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_导论(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热点难点争鸣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本章热点难点】
关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理解和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观.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观点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关于过渡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有关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争论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理解和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
对于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含义及二者关系的理解,应追溯到很早的经济学说史,在当代,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1.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最早使用
“政治经济学”这一名字的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书中,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字。
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指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国家范围和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了原来只局限于研究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格局。
后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
例如,1817年出版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820年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詹姆斯·穆
勒的《政治经济学纲要》,麦克库洛赫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作为《资本论》的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批判已有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2.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通用的。
这主要体现在四本著名的经济学教材:一是1848年出版的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二是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从马歇尔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使用“经济学”,较少使用“政治经济学”,但正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通用的;①三是萨缪尔森撰写的《经济学》;四是由斯蒂格利茨撰写的《经济学》。
它们都属于政治经济学。
根据格罗奈根在目前西方具有权威性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有关词条的说法,尽管自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经济学”一词所替代,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一词又以不同的方式再度出现。
而且他认为:“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这两个词都还存在。
自它们产生以来,含义都有所变化,然而,两者基本上看作同义语,这个术语上的特征反映出它所描绘的这门学科的有趣特征。
”②
①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②王振中:《关于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3.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名称是通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19 世纪中叶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时,并没有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这样问题上做文章,他强调的是内容和阶级倾向,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应当是资本主义的理论表现,而且政治经济学还会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而消亡。
至于名称,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在他那里是通用的。
4.我国学术界的不同观点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包括二者是否可以等同,后者是否可以取代前者等,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义语。
如有学者说:“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试图区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但是都未见成功。
我们这里仍然把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看作是同义语。
”①
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有严格区别的,经济学是最基本的、属于基础理论科学,是无阶级性、无国界、具有普遍适用性意义的科学;而政治经济学则作为一个学派,或专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科的名字与学科的性质没有直接的关联,关键在于其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的差异。
有学者指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存在差别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体系在理论框架、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性,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差别等。
①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之间人为地界定一条鸿沟,不是属于对经济理论发展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就是属于另有目标,如有的人把西方经济学视作与政治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经济学,而把政治经济学视为已经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的突出政治的非科学的学科。
②
对于是否可以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有学者主张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其理由是,只有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或实证科学,才能与国际接轨。
有的学者则认为,虽然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在理论发展史上曾经是同义语,但今天已不宜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
理由是,政治经济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与其他经济学科相区别有自己特殊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学科,政治经济学虽然也要拓宽研究对象,但与其他经济学科相比它更加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理论抽象的特色不能变。
研究基本理论以为其他经济学科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工具是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优势,对此必须坚持。
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往往不乏对策和建议,但每到重要关头,往往显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足,更说明坚持加强政治经济学建设的必要性。
③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就有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①卫兴华:《关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②卫兴华:《关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否包括生产力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应包括生产力。
有学者提出,“政治经济学应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
”“政治经济学要首先揭示出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
离开了生产力,孤立地考察生产关系是我们不能科学地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走进“死胡同”,只有探索生产力内部,探索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有新的突破的关键。
这位学者主张,创立统一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的任务,是要从总体上解释社会再生产运动的规律性。
①另一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包括生产力。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虽然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科学划分角度来看,毕竟属于不同的领域,如果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说成是经济关系,那就混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并把生产力并入生产关系中去,就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②政治经济学只能从研究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不能把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它只是从总体上把握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来分析生产关系;更不能认为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因而就把他们合并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③
①熊映梧:《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兼评单独创立“生产经济学的主张”》,《经济科学》1950年第2期。
②杨长福:《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几点商榷》,《经济研究》1981年第1期。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政治经济学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也要研究生产力。
孙冶方赞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因此,主张把生产力放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①与此相近的观点认为,“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截然分开。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不是研究生产的工艺,而是要研究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的社会属性,也就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②2.生产方式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一种意见认为,生产方式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使用生产方式一词,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含义,这种多义词是不能笼统地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的。
③另有学者根据德文版原文,再参照英文版的翻译,认为《资本论》中原话应译成:“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把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当作《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因为我们不能把科学的对象和它研究的某个具体事物等
①王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91页。
②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载《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辑。
同起来。
①
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上特定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
所谓生产方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是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从而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一个范畴。
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则又是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生产方式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劳动的方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及他们使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二是指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社会经济形态或社会经济结构。
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进一步深入,形成多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生产关系,而且应扩展为“经济利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突出研究生产关系的,因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其任务是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揭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本质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这方面研究得不够。
但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服务,可以把研究对象扩展为“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生产关系,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和
①许精德、韩文采:《生产力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客观规律等。
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类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都要研究市场经济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未必不研究经济运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没有制度分析。
所以,两类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上是统一的,前者研究的制度可以说是经济运行的制度,后者研究的运行可以说是经济制度的运行,判别仅在于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不同。
②第三种观点认为,广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及相应地进行分配和交换与消费的条件、形式中固有规律的科学。
它既不能像古典经济学那样将研究对象命名为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也不能像《资本论》那样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同样也不能像西方经济学那样只研究稀缺资源和配置,它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更加宽泛的生产方式。
③
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应从过去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研究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才是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以消费需要作为起点范畴。
④第五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随着任务的改变而改变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加强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应将经济分析的领域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由于现代社会生产中“财富的材料”区分为物质本身和为形式关系改变
①卫兴华:《关于中国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②张仁德:《也谈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3期。
③孙宇晖:《创建广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了的物质内容,后者构成现代生产系统的要素,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①
第六种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回到研究“社会财富的增进”上,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②
三、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观点
在对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讨论的同时,理论界对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开展了讨论。
1.经济学研究可供选择的方法体系有学者认为,现代经济学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可具体细分类为:(1)实证方法,即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方法,即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③
有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大体说来可概括为:(1)逻辑演绎法。
这种方法强调观念的规范、发展、推理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2)历史归纳法。
这种方法强调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用历史事实证实或证伪。
(3)时态分析法。
这种方法强调对静态状况的评价不同于对动态状况的评价,以及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4)系统分析法。
这种方法
①胡淑珍、于渝生:《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②胡家勇:《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改造》,《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强调要从“总量”、“宏观”去观察问题,做出评价。
(5)行为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人的行为的动机、手段、目的、效果。
(6)制度分析法。
这种方法强调客观环境、已有状况对人的行为、新事物的约束。
(7)比较分析法。
这种分析立足于寻求个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评价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讲规模、效率、代价、成本、效益。
(8)数理分析法。
这种分析强调量的尺度、数的统计、函数公式的建立、模型的设计,注重经济活动中各种数量关系,包括多与少、大与小、总量与个量、定量与变量。
①
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根本也是最抽象的,属于哲学基础,如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第二层次是进行理论研究或构建体系的思维方法,如逻辑方法或历史方法,规范分析法或实证分析法;第三层次是技术性的具体应用方法,如数学方法、均衡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
②
2.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各方法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经济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实证分析的方法。
虽然,经济学家对现实状况“是好是坏”的问题(价值判断或“规范分析”),以及应该如何“改进”问题(“政策分析”)都是要分析的,但对于经济科学来说,总是第二位的问题。
③
实证分析包括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理论实证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概括的体系,对现实经济关系本身是怎样的问题做出理论上和逻辑上
①曾康霖:《漫谈经济学研究》,《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
②张卓元:《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80页。
的回答,说明经济在实际上如何运行;经验实证是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理论和假说进行检验的过程。
理论实证的目的在于获得系统的理论,经验实证的目的在于检验理论,同时经验实证过程本身也会为理论实证提供新的假设前提。
①
有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必须规范化。
经济学理论的构建首先要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内部一致的要求;其次要严格检验那些依照这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是否与所要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
所谓经济理论无非是描述的一个理性的人,在给定的条件下,如何做选择,以达到其目标的最大化,而选择的结果正是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
因此,一个经济理论能否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关键就在于包括这个模型中的给定条件是否合适。
所以要构建一个理论时,首先要了解限制当事人的选择的给定条件是什么。
②
也有学者认为,从技术上说,实验方法比较适合于理论研究,因为理论必须是简单的、高度抽象的。
但我们常常会遇到把经济学简化成数学的倾向,也常常会遇到把经济学复杂化成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倾向,方法论的问题最终是回避不了的。
③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只有一个,即逻辑批判的方法。
一个理论不能被证实或证伪,也不能由经验检验,肯定或否定一个理论的唯一方法是它的逻辑一致性。
理论由假设演绎模型组成,只要具备假设的条件就必然会得到由假设推论的结果。
理论的检验只能用逻
①胡淑珍、于渝生:《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②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8期。
③汪丁丁:《实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建设》,《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7期。
辑批判的方法,同时这也是理论讨论的标准。
①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是经济学、哲学、历史学还是任何其他各门学科,尽管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也有特定的研究方法,但从学理上讲,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元理论和元方法论。
我国经济学界有些学者推崇一种实证分析方法。
但如果把这种方法仅仅作为某一学科唯一的科学方法,就有些偏颇、极端和绝对化了,这在元理论和元方法论上肯定是错的。
②
3.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这是不容置疑的。
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专门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一个也没有解决。
离开马克思主义是行不通的。
③
另有学者认为,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指当代西方正统经济学或主流经济学包括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研究,特别从总体上、根本上的研究。
要充分利用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是吸收而不是综合,并且不仅限于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流派,其他流派也应该兼收并蓄。
④
还有学者认为,对西方经济学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反对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又要反对盲目迷信机械照搬的做法。
⑤
在不涉及根本社会制度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的许多研究是值得肯
①胡淑珍、于渝生:《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②赵智奎:《防止将某种研究方法绝对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2期。
③苏星:《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二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
④魏埙:《中国经济学回何处去》,《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⑤陈岱孙:《对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 期。
定的,有些理论成果是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同样存在的。
从这个层次看,西方经济学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尤其在具体的方法论方面可以借鉴的东西则更多。
①
西方经济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描述、分析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较为完备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相比于西方经济理论本身而言,这些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我们显得更有价值,我们应当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系统研究,选择引用其具有科学实用价值的经济分析方法,而不是浅尝辄止地套用某些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
②
以新古典理论为代表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已经“率先”使其理论分析方法和精密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内容在目前甚至还没有确立起严格的数量分析方法,但是,在理论结构的宽广程度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优越性却仍然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注意。
③
4.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强调,要克服从本本出发的研究方法,而采用比较规范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有学者指出,我国经济学界有一个不同于现代经济学规范的研究传统,即概念之争。
对理论的研究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于是研究的思路不可能遵循规范,而只能是引经据典式的哲学思辨。
④
①吴栋、王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②李宗正:《以科学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载《我的经济观》(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3~ 906页。
③樊纲:《我对经济学方法论若干问题的理解》,载《我的经济观》.(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陈宗胜、徐刚、刘书祥:《中国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