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北 京 文 天 祥 祠 堂
正 音
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n ) (3)纾祸( shū ) (4)觇北( chān )
内容概括
第二节
第三小节
概括第四段内容
第五段
概括第五段内容
检测
▪ 注音:缙、萃、纾、觇、翌、 遽、羁縻、度、诟、数、诣 明确:jìn、cuì、shū 、chān、yì、jù、jī mí、duó、gòu、 shǔ、yì
自读课文第4~5自然段
▪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 思考:
1. 划出文天祥从京口逃脱后的逃亡 线路图.
2.用自己的话复述文天祥在逃亡过 程中遭遇的种种凶险。
检测
▪ 注音:得间、阃、诋、巡徼、檄、 邂逅 明确:jiàn kǔn dǐ jiào xí xièhòu 解释: 1、得间奔真州 2、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3、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5、如扬州 6、为巡船所物色 7、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8、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9、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2.第5小节作者悲慨历九死,第7小节感叹幸“一 生”,作者“幸生”的目的是什么
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3.结合书下注释①,根据课文,写一段100字左 右的,简介指南录.
内容要点:诗作的背景、诗集的内容、命名的缘由、结集 的目的. 示例: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编的一部诗集。诗集收录了诗人 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作。这些诗歌记录了诗人逃 亡的遭遇,抒发了忠贞报国之情。诗人取集中《渡扬子江》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为“指南 录”。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详细

指南录后序详细
• 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⑦、⑨、 (11)、 (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 败;
• 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 (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 不安。
.
32
从“死”的方式划分
主动(自杀)的“死”仅有⑤、⑥、⑦三 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
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 即 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 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
凭借(这种手段)
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哪三个 阶段?谈谈你对文天祥外在言行 及内在思想的理解。
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 遽轻吾国。”(抗辞慷慨)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直前诟虏帅,但欲求死)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
而不在使者之目。”(隐忍北行)
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
“及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
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
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
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痛何如哉! ”主要是为国事而
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
29
赏析
• 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 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 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 出神入化!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官。 都督:统率。
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 路:宋代行政区名称
已迫修门外,战、守、 北:元;迫:逼近。
迁皆不及施。缙绅、大 缙绅:士大夫(借代)
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 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萃:聚集 会:适逢。 使辙:往来使者(借代)

指南录后序 (全)

指南录后序 (全)
告东西二 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 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 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间:空隙,这里指机会。 具:通“俱”。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中兴:复兴。 庶几jī:差不多。 诡:隐蔽。 草,露:名词用作状语
探 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 讨 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
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奔” “变”“诡” “避”“出”“渡”“入”“展 转”“至于”
快急险
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 难历程,表现了作者 经历艰险,仍力图中 兴的心愿。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 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 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 自颈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 从鱼腹死;

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 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
讨 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
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
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 “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 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
国之策。
小结第2、3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 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 表达了他忍辱负重, 图谋再举的思想。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 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 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 则以兵围所寓舍shè,而予不得归矣。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向前痛骂 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二 人叛国(的罪行)。(我)只想求死, 不再考虑(个人的)安危。元军虽然表 面尊敬,其实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 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 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朝廷了。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指南录》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长篇历史著作。

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从夏朝到前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部作品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思想精华。

下面,我将围绕着《指南录》这本书的后序知识点,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在《指南录》的后序部分,主要包括了历史的分类、政治思想的阐述和人才的培养等内容。

首先,历史的分类是《指南录》后序的一个重要主题。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整理和归纳,将中国古代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即夏、商、西周、东周和春秋战国。

他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历史事实进行剖析和总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这一分类方法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拓展和深化的研究方向。

其次,政治思想也是《指南录》后序的一个重要内容。

司马迁在后序中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他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的意志和人的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天的意志才能够得到天的保佑。

司马迁的这一政治思想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

最后,人才的培养是《指南录》后序的重要议题。

司马迁认为,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选择。

他强调,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应该明辨是非,选择有才干和德行的人来辅佐自己。

同时,他也提出了“用兵制胜”和“用兵制守”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具备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一个朝代才能够在外御敌,内统一。

司马迁的人才观念不仅对于古代的统治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指南录》后序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历史的分类、政治思想的阐述和人才的培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对于后世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渡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 的诗集《指南 录》写的序文。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 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诗集 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 方不肯休”诗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 的爱国之情。
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浙江温州文信国①祠联: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②,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③,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④。 花外子规⑤燕市⑥冷;柳边精卫⑦浙江潮。
①文信国: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
②龟鉴:龟,龟卜;鉴,镜子。龟鉴,借鉴。 ③浩然正气:《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 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⑤子规:鸟名。又名杜鹃,鸣声悲切,从夜鸣叫到天明,声似“不如归去”。有“杜 鹃啼血”之说。李白《蜀道难》:“又见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⑥燕市:元大都,今北京。 ⑦精卫:神话中的鸟。“精卫填海”,常指按照已定目标,奋斗不止。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例:兔不可得 ,而身为宋国笑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字表被动
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无语法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句意及上下文判断。
文天祥:
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险隘 难关,百折不回,万死不辞。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篇1教学目标:1.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3. 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难点: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导入: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感情的。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感情既是多种多样的,又有高下之分。

那么,最高尚的感情是什么呢?哲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国主义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美丽的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这种感情,就不能忘记文天祥(板书)。

文天祥一生的言行强烈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接p38注①作者、背景介绍)。

△ 他字宋瑞(板书),连他的名和字中都寄托着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

古人云:“诗言志”(言:表达;志:思想感情),文天祥就写了很多诗歌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问:说说有哪些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调动情绪)(响一点,要共鸣,会默写)△ 实际上,除诗以外,文还有许多文章同样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其中名篇即《指南录》后序(板书)。

解题:“指南”即朝向南方,因是国家所处的方位。

《指南录》的命名,即出于刚才诗句中。

据说文天祥临刑前,面朝南方叩三头,从容就义。

所以“指南”二字,份量不轻,对文而言,祖国确实是一个始终吸引他的大磁场。

今天,强大的祖国一定更加吸引我们为她而奋斗了。

“序”这种文体曾接触过吗?(《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一般写在文章前面,说明写书目的、经过或介绍,评论书的内容,这种性质的文字有时出现在文章书籍后面,叫什么?跋(板书)本文为何称“后序”?(是第2篇序言了)。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译文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译文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译文指南录后序第一段原文及译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翻译: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

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指南录后序第二段原文及译文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翻译: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

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

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对照版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对照版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对照版指南录后序第一段原文及翻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翻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

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指南录后序第二段原文及翻译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翻译: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

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

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共74页文档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共74页文档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指南录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籍,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指南录后序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内容。

1. 情绪管理:指南录后序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是情绪管理。

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后序中提到的一些技巧包括深呼吸、体验情绪和情绪记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应对能力。

2.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指南录后序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有效地管理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后序中提到了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如制定清晰的目标,制定优先级和合理安排时间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时间,避免时间浪费。

3.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指南录后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并取得成功。

后序中提到了一些设定目标的技巧,如确立长期目标、分解目标和设定可度量的目标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定和实现目标,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果。

4. 小步快走:小步快走是后序中提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通过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取得进展和实现目标。

后序中提到了一些小步快走的方法,如设定短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勇敢面对挑战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采取行动,迈向成功。

5. 成功的要素:后序中还强调了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

其中包括自律、毅力和积极性。

自律是指采取控制自己行为和决策的能力,毅力是指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的精神,积极性是指积极主动地对待生活和工作。

了解并培养这些要素将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

6. 管理与领导:。

十八《指南录》后序

十八《指南录》后序

十八《指南录》后序十八《指南录》后序教学目标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指南录》为文天祥自编诗集,编次了他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和中途脱险,颠沛流离,到达福州这一历程的作品。

卷首有自序两篇。

此为《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表明作者守义不屈、艰苦奋斗的爱国精神,始终不渝。

语文教材高中第六册把这篇课文放在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是“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

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

2、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语文教材高中第五册中学过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对书序这一文体有一定了解。

这些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

书序是一种介绍和评述著作或文章的文体,一般以记叙和议论为主。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在记叙和议论中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

爱君忧国之诚,匡济恢复之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读之,使人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

明乎此,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精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氛围、中国历史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出现了许多状元。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荣耀已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有一位状元,正如他所写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把名字深深地刻进了史书。

当他从容就义时,在衣带上写下了十六个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你知其人吗?能吟其诗吗?2、吟其诗,还须读其文。

前人评价文天祥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赏析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赏析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赏析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及赏析原文:指南录后序宋代: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这一年夏季五月 年号 是 :这
名曰《指南录》。
为……作序,名作动
取名,名作动
第一段
文天祥出使北营的原因是什么?
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 不及施 2.北邀当国者相见 3.众大臣“莫知计所出”,而“谓予 一行为可以纾祸”
第一段
文天祥出使北营的目的是什么?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 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 交手段来挽回败局 2.“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 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 挽救国家的策略)——寻求对付元军的策 略 “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 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
间或,有时候
jiàn
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
保存 指底稿
同"抄",抄写
自 钞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
省主,(予)使北营;被动、 省介,留(于)北关外 pí 经过
用手,名作状 亲自 省主、介;介后,(予)(于)北关外发
作为
地名

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
地名
等一连串的动词,反 “避”“出”“渡”“入”“ 展转” 映了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 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第3节段意:
写出京口至永嘉的苦难历 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 力图中兴的心愿。
第四段采用哪些表达方式?
叙述、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
叙什么事,抒什么情?
从“死”的危险划分: 有的来敌方(元营), 如②、③、④、⑥、 ⑧、(10)、 (13)、(15)等,用以揭露元军 的凶狠和残暴; 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⑦、⑨、(11)、 (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 败; 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 (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 安。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yīn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禋:祭祀。) 海丰县方饭享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
(1)德祐(
yòu )
正音
(2)缙绅( jì n )
(4)觇北( chān ) (6)诟虏帅( gòu ) (8)羁縻( jī )( mí)
文天祥

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 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 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 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 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 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 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 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 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 ‚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 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 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 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 祖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 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 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 可收拾。
• • • • • • 上下:指元军上下。 遽:立即,立刻。 轻:轻视,小看。 构恶:挑拨,陷害。 羁縻:扣押,拘留。 遂:就。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 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 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和译文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和译文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和译文不分版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和译文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那么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那么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时机,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 (1)

《指南录后序》内容详解 (1)

除:授官。 都督:统率。 路:宋代行政区名称 北:元;迫:逼近。 缙绅:士大夫(借代) 萃:聚集 会:适逢。 使辙:往来使者(借代) 当:掌管 一行:出使一次 纾:缓和,解除。 意:估计,料想。 可以:可以凭借 动:打动。 拜:受命。 以:介词,凭……(身份)
后”。
至于:到达(异义)
第3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 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 第2层,受误会后的无奈; 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 心情。
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 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 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 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 “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 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 “避”“出”“渡”“入”“展 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 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 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 的急切心情。
嗟夫!若予者,将无 往而不得死所矣。向 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君亲其谓予何?诚不 自意返吾衣冠,重见 日月,使旦夕得正丘 首,复何憾哉!复何 憾哉!
无:无论。无……不,无论 ……都
向:从前 使:假使 委:抛弃 微:没有 以:用来(微以=无以);或

固:本 而:则,就
,痛何如哉!
见:现
在第4节中,两次使用“呜呼 ”一词, 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 用?
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
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 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 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 事难为的伤痛。“痛何如哉! ”主要 是为国事而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指南录分为上、中、下三篇,后序则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和回顾。

后序部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立论导引、畅言敏锐、事理与德行、知行乃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后序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立论导引部分主要是对指南录全书的立意和目的进行解读。

荀子在后序中提到,他写作指南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君王和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如果不当就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他通过列举历史上的失败案例和成功案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同时,他还提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认为治理的难度在于如何处理好人性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指南录的立意和目的进行解释和阐述。

其次,畅言敏锐部分主要是对指南录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

荀子在指南录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包括人性善恶的论述、天人合一的思想、贤人治国的思想等等。

他还通过一些富有启示性的寓言和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指南录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回顾和梳理。

再次,事理与德行部分主要是对指南录中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荀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不仅仅需要事理,还需要德行。

他提倡在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他还讨论了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这部分内容中,他提出了一些有启示意义的思考题和行动方案。

最后,知行乃一部分主要是对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和总结。

荀子认为,知识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他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论证和实践经验来说明这个观点的重要性。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思考和总结。

总的来说,指南录后序部分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和梳理,主要包括立论导引、畅言敏锐、事理与德行、知行乃一四个部分。

荀子在后序中回顾了自己写作指南录的初衷和目的,概括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对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指南录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治理和政治学经典,它对我们理解和把握政治、治理的本质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主要内容
在杨宗保《指南录》这部伟大的诗篇中,后序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词语,是作者对这部作品的一种总结和评价,也是反映他对历史、社会、家庭和革命等重大问题的全新认识。

指南录后序从正面思考和理解历史进程的角度,论述了关于历史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孔子的四书五经,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源和历史灵感之源;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的演变,以及西汉朝开启新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唐朝,中华文明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宋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社会活动;另外,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建立一系列新的机构和制度,这些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此外,杨宗保在《指南录后序》中也强调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说明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敢于进行革命性斗争,在现实中提出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推进民族复兴的宣言,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杨宗保在《指南录后序》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他指出家庭是一个小的社会,发展家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家庭文化的发展引发文明的发展,而文明的发展又会影响家庭文化的发展,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发展螺旋,家庭文化的发展要靠的是教育,家庭的发展要靠的也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有机的连续性。

总之,杨宗保《指南录》的后序概括了历史、社会、家庭、革命等重大问题,展示了历史的发展,加强了人们认识历史进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励了中国人民坚定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