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201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优势,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在卫生院及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好服务。
二、推广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基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在卫生院及社区推广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保证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以及乡村医生都能接受培训,熟练掌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三、推广范围及对象培训范围:蛟河市中医院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四、推广工作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为基础筛选出的符合本乡实际情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卫生院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村卫生室掌握不少于4项适宜技术。
五、推广工作实施1、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考核和落实。
2、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
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评估培训成果。
3、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门诊暨中医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卫生院中医科,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指导开展推广培训。
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汇报
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适宜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情况逐渐受到了关注。
作为百度文库文档创作者,我将在本文中对适宜技术推广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适宜技术推广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为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社会对适宜技术的认知度,为其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适宜技术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农业领域,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肥料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对水资源和化肥的依赖。
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得到了推广,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生活领域,节能环保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适宜技术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适宜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区和行业对适宜技术的认知度还不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在推广适宜技术时存在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当等问题,影响了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此外,一些适宜技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价格高昂、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适宜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适宜技术的投入力度,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适宜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进,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适宜技术推广情况在政策支持、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上述内容的汇报,我希望能够对适宜技术推广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4.18•【字号】苏卫办科教[2012]7号•【施行日期】2012.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的通知(苏卫办科教〔2012〕7号)各市卫生局,各厅直单位:为提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我省城乡居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卫生技术服务,我厅将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
此项工作已被列入“2012年江苏卫生十大便民惠民举措”,并被列入2012年度对各市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我厅拟建立“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研究制定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普及、规范应用管理办法。
理清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思路,形成经过优化的适宜卫生技术遴选、开发、推广和绩效评估工作流程和推广模式,建立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组织运行框架和操作规程,指导各地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完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机制。
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积极组织、筛选、推荐、研发和储备一批适宜技术项目,逐步建立起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坚持以城乡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强化服务为宗旨。
二、推荐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经实践证明,属安全、有效、经济、成熟并相对先进的卫生技术,适合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
2、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3、技术项目配套的产品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生产并进入市场。
4、与我省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重点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3年科教工作计划(2篇)
2023年科教工作计划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市医疗卫生学科的发展根据乌兰察布市医疗卫生学科实验室建设方案及评审标准,开展领先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加大行政督查指导力度,科教科工作计划。
进一步加强领先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并鼓励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申报自治区级领先重点学科,积极开展学科研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技术骨干人才的培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推进科技进步,缩小我市在学科领域上的差距,带动全市医学进步与发展。
二、以卫生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先导,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坚持以公共卫生和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为重点,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组织科研立项课题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申报和卫生科技成果登记推荐工作。
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的卫生科技工作方针。
加强和提高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____”精神的落实力度,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已经成熟的高新、高难度临床诊疗技术服务项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适宜技术开展推广工作。
要求各单位要开展一项新技术、新项目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
市局将选择两项先进适宜技术在全市开展推广工作。
推进社区适宜技术的应用和社区科普工作,落实卫生部“适宜技术和卫生科普进社区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市委宣传部、科技局和科协的部署,组织市直单位认真落实科技周活动和科普宣传周大型活动。
三、进一步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学习____和制度建设,根据卫生局下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表和督导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责任追究制,____蒙古自治区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试验活动备案管理办法,完成实验室试验活动备案申请材料和现场初审验查工作,以保证我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检验科能够依法规范开展工作,工作计划《科教科工作计划》。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卫科教国合发[2009]8号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卫科教国合发〔2009〕8号)各市卫生局、财政局,省部属医疗卫生单位,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院: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卫生机构技术环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卫生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推广普及和规范应用,我们制定了《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卫生机构技术环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卫生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推广普及和规范应用,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确定在全省实施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以提高能力、强化服务为目的,以适宜技术普及、群众广泛受益为宗旨,在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全面推广普及适宜卫生技术,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卫生强省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为重点,发挥卫生科技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5年时间,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推广100项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一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模式,大力提升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其医疗、预防、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川卫办发[2009]176号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下达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川卫办发〔2009〕176号)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厅直单位,有关单位:加强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8]2号),经组织专家评审,从各单位申报的推广项目和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第五、六、八批项目中筛选了十项,列为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单位推广。
推广项目有效期为三年,期满经验收合格后可予继续推广。
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已纳入2009年市州卫生局目标责任书,各市、州卫生局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好卫生适宜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
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全省成果推广的组织实施工作,注重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各提供推广项目的单位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的工作,确保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1.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简介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附件1: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提供项目单位1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创面的应用德阳市人民医院2国际心电图识别技术(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3适时分娩的技术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4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分类治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临床疼痛规范诊疗技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6游离端冠外附着体义齿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7分娩镇痛技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8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项目推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9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0尺骨鹰嘴V形截骨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泸州市中医医院附件2: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简介一、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创面的应用(一)技术要点:该项目操作前事先告知患者便于配合操作,在术旁或手术室简单清创,取出坏死组织及污物,用过氧化氢、氯已定、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
医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参考目录
法律法规规章参考目录一、综合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主席令第2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主席令第5 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主席令第24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主席令第45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70 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6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因传染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17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主席令第48 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主席令第3 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 号)13.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国务院第421号令)14.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15.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 号)16.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卫医发(1994) 第30 号)17.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建设部公告第90 号)18.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 号)19.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号)20.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命名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2006)433号)21.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35号)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3.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年工作规划(中发(2008)9 号)24.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财》部分附表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 125 号)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审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6.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66 号)27.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卫办药政发(2009)232 号)28.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2010年9 月)29.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0号)30.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02) 11号)3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主席令第93 号)3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主席令第21号)3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主席令第68号)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主席令第3号)3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席令第69号)3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6 号)3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3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主席令第15号)39.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主席令第21号)4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35号)4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42.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主席令第62号)4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44.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4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46.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国务院令第491号)47.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1号)4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4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613号)5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51.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5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53.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9号)54.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5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5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57.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应急发(2007)262号)58.关于批准发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64号)59.关于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10)42号)60.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61.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62.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6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64.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发(2007)296号)65.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发(2011)75号)66.关于印发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59号)67.关于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196号)6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574号)69.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卫办发(2012)45号)二、医院管理类1.关于开展卫生下乡支农活动的通知(卫医发(1997)第4号)2.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00)15号3.关于中央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签署审核意见有关问题的函(财建2000)69号)4.关于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卫办发(2002)116号)5.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6.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369)7.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P生工程”的通知(卫医发(2005)165号)8.关于印发《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260号)9.关于印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全维委发(2006)11号)10.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纪发(2007)7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卫规财发(2007)208号)12.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8)2号)13.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度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的通知(卫办人发008)115号)14.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科教发(2008)45号)15.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卫规财发(2009)7号)16.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17.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18.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19.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20.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服务管理工作(卫医政发(2010)12号)21.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22.关于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26号)23.卫生部公布首批通过复审测试的数字证书认证机构(卫生部通告(2010)23号)24.第二批通过卫生部复审、测试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名单(卫生部通告(2011)1号)25.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协(2011)3号)26.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卫人发(2011)15号)27.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卫办综发(2011)39号)28.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卫办综函(2011)350号)29.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卫办发(2011)60号)30.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卫办综函(2011)1126号)31.关于进一步加强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建设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14号)32.关于发布《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23项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5号)33.关于深化卫生政务公开加强卫生政务服务的意见(卫办发(2012)18号)34.关于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通知(卫发明电(2012)5号)35.关于贯彻执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的紧急通知(卫发明电(2012)10号)36.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738号)37.关于发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 16号)38.关于发布《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等2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业(卫通(2012) 17号)39.关于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12)70号)40.关于印发《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85号)41.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61号)4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43.《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6号)4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4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4号)4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第80号令)4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40号令)48.电离福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49.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安部公告2011年版)50.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卫疾控发(999)第164号)51.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52.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费药物治疗管理办法(试行)(卫疾控发2004)107号)53.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54.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92号)55.关于印发《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办发(2007)267号)56.关于印发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8)15号)57.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医学教育临宋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科教发(2008)45号)58.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59.关于印发《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卫应急发(2009)40号)60.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10)26号)61.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62.关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应急发(2011)94号)63.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64.预约诊疗服务考核评价标准(卫医管综信便函(2012)68号)65.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66.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67.关于印发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12)96号)68.关于深化城乡医院对1支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60号)69.关于印发《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规财发(2012)86号)70.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71.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72.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73.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74.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发(2003)188号)75.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2号)76.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77.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卫2科教发(2007)17号)78.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0909号)79.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80.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72号)81.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111号)82.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4号)8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84.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85.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24号)86.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8号)87.关于加强医疗机构类别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级别审批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57号)88.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89.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医政发(2010)114号)90.关于公布现行有效部门规章目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5号)91.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卫规财发(2011)32号)92.统一使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卫办医管函(2011)337号)93.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智行办法(驻卫纪发(2011)22号)94.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713号)95.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卫通(2012)7号)三、医疗管理类l.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08号)2.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卫教发(1993)第1号)3.医用氧舱临床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卫医发(1996)第34号)4.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2004)(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5.临床诊疗指南(卫医发(2006)139号)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20470-2006)7.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8.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卫通(2006)16号)9.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患者安全目标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1.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S-CL02:2008)13.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14.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15.关于印发《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试行)(卫医政发(2009)119号)16.临床营养技术操作规范(2010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7.临床营养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8.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19.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20.《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41号)21.发布《胃癌诊断标准等5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卫通(2010)13号)22.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56号)23.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24.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25.关于发布《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8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2号)26.卫生部发布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2项卫生行业标准(卫通(2011)4号)27.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卫办医政函(2011)405号)28.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74号)29.关于印发《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56号)30.关于印发畅出血性大肠杆010:H4感染诊疗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2011)87号)3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32.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3号)33.关于印发《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的通知(卫办应急函(2011)1057号)34.关于发布《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等3项卫生标准的通告(卫通(2011)20号)35.关于发布《血清甘油三酯的酶法测定等8项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1)22号)36.关于发布《旋毛虫病的诊断》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3号)37.关于发布《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卫生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4号)38.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疾控发(2012)20号)39.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卫科教发(2012)48号)40.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50号41.关于发布《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第6部分:肿瘤病例管理等4项强制性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1号)4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701号)43.关于发布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的通告(卫通(2012)13号)44.关于发布《肺炎诊断》等10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4号)45.关于发布《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第2部分:催吐、洗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5号)46.关于发布《血液储存要求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21号)47.关于印发《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卫办科教发(2012) 151号)48.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通告(卫通(2012)22号)49.关于发布《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等8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23号)50.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5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1S015189:2007)52.组织病理学技术(周庚寅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5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集(43册)(人民军医出版社)5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5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5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58.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98-2002)59.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2)60.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WS/T393-2012)6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537号)62.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63.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卫疾控发2006)218号)64.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65.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卫办医政发(2012)51号)66.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203-2001)67.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6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69. 关于废止、修改部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环境保护部令第16 号)70.卫生部决定废止《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和要求》等7件部门规章(卫生部令第83 号)7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7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 号)73.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卫医发(2004)100号)74.关于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科教发(2005)7号)75.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73号)76.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6)4号)77.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6)32号)78.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发(2006)73号)79.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8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随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 号)81.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 号)82.关于内科执业医师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单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政函(2008)557号)83.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23号)8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 18 号)85.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发(2009)31号)86.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6 号)87.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88.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 号)89.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号)9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91.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卫区政发(2009)90号)92.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卫医管发(2009)99 号)93.关于印发《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94.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 123号)95.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卫医管发(2009) 126号)96.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97.血被透析室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10)35号)98.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99.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 194号)100.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办医管发(2011)14 号) 101.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102.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心理利门诊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103.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43号)10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 105.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中医药药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 14 号)106.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卫医政发(2011)47号) 107.关于推广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院评价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1)683号)108.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1)84号)109.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6号)110.关于印发《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版)》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手术技术培训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号)111.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政发(2012)13号)112.关于印发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376号)113.关于印发人工微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68号)114.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号)115.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号) 116.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号) 117.关于印发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3号118.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119.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的补充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705号)120.关于印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 100号121.关于血液透析室登记及人员执业等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政函(2012)255号)122.卫生部关于加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2)23号)123.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124.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2) 166号)四、护理管理类1.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卫医政发(2011) 55号)2.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卫办医政函(2011)973号)3.关于印发《传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卫办医发(2007)90号)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5.护士条例(国务院令第517号)6.关于印发《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 108号)7.护士守则(中华护理学会)8.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卫医政发(2009)49号)9.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卫医政发(2010)9号)10.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卫医政发(2010)9号)11.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卫医政发(2010)9号)12.关于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08号)13.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五、医院感染管理类1.关于印发《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2133号)2.卫生部关于印发《血被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330号)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08)74号)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2009)6.医院消南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老及灭菌效果监测(WS310.3-2009)8.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82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47-20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48-20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GB/T27949-2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0-20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1-20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B27952-2011)。
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001]
附件2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2015版)项目名称承担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负责人手机电子邮箱起止年月2015年9月- 201 年月填写日期:年月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〇一五年制填表说明1.本项目《实施方案》系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工作而设计。
2.项目实施方案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3.项目工作必须符合被推广单位的实际情况,注重实际操作,鼓励开拓创新,力求卓有成效。
4.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编写请使用A4普通纸张打印填报,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左侧装订成册(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项目起始时间统一规定为2015年9月,项目将在2015年12月进行阶段考核,考核通过者续拨下一年度经费。
6.学科及代码请尽可能填写到三级学科,在没有三级学科情况下填写二级学科。
7.项目单位名称填写必须与所盖公章一致,否则无效。
8.本《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将构成《任务书》的主体。
9.项目承担单位与接收单位需签订合作意向书,样式附后。
一、项目基本情况二、推广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一)目的以公共卫生和临床问题为切入点,用通俗语言介绍推广工作的内容,并说明其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二)意义和必要性推广工作将对本市公共卫生和临床工作起到的作用,将解决何种问题、满足何种需求,推广工作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广工作相关行业、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本地区本单位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基础(一)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推广工作相关概念定义、特点介绍;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发展格局,对目前相关进展的分析。
推广工作发展概况分析、需求分析、相关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着重表明推广工作符合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现有工作基础和保障条件承担单位概况、在推广工作上的优势、从事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基础,取得的成果,完成本推广工作的保障条件。
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报2016·10- 16 -强协调配合,调动各创新主体积极性。
发挥我国疾病资源丰富的优势,参与和主持大型国际科学研究项目和合作网络。
着眼卫生与健康科技前沿,引进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加强科技人员国际交流培训;推动卫生与健康先进适用技术、技术装备、高端制剂、疫苗、科技服务输出和合作,开拓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的卫生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区域内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建立一批卫生与健康科技实验室和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港澳台地区国际前沿的平台优势,推动技术产品全球化应用和人才队伍国际化发展。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二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倡导“甘于奉献、潜心科学”的创新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大胆质疑、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规范相关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学术创新风气。
及时发现、总结、提升和推广创新经验,采取多渠道的有效举措激励创新,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
大力宣传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成效、地方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引导形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2016年9月30日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6〕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科技厅(委、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军队有关卫生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结合卫生与健康行业实际,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计划21篇
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计划1为了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科、教、研工作能顺利完成,20XX年下半年科教科将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切实的开展好教学、科研、培训等工作。
现制定20XX年科教科工作计划,具体如下:一、三基培训及学会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1、根据《医院三基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落实三基考核的奖罚制度,明确激励机制,以促进全院医生主动学习三基知识。
2、加强青年医生技能操作培训。
各临床科室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制订科室的技能培训计划,科室至少完成2次/月的技能培训;科教科制定全院技能培训计划,至少完成1次/季度的全院性的技能培训。
3、继续加强三基考核。
计划全年开展2次三基理论知识考试和1次的多站的技能操作考试,并严格落实奖罚制度。
4、鼓励、引导有能力的科室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
20XX年争取申报1项国家级继教项目,8项省级继教项目。
5、加强对挂靠医院的专科学分会管理。
根据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相关规定,以规范专科学分会的学术行为,争取每个专科学分会每年举办一次的学术会议,并依托各学会争取举办完成所有获批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继续鼓励医务人员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二、科研、论文及新技术申报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论文和科研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及论文的奖励力度,以树立全院开展科研和撰写高水平论文的风气。
2、加强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20XX 年计划在院内开展一次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科研申报及论文撰写水平。
3、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仍然将重点放在高层次的课题申报,申报后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做好跟踪工作。
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
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医学水平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抗疾病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但,同时,各种伤害力更强的疾病不断出现。
能够提供符合实际需求、安全、有效且经济实用、可被医患双方接受的卫生适宜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据此在文中对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做出探讨。
标签: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系统评价;需求分析卫生适宜技术的提供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08年提出的《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需求,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
并指出这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卫生成果转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
在09年的新医改中,卫生部门强调农村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中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的设备与基本的药物”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服务”。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
有些医院过于追求高新技术,不断进行设备的淘汰,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农村基层医院普遍培训机会少,诊断技术落后,资源稀缺,因此,分析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需求、选择适当卫生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势在必行。
一、对系统评价的分析研究系统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对卫生技术进行评估的最主要方法。
目前,在国外系统评价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成熟,利用系统评价方法开展技术评估成为了引入新技术、淘汰旧技术,辅助检查适宜性的重要方法。
我国在97年开始进行卫生技术的系统评价工作,并且经过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推广,我国系统评价技术已经在公共卫生、临床实践等方面铺展开来。
但,相较于其他方面的卫生评估,适宜卫生的评估起步较晚并且发展并不平衡。
在此前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单方面的评估内容,未建立起具有适宜技术特色的评估体系与方法。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卫生适宜技术系统评价的对象是卫生部第二轮面向农村和基层所推广的十年百项计划中共28项西医卫生适宜技术。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卫生健康局、州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局:为了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全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全省中医工作要点》,在总结以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就全州进一步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明确目标任务在巩固以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乡村两级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使乡镇卫生院中医医务人员至少熟练掌握9项、乡村医生至少掌握6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9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制定培训方案各县(市)要高度重视,明确“乡镇卫生院推广使用不少于9项、村卫生室不少于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县(市)依托县中医院(东乡县依托锁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夏市依托枹罕镇卫生院),采取派上去、请下来的方式,以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原则上基层医护人员集中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40个学时),培训结束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合格由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三、及时组织培训(一)安排部署阶段(2021年3月30日前)各县(市)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培训工作。
(二)推广培训阶段(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按照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
(三)总结评价阶段(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各县(市)务于6月底前完成培训,并对本县(市)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于7月15日前报送总结报告。
四、加强考核督查各县市要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培训纳入医疗机构的业务目标考核体系,将乡村两级人员适宜技术培训合格证、适宜技术处方单、收费系统资料以及相关设备等作为督查重点,强化日常监督与管理,及时全面了解培训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公众卫生水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突出卫生与健康科技的重要性,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旨在加强转移转化工作,积极推动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更好地服务公众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本指导意见提出了实施卫生科技转移转化的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转移转化工作的权责,加强监管和督导,健全责任体系,保障转移转化的有效实施。
其次,要完善卫生科技转移机制,加强科技和市场联动,加强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更好地促进卫生科技转移转化的有效实施。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健全转移转化服务和合作机制。
首先,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三方协作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其次,要加强科技和市场联动,建立转移转化新机制,合理配置优质转移转化项目,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加强财政投入,支持转移转化。
一方面,要改进和完善政府的财政投入政策,提高转移转化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开展转移转化试点,积极探索和推广成功案例,增强转移转化实施的自主能力。
最后,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技术咨询服务。
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意见,加强市场调研,引导企业主动积极参与转移转化,提高转移转化的科技运用效率。
见》是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转移转化工作,帮助我国卫生科技转移转化有效实施,更好地服务公众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本指导意见,必将为改善公众卫生水平,实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关注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简称“转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提高,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推广使用新型疫苗、新药品、新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以改变目前国内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势头,提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卫生与健康科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振兴科技创新,提升新成果的转化能力1.加强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改进,积极开发应用型、高性能、低成本的软硬件产品,以支撑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2.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研究,构建新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全过程覆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制,以保障转移转化工作质量和效率。
3.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广及大力倡导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与转化,以促进尖端科技成果的落实并推动卫生和健康行业的发展和改善。
二、落实制度保障,建立有效机制1.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法律法规,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监管,建立一套规范控制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持续改进。
2.完善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一个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负责技术成果评估、技术推广、科技引智转移等,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提供持续支持。
3.加强技术成果培育,推行科技成果的培育机制,从成果探索、识别、评价、投资落地等方面提升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三、制定具体行动,加速成果转移转化1.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从项目投资、激励机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保障,有效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
2.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推动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引入更多的投资机构,为新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落实支持。
3.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培训办法,构建国家重点人才培养基地,投放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以加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的通知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的通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强医疗卫生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通知旨在推动医疗卫生技术创新,提升健康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一、加强科研创新,促进新技术研发医疗卫生领域的技术发展需依托科研创新。
各级科研机构应加强协同合作,积极开展创新研究。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探索医疗卫生领域的突破。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广先进诊疗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的创新不仅仅包括新技术的发明,更需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
各级医疗机构应不断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大对医疗事故的监管力度,保障医疗安全。
三、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医疗卫生人员结构医疗卫生技术的创新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
为此,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增强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此外,应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医疗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医疗系统。
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
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医疗卫生技术创新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技术创新,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要注重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对医疗卫生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研发。
卫生部关于促进卫生科技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关于促进卫生科技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卫科教发[2007]71号【失效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宣布失效第三批委文件的决定【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7.02.16【实施日期】2007.02.1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卫生部关于促进卫生科技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7]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单位: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现就促进我国卫生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卫生科学技术要以防病治病为中心,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夯实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促进开发研究与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卫生科技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卫生技术应用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服务。
二、总体目标卫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工作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与体制改革两条主线,围绕知识更新、技术流动、成果转化三个中心环节,构建卫生科技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四个体系。
通过不断的努力,做到卫生科技工作与防病治病密切结合,为卫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卫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任务,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取积极、务实、有效的措施,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认真贯彻《纲要》,促进卫生科技工作的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一)大力促进卫生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
江苏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8.01.28•【字号】苏卫科教[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卫科教〔2008〕4号)各市卫生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卫生部关于促进卫生科技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卫生部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8〕2号),现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本地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规划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城乡基层卫生发展需求,统筹规划适宜卫生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完善相关政策,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卫生科技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
尽快制定出本地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规划或计划。
二、筛选和储备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和服务需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适宜卫生技术筛选方法和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筛选和储备一批适宜卫生技术,并不断充实更新。
三、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机制和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针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优化技术推广方式和手段,有效整合技术研发者、技术推广者和技术应用者等多方力量,实现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要素的合理配置。
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与自主推广相结合、机制建立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区域推广与建立示范相结合、技术筛选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相结合”的推广工作机制和技术应用保障机制,形成适合当地条件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辖区适宜技术推广管理备案制度
辖区适宜技术推广管理、备案制度为了充分发挥适宜技术在辖区预防、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推广管理及备案制度。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管理小组,加强辖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
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全面负责辖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管理与落实,确保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二、选取专科以上学历、高年资、技术操作熟练的医务人员组成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培训指导专家组。
定期开展相关政策、工作要求及操作规范化培训,使学员熟悉培训指导工作,便于工作顺利开展。
三、依照国家统编培训教材《基层适宜技术手册》(共三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筛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成本低、便于掌握、适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的适宜技术进行培训推广,制订相关培训课件或操作视频。
四、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全国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及远程会诊工作。
五、定期组织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培训指导专家组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培训指导工作,或组织基层医务人员来我院集中培训。
六、积极推进社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确保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所有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适宜技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
七、积极利用适宜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辖区的服务网络体系。
八、加大对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辖区居民的使用率和知晓率。
九、为保证适宜技术推广质量,对适宜技术推广实行备案制度,由所在科室填写备案表,并将备案表上交医务科存档后,方可开展适宜技术推广。
附:适宜技术推广备案表适宜技术推广备案表年月日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针1. 背景和目标中医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疗效和服务质量,制定以下方针:2. 推广范围本方针适用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中药疗法、针灸、推拿等。
3. 推广原则- 科学性原则: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必须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确保其安全、有效。
- 依据个体原则:中医适宜技术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效果。
- 综合性原则: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形成协同效应。
- 严谨性原则: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遵守相关法规和学术规范,严谨科学,不含违法违规内容。
4. 推广策略- 普及宣传:加强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和信任度。
- 专业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 临床应用: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适宜技术纳入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研究推广:支持中医适宜技术的科学研究,促进其在学术界的推广和应用。
5. 监管和评估加强对中医适宜技术的监管,确保推广和应用的规范和安全。
定期评估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不断优化推广策略和措施。
6. 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借鉴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经验,推动中医的适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7. 结论本方针旨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疗效和服务质量。
通过科学、严谨的推广策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方案,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1.04•【文号】•【施行日期】2008.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坚持依靠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加强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和科技工作方针,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卫生部关于促进卫生科技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就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强化服务为宗旨,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卫生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推广普及和规范应用,优化基层卫生机构技术环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技术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卫生科技资源优势,加强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解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探索统筹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体系和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活动,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技术在基层规范、合理应用,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对适宜卫生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的能力,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为城乡卫生工作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相结合在坚持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和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参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适宜卫生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基层卫生发展需求,统筹规划适宜卫生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卫生科技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
鼓励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专业团体、企业和科技人员等力量广泛参与,按照效率优先原则,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组织实施。
(二)坚持面向长远和解决急需相结合认真研究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长远发展需求,探索建立适宜卫生技术研发、推广、引进和应用的机制与体系,加强解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开发,不断增加技术储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构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同时,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薄弱环节和迫切问题,综合考虑各地的特色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重点推广技术成熟、实用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卫生技术,全面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三)坚持科学筛选和合理应用相结合建立适宜卫生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突出卫生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卫生实际的适宜技术,逐步建立适宜卫生技术库,不断完善适宜卫生技术规范。
将注重科研成果的技术指标转向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和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复杂技术适宜化发展,注重卫生技术整合方案的规范性、集成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加强对适宜卫生技术规范、合理应用的政策指导,完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过程和效果、效益评价体系。
(四)坚持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中,应注重适宜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将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与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将适宜卫生技术作为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制订协调统一的推广和培训方案,确保各项技术推得开、有人用、留得住、起作用。
鼓励各地针对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强化适宜卫生技术研究开发根据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和需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纳入卫生科研工作中统筹安排,发挥卫生科技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各类卫生科技研究项目,围绕农村和城市社区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针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社区治疗及康复技术,急诊急救和中毒抢救技术,多发性肿瘤的社区筛查技术,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社区保健技术,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和控制技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等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鼓励相关医疗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研究开发适宜卫生技术,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宜卫生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推广的平台。
(二)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机制和体系建设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效益评价。
针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优化技术推广方式和手段,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整合技术研发者、技术推广者和技术应用者等多方力量,实现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要素的合理配置。
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与自主推广相结合、机制建立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区域推广与建立示范相结合、技术筛选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相结合”的推广工作机制和技术应用保障机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三)强化适宜卫生技术筛选和储备各地应针对本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和服务需求,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适宜卫生技术筛选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筛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并不断充实更新,及时发布技术信息,扩大适宜卫生技术储备。
(四)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加强疾病筛查、诊疗规范、急诊急救、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专项推广活动、组织技术推广会、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新技术应用研讨、适宜技术信息发布、推广示范、技术咨询、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工作。
卫生部继续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十年百项计划”,到2015年计划遴选、推广100项左右适宜卫生技术;选择部分地区组织开展“科技进社区”的适宜技术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不断扩大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覆盖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制订本地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筹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专项活动,每年有针对性的推广一批效益明显的适宜卫生技术。
到2015年,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规范应用常见疾病的筛查诊断、转诊指征、社区治疗和康复、多发性肿瘤的社区筛查、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基层防控等适宜技术,使常见疾病基层就诊率、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适宜卫生技术应用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五)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综合示范各地应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机构,紧密结合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等工作,不断加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卫生技术的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和先导作用,在201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引导建设若干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结构。
(六)强化中医药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突出基层卫生工作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调动基层卫生机构利用中医药技术的积极性,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七)强化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建设遵循技术适宜化、形式多样化、服务专业化、推广网络化的发展原则,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卫生技术转化和推广网络。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科技和教育资源,进一步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化推广组织和机构,建立各级技术推广基地,完善推广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机制。
(八)强化卫生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专家库,培养一支适宜卫生技术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引导他们深入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推广活动,确保适宜技术向基层的有效转移。
(九)强化卫生科普知识深入基层结合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促进卫生科普工作深入基层,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把防病治病的科技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五、组织领导和管理全面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是卫生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工作密切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的技术支撑,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然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技术推广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用到防病治病第一线,是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作为当前推进基层卫生工作和卫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按照推广工作整体要求,确定推广目标,完善相应制度和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不断加大对于技术引进、推广和应用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调动并规范引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用适宜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要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组织和机构,完善推广网络,强化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要结合基层卫生管理工作实际,加强技术推广的检查评估,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作为考核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之一。
加强卫生技术推广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推广效果、效益的评估,建立推广计划进展报告、定期监督检查、推广效果评估等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定期对在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注重加强对推广工作的宣传报道。
二○○八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