两个概念: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个国家拥有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要素禀赋与要素数量无关→相对概念.K/L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 两种要素的比例. 资本密集型 ( Capital intensive) 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Kx/Lx>Ky/Ly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的两种定义方法:实物定义——如果国家Ⅰ可用资 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小于国家Ⅱ的这一比例, 国家Ⅰ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国家Ⅱ是资本富裕型国家。 (如图示).价格定义——如果国家Ⅱ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 比w/r大于国家Ⅰ,国家Ⅱ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国家Ⅰ是 劳动富裕型国家。价格定义不仅反映可利用要素的供给, 还反映其需求。由于模型假定两国技术水平、偏好等都相 同,要素价格就和其供给情况直接相关。
(一)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思想 1、H-O定理: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供 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 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 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有相同的 要素生产率,也会产生成本差异,就会出现贸易。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会使各国的要素报酬出现 均等化的趋势。 4、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Paul Samuelson Theorem) 5、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nski Theorem)
一般均衡分析
四、多种商品时的比较优势
• 假设有商品1,2,----n,两个国家A、B,A国生产 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A1,A2,----An,B国 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投入分别为: B1,B2,----Bn • 两国工资率分别用Wa、Wb表示 • 生产布局: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 • 如果:WaAi<WbBi,则称A国在生产商品i上具有 比较优势 • 专业分工的确定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

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复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尽量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方法。

二、复习范围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复习思考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一、复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本章时,应联系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一:李嘉图模型第三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二:标准贸易模型第四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三:要素禀赋模型三、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的有何不同?2.H-O理论的实质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昂惕夫之谜?它对比较优势原理和H-O定理意味着什么?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一、复习重点本章重点是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复习范围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三、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二者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

2.比较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复习重点本章重点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如“雁式模式”、“贫困的增长”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及其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及其答案

1、什么是绝对利益说?
2、什么是比较利益说?
3、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4、简要分析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的。

5、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6、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7、在一个资源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进口布匹。

现在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布匹的新工艺,但这种工艺不能被用于世界其他地方。

这对美国的(1)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何影响?
(2)这对美国的贸易会有何影响?(假设美国仍然是布匹进口国)
(3)假设美国生产变化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布匹的国际均衡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
13、两国仅仅因为需求偏好不同可以进行分工和互利贸易吗?画图并说明理由。

14、两国贸易模型中,下表是假设的不同政策下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A国
不保护保护
B 国不保护(200,200)(-300,500)保护(500,-300)(0,0)
(1)如果A、B两国各自独立制定政策,它们会选择什么政策?(2)说明A、B两国经过谈判,互相协作时,各国的福利都会提高。

18、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26、发达国家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试举例说明。

29、为什么说持续大量的顺差和逆差对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33、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36、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37、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那些?最佳关税如何确定?
38、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古典贸易理论第⼀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1、代表⼈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祖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2、按照绝对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1)如果⼀国⽣产某⼀商品的单位成本⽐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产中具有绝对优势;(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节⽐较优势理论:亦称⽐较成本理论、⽐较利益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2、按照⽐较优势进⾏国际分⼯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产出⽔平;②提⾼消费⽔平;③节约劳动时间3、理论容概括:(核⼼:两优取重,两劣取轻)(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产技术的相对差别(⽽⾮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产并出⼝本国有⽐较优势的商品,进⼝具有⽐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代表⼈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2、国际交换⽐例:国际交换⽐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例为限;国际交换⽐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

(课件)练习: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B. 递减C. 先递增后递减D. 不变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B. 嘉图C. 赫克歇尔D.⾥昂惕夫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B. ⽐较优势理论C. 要素禀赋论D. 规模经济理论E. 相互需求理论4、古典⾃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B. 技术⽔平相同C. 市场完全竞争D. 消费者偏好相同E.规模收益不变第⼆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称要素丰裕度,⼀国所拥有的两种⽣产要素的相对⽐例。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国际贸易部分)一、基础知识和分析框架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成因)、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成因)3.国际均衡价格(形成、范围、与贸易利益的关系)4.贸易利益的分解(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5.对贸易利益的理解(封闭与开放比较,开放后的比较)二、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定义2、比较优势的判断方法(成本法、劳动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3、比较优势原理与其他理论的关系(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4、比较优势原理与绝对优势原理的比较三、新古典贸易理论1、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判断方法、比较)2、H-O理论(假设前提、主要内容)3、里昂剔夫之谜(定义、解释)4、S-S定理的基本结论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关系)6、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论、特定要素的设定(灵活)7、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长期和短期比较(S-S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四、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2、规模经济(两种形式、区别)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4、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基本原理)五、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要素需求、进出口主体、技术要求、影响因素)六、重叠需求理论(特点、内容、适用性)七、贸易壁垒(一)关税1、定义(关境与国境)、分类(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2、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3、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4、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经济含义)5、最佳关税的适用对象、影响因素(两个弹性)(二)配额:1、分配形式(三种、福利比较)2. 配额的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3、关税与配额的比较4、自愿出口限制(定义、实质、福利)(三)出口补贴(补贴形式、经济效应、大国与小国的比较)(四)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定义、实质、判定标准、三种形式)2、反倾销(必备的条件、措施、性质)(五)其他非关税壁垒:技术卫生标准、动物福利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等八、贸易保护理论(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基础、定义、判断标准、实施的困难)(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思想、特点、与幼稚产业论的区别)九、区域经济一体化1、五个阶段的涵义及其特点2、关税同盟(定义、静态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动态效应)3、世界现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名称、时间、性质、特点)4、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阶段、问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4.规模收益递增;5.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1)生产成本法:若有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二节H-O理论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

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1. 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绝对优势理论:某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某一种产品,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不是尝试生产其他产品。

相对优势理论:即便某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也应该在生产和出口那些相对优势更明显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平,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贸易自由主义:强调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无干预的。

保护主义:强调国家应该采取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侵害。

例如:通过征收关税和配额等方式。

2. 汇率制度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例。

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货币之间也存在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往往只采取最基本的干预,不干预汇率的绝大多数波动。

固定汇率制度:央行通过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需要央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必要时出售或购买货币。

货币联盟:一些国家同意通过固定或半固定汇率来绑定它们的货币。

例如欧元区。

3. 资本流动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或者在国外建造实体物品,例如工厂和办事机构等。

这种投资通常是长期的,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所属企业的管理。

投资组合: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证券或者通过其他投资计划来获得与国外市场有关的资产。

国际债务:政府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国际债务是指跨越国界的借款。

4. 国际金融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波动性,投资者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上承受许多的风险。

例如外国的投资回报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当某国金融机构或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财政:各种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提供对国家的财政支持。

这些组织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3.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6.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7.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8.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9.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10.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11.贸易条件:是一种指数,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对进口商口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出口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出口量。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大纲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H-O定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即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结合。

在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就要求另外一个部门释放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结果使得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品产量减少。

3、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报酬下降。

4、重叠需求理论:瑞典林德提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5、产品周期理论:维农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先在来自美国的出口中得到满足。

然而,由于国外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国外进行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

随后,产品进入它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转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果,它的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向逆转。

6、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P54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第六章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 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 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第七章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有效关税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公式为: ERPj=V'j-Vj/Vj 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解:Vj=1000-500=500 V'j=10001+30%-500=800 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关税福利:a-a+b+c+d+c=-a+b 配额福利: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1异: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同: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1含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类型:持续性倾销: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第八章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1含义: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B: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答: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答: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第九章、p127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28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p128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p129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p130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p130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A国的供给曲线, DA: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其中a+b+c+d 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第十章1、P14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43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第十一章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右图,MN 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 的单位产量;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2、 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第13章概念:P19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1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棊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3.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荠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十*,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6.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7.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8.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H3金融当局(一般是屮央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9.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遵循"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10.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11.贸易条件:是一种指数,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对进门商门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出门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出口量。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个国家高,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进一步。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变化。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生产和贸易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即使两国在要素禀赋和技术方面完全相同,但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各国仍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来获得利益。

二、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可以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等多种类型。

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和财政收入效应等。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往往比关税更加复杂和隐蔽。

3、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包括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贸易保护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降低经济效率、引发贸易摩擦等。

三、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要素密集度逆转2、机会成本3、产业内贸易4、关税5、进口附加税6、规模经济7、国际收支平衡表8、经常账户9、关税同盟10、要素禀赋二、单选题1、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2、绝对优势的提出者是()A、亚当.斯密B、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3、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4、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

A、威尔士B、弗农C、波斯纳D、格鲁伯5、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6、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7、一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和为逆差,则该国()。

A、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权减少B、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权增加C、外汇储备增加和短期债务增加D、外汇储备减少和官方短期债务减少8、从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我国实行资本流动“宽进严出”的政策,扩大了()顺差。

A.对外贸易B.经常项目C.金融项目D.收益项目9、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

A.大于小于过剩B.大于大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D.小于大于过剩10、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1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12、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13、需求偏好相似说是()提出的。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提纲(1)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提纲(1)

题目:国际经济学提纲学 院: 经济学院 学 号: 100505132 班 级: 金融四班 姓 名: 程梦思《国际经济学》学期作业第二章:世界贸易概览引力模型:T ji=A×Y i×Y j/D ji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进行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第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绝对优势的引出: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产品时。

比较优势的引出: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是:它允许每个国家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这种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产品上就有比较优势。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本国葡萄酒产量(Qw)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PF 本国奶酪产量(Qc)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外国葡萄酒产量(Q*w)F*P* 外国奶酪产量(Q*w)对于比较优势的误解:误解一: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误解二:贫民劳动论误解三:剥削,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气压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且使其福利恶化。

第四章: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的相互作用,亦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生产要素可替代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粮食产量(Q F)等价值线Q斜率等于-Pc/P F棉布产量(Qc)两种产品的总产值如下:V=Pc×Qc×P F×Q F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预算约束的引出预算约束线的两大特点:第一: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棉布的相对价格第二:预算约束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与一点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生产要素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下面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上:(1)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2)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3) 确定世界均衡的世界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4) 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全

精心整理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

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

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产均衡点。

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要素禀赋3、罗伯津斯基定理4、规模经济5、关税6、进⼝配额7、出⼝补贴8、倾销9、最佳关税10、战略性贸易政策11、⾃由贸易区12、国际收⽀13、外汇14、⼴义的(静态)外汇15、狭义的(静态)外汇16、汇率17、实际汇率18、外汇市场19、固定汇率制20、浮动汇率制⼆、判断1、⼤国征收进⼝关税不会改善本国贸易条件()2、在产品⽣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创新国会减少该产品的产量()3、若两国⽣产函数是⼀次齐次⽣产函数,则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绝对均等化()4、两国收⼊⽔平相差越⼤,越容易产⽣贸易()5、资本流动将增加资本流⼊国的收益⽽减少资本流出国的收益()6、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增加是在流通领域实现的()7、根据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本国收⼊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8、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本币升值()9、⼀国边际技术转换率(绝对值)越⾼,则该国劳动⼒越丰富10、本币名义升值将使BP线下移()11、国际贸易的发⽣是以两国产品绝对价格差异为条件的()12、在产品⽣命周期的创新阶段,创新国将出⼝这种产品()13、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各国可以进⾏完全分⼯()14、经常账户逆差说明本国实际资源流出量⼤于流⼊量()15、幼稚产业应具有潜在的⽐较优势()16、长期内,两国利率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17、对⼝原材料⽽⾮制成品征收关税将提⾼有效保护率()18、配额会⽐关税造成更⼤的福利损失()19、⾃由贸易将减少本国垄断⼚商的收益()20、外国利率上升将使BP线下移()三、单项选择1、若⼀国⼈⼝增加⽽资本存量不变,则该国A、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B、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受影响C、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D、资本密集型产业会迅速发展2、19世纪⼤量中国劳⼯以移民的⽅式进⼊美国,关于其后果,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这增加了美国资本家的收益B、这减少了中国国内劳动⼒收益C、中美两国的国民收⼊都得到了提⾼3、下列哪种情况下,两国更有可能进⾏完全的国际分⼯A、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B、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曲线形式C、两国经济规模相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D、两国经济规模不同,⽣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直线形式4、下列哪⼀条不是⽐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A、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B、没有交易成本C、两国⽣产技术相同D、⼀国内部⽣产要素可以⾃由流动5、下列哪⼀条不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A、规模收益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两国需求偏好相同D、要素完全不能跨国流动6、⼀国资本丰富,劳动稀缺,若该国现在降低关税,下列哪种更可能出现A、该国纺织⼯⼈⼯资上升B、该国汽车⽣产商利润下降C、该国利率下降D、该国财政⾚字下降7、假设A国电视机供给与需求曲线均为直线,⾃由贸易下电视机进⼝量为50万台,消费量为100万台;现政府()电视机征收100元的从量税,国内电视机产量增加10万台,消费量减少20万台,则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该国⽣产者剩余增加6500万元B、该国消费者剩余减少9000万元C、该国福利净损失为1500万元D、该国政府收⼊增加2000万元8、下列哪种情况将使本国进⼝增加A、本国通胀率为20%,外国通胀率为10%,本币贬值7%B、本国通胀率为13%,外国通胀率为18%,本币升值3%C、本国通胀率为2%,外国通胀率为5%,本币贬值3%9、下列哪种情况将使⼀国进⼝增加A、该国实⾏紧缩的财政政策B、该国劳动⽣产率⼤幅度提⾼C、外国出现通货膨胀D、外国实⾏紧缩的货币政策10、下列哪种情况会增加⼀国经常账户的贷⽅余额A、本国向外国捐赠粮⾷B、本国⼚商以设备投⼊外国,兴办合资企业C、本国企业通过外国承销商在外国发⾏债券11、浮动汇率制下,下列哪种因素更可能导致本币升值A、外国实现技术创新、全⾯提⾼了⽣产效率B、外国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C、本国降低存款准备⾦⽐率12、按照利率平价说,下列哪种说法是()误的A、本国利率⾼于外国利率,本币远期贬值B、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前市场上对外币需求会增加C、若本国利率为10%,外国为4%,则本币远期币值将上升6%13、按照国际收⽀的货币均衡⽅法,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本国国际收⽀出现逆差A、本国国民收⼊增加B、本国利率上升C、本国存款准备⾦⽐率降低14、⼀个开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下的内外部共同均衡状态,若此时本币实际贬值,则经济会出现A、顺差与通胀并存B、顺差与失业并存C、逆差与通胀并存D、逆差与失业并存15、若⼀国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顺差状况,则下列哪种政策组合最有效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四、问答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2、画图分析⼩国征收进⼝关税()该国经济的影响3、简述购买⼒平价理论的内容4、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本内容5、画图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与福利效应6、试推导马歇尔-勒内条件并说明其经济意义7、简述国际收⽀的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8、简述最佳关税论的主要观点9、简述国际⽣产综合理论的主要内容10、简要说明实施外汇管制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复习(国际贸易部分)
一、基础知识和分析框架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成因)、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成因)
3.国际均衡价格(形成、范围、与贸易利益的关系)
4.贸易利益的分解(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
5.对贸易利益的理解(封闭与开放比较,开放后的比较)
二、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定义
2、比较优势的判断方法(成本法、劳动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
3、比较优势原理与其他理论的关系(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4、比较优势原理与绝对优势原理的比较
三、新古典贸易理论
1、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判断方法、比较)
2、H-O理论(假设前提、主要内容)
3、里昂剔夫之谜(定义、解释)
4、S-S定理的基本结论
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关系)
6、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论、特定要素的设定(灵活)
7、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长期和短期比较(S-S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
四、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
2、规模经济(两种形式、区别)
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基本原理)
五、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要素需求、进出口主体、技术要求、影响因素)
六、重叠需求理论(特点、内容、适用性)
七、贸易壁垒
(一)关税
1、定义(关境与国境)、分类(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
2、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
3、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
4、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经济含义)
5、最佳关税的适用对象、影响因素(两个弹性)
(二)配额:
1、分配形式(三种、福利比较)
2. 配额的经济效应(作图分析、计算)
3、关税与配额的比较
4、自愿出口限制(定义、实质、福利)
(三)出口补贴(补贴形式、经济效应、大国与小国的比较)
(四)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定义、实质、判定标准、三种形式)
2、反倾销(必备的条件、措施、性质)
(五)其他非关税壁垒:技术卫生标准、动物福利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等八、贸易保护理论
(一)最佳关税论
(一)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基础、定义、判断标准、实施的困难)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思想、特点、与幼稚产业论的区别)
九、区域经济一体化
1、五个阶段的涵义及其特点
2、关税同盟(定义、静态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动态效应)
十、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1. 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劳动力的流动
2. 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