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下图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礼记.礼运》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A.北京人时期 B.半坡人时期 C.尧舜时期D.黄帝时期4.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A.分封的对象B.诸侯的义务C.诸侯的权利 D.周天子的责任5.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6.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贌(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这表明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7.“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中,促使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C.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D.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胜8.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词(说话谨慎)。
”这说明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A.因材施教B.言传身教C.教学相长D.有教无类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C.他们会捕鱼 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选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5.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这主要说明西周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①提出“仁”的学说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③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④主张以柔克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A.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10.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
下面不能作为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B.早期人类的遗址C.早期人类使用过的工具D.史书里对早期人类的记载2.王刚同学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关键词时,他最可能找到的是()A.大汶口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3.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几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
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其子继承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几次烽火戏诸侯,最初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之所以会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5.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制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据此回答,作者描述的是()A.夏朝B.秦朝C.商朝D.周朝6.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
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文化方面学术思想活跃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8.1月5日小寒,天气变冷,元芳就顺应自然多穿衣服。
她的这个想法体现出庄子倡导的顺应自然,其中庄子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 B.修筑长城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10.李欣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那么出现在页面中的历史事件是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11.小明上网查阅历史资料时记录了如下信息:头裹黄巾、太平道、打击东汉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因为贤德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4.“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无人复国。
”这句话所描述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磅的是()①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商朝②这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③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礼器发展到食器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为“泥范铸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贌(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这表明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逐渐趋于统一D.适者生存8.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建国思想深受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孙武9.“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
”“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是指A.分封制B.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省六部制10.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口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B.淝水之战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1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2.下图是根据我国发掘的一-处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复原的古人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防寒祛湿、冬暖夏凉的特点。
这种房屋中曾经居住的是我国古代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关于中国远古时代的“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已经()A.进入青铜时代B.过着群居生活C.出现原始农业D.掌握冶铁技术4.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如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5.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中体现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统一趋势进一步加强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强化分封制7.“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反映了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指的是A.春秋B.战国C.商朝D.西周8.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告诉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下列人物中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9.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10.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A.约法三章B.陈胜、吴广起义C.四面楚歌D.指鹿为马11.“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至隋唐节日类型不断得到充实。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A。
XXXB。
北京人C。
河姆渡D。
半坡人答案:B2.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主要生活在哪个流域?A。
淮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黄河流域D。
珠江流域答案:C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A。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
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C。
饲养家畜D。
种植农作物E。
有成熟的文字答案:B、C、D、E4.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俗。
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天下第一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
XXXB。
XXXC。
XXXD。
XXXXXX答案:D5.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XXX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7.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中与XXX参与争霸史实有关的是?A。
退避三舍B。
问鼎中原C。
朝秦暮楚D。
卧薪尝胆答案:C8.“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
牧野之战B。
赤壁之战C。
官渡之战D。
XXX起义答案:D9.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斧C。
骨耜D。
XXX答案:D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研究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位于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位于北京的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这些文物共同佐证了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的国家B.中国大地上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C.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3.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B.炎帝黄帝C.尧舜禹D.三皇五帝4.在陕西出土的一青铜器底部铭文上,记载了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纣王军队这一事件。
由此判断,该青铜器最有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甲骨文、《史记》B.甲骨文、殷墟遗址C.《封神演义》、青铜器D.青铜器、《史记》6.《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王室衰微,分封破坏B.礼法破坏,百家争鸣C.王室内讧,等级不再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7.据《高平县志》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
”文献记载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8.提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D.孙武9.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浙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10.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11.东汉年间有童谣讽刺当时的政治黑暗,说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政治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军阀割据C.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灾害严重12.“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才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小敏在作探究性学习笔记时,记录了下列关键词:①我国早期人类②生活在“石器时代”③懂得人工取火。
小敏学习的古人类遗址在下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3.下表框格中的内容应是尊称人物传说中的发明炎帝陶器、纺织、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等黄帝衣裳、水井、船只、炼铜、弓箭等A.炎黄子孙B.人文初祖C.万世师表D.千古一帝4.某朝代为巩固疆土实行了新的政治制度,形成的形势如下图所示。
这一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井田制D.分封制5.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有着很深的渊源。
观察下图,有关于汉字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A.逐步发展,越来越简单B.越来越繁琐,无法辨认C.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没有关系D.甲骨文是从金文发展而来的6.《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由诸侯操纵。
”以上材料表明()A.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B.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C.中国进入诸侯争霸时期D.国家统一趋势逐渐明显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A.修建于春秋时期B.助力秦统一六国C.连接湘水和离水D.减少了黄河水患8.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地动仪模型曲辕犁筒车模型罗盘针模型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重用贤人B.重视生产C.提倡节俭D.强化皇权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具最早出现于()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8、“香茶以待客,色醇而情意重,清烈喻薄厚;浊水而逐人,味淡而友情薄,浓淡比亲疏。
”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始于何时?()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9、“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此处的“胡风”是指哪一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A.鲜卑B.突厥C.吐蕃D.南诏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印度11、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A.李冰B.李春C.鉴真D.玄奘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①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②杜甫的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③阎立本的画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④书法家柳公权创立了一种雄浑敦厚创新书体,人称柳体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13、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时代跨度大约为:A. 5000年B. 3000年C. 1000年D. 500年答案: B2. 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B. 湖南C. 湖北D. 河北答案: A3. 周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B. 湖南C. 湖北D. 河北答案: D4. 春秋时期,齐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称为:A. 国君B. 大夫C. 卿D. 公答案: D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指南针、火药、文字、印刷术B. 白马非马、丝绸、造纸、火带C. 摩擦火柴、印度数学、铅字印刷、火箭D. 火器、瓷器、茶叶、木版年画答案: A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所实行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部曲制D. 县制答案: B7. 汉朝中期,曹操曾在哪里设立了魏国的都城?A. 长安B. 洛阳C. 怀仁D. 南京答案: B8. 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最南?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 D9.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首领称为:A. 大汗B. 国王C. 天子D. 皇帝答案: A10. 以下哪个朝代的皇帝曾下诏禁止贩卖奴隶?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 B二、填空题1. 中国的第一部编年史是《史记》。
2. 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被称为:诸侯。
3. 战国时期,孙子写了《孙子兵法》。
4. 秦朝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5. 元朝第一位皇帝是:成吉思汗。
6. 《元曲选》中最著名的四大元曲是:《西厢记》、《汉宫秋》、《雪月梅》、《南柯记》。
7. 明朝时期,明成祖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
8. 明朝时期,儒学经典《四书五经》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9. 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制定了“永不开矿”的禁矿令,禁止私人在全国开采铁、铜、铅等矿产资源。
10.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清朝的末期,由洪秀全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
三、简答题1. 说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期以及其主要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附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附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9.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半坡人D. 河姆渡人2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他是A.黄帝B. 炎帝C. 尧D. 禹21.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A. 禅让制 B .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2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公元前7 世纪,通过城濮之战,打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B.楚庄王C.宋襄公D.晋文公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
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4.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将公元前1046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正确的表述是A.公元前10世纪 40年代B.公元10世纪50年代C.公元前11世纪 40年代D.公元11世纪50年代25.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D.秦朝统一的完成26. 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27.鲁迅先生曾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使用天然火C.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D.生活在险恶的环境里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图所示,居住在以下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D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B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4.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是( B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6.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A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8.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标志着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A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9.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1929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
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叫_____)。
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
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文中划线处应填入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原始人2.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下图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在2020年“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提示1: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提示2: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4.第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那个选项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第一手史料A.《漫画中国历史复商周卷》B.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C.司母戊鼎D.传说大禹治水5.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6.下列选项是七年级某班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是()A.《尊王攘夷的齐桓公》B.《问鼎中原的楚庄王》C.《退避三舍的秦穆公》D.《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7.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族都有怨恨情绪)。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9.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一样。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代8.目前发觉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A.《史记》B.《资治通鉴》C.甲骨文D.铭文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役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班级姓名分数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代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6.我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B.诸侯必需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侍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18.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19.下列征象呈现的先后按次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国家是()A.夏代B.西周C.商朝D.秦代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肉体,鼓舞后代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以大恐惧的肉体,推翻了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A.隶书B.楷书C.小篆D.甲骨文24.起源于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25.《史记》记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26.儒家头脑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头脑,这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儒家头脑人做了大官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心政权统领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越使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29、最能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性的是A.王羲之的字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D.青铜器30.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A.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是汉朝与外界接洽的唯独一条通道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二、列举题(18分)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步伐(6分)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1.浏览下列材料:(12分))(天子说:“假如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类制度就不克不及确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期末检测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A.神话B.化石C.传说D.书籍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是()。
A.半坡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B.尧、黄帝C.黄帝、蚩尤D.炎帝、禹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他以治水造福于民,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名垂青史。
这位历史人物是()。
A.尧B.舜C.禹D.启6.商朝前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多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把都城迁到殷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汤B.纣C.盘庚D.桀7.“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8.学者们认为商周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B.已经出土约十五万片C.已识读出单字一千多个D.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9.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称为“霸主”。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0.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D.生产力飞速发展11.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下面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的遗址是A.石家河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遗址3.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作与炎帝有关的是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建造宫室④教人们通商交换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C.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诸侯内乱,战争不断5.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下列有关甲骨文发现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使用反映了严格的等级界限B.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夏朝C.研究表明其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D.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6.《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该材料反映了()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7.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三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A.铁器和牛耕开始使用B.封建制度瓦解C.各国战争不断D.民族交融出现8.“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予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与该思想相似的是()A.“兼爱”“非攻”B.“仁者爱人”C.“道法自然”D.“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9.下表中的信息反映了()A.早期国家的变革B.中央官制的变化C.中央集权的加强D.走向统一的趋势10.《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即A.刺杀秦始皇B.推翻了秦朝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建立汉朝11.有人说:“东汉后期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
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华文明以农耕为基础,最能体现出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水稻的种植 B.粟的种植C.铁器的使用 D.玉器的加工【答案】B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材料所反映的这种政治制度,要求继承者具备的条件是()A.血缘至亲B.德才兼备C.战功显赫D.学富五车【答案】B3.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由此可知()A.春秋时期部分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在全国推广C.春秋时期人们已不再使用青铜农具D.春秋时期人们已经采用牛耕【答案】A4.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这个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答案】A5.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通常很小,“未有杀人累万者”,战争通常会在一天之内结束,战争旷日持久,十分惨烈,杀人盈野,争城以战()A.周王室的消亡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分封制的终结 D.兼并战争的加剧【答案】D6.如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当时的齐国()C.农业生产工具多样D.政府提倡发展农业【答案】C7.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生活状况的改善得益于()A.商鞅变法B.江南地区的开发C.武王伐纣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A8.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表明秦朝()A.实行文化专制B.推行郡县制管理地方C.凸显皇帝独尊D.实行分封制管理地方【答案】B9.下图所示秦器上为秦始皇诏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2.(2分)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2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记载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相关情况。
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是()A.盘古、女娲B.炎帝、黄帝C.尧、舜、禹D.老子、孔子4.(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A.原始居民的生活B.春秋战国的纷争C.商周的青铜文明D.秦汉时期大一统5.(2分)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A.夏朝的历史B.商朝的历史C.秦朝的历史D.汉朝的历史6.(2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入侵7.(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
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8.(2分)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三顾茅庐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退避三舍9.(2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被称为“虎狼之师”,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10.(2分)小明在记历史笔记的时候漏了两个字:“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下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
”材料中的“这里”是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 D.良渚古城3.史书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记载,至今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许多遗址、遗迹,如临汾的尧庙、芮城的大禹渡、运城的历山舜王坪等。
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B.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C.尧舜禹都是奴隶制王朝建立者D.山西著名旅游胜地地上文物众多4.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3 年时间,终于治好水患。
下列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联盟首领B.他是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C.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其子继承其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这表明春秋时期A.出现了大规模民族交融B.国家出现了统一趋势C.诸侯争霸只能带来灾难D.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名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图中哪一时间段?()A.A B.B C.C D.D8.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的是A.人类化石B.大量石器C.动物化石D.灰烬和烧石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人新石器时代。
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
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书记录D.专家口述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①黄帝② 尧③ 炎帝④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如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世袭制5.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作。
重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这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①规模宏大于组织严密③分工细致④种类单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
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文化方面学术思想活跃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商鞅变法触动了各方的利益,其改革措施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8.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B.孔子主张“以德治国”C.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性的罪恶制度9.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开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0.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口号的历史事件是A.约法三章B.陈胜、吴广起义C.四面楚歌D.指鹿为马11.毛泽东在点评历代帝王时,将秦皇汉武并位相称。
关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说法恰当的是A.目的一致,手段相同B.目的各异,手段不同C.目的各异,手段相同D.目的一致,手段不同12.西汉建立后,汉高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铲除异姓王侯C.分封同姓王 D.铲除王国13.下图漫画的内容反映了东汉后期的社会现象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中央地方矛盾加剧C.豪强地方兼并土地D.农民起义不断爆发14.“问道青城山”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关于道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得到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C.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D.道教的创立者是老子15.汉朝的丝绸、漆器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香料传入中原。
这体现了丝绸之路是一条()A.和平共处之路B.科技交流之路C.乐舞融汇之路D.文明交流之路16.“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材料中“操遂能克绍”的影响是A.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C.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D.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17.《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江南地区政治清明B.江南生产技术先进C.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18.下图是西晋朝廷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王”印。
由此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B.西晋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C.西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D.西晋时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19.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迁都,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统一黄河流域20.小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可以查查阅的书籍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 C.《大明历》 D.《九章算术》二、解答题2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见下面图示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并请举1例说明。
这一制度后来被哪一制度所代替?(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什么?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老师以“大秦伟业”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收集资料——体会新朝气象)(1)下面是秦统一六国前各国使用的货币、文字、度量衡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为巩固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任务二(情境再现——分析秦强之因)(2)你从下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回答2点)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
墓主人喜生前任县令史,曾经三次从军,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发生有部队的两起案件,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
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
任务三(思维导图——感悟制度创新)(3)在①处填写内容。
根据下面示意图,简述秦朝如何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从事原始农耕的古代人类。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材料二指哪一水利工程?它对四川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见如图)(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材料四“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
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因此,材料需要和北京人的人体相关,故A符合题意;大量石器与北京人的身体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动物化石不能提供北京人的身体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灰烬和烧石与北京人的身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依据,A正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专家口述都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BCD。
故选A。
3.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别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①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尧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不是人文初祖,因此②④错误,排除ABC三项。
故选D。
4.C解析:C【详解】由材料信息“你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可知,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分封制,故C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错误;中央集权制是在战国时期出现,故B错误;世袭制是王位继承方式,故D错误。
5.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体现了司母戊鼎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的特点,①②③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致④种类单一不是司母戊鼎的特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一些诸侯国实力增强,随着周平王迁都,周王室势力大减,导致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势力崛起,纷纷起来争霸,春秋战国成为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活跃时期,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解析:D【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商鞅变法作为除旧布新的封建性质改革,其改革措施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项正确;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不是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排除A项;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此后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但不是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排除B项;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但不是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排除C项。
故选D项。
8.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事实,也就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属于历史史实。
选项B符合题意;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选项ACD属于历史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故C正确;ABD 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