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
(一)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构成
民事诉讼价值直接关涉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问题,民事诉讼目的涉及民事诉讼(制度)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或设立的,价值论和目的论是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中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地位,其他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论和目的论基础上的。

价值论和目的论的研究可以为民事诉讼其他基本理论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理念,并且如果在价值论和目的论上获得共识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不仅如此,价值论和目的论的研究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构建提供基本指导方向,也为法官处理诉讼问题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民事诉权是将民事纠纷等引进民事诉讼程序的权能,所以说民事诉权论是关于民事诉讼出发点的理论。

当事人行使诉权之时,应当向法院明确诉讼保护的对象或范围(即诉讼标的),为法院判决的对象或范围(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可见诉讼标的论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民事诉讼的内容是各诉讼主体依据其诉讼权利义务实施的诉讼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这些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官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反映了民事诉讼(制度)的特质(或诉讼模式)。

民事案件通过正当程序的审理而做出的判决一旦确定,即意味着该案件审判程序的终结,所以说既判力论是诉讼终结点的理论。

(二)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发展简史
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在强调私法至上的历史时期,人们普遍接受私法一元论的诉讼观,只是从实体法的角度认识和考察民事诉讼问题。

于是,在民事诉讼价值方面,单纯强调民事诉讼(法)实现实体公正的价值而漠视其独立的价值;在民事诉讼目的方面,过分强调民事诉讼(法)对实体法权利的保护(私权保护说);在民事诉权方面,主张民事诉权是一种私权(私法诉权说);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方面,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视为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诉讼标的和既判力方面,采取旧实体法说。

私法一元论的诉讼观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民事诉讼法学,漠视了民事诉讼(法)的独立价值及其公法性,严重扭曲了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之间的关系。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国家权力包括司法权的扩大和强化,以及公法及其观念理
论的发达,民事诉讼也被人们看作是解决私权纠纷的公力救济方式或机制,民事诉讼法是独立于私法的国家法和公法,人们开始接受诉讼法一元论的诉讼观,从诉讼法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民事诉讼的理论、制度和具体概念问题。

于是,在民事诉讼价值方面,突出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在民事诉讼目的方面,强调民事诉讼(法)解决民事纠纷等目的(纠纷解决说等);在民事诉权方面,主张公法诉权说;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方面,主张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具有公法性;在诉讼标的和既判力方面,采取诉讼法说。

但是,诉讼法一元论的诉讼观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民事诉讼法学,只强调民事诉讼法的公法性,忽略了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的合理关系,没有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联结点上来认识和考察民事诉讼问题,从而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起诉行为、诉讼和解等能够同时产生诉讼法和实体法上的效果,或者同时具有程序和实体因素或性质。

(三)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意义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著名法学家竹下守夫先生曾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言: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是发展民事诉讼法学和制度之基础,所以中国应当尽快和充分讨论和丰富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来看,关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及其体系化问题,在德国、日本等诉讼制度和理论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已经不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有关论著不断还有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精深的程度,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化过程已经完成,其研究的重点已更加注重于从法社会学、法哲学等角度来研讨民事诉讼问题。

[2]
首先,从理论学科的角度来说,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

直至今天,人们对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并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于民事诉讼诸多具体问题的偏误认知,以致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合理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

其次,从民事诉讼制度的角度来说,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导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具有诸多局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理论准备不充分。

为顺应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文明和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情
势和满足解决日益剧增的涉外民商事诉讼的需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急需完善。

那么,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我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则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性和前提性的工作。

最后,从民事诉讼实务的角度来说,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事诉讼的正常运行和司法的顺畅进行。

先进合理的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具有正确指导民事诉讼实务和司法的作用。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务和司法中,许多法院各行其是,人为追求新奇的做法,严重背离了法治统一性的要求和司法的基本原理。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官对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认识和偏误理解。

(四)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研究视角
第一,从新时代要求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

如前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司法的价值目标向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和运作机制及其赖以建构的理论框架和基础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并且大量的措施亟待从理论上加以评价和论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从新时代角度来确立现代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思路和拓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进路。

第二,从人文关怀和法的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认为,强化民事诉讼问题的人文性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民事诉讼作为国民寻求公力救
济的主要途径,关涉国民合法正当民事权益的保护以及通过解决国民之间民事纠纷还国民以公平与和平的社会秩序。

对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民事诉讼制度当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法的精神的追问与诠释,实为非常必要之事。

第三,从宪法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宪法要求以正当程序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着法律和判决的权威性和正当性。

民事诉讼法严格遵从宪法的精神原则规范,是对宪法的具体实践。

因此,欲建立现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构架则必须在宪法所确立的法目的的框架内进行。

第四,从民事诉讼(法)独立价值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

民事诉讼(法)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在现代社会和现代诉讼中的表现,则应被纳入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视域。

如何从民事诉讼(法)独立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或者说如何通过对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来揭示和张扬民事诉讼(法)独立价值,则是我们应当明确和坚持的思维基点。

第五,从现代诉讼观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

摆正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是合理建构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体系的前提。

现代诉讼观不同于以往的实体法一元论和诉讼法一元论的诉讼观,强调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共同作用的“场”。

我们应当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联
结点上来考察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问题,从而在理论层面,民事诉讼法学的诸基本理论之间可达成高度统一,有助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内部的和谐;在制度层面,将共同营造出民事诉讼制度内部的和谐与统一;在实务层面,有利于民事诉讼制度适用上的统一
「注释
[1]参见陈荣宗:《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程序法》,153页台湾,三民书局,1984.
二、民事诉讼价值论
(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述
自诉讼法与实体法分离以来,诉讼(程序)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就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诸多法哲学学者开始以价值研究为中心构筑自己的学说。

我国传统法律中现代意义上的正当程序要素和意识比较淡薄。

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诉讼制度,然而在理论和观念上,正当程序的意义和价值仍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直至现在,“重实体轻程序”的认识和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

现行民事诉讼法仍流露
着对程序独立价值的轻视。

因此,有必要探讨民事诉讼价值问题。

讨论民事诉讼的价值,首先是指民事诉讼法所设定的原则、制度和程序本身所包含和体现的价值,其次是指在民事诉讼诸价值发展冲突时,应当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取
舍和评价,亦即价值标准问题。

美国学者庞德正是在这两层含义的结合中谈论法的价值问题的,他指出:在法律调整或安排背后,总是对各种相互冲突和相互重迭的利益进行评价的其中一种准则;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

[1]
美国有学者认为,一般的法律程序应当体现如下诸价值:程序的参与和控制、程序的合法、过程的安定性、人道主义及个人的尊严、个人隐私的保护、当事人合意的尊重、程序的公平性、程序的法定性、程序的合理性、诉讼的及时性与终局性。

[2]
还有学者认为,程序本质上要求将公正作为其最高价值,其要素有:程序规则的科学性、法官的中立性、当事人的平等性、诉讼程序的透明性、制约与监督性。

程序公正的实现有赖于确保利害关系人参加的程序,以及程序主体性地位的建立。

[4]
也有学者指出,程序公正的实现决定于三个要素:冲突事实的真实再现、司法者中立的立场、冲突主体合法愿望的尊重。

至于诉讼效益,是因诉讼成本过高和国家司法力量难以满足社会高效解决纠纷的需求而产生的,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分析诉讼成本和诉讼收益的关系问题。

影响诉讼效益的因素有:诉讼周期的长短、诉讼费用的多少、诉讼程序的繁简、裁判结果的公正度等。

[5]
我们主张,民事诉讼的价值包括: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

下面予以具体分析。

(二)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内在价值)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等。

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既包括民事诉讼立法或制度上的公正和效率,即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符合公正和效率的要求;也包括适用上的公正和效率,即个案审判或诉讼符合公正和效率的要求,亦即将立法或制度上的公正和效率适用到具体案件的审判之中。

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既适用于单个民事诉讼案件的评价,也适用于对国家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评价。

1.程序公正
程序正义观念被美国法接受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五条及第十四条正式确立了“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

根据美国学者和联
邦最高法院的解释,正当法律程序可分为实体性正当程序(substantive due process)和程序性正当程序(procedural due process)。

前者是对联邦和各州立
法的一种宪法限制,据此,任何一项涉及剥夺公民生命、自由或财产的法律都应符合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的要求;而后者则是对法律实施的方法和过程的规则,它要求用来解决利益争端的法律程序必须公正、合理。

正当法律程序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较完整地体现了正义的基本要求。

其中,程序性正当程序体现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其所表达的基本价值是程序正义。

[7]
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程序公正或正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那么,程序公正的标准或要求主要有哪些呢?
(1)法官中立原则。

这是保证审判公正的根本之一、“中立”首先是指法官在诉讼
中处于超然地位。

其超然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法官同纠纷事实和利益的非关联性。

即法官“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争讼”,法官对与自身或其亲友等有关的案件
应予回避。

其二,法官应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中立者。

在政府和公民的人格平等的现代文明社会中,法官作为正义的宣示者和维护者,对政府和公民的正当利益都应公平地予以保护。

其次,“中立”意味着法官公平地对待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或各方
当事人,不能因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等因素对争议者产生偏异倾向。

不过,使当事人处于平等地位仍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同样恶劣地对待当事人显然不是给他们以正义,所以法官应当明确当事人是权利主体,和自己一样具有平等的人权。

纵然现代社会没有“天赋”的权利使弱者得到优先考虑,但是基于实质正义的要求,在制度
及其实际运作中应给予弱者一定程度的保护,赋予他们行使权利、实现正当利益的便利条件。

对于当事人中的弱者,法官应给予较多的良知关注。

但是,应当明确,法官对弱者过多偏护时,可能人为地改变法律来适应弱者,从而破坏法律的必要刚性,而不能达到公平。

因此,法官对弱者的“偏护”是有限度的,“偏护”值应等于诉
讼强者的优越条件所能产生的诉讼能量与弱者的差值,即法官为弱者提供与强者平等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或便利条件,以求弱者和强者一样能顺畅地行使诉讼权利。

[8]
(2)当事人平等原则。

皮埃尔。

勒鲁在其著作《论平等》中说道:“平等创造了司法和构成了司法。

”司法判决的正当性资源之一是让当事人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诉讼。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不仅是“公平审判”的先决条件,而且是“衡量一种程序
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

在英美法系国家,基于“平等武装”理念,原告和被告只有
以平等或对等的诉讼权利武装自己,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赢得诉讼,才是公正的。

当事人应当享有相同或对等的诉讼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平等意味着平权。

权利的行使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因此必须赋予当事人以行使诉讼权利的平等手段和机会。

同时,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还要求各方当事人承担平等的诉讼义务以及承担实施相同诉讼行为所产生的相同的诉讼法效果。

如上文所述,当事人平等原则还应当同时强调当事人之间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的平等维护。

(3)程序参与原则。

基本要求是:其一,必须对当事人进行有效的程序通知,使
得当事人能够充分了解诉讼程序进行情况(即接受程序通知权)。

其二,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充分的参与机会(如提出事实证据、进行辩论的机会)。

在英美法中,程序参与原则被称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的原则(opportunity to be heard),其涵义是,那些利益或权利可能会受到民事裁判或
诉讼结局直接影响的人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民事诉讼的过程,并对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其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这一要求体现了外国民事诉讼中的辩论主义的内容。

[9]如果从权利的角度来考察,这一要求也体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
或诉讼听审权的内容。

(4)程序公开原则,即审判公开。

在“判决型”程序结构中,由于举证责任制度的
功能,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基本上是由当事人提供的,当事人之间围绕着事实和证据展开攻击和防御,即双方当事人面对面的所谓“对席辩论”就成为程序的主要
内容,这意味着“公开审判”在正当化上的决定意义。

[10]审判公开不仅包括形
式上的公开,而且包括实质上的公开。

审判公开不仅包括对群众和社会的公开,而且也应当强调对当事人的公开。

公开审判是一项原则性的规定,其例外必须由法律明确做出规定严格其适用范围。

(5)程序安定(可预测性)原则。

如上所述,程序安定性包括程序运行的稳定性
和程序结果的安定性。

[11]司法的形式性要求,法官在形成程序过程中必须受
法律的约束,不能按自由裁量方式形成程序。

司法形式性的作用在于,使当事人能够对程序做出预见或预测。

为此,民事诉讼法必须对案件管辖、审级程序、事实调查、证据提供、缺席程序、期间送达等程序事项,做出一般性、明确性的规定。

同时,法治国家原理要求以判决确定力制度实现法的安定性。

由于程序的安定性、司法的形式性与个案解决的灵活性、妥当性处于对立状态,所以有必要强调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和保障程序的安定性和司法的形式性,同时还应在程序中适当做出灵活性规定(比如在小额诉讼或特定的诉讼中,容许采取形式更为简化的程序类型)。

2.诉讼效率
诉讼效率追求的是在保证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或节约当事人和国家等的诉讼成本。

诉讼成本是指国家或法院、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等进行民事诉讼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的总和。

诉讼或法律本质上要求将公正作为其最高价值,但是减少或节约诉讼成本是国家、当事人等始终如一的要求,缺乏效率的民事诉讼程序是不合理的,各类案件和各种程序平均占用司法和诉讼资源也是不合理的,尤其是面对着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的要求和趋势,缺少成本意识的司法制度更容易产生功能不全的问题。

我们不主张诉讼效益的提法。

诉讼效益是关于诉讼成本(投入)与诉讼收益(产出)之间关系的范畴。

人们多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诉讼效益问题,诉讼效益的提法,很可能让人们误认为民事诉讼是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而事实上法院裁判的价值是很难以经济收益来衡量的。

那么,如何提高诉讼效率呢?首先,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繁简而设置相应的繁简程序,简化诉讼程序,缩短诉讼周期。

其次,建构公正和合理的诉讼程序。

建立合理的审前准备程序,以实现证据的集中并确定案件争点,其间可以进行和解或调解,若不成则及时进入初审诉讼程序,实行集中审理[12],案件若在初审中获得公正解
决则将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或再审。

再次,注重合理运用诉的合并程序制度,一项诉讼程序中尽可能解决多个主体之间的纠纷或者多个纠纷。

关键词: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冲突与协调;重构
一、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价值,中外的学者持有多种观点.罗索认为:“价值问题完全是在知识的范
围之外。

那就是说我们断言事具有价值时.我仍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
表达一个即使我们个人的感情各不相同却仍然是可靠的事实。

”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所谓价值,也就是你所挑选的意义”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
者们,对价值提出了多种界定,多数赞同用“意义”来界定价值.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
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1],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即可基于以上的学说定义为:民事诉
讼程序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意义。

二、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分类
我国法学界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研究主要认为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可以分为内在
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性价值是指在诉讼程序满足诉讼主体活动的内在目的时所形成的价值,它主要包括自由、公正、公开和效益等具体形态。

程序的内在价值是与
程序的外在价值相对应而出现的,这一理论凸显了诉讼程序价值的内在独立性,是在
对“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及弊端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程序的外在价
值是从诉讼程序的实体目的出发,强调了诉讼程序对于实体的有用性和诉讼程序的
技术性,诉讼程序是没有内在的独立价值的,是完全服务于实体法。

将民事诉讼程序
结合实体的价值目标,可以概括出程序的内在价值主要包括实体公正价值和秩序价
值等。

[2]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
1、程序公正价值
民事诉讼程序公正有其丰富内涵,表现在:(1)中立性,这是从对法官要求的角度考虑。

实现程序公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法官权威的尊重,要求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保持中
立是对法官最基本的要求,不中立、偏私的法官所作的裁判结果是很难获得当事人
及公众的认可与信服的,由此也就不具备相应的权威性。

(2)平等性,这是从有效保证
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角度考虑。

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原则的具体一线,落实到诉讼制度的上,就是指人人都
有平等的权。

诉讼权利平等的意义在于保证当事人各方处于平等地位,以便形成立
场上的对立性和竞争性,通过对立面的设置及其竞争性的活动,可以强化程序参加者
的动机,使法官获得全面的信息。

就此而论,诉讼权利平等是公正审判的先决条件。

二是法院平等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

这就要求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应当给予各方当事人以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各方的主张、意见和证据给与平等的尊重和关注。

(3)参与性,参与性也是从当事人角度考虑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要素,尤其是与当事人诉
讼权利平等密切关联。

平等只是指当事人有参与程序的均等机会,而参与则为当事
人卓有成效地参与诉讼提供了理由。

只有从制度上充分地保障当事人享有和行使程序参与权,诉讼程序才能为审判结果带来公正性。

具体而言,程序参与包括两项基本
要求:一是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参与必须是自主、自愿的,而非受强制、被迫的行为。

二是当事人必须具有影响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充分参与机会,这是程序参与的核心。

[3]公开性,程序公开又称为审判公开,它是指诉讼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应当以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