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aa34287cd184254b3535e6.png)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https://img.taocdn.com/s3/m/07b0a03567ec102de2bd89e8.png)
歌谣1、上古歌谣的存在形式是诗、乐、舞、音。
(单选)2、神话的起源有宗教和劳动两种。
3、福州可分为创世、英雄、自然与传奇神话。
创世神话分为自然宇宙神话和人类来源两种。
4、简述神话特征。
5、简述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311篇,现存完好的305篇。
6、《诗经》收录了从西汉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7、删诗说(解释)是有《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
他认为,《诗》原有3千多篇。
孔子读后删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311篇,其中保完好的只305篇。
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重要)9、《诗经》中属于“史诗”的五篇作品在《大雅》中,它们是《生民》《》《绵》《皇矣》《大明》。
10、释“楚辞”。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
11、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12、《九歌》包括13、《九章》包括14、论结合作品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先秦文学(历史、诸子)诗歌之外作品16、《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集(尚=上)1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总编年体史书。
18、《左传》有哪些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春秋内传》)19、《左氏春秋》属编年体史书。
20、简述《左传》的文学色彩。
2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又称《春秋外传》。
22、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A从春秋至战国初[语录体:《老子》《墨子》《论语》。
B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23、《战国策》24、《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2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色彩。
26、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其集大成者。
27、(单选)秦代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诗歌28、乐府(释)2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68)汉散文31、汉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是贾谊。
汉史传文*32《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106f6814791711cc791785.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23264531b765ce0508146a.png)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23264531b765ce0508146a.png)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71413859eef8c75fbfb332.png)
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明代的几个戏曲理论著作:(1)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此书记录元代及明代初年的杂剧剧目,品评部分作家的作品,列出北曲曲谱,是现最早的北曲曲谱,历来为研究元明杂剧的学者所推重。
(2)明中叶徐渭的《南词叙录》,此书是研究宋元南戏和明代传奇的重要著作。
(3)明末吕天成的《曲品》,此书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
(4)明末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的戏曲理论著作(5)明末沈璟的《南词全谱》。
2、《水浒传》的版本《金瓶梅》的版本:词话本《红楼梦》的版本:成本《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依照文字繁略分为繁简系统繁本系统:分为100回本和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增加征田虎、王庆的情节120回本;70回本;今存最早较完整的百回本是王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现存最完整的是容与堂本百回繁本。
简本系统:保存较完整的有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以及《忠义水浒传》。
文字简陋。
缺乏文学性。
简本比繁本多两大情节,但学者多认为简本是繁本的节本,不是由简本发展成繁本。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①为“脂本”系统:《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最早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
这些抄本最初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点。
一般我们习惯上把脂砚斋评点的《石头记》称为脂砚斋抄本,简称脂本。
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历年来不断有所发现,至今已有十余种。
②为“程本”系统: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和高鹗将在社会上流行了二十余年但“无定本”的《红楼梦》前80回与后增补的四十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并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又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字排印,通称“程乙本”。
自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出来以后,脂本系统就被程本所代替,而《红楼梦》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金瓶梅》的版本:⑴万历本:《金瓶梅词话》,又称“词话本” ,是今见最早刊本。
回目不对仗,方言土语较多⑵ 崇祯本:《原本金瓶梅》,把“万历本”首回的《景阳岗武松打虎》改为《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回目对仗、方言土语多有删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cbae39376baf1ffc4fad0c.png)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658cf18f5335a8102d220f0.png)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l.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识记: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
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
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诗为作诗而作诗。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1.识记: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简单运用:贞观诗风的新变,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
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但两者之前合而未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d529d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4.png)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c5eb3010661ed9ad51f3f7.png)
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绪论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的范围(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
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
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
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
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
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3)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二)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3 神话的内容(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1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3b2ef281680203d8ce2f24d4.png)
名词解释:1西昆派(体):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北宋初期文坛出现的一种诗风),内容贫乏,题材多为点缀升平、颂圣、咏物、酬答、优游,师法李商隐,但偏重辞藻华美、形式工巧,轻内容重形式,风格浮艳,创作成就不高。
代表诗人为杨亿、刘筠、钱惟演,杨亿编有《西昆酬唱集》,收录了17人的250首诗。
2半山体: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称“半山体”,主要特点是瘦硬精严,他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7里,故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3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反对浮艳的西昆诗体,推崇杜甫,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崇尚生新瘦硬的风格,重视学习和继承前人,又强调创新,自成一家。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命名由来是因吕本中自称传衣江西黄庭坚,并列《宗派图》,其中这些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尔以江西称派。
4一祖三宗:一祖指杜甫,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三宗都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推崇杜甫,学习苍劲瘦硬的诗风和“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以宣扬江西诗派为宗旨的方回著《灜奎律髓》,故后人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
5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杨万里写诗强调活法,主张师法自然,善于表现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语言通俗平易,浅显明朗,不避俚俗,层次曲折,深婉多致,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富有情趣,诗风清新、活泼、自然,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称为“诚斋体”。
6苏梅:指的是苏舜钦和梅尧臣齐名并称,有共同的文学主张,都重视文学的现实性,以诗干政,写实,兴寄,倡导平淡的诗歌风格。
7苏黄:指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并称8欧苏:指的是欧阳修和苏轼的散文并称9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婉约词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但内容相对比较狭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8dba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2.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1
![中国古代文学史1](https://img.taocdn.com/s3/m/1a79e57eee06eff9aff8070d.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蜡辞》)。
3. 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贲卦》六四)4.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
5.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
7.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
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或称(诗三百)。
10. 《诗经》的篇数共有( 305 )篇。
十五《国风》计( 160 )篇。
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
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 后稷 )神异的出生。
13. 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1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
15. 《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1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19. 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
20. 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2. 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2f98402f60ddccda38a0e7.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c7fc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升级版)(1)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升级版)(1)](https://img.taocdn.com/s3/m/8742e109804d2b160b4ec0c4.png)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华版)一、名词解释: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魏)曹丕《典论·论文》: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太子时。
《论文》是《典论》的其中一篇,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有致”的作家论。
(西晋)陆机《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文,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
《文赋》将文体区分为十种,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大学语文 古代文学史资料(一)
![大学语文 古代文学史资料(一)](https://img.taocdn.com/s3/m/9c676de8e009581b6bd9eb27.png)
15.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23.唐诗的繁荣与发展轨迹
原因:经济的繁荣是诗歌发展的温床、民族的大融合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治国方针、科举取士制度、诗歌本身的发展已臻完善。
(1)初唐: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初唐四杰”、陈子昂
(2)盛唐:山水田园游人王维和孟浩然(王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高岑)。
1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1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0.《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a43536697e21af45b307a876.png)
爱
诗 1、有许多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
①一些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②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典雅。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的圭皋。
④《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诗经的含义 《诗经》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2、《诗经》成书于春秋中叶,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 3、《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全书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全书作品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长江流域。 六诗/六义 1、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2、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赋”是铺叙或描写;“比”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发端。
先秦文学·诗歌·《诗经》(一)
诗经的来源 来源说法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说 来源记载 汉代班固《汉书·食货志》 先秦时期的《国语·周语上》 汉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相关记载文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成三百五篇…… 诗经的分类 编辑类别 风 雅 颂 分类含义 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大雅小雅,区别也是缘于音乐不同 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各类篇目 15国风;160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大雅》多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雅诗中也包含部分民歌。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篇。《周颂》是西周初年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鲁颂》、《商颂》分别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可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分类依据 1、根据音乐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2、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3、根据诗经内容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等。具体请见下页表格《诗经》(二)。 诗经的流传 诗经的流传 1、诗经是后起之名。秦以前,是一种比较平实有用的工具,还没有上升到不可违背的经典。 2、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学术与政治联姻,《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而显赫、兴盛,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 3、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1、作为祭祀、宴享时的奏唱; 2、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左传》多有记载); 3、作为教育的课本(大约由孔子始。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诗经的文学成就 艺术表现方法 赋 比 兴 具体含义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法。可以是直接叙事、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比喻,基本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另一种是整首诗用比,是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作用与比相近,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无关时,则往往起到压韵作用。 诗经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59fe7749f524ccbff02184d0.png)
章回小说的产生4章回小说几乎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的体式,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王国维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乃“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
早期章回小说回目简单,明末清初左右固定下来,经历了单句回目、双句不对偶回目、双句对偶回目的过程。
《水浒传》版本问题 3版本很复杂,大致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70回至124回不等):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
李贽、金圣叹曾评《水浒》。
金圣叹腰斩120回为70回,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清最流行的本子。
现在通行版本:百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75年版;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人民文学1954年版,中华书局1961年版,上海人民1975年版;七十回本《水浒传》,人民文学1952年版;《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1981年版。
明清传奇 4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
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
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汤显祖“临川四梦”3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作家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牡丹亭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前二梦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是在表扬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的宦海沉浮,意在劝诫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金瓶梅》的文学地位:6《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题材选取现实生活故事,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想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也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49bc5458fafab069dc0294.png)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1》考试题型复习及资料
一、填空题
1. 自伯之东,______________。
岂无膏沐,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不知其期。
曷至哉?______________,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3. 彼黍离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心如醉。
4. _____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
______________,矢交坠兮士争先。
5. _____________,廓其无求兮。
_________________,横而不流兮。
_______________,终不失过兮。
6.《______________》是今见唯一一部较多涉及上古时期怪闻异说的著作,但并非记述上古神话故事的专著。
7.《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迄今所见第一部散文总集,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
8.《______________》是宋玉所作唯一一篇被确认的传世楚辞作品。
9.《穆天子传》出土著录时原称《______________》,共五篇,专记周穆王巡游之事。
10.《国语》分国记事,共二十一卷,是今见传世文献中第一部_____________体史书。
11.《______________》实为仿“语体”的故事汇编,它集中讲述的是晏子故事。
12.______________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也进一步地表现在其言辞和文章中。
13.《______________》现存三十二篇,其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14.《______________》后称《孙子兵法》,其行文如其用兵,既追求整齐划一,又追求奇谲多变。
1. ______________,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______________,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3.彼黍离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心如噎。
4. __________________,终刚强兮不可凌。
______________,子魂魄兮为鬼雄!
5. __________________,类可任兮。
_________________,姱而不丑兮。
6.《______________》是今见唯一一部较多涉及上古时期怪闻异说的著作,但并非记述上古神话故事的专著。
7.《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______________、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8.《尚书》又称《______________》,由《虞书》《夏书》《商书》《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9.《______________》出土著录时原称《周王游行》或《周王游行记》,共五篇,专记周穆王巡游之事。
10.《______________》分国记事,共二十一卷,是今见传世文献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1.《______________》实为仿“语体”的故事汇编,它集中讲述的是晏子故事。
12.______________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也进一步地表现在其言辞和文章中。
13.__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他一生有两个著名门徒,但都未继承儒家思想。
14.《______________》今见五十五篇,其崇尚刑名法术之学。
二、诗文理解题
1.鉴赏诗歌(要求:请标注诗歌出处,表述自己对诗歌的感悟,无需翻译。
)
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
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⑵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
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2.翻译古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1.鉴赏诗歌(要求:请标注诗歌出处,表述自己对诗歌的感悟,无需翻译。
)
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
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燿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⑵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
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
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翻译古文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山鬼》的艺术特点(需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2.请简述《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特点。
3.请简述庄子《胠箧》选段的写作特点(需结合作品回答)。
4.请简述《战国策》的成书及编撰情况。
1.请简述《七月》的艺术特点(需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2.请简述《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特点。
3.请简述庄子《胠箧》选段的写作特点(需结合作品回答)。
4.请简述《苏秦始将连横》中表现苏秦这一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楚辞艺术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刘知几《史通》卷八《模拟》谓:“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
自晋已降,景慕者多。
”请就这句话,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传》叙事特点的理解。
4.《左传》之文,历来备受推崇。
刘知几说它“不遵古法,言之于事,同在《传》中。
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史通》),刘勰更称其“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文心雕龙》)。
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左传》的文学成就。
5自选由汉至清历代文学作品之一,从内容、风格、主题、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论述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