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来源:中国网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推进实施《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我厅组织研制了《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对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德树人,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
2019/2AB班々永歹卷首语立德树人,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文/于漪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吹响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角。
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在立德树人、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之所以为人,重要的是要有精神支柱,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服务于祖国,造福于人民,精神养料是必不可少的,这精神养料是长期被哺育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教师的任务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谈的就是人精神世界的建设。
一个人能不能气象万千,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的高度、情怀的广度以及文化的积淀。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就是要“滴灌生命之魂”。
“生命之魂”是什么?一个是德性,一个是智性,这些是需要靠平时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能获得的。
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探索,就是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为每个学生树立民族精神之根,铸就爱国主义之魂。
基础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今天的教决定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这个事业是非常神圣的。
要推动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首先就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立场。
播撒做人的良知,讲大道理没有用。
课堂要有情感的注入,情感的震动和激荡是引导孩子重要的切入口,精神世界建设就是靠“水滴石穿”一点一点建设,真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建设,不管孩子将来做什么工作,工作岗位在国内还是国外,走到哪里都有一颗爱国心,知道“这是我的祖国”,知道“根在哪里,走向何方”。
课堂教学应该“德智融合”。
教材本身的内涵是德育的家园,也是进行德育的依据,离开对教材、文本的深入钻研,随意延伸,无限发挥,那就成了空洞的说教。
任何一个学科不能见术不见道,更不能见术不见人。
“术”“道”合一的核心是完整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只有德育口号,没有专业能力,学科育人流于空洞;只有专业能力,没有德育融入,学科育人无法实现。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原理
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原理
所谓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原理,是指将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落实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专业)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连贯体系。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媒体手段日新月异、价值观念多元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形势下,把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为这个体系的构建确定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抓牢主线。
强调教材的中小学德育一体化问题,一、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二、是回应新时代的要求。
要求大中小学加强研究,在不同学段、学科全面融入,使之体现纵向衔接、横向配合、协同联动、逐层递进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一体化地融入教材,突出正确价值观,强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制定分类管理策略。
形成了统分结合的策略,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予以统一建设,重点建设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突出其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突出强调了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体化建设要求,对其他教材如何落实德育一体化也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形成落实机制。
为确保教材有效落实德育一体化,形成了国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编审分离的制度。
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由国家统一遴选优秀专家编写,多级审核。
通过设立
项目、建设基地、积累资源等,加强教材编写的研究。
教材一体化育人力量的发挥,有赖于使用教材的高水平教师,对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培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德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从整体架构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德育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构建德育一体化的整体架构,包括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整合与优化。
通过明确各学段德育的重点和衔接点,形成德育课程的层次递进和有机衔接,确保德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本文将探索德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通过加强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教学资源;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德育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总结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完善德育一体化的整体架构和实践路径,推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德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德育一体化的建设并非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它根植于深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土壤之中。
德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系统论、教育生态学以及道德教育心理学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德育一体化的核心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的全面发展。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一体化建设正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生动实践。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1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系列之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系列之四《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教育部颁布的一份重要文件,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本文将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做到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言行端正,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
指南要求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师德督导制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教师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
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只有教师做到言行一致,作风正派,才能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才能教育好学生。
中小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指南指出,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实中,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缺乏对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中小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社会是需要他们的,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积极配合家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指南指出,学校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努力。
学校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家校合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来源:中国网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推进实施《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我厅组织研制了《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对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德育课程育人、学科德育育人、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试点目标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实施措施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
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4、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体系。
(1)健全和理顺德育工作领导体系。
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政教处为龙头,安全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科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群体。
(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
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
以校本研修为契机,集思广益,定期为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
建立班主任工作思想交流阵地,表扬德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宣传德育要求等。
(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
(5)以常规为本,把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抓好细节教育:爱校爱班、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清洁卫生、公物、礼仪、课间操等等。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不仅指道德教育,而是涵盖了学生品德、心理素质、文化意识等方面,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各级教育机构的重点工作。
定义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评价、德育环境等相互联系和统一,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标德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健康身心、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方案建立德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德育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德育一体化实施的关键。
德育教育体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品德塑造等方面。
这个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全方位、个性化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兴趣爱好等中小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加强德育教师培训德育教师是推动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针对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德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传统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要了解当前教育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熟悉教育法规、政策和相关的教育研究等。
建设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以“德育设施”为主线,构建跨学科、跨阶段、全面系列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完善德育考核机制德育考核机制是确保德育一体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德育一体化实施中,应该建立全面客观的德育考核机制,围绕学生的品德、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评定。
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同学、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德育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体化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德育教育格局。
二、实施原则1. 整体性原则:德育课程一体化要贯穿于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形成全面育人的格局。
2. 层次性原则:德育课程内容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层次、有序推进。
3. 实践性原则:德育课程要注重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习惯。
4. 协同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德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三、课程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
3.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
四、实施路径1. 课堂教学: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
2.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班队活动:加强班队建设,发挥班队活动的德育作用。
5.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2.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师资保障:加强德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
4. 资源保障: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为德育课程一体化提供支持。
5. 评价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激发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动力。
六、总结与反思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一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寒亭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及固堤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
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
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
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困境。
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实施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通过一体化实施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完善课程设置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课程融入到各学科课程之中,形成有机整合,加强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能力。
3. 发挥家庭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教育实践,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5. 加强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全面分析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提供依据。
四、预期效果经过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预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特殊应用场合1: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针对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增加以下条款:1.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在德育课程中增加部分民族文化元素,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2.加强家校共同合作:加强家长对德育课程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与学校建立起积极协作的关系,提升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效果。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1.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如何平衡教学?–可以通过在德育课程中融入公共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互信度。
2.民族文化元素的纳入调研难度大,如何解决?–可以通过与当地民族文化专家合作,获取更多文化元素并进行整合,同时邀请当地的民间艺术家、歌手等进行现场演示和助教。
特殊应用场合2:乡村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针对在乡村地区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增加以下条款:1.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教育活动:把德育课程和文明乡村建设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要制定一体化的德育课程工作方案,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方案内容1.设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由学校领导任命相关教师组成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德育课程工作方案。
2.制定课程标准和目标–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课程标准和目标。
3.整合各科课程–各学科老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使德育工作贯穿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4.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校园举办各种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立激励机制–针对优秀德育课程工作和学生表现,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德育课程工作。
6.加强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和评估–定期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方案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实施步骤1.学校领导任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成员2.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组制定德育课程工作方案3.各学科老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德育元素4.组织德育主题活动5.建立激励机制并进行宣传6.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7.定期评估和调整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方案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学校的德育工作将会取得显著成效。
特殊应用场合如下:场合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德育课程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文明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制定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条款:1.设立专门的德育导师团队,由优秀的小学教师组成,负责指导学生德育成长。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简单的纪律约束性德育转变为引导发展性德育;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活动;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转变;由学校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
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开展好德育工作。
三、工作内容:1、养成教育。
以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2、道德品质教育。
即以明理、诚信、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家庭、爱学校、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遵纪守法教育。
即从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有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四、德育主题操练目标:1、低年段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课内外相结合,说教与训练相结合,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2、中年段以学会学习,诚实守信为重点,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加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3、高年段以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磨练学生意志,正确面对各项挫折,结合关爱留守子女,教育学生不忘恩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社会,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立志成材。
五、具体措施:1、构建关爱特殊生工作体系,成立特殊学生关爱委员会,认真做好贫困生、单亲、留守子女暨家庭教育滞后学生的关爱及疏导工作,让这些在家庭德育中不能正常受到教育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形成健全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德育中也享受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实践和探索表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体系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发展需求,兼顾学科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形成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则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追求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社会要加强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
总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完善的课程和评价体系,以及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将思政课教育贯穿于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一实践和探索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评价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实现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教育中的全面融合。
丰富德育课程一体化海阳市教体局“五个加强”保障德育
丰富德育课程一体化海阳市教体局“五个加强”保障德育市教体局本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丰富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五方面加强保障,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要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
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
各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
各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有计划地培训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
市教体局将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海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评估指标》,《指标》总评分为300分,其中基本总分为260分,获、创新和特色加分为40分,包括6个一级指标(从A1-A6),21个二级指标(从B1-B21),36个指标(从C1-C36),经评估,3项必达指标均无失分,总评分获得260分以上,由市教体局授予“市德育示范学校”称号并颁发牌匾。
总评分获得240分以上,由市教体局授予“市德育达标学校”称号。
凡评为“市德育达标学校”,需根据评估报告的改进德育工作,认为已达到“市德育示范学校”标准,在一年后可申请“市德育示范学校”评估。
学校还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德育课程一体化旨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
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公民。
德育课程一体化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不
少挑战。
本文将从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意义、现状分析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深入解析。
一、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意义
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
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德育课程一体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综合能力提高,增强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课程一体化能够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具备积极进取的人格,关心
社会,承担责任,有利于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课程一体化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
在德育的引领下,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存在以下问题:
1. 德育课程脱节
现实中,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知识与价
值观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德育课程分化
中小学德育课程通常被安排在课-下-托班-会等特殊时间,缺乏相对独立的授课班级,使得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的局限。
3. 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
缺乏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在实施中易出现片面或随意发挥的现象,使得德育教
育效果不明显。
三、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中小学应当在课程设置上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
统一,确保德育课程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中小学应当重视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支德育教育专业化、素质化的教师
队伍,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3. 强化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
中小学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和方法,坚持把教育的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特长上。
结语:
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不仅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良好道
德素养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的需要。
各级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提高
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德
育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