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分析的松毛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高宝嘉;张学卫;周国娜;刘军侠【摘要】为了揭示松毛虫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松毛虫不同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组成、转换和颠换、氨基酸组成、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在获得的Cytb基因387bp的序列中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40.1%、33.5%、9.5%、16.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含量高达86.5%,这种偏向性在种群间无明显差异.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转换大于颠换,且种群内替换高于种群问.该序列片段中共有39个核甘酸位点发生变异,遗传距离为0.000--0.100,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变异.蛋白质氨基酸由除谷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组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亚种遗传距离较近,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生态环境有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8页(P1727-1734)【关键词】松毛虫;Cytb基因;遗传结构【作者】高宝嘉;张学卫;周国娜;刘军侠【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As the major forest pest in China,Dendrolimusincludes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D.tabulaeformisTsai et Liu,D.spectabilisButler,D.superansButler,D.houiLajonquiere andD.kikuchiiMatsumura.During sequential outbreaks,economic damage was serious and the forest appeared to be burned.So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were(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levels but 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ations based on a single specific gene mut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In order to clarify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s ofDendrolimus,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Dendrolimus,a fragment with 387 bp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gene sequence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D.punctatusWalker,D.spectabilisButlerandD.tabulaeformisTsai et Liu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Nucleotide composition,transitions and transversions,amino acid composition,genetic distance,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ere analyzed with 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T,C and G were 40.1%,33.5%,9.5%and 16.9%,respectively,and the contents of A+T 73.6%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G26.4%.Cyt b exhibits an A/T bias across all sites which was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third position of codon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86.5%but only 1.1%of C at the same pos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A/T bias in the populations.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ccurred mostly at the third position.Transitions were greater than transversions,while substitutions of intraspecific populations were higher than interspecific populations.Thirty nine nucleotide sites and eleven amino acids showed mutation in this sequence fragment and the variability were 10.1%and 8.5%.Nucleotide sequences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in genetic distance were 0.000-0.100 and 0.000-0.086,indicating a low genetic variation.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were believed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nucleotide sequences in genetic distance.Polypeptide is composed of nineteen amino acids except for glutamicacid and amino acid differences have little to do with populations.The most common amino acids and codons are lysine[AAA] and asparagine[AAU] .The average content of AAA and AAU is 15.00%and 10.63%,respcetively.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D.punctatusWalker andD.tabulaeformisis relatively close,whi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s betweenD.punctatusWalker andD.spectabilisButler.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clue to the studies o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ecological control ofDendrolimus.Key Words:Pine caterpillars(Dendrolimus);Cytochrome b gene;genetic structure近年来,学者们应用同工酶、RAPD、AFLP、SSR、ISSR及线粒体DNA等技术,对昆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种群种内遗传变异大于种间;专食性物种遗传变异低,杂食性物种遗传变异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取决于地理隔离作用和生境异质性,距离越远分化越明显,生境异质性越高遗传分化程度越高。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
马尾松毛虫危害状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监测预报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江西、河南、安徽、陕西。
主要危害马尾松,亦危害湿地松、火炬松。
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虫口密度大时,将针叶食尽,如同火烧,严重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人接触松毛虫毒毛,会患“松毛虫病”,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森林害虫据我省各县县志记载,最早于1720年有松毛虫发生危害。
如澧县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澧县五月早虫食松叶,至秋方解。
1953年全省22县150万亩,1954年47个县493万亩。
1983年,1988年,1995年,1996年,2003年都是松毛虫大发生年。
70年代郴县华塘一片松林,90年代邵阳至新宁公路的边境段公路两旁的松林,通道杉木桥至溪口公路两旁的松林都因松毛虫危害,引发人为砍伐,连片的松林被砍得支离破碎,变成残林。
松毛虫年平发生面积占全省年平发生面积的80%左右。
2、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成虫体色有灰白、黄褐、茶褐和灰褐色,雌成虫触角短栉状,雄成虫触角羽毛状。
前翅有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
卵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1.3mm,粉红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幼虫有黑白和红黄两型。
胸部背面有2丛蓝黑色毒毛,腹部各节有片状蓝黑色,体两侧有白色长毛。
老熟幼虫体长38-88mm。
蛹体长20—37mm,纺锤体,红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毒毛。
⑴、卵: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一半浅红色,一半红白色,卵产于未被害的针叶上,多成块成串。
成堆成串地产在松针上。
幼虫孵化后吃自已的卵壳。
在没有寄生蜂的情况下,孵化率达90%以上。
⑵、幼虫:虫龄体长(毫米)头宽(毫米)13~8 0.6~0.928~12.6 1.0~1.3311~20 1.5~1.7417~32 1.9~2.4527~50 2.6~3.1638~65 3.4~3.7幼虫脱皮一次虫龄增加一龄,以二代幼虫越冬的,可达8龄。
浅谈松毛虫虫情及灾情监测方法
线 ,要 求踏 查路 线 必须 具有 一 定 的代表 性 ,要 覆盖
常 灾区 的 9 0 %。一般情 况 下 ,可 将 较 为 固定 的巡视
路线 设 计为踏 查 路线 。同 时 ,根 据 实 际需要 ,在发
处 的树 冠 上 。
3 . 2 放 置 时 间 。 在 各 代 的 蛹 末 期 就 要着 手 挂 置 黑 光灯 或性 诱捕 器 ,要在 各 代成 虫 期结 束后 收 回 。可 以每天 或 隔天 观 察记 录诱 捕 的成 虫量 ,将 结 果填 入 表格 中。 3 . 3 相 关 分 析 。对 各 代 成 虫 或 下 一 代 幼 虫 的 监 测
浅 谈 松 罨 虫 虫 情 及 灾 情 监 测 方 法
松 毛虫 ,属鳞 翅 目枯 叶蛾科 松 毛 虫属 昆虫 。又 名毛虫 、火 毛 虫 ,古称 松蚕 。食 害 松科 、柏 科 。是 我 国森 林害 虫 中发 生量 大 、为 害面 最广 的主要 森林 害 虫 。该害 虫 以幼 虫取 食 针叶 ,其 平均 每年 发生面
区域 ,选 择面积 在 0 . 2 h m。 以上 的 2 0~4 O块林 地 作
为 固定标 准地 。标准 地各 项林 分 因予 填入 标准 地 概
况 记录 表 。 固定标 准 地设 定后 ,如无 特殊 需 要 ,一
般不 得 随意 改变 。
『 2 1刘玄 基 ,李克政 . 森 林病 虫 害预 测 与 决策 . 哈尔 滨 :东北林 业 大学 出版社 .1 9 9 2 .
积有 2 0 0 0~4 0 0 0万亩 。是我 国的重 大森 林病 虫 害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收稿日期:20181128 修回日期:20190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654) 通讯作者:Email:yanshanchun@126.com
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32卷
探究松毛虫所在的高级阶元的分类地位,以期丰富 DNA提取,使用 CovarisM220超声破碎,DNA片段
在较高的 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 ND2和 COX1,其余均以 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
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 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 ND1),其他 4个
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 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 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 tRNA基
(((((油松毛虫 +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 +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
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 +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 +(蚕蛾科 +
(天蛾科 +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 +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019,32(5):11 20 ForestResearch
DOI:10.13275/j.cnki.lykxyj.2019.05.002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王 瑶1,2,孔祥波2,张苏芳2,刘 福2,张 真2,严善春1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对四种松树产卵和取食趋性分析
幼 虫取食选择趋性。结果表明: 云南松毛虫在思茅松 , 华山松 , 油松 , 白皮松上的成 虫平均落卵百分 比分别 为 4 6 . 9 8 %, 2 6 . 1 0 %, 2 2 . 7 3 %, 4 . 1 9 %; 思 茅松 毛 虫在 思 茅松 , 华 山松 , 白皮松 , 油松 上 的 成
2 2 . 7 3 % , 4 . 1 9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nd a a s f o r D. k i k u c h i i , he t r a n k i n g wa s P. k e s i y a v a r . 1 a n g b i a n e n s i s , P.
b i a n e n s i s , P . a r m a n d i i , P . t a b u l a e f o r mi s , P . B u n g e a n a ,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e g g s we r e 4 6 . 9 8 %, 2 6 . 1 0 %,
( 1 . 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 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 北京 2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山东 泰安 2 7 1 0 1 8 ) 1 0 0 0 9 1 ;
摘要: 以平均 落卵量 、 落 卵所 占百 分 比和 不 同松 针 上 幼 虫数 量 为评 价 指 标 , 研 究 云 南松 毛 虫 De n . d r o l i mu s h o u i L a j o n q u i &e和 思 茅松 毛 虫 De n d r o l i mu s k i k u c h i i Ma t s u mu r a 对 寄主 思 茅松 P i n u s k e s i y a
监测松毛虫实施方案
监测松毛虫实施方案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森林树木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需要实施科学的监测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首先,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需要确定监测的时间和地点。
通常来说,松毛虫的孳生期在春季和夏季,因此监测时间应选择在这个时段。
同时,根据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确定监测地点,可以选择一些可能受害的农作物和森林地区进行监测。
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粘虫板法、诱虫灯法、生物学调查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进行实施。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设备的设置和维护,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
监测人员应当及时记录监测结果,包括松毛虫的数量、分布情况、孳生期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管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松毛虫的数量变化趋势,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机制。
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发布,提醒大家注意松毛虫的防治工作。
同时,一旦发现松毛虫数量异常增多或者造成严重危害,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监测松毛虫的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系统的数据管理,才能及时了解松毛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种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四种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鞘翅目俗称甲虫,由多食亚目(Polyphaga),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肉食亚目(Adephaga)及藻食亚目(Myxophaga)组成。
多食亚目物种丰富度高,目前约32万种。
扁甲系在多食亚目中研究比较广泛,约23万种,包括郭公总科(Cleroidea)、筒蠹总科(Lymexyloidea)、扁甲总科(Cucujoidea)、拟步甲总科(Tenebrionoide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和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
多食亚目中很多种类对林业、仓储业、农业及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次研究的4个物种均为森林害虫,森林害虫对森林的为害是巨大的,我国已经成为遭受森林有害生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线粒体基因组也被更多的运用于鞘翅目的各项研究,昆虫系统发育、种群的遗传分化与结构、近缘种鉴定等。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并结合传统PCR扩增法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散溢长小蠢(Euplatypus solutes)、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大和锉小蠹(Scolytoplatypus mikado)4种象甲总科昆虫的全线粒体基因组,并对所得到的序列进行注释及相关分析。
联合本实验测得的4种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GenBank中已有的其他扁甲系线粒体基因组,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扁甲系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本次研究所得结论主要如下:1.全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中对长小蠹16096bp,散溢长小蠹16117bp,华山松大小蠹16101bp,大和锉小蠹16438bp。
中对长小蠹含22个tRNA,散溢长小蠹含23个tRNA,华山松大小蠹和大和锉小蠢含21个tRNA,4个物种均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及一个控制区。
所得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象甲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保持一致。
云南省4种松毛虫营养价值的评价
为松 毛 虫 的 资 源化 深 入研 质 ; 蛋 氨基酸 ; 资源化研 究 分 类 号 Q 6 .3 . 9 9 4 59
Ev lain o ti o a l f u p ce fPn tr ia s T n ig F rsr sac n tueo u’ r au to n Nurt n lVaueo rS e iso ieCae pl r/ o gQ n ( oetyRee rhIsi t f i Fo l t P e Ci t y。P ’ r6 5 o u e 6 0 0,P.R.C ia) hn :HeJa zo g Reerh Isi t o e o re Iscs hn s c d myo oe t in h n ( sac n tue fR su c ne t,C iee A a e fF rs. t y / J u l f r at oet nv r t - 0 0 3 ( ) 一 8—1 l r ) / o ma o otes F rs y U ie i . 2 1 ,8 4 . 9 N h r sy O
利用指数鉴定云南松毛虫性
,--.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室放在养虫笼中待其羽化后, 立即将雌雄成虫分开 放在不同的养虫笼中, 雌虫用于性信息素的提取。 顺 ), 反 * 及其他立体构型的十二碳二烯醇及 相应 的 乙 酸 酯 标 准 品 均 购 自 B94C%4D9 E F 公 司 (+C&%42-:C,G94 H4%942I:,-&) 。信 息 素 标 准 品 的 化 学纯度 J /6K , 立体异构体纯度 J /)K 。正烷烃标 准品 ( B’) L B’* 和 B(6 L B(( , 购自东京化成工 GBMNOP) 业株 式 会 社, 分析时用二氯甲烷 ( 色 谱 纯, +D2"& 配制成相应的浓度。用色 "2;:,3D&,H4Q R42&4S,TU+) 谱纯的正己烷 ( R V ! B94C3D:I,E43>3,;,B93,:) 进行 云南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 !"# 信息素成分的提取 色谱纯正己烷 ’6 ! = 提取单头云南松毛虫处女 雌蛾性信息素腺体 (6 W 76 C3,, 全部浸提液用 ’6 ! = 注射器转移到干净的玻璃管中, 用于 OBNXU 分析或
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松毛虫是我国的重大森林病虫害之一,其平均每年发生面积有2000至4000万亩,常造成严重灾害。
为了全面系统地实施松毛虫虫情和灾情监测,分析和掌握松毛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松毛虫灾害的宏观趋势并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确实及时、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鉴于各地松毛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已经成熟,因此本办法重点放在发生量和发生范围的监测、预测上。
1虫情、灾情监测松毛虫虫情、灾情监测主要依靠中心测报点所在地区进行的线路踏查、固定标准地调查、灯诱和性诱等手段,来掌握松毛虫的发生情况,提供抽样信息,并长期积累第一手资料,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松毛虫发生规律;通过详细的线路踏查,在测报点覆盖范围内对松毛虫实施有效监测;利用灯诱和性诱等方法实施松毛虫的早期监测与发生趋势的分析。
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应用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实现松毛虫害的遥感监测。
1.1线路踏查1.1.1发生类型划分,根据松毛虫历年发生情况及森林生态系统条件,以村或小班为单位划分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三种类型。
1.1.2各省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按森林经营的小班,对相同类型并集中连片的林地划为一个防治小班(以下简称小班),统一编号。
1.1.3在中心测报点监测覆盖范围内,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踏查路线(可设计为较为固定的巡视路线),巡视路线要覆盖常灾区的90%,在发生区应根据需要及时设置临时路线。
1.1.4在每代卵期和幼虫期对发生情况按巡视路线进行详细线路踏查,发现有虫情或灾情的小班,要立即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调查,每块标准地面积要大于3亩;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0株标准树,进行虫口密度、针叶损失量的调查。
填写虫情调查表(表1)。
在每代防治后也要将防治情况添入表1,并汇总成,得到表4。
1.2固定标准地调查在松毛虫常灾区和偶发区中松毛虫易发生的区域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若干固定标准地,通过对标准地的定期调查,获得中心测报点关于松毛虫的虫情、针叶损失量等资料。
马尾松毛虫害等级的Fisher判别分析
马尾松毛虫害等级的Fisher判别分析许章华;李聪慧;刘健;余坤勇;龚从宏;唐梦雅【摘要】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森林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开展该虫害的遥感预测研究有助于全面、及时地发现可能发生虫害的区域,为有效采取森防检疫措施,降低虫害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提供技术支持.以福建省为研究区,于2012年2-5月份依次开展了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南平市、华安县、云霄县、南安市、安溪县、莆田市、长汀县、建阳市、宁德市及福清市等13个监测站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调查,调查指标包括GPS坐标、松林冠层光谱、气候、地形、林分、虫源、人文环境等.对上述因子进行分析与提取,经相关分析得到13个可有效预测马尾松毛虫害等级的子因子;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无危害、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等4个虫害等级的判别函数,建模组样本自检结果显示4个等级的判别精度分别为71.0%、84.9%、87.2%、100%,总判别精度为80.8%,验证组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判别精度为73.00%,预测准确率为75.99%,表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预测马尾松毛虫害等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4(045)006【总页数】9页(P275-283)【关键词】马尾松毛虫;虫害等级;Fisher判别;相关分析【作者】许章华;李聪慧;刘健;余坤勇;龚从宏;唐梦雅【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350108;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3S技术应用研究所,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P237引言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破坏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具有危害面积大、暴发周期短、成灾最严重的特点。
松毛虫危害马尾松光谱特征分析与等级检测
关键词
马尾松 毛虫 ; 虫害等级 ; 马尾松 ; 光谱特征 ; 一阶微分光谱 特征 ; 检测参数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I :1 0 . 3 9 6 4 / j . i s s n . 1 0 0 0 — 0 5 9 3 ( 2 0 1 3 ) 0 2 — 0 4 2 8 — 0 6
松材线虫危害马尾松为研究对象 , 分析 了不 同受害类 型林 木
绿光 区、 绿 光 区 与 近 红外 区反 射 光 谱 的变 化 特 征 ,为 松 材 线
虫危害 的遥感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综观 已有成果 ,对松 毛虫 危 害下 马尾松光谱特征及其变化 的研究还鲜 见报道 。 对本 文 研究 的开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的是吴继友 等[ 7 ] 的研究成果 ,该 文 以山东省招远市城西赤松林为实验点 ,测定 了赤松 毛虫危 害后 的林冠光谱 与叶绿素含量 ,结果表 明 ,随着 虫害程 度 的
比,某些特征波段 的反射率 会发 生不 同程度 的变 化 。因此 , 光谱分析 已成 为农业 、 林 业病虫害特征 检验 的重要 手段 ,也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8 — 2 0 。 修订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6
为数据基础 ,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松毛虫危 害下马尾松 的 光谱特征 , 选择可反映虫害等级 的检测 参数 ,尝试对 马尾松
摘
要
以福建省延平区实测 5 1 条不 同虫害等级的马尾松 高光谱数据 为基 础 , 对健 害等级光谱反射率及一 阶微分光谱特征进行分析 , 并 在建立 7 个检验 参数 的基础 上 , 构建 了虫害等级 的检测模型 。 结果表 明:( 1 ) 虫害状态下 的马尾 松光谱反射 率明显较健康 状态低 , 虫 害等级 越高 ,反射率越低 ;( 2 ) 随着虫 害等级 的上升 ,马尾 松光谱反射率 曲线“ 绿峰” 和“ 红谷” 渐趋 消失 , 红 边被拉 平 ;( 3 ) 虫害导致光谱“ 绿峰 ” 红移 、 红边 位置蓝 移 , 但“ 红谷 ” 与近红 外反射 峰位 置的变 化则较 为复杂 ;( 4 )
红松毛虫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基因预测
红松毛虫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基因预测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基因组测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基因组是生物体内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它包含了所有基因所编码的DNA和其他非编码的DNA。
对一个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揭示这个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序列和功能,为其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序并解析出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是红松毛虫。
红松毛虫是一种蓝藻类藻类生物,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物学意义。
它是能够进行氧光合作用的一种蓝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工业微生物,可用于生物柴油、酒精、药物等的制造。
红松毛虫是一种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存的藻类生物,具有复杂的生殖和营养特性,因而对其基因组的解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进行基因组测序的第一步是将生物体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
红松毛虫基因组DNA的提取主要使用现代化的纯化技术,一般需要经过粉碎、离心、酚/氯仿提取、氯化锂沉淀等处理过程。
接下来就是将提取出来的DNA进行测序。
目前,广泛采用的基因组测序技术是第二代测序技术,它以Illumina HiSeq 2000/2500为代表。
这种技术可同时对大量的DNA分子进行测序,能够高效、快速地揭示出基因组的序列信息。
随着红松毛虫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也开始对其进行了基因功能的预测。
基因功能预测指的是根据已知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手段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预测和注释。
对于红松毛虫基因组的功能预测,研究者主要运用了拼图剪接、RNA-seq、BLAST等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
首先,研究者利用拼图剪接技术对红松毛虫基因组中的基因进行预测。
拼图剪接是一种基于比对的RNA样机拼图方法,它能够在没有受到参考转录本的影响下,精准地预测基因。
研究者通过拼图剪接的方法,成功预测出了红松毛虫基因组中的基因数目和序列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基因功能预测提供了参考。
其次,研究者运用RNA-seq技术,对红松毛虫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以确定出红松毛虫的转录组序列,并从中分析其特征。
中国木蠹蛾科14种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木蠹蛾科14种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木蠹蛾科是一类生物害虫,它们以木材为食,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都构成潜在威胁。
中国木蠹蛾科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在这些物种中,有些是灾害性较强的,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等,它们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深入探究中国木蠹蛾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鉴定等问题,对于及时发现和防治这些害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国木蠹蛾科的14种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鉴定的探究,以期为防治这些害虫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和处理:本研究将采集来的中国木蠹蛾科昆虫样本进行体长、形态特征等方面的详细记录,并将其存放在-80℃的低温条件下备用。
2. DNA提取和扩增:在保证样品完整性和质量的前提下,利用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出DNA,然后进行PCR扩增,扩增出来的目标DNA片段长度为600-1000bp。
3. 测序和分析:将PCR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并使用BioEdit和Mega 5.0等软件对序列进行编辑和分析,生成物种鉴定树和系统发育树,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对和验证。
四、研究进展目前,我们已经对样品进行了体长、形态特征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并已完成了DNA提取和PCR扩增工作。
下一步将进行DNA测序和分析工作,包括生成物种鉴定树和系统发育树,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研究结论通过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中国木蠹蛾科14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鉴定工作,将有助于为防治这些害虫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促进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种植物源农药对松毛虫小蜂及鲫鱼的安全性检验
4种植物源农药对松毛虫小蜂及鲫鱼的安全性检验张厚良;张兴亚;高金辉;李贵生;王洪刚【摘要】毛莨植物源农药实验室制剂500倍液对落叶松毛虫小蜂没有毒杀作用,白屈菜、毛穗藜芦和兴安白芷实验室制剂对落叶松毛虫小蜂的校正死亡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兴安白芷制剂稀释1100倍液时对落叶松毛虫小蜂没有毒杀作用,药性表现相对较弱.兴安白芷实验室制剂对鱼类的毒性最小,LC50为15.00808mg/ml,说明其具有低毒、降解快、残留较少的特点,较适宜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资源开发.【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40)005【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实验室制剂;安全性检验【作者】张厚良;张兴亚;高金辉;李贵生;王洪刚【作者单位】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伊春科技局,黑龙江伊春153000;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1*伊春科技局攻关项目(2005-17)资助近年来,我国对植物杀虫活性物质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某些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为了丰富我国植物性农药种类,满足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需求,我们着重对小兴安岭林区4种储藏量丰富的野生植物实验室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供试材料1.1.1主要试验仪器索氏抽提器,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RE-52A旋转蒸发仪,SHB-2000型循环水真空泵,微孔膜过滤器,BiofugeStratos全能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AR213型电子天平,HPG-400光照培养箱,MOTIC显微镜等。
1.1.2供试植物及天敌昆虫供试的4种有毒杀虫植物[2]基本情况见表1。
供试天敌昆虫选用落叶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小蜂,经鉴定确定为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tetratomus)、松毛虫迈金小蜂(Mesoplobus superansi)[ 3]。
我国几种常用松毛虫防治方法综合评述
我国几种常用松毛虫防治方法综合评述
李硕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松毛虫是林业有害生物中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全国每年发生面积约130万hm2以上.该文简要介绍了喷雾喷粉法、喷烟放烟法、生物防治等常用的松毛虫防治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策略,以期为松毛虫防治生产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李硕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421
【相关文献】
1.浅谈我国几种常用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J], 裴俊红
2.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J], 张苏芳;张真;王鸿斌;孔祥波;罗基同;杨忠武
3.基于CPM-Dairy的几种我国常用奶牛饲料原料聚类分析 [J], 刘婵娟;赵向辉;徐明;曹阳春;杨婷;姚军虎
4.对我国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几种常用方式的利弊分析 [J], 张金媛
5.我国日语泛读课教学常用的几种模式 [J], 关承;刘兆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三种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宝嘉;高立杰;侯建华;商金杰;尤立权【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28)2【摘要】运用13个ISSR引物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13 个引物共产生195条带,其中184条具多态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36%,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种间多态性.Shannon 信息指数和Nei信息指数均表明落叶松毛虫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油松毛虫与赤松毛虫则相差不多.各种松毛虫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了遗传分化,由Nei指数估计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15.50%、32.57%和41.92%.用UPGMA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油松毛虫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一定程度的相关趋势.【总页数】7页(P842-848)【作者】高宝嘉;高立杰;侯建华;商金杰;尤立权【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071000;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075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0;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东营市,257091;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承德围场,068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6;Q965;Q968【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地理种群松毛虫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功能及数值反应 [J], 杜文梅;臧连生;张俊杰;祁颖慧;阮长春2.松毛虫属5种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南宫自艳;高宝嘉;徐志娥;杨君3.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寄生潜能及种群参数的影响 [J], 李莹;董辉;丛斌;钱海涛;杨海霞;张柱亭;孙巍4.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寄生潜能及种群参数的影响 [J], 李莹;董辉;丛斌;钱海涛;杨海霞;张柱亭;孙巍;5.浙江马尾松毛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差异的ISSR分析 [J], 翁宏飚;牛宝龙;何丽华;蒋平;孟智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松毛虫属八个种和亚种亲缘关系的DNA指纹证据
中国松毛虫属八个种和亚种亲缘关系的DNA指纹证据张爱兵;孔祥波;李典谟;刘友樵【期刊名称】《昆虫学报》【年(卷),期】2004(047)002【摘要】利用DNA指纹谱方法探讨了中国松毛虫属8个种和亚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Lspunctatus punctatus(walker),德昌松毛虫D.punctatustehchangensis Tsai et Liu,文山松毛虫D.punctatus RenshGnensis Tsai et Liu,思茅松毛虫D.kikuchii Matsumura,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云南松毛虫D.houi Lajonquiere]之间的东缘关系.13个随机引物在8种松毛虫中共检测到168个多态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这8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3780~0.7360;马尾松毛虫与其亚种德昌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 3780,与其另一亚种文山松毛虫以及油松毛虫的遗传距离次之.皆为0.5233;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的遗传距离则再次之,分别为0.6362,0.6770和0.6944;与马尾松毛虫遗传距离最远的是思茅松毛虫,为0.7360.8种松毛虫间具体的亲缘关系为:(D.super(an.s(D.tabulaeformis(D.ppwenshanensis(D.p.tehchangensis,D.p. punctatus))))(D.kikuchii(D.spectabiis,D.houi)).【总页数】7页(P236-242)【作者】张爱兵;孔祥波;李典谟;刘友樵【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6【相关文献】1.中国产亚洲蝮属六种蛇色斑鳞片及亲缘关系研究 [J], 王湘君;陈文;刘江;杜宇2.中国大头蛙属3个种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分析与亲缘关系 [J], 张际峰;聂刘旺;谢影;杜晓光;胡丽丽3.中国库蚊属四十个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双翅目:蚊科) [J], 孙玲;付文博;闫振天;陈斌4.中国蝶类新记录2属11种2亚种记述(鳞翅目:凤蝶总科) [J], 张晖宏;朱建青;刘婉路;蒋卓衡;徐艳;胡劭骥5.中国蔗蝗属三种之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 [J], 蒋国芳;陆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部及枝梢森林害虫的监测预报
第五章叶部及枝梢森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我国森林害虫种类众多,根据其危害部位,大致分为叶部害虫和蛀干(枝、梢、果)类害虫。
叶部害虫是指取食林木叶片的害虫,包括松毛虫类,以及部分蚧虫、鞘蛾、舟蛾、毒蛾、刺蛾、尺蠖、叶蜂、竹蝗等。
蛀干害虫是指危害林木树干、枝梢以及果实等的害虫,包括天牛类、蠹虫(蠹蛾)类和象甲及其它害虫。
第一节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与调查我国的松毛虫种类多、分布广,但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只有6种,分别是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
1.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分布于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
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湿地松P. elliottii、火炬松P.taeda和南亚松tteri 。
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0mm~32mm,翅展42.8mm~80.7mm;雄蛾体长21mm~32mm,翅展36.1mm~62.5mm。
头小,下唇须突出。
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有3、4条不很明显而向外弓起的横条纹,沿外横线黑褐斑列的内侧为淡褐色。
后翅三角形,无斑纹。
幼虫头黄褐色,胸部第2、3节间背面簇生毒毛带,明显,蓝黑或紫黑色,有光泽。
体侧生有许多灰白色长毛。
3龄以后幼虫第9腹节腹板前缘2/3处有1个近透明的浅色圆斑。
生物学特性1a1代~5代。
在河南信阳地区,1a以发生2代为主;在长江流域诸省1a发生2代~3代;而在广东、广西、福建南部1a发生3代~4代,海南1a发生4代~5代。
越冬幼虫于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在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7月中旬羽化产卵。
7月下旬孵化出第2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正常的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越冬。
思茅松毛虫6龄幼虫肠道细菌的ARDRA分析与鉴定
思茅松毛虫6龄幼虫肠道细菌的ARDRA分析与鉴定孙佑赫;熊智;王金华;张武先;王海林【摘要】Six intestin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by plating method. Using bacterial genomic DNA as templates, the strains were classed into three OTUs according to ARDRA carried outby enzyme digestion (Hae HI and Hin dⅢ , Hinf I and Tag I ). 16 S rDNAof the three OTUs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5 strains (6N01,6N02,6N03,6N04 and 6N05) were Bacillus sp; and one(6N06) was Klebsiella sp.%从自然种群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6龄幼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了6株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2种双酶组合Hae Ⅲ和Hin d 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产物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RDRA),得到了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每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的代表菌株进行16 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6株肠道细菌中,6N01、6N02、6N03、6N04和6N05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6N06属于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 sp.).【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51)008【总页数】4页(P1684-1686,1690)【关键词】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肠道细菌;ARDRA;鉴定【作者】孙佑赫;熊智;王金华;张武先;王海林【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又名赭色松毛虫,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张苏芳;张真;王鸿斌;孔祥波;罗基同;杨忠武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4(27)5
【摘要】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 6±0.016 4和1.128 6±0.013 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 2±0.021 2和1.442 8±0.018 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基因组大小为586.82±8.94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
1.244±0.0182和1.156±0.018 4 p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思茅松毛虫基因组显著大于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基因组,后两者的基因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绝对值相差较小.3种松毛虫雌雄虫的基因组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雌虫基因组大于雄虫.几种松毛虫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进一步比较其分子差异、构建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7页(P583-589)
【作者】张苏芳;张真;王鸿斌;孔祥波;罗基同;杨忠武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
【相关文献】
1.几种鲟鱼基因组大小、倍体的特性及鲟形目细胞进化的探讨 [J], 张四明;晏勇;邓怀;汪登强;危起伟;吴清江
2.对几种百合科植物基因组大小的评价 [J], 杨勇;陈克成;孙天恩
3.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J], 王义平;吴志毅;陈学新;吴鸿
4.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J], 王瑶; 孔祥波; 张苏芳; 刘福; 张真; 严善春
5.马尾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J], 杜会聪; 王瑶; 方加兴; 张珍荫; 张苏芳; 刘福; 张真; 孔祥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