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案1

职业学院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系教师:

2021年3月

教案内页(课堂讲授)

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计划 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妇产科护理学授课计划教案 授课计划(2019~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妇产科护理学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学时: 48 学时实践学时: 学时机动学时: 学时任课教师: 教研室: 妇产科护理甘肃中医学校教务科甘肃省中医学校教案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班级授课日期 2019 年 09 月 02 日第一周星期一计划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讲授 3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 1、 2、 3 节)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目的要求一、 1. 熟悉妇产科护理学发展简史及当代发展趋势;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二、 1. 了解骨盆组成、分界和类型;熟悉骨盆底组织。 2 掌握外、内生殖器组成;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部和韧带及输卵管的分部;了解内生殖器功能及邻近器官位置和主要的血管、淋巴、神经; 3.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的临床表现;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掌握性激 1 / 3

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重点女性骨盆及骨盆底的解剖特点、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难点与分娩相关的三个骨盆假想平面及其临床意义、月经周期的主要调节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特点。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2 分钟)清点人数复习旧课: (2 分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认识。 了解同学们对于妇产科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及大家对于妇产科课程的初步印象与兴趣,并带领同学们复习与本课程有关的之前学习过的相关解剖学、病理等基础知识。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31 分钟)第一章绪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不仅具有医学特征,还具有独立和日趋完整的护理及相关理论体系。 妇产科护理的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态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和社会成员。 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专科操作技术等。

妇产科护理教案全的母婴护理@南华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描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叙述各临近器官及临床意义。 2. 叙述女性生殖系统主要血液供应及淋巴系统。 3. 复述骨盆的骨骼、关节、韧带和分界。 4. 描述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40min 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10min 3. 骨盆的构成与分界。25min 4. 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5min 三、讲授重点: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骨盆的构成与分界。 四、讲授难点: 1.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及其邻近器官。 2. 女性生殖器的血管、淋巴及神经。 3.骨盆底三层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模型、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七版教材)、系统解剖学(人卫第七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5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叙述月经的临床表现。 2. 列举与月经期保健相关的护理问题。 3 执行月经期卫生保健指导。 4. 叙述卵巢分泌性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5. 叙述月经的周期性调节及各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月经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保健。30min

2.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25min 3.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35min 三、讲授重点: 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四、讲授难点: 1.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2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及其周期性变化。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五版教材)、组织胚胎学(人卫第五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周昌菊主编) 。 科目: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学年制:四年 授课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妊娠生理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要求: 1. 叙述受精、着床的定义。 2. 描述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 3. 描述不同月份胎儿的发育特征。 4. 识别妊娠期母体的主要生理及心理变化特征。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受精卵的形成、输送、着床的过程。15min 2. 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15min 3. 不同月份的胎儿发育特征。15min 4.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45min 三、讲授重点: 1.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2.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 四、讲授难点: 1. 受精卵的形成、输送、着床的过程。 2. 胎儿附属物的构成及其功能。 3.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社会变化。 五、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 六、教具: 挂图、模型、幻灯 七、参考书: 妇产科(人卫第五版教材)、组织胚胎学(人卫第五版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成人大专院校教材)、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周昌菊主编) 。

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

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 本文将介绍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的范文,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完整的妇产科护理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篇1 一、教案背景 本次教案旨在为妇产科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临床护理教学计划,培养其临床护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本教案适用于妇产科护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熟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流程; 3. 掌握妇产科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 4. 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妇产科护理总论:包括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妇产科护理程序、妇产科护理评估、妇产科护理诊断、妇产科护理治疗和妇产科护理管理等内容。

2.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方面的常见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产前检查、正常分娩、异常分娩、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内容。 3. 妇产科护理技术:包括妇产科基本护理技术、妇产科手术护理技术、妇产科急救护理技术等内容。 4. 妇产科护理管理:包括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妇产科护理人员管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演示法:通过实操演示,让学生熟悉妇产科护理的操作流程和技术; 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妇产科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和护理管理的临床决策能力;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篇2 妇产科护理第四版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背景 妇产科护理学是指对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健康和生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对于保障妇女的健康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症状; 2.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进行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 4. 提高对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a. 妇科常见疾病的分类和主要症状; b. 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c. 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 a. 常见的产科病理和其病因; b. 产科病理的临床表现和危害; c. 产科病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a.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b. 妇产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协助医生进行妇产科检查、引导和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处理并发症等; c.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4. 妇产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 a. 妇科疾病的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药物管理和康复护理; b. 产科病理的护理干预:产后出血、破水、胎儿窘迫等的护理处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材和幻灯片等教具,向学生传授妇科疾病和产科病理的基本知识; 2.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技能演示和实践:教师进行护理技能演示,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护理技能; 4. 实地探访和参观:安排学生参观妇产科医疗机构,了解实际妇产科护理工作情况。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评估,测试其护理技能; 3. 个人报告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撰写个人报告和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学习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核。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教案标题: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和建议。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应用于不同妇产科疾病和情况的护理措施。 教学目标: 1. 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妇产科护理学中常见疾病和情况的护理要点。 3. 能够应用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护理干预。 4. 发展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妇产科护理学概述 -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妇产科护理学的职责和作用 - 妇产科护理学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伦理 2. 妇科护理学 - 妇科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 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 妇科手术的护理管理 3. 产科护理学

- 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 妊娠期护理和健康教育 - 产程和分娩的护理管理 - 产后护理和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4. 新生儿护理学 - 新生儿生理特点和评估 - 新生儿常见疾病和护理要点(如黄疸、窒息等) - 新生儿喂养和健康教育 5. 妇产科护理实践技能 - 妇产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和卫生措施 - 妇产科护理中的急救和紧急处理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 教学方法: -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 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对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实践操作: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培养妇产科护理技能。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2. 教学资源:

妇产科护学教案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06级学时2授课老师

妇产科护学教案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 06级 学时 2 授课老师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授课年级 06级学时 2 授课老师妇护课程小组理论/实验助教授课方式讲授授课章节第七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掌握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目的 2.掌握过度焦虑与恐惧对母儿的影响与 3.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及时发现产妇导致难产的心理因素要求 4.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危害及处理原则 5.会用所学知识能在难产护理过程中全面分析四大因素 1.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分内容 2.产力异常 60 分与 3.产道异常 10 分时间 4.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 10 分 安排 5. 小结及作业 5分 重点重点:1.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及护理措施 与 2.过度焦虑与恐惧的护理措施 难点难点: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处理、护理措施 授课内容辅助 手段 讲授 第一节产力异常提问 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讨讨论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 2.子宫收缩过强(1)急产软产道阻力小(2)催产素使用不当 (二)临床表现 1.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 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 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 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3)产程图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 2.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三)对母儿的影响

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针对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教材所设计的,主要涵盖了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常见的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本课程适用于护理专业相关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掌握妇科疾病与产科疾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2.掌握妇产科疾病的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 3.能够合理制定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教学内容 1.妇科疾病护理 –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护理; –妊娠期感染和高危妊娠的监测和注意事项; 2.产科疾病护理 –分娩期的护理,包括胎儿窘迫、宫缩障碍等情况下的处理; –产后期护理,包括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情况下的处理; –新生儿的护理。

本课程共分为14周,按照下表的进度进行教学:周次教学内容 1周课程概述及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癌的护理2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 3周子宫肌瘤的护理 4周妊娠期感染和高危妊娠的护理 5周分娩期的护理 6周剖宫产的护理 7周产后出血的护理 8周产后感染的护理 9周新生儿的护理 10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11周新生儿出血的护理 12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3周新生儿感染的护理 14周课程总结及复习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授课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 •平时表现和小组报告(作业)(占总成绩10%) 五、参考教材 《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杨国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六、教学团队 校内教师校外教师 张三李四 王五赵六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案例:某孕妇在孕期出现腹痛、出血等症状,需要紧急入院治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孕妇的情况,并提出护理措施。 2. 讲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孕妇的生理变化、孕期保健、分娩过程、新生儿护理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包括孕妇的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等。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引导学生讨论孕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探讨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5. 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如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等。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如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等。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护理实践,并撰写心得体会。 三、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护理操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了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求改进。 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护理操作。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实例,加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中人文关怀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并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妇产科护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 本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通过引入案例、讲解知识、组织实践、讨论交流、反思总结等环节,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等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学生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求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教案名称: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孕妇及产妇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 3.能够正确处理并预防妇科常见疾病; 4.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内容: 1.妇产科护理学概述 1.1 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2 妇产科护理的原则和步骤 2.孕妇护理 2.1 妊娠期护理 2.1.1 孕妇营养指导 2.1.2 孕期常见疾病的护理 2.2 产妇护理 2.2.1 临产期护理 2.2.2 产后期护理 3.妇科疾病护理 3.1 子宫肌瘤的护理 3.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 3.3 卵巢囊肿的护理 3.4 盆腔炎的护理

4.新生儿护理 4.1 新生儿生理特点的护理 4.2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4.3 母乳喂养的护理 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妇产科护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护理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加深对妇产科护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妇产科护理学概述 1.介绍妇产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讲解妇产科护理的原则和步骤; 3.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妇产科护理的特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孕妇护理 1.介绍妊娠期护理的重要性; 2.讲解孕妇营养指导的基本原则; 3.介绍孕期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4.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孕期辅导和护理。

第三课时:产妇护理 1.介绍临产期护理的内容和要点; 2.讲解产后期护理的目的和方法; 3.给出产后护理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课时:妇科疾病护理 1.介绍子宫肌瘤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讲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原则; 3.介绍卵巢囊肿和盆腔炎的护理要点; 4.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新生儿护理 1.介绍新生儿生理特点的护理方法; 2.讲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3.介绍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新生儿护理的经验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测评; 2.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护理思维; 3.实际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注意事项进行 评价。 教学反思: 该教案整体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让学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docx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自学)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System) [教学目标] 1.掌握外、内生殖器组成。 2.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部和韧带及输卵管的分部。 3.了解内生殖器功能及邻近器官位置和主要的血管、淋巴、神经。 4.了解骨盆组成、分界和类型 5.熟悉骨盆底组织。 [教学重点] 1.内牛殖器官 2.骨盆 [教学难点] 1.内生殖器官 2.血管、淋巴、神经。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 of the Ferna I e Reproduct i ve System)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有密切关系。 •、外生殖器(pudendum, external genitalia) (—)阴阜(mons Pubis)隆起的脂肪犁:(女性第一性征) 位置耻骨联合前而 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女性第二性征) (二)大阴唇(labium ma jus) 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裳, 位置邻近两股内侧,起口阴阜,止于会阴。前端:子户;圆韧带终点后端:在 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合。 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冇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内侧面:皮肤 湿润似粘膜 皮下脂肪层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人阴届血肿未婚 妇女:两侧大阴唇口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外口。 经产妇人阴唇:两侧分开(分娩); 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三)小阴廉(labium minus) 一对薄皱機,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敏感 位置:大阴唇内侧。 前端:札I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 前叶形成阴蒂包皮 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 后端:与人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屮线形成横皱壁一一阴唇系带 (frenulum labium pudendal)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明显 (四)阴蒂(clitoris)勃起性组织(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