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1史前及先秦美术
![1史前及先秦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2e04be5cb307e87101f6963b.png)
圆点网纹瓶 青海民和核桃庄
锯齿漩涡彩陶壶
甘肃广和地巴坪
高42口径10
锯齿涡纹彩陶壶 青海乐都柳湾
高40 口径13.5
“80”纹壶 青海乐都柳湾
四圈网格纹彩陶壶 甘肃兰州白道沟坪 高29 口径12
变体神人撒播纹彩陶壶 青海民和三家
高47 口径16
神人纹彩陶瓮 甘肃
龙山文化,山东章丘县龙山镇 城子崖,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
---公元前2000年。蛋壳黑陶为 代表。
高足镂孔黑陶杯 山东日照
三、绘画
原始时期绘画主要由陶
绘、地画、岩画三部分构成。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河南临汝阎村
高47 口径32.7
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大通
高14.1口径29
居址地画巫术活动场面 甘肃秦安大地湾 110x120
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 山岩画、新疆阿勒泰岩画、云南
四羊方尊局部 湖南宁乡
三羊罍
三羊罍局部
妇好三联甗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 高68长103.7
妇好偶方彝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 高60长88.2
象纹铙
湖南宁乡 通高70口宽46.2
兽面纹鼓
湖北崇阳汪家嘴
高75.5长49
神面钺 山东益都苏埠屯
长31.8刃宽35.8
3、西周青铜工艺 前期承商代后期风格,中、 后期趋于简率单纯,铭文加长。
110厘米,宽78厘米,
重875公斤,为中国古 代最大的青铜礼器。
司母戊铜方鼎耳 双虎噬人头纹
妇好扁足方鼎
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 高42.4 横长33.3
兽面纹扁足铜鼎
江西清江 高29 口径20
大禾人面方鼎
湖南宁乡
通高38.5 口长29.8
教师招聘笔试中美史1-史前+先秦
![教师招聘笔试中美史1-史前+先秦](https://img.taocdn.com/s3/m/c78cb3c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3.png)
1.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商代商代-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艺术价值最高
形制
凝重、直线、中轴对称
饕餮纹
流行纹饰
夔龙纹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皿方罍》 代表作品
《虎食人卣》《饕餮纹单柱爵》
先秦美术
青铜器-商代
《后母戊鼎》
商王祖甲
1.镇国之宝,已知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2.河南安阳出土。 3.重832.84千克。
( )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另一个需求的产生,这就是对“美”的 追求。
A.石器 B. 祭祀品
C.陶器
D.装饰品
中美史 - 史前美术目录
石墨装饰品 01
石器
02
陶器
1.陶器分类 2.成型方法 3.彩陶文化:仰韶、 马家窑
03
绘画 壁画、岩画、地画
04
玉器
1.最早遗址 2.良渚遗址、红山遗址
二、陶器 1.陶器分类
--山东龙山文化(山东章丘龙山镇)
薄蛋 胎壳 蛋黑 壳陶 黑高 陶炳 杯杯
二、陶器 5.装饰效果 (1)印纹陶--坯体装饰
早期陶器在烧成的陶器上还保留着编织物的痕迹, 如布纹、席纹和绳纹。
布纹装饰
小试牛刀
单选题
下列属于我国最早的印纹陶装饰纹样的是( )。
A.人面鱼纹
B.写实鱼纹
C.鹿纹
D.绳纹
二、陶器 5.装饰效果 (2)拟形陶
1.发现时间:1936年。 2.地理位置: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 3.地位:有“琮王”之称。
青色玉石, 祭天,无 需记忆
四、玉器
(二)红山遗址碧玉龙
1.发现时间: 1971年。 2.地理位置:赤峰市三星塔拉村 3.地位: “中华玉龙之乡”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2d8e1b0916fc700abb68fcc5.png)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2c95d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第一章史前、先秦及秦汉美术自学要点: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史前宗教与艺术;青铜器艺术;战国帛画;甲骨文和金文;秦汉时期宫室壁画;汉画像砖和画像石;秦兵马俑;汉代陶俑;霍去病墓石刻;秦汉瓦当。
自学进度:6课时重难点提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青铜器艺术;战国帛画;汉画像砖和画像石;秦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掌握黏土的可塑性能,黏土经高温后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性质,变成陶器。
我国目前发现的可复原器形的最早陶器是湖南玉蟾岩出土的釜型陶器残片,距今约10000年。
1、陶器以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饮食器:盆、钵、碗、杯、豆、勺共同特点是敞口炊煮器:鼎、ge鬲、簋、甑、jia斝、釜、灶一般都有三足,便于架在火上烧煮,移动方便。
储藏器:壶、罐、瓶、瓮多呈球形或半球形,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容量。
2、如果按陶质分:红陶、白陶、黑陶、灰陶3、按器表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最初的陶器因为受编织物的影响,留下布纹、绳纹等或者制作过程中用泥条装饰,称为坯体装饰。
后来又出现了弦纹,即在轮制成形时用工具接触,在器表留下粗细不同的平行线纹。
龙山文化还出现了镂空黑陶。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色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和器物的高度统一。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后,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和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作了准备,也为以后的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彩陶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主要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
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2aaf4b7fd5360cba1adbc0.png)
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9▲13第一章史前美术★7▲7▲旧、新石器时代对比▲最古老的装饰品▲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彩陶★黑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人面鱼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缸》★《舞蹈纹彩陶盆》▲最古老的壁画遗迹▲岩画▲碧玉龙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200万年前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
2、新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1·4▲最古老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2 万 8 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
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 1987 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
距今约为 13000 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1、直线、斜线纹组成2、由相互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似綯(绹)索花纹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1·10★陶器:目前为止最早的陶片是湖南道县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炊煮器:便移动、烹烧(鼎、鬲、簋gu ǐ、釜、灶)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陶质:红、白、黑、灰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1·1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59a9f417866fb84ae45c8dd9.png)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3f865df4f705cc1755270967.png)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中国四个淘文化时代及代表作品:
1、【仰韶文化】 彩陶 人面鱼纹盆 半坡、庙底沟类型
2、【马家窑】 旋涡纹彩陶翁 抽象的花纹、现代感、运动感
3、【山东龙山】 黑陶 没有图纹
4、【陶雕】 陶雕人面 卡通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统用书体。
·隶书是秦汉时代的书体。
第二编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绘画艺术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的图画,现在最早的帛画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作品,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成为独立欣赏的画幅形式。
一. 形成期:距今4500—4000
二. 鼎盛期,夏商 西周 春秋 早期(延续了1600余年)礼乐器
三. 转变时期,战国末年(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确立) 铁
礼器:1.祭祀礼仪之器。
2.等级、权利的象征
形式:鼎 、尊 、爵 、觚
书法
·文人画兴盛(宋元)
·人物风格画流行
·瓷艺巅峰
宋徽宗与徽宗画院 宋徽宗个人自成寿经体
宋朝宫廷绘画的特点: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
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
代表作:《柳鸭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祥龙石图》
中国玉器的发展脉络
玉器的孕育(发展)
·内蒙红山文化.公元前5000-——前6000年,以内蒙古赤峰市而得名,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出图代表玉器玉龙、玉猪。
·良渚文化 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 出图玉琮、三叉形器、玉璧
史前及先秦美术
![史前及先秦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522dfc7fd5360cbb1adb84.png)
长4.5厘米 黑陶
江苏高邮龙虬庄 出土
第六节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
❖ 陶塑艺术在制陶工艺产生后不久出现主要集 中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河南密县出土的陶塑人头
像等)
❖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大坟口文化的陶 塑作品多属于工艺装饰雕塑或者是陶器上的 附饰物
❖ 陶塑少女头像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红陶
❖ 艺术特色:陶色橙 黄,额头上用泥条 堆塑发辫艺术手法 洗脸概括
❖ 王子午鼎 春秋中期 青铜-----------------
❖ 特点:花 纹繁密而 剔透器形 奇巧而富 丽
-------------------------------------------------------------------------------------------------------------------------------------------------
第一章绘画艺术
❖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 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第一节宫殿寺观壁画
❖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或以精美的 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了封建统治的威严,或以 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或以图绘历 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或者作为臣僚励志的 楷模。
❖ 人物玉龙帛画
战国 丝帛 ❖ 《人物御龙图》帛
画正中绘一有胡须 的男子,峨冠博带, 上遮华盖,侧身驭 龙。龙身前下方有 一大鱼开道,龙尾 立一白鸟护卫,显 示主人的华贵。全 图人物形象富有神 采,尤其是配长剑, 执缰绳的姿式,颇 有大丈夫气概。线 条亦有轻重刚柔之 变,色彩平涂与渲 染兼用,运笔潇洒 自如。可以说,我 国绘画人物的民族 传统风格,至此已 经形成。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d22c9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c.png)
中国美术简史整理中国美术简史教师招聘核⼼笔记第⼀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 200 万年前---公元前 221 年)第⼀章史前美术新⽯器时代中期⽂化(约公元前 7000——前 5000 年),内蒙古林西⽩⾳长汗的兴隆洼⽂化遗址出⼟我国迄今发现早的⽯刻⼥神像。
新⽯器时代晚期⽂化(约公元前 5000——前 3000 年),农业⼿⼯业出现分⼯,⼭产规模扩⼤,到本期后段,⼿⼯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
彩陶艺术也⼗分流⾏,琢⽟已成独⽴的部门。
新⽯器时代末期⽂化(约公元前 3000——前 2000 年),这个时代亦称龙⼭时代,或称铜⽯并⽤时代。
第⼀节新⽯器时代的⼯艺美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器的应⽤,并列为新⽯器时代的两⼤标志。
陶器⼯艺的主要代表:仰韶⽂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化的彩陶、河姆渡⽂化、龙⼭⽂化、⼤汶⼝⽂化的⿊陶。
⼀、陶器陶器----⼈类利⽤泥⼟的烧制造的实⽤器⽫或陶艺品,是史前⼈类社会的重⼤发明。
距今1万年前的新⽯器时代。
1、陶器依⽤途可分为饮⾷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其中盆、钵、碗、杯、⾖、勺属饮⾷器;⿍、⿀、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2、按陶质分:红、灰、⽩、⿊;3、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4、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形纹。
5、陶塑的创作⼿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仰韶⽂化(公元前5500年-前3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西、陕西等地。
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的成就最⾼。
彩陶绘画:《⼈⾯鱼纹盆》、《鱼纹盆》和《⿅纹盆》是仰韶⽂化半坡类型的绘画代表。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的彩陶为代表。
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尖顶瓶以及⼤⼝⼩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纹样形象⽣动⾃然,⼿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
⼏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形⾯构图的⼆⽅连续装饰带,单纯⽽富有装饰效果。
⼆⽅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个划时代的进步。
中外美术简史
![中外美术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fd8c376168884868762d6d4.png)
第一章中国史前、先秦美术与秦汉雕塑一.中国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时代(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遗址)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河姆渡文化遗址(浙江余姚市郊)仰韶文化中突出的文化---彩陶文化(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鹤鱼石斧缸/庙底沟类型)二、先秦美术史---青铜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夏、商、周、春秋、战国商重酒器、周重礼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失蜡法四羊方尊(商后期)武王征商簋(西周初期/食器)纪念战争三、秦汉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
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马踏匈奴石刻: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中树立的奇功。
西汉雕塑典型特点:因石理形,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
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
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年---589年)一、社会状况1.出现了士族制度2.思想上出现了唯心主义的玄学3.影响了艺术4.佛教的传入,修建大量的寺院与造像。
二、绘画艺术方面特点1.出现了专业画家2.出现了民间美术活动3.绘画题材多样,尤其是肖像画、绘画理论出现洛神赋图艺术特点: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的情思主要不是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中国美术简史 施林伟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 施林伟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15aaf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e.png)
中国美术简史施林伟整理中国美术简史施林伟整理第一部分史前和先秦艺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原始艺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建模与发展:早期中期晚期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和描绘艺术。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物是大约28940年前石鼓人制作的石墨装饰物2、峙谷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3.1987年,在河北省兴隆市发现一只红鹿角。
这是一件相对可靠的艺术品。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其标志是磨石工具的使用、陶器的发明和农牧业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大地湾文化(甘肃秦安)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石刻女神(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秦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红山文化(辽西赤峰)(彩陶流行,玉雕成为独立部门,私有制出现,描绘符号广泛使用等)四、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龙山文化(河南)良渚文化(浙江余杭)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一、陶器:1、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2.陶器的用途:餐具、煮沸器和储藏器。
3、陶器的分类: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根据桌面装饰,可分为素陶、彩陶、印花陶和异型陶。
4.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原始陶艺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阶段:出于实用目的,简单而粗糙,类型较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代表,约公元前4100-2500年)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和龙山(平原陶器的杰出代表),大汶口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
1 史前及先秦美术
![1 史前及先秦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f5b6e86527d3240c8447efc1.png)
工具 因为要满足人类实用,所以对均衡对称、规 整光滑等性质进行追求。 原始人对动态的捕捉、追求整体氛围而忽略 细节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性的雏形,它们 是中国美术长河的真正源头。
2010年春季
原始社会美术--生活与陶器
自然现象
生活所需 水、火、土 捏制 泥条盘筑
辘轳、电动辘轳
2010年春季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晚 期
2010年春季
晚期
2010年春季
晚期
2010年春季
商代晚期四羊首青铜器
2010年春季
西周史墙盘
2010年春季
春秋晚期
2010年春季
春秋晚期
2010年春季
战国时期青铜器
2010年春季
2010年春季
2010年春季
春秋青铜代表:
莲鹤方壶
2010年春季
2010年春季
劳动说
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 源于生产劳动。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 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也认 为艺术发生于劳动。
2010年春季
巫 术 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 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英国泰勒---《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 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 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 价值。 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 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 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 机,即巫术的动机。
“曾侯乙”铜鉴缶 (战国早期) 通高61.5、边长62厘米 重170公斤 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 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 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 暖夏凉”的酒。 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均有 “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此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一件具有特殊用途的大 型酒具。同时出土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 中国美术史(第1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圣才出品】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 中国美术史(第1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6481484ed630b1c58eeb549.png)
第1章史前及先秦美术一、单项选择题1.半坡类型彩陶中最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
A.鱼纹B.蛙纹C.花卉纹D.鸟纹【答案】A【解析】半坡类型彩陶中,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鱼纹图案,如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等。
2.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陶器距今()年左右。
A.8000B.20000C.15000D.10000【答案】D【解析】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发现的早期陶片,可恢复原器形的最早实例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10000年。
3.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图像简洁醒目,反映了氏族兼并的重大历史事件。
A.三鱼纹B.鹗形C.鹳鱼石斧图D.人头形【答案】C【解析】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彩陶缸上会有鹳鱼石斧图,石斧装饰考究而带徽记,是权力的象征,整个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4.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了帛画()。
A.人物龙凤图B.T型旌幡C.人物御龙图D.车马出行图【答案】C【解析】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性质帛画,其一称《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其二称《人物御龙帛图》,1973年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5.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一件杰作。
A.舞蹈纹彩陶盆B.颧鱼石斧图彩陶瓮C.人面鱼纹彩陶盆D.漩涡纹彩陶瓮【答案】A【解析】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并肩携手,欢快起舞。
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场景,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6.()遗址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漆器工艺品。
A.仰韶B.大汶口C.河姆渡D.丁公【答案】C【解析】木胎圈足漆碗于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造型古朴,碗外壁有天然生漆,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
7.()除有较精良的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
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汇编
![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13acc94c5da50e2524d7ff2.png)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
2.新石器时代中期: 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石岭下类型) 3.新石器时代晚期: 红山文化(辽宁),龙山文化(山东),良渚文化(浙江)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新石器时代晚期三孔石刀
第一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节 史前美术
彩陶花瓣纹盆,年河南陕县庙 底沟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节 史前美术
二、新石器时代 (二)陶器 2.彩陶 ②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青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首先 发现于甘肃马家窑,按照不同地域和时间可以划分为石岭下、马家窑、 半山、马厂四个类型。甘肃陇西出土的《尖底漩涡纹彩陶瓶》和青海大 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纹盆》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以平涂的手法, 描绘5人一组共3组手拉手的舞蹈者。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将陶器熏黑而成。以龙山文 化为代表。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 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节 史前美术
二、新石器时代 (二)陶器
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知识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
本章知识架构:
第一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节 史前美术
一、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 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 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 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a1a837f90f76c660371a3d.png)
陶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按器表装饰分——素陶、彩陶、印文陶、
拟形陶。
彩陶的制作过程
原始人将普通的黄土经过精细澄洗,用 手工或慢轮制作成各种器皿;打磨光滑后 呈现橙红色,在器皿内外壁用天然赭石和 氧化锰制作的颜色仔细绘制出各种纹饰, 然后放入窑中烧烤,最后形成具有赭红、 黑、白交织的美丽图案的器皿。
3、还有一些帛画也很有名。
第一节 青铜器艺术
1、什么是青铜器? 1975年甘肃东乡林 家马家窑文化遗址 (约公元前3000左 右)出土一件青铜刀, 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 的最早的青铜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夏代晚期)
青铜指红铜与锡的合金,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项伟大发明。将红铜与锡按照一定的比 例熔化(锡约为5-20‰,铜约为95-80 %),再注入陶范中,冷却后加以打磨就 制成各种青铜器皿。其特点是熔点低,硬 度高。青铜发明后人类历史就进入一个新 的时期——青铜时代。青铜器刚铸成是黄 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变成 绿色的。
圆雕少女头像(甘肃礼县高寺头1964年出土)
牛河梁女神像
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 现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 址,可能是一座女神庙。 中心是一座神殿,出土 一件泥塑女神头像,附 近还发现肩、手、臂膀、 乳房等泥塑残块。表明 在神殿主室中心,原先 塑有型体更大的女神像。
女神像面涂红彩,高22.5厘 米,宽16.5厘米,与真人相 当,额上塑一圈突起的圆箍 状饰,眼睛用淡青色玉片制 成,扬眉注目,张口欲言。 据研究,这是生育神和农 神(地母神)的象征,同 时也是母权制遗风的体现。 具有很强的艺术能力,揭 示了中国原始社会雕塑辉 煌的新篇章。
玉琮采用浅浮雕与 线刻结合的手法, 雕出人兽结合的形 象。在兽面纹上搭 配一人面形象,组 合巧妙。 其线条细如毫发, 堪称微雕之祖。这 个形象被认为是良 诸人崇拜的“神徽” 图案。
中国传统绘画1-史前 先秦 秦汉
![中国传统绘画1-史前 先秦 秦汉](https://img.taocdn.com/s3/m/2caf1cf50242a8956bece48a.png)
二、墓室壁画: 1. 概述 ① 时代背景 ② 地区分布 ③ 汉墓壁画题材内容 2. 西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① 洛阳卜千秋墓壁画 ② 洛阳老城西北烧沟M61汉墓壁画 ③ 洛阳八里台壁画墓
卜千秋墓壁画
二桃杀三士
鸿门宴
3. 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① 庄园图 ② 车马出行图 ③ 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宴饮、乐舞百 戏图
第五节 承前启后的战国美术
一、概况 二、战国时期的工艺装饰性绘画艺术 1. 青铜工艺装饰性绘画 2. 漆器装饰性绘画
三、战国帛画
帛画的主题内容与战国时代兴起的神仙方术有直接关 系。人们最钦羡的是人生结局是成为永生、自由自在 的神仙。作为统治者的贵族们,延请方士,求不死药, 千方百计祈求长寿。而当不能超脱生死撒限之时,也 希望灵魂永生,得天地佑护、升入仙界。所以一方面 盛行厚葬,使尸体和依附其上的灵魂长存,而另一方 面又祈求离开躯壳的灵魂超越凡尘化为神仙中人。 1. 《缯书画像》 2. 《人物龙凤帛画》 3. 《人物御龙帛画》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美术概况
一、历史概况 二、社会思潮对美术的影响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秦汉雕塑艺术
概况 一、秦佣艺术 1、形制结构 2、制作手法 3、分类方法 4、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二、两汉陶俑 霍去病墓前大型石雕群
三、其他代表性作品 马踏飞燕 长信宫灯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二节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 汶口文化的彩陶图案上。 一、仰韶文化的命名和地区分布 二、仰韶文化的彩陶 1. 半坡类型的彩陶 2.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
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
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
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其彩陶特点:装饰面积大、回旋多变之特色、色调热烈,色彩对比强烈。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和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给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口的图画,作者是巫师兼猎人。
青海同德宗日出土的多人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中的宗日文化。
四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
新发现之一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是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像
内蒙古出土的碧玉龙属于红山文化
河南(1978年)濮阳出土的蚌壳摆塑之龙虎属于仰韶文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南方干栏式建筑主要发现于浙江余窑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干栏广泛采用榫卯结构是后来中国木构建筑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之一。
第二章先秦美术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西周、五代美术,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有“青铜时代”之称,此外商周的宫殿庙堂壁画及战国帛画也很重要。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硬度大的优点。
青铜器分为礼器、兵器、乐器、工具及马车器四大类。
商代后期的等级差异逐渐扩大,最高等级是天子九鼎、以下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的顺序递减。
目前发现最重要的一处夏代文化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夏代是奴隶社会形成时期也是青铜时代后期。
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是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商代后期流行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通常在云雷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其代表作。
西周青铜器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征商簋,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蟠虺纹与蟠螭纹,出现鸟篆铭文,河南淅川出土的“王子午”列鼎标志着失腊法铸器的卓越成就;河南郑州出土的莲鹤方壶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时期,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描写战国时代贵族射礼的场面,是时代特色最鲜明的战国青铜器。
商代晚期的大型青铜铸像以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为代表和大型青铜神面像。
商代的玉雕刻人像出自安阳四盘磨及小妇屯好墓等商代贵族墓葬。
战国木俑以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方出土最多。
战国帛画:1949年2月长沙陈家大山出土《人物龙凤帛画》;1973年5月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肖像画特点:a 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
b 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c 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于渲染兼用的方法,
格调庄重典雅。
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副带有神怪图像的帛书,亦称“缯书”,以超现实的组合表现超自然的力量,突出体现了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情节性的绘画作品,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墓的发掘,堪称打开打开一座战国漆器的宝库。
1986年湖北荆门出土的《漆画人物马车出行图》一件绘有人物马车出行
场面的楚漆奁,描绘了王室贵族纳聘迎亲的场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风俗画。
特点:a 毫无神秘色彩,甚至没有礼教色彩,表现世俗生活内容;b 构图把空间和时间混合表现;c 形象生动。
商代甲骨文(现金文)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负责书写契刻的是专门的“贞人”(巫吏),也是当时专门从事书法的人;商代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的,有的还保留朱墨痕迹。
我国正式的石刻文字始见于商代妇好墓所出的石磬刻纹,而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
商代王器以1976年发掘的商代妇好墓为最多。
战国楚漆器的胎有木胎、竹胎和夹纻胎,所用色彩以红、黑而色为主。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即有丝绸纺织品;战国时代纹饰从几何纹发展为动物纹;提花工艺更加复杂(出现于西周)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陕西岐山发现的西周早期宗庙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西周开始使用陶瓦,春秋时已普遍使用,陕西凤翔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圆瓦当,艺术水平高于东方六国;斗拱的使用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春秋时期出现了高台建筑或称“台榭”
瓷器和陶器的不同之处:a 原料不同,陶用普通粘土且金属杂质多,而瓷用高岭土且质地纯净的多;b 烧成温度不同:陶一般600-900摄氏度,而瓷1200摄氏度以上;c 陶是素胎烧制成的,而瓷的表面挂有人工配制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