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打印版

合集下载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
编辑
《简明中国古代史》是由张传玺主编责任编辑:何瑞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850*1168毫米 32开 23.625印张 590千字,1991年11月第一版 1993年7月第6次印刷
目录
1内容简介
2(第二版)
内容简介
导言
书籍内容
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内容较浅近的适用面更广的中国古代史教材。

全书仅用了不足四十万字,就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国
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一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历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主要政治、经济制度
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等。

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文字通俗易懂。

为了阅读
方便,全书将内容分为若干编、章、节、目、子目等层次,各立标题,一目了然。

书中附有历代帝(王)系表
32张,地图52幅,插图123幅,图文并茂。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大、成人高校等“中国通史”课之用。

亦适合史学爱好者自修之用。

《中国古代史》教材种类

《中国古代史》教材种类

《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多种版本,以下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和受欢迎的教材: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这是一套经典的历史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翔实,涵盖了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的历史。

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目前已有第5版。

2.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这本书较为简练,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为代表,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史。

3. 范文澜《中国通史》:这是一部大家之作,成书较早,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但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4.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这本书也是一部经典的通史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

5. 白寿彝《中国通史》:这是一部内容全面、论述详细的中国通史教材,人民出版社出版。

6.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这是一部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明朝历史的一面。

7. 傅衣凌《中国历史:明史》:这本书对明朝历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人民出版社出版。

8. 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这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对明史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以上仅为《中国古代史》教材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版本的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材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学习需求和学术背景来决定。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精选)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精选)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简明中国古代史》考试纲要一、考核对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行政管理(专科)学员。

二、复习要求要求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

学员以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教材,以教学大纲为辅助教材,参考上教学资源,配合期末复习纲要,认真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还必须注意复习方法。

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抓住重点。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

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1.考试题型: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

2.考试形式:考题的答案,均按照基本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制定,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3. 考核时间:60分钟。

.4..成绩评定: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按70分制进行评定。

5.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结合史实进行分析、综合。

(2)一般掌握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记忆其基本情况。

(3)一般了解的内容。

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印象。

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一般掌握一、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原始群前、后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的名称,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名称,发现地点或分布地区,距今年代,相当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时期,婚姻状态。

二、从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看“劳动创造人”。

三、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一般掌握一、夏朝和商朝的社会性质二、青铜制造业的大致情况三、商代文字的大致内容。

四、禹、启、汤、盘庚的主要事迹。

第三编(上) 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一般掌握一、西周分封制的基础、具体方式(层层分封)、主要封国的名称、地点。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本《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中国古代史》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入选前必备的知识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社会发展、传统思想文化、历代重要文献和代表性历史人物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历史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中国古代史的基本
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方面的问题,具
备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中国古代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
时间为 180 分钟。

三、考试内容
(一) 基本概念
(二) 基本理论
(三) 基本知识
四、掌握重点
(一) 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二) 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三)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四) 中国传统文化
(五) 中外文化的海路与陆路交流
(六) 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七) 历史文献的标点、翻译和理解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 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国家图书出版社 2003年。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答案整理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答案整理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简明中国古代史》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出的选修课,共 4 学分。

考试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命题,考试要求要以市电大的复习要点为准。

(一)考试范围:由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教材。

(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三)考试时间: 90 分钟(四)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为:满分 100 分。

填空题( 20%)、单项选择题( 20%)、名词解释( 20%),简答题( 20%);问答题( 20%)。

(五)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答思考题。

(六)应试要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试时一定带上教材、作业和综合练习题。

特别要重视作业和综合练习,考题大部分来源于其中。

注意选择题不要照抄字母,有可能考题的答案顺序与复习题不一样。

2、本课程的考试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根据以往该科考试情况看考试试题的题量较大,由于是历史学科,准确度要求也较高,所以考试时要细心,注意审题。

对把握不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和教材。

在查阅教材内容要注意方法:先查看目录,找关键词,确定内容的章节和方位,再按要求在书中找相关知识。

3、注意解题方法: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最需要准确,基本知识点需要记牢;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该名词的内涵与外延;2、它的作用与意义; 3、简单的评价;切忌就事论事;简答题要注意将问题的要点列完整,然后根据要点稍加阐述就可以了;问答题首先应将问题的要点列出,然后根据要点来展开回答,一定要阐述,宁可多答,不可少答,不要因把握不准答案不作答或者留下空白过多造成丢分。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2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2
战国
*战国七雄,*李悝,*秦孝公,*孙膑,燕昭王,乐毅,吕不韦,*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李冰,*都江堰,*郑国渠
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
*五经,*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韩非,*屈原,*《楚辞》,*《黄帝内经》
秦朝
*秦始皇,*李斯,*陈胜,吴广,*项羽,*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守,县令,*焚书坑儒,*灵渠,匈奴,*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大泽乡,巨鹿之战,*约法三章
原始群
*原始群,*旧石器时代,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有巢氏,伏牺氏,燧人氏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山顶洞人,*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军事民主制,炎帝,黄帝,蚩尤,尧,舜,小康之世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史纲》与《简明中国古代史》的课后名解不完全一样,前者要全的多,但是两者都没有答案
总结:教材选用《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解使用《中国古代史纲》一书上的。前一个链接上的帖子已完整的抄录了《中国古代史纲》一书上的所有名解
除去其中人名,以大纲的章节为纲,重新整理如下:
一、先秦
司母戊鼎、*甲骨文、井田制度、*共和行政、葵丘之会、*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弭兵之会、*初税亩、*空首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江堰、*郑国渠
明朝
王振,刘瑾,*于谦,*严嵩,*戚继光,*利玛窦,皇太极,熊廷弼,*袁崇焕,*葛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内阁,科道官,*三法司,厂卫,*卫、所,军户,轮班匠与住坐匠,*黄册,*鱼鳞册,粮长,本色与折色,皇庄,金花银,*三饷,“夺门之变”,大礼议,*“庚戌之变”,*倭寇之患,*援朝战争,矿监税使,梃击,红丸,移宫,荥阳大会
东汉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免费下载】北大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6《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7《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10《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11《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2《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3《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14《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16《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21《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22《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2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24《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5《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6《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7《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8《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9《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30《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31《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2《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33《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4《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35《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36《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37《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8《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9《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40《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41《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2《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4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44《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5《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46《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47《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48《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49《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50《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1《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52《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53《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54《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5《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56《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57《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58《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59《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0《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61《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62《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63《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64《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65《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6《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67《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8《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69《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70《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1《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72《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

北大教授所列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资料“中国古代史”(上)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阎步克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上)所列的参考文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北大历史系徐凯老师为本系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下)所列的参考文献:1、《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教材《中国史纲要》(修订本),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古代史读本》上下册,陈苏镇、张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古代史(上)》课件PDF电子书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新史学》《汉学研究通讯》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研究概要》,周天游,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82)_曲阜师院历史系。

《中国史研究指南2_魏晋南北朝史_隋唐五代史》,台湾联经1990。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范围(P表示标注的页码)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范围(P表示标注的页码)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范围(P表示标注的页码)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重要名词:北京人(P12-13)、山顶洞人(P18-19)、仰韶文化(P21)、禅让时代(P29-30)。

重要名词:甲骨文(P46) 盘庚迁殷 (P39) 一般掌握: 商代青铜制造业(P44)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重点掌握:1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封国的名称(P60-61)。

2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P89-92) 3诸子百家中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P108-112)重要名词:1国人暴动(P65) 2春秋五霸 (P70)3战国七雄 (P85)4鲁国“初税亩(P80)5李悝改革(P85-87)一般掌握:1 平王东迁2三家分晋 3 战国七雄4邗沟、都江堰、郑国渠5五经、三传6屈原7 扁鹊、《黄帝内经》(P115)第三编(下)封建领主制社会第四章秦汉时期重点掌握 1 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经济、文化的措施(P123-130)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P157-164)3 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西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P174-182)重要名词:1文景之治 (P153) 2七国之乱(P156-157) 3 张骞通西域(P179-180) 4《史记》(P242-243) 5《汉书》(P243-244)一般了解:党锢之祸(P226)《论衡》《说文解字》 (P236) 张衡《周髀算经》《九章算术》(P244)张仲景(P247)华佗(P248) 班超甘英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重点掌握:1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及后来的变化(P258\338)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和意义(P306-308) 3曹操的屯田(P258)重要名词:1官渡之战(P251-253) 2赤壁之战 (P253-255) 3淝水之战(P274-276)一般掌握:1八王之乱2南北朝的更替3“五胡” (P268)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石窟寺(P330-332) 5《神灭论》P325 6《水经注》P333 7《齐民要术》P334 8祖冲之品334 9夷10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P250-261 11三国时期几次著名战役12侨置、土断P271-273第六章隋唐五代重点掌握:1 隋朝三省六部P337 2科举制的创立P338-339 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361-3644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P360 P393-394重要名词:1隋朝大运河P341 2开元之治 P368 3 《唐律疏议》P361 4安史之乱P383-385 5 《史通》P425 6《通典》P425 7 陈桥兵变P413一般掌握:1隋通流求P342 2 隋末农民起义P345-350 3 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吐蕃、西域、南诏、东北 P373-378 4周世宗改革5藩镇割据 P385-388 6 南衙北司之争P389-390 7 牛李党争P390-391 8唐末农民起义P396-401 9玄奘P381-382 10鉴真P381 11李春P427 12雕版印刷术 P430 活字印刷术P529 13张遂P42614耶律阿保机P406-407 15孙思邈P42716 《唐新本草》P427第七章宋、辽、金、元重点掌握:1 北宋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P433-436 2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失败的原因P449-452 3 元代的行省制度P496-497重要名词:1澶渊之盟P4432程朱理学P524 3 《资治通鉴》P528一般掌握:1 雍熙北伐P442-443 2 高粱河之役P442-4433靖康之难P463 4岳飞P467-4705绍兴和议P4706李元昊P445 7阿骨打P459-4608成吉思汗P483-4859忽必烈P489-49010宣政院P496 11澎湖巡检司P49812耶律楚材P48913交子P455 会子P480 14沈括15郭守敬P53216《通鉴纪事本末》P52817《文献通考》P529 18王桢的《农书》P53319《农桑辑要》P50620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P529-53121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第八章明清(鸦片战争前)重点掌握:1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P534-540 2 张居正改革及一条鞭法P564-567 3清朝的地丁合一制度P627-628 4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602-611重要名词:1 郑和下西洋P572-576 2 靖难之变P547-548 3奴尔干都司P5494军机处P616-617 5《尼布楚条约》P611-6126郑成功P601-602一般掌握:1努尔哈赤P582-585 2萨尔浒之战P585-586 3土木之变P558 4八旗制度P583-5855明末农民战争P591-596 6 《永乐大典》P652 7《四库全书》P653 8《古今图书集成》P653 9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P646 10戴震P646 11徐光启12李时珍P654 13 《徐霞客游记》P651 14宋应星15李贽P645一、中国古代史考试说明课程期末考试将采取网考+笔答(开卷)的方式进行。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1,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怎样?(提示)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初年,秦是一个由贵良统治的国家,国力很弱,因而要变法图强、提高其政治地:立。

②旧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商鞅主持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定“连坐”之法;②推行小家庭政策;重农抑商:④奖励军功,严惩私斗;⑤制定十二级爵,规定各爵位占有田宅、臣妾奴婢数量和衣服的等次。

第二次变法的内容①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②以县为行政单位;③废井田、开阡陌;④统一度量衡。

变法的意义:①在土地私有制方面,基本上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

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地主所有制。

②在政治方面,基本上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又实行了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③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势力进一步发展,为秦始皇滁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霍?主持修建这些工程的人是谁?属于哪个国家7 .·提示)①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和郑国渠.②都江堰是秦国人李冰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是韩国人郑国主持修建的.3,‘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和作用? ,提示:①’合纵’与·连横”分别为关东六国和秦国在战国时所采用的政治,军事策略.关东六国为抗拒强秦而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拆散各国联合,破坏‘合纵”,以便各个击破,在关东积极分化六国,称为连横’.②‘合纵’使关东六国暂时结成军事同盟,抵御了秦国东进,使各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连横’使秦得以利用‘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关东六国,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4,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厚因是什么7 .提示:①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经济的发展要求消除割据状况。

人民普遍厌战,要求统一.②只有秦具备了统一的条件;关东六国改革不彻底,政治落后黑暗,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没有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国开(山东)00852-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二-[参考答案]

国开(山东)00852-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二-[参考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二-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判断题】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正确的答案是“对”。

第2题
【单选题】丁村人是()的代表性人类化石。

A. 母系氏族时期
B. 猿人时期
C. 古人时期
D. 父系氏族时期
正确的答案是:猿人时期
第3题
【单选题】《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 孙武
B. 孙权
C. 孙坚
D. 孙膑
正确的答案是:孙武
第4题
【单选题】秦朝李斯主持的文字改革,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 大篆
B. 楷书
C. 小篆
D. 隶书
正确的答案是:小篆。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10[1].4.22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10[1].4.22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与相关学习网站中国古代史·上一、教学参考书:1.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出版社,1999年。

6.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7.贾兰坡:《中国石器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8.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9.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10.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12.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 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16.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8.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

19.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何兹全:《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2. 王仲举:《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23.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古代史笔记(张传玺)

中国古代史笔记(张传玺)

中国古代史笔记(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版)中国古代史(上)第一章中国史前社会与史前文化史第一节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早期阶段的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这两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一,我国发现的猿人化石及其意义我国境内的猿人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极其丰富,遍布南北各地.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为两枚上中门齿化石,可能属于男性青年.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炭屑和烧骨.经测定据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新发现化石为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10余枚牙齿.共存的还有打制石器.经测定距今约65-80万年.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性.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9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 此外,在山西,河南,贵州,湖北,辽宁等地,都发现了属于猿人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丰富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表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猿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根块是猿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狩猎也是当时人们重的生活来源.打制石器是猿人的主要生产工具.北京猿人的洞穴中保留有成堆的灰烬,说明当时人类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能有意识对火进行控制使用.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人类在征服自然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猿人时期的婚姻形态还处于杂交状态,与这种婚姻关系相适应,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这样的群体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 三,我国发现的古人化石"古人"生存的时间,距今约一,二十万年.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化石分布地域更广,内涵也更丰富,华北,长江流域,西南,华南等地区都发现了古人化石或遗址.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大荔人等.古人的体质形态比猿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四,古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古人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仍然是采集和狩猎两大部门,使用的工具仍主要是打制石器.这一时期可能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1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由这样的婚烟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叫做"血缘家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原始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和亲族关系以及经济生活等情况的神话与传说.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I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韩非子五蠹》中还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等记载.这些古文献的成书时间虽晚,但其中的有些传说由来已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群时期的某些社会面貌,对我们了解原始群时期的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与农业革命一,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我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公社出现于距今约两万年之前,这时的人类体质形态已进入"新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是在距今约7千到5千年左右.1,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我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及其遗存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新人化石: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左镇人.就体质形态来说,新人已基本上消除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现代人开始形成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山顶洞人.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突出成就,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时期人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已有爱美的观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当时人们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 2,氏族制的确立新人阶段由于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族外婚是氏族产生的前提.族外婚的出现除了上述经济原因外,还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母系氏族制确立的经济原因是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女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婚姻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都是各代女儿的子孙,这就必然确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3,星罗棋布的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建国以来,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6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仰韶文化:分布地区很广,目前已发现1千多处遗址,距今约5千年到7千年.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距今约6千到7千年,是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甘,青地区,距今约4500年左右.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的发现.除上述文化外,已经发现的还有川鄂三峡地区的大溪文化,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等. 4,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最主要的成就是原始农业的发生.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多经过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铲,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同时,原始农业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副业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原始农业虽然已经发生和发展,但采集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来源.其次,家畜饲养业也已发生.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渔猎2经济在当时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始手工业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当时的手工业以制造陶器为主.5,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处就是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为我们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情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二,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4千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我国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延续时间较长.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此外,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还有东南沿海的几何印纹陶文化,广东境内的石峡文化和福建境内的昙石山文化等.2,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明了铜器.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中均发现红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这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取得的最大成就.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业等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玉骨器的制造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3,父权制的确立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度.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与母权制的情况正好相反. 第三节氏族制度及其瓦解一,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的财产公有制渐趋瓦解,私有制由萌芽而产生.私有制的出现主要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死者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现象严重.当时不仅出现了私有制,而且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阶级的出现关于阶级产生的情况,也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齐家文化中有奴隶殉葬的现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的不断分化,人们的关系也在重新组合:富有者成为氏族贵族,成为奴隶主的前身;贫困者往往要承受富有者的剥削和奴役,从而沦为奴隶.三,国家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途径,是在各个发生了阶级分化的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的,不同于欧洲历史上任何国家兴起的形式.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氏族部落,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是黄帝和炎帝部落;黄河下游地区是东夷族部落;长江流域是苗蛮都落.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因彼此掠夺而发生战争.因此,在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中,都要设置军事领袖,设置氏族大会,氏族议事会为领导机构,以决定大事,组织指挥战争.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 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传说.如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曾"战于阪泉之野",黄帝取得了胜利;黄帝又和九黎"战于涿鹿之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亦取得胜利.黄帝部落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在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与联盟中,国家逐渐形成.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舜时期.我国的历史从这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 第二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一节中华文明探源由于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资料,后世文献对夏代历史的记述又过于简略,因此,人们对夏代的历史面貌不很清楚,过去甚至有人怀疑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夏朝.探索夏文化,即根据地下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用考古的手段来恢复和研究夏代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它存在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3元前16世纪.据此推断,在上述地区和纪年之内发现的考古文化,就有可能是夏朝遗留下来的.从1958年开始,考古学界即在豫西一带展开了夏文化的探索工作,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文化,其分布范围在夏朝的中心区域,年代也在夏朝的纪年之内,文化内涵亦与夏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相符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学术界终于得到基本共识,即在文献中夏人集中活动的豫西,晋南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以及"东下冯类型"和"陶寺类型",可以确定为属于夏王朝时期的的文化.有关夏文化的探索仍在继续深化之中.但由于二里头文化没有发现文字,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这种文化就是夏文化.总之,夏文化的探索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 第二节商代文明概况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立国约600年.商朝后期,奴隶制文明高度发展,标志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当成熟和青铜冶炼技术的相当进步.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商族是黄河下游地区东夷族的一支.商族的始祖名契.从契至汤,历经14世.这期间商族曾有过8次迁徙.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是商族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商族在汤之前,一直臣服于夏朝.汤是一位颇有才能的首领,他在位时,商族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夏朝的统治已开始崩溃.商族由东向西发展,和夏朝发生冲突.商汤首先灭掉了夏朝的一些盟国,最后集中力量伐夏,灭亡了夏朝. 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向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统治范围以今河南中部为中心,东至海,西至今陕西,北达今河北,南抵今湖北,湖南一带,堪称"邦畿千里"的奴隶制大国.商朝建立后,维持了一个时期的稳定局面,后因王位继承问题,贵族内部发生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权斗争,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郊),从此以后,直到商朝灭亡,商朝的都城再也没有迁徙.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扭转了商朝一度出现的"九世之乱"的局面,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力量,为商朝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故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 武丁是商朝后期很有名的一个国王,统治时间长达50多年,文治武功颇盛,是商王朝最强大的时期. 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商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对全国臣民操生杀予夺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王下面有重要的辅佐功臣,协助商王处理政务.商代中央政权的官职有尹,傅,乍册,史,卜,多射,卫,戍,师,多马,多亚,小臣,百工等,分管政务,军事,经济等.王都所在地为王畿,王都以外的居住区叫鄙.在商王朝控制的区域内,分布着许多邑,邑是商代社会的基层组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一种外服制,即侯,甸,男,卫四服,是地方向中央必须履行的几种服役制度,既是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又是一种经济剥削关系.商王朝还把其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区,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为了对外征伐和对内镇压,商王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国家还设有监狱和残酷的刑罚.三,商代的经济和文化商代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当时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铸造业是商代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集中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商业在商代也有初步的发展.甲骨文是商代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因之称为"甲骨文",内容多为记录占卜之事,因之也称为"卜辞".铜器和其他器物上也有一些文学,但为数不多.甲骨文实际上是商王朝的档案资料,商代贵族对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等,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这些占卜的记录就是甲骨文.在商代后期都城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万多片,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3500字左右,目前已经认识的约有20XX年字左右.甲骨卜辞对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商代已有相当水平的天文知识和较完善的历法.天文学和历法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商朝的灭亡商朝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对广大奴隶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突出的事例就是人祭和人殉.人祭就是将奴隶以各种方式杀戮,作为祭品,以供奉祖先,鬼神.甲骨卜辞中有大量的人祭的记载.人殉就是用奴隶为奴隶主贵族殉葬,大量的考古资料亦可作为证明.商代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继位以后,生活更加腐朽,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对内实行高压政策,滥用酷刑,对外连年用兵,征服异族,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4锐.在这时,商的属国周在西方兴起,周武王乘商纣王全力征伐东夷之机,兴兵大举向殷都进攻.纣王的主要兵力集中在东方,只好临时将奴录武装起来与周对抗,双方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北),奴隶们前途倒戈,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商王朝由汤建立,到纣亡国,共传17代,30王,立国约600年. 第三节三代更迭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落,以善于经营农业而著称.周族的始祖名弃,号曰后稷.弃的四世孙公刘时,迁居于豳,社会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公刘之后又九世,传到古公父,他率领周人迁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对周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周文王时期,周人的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文王一边修治内政,迅速发展国势,一边征服西北方向的游牧部落方国,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并积极准备灭商.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的遗志,在商王朝内外交困之际,联合西方和西南方的一些与商为敌的部族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病死,其子成王继位,武王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了"三监"(武王之三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于商都附近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的不满,他们与纣子武庚及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周公率兵东征,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又在洛水北岸修建了一个东都,称作雒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统治者控制东方的政治,军事中心,从而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第三章宗法农业社会的建立与演进第一节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器一,分封制分封制是周王朝行使全国统治的一种方式,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周灭商以后,为了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即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全国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王统治地方,以拱卫王室.这就是分封制,历史上称其为"封藩建卫"或"封建".周初分封的诸侯一是王室子弟;二是异姓贵族;三是古代圣贤或帝王的后代.受封的大小诸侯,关系有亲有疏,地位有高有低,疆域有大有小,军队有多有少,表现了等级附属关系.当时重要的封国有:鲁国,晋国,卫国,齐国,宋国,燕国等.周天子对诸侯国拥有一定的权力,诸侯国要对周王室承担一定的义务. 西周王室通过分封制将其政治势力扩展到各地.东起海滨,西到甘肃,北达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这样广大的地区都成了周王室的统辖范围,形成了比商朝更加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宗法制宗法制是周代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庶子分封.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则被分封到各地去当诸侯;诸侯国君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位,其余的儿子则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位,其余的儿子为士.嫡长子与众庶子有双重关系,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宗法制就是这样把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用以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三,国野制(乡遂制) 周灭商后,在大分封的过程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周王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和剥削方法."国野制"就是这种统治方法的具体体现."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封诸侯或征服异族的过程中建立的,居住着大小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

张传玺版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张传玺版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作用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

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矛盾。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

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

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

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

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

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

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

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

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

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简明中国古代史》七

《简明中国古代史》七

《简明中国古代史》七第一篇:《简明中国古代史》七《简明中国古代史》七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1)一、填充题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时期和时期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人距今约有年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阶段和阶段4、陕西西安的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5、夏朝是夏族首领建立的时间约在6、死后其子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制确立了制7、商朝在位时由奄迁到从此定居下来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阶段它经历了、、三个时期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11、公元前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西周结束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13、齐桓公时任用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15、弭兵运动是由国发起的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由宋大夫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倡议16、战国七雄是指齐、楚、、、赵、魏、秦七个国家17、公元前260年秦派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18、“三传”是解释的三部书即、和19、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后期有20、春秋后期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分《素问》、《灵枢》两部分二、选择题1、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A、大脑B、手C、下肢D、头骨2、据专家考证最早在()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河套人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3、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A、猿人时期B、古人时期C、新人时期D、现代人时期4、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A、黄帝时期B、夏朝C、神农氏时期D、尧、舜、禹时期5、彩陶出现于()A、北京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6、父系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A、黄帝部B、炎帝部C、蚩尤部D、东夷部7、夏朝是我国第一个()A、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C、奴隶制D、农奴制国家8、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A、大汶口文化B、良渚文化C、细石器文化D、二里头文化9、我国青铜器产生于()A、夏代B、商代C、西周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10、商朝的建立者是()A、伊尹B、成汤C、盘庚D、武丁11、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A、籍臣B、尹C、多马D、冢宰12、周王自称()A、朕B、陛下C、天子D、皇帝13、领兵灭商建立西周的是()A、周武王B、周文王C、周成王D、周幽王14、春秋时期最早实行赋税改革的是()A、案田而税B、初税亩C、初租禾D、量入修赋15、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A、邗沟B、都江堰C、郑国渠D、永济渠16、城濮之战是()A、晋楚B、齐晋C、齐楚D、秦晋之间的一次战役17、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A、齐B、秦C、魏D、楚18、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A、吴起B、乐毅C、白起D、孙膑19、《诗经》中的()A、大雅B、小雅C、颂D、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是全书的精华20、屈原在放逐中的抒怀之作是()A、《九歌》B、《天问》C、《九章》D、《离骚》三、名词解释1、禅让时代2、分封制3、合纵与连横4、五经5、初税亩四、简答题1、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情况2、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五、问答题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2)一、填空题1、为了发展社会经济秦始皇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实行土地私有制和统一统一2、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3、秦代的长城西起东至绵延万余里4、和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统一、取得重大胜利5、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6、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7、东汉王朝建于公元年建立者为以为国都8、东汉的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9、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在巴郡、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10、在两汉的思想领域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他所著的一书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1、汉代写成的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12、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和13、曹操的用人政策是14、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15、东晋建立前后曾几次北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和领导的两次16、东晋南朝的庄园经济相当发达它有两种一为一为17、前秦符坚在位时任用为中书侍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国力渐强18、北魏初年地方基层组织是制19、玄学主要盛行于时期的士人中是玄学的核心20、南朝刘勰所著一书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二、选择题1、秦代以()A、金文C、大篆D、隶书作为规范性文字推行于全国2、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最早是在()A、商代B、战国C、秦代D、西汉3、对于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民族史书上统称()A、东瓯B、南越C、西南夷D、百越4、西汉时期详细记录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B、农书C、汜胜之书D、齐民要术5、王莽改制的最主要政策是()A、“王田、奴婢”政策B、改革币制C、改革中央机构和地方区划D、五均、六莞政策6、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A、樊崇B、王匡、王凤C、王常、成丹D、陈牧、廖湛7、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A、外戚和宦官B、外戚和官僚C、宦官和官僚D、宦官和朋党两大集团手中8、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张鲁C、张角D、于吉9、刘秀实行的度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清查户口B、清查田地C、重分土地D、清查土地、户口10、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B、东汉C、西晋D、秦11、《周髀算经》成书于()A、周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2、我国造纸术首先传人()A、中亚B、阿拉伯C、朝鲜D、日本13、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师D、司马炎14、挑起“八王之乱”的是()A、晋惠帝B、皇后贾南风C、楚王玮D、大臣杨骏15、所谓“士族”指的是()A、整个地主阶段B、官僚C、地主阶段的上层16、南朝皇帝中出身庶族最有作为的皇帝是()A、刘裕B、萧衍C、陈叔宝D、萧统17、公元382年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政权是()A、北魏B、前燕C、后赵D、前秦18、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A、宇文泰B、宇文邕C、宇文护D、宇文觉19、建安年间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A、《孔雀东南飞》B、《木兰诗》C、《悲愤诗》20、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颜真卿D、柳公权三、名词解释1、巨鹿之战2、昭君出塞3、班超D、中小地主、《七哀诗》D4、史记5、九品中正制五、简答题1、《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2、列举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的交战双方及其结果3、为什么说“王与马、共天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五朝十六国”主要指哪些民族和国家?六、问答题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构成形式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3)一、填充题1、公元581年废周静帝自立他就是隋文帝2、隋朝于公元年灭陈统一中国 3、617年隋太原留守在太原起兵后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4、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杀兄弟逼高祖李渊退位史称5、李世民即位后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其中以最为突出6、唐后期出现的类似现代的汇票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7、唐代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根据汉字创制了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8、唐政府曾在广州设立管理对外贸易9、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改国号为10、古文运动是指唐代的一次文学运动和是这一运动的旗手11、唐代石窟艺术又有发展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12、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大医学家世称“药王”13、隋唐时期发明了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有图有文14、后唐河东节度史石敬塘以割让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灭后唐建后晋15、公元960年和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等人策划灭后周建北宋都于16、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是中国也是世界是最早的纸币17、南宋的都城原在应天府后迁往18、南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是、和19、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20、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于是出现了蒙古汗国二、选择题1、隋炀帝时曾三次发动对()A、高丽B、日本C、印度D、波斯的战争2、隋朝的都城在()A、洛阳B、长安C、建康D、扬州3、在唐后期改革漕运、盐政推行常平法的唐代著名理财家是()A、刘晏B、杨炎C、宇文融D、戴胄4、唐代占据今云南大部四川、贵州一部的民族政权是()A、吐蕃B、大理C、南诏D、回纥5、建立渤海国的民族是()A、契丹B、奚C、黑水D、粟末6、唐文宗太和九年朝官李训等人企图一举诱杀宦官集团不料事泄大批朝官反被宦官杀害此事史称()A、夺门之变B、二王八司马事件C、甘露之变7、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A、玄奘B、义净C、圆空D、鉴真8、唐代的“诗圣”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贺9、在()时开始设置史馆专修前朝及本朝史从此官修史书成为制度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隋炀帝、靖难之变D 10《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是()A、杜佑B、刘知己C、玄奘D、李吉甫11、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A、阎立本B、吴道子C、王维D、李思训12、唐后期最为流行的佛教宗派是()A、华严宗B、禅宗C、天台宗D、法相宗13、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A、散文B、小说C、诗歌D、传奇14、五代十国时期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辽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B、契丹C、蒙古D、党项15、北宋户籍中的主户指的是()A、土著户B、外来户C、官户与民户D、无常产的人16、公元1120年宋派人与金议和约合力攻辽灭辽后燕云十六州还宋此事史称()A、践土之盟B、澶渊之盟C、绍兴和议D、海上之盟17、北宋靖康二年被金军掠去的北宋二帝是()A、真宗、钦宗B、徽宗、高宗C、英宗、钦宗D、徽宗、钦宗18、在“采石之战”中指挥宋军大败金军的南宋将领是()A、岳飞B、韩世忠C、刘琦D、虞允文19、率领宋军大破金军“铁浮图”、“拐子马” 取得“顺昌大捷”的宋将是()A、吴嶙B、吴介C、岳飞D、刘琦 20、南宋时期流行的纸币除了交子外主要有()A、钱引B、川引C、交钞D、会子三、名词解释1、大运河2、开元之治3、《大唐西域记》4、庆历新政5、猛安谋克四、简答题1、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2、试述唐朝三省六部制3、试评武则天4、北宋主户和客户和唐代的主、客户有何区别?五、问答题1、试述唐代科举制2、北宋初年怎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果如何?《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一、填空题1、宋代哲学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是以、和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一派即所谓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2、词是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发展到时期达于空前繁荣阶段3、南宋将《资治通鉴》的记事以类编排写成一书开创了我国史书中的体例4、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5、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迁都6、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坚决抗元被俘后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流传至今7、台湾在元朝时初隶行省后划归并在澎湖设管台湾事务8、元朝设以西藏喇嘛教红教首领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9、公元1389年燕王起兵“靖难” 赶跑建文帝自即帝位这件事史称10、明成祖时设以统辖黑龙江下游之地后又在其地设下辖周围广大地区的一百八十四卫这是明朝继元朝之后在整个黑龙江流域行使有效管辖的见证11、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国12、明末天启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形成了与的斗争13、公元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明朝南京政府将领坚守扬州城破被俘不屈而死14、公元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条约;1728年又签订了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15、康熙时清廷下令将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户耕种叫16、乾隆时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一地通商贸易17、元杂剧的著名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西厢记》;的名作是马致远的名作是;白朴的名作是18、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特别是从西藏传来的19、宋末元初人著有《伯牙琴》一书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20、清代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的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二、选择题1、开宋词豪放派之先河的是()A、辛弃疾B、苏轼C、李清照D、陆游2、中国开始使用指南针于航海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3、中国发明火药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4、北宋编撰的四部大型类书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A、《渊鉴类函》B、《文苑英华》C、《艺文类聚》D《北堂书钞》5、忽必烈时重视发展农业组织编写了一部农书即()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桑辑要》D、《范胜之书》6、元代东方最大的商港是()A、广州B、泉州C、宁波D、明州7、元代有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最受压迫叫()A、驱口B、部曲C、奴客D、旁户8、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北方红巾军的领导人是()A、徐寿辉B、张士诚C、方国珍D、刘福通9、明英宗时操纵政府军政大权并一手造成“土木之变”的宦官是()A、魏忠贤B、汪直C、王振D、刘瑾)10、明中叶在今河北山东地区爆发了()A、叶宗留、邓茂七起义B、刘通、石龙、李原起义C、刘六、杨虎起义D、王聪儿起义11、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A、荷兰人B、英国人C、葡萄牙人D、西班牙人12、明末首先揭开农民大起义序幕的是()A、陕西农民王二起义B、安塞高迎祥起义C、米脂李自成起义D、张献忠起义13、公元1644年叛明降清并为清军打开了入关之门的叛将是()A、洪承畴B、吴三桂C、耿精忠D、尚之信14、清代财政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在()A、雍正时期B、乾隆时期C、嘉庆时期D、道光时期15、嘉庆时攻入清宫的起义军是()A、白莲教起义B、天地会起义C、天理教起义D、弥勒教起义16、清代中国的疆域北到()A、库页岛B、唐努乌梁海C、葱岭D、巴尔喀什湖17、主张“耕者有其田”的明末思想家是()A、李贽B、顾炎武C、王夫之D、戴震1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A、《册府元龟》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19、抨击封建帝王是害民之贼主张限制君权的明末思想家是()A、黄宗羲B、顾炎武C、李贽D、王夫之20、宋应星著的全面记述我国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农桑衣食撮要》名词解释1、《梦溪笔谈》2、马可?波罗3、八旗制度4、郑成功5、郭守敬四、简答题1、简述三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2、简述元代行省制度3、列举清前期为巩固、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而进行的重大斗争4、列举明清重要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五、问答题1、试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清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第二篇:简明中国古代史《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1)一、填充题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时期和时期。

国开(山东)00852-简明中国古代史-终结性考试-答案

国开(山东)00852-简明中国古代史-终结性考试-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终结性考试-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单选题】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现的母系氏族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是()A. 仰韶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河姆渡文化D. 龙山文化正确答案是:河姆渡文化第2题【单选题】秦始皇为经略五岭派人开凿了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通济渠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正确答案是:灵渠第3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A. 《汉书》B. 《史记》C. 《春秋》D. 《资治通鉴》正确答案是:《汉书》第4题【单选题】东汉末年,产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A.喇嘛教B. 萨满教C. 佛教D. 道教正确答案是:道教第5题【单选题】由唐玄奘撰写的关于中西交通和中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是()A. 《高僧传》B. 《大唐西域记》C. 《佛国记》D.《水经注》正确答案是:《大唐西域记》第6题【单选题】有“瓷都”之称的是()A. 成都B. 景德镇C.泉州D. 临淄正确答案是:景德镇第7题【单选题】行省制实行于()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正确答案是:元代第8题【单选题】宰相制与三省制被废于()B. 元C. 清D. 宋正确答案是:明第9题【单选题】清政府为了管理西藏事务在拉萨设()A. 驻藏大将军B. 西藏都督C. 西域都护府D. 驻藏大臣正确答案是:驻藏大臣第10题【单选题】乾隆时组织人力修撰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清实录》B. 《永乐大典》C. 《四库全书》D. 《古今图书集成》正确答案是:《四库全书》第11题【单选题】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 )A. 宇文邕B. 宇文护C. 宇文泰D. 宇文觉正确答案是:宇文邕第12题【单选题】在唐后期改革漕运、盐政,推行常平法的唐代著名理财家是()A. 杨炎C. 戴胄D. 宇文融正确答案是:刘晏第13题【单选题】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A. 鉴真B. 义净C. 玄奘D. 圆空正确答案是:玄奘第14题【单选题】唐后期,最为流行的佛教宗派是()A. 禅宗B. 华严宗C. 法相宗D. 天台宗正确答案是:禅宗第15题【单选题】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A. 散文B. 诗歌C. 传奇D. 小说正确答案是:诗歌第16题【单选题】丁村人是()的代表性人类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只有四十万字。

由于分量适当,宜教宜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观点新颖,不袭旧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所以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1991年11月初版,至今年3月,时间仅仅一年又四个月,本书已连印六次,印数多达6万4千册。

虽是这样,我们认为本书还是有不少应当修改之处。

首先是对文字做了全面加工,主要是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其次是对有关民族关系的部分,尤其是对元、清两代做了较大的修改,端正了民族观点。

第三,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了更适当的评价。

例如对武则天的评价。

此外,本书还对学术界某些新的研究成果及新的考古发现,做了必要的吸收。

应当说本书经过这次修订,从内容到观点,面目一新。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推导,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朝代或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情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民族史和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等。

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本书采用“西周封建论”。

按社会性质分“编”,按历史阶段分“章”,按朝代分“节”,按重要事项分“目”或“子目”。

书中还收有“历代帝(王)系表”32张,历史地图50幅,文物、古迹、人物等插图132幅。

每节之后,附有“复习题”、“重要名词”和“参考书目”,这些都有助于教学和自学。

编者分工:张怡青: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部分。

张传玺: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王援朝:隋唐部分。

王朝中:五代宋辽金部分。

张仁忠:元明清部分。

本书作为一本教材,难免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读者多多赐教,以资修改提高。

张传玺1993年7月14日于北京大学六公寓112号在具体讲述我国的历史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再讲一下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大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热带,北至北温带的北部,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和整个欧洲的面积约略相等。

境内有广阔的沃野,有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的大江大河,有无数的沼泽湖泊,有纵贯全国的崇山峻岭,有很长的海岸线。

自然条件优越,矿藏和鱼盐等资源丰富。

我国的历史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并一幕一幕地演至今天。

我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一样,是沿着基本相同的规律发展的;当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自元谋人(约距今170万年)开始,至尧、舜、禹“禅让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为原始社会。

禹建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商朝灭亡(前11世纪),为奴隶占有制社会,简称奴隶社会。

自西周至清朝后期的中英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之前,为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又分为两个阶段:自西周至战国,为封建领主制阶段;自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至鸦片战争之前,为封建地主制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后,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二、我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我国历史有四大主要特点:1.我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①又经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我国的原始社会是从元谋人讲起。

在经过了约170万年的发展之后,至黄帝、尧、舜时代,也就是约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原始社会已走到尽头,中国古代的文明时期即将开始放射出曙光。

至禹建夏朝(公元前21世纪),中国正式进入历史的文明时期,即奴隶制时代,同时亦揭开了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文明时期的序幕。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千年前,在我国的土地上已经有许多民族或许多不同文化的居民居住。

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华夏族,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实际情况是这些笼统的名称内部往往包含有许多文化各异的民族,名称也不相同。

各族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自身发展阶段之后,大约从春秋时期开始,在各地都出现了以各大国为主导的区域性兼并运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标志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此后两千余年间,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在东汉以后,“中华民族”一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我国古代的文化光辉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先民都已创造出了以丰富多彩的陶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此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后来演变为汉族)在夏、商、周三代,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金文。

以后又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

约在商、周、秦、汉时期,四川的巴人、蜀人,湖北、湖南、安徽的楚人,江苏的吴人,浙江的越人,广东、广西的骆越人、云南的滇人,蒙古高原的匈奴人,辽河流域的东胡人等,都相继创造了本民族的青铜文化。

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主要的有藏文、突厥文、回鹘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彝文、傣文、满文等。

在历史上,汉文化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汉文化与各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为世界东方最先进的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对亚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起过哺育的作用,对古代世界文化的发展亦有巨大的贡献。

4.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又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我国古代的历史自结束了原始社会之后,即进入阶级社会。

自那时开始,我国各族人民即在进行生产斗争的同时,亦长期进行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其中有不少是著名的农民战争和民族战争。

在近代史上,我国由于一再遭受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各族人民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和主权,紧密团结,互相支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这场斗争长达百年,最后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三点:1.了解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我国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民主改革的全面完成,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发展的过程常常是曲曲折折的,但是它的基本规律却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学习、掌握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知道祖国历史的过去和现在,也可预知它的未来。

这样就会树立和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

2.为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必要的历史知识祖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可为从事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中外关系等工作的人员提供足够的中国史知识,又可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可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增强勇气,提高素质,树立信心。

因之,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在各级各类工作人员中,在整个人民群众中,应当广泛地普及历史知识,尤其是普及中国史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56个民族长期共同缔结而成的。

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领土广大,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在以往的数千年间,我国的文化不仅照亮了世界的东方,而且也为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才使灾难深重的祖国获救,才得到翻身解放。

因此,学习祖国的历史可使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珍惜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继承并发扬我们祖先的艰苦奋斗、勤劳建设的精神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光荣革命传统,继承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古为今用”,为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①史学界对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划分的时间界限的说法不很一致。

称本书上述的划分方法为“西周封建论”;称郭沫若以战国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战国封建论”;称尚钺、王仲荦、何兹全以魏晋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魏晋封建论”。

①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第一编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第一章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1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

元谋人、蓝田人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化石。

可能属于青年男性。

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工用火遗迹。

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万年了。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容量很小,估计约为780毫升。

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化石。

北京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

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

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①;吻部突出,下颏(kē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